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源基因在绿豆、赤豆叶肉原生质体中的表达



全 文 :B r :的胶团分离作用 .
这些作用是动态的 、 不断变化的 . 由于搅
拌的离心力场的影响 , 被吸附的 C e +4 及 进 入
胶团相的 H B r O 、 H B r O : 及 B r : 逐渐变得难
以与其他反应物相接触 , 很容易与反应体系相
分离 , 从而使振荡反应中断 . 在停搅拌时 , 则
会由于趋于平衡的重新分布 , 其中的一部分从
胶团的束缚中游离出来 , 从而使反应持续进行 .
此外 , 停止搅拌胶团附近局部浓度可能会高于
能振的浓度 , 而一搅拌可使反应体系趋于均匀 ,
浓度低于可振浓度 . 这也是振荡可持续进行的
原因之一
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 表面活性剂是不可
缺少的 . 它不仅具有润湿和乳化食物的 功 能 ,
而且对生物体系的周期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 上
述间歇搅拌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振荡反应的影
响可作为一个简单模型 , 说明在心脏泵的间歇
脉动下 , 表面活性剂— 胆脂对消化过程中生化反应周期变化的作用 .
[ 1 ] M
a lian M
a r i t a t o e t a l
· ,
J
. 尸妙` . hC e m · , 89 ( 19 8 5 )
1 3 4 1
[ 2 ] aB las ub
r a m an i姐 D , . R o d le y G . A . , J . P勺: .
hC
e功 . , 9 2 ( 19 8 8 ) 5 9 9 5 ; 9 4 ( 29 9 0 ) 15 16
( 1 9 91 年 1 月 1 2 日收到 )
外源基因在绿豆 、 赤豆
叶肉原生质体中的表达
黄健秋* 葛扣肠 杨金水
(复旦大学 )
目前 , 高等植物遗传工程的飞速发展已经
使将外源基因直接引入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中
成为可能 .1[ 幻 . 豆科植物因为其特有的固氮功
能 , 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生理学家热衷研究的对
象 . 近些年来 , 二许多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建
立一些有效的转化系统 (如用 r E G 法 、 电 击 、
本工作由国家`七五 ” 生物工程攻关项目资助
* * 现工作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
4 7 8
.
脂质体包埋 、 微注射以及超声波导入法等 ) , 希
望将一些农业上有价值的基因引入包括 绿 豆 、
赤豆在内的各种栽培作物 〔31 . 我们首 次 报道
通过改良的 P E G 转化方法将外源基 因新霉素
磷酸转移酶基因 ( N P T 一 l )和户葡糖昔酸酶基
因 ( G U S )分别导入绿豆 、 赤豆叶肉细胞原生质
体 , 并获得了表达 .
从绿豆 ( hP a s e o lu s a u r e us ) 、 赤豆 ( hP a s e o lu s
。馆 “ aI isr )无菌苗分离得到叶肉原生质体 . 用改
良的 P E G法直接转化 . 经 P E G + p N 0 8 N P T 一 I
转化处理后的绿豆原生质体在 D aZ 液体 培 养
基中培养 6 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 , 10 天后可见
第二次分裂 . 大约一个月后形成细胞团及愈伤
组织 . 在含有卡那 霉 素 K m 5 0~ 1 0 m g / l 的
M S 〔41 固体培养基上选得 7 块转化型抗性愈伤
组织 . 经扩增后 , 采用快速斑点放射自显影法
和 dn P A G E 系统分析抗性愈伤组织抽提 液 中
的 N P T 一 I 活性 t51 , 均得到了阳性结果 . 除此
以外 , 以赤豆叶肉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 , 甩
改良的 P E G 法将 G U S 基因直接进行转化 . 经
r E G + p B I 12 1 转化处理后的赤豆原 生质 体
在 D Z a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10 ~ 14 天 , 然后用
组织化学定位实验检测 , 可以检 测 到 G U S 基
因活性 61[ .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 r E G 介导的 外 源 基
因直接转化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 , 不失为高等
植物原生质体转化转移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手
段 .
目前 , 笔者将这种方法进一步改进后用于
大豆原生质体的基因转化 , 也得到了可喜的结
果 .
[ 1 ] K
r
en
, F
.
A
.
o t a l
. ,
Na
t u , e , 湘 6 ( 19 8 2 ) 7 2
[ 2 ] P as
z知 w sk i J . e t a l· , 五对刀0 1 . , 3 ( 1 9 8 4 ) 27 17
[ 3 〕 H a in R . e t a l . , 五肠 1. eC n , eC n e了. , 19 ( 1 9 8 5 ) 16 1
[ 4 1 M
u r a 写h i罗 T · , Sko o g F . , p妙: i o l . P al ” t . , 1 5 ( 29 6 2 )
4 7 3
〔 5 1 王金发等 ,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论 丛》 , 8 , 4
( 19 8 9 ) 16 6
[ 6 1 J
e fe
r幻 n R . A . e t a l . , P勿雌t M公1. ioB l
.
R eP
. ,
5
,
4 ( 1 9 8 7 ) 38 7
( 1 9 9 1 年 i 月 1 0 日收到 )
1 4卷 6 期 确多 余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