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05-12-20; 修订日期:2006-06-12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No. 20020610089)
国家民委资助项目(N o. 2004)
西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No. 2005)
作者简介:刘 圆(1968-),女(汉族),重庆忠县人 ,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
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张 浩 (1950-),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 , 现任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教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品质评价的研究和
教学工作.
藏药粗茎秦艽 、蓝玉簪龙胆的生药学鉴定
刘 圆1 , 张 浩 2* , 刘 超 1 ,彭镰心1 , 尚远宏 1 , 孟庆艳1
(1.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采用原植物 、性状 、显微 、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粗茎秦艽 、蓝玉簪龙胆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 , 为其鉴别及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 、性状 、显微 、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关键词:粗茎秦艽; 蓝玉簪龙胆; 原植物; 性状; 显微鉴定; 薄层色谱; 藏药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9-1631-02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ofO riginalP lants ofT ibetanM ed icineGentiana macrophyl-
la Pal.l andGentiana veitch iorum Hem s.l
L IU Yuan
1 , ZHANG H ao2* , L IU C hao1 , PENG L ian-x in1 , SHANG Yuan-hong1 , M ENG Q ing-yan1
(1. E thnic Pharmaceutical Institu t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 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2. West
China School ofPharmacy, S ichuan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The orig ina l plan t identification, m orpho log ical and histo log ica l identifica tion, m icroscopic indentifica tion, TLC w e re a-
dop ted to identify the orig inal plan ts to used as T ibetan medic ineGentiana macrophy lla Pa l.l andGen tiana veitch iorum H em s.l P ro-
v ide the scien tific ev idence of identification and app 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sem e thods a re available to indentify Gen-
tiana m acrophy lla Pal.l andGentiana veitch iorum H em s.l
Key words:Gentiana m acrophy lla Pal.l; Gentiana veitchiorum Hem s.l ; O rig ina l plan t identifica tion; M orpho log ica l and
histo log ica l iden tification; M icro scopica l identifica tion; TLC; T ibe tan m edicine
粗茎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 tiana macrophy lla Pal.l和达
乌里秦艽的花 、全草或根。是藏医常用藏药 , 也是中医常用中药 ,
又名粗茎龙胆。藏药名为钩西 、西当那保 、江毒纳保 ,始载于藏医
药书《四部医典》, 有祛风湿 、止痹痛 、退虚热 、清湿热的功效。其
味苦 、辛 ,微寒 , 归胃 、肝 、胆经。以后在历代的藏医药著作如《蓝
琉璃》、《晶珠本草》、《甘露本草明镜》等均有记载 [ 1] 。 《神农本
草经》,将其列为中品 , 至今已有二千年的药用历史。
西藏稀有上品白花龙胆 , 主要以杂花龙胆入药 , 就其品种而
言为蓝玉簪龙胆或云雾龙胆。是藏医常用藏药 ,也是中医常用中
药。藏药名邦见察屋 , 异名为衮达开 ,日乌那间 , 邦见梅朵 , 始载
于藏医药书《鲜明注释》。有清湿热 、泻肝胆实火 、镇咳 、利喉 、健
胃的功效。以后《药物鉴别明镜》、《甘露本草明镜》等均有记
载 [ 1] 。蓝玉簪龙胆 , 龙胆科植物 ,蓝玉簪龙胆 Gen tiana veitchiorum
H em s.l的根及根茎 [ 1] 。
作者在对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考察中 ,对藏药粗茎秦艽 、蓝玉
簪龙胆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及仪器 粗茎秦艽 、蓝玉簪龙胆 , 采于康定折多山二台
子道班旁 , 海拔 3 785. 2 m。经作者鉴定。 石蜡切片机 (YD -
1508轮转式切片机);Nikon E4500数码相机;KQ3200超声波清
洗器;电子显微镜(上海兴行实业有限公司 )。
1. 2 方法 取部分所采材料药用部位按常规石蜡制片法制作石
蜡切片 。
2 结果与分析
2. 1 原植物鉴定 粗茎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 tiana m acro-
phy lla Pa l.l , 为多年生草本 , 高 30 ~ 60 cm。全株光滑无毛 , 基部
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 ,扭结或黏结成一个圆柱形
的根。枝少数丛生 , 直立或斜生 ,黄绿色或有时上部带紫红色 , 近
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 ,长 6 ~ 28 cm, 宽 2. 5 ~ 6
cm ,先端钝或急尖 , 基部渐狭 ,边缘平滑 , 叶脉 5 ~ 7条 , 在两面明
显 , 并在下面凸起 , 叶柄宽 , 长 3 ~ 5 cm, 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
鞘中;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 长 4. 5 ~ 15 cm , 宽 1. 2 ~
3. 5 cm ,先端钝或急尖 ,基部钝 , 边缘平滑 , 叶脉 3 ~ 5条 , 在两面
均明显 ,并在下面突起 , 无叶柄至叶柄长达 4 cm。花多数 , 无花
梗 , 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 ,黄绿色或有时带
紫色 , 长(3)7 ~ 9 mm, 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 , 先端截形或圆形 , 萼
齿 4 ~ 5个 ,稀 1 ~ 3个 , 甚小 ,锥形 ,长 0. 5 ~ lmm;花冠筒部黄绿
色 , 冠檐蓝色或蓝紫色 , 壶形 ,长 1. 8 ~ 2 cm , 裂片卵形或卵圆形 ,
长 3 ~ 4 mm , 先端钝或钝圆 , 全缘或折褶整齐 , 三角形 , 1 ~ 1. 5
mm , 或截形 ,全缘;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 ,整齐 , 花丝线状钻形 ,
长 5 ~ 6 mm , 花药长圆形 , 长 2 ~ 2. 5 mm;子房无柄 , 椭圆状披针
形或狭椭圆形 ,长 9 ~ 11 mm , 先端渐狭 , 花柱线形 , 连柱头长 1. 2
~ 2 mm ,柱头 2裂 , 裂片长圆形。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 , 卵状椭
圆形 , 长 15 ~ 17 mm;种子红褐色 , 有光泽 , 长圆形 , 长 1. 2 ~ 1. 4
mm , 表面具细网纹。花果期 7 ~ 10月(图 1 a)。生于海拔 400 ~ 2
500 m的河滩 、路旁 、水沟边 、山坡草地。草甸 、林下及林缘。 分
布于西藏大部分地区及西北 、东北 、华北等地 [ 1] 。
蓝玉簪龙胆为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 Gentiana veitch iorum
H em s.l , 多年生草本 ,高 3 ~ 10 cm。须根多数 , 肉质 , 淡黄色 。茎
多数 , 丛生 ,平卧或斜上升。莲座丛叶发达 , 线状披针形 , 长 3 ~ 6
cm ,宽 2 ~ 5 cm ,基部渐宽 , 叶柄膜质;茎生叶多对 , 向上渐长 , 下
部叶卵形 ,长 2. 5 ~ 7 cm, 中部叶狭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 , 长 7 ~
1631
LISH IZHEN M EDIC INE AND MATER 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9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9期
13 mm ,上部叶宽线形 , 长 10 ~ 15 mm, 全部叶宽 2 ~ 4. 5 mm。花
单生茎顶 , 下部包围于叶丛中 , 无花梗;花萼长为花冠长的 1 /2 ~
1 /3。萼筒常紫红色 ,筒形 , 长 1. 2 ~ 1. 4 cm, 裂片 5;花冠上部深
蓝色 , 下部黄绿色 ,具深蓝色斑点和条纹 , 漏斗形 , 长 4 ~ 6 cm ,裂
片卵状三角形 , 长 4 ~ 7mm ,褶整齐 ,宽卵形;雄蕊整齐 ,花丝基部
合成短筒。蒴果椭圆形 , 长 1. 5 ~ 1. 7 cm , 具长柄。种子多数 ,黄
褐色 , 表面有蜂窝状网隙。花果期 7 ~ 10月(图 1 b)。生于海拔
2 500 ~ 4 800 m的河滩 、山坡草地 、高山草甸 、灌丛。 产于西藏大
部分地区及青海 、四川 、云南 、甘肃等地 [ 1] 。
图 1 粗茎秦艽植株 (a)和蓝玉簪龙胆(b)的照片
2. 2 性状鉴别
2. 2. 1 粗茎秦艽 多为皱缩成团的花序 , 小花 7 ~ 10朵 , 亦散有
单花。单花呈条状或棒状 , 无花梗 , 花萼淡黄白色 ,膜质 , 有时略
呈浅紫色 , 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 , 萼齿 5;花冠筒部浅棕黄色 , 冠
檐蓝紫色 , 裂片 5,卵形或卵圆形;雄蕊 5, 贴生于花冠中下部 ,花
药矩圆形 , 呈蓝色;子房椭圆披针形或狭椭圆形;柱头 2裂。质
脆 , 易碎 ,气无 , 味苦。
2. 2. 2 蓝玉簪龙胆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 , 长 1 ~ 2 cm , 直径 4 ~ 9
mm , 有多个茎痕 ,下面丛生多数粗均匀的细根。根长 8 ~ 20 cm ,
直径 2 ~ 3 mm;表面淡棕色或黄棕色 ,有扭曲的纵皱纹 , 上面常有
细密的横皱纹。干透时质脆 , 易吸潮变软 , 断面黄白色 , 较疏松。
味极苦。以长条粗长 、黄色或黄棕色 、无碎断者为佳。
2. 3 显微鉴别
2. 3. 1 粗茎秦艽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 1列扁长形细胞 ,外
被蜡质层。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同化组织内部有许多
叶绿体和紫色内含物 。可见螺纹导管(图 2 a、b)。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 2 ~ 3列长方形细胞。皮层宽广 , 薄壁细
胞类圆形或多边形。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环不明显。木质部导
管单个散在或 2 ~ 3个成群 ,稍木化(图 2 c、 d)。
2. 3. 2 蓝玉簪龙胆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 1列细胞 , 被黄色
内含物;上表皮细胞为扁长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 ,垂周壁波状弯
曲 , 略成方型。叶面组织为异面型 ,栅栏组织 1列 , 海绵组织细胞
排列疏松;海绵组织内部有石细胞 , 被染成红色(图 3 a、b)。
根横切面:表皮为 1列细胞 ,外壁稍厚 , 微木栓化 ,内含色素;
有时可见木栓层。皮层约为 4 ~ 6列扁长形细胞 ,排列疏松 ,有裂
隙 , 内皮层细胞较小 , 方形 , 排列整齐。韧皮部宽厚 , 外缘有不规
则裂隙。筛管群细小 , 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形成层狭窄 , 位于
导管群外侧。木质部射线宽狭不一 , 细胞略径向延长 , 导管部为
8 ~ 9个一群 , 有时导管及管胞排列成 “ V”形。髓由类圆形薄壁
细胞组成。本品薄壁细胞含有微细草酸钙针晶或方晶。
茎横切面:表皮为 1列细胞 , 外壁稍厚。 皮层薄壁细胞类圆
形或多边形 , 3 ~ 4层。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环不明显。木质部
导管和木薄壁细胞均木化 , 被染成红色;髓部宽广 ,由类圆形薄壁
细胞组成(图 3 c、 d)。
2. 4 薄层鉴定
2. 4. 1 粗茎秦艽 取秦艽粉末(过 20目筛)10 g溶于 50 m l甲醇
中 , 超声 30 m in, 过滤 ,水浴上挥干甲醇 , 残渣加 5 m l水溶解 , 再
用正丁醇萃取两次 , 20 m l /次 , 合并正丁醇液 , 加热挥干 , 残渣加
1m l甲醇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 [ 4]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
图 2 粗茎秦艽叶与茎的组织结构图
图 3 蓝玉簪龙胆叶与茎的组织结构图
展开系统 1: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5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苯-丙酮(10∶0. 5)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出 , 晾干 , 置
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 , 可见 3个淡蓝色荧光斑点(图 4 a)。
展开系统 2: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 以氯仿-甲醇-水(7∶0. 5∶0. 5)的下层液为展开剂 , 展
开 , 取出 ,晾干 , 喷 10%的硫酸乙醇显色 , 在 105℃加热至斑点清
晰 , 可见 4个斑点(图 4 b)。
1. 2. 3.粗茎秦艽
图 4 粗茎秦艽的薄层色谱图 (a:系统 1;b:系统 2)
2. 4. 2 蓝玉簪龙胆 精密称取龙胆供试药材 1 g,置 100 m l锥形
瓶中 , 加 30 m l氯仿 , 超声处理 20 m in, 滤过 , 滤液浓缩至干 ,残渣
加氯仿 1 m l使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 [ 4] 。照 2005版药典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 B)试验。
展开系统 1: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1632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9期 LISH IZHEN MED IC 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9
G薄层板上 ,以苯-丙酮-冰醋酸(9∶0. 9∶0. 1)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出 , 晾干 ,用 5%磷钼酸溶液显色 , 置 105℃恒温干燥箱干燥 5
m in,至斑点清晰 , 可见 4个蓝色斑点(图 5 a)。
展开系统 2: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 以苯-醋酸乙酯-冰醋酸 (9∶ 1∶0. 1)为展开剂 , 展
开 , 取出 ,晾干 , 用 5%磷钼酸溶液显色 ,置 105℃恒温干燥箱干燥
5 m in,至斑点清晰 ,可见 6个蓝色斑点(图 5 b)。
1. 2. 3.蓝玉簪龙胆
图 5 蓝玉簪龙胆的薄层色谱图 (a:系统 1;b:系统 2)
3 讨论
通过原植物 、性状 、显微鉴定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在粗
茎秦艽的薄层鉴定中以苯-丙酮 (10∶0. 5)可见 3个斑点 , 以氯
仿-甲醇-水(7∶0. 5∶0. 5)的下层液为展开剂可见 4个斑点;蓝
玉簪龙胆的薄层鉴定中以苯-丙酮-冰醋酸(9∶0. 9∶0. 1)为展开
剂可见 4个蓝色斑点 , 以苯-醋酸乙酯-冰醋酸 (9∶ 1∶0. 1)为展
开剂 , 可见 6个蓝色斑点。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藏药卷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68.
[ 2 ] 冉先德.中华药海 , 下卷 , 第 1册 [M ] .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1998:1003.
[ 3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 ,第 3卷 [ M ]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 1997:1201.
[ 4 ] 王 曙.常用藏药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M ]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002:28, 135.
临床报道
收稿日期:2005-10-25; 修订日期:2006-05-11
基金项目: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局 临 床技 术 诊疗 整 理 资助 项 目
(No. 2002ZL29)
作者简介:高希言(1962-),男(汉族),山东昌乐人 ,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
三附属医院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针灸教学 、临床工作.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 40例临床观察
高希言1 , 赵欣纪 1 , 马巧琳 1 , 任 珊2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2.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 观察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各 40例。治疗组
采用调卫健脑针法治疗 ,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 两
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结论 调卫健脑针法有效延长时间 ,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伴随症状 ,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调卫健脑针法; 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9-1633-01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
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及不
能消除疲劳 , 恢复体力与精力 , 轻者入睡困难 , 或寐而不酣 , 时寐
时醒 , 或醒后不能再寐 , 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
睡眠不熟 , 醒后常见神疲乏力 , 头晕头痛 , 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
等 , 近年来 ,我们在门诊运用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 40例 ,并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初步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历均为来源于门诊 , 共 80例 , 按患者就
诊的先后次序 ,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 每组 40例。其中
男 19例 ,女 21例 , 年龄最大 64岁 , 最小 20岁 , 病程最长 5年 ,最
短 5周。对照组男性 16例 , 女性 24例 , 年龄最大 60岁 , 最小 18
岁 , 病程最长 7年 ,最短 4. 5周。两组患者在性别 、发病年龄 、病
情 、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 >0. 05)。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社会制定的《中国精神
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DM-2-R)》。 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 , 以睡
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 ,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 , 包括入睡困
难 , 易醒多梦 ,晨醒过早 , 醒后不能再睡 , 醒后感不适 、疲乏或白天
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 3次 ,并持续 1个月以上;③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 或妨碍社会功能;④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1. 3 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4条)及中医辨证诊断标
准要求者 ,诊断明确 , 年龄在 18 ~ 65岁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
条件下 ,均可纳入观察病例。
2 治疗方法
2. 1 针具 用陕西三元现代针灸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三元
牌针灸 (型号 Ф0. 35 mm),选 0. 5, 1, 1. 5, 2寸。
2. 2 取穴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的取
穴方法取:百会 、大椎 、申脉 、照海 , 耳穴取缘中 、神门。心脾两虚
加心俞 、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 、肾俞;肝阳上扰加肝俞 、太冲;脾
胃不和加胃俞 、足三里。双穴每次治疗取单侧穴 , 左右交替 ,单穴
每次治疗均取。
2. 3 操作
2. 3. 1 体针治疗 根据针刺病人穴位情况 , 采用仰卧位或俯卧
位 , 皮肤常规消毒后 , 依据诊断证型针刺上述相关穴位 ,行提插或
捻转补泻手法 ,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针刺得气后 ,留针
30 m in, 行针 1次 /10 m in。 15 d为 1个疗程 , 每疗程 10次 ,间隔 1
d针刺 1次。
2. 3. 2 耳针治疗 用王不留籽贴压耳穴 , 贴压耳穴 1次 /4 d, 每
次保留 24 h, 并让患者自行按压(每隔 1 h按压 1次 ), 以能够忍
受为度 ,左右耳交替 , 共贴压 4次。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 2m g, 每
晚 1次。 6 d为 1个疗程 , 疗程间隔 3 d。连续治疗 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标准 依据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失眠)判定 , 分级如下:睡眠时间在 6 h以
上 ,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为临床痊愈;睡眠明显好转 , 睡眠时
间增加 3 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为显效;症状减轻 , 但睡眠时间较
疗前增加不足 3 h以上 , 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为
1633
LISH IZHEN M EDIC INE AND MATER 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9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