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凉粉草栽培研究概况



全 文 :北方园艺2011(24):61~63 菜园·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吴庆华(1965-),男,广西平南人,本科,副研究员,现主
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工作。E-mail:wqh196501@163.com。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资助项目(桂科攻1099063-6)。
收稿日期:2011-10-13
凉粉草栽培研究概况
吴 庆 华
(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530023)
  摘 要:对凉粉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所掌握的栽培技术大多属于对传统种植经验的总结,深入量化的研究
较少;建议今后应加强凉粉草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病虫害防治及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OP)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凉粉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6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11)24-0061-03
  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th.)为唇形科1a生
草本植物,又名仙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等,是一种
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
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用于中暑、糖尿病、黄疸、泄
泻、痢疾、高血压病、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
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和漆过敏等症[1]。民间常
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俗称“凉粉”)食
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2]。近年来,广西“龟苓
膏”、广东“王老吉”、福建“和其正”、台湾“泰山仙草
蜜”、新加坡“杨协成清凉爽”等以凉粉草为主要原料的
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凉粉草的
种植前景看好[3]。为更好地指导种植户发展凉粉草生
产,并为进一步研制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提供参考,现对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形态特征
凉粉草茎高15~100cm,分枝,茎、枝四棱形,被脱
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叶对生,叶片狭卵形至宽卵形
或近圆形,长2~5cm,宽0.8~2.8cm,两面被细刚毛
或柔毛,或仅沿下面脉上被毛,或变无毛,侧脉
6~7对;叶柄长2~15mm,被毛。轮伞花序多数,组
成2~10(13)cm的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圆形或菱状卵
形,具或长或短的尾状突尖;花萼开花时钟状,长2~
2.5mm,密被白色柔毛,果时呈筒状或坛状筒形,长
3~5mm,纵、横脉及其间小凹穴极明显,上唇3裂,中
裂片特大,下唇全缘或微凹;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
3mm,上唇宽大,具4齿,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舟状;
雄蕊4,花柱远超出雄蕊之上,先端不相等2浅裂;小坚
果长圆形,黑色;花、果期7~10月[4-5]。
2 生长习性
凉粉草常野生于坡地、河谷的小杂草丛中或沙地
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
省区[6]。喜温暖湿润气候,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0℃以
上时,生长旺盛,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生长缓慢,
10℃下时就难以生长,0℃以下时,地上部分冻死,以宿
根越冬[7]。忌干旱和积水,生长发育期间雨水充足常
能达到高产,但若积水浸泡超过2d就会造成烂根[8]。
较耐荫,在日照时间≤8h的光照环境下生长较好[9]。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富
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好,在干旱瘠薄土壤上生长的植
株矮小,生长缓慢。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宜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灌排方便、阴湿的田
地,尽量采用水旱轮作的方法[10]。起畦前一犁一耙,
1hm2施入腐熟有机肥22 500~30 000kg,另加复合肥
450~600kg、磷肥375~750kg作基肥,于耙地前施
入。按畦宽1.5~1.8m起畦,整平畦面。地膜覆盖栽
培的在畦上盖上黑地膜[11-12]。
3.2 繁殖技术
凉粉草的根、茎或种子均可作为繁殖材料,但凉粉
草结实率低,种子小而少,采集困难,加上种子发芽率
低,所以大田生产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方法。
3.2.1 扦插繁殖 凉粉草茎枝的再生能力极强,扦插
繁殖的成活率高,因而此法生产上最为常用。选择健
壮、无病虫害的嫩茎,剪成长10cm左右,带有2~4节
的插条,插植到以疏松、肥沃土壤为基质的苗床上。夏
秋季覆盖透光率50%的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冬春季
用双拱棚保温。插后15d左右,轮流喷施0.25%尿素
液肥或0.1%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促生根,待苗长
至18~25cm时即可带土移栽[13]。
3.2.2 分株繁殖 凉粉草具有较强的根际萌蘖能力,
16
·栽培技术·菜园 北方园艺2011(24):61~63
繁殖系数高,同时简单易行,此法生产上也较常用。早
春气温10℃后,宿根上开始萌发较多蘖生苗,追施1次
稀人粪尿,待苗高3~5cm后可带根分株移栽[14]。
3.2.3 压条繁殖 将植株外围的长枝条拉至行间,在
下端2~3茎节处用土埋实,约10d枝条生根,15d后
可带根移栽[15]。由于压条的繁殖系数较低,生产上极
少采用。
3.2.4 组培繁殖 最近,有人通过组织培养由凉粉草
茎尖或带腋芽茎段诱导出完整植株,从而丰富了其繁
殖方法,为品种更新提供了新途径[16]。
3.3 定植方法
3~7月份均可定植[17]。根据地力及施肥水平高
低合理密植,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的密度要小,土壤
瘦脊、施肥水平低的密度要大。一般按行株距(30~
40)cm×(25~30)cm,667m2栽苗4 000~6 000株。
移栽后及时淋透定根水。
3.4 田间管理
定植后7~10d进行1次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
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的小苗,保证全苗生产。定植后
一般要75~90d才会封行,及时拔除杂草是最重要的
管理[18]。露地栽培封行前一般需要中耕除草3~4
次;黑地膜覆盖栽培几乎不用除草,快要封行时,及时
将黑地膜去除,进行1次中耕除草即可[12]。
肥料的施用对凉粉草品质的影响极大。传统经验
认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人粪尿,不施化肥,可大大提
高凉粉草品质。但根据台湾桃园区农改场试验得知,
每667m2施有机肥10 000kg条件下,干草产量随施氮
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凝成凉粉的凝胶强度相近,说明有
机肥与适当氮素的施用,可以增产保质,因此,在凉粉
草种植中不应完全拒绝氮肥的施用。试验结果提示,
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以1hm2配施140kg的氮肥
为宜,分2~3次追施,约于定植后30d施1/3,30d后
再施用2/3,若分3次施用,于定植后每隔30d施
1/3[19]。林天照[17]报道,凉粉草氮、磷、钾的施用比例
一般为1∶1∶2,单施氮肥容易落叶,抗性差、产量低。吴
世梅[8]也报道,施用氮肥过多或土壤有机肥含量低植
株会出现缺钾现象,表现为叶片发红、叶片小,甚至停
止生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需及时补施钾肥或有
机肥。
凉粉草喜湿怕渍。生长发育期间遇连续干旱,要
及时浇灌,保持土壤湿润,但应防止长时间积水,雨季
要注意疏通排水沟。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主要有根结线虫病、锈病、立枯病和萎凋病。陈菁
瑛等[20]通过镜检根结线虫病病样,在根部虫瘿内可见
到病原线虫的多种形态虫体(雌虫呈囊状;雄虫为线
状,尾部较头端粗;幼虫呈线状,两端稍细,尾部较头端
细;虫 卵 为 椭 圆 形),鉴 定 确 认 为 根 结 线 虫 属
(Meloidogyne Goeldi,1892)的 一 种 根 结 线 虫
(Meloidogyne sp.)。实行水早轮作是预防根结线虫病
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药剂防治可用20%地虫一冲净
1 000倍液或3.2%金卷2 000倍液灌根,隔10~15d
灌1次,连续灌2~3次[21];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160
倍波尔多液2~3次进行防治[22];对于立枯病和萎凋
病,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并在原植株穴上洒
生石灰,每穴50~100g[19]。
4.2 虫害
陈宏[23]从田间捕捉到18种害虫:叶部害虫有斜
纹夜蛾、棉大卷叶螟、短额负蝗、线斑腿蝗、棉蝗、中华
露螽、甘薯天蛾、点蜂缘蝽、稻棘缘蝽、酸模叶甲、仙草
蚜虫、小灰蝶、稻巢螟等;茎部害虫有蛀茎虫;地下害虫
有小地老虎、蛴螬、东方蝼蛄、大蟋蟀等。综观各产区
的报道,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斜纹夜蛾、蚜虫和地老
虎。斜纹夜蛾和蚜虫在生长期间为害地上部茎叶,斜
纹夜蛾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毒丝本、乐斯本和百虫光
等药剂防治[17];蚜虫可用蚜虱净防治[24]。地老虎为害
根和茎,中耕时应注意捕杀,还可用敌百虫及鲜草毒饵
进行诱杀[22]。
5 优良品种选育
连年采取无性繁殖,致使各产区均面临种质严重
退化问题,选种复壮工作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近年
来,一些单位对凉粉草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广泛收集,建
立种质圃,并开展综合评价,已先后选育出“仙草农试
1号”[25]、“武平一号”[26]、“闽选仙草1号”[27]3个优良
品种。
“仙草农试1号”:台湾省农试所选育。该品种株
型优美,茎紫色具短绒,叶大椭圆形,叶脉纹深,叶面光
滑,叶长平均5.2cm、宽平均2.7cm,节间短,见叶不
见茎,营养生长期约180d。4月种植,9~10月初收
获,1hm2产量最高达10 000kg,叶产量达3 000kg左
右。叶凝胶强度高,多糖胶体含量平均达17.7%。
“武平一号”: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选育。该品种茎紫红色,被疏毛或细绒毛,分枝力强。
叶阔卵形,背面叶脉凸出,叶长平均5.4cm、宽平均
3.6cm。适应性广,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4月上中旬
种植,7月中下旬可进行第1批采收,收割地上部分的
80%,第2次收割时间为l0月初。产量为10 500~
12 750kg/hm2,叶、茎比为30%~35%。草味清香,胶
质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适用加工产品多。
“闽选仙草1号”: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
究所选育。该品种生育期140~180d,植株生长势强。
株高30~100cm,株幅40~60cm。蛋白质含量8.8%,
氨基酸总量6.2%,粗脂肪含量3.0%,粗纤维含量
18.9%。产量为6 000~7 500kg/hm2。
6 小结
《本草纲目拾遗》云[28]:“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出
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
26
北方园艺2011(24):61~63 菜园·栽培技术·
种之连亩,当暑售之。”可见,人工栽培凉粉草古已有
之。虽说凉粉草栽培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目前仍以
群众自发性种植为主,以上关于凉粉草栽培技术的文
章大多属于对传统种植经验的总结,深入量化的研究
报告较少。栽培技术不规范,导致药材产量和内在质
量不稳定,从而制约了凉粉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
展。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6.1 加强凉粉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人工栽培的基础,只有掌握
了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探索
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因此,应对凉粉草生
物学特性做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茎、叶生长特性及凉
粉草多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积累规律等方面。
6.2 开展凉粉草生理和生化研究
开展抗旱、耐涝、抗寒、抗病虫等抗性生理的研究,
以及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为凉粉草的抗性育种、扩大凉粉草的栽培区域和凉粉
草新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6.3 加强凉粉草病虫害防治研究
凉粉草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防治病虫害
方面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凉粉草药材污染的化学药剂。
因此,进行凉粉草抗病虫基因的转入、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很有
必要。
6.4 研制凉粉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结
合田间试验结果,制定出凉粉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
规程(SOP)是实现凉粉草药材质量可控的唯一途径,
对凉粉草种植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册)[M].19
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88.
[2] 李中岳.药食两用仙人草[J].专业户,2001(12):11.
[3] 苏海兰,陈菁瑛,黄颖桢.福建省大宗中药材仙草发展现状[J].现
代农业科学,2009,16(6):264-265,273.
[4]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547-549.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704.
[6] 《全国研究简报汇编》编写组.全国研究简报汇编(下册)[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68.
[7] 林天照.仙草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4,29(3):
28,25.
[8] 吴世梅.凉粉草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6):
151-152.
[9] 王越云,王昌喜,黄荣浩,等.凉粉草生产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0(4):86-88.
[10] 王昌喜,王越云,林峰,等.凉粉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园
艺,2010(3):47-48.
[11] 张始东.仙人草黑地膜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6):153-154.
[12] 肖荣芳,韩国栋,吴淼河.仙人草黑地膜种植技术[J].福建农业科
技,2009(3):36.
[13] 曾永才,钟开祥.仙草扦插育苗繁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
(9):117.
[14] 戴晓龙.凉粉草种苗繁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0(11):15.
[15] 李四秀.凉粉草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0(7):22.
[16] 严胜柒,张云峰,谢庆华,等.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植
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91.
[17] 林天照.仙草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5(5):
13-14.
[18] 廖友枝.仙草的生产技术[J].福建农业,2000(1):8.
[19] 黄少贤.台湾仙草栽培与加工[J].福建农业科技,1994(2):
25-26.
[20] 陈菁瑛,苏海兰,陈宏,等.仙草上发现的一种根结线虫病[J].中
国农学通报,2008,24(3):290-291.
[21] 钟菊文.仙草大田种植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0(1):15.
[22] 范祖兴.凉粉草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4):
41,48.
[23] 陈宏.仙草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
172-174.
[24] 刘仪商,郑汉山,杜祝.仙草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
术,2008(11):16-17.
[25] 李建华.台湾仙草及其栽培利用[J].台湾农业探索,2000(2):
37-38.
[26] 苏海兰,李松,黄玉吉.“武平一号”仙草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2):13-15.
[27] 刘文光.仙草新品种“闽选一号”通过认定[J].农村百事通,2010
(22):13.
[28]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112.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Studies of Mesona chinensis Beth.
WU Qing-hua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Nanning,Guangxi 530023)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sona chinensis Beth.such aspects as plant morphology,growth habit,cultivation
technique,the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and pest and Breeding and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Mesona chinensis Beth.was the summery of tradition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esearch
focu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the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and pest and 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SOP).
Key words:Mesona chinensis Beth.;cultivation techniques;research progress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