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南藤中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胡 )都来自于石竹科的植物 ,但它们在生药性状 、组
织构造及理化鉴别方面有较大差异 ,特别是银柴胡
的栽培品 ,根头部有珍珠盘 ,断面呈放射状纹理 ,无
异常构造 ,薄壁细胞含砂晶;而窄叶丝石竹断面有三
生维管束 1 ~ 2轮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
4.2  曾对窄叶丝石竹与正品银柴胡进行过初步化
学反应 、TLC和紫外光谱比较 ,发现前者与银柴胡有
显著的不同。因此 ,窄叶丝石竹不宜作银柴胡入药。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258
(2004 - 03 - 16收稿
2005 - 01 -05修回)
化学成分
石南藤中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学成分研究
赵 云 阮金兰* 蔡亚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 ,武汉 430030)
  摘要 从石南藤 P iper wa llich ii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 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cephara-
none B、 aristo lac tam AⅡ和 a risto lo la tam AⅢ a。
关键词 石南藤;化学成分
  石南藤是胡椒科植物石南藤 P iper wallich ii的
干燥地上部分。性微温 ,味辛苦 ,有祛风湿 ,通经络 ,
强腰膝 ,止痛之功效 〔1〕。湖北省五峰土家族民族自
治地区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腿疼痛等 ,但对其化
学成分的研究少见报道。为了探讨其药效学物质基
础 ,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药物资源 ,笔者对石
南藤地上部分进行了初步的化学成分研究 ,应用层
析等现代分离技术 ,从其酒精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学成分 ,运用现代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中
3个马兜铃内酰胺化合物的结构 ,分别为 cephara-
none B、aristo lac tam AⅡ和 aristo lo latam AⅢ a。它们
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1  仪器与材料
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 X-5显微熔点测定仪
(控温型 ),温度未校正;英国 VG公司 ZAB-HF-3型
质谱分析仪;B rucker公司 B rucker-400 (1HNMR
400MH z, 13CNMR150MH z)核磁共振仪;青岛海洋化
工厂生产的柱层析硅胶及薄层色谱硅胶;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
石南藤采自湖南省五峰土家族民族自治县 ,由
五峰县药检所周祖海副主任药师鉴定为胡椒科胡椒
属植物石南藤 P iper wa llichii。
2  提取分离
取石南藤带叶茎枝 17.2 kg,粉碎成粗粉 ,依次
用 70%的医用酒精 8倍量 、6倍量 、6倍量于多功能
提取罐中回流提取 3次 ,合并 3次提取液 ,于 50℃
以下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 1127.5 g。将浸膏用硅藻
土拌匀 ,干燥 ,装于渗漏桶中 ,依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
酯 、甲 醇洗脱 , 分别回收溶剂得石 油醚部位
(80.5g),乙酸乙酯部位 (92g)及甲醇部位 (890g)。
取乙酸乙酯部位干法上硅胶柱层析 ,用不同比
例的氯仿-丙酮 、继而改用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梯
度洗脱 , TLC示踪 ,合并相同流分 ,分别经硅胶柱反
复层析 ,结合 Sephadex LH-20层析分离纯化 ,得结
晶Ⅰ (20.3 mg)、Ⅱ(33.2mg)和Ⅲ (76.2mg)。
Ⅰ R1 =R2 =OM e, R3 =H
Ⅱ R1-=OM e, R2 =OH , R3 =H
Ⅲ R1 =OM e, R2 =OH , R3 =OH
3 鉴定
化合物Ⅰ :白色针晶 (氯仿-甲醇 , 2∶3)。化合物
Ⅰ的 MS给出分子离子峰 279, 结合其 13C-NMR
和 1H-NMR确定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C17H 13O 3N ,不
饱和度 Ψ=12。13C-NMRDEPT谱给出 9个季碳 、6个
叔碳 、1个伯碳共 17个碳信号 , δ168.4(酰胺羰基 )
信号提示该化合物中含有酰胺片段 , δ59.9, 56.9提
示化合物中含有两个甲氧基 , δ154.3, 150.4, 135.1,
134.8 , 129.1, 127.5, 126.9, 126.0, 125.5, 123.3,
191 中药材第 28卷第 3期 2005年 3月
DOI牶牨牥牣牨牫牳牰牫牤j牣issn牨牥牥牨牠牬牬牭牬牣牪牥牥牭牣牥牫牣牥牨牬
121.6, 119.9, 109.9, 104.6共 14个芳碳信号提示化
合物Ⅰ为具酰胺结构的骈合芳香化合物 。 E I-MSm /
z:279(M +), 264, 246, 236, 209, 193, 165, 138, 111,
97 , 83, 69, 57, 51。1H-NMR(DMSO-d6)δ:10.78(1H ,
s), 9.09(1H , m), 7.92(1H , m), 7.83(1H , s), 7.55
(2H , m), 7.12(1H , s), 4.02(6H , s)。13 C-NMR(DM-
SO-d6)δ:168.4(s), 154.3(s), 150.4( s), 135.1
(s), 134.8(s), 129.1(d), 127.5(d), 126.9(d),
126.0(s), 125.5(d), 123.3(s), 121.6(s), 119.9
(s), 109.9(d), 104.6(d), 59.9(q, OM e), 56.93(q,
OM e)。以上数据与文献 〔2、3〕报道数据一致 ,确定其
结构为 cepha ranone B。
化合物 Ⅱ:白色针晶 (氯仿-甲醇 , 2∶3),
mp.229.0 ~ 231.0℃。化合物 Ⅱ的 MS给出分子离
子峰 265,结合其 13C-NMR和 1H-NMR确定化合物Ⅱ
的分子式为 C16H 11O 3N , 不饱和度 Ψ=12。 13C-
NMRDEPT谱给出 9个季碳 、6个叔碳 、1个伯碳共
16个碳信号 , δ169.7(酰胺羰基 )信号提示该化合物
中含有酰胺片段 , δ57.3显示一个甲氧基信号 ,
δ149.9, 148.7, 135.6, 135.1, 129.2 , 128.4, 127.6,
127.2, 125.5, 125.3, 116.9, 116.9, 115.1, 115.1,
108.5, 105.3共 14个芳碳信号 , 结合 MS和13 C-
NMR中 δ57.3信息 ,提示化合物Ⅱ与化合物 Ⅰ结构
中仅存在一个甲氧基差异 ,故而推测化合物 Ⅱ也为
具有酰胺基的骈合芳香化合物。 E I-MSm /z:265
(M +), 250(M +-Me), 236, 222, 201, 193, 173, 166,
149, 139, 111, 97 , 89, 83, 70, 57, 51。1H-NMR(DMSO-
d6)δ:10.32(1H , s), 9.32(1H , m ), 7.87(1H , m),
7.78(1H , s), 7.54(2H , m), 7.19(1H , s), 4.10(3H ,
s)。13 C-NMR(DMSO-d6 )δ:169.7(s), 149.9(s),
148.7(s), 135.6(s), 135.1(s), 129.2(d), 128.4
(d), 127.6(d), 127.2(s), 125.5(d), 123.3(s),
116.9(s), 115.1(s), 108.5(d), 105.3(d), 57.3(q,
OM e),与文献 〔2, 3〕报道数据对照 ,确定化合物 Ⅱ为
aristo lactam AⅡ。
化合物 Ⅲ:黄色针晶 (甲醇)。化合物 Ⅲ的 MS
给出分子离子峰 281,结合其 13C-NMR和 1H-NMR确
定化合物Ⅲ的分子式为 C16H11O 4N ,不饱和度 Ψ=
12。13C-NMRDEPT谱给出 10个季碳 、5个叔碳 、1个
伯碳共 16个碳信号 , δ168.2(酰胺羰基)信号提示
该化合物中含有酰胺片段 , δ59.5显示一个甲氧基
信号 , δ155.1, 151.6, 148.9, 132.4, 130.0, , 127.6,
127.4, 122.6, 121.8, 120.1, 116.9, 113.2, 111.6,
104.2共 14个芳碳信号 ,与化合物 Ⅰ 、Ⅱ相比 ,有一
个芳碳位移到了 δ150附近 ,其分子量比化合物Ⅱ多
16(即多一个-OH),因此 δ150附近多出的这个季碳
信号应归属为多出的这个-OH连接的碳 。故而推测
化合物Ⅲ也为具有与化合物 Ⅰ 、Ⅱ相似的含有酰胺
基的骈合芳香化合物 。 EI-MSm /z:281(M +), 266,
238, 182, 155, 141, 119 , 105, 91, 77, 63, 57。1H-NMR
(DMSO-d6 )δ:10.66(1H , s), 10.20(1H , s, OH ),
9.71(1H , s, OH), 8.56(1H , d, J=2.18, H z, H-5),
7.75(1H , d, J=8.73 Hz, H-8), 7.61(1H , s, H-2),
7.08(1H , dd, J=8.56, 2.35 Hz, H-7), 7.00(1H , s,
H-9), 4.01(3H , s, OCH3)。13 C-NMR(DMSO-d6)δ:
168.2(s), 155.1(s), 152.6(s), 148.9(s), 132.4
(s), 130.0(d), 127.6(s), 127.4(s), 122.6(s),
121.8(s), 120.1(s), 116.9(d), 113.2(d), 111.6
(d), 104.2(d), 59.5(q, OM e),以上数据与文献 〔3, 4〕
报道数据基本一致 。因此 ,确定化合物 Ⅲ为 aristo lo-
la tam AⅢ a。
化合物 Ⅰ 、Ⅱ与化合物 Ⅲ的 NMR数据归属比
较见表 1及表 2。
 表 1  化合物Ⅰ 、Ⅱ 、Ⅲ的 1H-NMR数据归属及比较
化合物 H-2 H-5 H-6
H-7’ H-8 H-9 M eO-3M eO-4’ N-H
Ⅰ 7.83 9. 09 7. 55 7. 92 7. 12 4.02 10.78
Ⅱ 7.78 9. 32 7. 54 7. 87 7. 19 4.10 10.32
Ⅲ 7.61 8. 56 7. 08 7. 75 7. 00 4.01 10.66
 表 2  化合物Ⅰ 、Ⅱ 、Ⅲ的 13C-NMR数据归属及比较
化合物 C-3 C-4 M eO-3 M e-4
Ⅰ 154.3 150.4 56.9 59.9
Ⅱ 149.9 148.7 - 57.26
Ⅲ 151.6 148.9 - 59.5
  *通讯作者 ,电话 027-83692892
参 考 文 献
1 赖小平 ,等 . 石南藤的本草考证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
1994, 11(2)∶105
2 Sanjay J.Desa i, et al.Mu lchandani.A risto lactam s and 4, 5-
D ioxoapo rph ines from P iper longum. Phy tochem istry, 1988,
27(5)∶1511
3 Horac io A. P rie stap. Seven A risto lo lactam s from Aristoloch ia
argen tina.Phy tochem istry, 1985, 24(4)∶849
4 朱义香 ,等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中
草药 , 2000, 31(11)∶813
(2004 - 10 -08收稿)
192 中药材第 28卷第 3期 2005年 3月
Study on ThreeAr istololatams from P iper wallich ii
Zhao Yun, Ruan Jinlan, Ca i Yaling
(Co llege o f Pha rm acy, Tong jiM edica l Cen te r, H uazhong Unive rsity o f Sc ience and Techno logy,W uhan 430030)
Abstrac t Objec tive:To study the chem ica l constituents from P iperwa llichii.M ethods:Th ree a risto lola tam sw ere iso lated and puri-
fied by chrom atog raphy w ith silica ge l co lum n and Sephadex LH-20 ge l co lum n, and the structu res o f the compounds we re identified by
spec tra l ana ly sis.Result:Three a risto lo la tam sw ere identified as cepha ranone B, a risto lactam A Ⅱ and a risto lo latam A Ⅲ a.Conc lusion:
Three aristo lo la tam s w ere iso lated from Piper wallichii fo r the first time.
K ey words P iper wa llich ii;Chem ical constituents
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烷的分离鉴定
周忠强1 梅兴国2
(1.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2.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850)
  摘要 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得一个紫杉烷化合物 ,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为 2 α, 5 α, 10 β, 14 β-四乙酰
氧基-紫杉 4(20), 11-二烯(Taxuyunnanine C)。该化合物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得。
关键词 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Taxuyunnan ine C
  迄今为止 ,从红豆杉植物及细胞培养物中至少
已分离到近 400种化合物 ,其中大多数为紫杉烷类
化合物 〔1〕。从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至少已鉴定到
30种以上的化学成分 ,其中绝大多数与天然红豆杉
的化学成分相同或相似 ,证明了离体培养的细胞具
有合成与天然植物一样的化合物的 “全能性 ”。笔
者在进行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
中 ,发现一种化合物的含量远远高于紫杉醇的含量 。
为此对其进行了提取和分离 ,结构鉴定为 2 α, 5 α,
10 β , 14 β-四乙酰氧基紫杉-4(20), 11-二烯 。未见
文献报道从中国红豆杉及其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该
化合物 。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温度计未经校正 。 B ruker EQU I-
NOX55 /S型红外光谱仪 ,溴化钾压片 。V arianM er-
cury VX-300型核磁共振谱仪 。 CDC l3作溶剂 , TMS
为内标 。 ZAB-HF-3F质谱仪。WZZ-2A旋光仪 。柱
层析和薄层层析硅胶均系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
1.2  材料 细胞株:所用红豆杉细胞株为来源于
湖北神龙架林区的红豆杉 (Taxus ch inensis)愈伤组
织 ,经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高产细胞系。培养基:采
用 MS培养基 ,添加 6-BA 0.5 mg /L、NAA 0.5 mg /
L、2 , 4-D 0.1 mg /L、肌醇 100 mg /L、水解乳蛋白 0.5
mg /L,灭菌前调培养基 pH值 5.8。培养工艺:摇瓶
继代培养的红豆杉细胞接入 10L反应器。接种量
20%,工作容积 8 L。操作条件为温度 25℃,通气量
0.1 L /m in ,搅拌速率 100 r /m in。培养至第 28天收
获。
2 提取与分离
冷冻干燥的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以 95%
的乙醇提取 5次 ,将浸膏以 H 2O溶解 , CHC l3萃取。
CHC l3萃取所得浸膏 5克以硅胶拌样上柱 ,干柱层
析 ,石油醚-乙酸乙酯 (2∶1)展开。切割成 29等份 ,
合并第 11 ~ 16份硅胶 ,甲醇洗脱。去溶剂后剩余物
以硅胶拌样 ,进行再次干柱层析 ,石油醚-乙酸乙酯
(3∶2)展开。切割成 25等份 ,合并第 13 ~ 16份硅
胶 ,甲醇洗脱 ,去溶剂后剩余物以乙醇重结晶得化合
物 1。
化合物 1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针状结晶 , mp168 ~ 170℃, [ α] 11D
+38.5(C =1.7, CHC l3 )。 IR(KB r) cm - 1:2929,
1733, 1643, 1439, 1374, 1235, 1106, 1020, 951, 885,
864, 690, 607。1H-NMR(300MH z, CDC l3), δ:0.84(s,
3H , 19-Me), 1.11(s, 3H , 17-M e), 1.23(m , 1H , 7a-
193 中药材第 28卷第 3期 2005年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