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全 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
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康毅华 ,门敬菊 ,王宗权 ,孟凡佳 ,王振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本实验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 ,观察其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酸
模素和生物量的影响 。选用矮壮素 、萘乙酸采用叶面喷洒方式分别以高中低浓度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
模植株 ,随机采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矮壮素 、萘乙酸对毛脉酸模根中
大黄酚苷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的含量有显著性
影响 ,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 、大黄酚 、大黄素 、酸模素 、大黄素甲醚的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
因此 ,本研究对提高毛脉酸模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意义 ,为毛脉酸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毛脉酸模;植物生长调节剂;蒽醌类;酸模素;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0)03-0071-04
收稿日期:2009-12-20  修回日期:2010-0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156);
作者简介:康毅华(1954-),女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中药化学 、药物
分析等实验研究工作。
  毛脉酸模 RumexgmeliniTurcz.为蓼科 Polyonace-
ae酸模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多生于山区沟谷低温
草甸和杂草草甸之中 ,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大 、小兴安岭
及张广才岭等东部山区。其根是一种民间常用药 、具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 、通便 、杀
虫功效 。经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该植物的根中含有蒽
醌类 、二苯乙烯类(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酸模素成
分 [ 1] 。本文主要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
中酸模素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酸模素和蒽醌类成分
具有抗炎 、抗菌 、致泻 、利尿以及抗肿瘤 、抗病毒等多种
药效 , 因此毛脉酸模是一个有开发价值的中草药 ,本
研究将为毛脉酸模开发为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也对其
规范化种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1 仪器与材料
美国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型泵 ,
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Empower色谱工作站);
Metler电子天平 AE240;ZK-82B型真空干燥箱(上
海市实验仪器总厂),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
仪器有限公司 ,型号 FW80)。
大黄酚苷(大黄酚 -1 -O-β -D-葡萄糖苷)、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提供 ,酸模素由课题成员从毛脉酸模植物中提取
分离得到。 50%矮壮素水剂由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
提供;40%奈乙酸粉剂由四川省兰月科技开发公司提
供 。样品采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
甲醇 ,色谱纯 ,美国 DIKMA试剂公司提供;磷酸 ,
分析纯 ,天津市天河化学试剂厂出品;娃哈哈纯净水 ,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
2 方法与结果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均用纯净水配 , 40%萘
乙酸粉剂配成 0.025%、0.0025%、 0.00025%三个浓
度;50%矮壮素水剂配成 0.01%、0.001%、0.0001%
三个浓度 ,以叶面喷洒施加给毛脉酸模。
2.2 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与生物量 、二苯乙烯类成分
产量的测量:本实验采用两因素(大豆多肽处理与处
理时间)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每个实验处理重复三次 ,
设立空白对照 ,处理后间隔十五天随机采样一次 ,共采
样四次 。用天平称刚刚采的新鲜毛脉酸模根 ,将称好
的鲜根阴干再放入干燥箱(50 ~ 60℃)恒温干燥至恒
重 ,再秤恒重后的根部重。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成分
含量 ×根干重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产量。
2.3 色谱条件:PlanetsilC18分析柱 (5μm, 200mm×
4.6mm),预柱 PhenomenexODS-C18(4×3.0mm);
流动相为乙腈 -水(20∶80);流速 1mL·min-1;检测波
长:303nm;柱温:40℃;进样量:15μL。见图 1。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白藜芦醇 、白藜芦
醇苷对照品适量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溶液 ,溶于甲醇配
制成浓度依次为 0.11、0.854mg·mL-1注入高效液相
色谱仪 ,以进样量 X(μg)为横坐标 ,峰面积 Y为纵坐
·71·
2010年第 38卷第 3期
Vol.38, No.3, 2010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标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见表 1。
图 1 对照品的 HPLC图(254nm)
3-大黄酚苷;4-酸模素;5-大黄素;6-大黄酚;7-大黄素甲醚
表 1 样品线性关系
成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线性范围(μg)
大黄酚苷 Y=3.190×104 +2.205×106X 1.0000 0.019~ 12.600
大黄酚 Y=7.012×103 +3.992×106X 1.0000 0.012~ 5.250
大黄素 Y=3.000×106X-61957 0.9970 0.022~ 0.4217
大黄素甲醚 Y=7.973×103 +1.715×106X 0.9999 0.0208~ 2.08
酸模素 Y=4.639×106X-1.318×104 0.9999 0.013~ 11.050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毛脉酸模根部阴干后 ,粉碎过 80目筛 ,在 50℃下
干燥至恒重 。每个样品精密称取 0.2g,置索氏提取器
内加 50%乙醇 70mL提取 4h,滤过 ,滤液置蒸发皿中
蒸干。残渣用 10mL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此溶液
再过 0.45μm的微孔滤膜 ,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
供试品溶液 。
2.6 样品含量测定
各供试样品按 “ 2.5”制成供试品溶液 ,精密吸取
各样品的供试液 15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得不
同样品中的白藜芦醇苷 、白藜芦醇含量(各处理组一
个样品测定 5个平行样),结果见表 2。
表 2 样品含量测定表
化学成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空白对照
酸模素 20.218±11.340b 21.855±13.055a
大黄素 18.946±15.0835a 20.595±16.810a
大黄酚 11.716±10.472a 16.316±13.716a
大黄酚苷 25.569±20.521a 26.593±22.365a
大黄素甲醚 71.137±45.316a 75.455±50.295a
3 结果与分析
由表 2数据可知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的
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植物生长调节
剂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
甲醚的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而生长调节剂对毛脉
酸模根中酸模素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有显著性影
响 。由图 2I知植物生长调节剂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
组相比较 ,处理组酸模素含量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的
含量值 ,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
含量没有促进作用。
由图 2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
素 、蒽醌类成分的产量均有显著性影响。由图 2B、2D
和 2F植物生长调节剂组与空白组比较 ,第一 、二次处
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 、大黄酚 、
大黄素产量没有作用 ,第三次处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其中萘乙酸高浓度促进作用最明显。由图 2H和 2J植
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 ,第一 、二次
处理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 、大黄素甲醚产量有很明
显的促进作用 ,其中萘乙酸中浓度的处理促进作用最
明显 ,第三次处理稍微有些抑制作用 。
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鲜重和
根折干率均有显著性影响 ,均在处理后期(60天)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
·72·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2010年第 38卷第 3期
Vol.38, No.3, 2010
图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酸模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表明一切形态 、物质 、能量的
转变都从属于信息系统的变化 ,应用环境友好型生长
物质调控技术来改变根类药用植物的质量与产量 ,为
我们研究根类药用植物增产改善品质机制提供了全新
的思路和高技术平台 [ 2] 。本文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 、酸模素和生物量的影响 ,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与其他信号协同作用调节植物细胞
的分裂 、伸长 、和分化等发育过程[ 3] 。
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
素的含量与生物量均有显著性影响 ,对毛脉酸模根中
蒽醌类成分和酸模素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由结果可推
·73·
2010年第 38卷第 3期
Vol.38, No.3, 2010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断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成分
的合成途径中的某些酶有影响 ,或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与其他信号(水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等)协同作
用 。另外 ,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植物生长调节
剂对其影响情况不同 ,可能是由于单一使用植物生长
调节剂 ,只会促进或启动某一部位或生化过程 ,诱导某
一基因的表达 ,而其他部位生化过程或基因仍处于
“正常”状态 。当被促进或启动的部位 、过程发展大一
定程度后 ,那些处于 “正常 ”状态的部位或过程便成为
抑制因子 ,阻碍了整体向更高一步的发展 [ 4] 。
以上是本文的推断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毛
脉酸模根中生物活性成分及生物量发生变化 ,还有待
于后续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 1]  任守增 ,王振月 ,刘丽梅 , 等.HPLC法测定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
醇 ,白藜芦醇甙的含量 [ J] .中医药信息 , 2000, 17(1):59-60.
[ 2]  李刚 ,周成明 ,姜晓莉 ,等.甘草栽培与甘草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
的研究进展 [ J] .中药材 , 2004, 27(6):462-465.
[ 3]  赵普庆 ,淤维维 ,汪悄梅.生长素与其他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4, 40(2):246-250.
[ 4]  翟丙年 ,郑险峰 ,杨岩荣 ,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 [ J]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23(6):1069-1075.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杜思邈 ,马丽强 ,孙俊杰 ,杨志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 、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的体外抗菌效果 。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
法分析苦参总生物碱 、苦参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福氏志贺菌 、乙型
副伤寒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并测定最小抑菌浓
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结果:苦参总生物碱对以上菌株的 MIC分别为:9.00、3.38、8.25、
9.00、4.50、13.50、6.75、7.13mg· mL-1 , MBC分别为:13.50、14.25、8.25、9.00、 14.25、 14.25、13.13、
14.25mg· mL-1;苦参总黄酮对以上菌株的 MIC分别为 3.00、 2.63、 3.56、 3.38、 1.50、 2.44、 3.56、
2.35mg· mL-1 , MBC分别为 14.25、12.75、7.13、13.50、13.50、12.75、12.75、13.13mg· mL-1;苦参总生
物碱与总黄酮混合物对以上菌株的 MIC分别为:2.25、2.07、3.28、3.94、1.22、 2.44、2.07、1.97mg·
mL-1 , MBC分别为 9.00、13.13、6.75、6.38、13.88、7.50、6.38、7.13mg· mL-1。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和
总黄酮提取物对上述菌株存在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 ,混合物呈现一定协同作用。
关键词:苦参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黄酮;体外抗菌实验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0)03-0074-03
收稿日期:2009-12-28  修回日期:2010-02-26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编号:Z2008-1-15016)
作者简介:杜思邈(1984-),女 , 2003级药物制剂方向本硕学生。
*通讯作者:杨志欣(1974-),女 ,博士 , 副教授 ,主要从事新剂型与新
药开发工作。
  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为豆科槐属植物 ,
具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之功[ 1] ,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与苦参的抗菌药理活性密不可分。随着对苦参药材研
究的逐渐深入 ,普遍认为苦参总生物碱及苦参总黄酮
为其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部位 。那么二者在抗菌作用
上孰强孰弱 ,在抗菌效果上是否存在协同 ,针对这一问
题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了苦参总生物碱 、苦参总
黄酮及二者混合物的抑菌 、杀菌活性 ,从而为进一步推
动苦参制剂的深入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
1 材料
1.1 仪器
恒温恒湿培养箱(LRHS-250B,上海跃进医疗器
械厂);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YXQ· SG46·
280型 , 哈尔滨松花江医疗器械厂);麦氏比浊管
(81M294477,上海申源科技有限公司);FA1004 -
53423电子天平 (上海精科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
(BCM-1000A,苏州华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药
苦参总生物碱提取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剂实
验室自制 ,总生物碱含量 >70%);苦参总黄酮提取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剂实验室自制 ,总黄酮含量 >
50%);牛肉膏(Br,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
·74·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2010年第 38卷第 3期
Vol.38, No.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