全 文 :·中草药· 北方园艺2014(10):146~148
第一作者简介:常桂英(1965-),女,吉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
为生物化学。E-mail:cgy650607@126.com.
基金项目:2013年吉林省高校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
实验室资助项目(吉农院合字[2013]第S013号)。
收稿日期:2014-01-20
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常 桂 英1,2,孙 立 梅1,赵 雪1,韩 旭3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132101;2.吉林省高校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吉林 吉林132101;3.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吉林 长春130001)
摘 要:以长白山刺果甘草根为原料,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长白山刺果甘草和甘草中所含粗脂
肪、蛋白质、维生素C、黄酮4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刺果甘草中粗脂肪
含量2.310%,蛋白质含量6.125%,维生素C含量1.750mg/100g,黄酮含量2.544%;甘草中粗脂
肪含量7.590%,蛋白质含量17.800%,维生素C含量4.170mg/100g,黄酮含量2.547%;t检验
分析表明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中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黄酮含量差异不
显著。
关键词:刺果甘草;甘草;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S 56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0-0146-03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豆科甘草属植物干
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抗炎、抗病毒、解
毒、补虚、止咳润肺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
用[1]。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idiflora)属豆科甘草
属多年生植物,分布在中国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具有
抗寒、抗盐碱、耐热、耐旱等优良特性[2],2012年12月被
引入中药大全。关于长白山刺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报道很少,而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尚鲜见报道。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
化、抗炎作用[3],黄酮单体化合物等对革兰氏阳性菌中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当于链霉
素,对酵母菌和真菌抑制作用高于链霉素[4]。该试验以
长白山野生刺果甘草根为材料,对比分析长白山刺果甘
草与传统道地药材甘草的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总
黄酮4种化学成分的差异,以期为长白山刺果甘草资源
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草购于吉林市吉林大药房;长白山刺果甘草
采集于左家自然保护区。甘草与长白山刺果甘草粉碎
后烘干至恒重,备用。
供试药剂:乙醚、蒸馏水、乙醇、乙酸乙酯、碳酸钠、
草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氢氧化钠、盐酸、滤纸、1%草
酸溶液、2%草酸溶液、标准维生素C溶液、0.001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浓硫酸、甲基红、盐酸(均为分析
纯)。
供试仪器:恒温水浴锅(HH-4型,南京创睿科学仪
器仪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L204-IC,梅特勒-托利多
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240A,上
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粗脂肪含量测定 采用索氏抽提法[5]:准确称取
甘草与长白山刺果甘草样品各4g,放入已烘干的滤纸
包内,用线系好后称样品包重;将样品包放入脂肪抽提
器中,加入无水乙醚、45℃抽提6~8h;取出样品包放入
105℃烘箱中干燥2h,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称重,计算粗
脂肪含量。粗脂肪含量(%)=[(W1-W1′)/G]×100%,
其中:W1,提取前样品包重;W1′,提取后样品包重;G,样
品总量。
1.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5]:准确称取
甘草与长白山刺果甘草样品1g放入消化瓶中,消化至
消化液呈透明蓝绿色后移入100mL容量瓶内,加水定
容至刻度;吸取5mL样品消化液由小漏斗加入反应室,
进行蒸馏后用盐酸滴定至混合指示剂由绿色变回淡紫
红色为止,记录盐酸的用量,并根据盐酸用量测定样品
蛋白质含量。样品粗蛋白质含量(%)={[(V1-V1′)×
C×0.0140]/(G/100)}×6.25×100,其中:V1,滴定样品
时消耗盐酸量;V1′,滴定空白时消耗盐酸量;C,盐酸的
浓度;G,样品重量。
1.2.3 维生素C含量测定 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5]:
641
北方园艺2014(10):146~148 ·中草药·
准确称取甘草与长白山刺果甘草样品4g,置于研钵中,
加入5mL 2%草酸溶液研磨成匀浆后定容至50mL,立
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
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
(mg/100g)={[(V1-V1′)×K×V]/(G×V2)}×100,其
中:V1,滴定样品时消耗2,6-二氯酚靛酚溶液量;V1′,滴
定空白时消耗2,6-二氯酚靛酚溶液量;K,每毫升2,6-二
氯酚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V,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V2,样品测定液体积;G,样品重量。
1.2.4 黄酮含量测定 采用索氏抽提法[6]:准确称取甘
草与长白山刺果甘草样品4g,用95%乙醇抽提48h,提
取液过滤,滤液于70℃水浴中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热水
搅拌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3次。醋酸乙
酯萃取液用5%Na2CO3 水溶液萃取后用浓盐酸调至pH
5~6后,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60℃恒温干燥至恒
重,计算总黄酮含量。样品黄酮含量(%)=(W1/G)×
100%,其中:W1,萃取获得黄酮重量;G,样品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粗脂肪含量比较
由表1可知,经索氏提取法测得长白山刺果甘草中
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310%,甘草为7.590%,对长白山
刺果甘草与甘草中粗脂肪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二
者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
表1 刺果甘草与甘草粗脂肪含量及t检验结果
珔x SS S珔x甘-珔x刺 Df T T0.05 T0.01
刺果甘草 2.310 0.231 0.340 4 15.510** 2.776 4.604
甘草 7.590 0.4634
2.2 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蛋白质含量比较
由表2可知,经凯氏定氮法测得长白山刺果甘草中
蛋白质含量平均为6.125%,甘草为17.800%,对长白山
刺果甘草与甘草中蛋白质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二
者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
表2 刺果甘草与甘草蛋白质含量及t检验结果
珔x SS S珔x甘-珔x刺 Df T T0.05 T0.01
刺果甘草 6.125 0.275 0.463 4 25.240** 2.776 4.604
甘草 17.800 1.008
2.3 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维生素C含量比较
由表3可知,经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得刺果甘
草中维生素 C含量平均为1.750mg/100g,甘草为
4.170mg/100g,对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中维生素C
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中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
显著。
表3 刺果甘草与甘草维生素C含量及t检验结果
珔x SS S珔x甘-珔x刺 Df T T0.05 T0.01
刺果甘草 1.750 0.100 0.149 4 16.240** 2.776 4.604
甘草 4.170 0.033
2.4 长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黄酮含量比较
由表4可知,经索氏提取法测得刺果甘草中黄酮含
量平均为2.544%,甘草为2.547%,对长白山刺果甘草
与甘草中黄酮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中黄酮含
量差异不显著。
表4 刺果甘草与甘草黄酮含量及t检验结果
珔x SS S珔x甘-珔x刺 Df T T0.05 T0.01
刺果甘草 2.544 0.005 0.043 4 0.069 2.776 4.604
甘草 2.547 0.007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长白山刺果甘草中粗脂肪含量
2.310%,蛋 白 质 含 量 6.125%,维 生 素 C 含 量
1.750mg/100g,黄酮含量2.544%;甘草中粗脂肪含
量7.590%,蛋白质含量17.800%,维生素 C含量
4.170mg/100g,黄酮含量2.547%。t检验分析表明长
白山刺果甘草与甘草中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
差异极显著,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
因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消
炎、抗病毒等生理活性,因此针对其有效成分之一的黄
酮类化合物可进一步探讨二者活性的差异,为开发利用
长白山刺果甘草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孔红,闫训友,史振霞.豆科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
(7):70-72.
[2] 梁军.刺果甘草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09,3(14):6-7.
[3] 马君义,张继,王一峰,等.刺果甘草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15(1):78-79.
[4] 张英,吴晓琴,丁霄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效能
关系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4):26-33.
[5] 常桂英,孙仓,秦秀丽.生物科学实验技术[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
社,2010.
[6] 李凤林,李青旺,高大威,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25(5):20-35.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hangbai Mountain
Glycyrrhizapalidifloraand Glycyrrhiza uralensis
CHANG Gui-ying1,2,SUN Li-mei 1,ZHAO Xue1,HAN Xu3
(1.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Colege of Jil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lin,Jilin 132101;2.Key Laboratory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of Changbai Mountai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Colege of Jilin Province,Jilin,Jilin 132101;3.Colege of Pharmac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Jilin 130001)
741
·中草药· 北方园艺2014(10):148~151
第一作者简介:徐雷(1982-),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现主要从事中
药资源及其品质研究等工作。E-mail:wuhanxulei@163.com.
责任作者:陈科力(194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中药
资源及其品质研究等工作。E-mail:kelichen@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资助项目(2012ZX09304006);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科研课题青年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4-01-16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
徐 雷,刘 常 丽,张 群,陈 科 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
摘 要: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
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
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
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
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
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趁鲜切制;发汗切制;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S 56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0-0148-04
茯苓(Poria)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
功效[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尚含
甾体类、蛋白质等成分[2]。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
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保肝与催眠作用、抗衰老、抗炎、抗
单纯疱疹病毒、防石消石等药理作用[3]。茯苓三萜类化
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惊厥、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4]。
茯苓传统加工方法是在秋冬季采收后,将菌核经过
反复发汗趁湿或浸润后切制,亦可趁鲜将菌核按不同部
位切制、阴干,分别制成白茯苓、赤茯苓和茯苓皮。该研
究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主要药效成分茯苓多糖
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对传
统发汗切制方法和趁鲜切制方法加工的饮片进行比较,
考察不同切制法对茯苓饮片中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
响,以期为茯苓加工炮制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新鲜茯苓菌核采自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由
湖北中医药大学陈科力教授鉴定为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菌核。
仪器与试剂:SK2200H型分光光度计;WG-136型
电热鼓风干燥器;DK-98-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
天平等。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试
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茯苓饮片的制备 趁鲜切制法:取采收的新鲜茯
苓菌核刷去表面泥土,剥去外皮,趁鲜将茯苓切制成茯
苓块,进行阴干,干燥后备用,不可炕晒或过于干燥,以
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传统发汗切制法:将采收的新
鲜茯苓菌核刷去表面泥土,置于不通风的容器内,分层
排好,底层先铺松毛或稻草1层,然后将茯苓与稻草逐
层铺迭,高度可达1m,最上盖以厚麻袋,四周封严,使其
发汗。第1周每日翻动1次,取出摊放于阴凉处,待其表
Abstract:Taking Changbai mountain Glycyrrhizapalidifloraroot as raw material,the crude fat,protein,vitamin C,
flavonoids extraction of Glycyrrhiza palidiflora and Glycyrrhiza uralensis by using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ude fat was 2.310%,protein was 6.125%,vitamin C was 1.750mg/100g,flavonoids
was 2.544%in Glycyrrhiza palidiflora;crude fat was 7.590%,protein was 17.800%,vitamin C was 4.170mg/100g,
flavonoids was 2.547%in Glycyrrhiza uralensis.Glycyrrhiza palidifloraand Glycyrrhiza uralensis crude fat,protein,
vitamin C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 diferences,but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s.
Key words:Glycyrrhiza palidiflora;Glycyrrhiza uralensis;chemical constituents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