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植物资源虎舌红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北方园艺 2008(1):61~ 62 ·专题综述 ·
作者简介:曾云英(1976-),女 ,重庆长寿人,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
园艺植物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09-10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虎 舌 红 的 研 究 进 展
曾云 英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建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摘 要:综述了虎舌红的生物学特性 、生态分布 、繁殖和栽培技术及化学成分和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虎舌红;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 68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1-0061-02
  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 Hance)是紫金牛科
(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多年生常绿小灌木 ,原
产地为江西大余南岭山系原始森林 ,属珍稀观赏植物。
虎舌红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 ,曾荣获“中国 99昆明世界
园艺博览会单项竞赛室内观叶植物大奖” ,成为 21世纪
初期花卉新宠。虎舌红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是民间常
用的中草药 ,全草有清热利湿 、活血 、止血止痛 、祛腐生
肌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及祛风湿 ,亦可治疗结
核咳血 、肝炎等症。
虎舌红目前还处于野生状态 ,我国对其观赏价值和
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已有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植株繁殖 、栽培方面。现综述虎舌红的生物
学特性 、生态分布、常规繁殖和组织培养途径及化学成
分 ,展望其开发利用前景。以期为虎舌红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虎舌红又名老虎舌、佛光红 、毛青杠 、毛红走马胎 、
红胆 、红毛针 、毛凉伞 、天仙红衣 、红地毯 ,商品名称宝鼎
红。虎舌红为多年生矮小灌木 ,植株高 10 ~ 35 cm ,具匍
匐木质根状茎 ,地上部分直立或横生 ,株形紧凑。叶互
生或簇生于茎顶上 ,倒卵形或椭圆形 ,边缘有波状不清
晰圆齿 ,叶片正面颜色红润 ,布满凸起淡红色圆形腺点 ,
其上均匀密披淡白色茸毛 ,俗称绒毛 ,能对光线起折射
作用 ,在光线照射下能使观赏者看到七彩斑斓的色彩变
幻 ,叶背淡红色。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 7 ~ 15朵 ,花
瓣粉红色或近白色。核果球形 ,红色 ,黄豆般大小 ,密集
成串 ,果上疏生红色毛。成熟时鲜红色似玛瑙 ,隐藏于
叶间。果期长 ,常常是上年结果未落 ,下年又开花结果 ,
常年挂果经久不落 ,红果期 9个多月。
在南方全年营养生长有3个高峰期:即抽春梢 ,3月
中旬叶芽萌动到4月底 ,夏梢自 5 ~ 8月初 ,秋梢自 8月
中旬至 11月中旬。每次抽梢 ,有少量上年及前年叶片
黄化掉落。花芽枝条4月上旬初现 ,5月下旬结蕾 ,7月
初开花 ,7月底挂果 ,10月中旬前后成熟 ,新果成熟后上
年的红果才陆续落地 ,也有相当多果实在枝头上伸根萌
发。长年有嫩茸新叶配红果或红青果交替 ,可供观赏。
虎舌红至今已发现有 5个品种:通体全绿 、嫩叶绿
老叶红 、嫩叶粉红老叶红 、嫩叶老叶通体红、叶缘镶金
边。以江西中南部通体全红的品种观赏价值最高 ,其它
4种可以认为是通体全红的变种。
2 产地及生态分布
虎舌红原产于中国江西大余南岭山系的原始森林
中。主要分布于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云南等地 ,
以江西中南部的最具观赏价值。虎舌红生于海拔 500 ~
1 200m的山地 ,山谷及沟边阴湿处 ,喜阴耐热 ,喜湿畏
曝 ,最适生长温度为 15 ~ 25℃,在 15 ~ 36℃范围内都能
正常生长 ,37℃以上处于休眠状态 ,喜肥沃疏松排水良
好的微酸性砂壤土 ,pH 6 ~ 6.5左右 ,要求年降水量在
1 500mm左右 ,相对湿度达 70%~ 80%左右 ,能耐-3 ~
-5℃的短期低温 , -7℃以下叶片萎蔫 ,可去掉叶片覆盖
地膜越冬 ,翌春迅速萌发大量嫩茸茸叶片 ,极其赏心悦目。
耐阴性较强 ,能适应室内微弱的光照条件 ,能在山谷坡地 、
山窝、山脚以及溪流两岸生长良好 ,目前没发现在土层瘠
薄以及森林植被覆盖较差的区域有分布 ,南坡的分布可达
海拔1 000m ,而北坡的分布不超过海拔 800m。总的看 ,
这是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的乡土观叶植物。
3 繁殖技术
3.1 常规繁殖
在资源培育方面还仅处于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条
件的摸索和试验过程中。常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 、扦
插繁殖 、根部繁殖。虎舌红结果量大 ,成熟度高 ,种子易
萌发 ,故种子繁殖是最基本的繁殖方法。种子无休眠
期 ,可随采随播 ,盆播效果较好。于春季 4 ~ 5月份取充
分成熟的种子 ,去除种皮后放入清水中浸泡2 ~ 3 d ,播种
于疏松透气的腐殖土或拌入锯末 、细沙的土壤中。播种
后 2个月左右发芽。在整个种子萌发过程中 ,要保持土
壤湿润 ,3~ 4 d浇水1次 ,喷灌或浸灌皆宜。除种子繁殖
外 ,嫩枝扦插成活率也较高 ,于4 ~ 7月进行 ,插穗用主枝
61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 2008(1):61~ 62
条或侧枝条 ,剪成长5 ~ 6 cm长的小段 ,去掉或留下少量
叶片 ,以减少水份蒸发。插后应遮荫 ,保持土面湿润 ,
20 d后生根。扦插基质以腐叶土 、泥炭和河沙的混合土
壤为佳。也可用地下的匍匐根茎进行分段繁殖。
3.2 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虎舌红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性状不稳定 ,易变异 ,难
以形成品种或品系。其虽能扦插繁殖 ,但繁殖成活率
低 ,繁殖系数低 ,速度慢 ,又由于紫金牛属植物生长较缓
慢 ,主 、侧枝生长量极其有限 ,因此其扩大繁殖系数受到
较大制约。组织培养方法不仅繁殖系数高 、繁殖速度
快 ,而且还可进行品种的脱毒复壮 、种质资源保存等。
目前有关虎舌红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报道很
少 ,主要原因是其茎叶有茸毛 ,较难获得无菌材料。已
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 ,一是虎舌红外植体的选
取 ,二是初步研究了影响虎舌红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
但都没有深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
对虎舌红茎尖 、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芽增殖 、生根
等环节的影响 ,更没有像菊花那样建立了整套外植体再
生体系 ,因此缺乏规模化 、工厂化生产的技术理论支撑。
在材料处理方面 ,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进行无菌实生苗的
培养 ,然后取其叶 、茎段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可获得
成功。虎舌红的组培试验中 ,张月娇[ 1]以 1/2 MS 为诱
导培养基 ,以MS为增殖培养基 ,以 1/2 MS为生根培养
基获得了组培苗 ,江香梅等[ 2]以 MS为分化培养基 , 1/2
MS为生根培养基 ,罗吉凤等[ 3]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获
得了成功 ,卢其能[ 4] 以1/2 MS和B5 为分化培养基获得
了组培苗。虎舌红组织培养所采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
有 6-BA 、NAA 、IBA 、KT。卢其能[ 4] 实验表明 ,以茎 、芽、
叶为外植体时 ,1/2 MS+6-BA 1+NAA 0.01对芽的分
化增殖最为有效产生芽的数量和质量最好。其次是
B5 +2 ,4-D 1+6-BA 0.5 ,能在切口生长出较多的愈伤组
织并能促使腋芽萌动形成芽丛。虎舌红组织培养所采
用的材料及培养基见表 1。
  表 1 虎舌红组织培养一览表 mg/L
材料 分化培养基 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作者
茎段 1/ 2MS+BA0.3+NAA0.1 MS+6-BA2.0+KT1.0+IBA0.5 1/2MS+IBA1.0 张月骄
茎段 MS+6-BA5+NAA1 MS+KT5 MS+KT0.2+NAA1 罗吉凤
茎段 MS+6-BA2+IBA0.5 MS+6-BA2+IBA0.5 MS+IBA0.5~ 1.0 江香梅
茎段 1/ 2MS+6-BA1+NAA 0.01 1/2MS+6-BA1+NAA 0.01 B5+IBA0.1+NAA0.02 卢其能
4 虎舌红的开发价值
4.1 园林用途
虎舌红叶片红润椭圆形有茸毛 ,极似老虎舌头而得
名 ,阳光下特别是在夜晚灯光下更是耀眼 ,红紫色茸毛
折射出七彩佛光 ,故又名“佛光红” ,虎舌红株形优美 ,既
能观叶又能赏果 ,紫红色的叶子两面长满了绒毛 ,彤红
的球形果实成熟期长 ,果实周年不落 ,四季常有 ,老果新
果同挂一株 ,果实色泽红而发亮 ,形似珍珠 ,甚为美观 ,
且顶端长 2 ~ 3 mm 的红色芒状细毛 ,更增加了观赏效
果 ,四季常有的果叶相映 ,给人们带来一种喜庆吉祥圆圆
满满的象征 ,虎舌红适应性较强 ,既可以在各地家庭居室
中盆栽 ,也适合在江南园林中作耐荫地被植物观赏 ,群植
于林下或山石两旁 ,以添自然景色 ,且易栽培管理。
4.2 保健药效
虎舌红除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云南
中草药选》中记载虎舌红全草可入药 ,辛甘平 ,性凉 ,无
毒 ,镇咳 ,祛痰 ,有清热利湿 、活血止血 、去腐生肌等功效 ,
对跌打损伤 、风湿骨痛 、肺痨咳嗽 、疳积肝炎均有疗效;
临床和民间用其治疗产后心悸 ,虚弱咳嗽 ,风湿麻木 ,肠
风下血 ,血崩 ,痢疾 ,肝炎 ,胆囊炎 ,咳血 ,吐血 ,小儿疮积 ,
疗疮痈肿 、疼痛等病症。
凌育赵等[ 6] 研究表明虎舌红的化学成分中含有的
5.51%龙脑(borneol)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内服有开窍
醒神之效 ,外用有清热止痛 、防腐止痒功效;27.84%的石
竹烯类(caryophyllene)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2.51%的
没药醇(bisabolol)可消炎 、灭菌 、愈合溃疡 、溶解胆石 、护
肤等 ,也可作空气清香剂 、定香剂;1.78%的金合欢醇是
一种天然保幼激素 ,它是昆虫蜕皮激素的源类似物 ,对
昆虫起着保幼作用及成虫期的促腺作用。研究表明这
些组分的活性与该植物的药用功效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5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虎舌红是一种罕见的观赏植物 ,其在自然界存在的
数量不多 ,且繁殖较其它观赏植物难 ,如果不加以保护 ,
将难以避免绝种的厄运。虎舌红的栽培技术与组织培
养技术经过前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组培中
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培养过程中出现品种退化现象 ,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 ,已有研究的分
化率 、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能
对虎舌红进行繁殖 、栽培的深入研究 ,形成一套完整的
技术体系 ,在现代化城市园林方面和医疗保健方面将有
很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张月娇.虎舌红组织培养的试验研究[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3 , 17
(5):10-11.
[ 2]  江香梅,邓小梅.虎舌红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 .江西林业科技,
2001(6):3-11.
[ 3]  罗吉凤,程治英 ,龙春林.虎舌红的组织培养[ J] .植物生理学通迅,
2004 ,40(8):465.
[ 4]  卢其能.虎舌红的生物学特性与组织培养研究[ J] .江西林业科技,
2002(1):5-6.
[ 5]  杨妙贤.虎舌红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23(6):27-32.
[ 6]  凌育赵,曾满枝 ,严志云.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
化学成分[ J] .精细化工, 2005, 22(10):766-769.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