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鱼仙草和石荠苧的鉴别研究



全 文 :第 17卷 第 4期
2001年 12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 f Fujian Teach ers Univ ersity ( Natural Science)
Vo l. 17  No. 4
Dec. 2001
文章编号: 1000-5277( 2001) 04-0079-05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鉴别研究⒇
林文群1 , 陈 忠2 , 刘剑秋1
( 1.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福建 福州  350007; 2. 厦门大学化学系 ,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对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茎叶组织结构特征、种子 、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研究 . 结果表明:
其种子纹饰、 叶表皮特征、 茎叶组织结构特征等是两种植物鉴别的重要依据 . 对相同产地同一生境条件下两
种植物全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 两种植物挥发油均含有的相同成分有: 香荆芥酚、 百里香
酚、 β-石竹烯、 檀香烯、 艹律草烯、 甲基丁香油酚、 异胡薄荷酮等 23种成分 . 相同的成分分别占小鱼仙草和石
荠艹宁总精油的 83. 26%和 72. 78% . 近 18%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 即使是相同的成分 , 其含量也存在比较明
显差异 . 其化学成分的差异可以为两种植物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小鱼仙草 ; 石荠艹宁 ; 茎叶组织结构特征 ; 种子表面纹饰特征 ; 挥发油化学成分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Q944   文献标识码: A
 ⒇⒇
小鱼仙草 (Mosla dianthera Maxim. )和石荠艹宁 (Mosla punctulata J. F. ) 同属唇形科石荠艹宁属唇
萼组 ( Sect M osla ) . 两种植物不仅植株形态、 叶子类型、 花序类型、 种子形状极其相似 , 且均为广布
种 , 都有复杂的生态类型 . 小鱼仙草用于治疗肾炎、 肺积水、 扁桃体炎、 中暑、 头痛、 皮炎湿疹、 痢
疾、 多发性疖肿、 外伤出血等症 [1 ] . 石荠艹宁全草入药: 治慢性气管炎、 感冒、 中暑发热、 便血、 内痔、
湿脚气、 外伤出血、 跌打损伤、痱子等症 [ 2] . 两种植物民间由于混淆不清常常混用 , 带来不良后果 . 本
文作者对两种植物的生药学特征: 包括植物的茎叶组织结构横切面、 叶子表皮特征 , 花粉、 种子纹饰
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 并对同一生境下同一采收期两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 为种的
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 为两种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
1 材料
小鱼仙草、 石荠艹宁全草: 1998~ 2000年 4~ 12月分批采自福建省福清灵石农场 , 花粉、 种子分别
于同年 9月和 10月采集 .
2 实验方法
2. 1 植物茎叶组织结构的观察
采用石蜡切片法 [3 ]制片 , 番红- 固绿对染法染色 , 加拿大树胶封存 . 供观察、 拍照 .
2. 2  叶的表皮特征观察
取新鲜叶片 , 用火胶棉液均匀涂于上、 上表面 , 待干后撕下上、 下表皮 , 在显微镜下观察 , 用伯
氏绘图器绘图 .
2. 3 花粉和种子的观察


⒇ 作者简介: 林文群 ( 1971—  ) , 男 , 福建漳州人 , 讲师 , 硕士 , 从事植物学、 植物资源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 ( K20096)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C 9910001)
收稿日期: 2001- 03- 22
花粉 (过 60目筛网 )和种子经 PEC- A2型真空喷金仪镀金约 200~ 300 A厚 ,置于日立 S- 570型
电镜下扫描观察 .
2. 4 挥发油的测定分析
2. 4. 1 挥发油的提取: 采用共水蒸馏法 , 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 [4 ] .
2. 4. 2 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1999年 8月 20日采集两种植物全草 , 其挥发油用于化学成分分析 . 小鱼
仙草和石荠艹宁的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0. 52%和 0. 46% . 微黄色 , 折光率分别为 nd 251. 5072和 1. 4789.
挥发油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通过 EPA /N IH /M SDC系统磁盘中的计算
机库对色质所分析出的各组分 (峰 )的质谱数据进行检索 ,然后对照有关的文献资料 [5~ 7 ]进行鉴定: 60℃
( 10℃ /min) 升温至 160℃ , ( 5℃ /min) 升温至 220℃ , 保持 7 min. 用 He作载气 , 分离比 15∶ 1. 质
谱条件: 用 70 eV的 EI源 , 离子源温度 250℃ , 电子倍增电压 2300 eV, 分离器温度 250℃ , m /z扫描
范围 40~ 350 a. m.μ.
3 结果与分析
3. 1 茎、 叶组织结构特征
石荠艹宁茎组织结构特征: 茎四方形 , 具钝圆四棱角 . 表皮 1层 , 细胞长方形或方形 , 某些细胞向
外突出成单细胞短柔毛 , 毛长 20~ 60μm, 表皮外有角质层 . 皮层外厚角组织 3~ 4层 , 四棱处达 6~
8层 , 维管束在四个角隅处特别发达 , 导管由原生木质部至后生木质部由密至疏 , 束内形成层不明显 .
叶的组织特征: 上、 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 , 具有气孔和疏生的单细胞柔毛 . 毛长近 20~ 65μm, 外
被蜡质层 , 栅栏组织为单层细胞 , 海绵组织为 3~ 5层细胞 , 叶脉维管束近半月形 .
小鱼仙草的茎、 叶组织结构特征与石荠艹宁较相似 . 它们的区别见表 1、 图 1和图 2.
表 1 植物的茎、 叶组织结构特征对比表
组织特征 石荠艹宁 小鱼仙草
茎总轮廓 四方形 , 棱角顶端钝圆 四方形 , 棱角顶端呈角状 , 四棱角明显突出
茎表皮毛 密被倒向单细胞短柔毛 , 毛长 20~ 65μm 单细胞短柔毛偶见 , 长 10~ 20μm
皮层厚角细胞 3~ 4层 , 四棱处达 6~ 8层 3~ 4层 , 棱角处 5~ 6层
叶上表皮特征 气孔少见 , 密被单细胞柔毛 具气孔、 腺鳞 , 近无毛
叶下表皮特征 被单细胞柔毛 近无毛 , 脉上偶见有毛
叶脉维管束 近半月形 近半圆形
图 1 石荠艹宁 ( A) 和小鱼仙草 ( B) 茎组织结构图 (× 140)
1表皮  2柔毛  3皮层  4厚角组织  5韧皮部  6导管  7髓
3. 2 叶的表皮特征
80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1年 
图 2 石荠艹宁 ( A) 和小鱼仙草 ( B) 叶组织结构图 (× 280)
1表皮  2表皮毛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木质部导管  6韧皮部  7下表皮  8厚角组织
小鱼仙草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 外壁有单层角质层 . 下表皮细胞较小 . 上下表
皮均有腺鳞 , 腺鳞头部呈扁圆形 , 由 8~ 12 (少数 16) 细胞组成 , 直径 45~ 95μm; 上表皮无柔毛 , 下
表皮偶见单细胞柔毛 ; 气孔上下表皮均有 , 为直轴式 , 偶见不定式 .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叶表皮特征
略有差异 , 其特征对比见表 2和图 3.
表 2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叶表皮特征对比表
特 征 石 荠 艹宁 小鱼仙草
毛被情况 表皮上密被短柔毛 , 毛长 30~ 90μm,脉上毛长可达 210μm 除上表皮中脉外 , 近无毛
腺 鳞 头细胞 8~ 12 (~ 14) 个 , 直径 45~ 80μm,上表皮少见 , 下表皮多 头细胞 8~ 12 (~ 16)个 , 直径 45~ 95μm
气 孔 直轴式气孔、 少不定式 , 上表皮少 , 下表皮多 直轴式 , 偶见不定式 , 上下表皮均有
叶粉末 黄绿色、 绿色 、 淡香 绿色、 深绿色、 淡香
图 3 石荠艹宁 ( A) 和小鱼仙草 ( B)
叶上下表皮特征 (× 250)
( 1: 上表皮 2: 下表皮 ) 1柔毛  2气孔 (直轴式 )   3腺鳞
3. 3 石荠艹宁和小鱼仙草的花粉和种子形态特

石荠艹宁和小鱼仙草的花粉 ,表面均为网状
纹饰 ,形态极其相似 ,在扫描电镜下略有区别 .
花粉、 种子纹饰的详细特征已有报道 [8 ] , 两种
植物种子特征也较相似: 石荠艹宁种子表面为较
密的网状纹饰 , 网眼中部稍凹 , 小鱼仙草则为
疏网状纹饰 , 网眼较平 . 两种植物的花粉、 种
子形态特征对比见表 3、 图 4.
3. 4 挥发油的含量
产于福清灵石农场干旱山坡两种植物挥
发油的含量变化见表 4.
  两种植物均是在植物营养体生长旺盛的
开花前期挥发油含量最高: 石荠艹宁约在 8月
10日至 28日 ,而小鱼仙草约在 8月 18日至 9
月 10日 . 开花前期是其最佳采收期 , 此时采收 , 其挥发油中香荆芥酚、 百里香酚等抑菌活性成分的含
量也较高 [9 ] .
81 第 4期             林文群等 :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鉴别研究
表 3 花粉和种子特征对比表
特 征 石荠艹宁 小鱼仙草
花粉表面的网脊、网眼 网脊较平滑 ,网眼 d: 0. 04~ 0. 16μm 网脊较粗糙 ,网眼 d: 0. 02~ 0. 12μm
网脊上的瘤状突起         无 有 ,分布不规则 ,大小不一
种子形状和直径 卵状球形或近球形 , d: 0. 8~ 1. 10 mm 长卵形或卵状球形 , d: 1. 10~ 1. 50 mm
种子颜色 黄褐色、褐色 褐色、浅黄褐色
种子表面纹饰、网眼形状 较密网状纹饰 ,网眼圆形 或不规则椭圆形 疏网状纹饰 ,网眼不规则六角形
网脊顶 较光滑 稍粗糙
图 4 石荠艹宁 ( A)小鱼仙草 ( B)种子电镜扫描图
A: 1(× 45)示种子形状 ; 2(× 95)示密网状纹饰 ; 3(× 108)示网眼形状
B: 1(× 45)示种子形状 ; 2( × 95)示疏网状纹饰 ; 3(× 108)示网眼形状
表 4 每 100 g全草粉末的挥发油含量对比表 ( X± SD) m l
植物种类 4~ 5月 6~ 7月 8~ 9月 10~ 11月 12月
石荠艹宁 0. 26± 0. 01 0. 49± 0. 01 0. 67± 0. 02 0. 51± 0. 01 0. 38± 0. 01
小鱼仙草 0. 20± 0. 01 0. 36± 0. 02 0. 58± 0. 01 0. 40± 0. 02 0. 32± 0. 01
3. 5 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取开花前期的全草 ,阴干粉碎后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
分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分别鉴定了 39和 42种成分 [7, 9 ] .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差
异 .小鱼仙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 ( 37. 15% )、香荆芥酚 ( 14. 85% )、丁香烯 ( 5. 75% )、芳樟醇
( 5. 40% )、檀香烯 ( 4. 12% )、檀草烯 ( 3. 61% )、 1-丙烯基 -4甲基苯 ( 3. 25% )、香桧醇 ( 2. 87% )、榄香脂素
( 2. 28% )、 1, 8-桉叶油素 ( 1. 68% ) [8 ]等 ;产于福清灵石农场的石荠艹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 侧柏酮
( 15. 24% )、香荆芥酚 ( 14. 46% )、百里香酚 ( 13. 43% )、β -石竹烯 ( 9. 86% )、艹律草烯 ( 8. 42% )、甲基丁香油
酚 ( 7. 64% )、异胡薄荷酮 ( 6. 24% )、 1, 8-桉叶油素 ( 4. 56% )、榄香烯 ( 3. 81% )、檀香烯 ( 3. 40% ) [ 10]等 .两
种植物挥发油含有的相同成分有: 香荆芥酚、百里香酚、β-石竹烯、檀香烯、艹律草烯、甲基丁香油酚、异胡
薄荷酮、 1, 8-桉叶油素、香桧醇、香芹酮、龙脑、β -金合欢烯、α-金合欢烯、β -香橙烯、荜澄茄烯等 23种成
分 .相同的成分分别占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总精油的 83. 26%和 72. 78% .然而 ,两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仍
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将近 18%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即使是相同的成分 ,其含量也存在比较明显差异 .
由以上分析可知 ,对于这两种香料植物 ,即使同一产地植物精油成分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阳
光、水分、土壤、生境等 )相同 ,其精油化学成分仍然保持有种的遗传稳定性 ,具有种的独立特征 .两种植
物精油成分的差异亦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之一 .
82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1年 
4 结论
( 1)虽然 石荠艹宁和小鱼仙草的植物形态、叶子类型、花序类型等宏观特征较为相似 ,但是根据其内
部形态解剖特征: 茎、叶组织结构特征、叶的被毛情况、叶中脉维管束形态、叶上下表皮特征 ,可以将两者
加于区别 .
( 2)花粉、种子特征尤其是种子表面的纹饰特征可以作为鉴别的重要依据 .小鱼仙草种子表面为疏
网状纹饰 ,网眼为不规则六边形 ,网脊较细 ,脊顶较粗糙 ;而石荠艹宁种子表面为较密的网状纹饰 ,网眼为
不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网脊粗细有差异等 ,这与传统分类上将其种子的形态特征作为分种依据是相符
合的 .
( 3)两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反映了同属同组植物化学成分的遗传共性 ,但
即使是同一产地 ,相同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下其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其挥发油化学成
分亦可作为鉴别的依据之一 .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66卷 )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77. 297- 298 .
[ 2]福建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福建植物志 (四 ) [ M ].福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 558- 559.
[ 3]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40- 126.
[ 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第一分册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2. 339- 340.
[ 5] Heller S R, M io line G W. A EPA /N IH Mass Spec tral. Da te Base Vo l 1~ 4 [ M ].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 ffice, 1976. 2022- 3020; 1978. 36- 82, 88.
[ 6] Heller S R Mioline G W. A EPA /N IH Mass Spectra l. Da te Base Supplement I [M ]. Washing 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 ffice, 1980. 3960- 5336.
[ 7]林文群 ,张清其 .石荠艹宁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8, 14( 2): 70- 74.
[ 8]余望 ,林文群 ,张清其 ,等 .福建石荠艹宁属植物花粉和果皮微形态特征 [ J].亚热带植物通讯 , 2000( 3): 10- 16.
[ 9]林文群 .福建产小鱼仙草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 J].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1( 1): 35- 38.
[ 10 ]林文群 ,刘剑秋 ,刘小芬 ,等 .福建石荠艹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 J].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1( 2): 11- 16.
   (下转第 96页 )
83 第 4期             林文群等 : 小鱼仙草和石荠艹宁的鉴别研究
[ 7 ]林光华 , 张丰旺 . 兴国红鲤鱼血液的研究—— 血细胞分类计数和各型血细胞的大小测定 [ J]. 江西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 ) , 1987, 11 ( 1): 41- 49.
[ 8] 朱洪文 . 鲫鱼外周血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 J]. 动物学研究 , 1985, 6 ( 2): 147- 153.
[ 9] 郭琼林 , 卢全章 . 草鱼肾脏和脾脏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 J]. 水生生物学报 , 1993, 17 ( 1): 40- 45.
[ 10] Ba rber D L, M illis Westermann J E , White M G. The blood cells of the Anta rctic icefish Chaenocephalus aceratus
Lonnbe rg: ligh t and elect ron micro scopic obse rv a tions [ J]. J. Fish Bio l. , 1981, 19: 11- 28.
[ 11 ] Ellis A E . The leucocy tes of fish: A review [ J]. J. Fish Biol. , 1977, 11: 453- 491.
Observation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XIAO Yi-jun, JIN Ya-ping, ZHENG Cui-fang, ZHANG Qiu- jin
(Bioengineering College , Fujian Teachers Univ ersity , Fuzhou 350007, China )
Abstract: The morpho log y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 f Misgurnus anguil licaudatus ha s been
studied by light microscopy. Examination o f w right s stained smears o f the peripheral blood has
revealed the fo llowing cell types: ery throcyte, neutrophi l g ranulo cy te, eosinophil g ranulocyte,
monocy te and th rombocyte. The immature ery throcy te, immature neutrophil and imma ture monocyte
a re present in peripheral blood also. The neutrophi l g ranulocyte, lymphocy te and th rombocyte are
abundant among leucocy te, w hi le monocy te is the bigg est , and th rombocy te, the smallest.
Key words: Misgurnus anguill icaudatus; blood cells; microstructure
(责任编辑 余 望 )
   (上接第 83页 )
Identif ication on Mosla dianthera Maxim. andMosla punctulata J. F.
LIN Wen-qun
1
, CHEN Zhong
2
, LIU Jian-qiu
1
( 1. Bioengineering College , Fujian Teachers Univ ersity , Fuzhou 350007,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X iamen University , X 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a rticle dealt wi th the mo rpholog y cha racters, which include: the tissue st ructures
o f the stem and the leaf , seeds and pol len mo rpholog y cha racters betw een Mosla dianthera Maxim and
Mosla punctulata. J. F. through systemly compa ra tiv e observa tion, The resul t show ed tha t the tissue
st ructure characters in the stems and leaves,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and or namentation
cha racters o f seed surface w ere the impo rtant indexes of identi fication betw een these tw o species. And
analysising studies of thei r chemical composi tion of the essential oi l f rom the plants w hich w ere
g row ing in the same g row th area and g row th envi ronment show ed that there w ere some di fferences
among the chemical composi tion o f the essential oil. The simila r constituents w ere tw enty three
kinds: carv acrol, thymol , β -caryophyllene, santalene, humulene, methyl eugeno l, isopulegone etc ,
the simi lar consti tuents make up to 83. 26% and 72. 78%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 of these two kinds of
plants respectively. The dissimi lar consti tuents reached nea rly 18% o f the to tal essential oil , a nd
there were some dif 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th e simi lar consti tuents . The di fferences of chemical
consti tuent in the essential oil betw een these two kinds species is an important identi fica tion index
too.
Key words: Mosla dianthera Maxim; Mosla punctulata J. F. ; tissue st ructure cha racters of stem
and leaf ; ornamentation cha racters of seeds surface; chemical consti tuent of essential oil; identification
(责任编辑 余 望 )
96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