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3-11-28
基金项目:广西重大专项计划项目(桂科重 1298001-1-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BA019172)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
项目(桂科转 1346004-29);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20120105-10);桂林市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20140122-4)
作者简介:孔德鑫(1980-),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研究;Tel:15107736889,E-mail:kdx411sw@ 163. com。
* 通讯作者:唐辉,Tel:13977324106,E-mail:th@ gxib. cn。
红根草野生资源调查及文献计量学研究
孔德鑫1,唐健民1,2,王满莲1,史艳财1,唐 辉1*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0 ;2.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 目的:对红根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红根草资源分布特征及科学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红根草种群主要分布在北纬 24°2909. 7″ ~ 28°49
31. 28″,东经 110°0217. 48″ ~ 116°3336. 02″之间。种群结构中乔木以马尾松为主,灌木主要与金樱子、算盘子、继
木等伴生,草本主要与牛筋草和白茅等植物伴生;红根草野生资源生境破坏严重,调查中大部分产地的植被由原来
马尾松林演替为人工茶树林或人工桉树林或是畜牧业场所;通过文献计量学总结了红根草的科技论文数量、主要
研究方向、论文发表期刊分布特征以及从事红根草的科研机构与分布地点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中药红根草深
层次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关键词 红根草;资源调查;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Q145 /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4)11-1961-05
DOI:10. 13863 / j. issn1001-4454. 2014. 11. 012
红根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埔鼠尾 Sal-
via prionitis Hance 的带根全草,为民间常用草药。
具有良好的抗菌解毒、清热除湿作用,主治菌痢、腹
泻、肠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症。
20 世纪 80 年代,有关医药科研部门曾对红根草等
1 227种野生植物进行了抗菌作用的筛选研究,结果
表明红根草抗菌作用名列前三位〔1〕。红根草含有
红根草邻醌(saprorthoquinone)、丹参酮Ⅰ(tanshi-
none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隐丹参酮
(cryptotanshinone)、红根草内酯(prioketolactone)、新
红根草酮(neoprionitone)、二氢异丹参酮Ⅰ(di-
hydroisotan-shinoneⅠ)等化学成分〔2-4〕。其中红根草
邻醌对 P388 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5〕。随
着红根草新有效成分的发现和药用范围的扩大,红
根草已成为中药领域极具开发潜力的品种。因此,
对红根草原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但由于红根草
野生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所需。如
桂林市临桂县制药厂(现在合并入桂林三金药业集
团)投产“复方红根草片”以来,就因为红根草原料
供应不足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而很难扩大生产,极大
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近十余年来,由于经济
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红
根草野生资源分布区域已被拓为建设用地或为大面
积垦荒,造成红根草天然分布区域大量消失,并使其
栖息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之长期以来过渡
采挖而不加以保护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
红根草野生资源逐年锐减,供求矛盾日益显著。鉴
于此现象,本研究在查阅资料基础上,系统的开展了
红根草野生资源调查研究,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分析有关红根草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发表期刊、研
究单位等,为有效保护红根草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
用的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内容与研究方法
1. 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红根草的植株形态
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量及其分布范围、生境条件
(海拔、土壤、经纬度等)和伴生植物等。
1. 2 研究方法 首先,查阅文献资料、腊叶标本和
咨询有关专家,初步确定红根草的分布范围和分布
地点。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本
研究分别选择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产地 1)、宜春
市奉新县(产地 2)和靖安县(产地 3)、抚州市南丰
县(产地 4)和新余市(产地 5),广西壮族自治区贺
州市钟山县(产地 6)、桂林市雁山区(产地 7)及临
桂县(产地 8)等 8 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
地调查。调查中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研究红根草的
群落特征、群落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种群红根草植株
生长特性差异等。
采样方法:(1)每个样地随机抽取 10 株发育正
常、无缺损、无病虫危害植株,用直尺和游标卡尺
(0. 02 mm)测量叶柄长、叶柄粗,计算出叶形指数
(叶长 /叶宽),用电子天平称量叶片鲜重;(2)每个
样地土壤采集重复 3 次,混合后取约 200 g 带回实
·169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
验室风干,进行土壤理化分析。
2 文献来源与统计方法
红根草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献来源于
1979 ~ 2012 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学术期刊。
研究采用的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
网络出版总库”、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
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数据库、EB-
SCO-ASP综合学科研究文献全文库。选用普通检索
方式以“红根草”或者“Salvia prionitis”为主题术语检
索词。检索后,记录文献的出版年限,发表期刊,主要
研究内容并套录 Excel 删除重复的文献,最终获得
符合检索标准的相关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红根草的形态特征 红根草属须根系浅根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据野外 8 个样地植株的观测,野
生植株平均冠幅为:105 mm × 61 mm ~ 194 mm ×
155 mm之间,叶依着生位置分为基生叶与茎生叶 2
种,基生叶为贴地着生于短茎上的叶片,茎生叶系在
花茎抽生后着生于花枝节间的叶,基生叶一般成对
生长;根系有 2 种类型:一种是着生在短茎球茎上的
红色条状根,另一种是红色条状根上的白色须状营
养根。据观察,8 个产地野生植株基生叶平均叶片
数为 13. 7 ~ 20. 7 片,平均花序长为 274. 4 ~ 369. 5
mm;平均须根数有 8. 3 ~ 24. 1 条,最多 36 条,最大
根系长度在 60. 06 ~ 114. 20 mm 之间,平均根粗在
1. 56 ~ 2. 13 mm之间,野生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分布
的平均深度为 6. 0 ~ 12. 0 cm。比较不同产地红根
草的形态特征发现,不同产区红根草植株形态特征
有较大差异,平均冠幅、花序长、叶片数、最大叶长、
最大叶宽、单株鲜干重均以产地 4 最高,根粗以产地
1 最大,根长以产地 3 最长。总体比较产地 1 ~ 5 的
经济产量在调查样地中均较高,其中以产地 4 最高,
而产地 5 ~ 7 上述指标均较低,且在生物量比较上以
产地 7 最低。见表 1。
表 1 不同资源分布区红根草的生长特性比较
自然分布区
平均冠幅
/mm2
花序长
/mm
叶片数
/个
最大叶长
/mm
最大叶宽
/mm 须根数 /条
最大根粗
/mm
最大根长
/mm
单株鲜重
/ g
单株干重
/ g
产地 1 173 × 139 355. 5 ± 14. 01ab 19. 3 ± 1. 61a 68. 08 ± 3. 64a 36. 58 ± 1. 61a 24. 1 ± 2. 93a 2. 13 ± 0. 08a 89. 72 ± 4. 34bc 10. 31 ± 0. 93b 1. 71 ± 0. 08b
产地 2 164 × 112 308. 4 ± 35. 49ab 17. 3 ± 1. 73ab 55. 98 ± 2. 75a 26. 59 ± 1. 24a 12. 9 ± 1. 41ab 1. 68 ± 0. 08b 93. 38 ± 7. 27b 5. 08 ± 0. 44b 1. 53 ± 0. 09b
产地 3 105 × 61 310. 5 ± 20. 72ab 15. 9 ± 2. 14ab 47. 26 ± 2. 54a 24. 56 ± 1. 42ab 18. 1 ± 1. 90ab 1. 56 ± 0. 14b 114. 20 ± 16. 80a 6. 76 ± 1. 03b 1. 68 ± 0. 07b
产地 4 194 × 155 369. 5 ± 15. 87a 20. 7 ± 1. 79ab 69. 61 ± 2. 80b 36. 98 ± 2. 35bc 19. 7 ± 1. 97ab 1. 88 ± 0. 09a 111. 25 ± 14. 20a 23. 75 ± 7. 92a 3. 67 ± 0. 08a
产地 5 163 × 109 365. 5 ± 32. 58a 19. 1 ± 2. 58ab 52. 98 ± 3. 70bc 30. 7 ± 1. 31bcd 18. 0 ± 3. 25ab 1. 74 ± 0. 05b 84. 42 ± 5. 42c 8. 58 ± 1. 47b 2. 72 ± 0. 01a
产地 6 123 × 116 292. 5 ± 38. 56ab 18. 1 ± 1. 36ab 51. 08 ± 3. 45bc 24. 88 ± 2. 14cd 14. 5 ± 1. 29bc 2. 01 ± 0. 17a 88. 02 ± 5. 01bc 4. 65 ± 0. 49b 1. 56 ± 0. 078b
产地 7 188 × 105 308. 0 ± 32. 36ab 13. 7 ± 1. 61ab 52. 53 ± 3. 43bc 29. 20 ± 1. 34d 8. 3 ± 1. 02bc 1. 64 ± 0. 079b 60. 06 ± 7. 33d 4. 2 ± 0. 49b 0. 99 ± 0. 094c
产地 8 154 × 135 274. 4 ± 17. 64b 16. 0 ± 2. 16b 57. 56 ± 2. 72c 33. 52 ± 1. 56d 17. 6 ± 2. 40c 1. 86 ± 0. 06a 98. 80 ± 8. 64b 5. 27 ± 0. 67b 1. 48 ± 0. 06b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3. 2 红根草野生资源分布特点 文献记载广西和
江西是红根草自然分布最多的区域,另外,在福建、
广东、湖南等省也有分布。调查中发现,由于红根草
资源不断地被当地药农过度采挖及生境不断地受到
人为活动的破坏,比如,产地 5 由原来的松树林演化
为现在的人工茶树林,产地 6 由原来的松树林被人
为破坏后演替为现在的人工桉树林,产地 8 由原来
的松树林被当地居民几乎全部采伐完,现在已大部
分变成当地居民发展畜牧业的场所,使红根草野生
种群自然分布的范围逐步缩小,一些有记录的原产
地已难觅其踪。
由表 2 可知,红根草种群主要分布在北纬 24°
2909. 7″ ~ 28°4931. 28″,东经 110°0217. 48″ ~ 116°
3336. 02″这样一个跨越 3 个省 10 多个县市的狭长
地带。其中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在最南端,纬度为
24°2909. 7″,江西宜春靖安县在最北端,纬度是 28°
4931. 28″。分布调查中发现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
县(北纬 27°1153. 15″,东经 116°3336. 02″)区域附
近红根草数量最多,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北纬 25°
0437. 83″,东经 110°1735. 76″)和广西桂林市临桂
县(北纬 25°1116. 99″,东经 110°0217. 48″)附近红
根草的生境严重受到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只发现
有稀疏的种群分布,而且长势均较弱。
表 2 红根草种质资源自然分布区域
自然分布区 东经 北纬 海拔 /m
产地 1 114°2028. 74″ 27°0107. 72″ 122 ± 3. 18
产地 2 115°2719. 69″ 28°4856. 7″ 55 ± 1. 36
产地 3 115°2228. 17″ 28°4931. 28″ 65 ± 1. 36
产地 4 116°3336. 02″ 27°1153. 15″ 135 ± 5. 12
产地 5 114°5721. 13″ 27°5339. 34″ 75 ± 4. 65
产地 6 111°1338. 05″ 24°2909. 7″ 195 ± 2. 16
产地 7 110°1735. 76″ 25°0437. 83″ 162 ± 1. 24
产地 8 110°0217. 48″ 25°1116. 99″ 166 ± 4. 19
·269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
3. 3 红根草原生地土壤及植被概况
3. 3. 1 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将 8 个不同生境红根
草种群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数据(表 3)与广西土壤
养分分级标准对比,结果表明,红根草原生地土壤偏
酸性,是由花岗岩、变质岩和紫色砂发育而成的黄
壤、红壤或紫色土,pH 值为 5. 0 ~ 6. 0;全氮和有机
质含量处于中上水平,部分可达到极富水平;而全
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处于贫或极贫,尤其是速
效氮的含量极低。
表 3 红根草分布地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
自然分布区 全氮 /(g /kg) 速效磷 /(mg /kg) 速效钾 /(g /kg) 有机质 /(g /kg) pH
产地 1 0. 853 1. 1 70 14. 56 5. 6
产地 2 1. 021 1. 7 56 16. 55 5. 7
产地 3 1. 461 1. 6 61 28. 87 5. 4
产地 4 1. 453 3. 2 116 34. 42 5. 0
产地 5 0. 963 1. 8 50 17. 49 5. 5
产地 6 1. 560 1. 9 150 19. 92 5. 2
产地 7 0. 994 0. 7 71 16. 92 5. 6
产地 8 1. 044 2. 9 62 21. 20 6. 0
3. 3. 2 植被概况:根据 8 个样地的调查,在红根草
植物生长的群落中主要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
成,红根草处于第 3 层中,主要分布于灌木稀疏的空
旷处,散点型密集分布,密集分布区每平方米有 38
~ 52 株,遮光度为 20% ~ 30%。伴生植物种类分 3
层,其中,乔木主要包括: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琴叶榕 Ficus
pandurata Hance、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L. )
Presl、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等;灌木
主要包括:黄荆 Vitex negundo L. 、山莓 Rubus cor-
chorifolius L. f. 、大 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 et Paxt. 、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 、山苍子 Litsea cubeba(Lour. )Pers. 、盐
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 、地桃花 Urena lobata L.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
mentosa(Ait. )Hassk. 、了哥王 Wikstroemia indica
(L. )C. A. Mey. 、展毛野牡丹 Melastoma normale
D. Don、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千里光 Se-
necio scandens Buch. -Ham. ex D. Don、华山矾 Symplo-
cos chinensis(Lour. )Druce、岗柃 Eurya groffii Merr. 、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 )LHértex Vent、柃木
Eurya japonica Thunb. ;草本植物包括:牛筋草 Eleus-
ine indica(L. )Gaertn. 、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 、地榆 San-
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Bert. )Yu et Li、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L. )Ur-
ban、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Thunb. )Sw. 、三叶
人字草 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剑叶耳
草 Hedyotis caudatifolia Merr. et Metcalf、酢酱草 Oxa-
lis corniculata L. 、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等。
3. 4 红根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3. 4. 1 文献数量的年限分布:相对其他中草药,国
内外对中药红根草关注较少,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
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药需求的扩增,红根草相关
的学术研究呈现上升趋势。自 1979 ~ 2012 年国内
外共发表了 44 篇红根草研究文献(中文 24 篇,外文
20 篇)。1980 ~ 1989 年间仅有 6 篇,占中文文献总
量的 25%,2000 ~ 2012 年有 12 篇,占中文文献总量
的 50%;英文文献总体变化不大,1980 ~ 1989 年、
1990 ~ 1999 年、2000 ~ 2012 年 3 个时间段文献发表
数量变化不大,分别占文献总量的 30%、35% 和
35%。关于总文献研究内容,80 年代以前主要涉及
治疗痢疾、扁桃体炎等药用功能等方面〔6,7〕,到 20
世纪 90 年代,学者们主要开展了红根草化学成分提
取与合成等研究〔8-10〕,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 2000
年后,参与红根草研究的科研机构不断增多,研究内
容不仅包括药用功能和成分分析,还涉及到生物学
特性与种质资源等多方面,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显
得更为全面、深入〔11-18〕。
3. 4. 2 文献的研究内容与论文刊登期刊的分布:
红根草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化学成分研究、快速繁殖、
药学研究、生物学特性等四个方面。其中化学成分
研究的文献量有 34 篇,占总文献量的 77. 3%,快速
繁殖和药理研究文献各 4 篇,各占总文献量的
9. 1%,生物学特性文献 2 篇,占总文献量的 4. 6%。
除了化学成分研究以外,其他类型的研究主题文献
·369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
总计 10 篇,仅占文献总量的 22. 7%。1979 ~ 2012
年 20 多年中,开展红根草研究的 44 篇科技论文中,
20 篇科技论文刊登在 Phytochemistry、Chem Inform、
Planta Medica、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 6 种主要
发表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研究学术论文的著名期刊
上,占发表文献总量的 45. 5%。另外 24 篇论文刊
登在国内 18 种学术期刊上,但是,18 种期刊中仅有
8 种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而且在 8 种中文核心期
刊中只有 4 种期刊是与医药学相关的期刊,另外 4
种是生物学综合期刊。可见,红根草的化学成分已
经受到植物化学和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
有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 SCI收录期刊和中文核心期
刊上发表,体现出较高的研究水平,但是,医学相关
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却在科技核心或省级期刊上发
表,约占总文献的 33%,仍需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近几年红根草快速繁殖及生物学特性等其他方面的
研究虽有开展,但发表论文数目较少,需要进一步拓
宽和加深这方面研究,以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红根草
资源。
3. 4. 3 科技文献的研究机构与地点分布:根据文
献第一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没有署名的
研究机构归类为其他。具体的统计情况为,研究红
根草的研究机构比较多,有 14 个研究机构,研究机
构基本都属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其中,中国科
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有 21 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
47. 7%,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有
5 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 11. 3%,两个研究所的文献
量就占了总文献量的近 60%,说明,在我国开展红
根草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西。从发表
SCI论文水平分析,中国对红根草研究的贡献最大,
论文占 SCI论文总量的 80%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
物研究所最突出。其次是日本,论文占 SCI 论文总
量的 15%。可见,红根草已经受到了中国药物界研
究单位的高度重视。
3. 4. 4 文献的研究地点:根据文献研究机构的地
点所在地,对研究地点进行统计,没有署名的研究机
构归类为其他。研究地点国际上主要是中国、日本、
美国且以中国开展这方面研究最多,达 40 篇。在国
内,上海的研究文献有 22 篇,广西桂林的文献有 8
篇,两个研究地点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 68%;说
明国内开展红根草研究的主要地点是在上海和广西
桂林。
3. 4. 5 核心作者及作者合作情况:按照美国学者
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19〕:N = 0. 749(ηmax)1 /2 对
红根草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进行了统计。公式中,
N为论文篇数,ηmax为所统计的年限中最高产的那
位作者的论文数,只有发表论文数在 N 篇以上的作
者,方能称为核心作者。在本文所统计的时间段内,
红根草的 ηmax = 10,将此数代入公式中,求得 N值为
2. 369 篇。说明在主要红根草研究领域发表 2. 369,
即 3 篇或 3 篇以上的那些作者,才被认为是红根草
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经统计,1979 ~ 2012 年期间
在红根草研究领域发表 3 篇或 3 篇以上论文的作者
只有 2 人,共计发表论文 13 篇,核心作者所发表的
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29. 55%。小于普赖斯定律 50%
的值。这说明红根草的研究团队还需成长壮大,研
究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了红根草文献
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4 讨论
4. 1 红根草的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根草是一
种极具研发潜能的中药材,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最多。
但是,红根草野生资源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地区
红根草的原生境已经遭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破坏。
在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模式和模式形成路径分析模型
(Pattern-Path Model)中〔20〕,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
续利用取决于人的需求(D:demand)、自然资源的供
应(R:resources)和人工栽培补偿(C:compensation)
等三者的平衡关系。结合本研究发现红根草自然资
源特征应属于过度型,即: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人的
需求且人工栽培规模也不能弥补资源的紧缺现状。
所以,开展红根草野生资源调查及其引种驯化研究,
建立其种质资源保存库进行良种选育对红根草药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应用有重要意义。
红根草在原生境中主要生长在马尾松林下,灌
木主要与金樱子、算盘子、继木等伴生,草本主要与
牛筋草和白茅等植物伴生。另外,还发现,如果地胆
草生长茂盛的环境,红根草生长一般都会衰退,在产
地 7 和 8 中,地胆草分布比较密集,而红根草分布较
稀疏。是否是这两种植物存在营养竞争关系,有待
进一步研究。
4. 2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红根草的研究现状与
未来 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评价自然科学领域研
究动态在我国已比较广泛。本研究中通过红根草研
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1)开展红根草研究在
国内外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药
需求的扩增,国内外对红根草的学术与技术研究呈
现上升趋势,说明红根草已经受到国内外药学界学
者的高度关注。(2)红根草是一种极具开发意义的
中药材,但是,从野生资源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红根草
野生资源已经遭到人为活动的严重破坏,野生资源
·469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
远远不能满足药材市场和中药制药企业的需求,从
文献计量学分析看出开展红根草研究的主题目前大
部分还是集中在化学成分上,在生物学特性及药理
研究虽有涉及但是研究投入相对其他药材相对较
少,有待进一步加深繁殖生物学及药材质量评价等
方面的研究。(3)开展红根草研究机构在国内有 14
个,但是,深入开展红根草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上
海和广西。说明,开展红根草研究的科研机构还比
较薄弱,政府的引导和投入明显不足。广西是红根
草的道地产区,而且在广西桂林有以红根草为原料
生产复方红根草片的制药企业,对红根草的需求量
非常大,然而,近年来,红根草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致
使红根草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中药企
业的发展,所以,在广西系统开展红根草资源保护和
利用研究显得刻不容缓。(4)经统计,1979 ~ 2012
年期间在红根草研究领域发表 3 篇或 3 篇以上论文
的作者只有 2 人,共计发表论文 13 篇,核心作者所
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29. 55%。小于普赖斯定
律 50%的值。这说明红根草的研究团队还需成长
壮大,研究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也说明了红根草的
文献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参 考 文 献
[1]毕超荣,蒋祥贵 . 野生植物 1227 种抗菌作用的筛选
[J].中草药,1981,12(5):30-31.
[2]张金生,黄勇 . 红根草中的新二萜———红根草酮内酯和
新红根草酮[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1-4.
[3]林隆泽,王晓明,黄秀兰,等 . 新二萜醌———红根草对醌
[J].药学学报,1990,25(2):154-156.
[4] 黄秀兰,王晓明,黄勇,等 . 红根草内酯的化学结构
[J].植物学报,1990,32(6):490-491.
[5] 杨保津,黄秀兰,黄勇,等 .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植物学报,1988,30(5):524-527.
[6]郑国香 . 红根草煎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80 例报告[J].
人民军医,1983,(8) :57-58.
[7]郑国香 . 红根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小结[J]. 广西医
学,1986,8(3):148-149.
[8] Zhao LM,Liang XT,Li LN. Prionitisides A and B,two phe-
nolic glycosides from Salvia prionitis[J]. Phytochemistry,
1996,42(3) :899-901.
[9] Matsumoto T,Takeda Y,Soh K,et al. Synthesisof 3-oxosa-
priparaquinone,a diterpene from Salvia prionitis Hance
[J].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1995,68
(9) :2705-2708.
[10] Lin LZ,Cordell GA,Lin P. De-O-ethylsalvonitin and
salprionin,two further diterpenoids from Salvia prionitis
[J]. Phytochmistry,1995,40(5) :1469-1471.
[11]曾嵘,阎敏,刘建存 .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红根草的提取
条件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81-83.
[12]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阿布力米提,吕俏莹,等 . 红根
草邻醌类似物的合成[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2,19(2) :196-198.
[13]杨映祥,安耕,马德伟 . 红根草治疗仔猪痢疾效果观察
[J].甘肃农业,2008,(12) :81.
[14]唐凤鸾,李锋,付传明 . 红根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研究[J].广西植物,2006,26(3):282-285.
[15]黄宁珍,付传明,赵志国 . 珍稀药用植物红根草野生及
离体快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 植物生理学报,
2011,47(10):994-1002.
[16]王满莲,唐辉,孔德鑫 . 红根草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J].中药材,2012,35(2):179-182.
[17] Chang J,Xu J,Li M,et al. Novel cytotoxic seco-abietane
rearranged diterpenoids from Salvia prionitis[J]. Planta
Medica 2005,71(9) :861-866.
[18] Chen X,Ding J,Ye YM,et al. Bioactive abietane and
seco-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Salvia prionitis[J]. Jour-
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2,65(7) :1016-1020.
[19]张国泉,斯金平,朱玉球 . 中国木本药用植物文献计量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5):654-657.
[20]庄会富,王雨华 .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一种分析模型
[J].云南植物研究,2009,31(6):520-528.
·569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