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 分典型河涌, 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 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 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 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围栏式、点缀式、一体式、组合式等类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堤岸生物多样性低; 美学体验与休闲服务功能弱; 生态堤岸的培育意识缺乏等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态堤岸组份的耦合水平、强化生态堤岸亲水和休闲功能、重视生态堤岸的构建与培育等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以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美学享受价值和生活休闲功能。


全 文 :第 33卷 第 2期 生 态 科 学 33(2): 390−395
2014 年 3 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r. 2014

收稿日期: 2013-11-29; 修订日期: 2014-01-06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1C72100611); 广东省级农业资源区划研究(GD201214)
作者简介: 赵本良(1980—), 男, 山东人, 博士, 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blzhao@scau.edu.cn
*通信作者: 章家恩, 男, 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 jeanzh@scau.edu.cn

赵本良, 章家恩, 梁开明, 等.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J]. 生态科学, 2014, 33(2): 390−395.
ZHAO Benliang, ZHANG Jia’en, LIANG Kaiming,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ypical ecological river
embankments in Guangzhou City[J]. Ecological Science, 2014, 33(2): 390−395.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赵本良 1,2,3, 章家恩 1,2,3,*, 梁开明 1, 孔旭晖 1,2,3, 叶延琼 1,2,3, 苏贻娟 1,2,3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 广东广州 510642
2. 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2
3. 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
分典型河涌, 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 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 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
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围栏式、点缀式、一体式、组合式等类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堤岸生物多样性低; 美学体
验与休闲服务功能弱; 生态堤岸的培育意识缺乏等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态堤岸组份的耦合水平、强化生态堤岸亲水和
休闲功能、重视生态堤岸的构建与培育等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以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美学享受价值和生活休闲功能。

关键词:生态堤岸; 河涌; 生态设计; 城市; 对策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4.02.030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4)02-390-06
Investigation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ypical ecological river
embankments in Guangzhou City
ZHAO Benliang1,2,3, ZHANG Jia’en1,2,3,*, LIANG Kaiming1, KONG Xuhui1,2,3, YE Yanqiong1,2,3, SU Yijuan1,2,3
1.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o-Environment in the Tropic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 R. China, Guangzhou 510642,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of Guangdong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The function of embankment includes flood control, water transp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service,
water-closing entertainment, landscape tourism and so 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problems existing in urban ecological embankments in Guangzhou City, several typical ecological river embankments
were selected and further analyzed by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ase study.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s well. Five types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s were discussed, which were attachable type, fence type, patch type,
integral type and compound typ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were found such as low biodiversity in embankment, weak
services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eisure, and absence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 cultiv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coupling of ecological components, enhancing water
enjoyable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s,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embank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city river; ecological embankment; countermeasure
2 期 赵本良, 等.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391

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 城市作为人类的集中聚居地, 水
系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
堤岸在城市水系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
状态下, 堤岸实质上是一个水陆过渡区, 在这个区
域内水体和土壤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物质交换, 形成
了多样化的生境, 由此带来了堤岸带生物群落的繁
荣, 这成为维持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自然基础[3]。然
而, 由于对日常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施工以及航运、
防洪等要求, 目前城市水系的堤岸大量使用水泥混
凝土构筑, 使得堤岸呈现硬质化、直线化和单一化
的特点[4]。水泥混凝土破坏了堤岸作为水陆过渡区
的物质基础, 其结果就是将水系从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割裂为水体和水泥构筑物两个独立部分[5]。这
种做法直接损害了水系在城市中的物质循环、生物
栖息、美学价值等功能, 不仅导致了城市水系生物
多样性的下降, 而且还削弱了水系对城市污染物
的容纳能力, 最终对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
利影响[6]。
近年来, 随着市民和政府对城市水系问题的关
注, 生态堤岸逐渐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手
段[7]。生态堤岸依据生态工法的思路, 采用生物材料
(植物)、混合材料(植物与木材或石材混用)及坚固材
料(木材、石材、混凝土) 构筑城市堤岸, 既可充分
发挥堤岸的自然生态作用, 也可兼顾河涌安全及城
市发展需要[8]。目前已有研究对部分城市生态堤岸
的设计、规范、模式等进行总结分析[9–11]。广州市
地处珠江河网地区, 市区有大小河涌 221 条[12]。然
而, 目前尚未见到广州河涌生态堤岸现状等方面研
究的相关报道。本文在调查广州部分河涌堤岸的基
础上对当前广州河涌生态堤岸的情况做了初步分
析, 旨在为广州河涌生态堤岸的设计改进提供相关
参考。
2 调查地点与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13–14], 本研究选取了几段典型河
涌于 2012 年 10 月进行了实地调查, 包括海珠区古港
河涌一段约 500 m、海珠区黄埔村河涌一段约 300 m、
天河区猎德涌一段约 300 m、越秀区东濠涌一段约
500 m。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堤岸的建筑材质及其
布局、植物组成、河涌水体的结合程度及对水质的
影响等方面; 调查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生态观
测、照片拍摄、文献对比等。
3 广州市生态堤岸的典型类型及特点
3.1 附着式刚性生态堤岸
按照生态堤岸的设计分类, 生态堤岸可以分为
刚性堤岸、柔性堤岸和刚柔结合型堤岸。刚性生态
堤岸设计初期采用留有空隙的块石、混凝土块进行
建设, 而后空隙处在河流冲刷下逐步形成以植物群
落为主体的生物群落而构建出来[3]。广州城区许多
河涌的设计初衷是常规的水泥混凝土工程堤岸, 虽
然易于维护, 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整个河流的生
态功能, 尤其是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因此, 为了弥补
此缺陷, 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 即在维持原有结构
的情况下, 采用异地引入或者河流底泥疏浚的方式,
在水泥堤岸下部和河流底部的交接带堆叠一定土
层, 作为各种生物群落的生境, 而后在其上种植植
物, 因此, 可认为该类型是一种人工改造型的刚性
生态堤岸。
广州市猎德涌的一段堤岸即属于此类 (图 1
左)。增加的土壤层宽度在 0.50—1.0 m, 操作方便,
成本较低。这类堤岸可在目前河涌堤岸的基础上稍
作改进, 即可以利用部分河涌底泥, 在其上逐渐形
成一定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 这种做法不影响原

图 1 附着式刚性生态堤岸 左: 整体布局; 右: 组份构成
Fig. 1 Attachable rigid ecological embankment, left: an overall view; right: the construction composition
392 生 态 科 学 33 卷

有水泥堤岸的功能, 仍能起到防洪作用, 维护起来
较为容易。然而, 在河涌底部增加土壤层会占据部
分河底空间, 特别是植物生长形成群落后占据一定
的河涌水面, 导致河道变窄。另外, 土壤层和水泥堤
岸的非紧密结合性使得在河涌水流较快时土壤面临
被河水冲刷而流失的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生物群落
的稳定性, 也会对河涌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此
类堤岸常采用块石或网状尼龙袋对补充土壤层进行
固定(图 1 右),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总之, 该类
生态堤岸可以归结为一种较脆弱的生态系统, 如何
使其改进后形成的生态功能区域和水泥堤岸融为一
体, 可能是这类生态堤岸需要注意的方面。
3.2 围栏式柔性生态堤岸
对用地充足、岸坡较缓、侵蚀不严重的河涌可
以稍加改进, 设计出最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河岸, 充
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这类生态堤岸属于一种柔性生
态堤岸。其基本思想是采用各种植物材料强化自然
堤岸基础, 使其能够耐受水力冲刷。同时, 植物材料
的增加可分割堤岸缓坡空间, 创造出许多小生境,
这样, 可为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对于植物材料, 可以选用树桩、活体原木、休眠树
干、活体枝条、棕纤维卷等。
广州市古港的一处围栏式柔性生态堤岸采用了
树桩铆(插)入河岸的方式(图 2), 设置一层或多层树
桩, 在河涌的水岸交错带上形成了一道道围栏, 为
堤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环境, 同时围栏的存在
也为许多水生底栖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堤岸上围栏
内侧可以种植生长大型植物(图 2 左)和中小型植物
(图 2 右)。但由于存在泥土流失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
堤岸设计适合于水流较缓慢的河涌, 其中河岸地形
的原始形态是决定性因素。
3.3 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
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的结构较为简单, 外观十
分接近普通的水泥堤岸, 其组成部分为水泥堤岸、
植物群落、土壤层及水生生物群落。
在广州市黄埔村的一个河涌采用了此种方式
(图3左), 整个土壤层固定填充在水泥堤岸内层人工
构筑的水泥种植槽中, 种植槽没入水中, 然后在水
槽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以绿化堤岸。若种植水生花
卉则可对整个堤岸起到明显的点缀美化作用。种植
槽的走向和堤岸相同, 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景观。土
壤被 “限制”在种植槽中(图 3 右), 土壤流失的风险
较低, 然而这种设计使得土壤和植物仅通过槽上部
敞开空间和水体接触, 植物和水体联系在一定程度
上被割裂, 植物-土壤-土壤生物在堤岸中的生态功
能受限, 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整个河涌的生态功能,

图 2 围栏式柔性生态堤岸; 左: 大型植物; 右: 中小型植物
Fig. 2 Fenced flexible ecological embankment, left: macrophyte; right: medium and small plants

图 3 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 左: 全景; 右: 种植槽
Fig. 3 patchable rigid ecological embankment, left: an overall view; right: the planting trough
2 期 赵本良, 等.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393

对河涌水质的净化作用有一定影响。但其在建造时
较为方便, 维护亦较容易, 且耐水力冲击, 比较适
合在水流量较大的河涌使用。
3.4 一体式柔性生态堤岸
此类生态堤岸结合了后期改造型生态堤岸和
自然改进型生态堤岸二者的优点, 与分体式人工生
态堤岸显著不同的是, 该类堤岸呈现出和自然生态
堤岸十分相似的外貌。其主要组成是大型石块、碎
石、土壤与植物, 这些组份的界限并不明确, 整个
堤岸以缓坡的形式构建出来, 构成一个独立的植物
群落。
广州市东濠涌的一段堤岸属于此类, 在设计时
将大型石块堆砌于堤岸外侧, 其上以碎石和土壤混
合填充, 而后将植物种植在堤岸缓坡之上。在堤岸
的外围常种植小型灌木, 从而和人行绿道连接起
来。由于该类堤岸土壤层充足, 且坡度较缓, 非常
适合植物根系的定植, 在此类生态堤岸上可以种植
观赏性树木如柳树等, 这点和其他堤岸显著不同。
高低不平的堤岸缓坡、树木、灌木、草类等共同构
成了一个具有立体美感的自然景观。一体式人工生
态堤岸设计时并非是分割再组合的方式来实现生
态堤岸, 相反的, 其为植物生长创造出了合适的生
态环境, 堤岸的生物群落也随之形成, 堤岸生态功
能得以发挥, 实际上是将自然的生态组份“培育”成
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充分体现了生态设计的思想
(图 4 左)。
另外, 此类生态堤岸可以作为亲水平台的一种
形式, 在堤岸树木草丛中预留出一系列通至水边的
小径(图 4 右),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拉近, 带给
人们美学享受。一体式人工生态堤岸最外侧的大型
石块充当了诸如水泥混凝土等刚性堤岸的作用。由
于石块的堆砌存在缝隙, 且石块高度不一, 故高度
和强度均不能和纯粹的刚性堤岸相比, 且堤岸以缓
坡的形式延伸到河涌底部, 在河涌断面中占据了较
大空间, 结果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河面宽度变窄,
在河涌水量较大时存在漫溢的可能。同时, 堤岸的
耐冲击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因此, 此类生态堤
岸比较适合于河涌流量不大的情况。
3.5 组合式刚性生态堤岸
在设计初期就考虑了整个堤岸生态功能, 对于
生态堤岸各个组份均有较好地布置与配合, 这主要
体现在堤岸双侧壁预留植物生长空间及在河涌底部
两侧创造生境两个方面。
广州市东濠涌的许多河岸属于此种方式(图 5
左)。堤岸双侧预留的空间采用小生境交错布置, 这
使得植物个体具备充足的资源, 减弱密集种植容易
产生的种间竞争效应, 如根系竞争、光热资源竞争
等, 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堤岸系统中尤为重要, 且有
利于形成整齐均一的植物群落。同时, 交错布置的
方式模拟了自然生态堤岸的状态, 加大了堤岸总表
面积, 强化了水流与堤岸的接触过程, 对水流的冲
刷作用存在缓冲效应; 这种堤岸可将经过堤岸侧
壁的一个单向、平直、快速的水流改变为多向、曲
折和缓速的水流, 对堤岸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也十分
有利。
另外, 堤岸在河涌底部空间得到了延伸, 延伸
空间外围采用大块碎石堆积, 内层则以小碎石和部
分泥浆为主。为防止泥浆或小碎石的流失, 该部分
常辅以细网进行固定, 或者平铺一层袋装泥土, 既
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 也可以减少土壤流失,
这二种方式内层结构可并存。因此, 此类生态堤岸
可分为三个部分(图 5 右), 分别是以水泥为主, 点缀
土壤构成的岸壁区(I)、由泥土和布袋构成的岸脚区
(II)或由碎石和细网构成的岸底区(II)以及由块石构

图 4 一体式柔性生态堤岸 左: 全景; 右: 亲水小径
Fig. 4 Integral flexible ecological embankment, left: an overall view; right: a water-enjoyable path
394 生 态 科 学 33 卷


图 5 组合式刚性生态堤岸; 左: 整体效果; 右: 组份构成
Fig. 5 Compound rigid ecological embankment, left: an overall view; right: construction structure
成的岸底区(III)。其中, 按照河涌水位由常水位到洪
水位变动时三区的浸没程度分类, I 区属于间歇浸没
带, II 区和 III 区则属于浸没带。以石块、土壤和植
物构成的堤岸在河涌断面中占据了较大空间, 堤岸
单侧基本呈“L”形, 充分与河涌水体接触。但不容忽
视的是, 由于使用材质较多, 堤岸需重新设计, 河
涌底部需再次铺设, 其成本通常高于其他类型生态
堤岸。枯水期河涌底部暴露, 长时间缺水可能会影
响岸壁区(I)植物生存, 部分堤岸可通过岸壁铺设水
管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4 广州市生态堤岸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生态堤岸组份的耦合与多样化水平
生态堤岸实际上是河涌堤岸中生物与生物、生
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优化构建, 这两类关系的和谐
维持是实现生态堤岸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基
础。一个河涌的生态堤岸应当是一个完整、健康的
生态系统[15], 在河涌水体环境各个因素发生变动时
能够起到有效的再平衡和强缓冲效应。因此, 自然
河流堤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小生境的时空异质性
及完整的物质循环等特征[16], 应当成为生态堤岸设
计所具备的重要功能。
广州市河涌生态堤岸种植植物种类单一性或简
单性趋向明显, 有的仅为一种植物, 既不能为动物
多样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也不利于植物自身生长。
因此, 应当增加堤岸植物景观的种类, 对附着式刚
性生态堤岸, 可以将多种植物混种或隔一定距离更
换一些植物, 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和小生境。河
涌堤岸小生境异质性缺乏, 尤其是刚性生态堤岸,
大量使用平整混凝土等平面, 对河涌堤岸生物的栖
息和繁殖是不利的[17]。对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 除
了增加植物种类外, 也可以在土壤中增加一些碎石,
或是在水泥槽的不定距离处改为碎石、卵石等填充。
许多河涌堤岸通常存在物质循环不完整问题, 因
此, 在河涌枯水位时, 岸壁植物容易缺水缺营养,
尤其是对土壤层厚度不大时问题更加明显。对组
合式刚性生态堤岸、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 可以采
用暗管联通河涌水底的方式, 增加岸壁土壤和水体
连通性。
4.2 强化生态堤岸的亲水和休闲功能
虽然堤岸的垂直设计有利于工程维护和河涌防
洪, 但疏远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如附着式刚性
生态堤岸、点缀式刚性生态堤岸、组合式刚性生态
堤岸均是垂直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绿化美
化效应, 但在美学体验的效果上较为欠缺, 其生活
功能未能体现出来。因此, 对广州市河涌的生态堤
岸可以更多地考虑创造亲水空间, 即在分析河道剖
面形态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因景就势, 创建适宜
的亲水平台, 使河涌生态堤岸成为城市生活中的“自
然绿洲”, 拉近市民和城市水体的距离, 提高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在生态堤岸的建设时, 尽量减少垂直式堤岸,
采用缓坡式或阶梯式的方式构筑堤岸[18], 使生态堤
岸在平面空间上的延伸最大化, 将生态堤岸培育成
一种柔性的水陆交替带。这种方式有利于将河涌的
垂直绿色观赏型景观转换为市民参与式景观, 增强
体验效应与休闲功能。另外, 充分利用河涌地势或
地形, 在一定地段将刚性生态堤岸的上部空间向河
涌内层平面延伸, 使其成为一个观赏、休憩、体验
的亲水平台。这样,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刚性堤岸
造成的水系与居民的隔离感。
4.3 重视生态堤岸的构建与培育
生态堤岸的思路源于生态设计[2]。因此, 在生态
堤岸的设计时, 应当了解并尊重河涌堤岸的自然状
态, 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培育出合理健康的生态堤
2 期 赵本良, 等.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395

岸。一味的追求标准化并非是生态堤岸的最佳方式。
一体式柔性生态堤岸即体现了这种理念。相比之下,
其他如附着式刚性生态堤岸、组合式刚性生态堤岸
则表现出人为干涉强度大, 从而导致其生态功能相
对较弱。培育的过程要避免的误区是放任发展或干
扰较少, 如在调查中发现, 围栏式柔性生态堤岸存
在人工硬质石块缺乏伴随着水土流失的风险, 这可
能对植物正常生长不利, 使其无法达到类似一体式
柔性生态堤岸的景观美学效果。
5 结语
通过对几种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 综合认为广
州河涌的生态堤岸正发挥着明显的生态服务、美学
享受价值和生活休闲功能, 但需要进一步改进、优
化和培育。本文提出了几种相对应的改进对策, 包
括增加堤岸植物种类、多种植物混种、创造异质生
境、创建亲水平台、尊重堤岸自然状态等。由于本
次调查范围有限, 故今后需对广州市河涌堤岸建设
与利用现状与问题、经验与优良模式开展全面调查
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与生态建设, 逐
步提高河涌堤岸的生态功能、社会经济功能和生活
功能, 才能提升城市的品味, 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MAY R. ‘Connectivity’ in urban rivers: Conflict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ecology and design[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06, 28: 477−488.
[2] 邹卓君, 杨建军. 城市形态演变与城市水系动态关系探
讨[J]. 规划师, 2003, 19(2): 87−90.
[3] 温全平. 城市河流堤岸生态设计模式探析[J]. 中国园林,
2004(10): 19−23.
[4] 郭怀成, 王金凤, 刘永, 等. 城市水系功能治理方法及应
用[J]. 地理研究, 2006, 25(4):596−605.
[5] GROFFMAN P M, BAIN D J, BAND L E, et al. Down by
the riverside: urban riparian ecology[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3, 1(6): 315−321.
[6] 夏振尧, 许文年, 戴方喜, 等. 城市内河滨水堤岸生态修
复技术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 2005 (10): 30−38.
[7] 季永兴, 何刚强.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 水
土保持研究, 2004,11(3): 245−247.
[8] 赵华, 庞晓丽, 张超. 城市水系的生态堤岸设计[J].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9(2): 94−100.
[9] 李洪远, 常青, 何迎, 等. 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与多功能生
态堤岸建设[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6(6): 26−27.
[10] 朱琳, 龚清宇. 海河下游塘沽段生态堤岸设计导则[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5, 18(1): 10−13.
[11] 厉莎, 苏楠, 张仁贡. 基于可拓评价的生态堤岸模式的
研究[J]. 小水电, 2011(3): 14−18.
[12] 夏宏生. 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实践与认识[J].
西南给排水, 2007, 29(3):8−11.
[13] 倪培桐, 唐造造, 黄健东, 等. 广州市河涌整治模拟研究
与应用[J]. 广东水利水电, 2011 (3):11−15.
[14] 赵建刚, 乔永民. 广州市区典型河涌、人工湖营养盐现状
调查及评价[J]. 光谱实验室, 2012, 29(2):777−779.
[15] LI M H, EDDLEMAN K E. Bi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methods: a
biotechnical stream bank stabilization design approach[J].
Landscape Urban Plan, 2002, 60: 225−242.
[16] LAMBEETS K, BREYNE P, BONTE D. Spatial genetic
variation of a riparian wolf spider Pardosa agricola
(Thorell, 1856) on lowland river banks: The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linear spatial system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0, 143(3): 660−668.
[17] FRANCIS R A, HOGGART S P G. Urban river wall habitat
and veget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River Thames
through central London[J]. Urban Ecosystems, 2009, 12:
465−485.
[18] 徐国宾. 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 城市环境
与城市生态, 2008, 21(4):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