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赤胫散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综述与讲座·
赤 胫 散 的 研 究 进 展
周志红1 ,吴斐华2 ,梁敬钰1(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09)
摘要:中药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为蓼科蓼属植物 ,应用广泛 ,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从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及民间
应用等方面对赤胫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赤胫散;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民间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3)-01-0001-04
作者简介:周志红 ,女(1988.03-)。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
业 2010级硕士研究生。联系电话:18762407975
通讯作者:梁敬钰。E-mail:jyl iang08@126.com
1.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2.中药药理教研室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gonum runcinatum
ZHOU Zhi-hong1 ,WU Fei-hua2 , LIANGJing-yu1*(1.Department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China Pharma-
ceutic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09 , China;2.Department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China
Pharmaceut 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Polygonum runcinatum is a plant of Polygonaceae.Although P.Runcinatum is w idely used as t 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e study of the plant is few.This paper sumed up the prog ress on the research of chemi-
cal constituen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iw ilian applications of this plant.
KEY WORDS:Poly gonum runcioatum;Chemical constituents;Biological activities;Civilian applications
  赤胫散(见图 1)别名土竭力 、花蝴蝶 、花脸荞 、散血莲 、土
三七 、甜荞莲 、血当归 、血见草 、化血丹等 , 为蓼科蓼属植物缺
腰叶蓼(Poly gonum runcinatum Buch.-Ham.)或华缺腰叶蓼
(P.runcinatum Buch.-Ham.var.sinense Hemsl.), 根及全草入
药。性寒 ,味苦 、涩 ,无毒 , 归肝 、心 、胃 、大肠经。主治痢疾 、泄
泻 、吐血咯血 、痔疮出血 、赤白带下 、经闭 、痛经 、毒蛇咬伤 、劳
图 1 赤胫散
伤腰痛及跌打损伤等 ,外用治乳腺炎 、痈疖肿毒等 , 具清热解
肪 、活血舒筋消肿之功效〔1 ~ 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赤胫散
的醇提物水溶液对 G-志贺氏痢疾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
用〔4〕 ,其醇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5〕。文献报道蓼属植
物主要含有黄酮 、蒽醌 、萜类 、甾类 、苷类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
成分 , 赤胫散中主要含有酚酸及挥发油类成分〔6 , 7〕。
1 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报道蓼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 、蒽醌 、萜类 、甾类 、苷类
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 , 对赤胫散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
少。
1.1 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王荔宁〔6〕等首次对该植物进行了
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 从中分离鉴定了 8 个化合物 , 为 3 , 3 , 4-
三甲基鞣花酸(1)、3 , 3-二甲基鞣花酸(2)、3 , 3 , 4-三甲基鞣花
酸-4-O-β-D-葡萄糖(3)、3 , 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
(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
己酯(7)及胡萝卜菡(8), 其中鞣花酸类成分含量较大(化合物
结构见图 2)。鞣花酸类成分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
的天然多酚二内酯 , 为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天然的鞣花
酸呈反式没食子酸单宁结构 , 它不仅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 而
且更多的是以缩合形式(如鞣花单宁 、苷等)存在于自然界。
此外 , 李玉华〔8〕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赤胫散根 、茎 、叶 70%
乙醇提取液的吸光度 , 用 NaNO 2-Al(NO)3-NaOH 显色 , 结果
显示各提取液在 510nm 波长处吸收强度为根>叶>茎 , 说明
相应酚酸成分在该植物中的分布为根>叶>茎。另有文献报
·1·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5 No.1 2013
导 ,福建厦门的赤胫散内还含有吲哚苷〔9〕。
图 2 赤胫散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
1.2 挥发性成分 蔡泽贵〔7〕等人为挖掘民间药物资源 ,进一
步开发利用赤胫散的药用价值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 、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 、峰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
对含量 ,对野生赤胫散和人工种植赤胫散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中分离出 50 种成
分 ,鉴定出 18种 , 从贵州野生赤胫散中分离出 60 种成分 , 鉴
定出 18 种。结果显示贵州赤胫散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棕榈酸 、
棉子油酸 、亚麻仁油酸 、植醇 , 两种药材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
异较显著 ,并各有其特异成分(见表 1)。
表 1 贵州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
编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人工种植赤胫散中相对含量/ %
野生赤胫散中相对含量/ %
1 反-桃金娘烯醇 C 10H18O 154 0.165 -
2 顺-桃金娘烯醇 C 10H18O 154 0.326 0.355
3 紫苏子醇 C 10H16O 152 - 0.1
4 紫罗酮 C 13H20O 192 0.123 -
5 六氢金合欢基丙酮 C 18H36O 268 1.542 0.347
6 壬酸 C9H18O 2 158 0.140 -
7 棕榈酸甲酯 C17H34O 2 270 0.218 -
8 榄香精 C12H16O 3 208 - 0.184
9 葵酸 C10H20O 2 172 0.156 -
10 异植醇 C 20H40O 296 1.008 0.108
11 月桂酸 C12H24O 2 200 0.659 0.410
12 鲸蜡烯 C16H32 224 0.189 0.460
13 植醇 C 20H40O 296 9.946 1.256
14 肉豆蔻酸 C14H28O 2 228 2.078 0.948
15 十五酸 C15H30O 2 242 3.075 1.217
16 棕榈酸 C16H32O 2 256 24.838 13.533
17 十六内酯 C16H30O 2 254 4.418 2.141
18 十八酸 C18H36O 2 284 1.663 4.262
续表 1
编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人工种植赤胫散中相对含量/ %
野生赤胫散中相对含量/%
19 棉子油酸 C18H34O2 282 12.468 22.168
20 亚(麻仁)油酸 C18H32O2 280 15.057 14.193
21 花生酸 C20H40O2 312 - 2.158
22 山窬酸 C22H44O2 340 - 1.191
2 药理活性研究
植物多酚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 , 药理活性多样 , 已经成为
科学界研究的热点。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 , 植物多酚主要
具有抗氧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菌 、抗辐射 、抗肿瘤等活性。
此外 ,多酚类物质还具有延缓衰老 、降血压 、防止肥胖等功
能〔10〕。蓼科植物赤胫散主要含有酚酸成分 , 民间应用广泛 ,
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 药理作用方面仅阐明了其具有良好的
抗氧化及抗 G -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炎症的活性。
2.1 抗氧化作用 王绪英〔5〕采用碘量法研究了中药赤胫散
醇提取液对猪油的抗氧化性 ,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维生
素 C 、柠檬酸做对比 , 结果表明 , 4 种试剂中抗氧化性的强弱
顺序为 EDTA>赤胫散提取液>柠檬酸>维生素 C。赤胫散
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可能起着供氢体的作用 , 使具有高度氧化
性的自由基还原 , 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食用油脂和富脂食
品的酸败主要是因为活性自由基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破坏其
结构 , 氧化产物和中间产物会损害生物膜 、维生素 、蛋白质 , 并
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11〕。 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自
由基发生链式反应 , 延缓其氧化进程 ,从而延长油脂的保存时
间。近年来许多研究还证实 , 不少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可以
抑制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 对延缓衰老也具有积极作
用〔12〕。
2.2 抗菌作用 向红〔4〕等人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检测了赤胫
散醇提物水溶液对 G -大肠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G +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 , 赤胫散的醇提物水溶液对
G-志贺氏痢疾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且抑菌作用强度与
药液浓度成正相关;对 G-大肠杆菌 、G+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
菌作用。赤胫散醇提物的水溶液中主要是亲水性物质 ,醇提
物中有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 , 经对醇提物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做进一步的检测发现其对参试的四种细菌均无抑菌作用。
用滤纸片法测试赤胫散挥发油抑菌活性 ,初步试验表明 ,
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和贵州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对铜绿甲单胞
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及藤黄微球菌均没有抑制作用(阳性对照为庆大霉
素)〔7〕。
3 民间应用
赤胫散民间应用广泛 , 不仅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之功
效 , 此外可做观赏植物 ,并可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3.1 治疗跌打损伤 筋骨伤包括扭伤 、摔伤等软组织损伤 ,
现有治疗筋骨伤的药物较多 ,但用后易致皮肤过敏 、发痒 , 有
些药效较慢或效果不明显。筋骨伤喷雾剂根据西南少数民族
传统苗族验方研制而成 , 由赤胫散 、赤芍 、淫羊藿 、地龙 、制草
·2·
海峡药学 2013年 第 25卷 第 1期
乌及薄荷脑组成。该方以赤胫散为主药 , 副作用小 , 止痛 、治
疗效果明显〔13〕。
3.2 防治先兆流产 民间用赤胫散根30 ~ 50g , 红糖 8 ~
12g ,加水 400g , 微火煮沸 15min , 日服 3 次 , 1 日 1 剂 , 连服五
天 ,用于防治先兆性流产 , 效果较好〔14〕。
3.3 烧伤 侗族民间用赤胫散单方治疗烧伤。取全草适量 ,
焙干研末 ,撒于烧伤创面或调茶油外敷 , 每日 1 ~ 2次〔15〕。
3.4 前列腺炎 、乳腺炎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
性的常见症 、多发病 , 女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疼痛症状也是长
期反复 、治标不治本。多年来 , 西医在揭示其机理上作出了一
定的贡献 ,但迄今为止仍难以根治并易致副作用。中医经穴
渗透特色疗法 ,将一箭球 、十八症 、马宝 、牛肋筋 、龙胆 、羊胆 、
赤胫散 、狗宝 、鬼臼及铁精共十味中草药配成方剂 , 粉碎成细
粉 ,装入治疗袋 , 用调和液调成膏剂 ,男性固定在会阴穴 ,女性
固定在府乳 、府中 、府根 、乳中 、周荣穴 , 使中药有效成分渗入
腺体核心 ,迅速消除症状 , 治愈率高 、不反复 、无副作用。该法
不仅对男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各种症状有康复最佳效果 ,
而且通过府乳 、府中 、府根 、乳中 、周荣穴 , 对彻底消除女性乳
腺炎 、乳腺增生(肿瘤 、肿块)疾苦有最佳效果 , 是当今治疗男
性前列腺炎疾病和女性乳腺疾病较独特的疗法〔16〕。
3.5 其它 在民间赤胫散还常用于急性胃肠炎 、吐血咯血 、
痔疮出血 、月经不调〔2〕的治疗 , 此外 , 其花叶还有一定的观赏
价值〔17〕。还有研究发现将赤胫散种植于重金属镉 、锌 、铅 、铜
污染的土壤中 ,其可吸收富集此类元素并将大部分转运到地
上组织。通过定期收割灰化处理地上部分提取重金属 , 可以
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镉 、锌 、铅和铜污染的目的。赤胫散喜光
亦耐阴 、耐寒 、耐贫瘠 ,生长速度快 , 管理粗放 ,因而成本低 、可
操作性强;同时 ,其对土壤还有绿化覆盖 、减少水土流失并防
止重金属污染扩散的功能 , 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开
发了新的植物品种资源〔18〕。
4 展望
赤胫散民间应用广泛 , 作为药物在缓解及治疗急性胃肠
炎 、吐血咯血 、痔疮出血 、月经不调 、跌打损伤 、乳腺炎 、痈疖肿
毒等症状时充分发挥其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之功效 , 此外可做
为观赏植物 ,并可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赤胫散功效多 ,
疗效好 ,但目前深入研究较少。 现代药理研究仅阐明该药主
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抗 G-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
炎症的活性 。结合已有的化学成分研究 , 可能主要是鞣花酸
等酚酸成分发挥了作用。鞣花酸具有抗氧化〔19〕、抗癌变〔20〕、
抗菌及抗病毒等作用〔21〕。同时 , 鞣花酸还具有凝血功能 , 能
缩短出血时间 ,是一种有效的凝血剂〔22〕。另有研究发现 , 鞣
花酸有降压及镇静作用〔23〕。目前鞣花酸已广泛应用于食品 、
咏药 、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24〕。 最新研究已经发现 , 鞣花酸
对正常细胞不会产生细胞毒性 , 但对某些肿瘤细胞(如胰腺
癌〔25〕 ,前列腺癌〔26〕)产生细胞毒性。 在本世纪初 , 美国南卡
罗南纳州医学院布鲁金斯癌症研究所声称“鞣花酸是近 10 年
抗癌制品的唯一天然品种”〔27〕。随着鞣花酸抗肿瘤活性研究
的不断深入 ,鞣花酸以其低毒性将可能成为天然抗癌药物中
的一支新秀 。鉴于赤胫散对某些疾病治疗效果突出 ,功能主
治明确 , 对该植物进行深入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 ,上册)〔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1448-1449.
〔2〕宋立人 ,洪恂 ,丁旭亮.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001 , 1031.
〔3〕蔡光先 ,贺又舜 ,杜方麓.湖南药物志(第三卷)〔M〕.湖南: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2195-2196.
〔4〕向红 ,王绪英 ,孙爱群.蓼属植物赤胫散醇提物水溶液的抑菌作用
〔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 21(2):65.
〔5〕王绪英.赤胫散醇提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 31(3):58-60.
〔6〕王莉宁 ,徐必学 ,梁光义 ,等.赤胫散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
物研究与开发 , 2009 , 21:73-75.
〔7〕蔡泽贵 ,梁光义 ,周欣 ,等.贵州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
活性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21(4):377-379.
〔8〕玉华 ,张磊.分光光度法测定赤胫散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研究〔 J〕
.毕节学院学报 , 2011 , 29(8):89-93.
〔9〕黄以钟 ,潘大仁 ,周以飞.含吲哚苷植物在福建的资源及分布〔J〕.
海峡药学 , 2010 , 22(2):62-64.
〔10〕王雪飞 ,张华.多酚类巷质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
与开发 , 2012 , 33(2):211-214.
〔11〕余大坤 ,陈治明.不同浓度的花生壳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
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 22(3):24-24.
〔12〕黄晓慧 ,杨原志.自由基与维生素 E的抗氧化作用〔J〕.饲料研
究 , 2003 , 6:17-17.
〔13〕王毅.筋骨伤喷雾剂〔P〕.中国发明专利公布号 CN 1418650 A ,
2003-05-21.
〔14〕李启勇.花蝴蝶防治先兆流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1 , 51:243.
〔15〕萧成纹 ,李运元 ,龙智忠 , 等.侗族民间单方拾萃(六)〔J〕.中国
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1 , 52:304-306.
〔16〕吴振耀.中医经穴渗透特色疗法〔P〕.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706427A , 2005-12-14.
〔17〕欧静 ,杨成华.野生草本花卉观赏价值的定量评价〔J〕.贵州农
业科学 , 2009 , 37(6):166-170.
〔18〕张世熔 ,万天凤 ,陈强 ,等.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
染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 102125928 A , 2011-
07-20.
〔19〕李小萍 ,梁琪 ,辛秀兰 ,等.红树莓果中鞣花酸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研究〔J〕.食品科技 , 2010 , 35(5):182-185.
〔20〕郑英俊 ,梁武 ,彭荣章.鞣花酸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J〕.国际
肿瘤学杂志 , 2007 , 34(1):11-14.
〔21〕周本宏 ,刘春 ,陈雷 ,等.石榴皮中鞣质各组分对淋球菌敏感性的
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 2006 ,41(19):1510.
〔22〕T akuo K , Ishida H , Yokota M , et al.Studies on ant ihemorrhagic sub-
stances in herbs classif ied as hemostat ics in Chinese m edicineⅢon the
ant ihemorrhagic principle in sanguisorba of ficinallis L〔 J〕.Chem
Pharm.Bull , 1984 , 32:4478-4481.
〔23〕Damas J , Remade V G.The th rombopenic ef fect of ellagic acid in the
rat.another model of platelet st imulation “ in vivo ” 〔J〕.
Th romn.Res, 1987 , 45:153-163.
〔24〕李素琴 ,袁其朋 ,徐建梅.鞣花酸的生理功能及工艺开发研究现
·3·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5 No.1 2013
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1 , 13(5):71-74.
〔25〕Edderkaoui M , Odinokova I , Ohno I ,et al.Ellagic acid induces apop-
t osis th rough inhibit ion of nuclear factor kB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J〕.World J Gast roenterol , 2008 , 14(23):3672-3680.
〔26〕郑英俊 ,阳宁 ,彭荣章 ,等.鞣花酸对前列腺癌 PC-3细胞生长和
凋亡的影响〔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2(2):101-105.
〔27〕邸幼军 ,贾光锋.超声强化提取石榴皮鞣花酸的工艺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0 , 10(19):3703-3705.
龙眼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张黎明 ,曲 玮 ,梁敬钰*(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南京 210009)
摘要:龙眼为药食两用植物 ,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其化学成分类型多样 ,包括三萜类 、酚类 、甾体类以及脂类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眼
具有显著的抗氧化 、抗菌 、抗癌 、降血糖以及增强免疫力等活性。本文综述了龙眼的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为其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眼;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3)-01-0004-04
作者简介:张黎明 ,女。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 2010级硕
士研究生。联系电话:18651815310
通讯作者:梁敬钰。 E-mail:jyliang08@126.com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 itut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Dimo-
carpus longan Lour.
ZHANGLi-ming ,QUWei , LIANG Jing-yu*(Department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 China Pharmaceut 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 China)
ABSTRACT:Dimocarpus longan Lour.is an edible plant , which has been used as a tr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a long time.Dimocarpus longan Lour.contains various types of chemical const ituents , including triterpenes ,
phenols , steroids , lipids , etc.and i t has extensive medical activities , such as antioxidant , antibacterial , anticancer ,
anti-glycated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activi ties.In this paper , the progress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y were reviewed so as to thoroughly utilize and explore the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Dimocarpus longan Lour.;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 logical activities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无患子科(Sapin-
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常绿果树 , 乔木 , 为药食两用植
物 ,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补品。龙眼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
栽培历史 ,其主产区为福建 、广东 、广西及台湾等省。龙眼可
谓全身都是宝 ,龙眼肉营养丰富 , 具有补心益脾 ,养血安神 ,强
魄健体之功效〔1〕 , 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 ,心悸怔忡 , 健忘失
眠 ,血虚萎黄等;龙眼核具有止血 、定痛 、理气化湿和降血糖作
用〔3〕 ,常用于创伤出血 、疝气 、狐臭的治疗〔2〕;龙眼壳可治心
虚头晕 , 并具散邪祛风 、聪耳明目的作用 , 研细可治疗烫
伤〔2 , 4〕。龙眼主要含有三萜类 、酚类 、甾体类以及脂类等 , 现
代药理研究表明龙眼具有显著的抗氧化 、抗菌 、抗癌 、降血糖
以及增强免疫力等活性。龙眼化学成分多样 ,药理活性显著 ,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龙眼的化学成
分 、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 为其进一步研发
提供参考。
1 龙眼的化学成分
龙眼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 类型主要涉及三萜类 、酚类 、脂
类 、挥发油 、甾体类 、核苷等。 目前从龙眼中分离得到的化学
成分如下:
1.1 三萜 从龙眼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为木栓
烷型三萜 , 目前从龙眼壳(干)中分离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为
龙眼三萜 A(friedelanol)和龙眼三萜 B(friedelin)〔5〕 , 另外从龙
眼叶中分离得到了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anol)和无羁萜
(friedelin)〔6〕。此外 ,还分离得到了齐墩果酸〔7〕等化合物。从
龙眼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见图 1 和表 1)。
表 1 从龙眼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
No. Compound name M W Molecular formula Ref.
1 f riedelanol 428 C30H52O 〔5〕
2 f riedelin 426 C30H50O 〔5 , 6〕
3 epi friedelanol 428 C30H52O 〔6〕
4 oleanolic acid 454 C30H46O3 〔7〕
·4·
海峡药学 2013年 第 25卷 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