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药长梗喉毛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7-01-11
[ 作者简介] 唐丽(1973-),女 ,医学博士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
环境科学学院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物的药效物
质基础研究。
藏药长梗喉毛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唐 丽1* ,徐暾海2 ,金振南1 ,崔 箭1 ,门美佳1 ,姜思佳1 ,郑亚南1
(1.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院 , 北京 100081;2.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北京 100029)
  [ 关键词] 长梗喉毛花;藏药;桑斗;化学成分
[ 中图分类号] R2-0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659X(2007)03-0250-02
  长梗喉毛花为龙胆科(Gentianacese)喉毛花属
植物长梗喉毛花 Comastoma Pedunlulatum (Rogle
ex D.Dou)Holub的干燥全草 ,藏药名桑斗 , 《晶珠
本草》记载为藏医常用药材 ,性味苦寒 ,有利湿祛痰 、
清热解毒 、舒肝利胆等功效 ,分布在西藏 、青海 、甘肃
和四川北部 ,生长在海拔 3000 ~ 4800 m的河滩和高
山草甸等环境中[ 1] 。
在西北地区长梗喉毛花作为藏茵陈使用 ,用途
较广 ,主要用于治疗肝炎 、胆结石等由病毒和细菌引
起的各种疾病[ 2 ,3]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长梗喉毛花
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报道较少[ 4~ 6] 。为
了阐明藏药喉毛花治疗肝炎作用的药效成分 ,为藏
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对长梗
喉毛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对长梗喉毛花的干
燥全草进行提取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
得到 3个化合物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 ,分
别鉴定为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1)、胡萝卜苷(dau-
costerol ,2)和 1 , 5 , 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 , 5 ,
8-t 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 3)。化合物 1 , 2
和 3均为首次从长梗喉毛花中分离得到 。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XT4 显微熔点测定仪(未校正);Bruker AM-
400超导核磁共振仪(瑞士 Bruker 公司 ,氢谱 500
MHz ,碳谱 125 MHz);旋转蒸发仪(德国海道尔夫
公司)。试剂:粗孔硅胶 100 ~ 200 目和薄层色谱硅
胶 G 和 H(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
LH-20(东曹达公司产品);乙醇(95%)、甲醇 、石油
醚 、乙酸乙酯 、氯仿和正丁醇(均为分析纯 ,北京化学
试剂厂产品);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
1.2 实验材料
长梗喉毛花植物为 2006 年 8月采自青海省共
和县高山草甸 ,海拔 3000 ~ 4000 m ,物候期为盛花
期 。经青海民族学院林鹏程教授鉴定为龙胆科植物
长梗喉毛花 Comastoma Pedunlulatum (Rog le ex
D.Dou)Holub 。
2 实验
2.1 提取
干燥植物全草5 kg ,经粉碎后用 6 倍量的70%
乙醇浸泡2 h后 ,在80 ℃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 h ,同
法提取 2次 。合并提取液 ,回收溶剂 ,得到总提取
物 。将膏状总提取物加水分散 ,用石油醚萃取脱去
叶绿素 ,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 ,乙酸乙
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别合并 ,回收溶剂 ,分别得到
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
2.2 分离
取乙酸乙酯萃取物40 g ,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初
步分离 ,以 CHCl3-MeOH(10∶1 ~ 1∶1)梯度洗脱 ,分
别得到四个部分(Fr.Ⅰ ~ Ⅳ),将 Fr.Ⅱ 、Ⅲ和Ⅳ继
续分别用硅胶柱色谱和 SephadexLH-20反复分离纯
化 ,得到化合物1(25 mg),2(11 mg)和3(9 mg)。
3 结果
3.1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针状结晶 , mp 146 ~ 147 ℃
(CHCl3), Liebr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 。1H-NMR
250
第 31 卷 第 3 期
2007 年 5 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Vol.31 , No.3
May.2007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07.03.029
(500 MHz , CDCl3)δ:0.67 ~ 1.00(3H , m , 6×Me),
3.50(1H , m , 3-OH)。1C-NMR(125 MHz , CDCl3)显
示 29个碳信号 ,分别为δ:11.8 , 11.9 , 18.8 , 19.0 ,
19.4 , 19.8 , 21.1 , 23.0 , 24.3 , 26.1 , 28.2 , 29.1 ,
29.7 , 31.7 , 31.9 , 32.0 , 33.9 , 36.1 , 36.5 , 37.2 ,
39.7 ,42.3 , 45.8 , 50.1 , 56.0 , 56.7 , 71.8 , 121.7和
140.7。经与文献报道的 β-谷甾醇波谱数据比较 ,发
现二者基本一致[ 7] ,且与 β-谷甾醇标准品共薄层 Rf
值相同。故鉴定化合物 1为 β-谷甾醇。
化合物 2:白色粉末 , mp >300 ℃(C5D5N),
Liebrermann-Burchard 反应和 Molish 反应均为阳
性。1H-NMR(500 MHz ,CDCl3)δ:0.67(3H , s ,Me),
4.08(1H ,d , J =8.0Hz ,1′-H)。13C-NMR(125 MHz ,
CDCl3)显示 35 个碳信号 , 分别为 δ:12.1 , 12.2 ,
19.0 , 19.2 , 19.4 , 20.0 , 21.3 , 23.4 , 24.5 , 26.4 ,
28.5 , 29.5 , 30.3 , 32.1 , 32.2(2C), 34.2 , 36.3 ,
36.9 , 37.4 , 39.3 , 39.9 , 42.4 , 46.0 , 50.3 , 56.1 ,
56.7 , 62.7 , 71.6 , 75.3 , 77.9 , 78.3 , 78.4 , 102.4 ,
121.3和140.5。与文献报道的胡萝卜苷的波谱数据
一致[ 7] ,故鉴定化合物 2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 3:黄色针状结晶(石油醚-丙酮), 紫外
灯下呈蓝色荧光 , 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为黄色 ,
mp 133 ~ 134 ℃。1H-NMR(500 MHz ,CDCl3)δ:3.89
(3H , s ,OMe), 6.32(1H , d , J =3.0 Hz , 2-H), 6.43
(1H , d , J =3.0Hz , 4-H), 7.33(2H , m , 6 、7-H)。13C-
NMR(125 MHz ,CDCl3)δ:161.9(C-1), 97.4(C-2),
166.9(C-3), 92.6(C-4), 157.1(C-4a), 143.3(C-
4b),137.4(C-5), 123.8(C-6), 109.4(C-7), 151.9
(C-8),107.5(C-8a), 102.0(C-8b), 184.1(C =0)。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 1 , 5 , 8-三羟基-3-甲氧
基口山酮[ 8]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 3为 1 ,5 , 8-三羟基-
3-甲氧基口山酮 。
长梗喉毛花作为藏茵陈的一种原植物 ,在青藏
地区作为治疗肝炎的药材广泛应用 ,但目前对其化
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本文结果对阐明长梗
喉毛花的化学成分 ,并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肝炎作
用的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 1] 中国植物志 ,第六十二卷, 300.
[ 2] 李富银 ,丁经业.藏药藏茵陈治疗肝炎的进展[ J] .中国药房 ,
1995 , 6(3):38~ 39.
[ 3] 杨慧玲 ,刘建全.9种“藏茵陈”原植物中的 7 种有效化学成分研
究[ J] .中草药 , 2005 , 36(8):1233~ 1237.
[ 4] 师治贤 ,胡风祖 ,刘梅 ,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青藏高原长梗喉毛
花植物中的口山酮[ J] .分析化学 , 2002 , 30(12):1532.
[ 5] 刘建全 ,何廷农.喉毛花的胚胎学研究[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6 ,
34(6):577~ 585.
[ 6] 樊淑芬 ,胡伯林 ,丁经业 ,等.喉毛花化学成分研究[ J] .植物学
报 , 1998 , 30(3):303~ 307.
[ 7] 刘菁琰 ,张小波 ,段礼新 ,等.红火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
药 , 2005 ,增刊:87~ 88.
[ 8] 于德泉 ,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 M ] .第 7 分册.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2:313 , 819.
信息之窗
揭示胃癌转移之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辛彦 、徐惠绵 、张荫昌等
历经 25年完成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分子病理学机制与
临床应用研究》最近获得 2006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胃癌组织对肝脏和卵巢“情有独钟”的现象引起了研
究者的关注。更值得思考的是 , 发生卵巢转移的胃癌绝少
同时伴发肝转移 , 而肝转移胃癌的形态学特征也绝少在卵
巢转移灶中见到。对于这种胃癌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用
传统的单纯形态学分型很难给出圆满解释。研究者开始
在胃癌组织的功能分化上下功夫。他们针对胃癌易向肝
脏 、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器官亲嗜性机制 , 开创性地提出
了符合生物学规律的“受体-配体”亲和纽带学说 , 并首次
提出胃癌功能分型新概念和相关功能分型方案 , 即胃癌的
5 种生物功能分类。借助这一分类有助于可靠地筛选出
胃癌中具有肝 、卵巢转移倾向的高危险病例 , 为临床胃癌
肝 、卵巢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解
决了胃癌肝 、卵巢转移不易早期预警的难题。
徐惠绵教授说 ,不同功能分型的胃癌具有不同侵袭转
移特点 ,比如吸收功能分化型胃癌容易发生肝脏转移 , 吸
收-黏液产生功能双向分化型胃癌则容易发生卵巢及子宫
颈转移。他们还找到了一系列相对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
及诊断指标 ,对筛选高危病例 , 或在术前进行肝脏和卵巢
的影像学检查 ,在术中进行肝脏 、卵巢探查 ,可早期发现转
移灶 ,及时进行治疗或预防处理。
他们手术治疗了 3 500 多位胃癌患者 , 已经有 1 000
多位患者从这种早期预警中获益 ,改善了胃癌预后 , 提高
了患者 5 年生存率。
(摘自《健康报》2007年 3月 28 日 2 版)
251
2007 年 5月          唐丽等:藏药长梗喉毛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 31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