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毛楤木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全 文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毛 木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 姚向超 邓杏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广州 510060)
★ 曾池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 510060)
关键词:黄毛 木;齐墩果酸;薄层扫描法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黄毛 木又名鹰不扑 , 为五加科植物黄毛 木 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干燥根 , 主产于广西 、广东和湖南等地 ,
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294 ~ 296 页), 具有散瘀消肿 、抗
菌止痛的功效 , 主要用于治疗乙肝 、肝硬化等。黄毛 木主
要含以齐墩果酸为主的三萜皂苷 , 此外还含黄酮类等成
分[ 1 ~ 3] 。齐墩果酸是主要有效成分 , 原标准未有含量测定
项 , 本文用薄层扫描法(TLCS)对齐墩果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CS-9301PC 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定量毛细管(日
本);硅胶 G 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齐墩果酸对照品(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黄毛 木 , 购于广西药材公
司;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层析及色谱条件 薄层板:硅胶 G 制板(青岛海洋化工
厂);展开剂:石油醚(60~ 90 ℃)-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0∶
5∶0.75);显色方法;喷 10%硫酸乙醇溶液 , 105 ℃烘烤 5 分
钟。在此条件下供试品在与齐墩果酸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
相同的紫红色斑点。根据扫描预试结果 , 选择λS=530 nm
为测定波长 , 参比波长λR=700 nm , 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SX =3 , 狭缝 0.4 mm×0.4 mm ,灵敏度中。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 , 加氯仿-
甲醇(1∶1)制成每 1 m L分别含 1 mg 的对照品溶液。用定
量毛细管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1、2 、3 、4 、5 μL 分别点于同一
含硅胶 G 薄层板上 , 依上述条件展开 ,显色后 , 立即加盖同样
大小玻璃板 , 周围用胶布固定 ,依法扫描测定各斑点积分值。
以点样量(μg)为横坐标 , 以测得的积分值 A 为纵坐标 , 得齐
墩果酸回归方程为:Y =1 914.101 +1 057.605 X , r =
0.999 4;表明本品在 1.17 ~ 5.85 μg 之间 , 线性关系良好。
曲线均不通过原点 , 故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 2 g , 置索氏提取器
中 , 加甲醇适量浸泡 8 小时 ,置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 5 小时。
取提取液置圆底烧瓶中回收甲醇至干。残留物加水 15 mL
使溶解 , 加 20%硫酸溶液 5 mL 沸水浴加热回流 5 小时 , 取
出 , 放冷 ,用 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至 2 ~ 3 , 转移至分
液漏斗中 , 加氯仿提取 6 次 , 每次 25 m L。合并氯仿液 , 用水
洗涤 2 次 , 每次 20 mL , 弃去水液。取氯仿液减压蒸干。残
渣加氯伤-甲醇(1∶1)溶解 , 并定容至 10 mL , 摇匀 ,作为供试
品溶液。
2.4 精密度试验 对进样量为 4 μL 的齐墩果酸的同一斑
点重复扫描5 次 , 各次测得积分值的 RSD 为 1.55%,表明仪
器精密度良好;分别在同一薄层板上点 5 个相同量(4μL)的
上述对照品溶液 ,齐墩果酸的斑点积分值的 RSD 为 3.20%,
表明同板精密度较好。
2.5 稳定性试验 显色后每隔 30 分钟测定一次 , 结果齐墩
果酸在显色后 2.5小时内较稳定。
2.6 重现性试验 取同批样品 5 份 , 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
平行试验 , 测得样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平均为 0.468%,
RSD=2.97%。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适量 , 精
密加入一定量的齐墩果酸对照品按供试液溶液的制备及样
品测定项下操作 ,结果见表 1。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含量/mg 对照品加入量/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4.721 4.720 9.341 97.88
4.725 4.720 9.379 98.60    
4.730 4.720 9.362 98.14 98.11 1.05
4.719 4.720 9.288 96.80    
4.727 4.720 9.409 99.19  
2.8 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5 μL , 对照品溶液 2
μL 和 4 μL ,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 , 依法展开 , 显色 , 扫描测
定 , 用外标两点法计算 , 结果 3 批样品含量分别为 0.452%、
0.468%、0.518%, RSD 分别为 1.65%、2.83%、3.23%(n=
3)。
3 讨论
供试品的提取曾比较超声波提取及索氏提取 , 结果索氏
提取比较完全。黄毛 木根中齐墩果酸主要以皂苷的形式
存在 , 且齐墩果酸对稀硫酸表现稳定 , 有资料表明与齐墩果
酸结构相似的仙客来皂甙元在 10%硫酸水溶液中加热 12小
时 , 其结构不变化 ,齐墩果酸对高温也呈现稳定[ 1] , 因此采用
加酸水解方法 , 测定三萜皂苷的苷元齐墩果酸的含量。经试
验本文所采用的薄层色谱条件 ,齐墩果酸与相邻斑点能达到
较好分离 , 利于扫描测定。文献[ 5]报道测定波长为 519 nm ,
·45·
江西中医学院 学报 2 0 0 5 年 6 月第 1 7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 ITY OF TCM 2005 Vol.17 No.3
 
○中药现代化○
储存温度对白术药材中苍术酮含量的影响
★ 杨美华 (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 330002)
★ 龚红梅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 330006)
关键词:白术;苍术酮;储存温度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对药品
和药材的储存和保管要求也日益提高 。中药材在保
管过程中 ,容易发生霉变 、走油等变质现象 ,原因有
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其中外因是温度 、湿度 、日光 、微
生物等外在因素引起的中药材的变质 ,包括成分的
损失 。本文即讨论了温度对白术药材的影响 ,以期
对确定其加工和储存方法 ,保证白术药材的质量提
供参考依据 。
1 仪器和试液
正己烷 ,石油醚(60 ~ 90 ℃),醋酸乙酯 , 5%香
草醛硫酸溶液 ,硅胶 G薄层板。
2 实验方法的选定
白术药材中含有苍术酮成分 ,其对温度较敏感 ,
又是有效成分之一。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苍术酮
薄层色谱展开的斑点的大小 ,来确定苍术酮成分的
多少 ,以确认苍术酮成分损失程度。
3 样品的制备
本次实验用同一批白术药材 ,粉碎通过 40目筛
网后 ,取相同数量的 9份样品 ,分别在烘箱中40 ℃、
60 ℃、80 ℃三个温度加热 4 、8 、12小时 ,详见表 1。
表 1 白术药材样品制备
  40 ℃ 60 ℃ 80 ℃
4小时 1 4 7
8小时 2 5 8
12小时 3 6 9
4 样品处理和结果判断
分别取 9份样品粉末各 0.5 g ,分别加正己烷 2
mL ,超声处理 15分钟 ,滤过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单独取未经加热的白术药材作为对照 ,加正己
烷 2 mL ,超声处理 15分钟 ,滤过 ,滤液作为对照溶
液。
取石油醚(60 ~ 90 ℃)、醋酸乙酯适量(石油醚∶
醋酸乙酯为 50∶1),混匀 ,作为展开剂 。
分别吸取上述新制备的 9 个供试品溶液各 10
μL ,点于同一已活化好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用展开
剂 ,展开 ,晾干 、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热至斑
点显色清晰 ,日光下检视 。
结果表明:1 ~ 5号样品苍术酮斑点大小基本一
致 ,与对照溶液斑点相近 ,6号样品苍术酮斑点比对
照溶液斑点略小 ,7 ~ 8号样品明显比对照溶液的苍
术酮斑点小 ,且 7号样品斑点比 8号样品要略大 。9
号样品基本上看不到苍术酮斑点 。说明苍术酮成分
随温度的升高 ,加热时间的延长易损失 。
5 讨论
本次实验采用加热的方法模拟了白术药材在储
存和炮制加工过程中的某些步骤 ,表明苍术酮成分
在低温下较稳定 ,建议在储存过程中放入阴凉库 ,以
减少温度对其的影响 ,在炮制加工和制药的过程中 ,
需加热灭菌的时候 ,时间尽可能短 ,以减少成分的损
失。
(收稿日期:2005-02-23)
经试验 530 nm 作为检测波长为宜。 3 批样品齐墩果酸含量
大于 0.45%, 表明黄毛 木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 , 以它作为
质量控制指标具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 1] 方乍浦 ,周迎新 ,曾宪仪.黄毛 木皂甙分离鉴定[ J] .植物学报 ,
1993 , 34(6):461
[ 2] 曾宪仪 ,周迎新 ,方乍浦.黄毛 木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
杂志 , 1994 , 19(9):550
[ 3] 林耕 ,许旭东 ,刘东 ,等.黄毛 木化学成分研究 I[ J] .中国中药
学杂志 , 2000 , 35(5):298
[ 4] 赵净胜,刑黎明 ,任宏峰. 木中齐墩果酸甙水解条件研究[ J] .
西北药学杂志 , 1990 , 5(4):26
[ 5] 刘军民,徐鸿华 ,林励.不同产地黄毛 木中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8 , 15(2):136
(收稿日期:2005-03-25)
·46·
江西中医学 院学报 2 0 0 5 年 6 月第 1 7 卷第 3期
JOURNAL OF JIANGXI UNI VERSITY OF TCM 2005 Vol.17 No.3
 
○中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