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论荔枝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



全 文 :参 考 文 献
[ 1]  傅绍桂 ,李政梅 .愈疡汤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80
例.湖南中医杂志 , 1992, (3):5-6.
[ 2]  宋希仁.大黄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医
杂志 , 1991, (5):25-26.
[ 3]  郑日男 ,朴惠顺 ,守成岩.复方儿茶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
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2000, 8(1):25-26.
[ 4]  刘子生.清开灵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溃疡 34例.中医药研
究 , 1996, (1):27.
[ 5]  凌树森 ,孙维林 ,董健.胃苏饮防治胃溃疡的药效学研究.中成
药研究 , 1991, 13(9):25-27.
[ 6]  杨香媛 ,徐永忠 , 黄振伟.青黛散对实验动物的抗胃溃疡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5, 11(1):37-39.
[ 7]  余文新 ,邹丽霞 ,刘冼.速效胃宁片的抗胃溃疡作用.西安医科
大学学报, 1996, 17(4):495-497.
[ 8]  TakemotoT, SasakiN, TadeM, etal.JClinGastroen-terol, 1991, 13
(Suppl):125.
[ 9]  梅武轩 ,邓兰琼 ,崔世高.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
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2000, 8(5):278-280.
[ 10]  鄢顺琴 ,凤良元 ,苏英豪.胃痛灵保护胃黏膜作用及对胃溃疡
愈合质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5, 15(10):
612-614.
[ 11]  熊国良 ,李家帮.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
原位凋亡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99, 19(4):23-24.
[ 12]  周训文.陈香露白露片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中成药研
究 , 1987, 8:24.
[ 13]  王国中 ,李和泉 ,刘守兰.丹参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急性期
及复发期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1994, 23(4):311-314.
[ 14]  姚昌礼.加味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60例.浙江中医杂志 ,
1991, (2):64.
[ 15]  李恩复 ,冯玉彦.摩罗疡平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 64例.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 , 2000, 20(4):286-287.
[ 16]  万清信.愈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996, 16(2):78-80.
[ 17]  陈锦辉 , 陈植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 73例.中国民间疗
法 , 1999, 7(8):25-26.
[ 18]  陈学诚 ,陈苏.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120例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 1995, 11(1):256.
论荔枝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
付永霞
【摘要】 中药荔枝草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 ,高 15 ~ 90 cm。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 ,几乎分布于
全国各地 ,资源丰富 。功能有清热 ,解毒 ,凉血 ,利尿 。用于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 、肾炎水肿 、痈肿;外治乳
腺炎 、痔疮肿痛 、出血 。实验证明荔枝草有抗氧化和抗菌等其他药理活性 。
  作者单位: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药剂科
  荔枝草干燥全草 20 kg粉碎 ,用体积分数为的乙醇加热
回流提取 3次 , 每次 2h, 过滤 , 减压回收溶剂 ,提取液过夜放
置除掉水层不容物 , 减压浓缩得 8L混悬液 ,依次用石油醚 、氯
仿和正丁醇等量萃取 3次 , 回收溶剂得 3个部分。利用各种
色谱手段 , 包括硅胶柱色谱 、凝胶柱色谱 、制备薄层色谱和开
放 ODS柱色谱等 , 从荔枝草氯仿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高车
前素 (25mg)、2柳穿鱼素(16 mg), 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3高车前苷 、4泽兰黄酮。化合物 2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离得到。
1 荔枝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药荔枝草 , 主产于江苏 、浙江 、安徽 ,几乎分布于全国各
地 , 资源丰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荔枝草 SalviaplebeiaR.Brown的地上部分 ,别名有雪见草 、蛤
蟆草 、青蛙草 、皱皮草等。该草性凉 , 性苦 、辛 , 《四川中药志 》
中记载 “性平 , 味辛 , 无毒。”功能有清热 , 解毒 , 凉血 , 利尿。
用于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 、肾炎水肿 、痈肿;外治乳腺炎 、痔疮
肿痛 、出血 [ 1 , 2 , 3] 。荔枝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0世纪 70、80年
代 , 作为一种平喘 、抗菌 、抗病毒药物 ,人们对荔枝草的化学成
分做了基础研究。国外报道了荔枝草中的黄酮 、木质素 、二萜
类等成分 , 国内对黄酮 、木质素 、甾醇 、挥发油亦有报告 [ 4] 。
1.1 荔枝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1 黄酮类 从荔枝草分离的黄酮类成分有高车前素 、高
车前苷 、泽兰黄酮等 [ 7] 。其中高车前苷为荔枝草的主要成
分 , 含量较高。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
究报道 , 但并没有关于黄酮类成分抗氧化作用的报道。
1.1.2 二萜类 在各种文献报道中 , 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
了多种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鼠尾草属植物主要活性成
分之一 , 具有抗寄生虫 、抗菌 、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 ,是目前
该属植物研究的热点。主要为松香烷型二萜及克罗烷型二萜
等 , 在荔枝草中已分到了多个二萜类化合物 , 如木香醌
酸 [ 5]等。
1.1.3 其他类 在荔枝草中还含有酚性物质 、挥发油 、皂甙 ,
强心甙 、不饱和甾醇及多萜类。种子含脂防油 、硬脂酸 、油酸 、
亚油酸 [ 3] 。
1.2 荔枝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1 抗氧化作用 荔枝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 ,荔枝草
的各部分都有抗氧化作用。董新伟 、曹国峰等人将荔枝草全
草根 、茎 、叶 、花 、果实五部分分别粉碎 、真空干燥后 , 做 OSI实
验 , 结果表明荔枝草中以花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 根
和果实两部分的抗氧化性最弱 , 茎部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性 , 花
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 6] 。 翁新楚 、
谷利伟等人将荔枝草用乙酸乙酯提取 , 去溶剂 ,然后再分别用
石油醚 、乙醚 、丙酮和乙醇依次溶解。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依
次降低:乙醚溶解部分 >原提物部分 >石油醚部分 >丙酮部
分≥乙醇部分 [ 8] 。
1.2.2 止咳平喘作用 我国民间有用荔枝草煎汤饮 、晒干研
末烙干饼治疗咽炎 、气管炎等用法。 《四川中药志》更有荔枝
草 “清肺热 ,除风湿。治咳嗽 , 痢疾 , 牙痛及痒疹 , 疮毒。”的记
·251·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 4月第 5卷第 10期 ChinaPracMed, Apr2010, Vol.5, No.10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0.10.024
载。郭仁永等的研究表明 , 荔枝草液可延长氨水引起的小白
鼠咳嗽潜伏期 , 减少咳嗽次数 , 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豚鼠离体
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 [ 9] 。从而证明
了荔枝草具有止喘平咳作用。
1.2.3 祛痰抗组胺作用 荔枝草中的黄酮苷具有祛痰 , 止咳
作用。刘旭杰 、李玲等人的研究表明用药后的小鼠 ip50 g/L
酚红生理盐水溶液处死后 , 荔枝草组可使酚红排出量比对照
组增加 42%,从而证明了荔枝草具有祛痰作用 [ 10] 。同时他们
的研究表明荔枝草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可能作用于组胺
受体。
1.2.4 抑菌 裴云萍等通过对荔枝草进行水提 、醇提取后 ,
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荔枝草的水提液及醇提液对金
黄色萄葡球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茵均有较强抑制作
用 [ 11] 。裴云萍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荔枝草水煎液对白色葡
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 、甲型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
菌 、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茵有较好抑制作用 [ 12] 。孙伟光等
对荔枝草农用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草乙醇提取液对
苹果腐烂病菌等 27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13] 。
1.2.5 抗病毒 荔枝草的全草粗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体
外抑制作用 , 有效成分是咖啡酸。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的机
制可能有以下 2个方面:①凉血止痛利水功能 ,荔枝草凉血止
痛及利水效应能减轻带状疱疹的炎性反应 ,从而达到止痛等
治疗目的;②解毒杀虫功能 , 荔枝草很有可能直接杀灭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 14] 。
1.2.6 治疗肺癌 荔枝草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 、挥发油 、皂
甙等有效成分 , 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肿 、疗恶疮 、止咳血的功
效。李欣 、隋秀竹用荔枝草煎液治疗肺癌患者 ,效果较佳 [ 15] 。
1.2.7 其他作用 在其他一些报道中荔枝草还有治疗实验
性气管炎 , 瘙痒性皮肤病和痔疮等疾病 [ 3] 。
2 荔枝草的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手段 , 从荔枝草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四
种黄酮类化合物 , 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手段鉴定了它们
结构 , 其中化合物 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名
称 、结构及鉴定方法见表 1。
表 1 化合物名称 、结构及鉴定方法
No. Names Structures Methods
1 高车前素(Hispidulin) 1HNMR
2 柳穿鱼素(pectinarigenin) 1HNMR
3 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 1HNMR
4 泽兰黄酮(nepetin) 1HNMR
  化合物 1:浅黄色针状结晶(氯仿-甲醇), mp284 ~ 285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反应阳性 , 提示结构中有酚羟基 ,
10%硫酸乙醇溶液显黄色 ,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 , 推测为黄酮
类化合物。1H-NMR(600 MHz, DMSO-d6):13.08(1H, s, 5-
OH)、7.92(2H, d, J=9.0Hz, H-2′, 6′)、6.92(2H, d, J= 9.0
Hz, H-3′, 5′)、 6.79(1H, s, H-3)、 6.60(1H, s, H-8)、3.75(3H,
s, C6-OCH3), 10.70 和 10.36为 7 位和 4′位的羟基信号。
将 1H-NMR数据与文献 [ 1, 2]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
高车前素(hispidulin)。
图 1 compound1
化合物 2:浅黄色针状结晶(氯仿-甲醇), mp204 ~ 205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反应阳性 , 提示结构中有酚羟基 ,
10%硫酸乙醇溶液显黄色 ,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 , 推测为黄酮
类化合物。1H-NMR(600 MHz, DMSO-d6):8.03(2H, d, J=
9.0Hz, H-2′, 6′)、 7.10(2H, d, J= 9.0 Hz, H-3′, 5′)、 6.86
(1H, s, H-3)、6.60(1H, s, H-3)、 3.75(3H, s, C4′-OCH3)、 3.85
(3H, s, C6-OCH3)。将 1H-NMR数据与文献 [ 3]对照基本一致 ,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柳穿鱼素(pectinarigenin)。
图 2 compound2
化合物 3:淡黄色粉末。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 , 提
示结构中有酚羟基 , 10%硫酸乙醇溶液显黄色 ,盐酸镁粉反应
阳性 , 推测为黄酮类化合物。1H-NMR(300 MHz, DMSO-d6):
3.75(3H, s, C6-OCH3)、 6.88(1H, s, H-3)、 6.93(2H, d, J=
8.76 Hz, H-3′, 5′)、7.01(1H, s, H-8)、 7.69(2H, d, J= 8.76
Hz, H-2′, 6′), 10.42(1H, 4′- OH), 12.96(1H, 5-OH), 5.11
(1H, d, J=5.0 Hz, H-1〞)3.20 ~ 3.81为糖上 H-2〞 ~ H-6
〞。以上数据与文献 [ 4]对照基本一致 ,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高
车前苷。
·252·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 4月第 5卷第 10期 ChinaPracMed, Apr2010, Vol.5, No.10
图 3 compound3
化合物 4:淡黄色针状结晶(氯仿-甲醇), 10%硫酸乙醇
溶液显黄色 ,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 , 推测为黄酮类化
合物。1H-NMR(300 MHz, DMSO-d6):3.74(3H, s, C6-OCH3)、
6.55(1H, s, H-3)、6.67(1H, s, H-8)、 6.89(1H, d, J=8.1 Hz,
H-5′)、7.39(1H, d, J=2.2 Hz, H- 2′)7.43(1H, dd, J=2.2,
8.1Hz, H- 6′)。将 1H-NMR数据与文献 [ 4]对照基本一致 , 故
鉴定该化合物为泽兰黄酮。
图 4 compound4
3 实验部分
3.1 荔枝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荔枝草干燥全草 20 kg
粉碎 , 用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次 , 每次 2
h,过滤 , 减压回收溶剂 , 提取液过夜放置除掉水层不容物 , 减
压浓缩得 8L混悬液 ,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和正丁醇等量萃取
3次 ,回收溶剂得 3个部分。利用各种色谱手段 , 包括硅胶柱
色谱 、凝胶柱色谱 、制备薄层色谱和开放 ODS柱色谱等 , 从荔
枝草氯仿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和 2, 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
到化合物 3和 4。其提取分离流程见图 5、6、 7。
图 5 荔枝草提取流程图
图 6 荔枝草氯仿层分离纯化过程
图 7 荔枝草正丁醇层分离纯化过程
4 结论
4.1 对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
了研究。利用系统溶剂萃取法 、反复硅胶柱色谱 、凝胶 、反相
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
据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高车前素 、柳穿鱼素 、高车前苷和
泽兰黄酮。化合物 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2 据文献报道 , 荔枝草的化学成分有很好的药理活性 , 氯
仿层中还含有抗氧化作用成分 , 正丁醇层也有待深入研究。
4.3 分离过程中 , 有好些性质相近的化合物都很难将其分
开 , 由于时间有限就将它们放弃了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对
荔枝草进行更深入 、更系统的化学研究 ,进一步揭示其药理活
性的化学物质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9, 6:193.
[ 2]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1301.
[ 3]  张石磊.中药荔枝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甘肃畜牧兽医 ,
2009, 1.
[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 (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7:1615.
[ 5]  翁新楚 , 谷利伟 ,东新伟 ,等 .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
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 , 1997, 10(4):
305-312.
[ 6]  董新伟 ,曹国峰 ,段杉 ,等.荔枝草对鱼油的抗氧化作用.海洋科
学 , 2000, 24(1):33-37.
[ 7]  喻樊.荔枝草化学成分药理学及其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1, 2008, 14(22).
[ 8]  翁新楚 ,谷利伟 ,董新伟 ,等.荔枝草各组分的分离及其抗氧化
活性的研究.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998, 11(4):
271-273.
[ 9]  郭仁永 , 李玲 , 郝洪.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国医论坛 ,
2000, 15(4):41.
[ 10]  刘旭杰 , 李玲 ,郝海鸥.荔枝草的祛痰及抗组胺作用.第四军医
大学学报 , 2003, 24(t9):1776.
[ 11]  裴云萍 , 吴正红 ,方芸 ,等.荔枝草及复方荔枝草提取液体外抑
菌实验.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 2001, 9(3):6-7.
[ 12]  裴云萍 , 吴正红 ,方芸 ,等.荔枝草及复方荔枝草提取液体外抑
菌实验.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 2001, 8(3):9-10.
[ 13]  孙伟光 , 魏艳 ,万大伟等.荔枝草农用活性初步研究.江西农业
学报 , 2008, 20(1):34-36.
[ 14]  张梅 ,孙霞.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实践
杂志 , 2004, 3(3):262.
[ 15]  李欣 ,隋秀竹.蛤蟆草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中国民间疗法 ,
2002, 10(9):40.
[ 16]  翁新楚 ,谷利伟 ,东新伟 ,等 .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
鉴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 , 1997, 10(4):
305-312.
[ 17]  蒋毅 ,罗思齐 ,郑民实 ,等.荔枝草的活性成分研究.中国医药
工业杂志 , 1987, 18(8), 349-350.
[ 18]  袁经权 , 杨峻山 ,缪建华 .飞机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05, 36
(12):1771-1773.
[ 19]  向兰 ,陈沪宁 ,徐成明 , 等.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山东
大学药学院.
·253·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 4月第 5卷第 10期 ChinaPracMed, Apr2010, Vol.5, 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