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及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树林是白骨壤纯林以及白骨壤为主,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混交林.白骨壤在潮滩上连续分布,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生长于近陆林缘及潮滩的中部,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陆缘向海缘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白骨壤种群的株高、地径在潮滩上的变化规律得出年幼的个体聚集于近陆林缘,近海林缘较少.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条件及白骨壤种群在海滩上的分布格局,分析得出该红树林资源处于退化的状态.
The structure of mangrove community and the feature of Avicennia marina population of Techeng Island, Zhanjiang was surveyed using sample-quadrat method during June 2008.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the mangroves in the region are A.marina pure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of four species (A.marina, Rhizophora stylosa, Bruguiera gymnorrhiza, and Aegiceras corniculatum) in which A.marina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A.marina distributes continuously on the beach from the landward to the seaward. R.stylosa, B.gymnorrhiza and A.comiculatum grow in the landward and the central of the beach.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decrease from the landward edge to the seaward edge. By analyzing the trend of plant height, base diameter of A.marina population, young individuals gathered landward, very little grow seaward. The age structure of A.marina population shows that this population is in growth form.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marina population, the mangrove in this area will degenerate in the future.
全 文 :
李 楠, 王友绍,林 立,等.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生态科学, 2010, 29(1):008-013
LI Nan, WANG You-shao,LIN L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ngrove communities of Techeng Island,
Zhanjiang [J]. Ecological Science, 2010, 29(1):008-013.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 楠 1, 2,王友绍 1*,林 立 1, 2,孙翠慈 1,吴梅林 1,宋 晖 1, 2,王玉图 1, 2,
崔海平 1,孙富林 1, 2,邓 超 1, 2,彭亚兰 1, 2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 2008 年 6 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及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全面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树林是白骨壤纯林以及白骨壤为主,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混交林。白骨壤在潮滩上连续分布,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生长于近陆林缘及潮滩的中部,
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陆缘向海缘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白骨壤种群的株高、地径在潮滩上的变化规律得出年幼的个体聚集于近陆
林缘,近海林缘较少。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条件及白骨壤种群在海滩上的分布格局,分析得出该红
树林资源处于退化的状态。
关键词:白骨壤;红树植物;群落结构;湛江特呈岛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0.01.002 中图分类号:Q178.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0)01-008-06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ngrove communities of Techeng
Island, Zhanjiang
LI Nan1,2, WANG You-shao1*,LIN Li1,2,SUN Cui-ci1,WU Mei-lin 1,SONG Hui1,2,WANG Yu-tu1,2,CUI Hai-ping,SUN Fu-lin1,2,
DENG Chao1,2,PENG Ya-lan1,2
1.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mangrove community and the feature of Avicennia marina population of Techeng Island, Zhanjiang was
surveyed using sample-quadrat method during June 2008.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mangroves in the region are
A.marina pure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of four species (A.marina, Rhizophora stylosa, Bruguiera gymnorrhiza, and Aegiceras
corniculatum) in which A.marina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A.marina distributes continuously on the beach from the landward to the
seaward. R.stylosa, B.gymnorrhiza and A.corniculatum grow in the landward and the central of the beach.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decrease from the landward edge to the seaward edge. By analyzing the trend of plant height, base diameter of A.marina population,
young individuals gathered landward, very little grow seaward. The age structure of A.marina population shows that this population is in
growth form.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marina population, the mangrove in this area will
degenerat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angrove plants; 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structure; Techeng Island
收稿日期:2010-01-06 收稿,2010-02-20 接受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No.KZSX2-SW-132;No. KZCX2-YW-Q07-02)、国家 908 红树林调查与评价专项(No.908-02-04-04,
No.GD908-01-03)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9BADB2B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A030203007)
作者简介:李楠(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Email:nancylee.ouc@gmail.com
*通讯作者:王友绍(1963—)男,教授(二级),E-mail:yswang@scsio.ac.cn。
第 29 卷第 1 期 生 态 科 学 29(1): 008-013
2010 年 2 月 Ecological Science Feb. 2010
1 引言(Introduction)
红树林是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
暖流的影响,有的可分布到亚热带,有的受潮汐的影
响,也可分布于河口海岸和水陆交叠的地方[1]。红树
林对人类有重要的生态学及社会经济价值[2],具有防
风消浪、保护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既是重要药用植物资源[3],也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
鱼、虾、蟹、贝生长繁殖的场所[4]。
过度的人类活动[5]、剧烈的生态环境[6]及气候[7]
变化均会对红树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
着特呈岛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旅游业的发展,红树
林的生长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潮水、波浪、台风
及人为因素导致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生长环境越来
越差: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退潮水流利于泥沙外
搬,不利于红树林沉积物的积累;港口清淤作业,近
10 年来海岸侵蚀严重;林地人为采挖沙虫、泥丁等
造成的破坏和林地地表水土流失。红树林林缘形成一
个侵蚀性阶地[8]。本文研究了湛江特呈岛红树林湿地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预测红树林的发展方向、分
析该地区红树林湿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为红树林
湿地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2 研究地区与调查方法(Research site and methods)
2.1 研究地区概况
特呈岛是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的一个小岛(东经
110°25′-110°27′,北纬 21°09′-21°10′)(图 1)。全岛
南北宽 1.4 km,东西长 2.7km,海岸线长 7.44 km,
面积约 3.6km2。特呈岛地形平缓。岛上 40 年来的平
均年气温为 23.1℃,最高(7 月)月均气温为 28.9℃,
最低(1 月)月均气温为 15.6℃,属热带北缘季风气
候,夏季多台风。湛江港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根据
湛江港历年(34 年)记录的潮汐资料计算并换算为
黄海系标高:历年平均高潮位 1.3m,平均低潮位
-0.98m,潮差 2.28m,港湾内以风波为主,涌浪很少,
一般波高 0.3m[9]。
霞山区特呈岛红树林保护小区属于湛江红树林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57 hm2。其中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群落是雷州半岛红树林中生长最好的红树林
群落。特呈岛的白骨壤群落的自然环境较为特殊,高
潮位以上的海滩是沙土,高潮位以下的海滩是含沙量
极大的砂壤,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淤泥,故土质坚硬,
另一部分的海滩普遍覆盖着径逾 2m 的铁盘,这种铁
盘是浅海沉积物在成土过程沉积出来的。白骨壤即生
长在铁盘的间隙里,及铁盘之间的砂土[10]。
海滩的纵深比较小,海滩位于东南面,由南海冲
来的浪潮,虽经东南面雷东县各岛的阻挡,仍以一定
的强度冲击本岛的东南岸,故本群丛片段的生境多属
沙滩,而白骨壤能在这里生长是和人工保护分不开,
岛上居民利用它来防止海潮及海浪的破坏作用[10]。
图 1 调查研究区域
Figure 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2.2 调查样方设置及调查方法
图 2 调查地区的断面布设
Figure 2 Sites of the four transec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2008 年 6 月,我们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
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由图 2 可以看出特呈岛的红树林
全部分布于岛的南岸海滩上,东南部海滩的红树林群
落面积较大,纵深较长,最长处可达 200 m。西南部
海滩的红树林纵深较短,纵深最长处仅为 70 m,整体
在海滩上呈长条状分布。在两处海滩选择代表性地
1期 李楠,等: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009
表 1 调查结果及各树种的重要值
Table 1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value index of the four species
种类
Species
株数
IN
平均地径
MSD
平均株高
PH
平均冠幅
MRTR
相对显著度
RS
相对多度
RA
相对频度
RF
重要值
IVI
(cm) (cm) (cm×cm)
白骨壤 A. marina 464 15.2 258 230×230 96.5 64.4 60.6 221.4
红海榄 R. stylosa 176 7.7 271 150×150 2.8 24.4 27.3 54.5
木榄 B. gymnorrhiza 77 15.9 270 200×200 0.7 10.7 6.1 17.5
桐花树 A. corniculatum 4 \ \ \ 0.0 0.6 6.1 6.6
IN: Individual number;MSD: Mean stem diameter;PH: Plant height;MRTR: Mean range of tree crown;RS: Relative significance;
RA: Relative abundance;RF: Relative frequency;IVI: Importance value index
段各设置两个断面,进行群落学调查。四个断面分别
为 T1、T2、T3、T4(其中 T3 和 T4 断面包括两个小
断面),每个断面五个样方,从向陆林缘到向海林缘,
五个样方依次为 T101 至 T105,T201 至 T205,T301
至 T303、T304至 T305,T401 至 T403、T404 至T405。
每个样方面积为 10×10 m2,样方内的红树按大树(地
径大于4 cm,树高大于100 cm)、小树(地径小于4 cm,
树高大于 100 cm)、幼树(地径小于 4 cm,树高小于
100 cm)分别记录[11]。大树详细记录种类、高度、地
径和冠幅,小树和幼树只记录株数[11]。在此次调查中,
记录的地径为植物离地 10 cm 处的直径,没有采用胸
高直径(DBH)。
计算每种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
度、重要值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公式如下:
重要值计算方法[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
度+相对显著度
第 i 种植物的相对密度=(第 i 种植物的密度/所
有植物的密度和)×100
第 i 种植物的相对频度=(第 i 种植物的频度/所
有植物的频度和)×100
第 i 种植物的相对显著度=(第 i 种植物的显著
度/所有植物的显著度和)×100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13] :辛普森
(Simpson)指数 2
1
1 ( )
s
i
D Pi
香 农 威 纳 ( Shannon-Wiener ) 指 数
2
1
( )( log )
s
i
H Pi Pi
D=辛普森指数;H=香农维娜指数; S=种数;Pi=样品
中属于第 i 种的个体的比例,如样品总个体数为 N,
第 i 种个体数为 ni,则 Pi=ni/N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红树植物群落特征
3.1.1 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所调查区域的红树植物只出现了四个种:白骨壤,
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所调查样地内桐花树都为小树,
故桐花树没有测量其地径,株高和冠幅的。
所调查的红树植物群落为白骨壤纯林,以及以白
骨壤为主,生长有红海榄,木榄,桐花树的混交林。
从表 1 中也很明显地看出白骨壤的重要值最高为
221.4,其它树种的重要值与白骨壤的相差较大,均
较小。
3.1.2 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潮滩上的变化
T1、T2、T3 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潮滩上的
变化趋势如图 3所示(T4断面为白骨壤纯林,Simpson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的值都为零)。样方 1 位
于向陆林缘,样方 5 位于向海林缘。
各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向陆林缘及中部位
置较高,在向海林缘最低(都为 0)。由向陆林缘到
向海林缘,各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总体上表现为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图 3),即
由白骨壤和其他树种的混交林逐渐变为群落最前端
的白骨壤纯林。白骨壤在海滩上呈连续分布,从向陆
林缘到向海林缘都有生长;桐花树仅生长在向陆林缘
靠近岸边的小块区域;木榄和红海榄分布在向陆林缘
及中部,向海林缘没有生长。广东澳头的红树林也有
类似的分布格局,白骨壤分布于向海林缘,而桐花树
010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29 卷
等分布于向陆林缘,向海林缘较少 [14-15]。
图 3 T1、T2 和 T3 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Figure 3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diversity index in
transections T1, T2 and T3
白骨壤为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它对养分的需求
不高,且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摄取养分的能力强,一
般分布于潮滩的前缘,能抵抗适当的风浪。其后逐渐
被对养分及生境要求较高的木榄、秋茄、红海榄等物
种代替[1, 16]。该群落没有进一步向顶级群落发展,可
能是与生境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该区域高潮位以下
的海滩是含沙量极大的砂壤,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淤
泥[10],土质坚硬,不利于红树植物的生长繁殖;第
二,该红树植物生长的地区,不是位于河口三角洲,
因此没有河流带来的外源沉积物,只能依靠内缘性沉
积[1];第三,由于东南岸的红树林纵深较小,抵抗潮
水冲击的能力较小,红树林生长产生的沉积物被潮水
冲走[1]。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该红树林海滩促淤
造陆的功能较弱,不能为群落的进一步演替提供生境
条件。因此该群落一直保持在演替的较原始状态。
3.2 白骨壤的种群特征
所调查样地中,白骨壤的重要值最高,且远远高
于其它树种,因此可以以白骨壤种群的某些指标来反
映该区域红树林群落的特征。
3.2.1 白骨壤种群地径及株高在海滩上的变化
植株的直径与树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直径越大,
植株的树龄越大[17-18]。向陆林缘白骨壤的平均地径较
小,由陆缘到海缘,逐渐增大(图 4)。由图 5 也可
看出,在向陆林缘的样方(样方 1)中,地径较小的
白骨壤占比例较大;在向海林缘的样方中,地径较大
的白骨壤所占的比例较大,地径较小的所占比例较小。
其反映出向陆林缘树龄较小的白骨壤占多数,且树龄
较大者所占比例随着离陆缘距离的递增而递增。这与
白骨壤的繁殖方式及海滩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所
调查的断面,内滩为壤土,外滩为砂土,土壤砂粒含
量由内滩向外滩逐渐增多。红树林胚轴生根固定的生
长过程对波浪作用十分敏感,红树林只能生长于波
浪掩护良好的低能海岸和相对水浅浪小的潮滩上半
部[19]。外滩风浪较大,生境恶劣,白骨壤的胎生苗
不易固着生长,而内滩风浪较小,环境较温和,胎生
苗易固着生长。因此在向陆林缘,年幼的白骨壤较多。
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滩面高度范围内,红树植物幼
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随着滩面高度的降低(即海水淹
浸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0]。这从另一方面说明
了向陆林缘年幼的白骨壤比向海林缘多的原因。
图 4 T1、T2 和 T3 断面白骨壤株高及地径的变化
Figure 4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plant height and base
diameter (A. marina) in transections T1,T2 and T3
T1,T2,T4 断面白骨壤种群的平均高度由向陆
林缘到向海林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图 4)。深圳福
田沙嘴村段的红树林群落有类似的特征,红树林从向
陆林缘到向海林缘,群落高度逐渐降低[21]。日本冲
绳岛 Okukubi 河沿岸的红树植物的高度向河口方向
逐渐降低[22]。T3 断面较特殊,由陆缘到林缘,种群
高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白骨壤的株高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与
植株在海滩上所处的位置有较大的相关性,在向海林
缘生长的植株较矮,而在向陆林缘生长的植株较高,
是因为生长在向海林缘的植株要经受海风及海浪冲
0
0.2
0.4
0.6
0.8
1
1.2
1.4
1 2 3 4 5
指
数
值
I
n
d
ex
样方 Quadrat
T1-辛普森指数 T1-Simpson index
T2-辛普森指数 T2-Simpson index
T3-辛普森指数 T3-Simpson index
T1-香农威纳指数 T1-Shannon-Wiener index
T2-香农威纳指数 T2-Shannon-Wiener index
T3-香农威纳指数 T3-Shannon-Wiener index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0
5
10
15
20
25
30
1 2 3 4 5
株
高
P
la
n
t
h
ei
g
h
t
(c
m
)
地
径
B
as
e
d
ia
m
et
er
(
cm
)
样方 Quadrat
T1-地径 T1-base diameter T2-地径 T2-base diameter
T3-地径 T3-base diameter T4-地径 T4-base diameter
T1-株高 T1-plant height T2-株高 T2-plant height
T3-株高 T3-plant height T4-株高 T4-plant height
2期 李楠,等: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011
g
i
:30—40
目
号20t30
u
蛊10.20
始
捌O-10
誓誓·50%3·0%1:6:4:●●··1:。:。:
●
● ●
· ● ●
● ● ● ● ●
●●●· ·
样方Quadrat
击的强度较大,矮而粗壮的植株更能忍耐冲击而存活
下来;而生长在向陆林缘的植株经受海风及海浪侵袭
的强度相对较小,环境较温和,且海滩内缘白骨壤密
度较大,植株需要利用高度优势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图 5 各样方白骨壤地径的组成比例
Figure 5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the base diameter ratio of
A.marina in different quadrat
3.2.2 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它反映种群内不
同年龄个体的数量分布状况。如果能够确定形成群
落的全部种的种群年龄结构,就可以推断群落的动
态过程[17, 23]。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于预测种群未来动
态的发展趋势十分重要[24]。由于植物的年龄与地径
呈正比[17],因此,可以以植株的地径代替年龄来进
行研究。
由图 6 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地区的白骨壤种群
的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即年幼的个体数
所占比例较大,随树龄的增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减
小,表明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年老个体却很少。
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研究中发现 T4 断面的白骨壤种群年龄结构较特殊,
既有稳定型种群的特征,又有下降型种群的特征,幼
体和树龄较大的个体较少,而处于中间树龄的个体数
较多,因此该断面的白骨壤种群处于稳定发展到衰落
的动态变化过程中。T4 断面的白骨壤地径要明显大
于其他断面(见图 4),表明该地区的白骨壤种群的
树龄要明显大于其它地区,其株高也较其它断面高。
因此推断,T4 断面的白骨壤种群的形成要先于其他
断面,该断面的白骨壤种群形成后,逐渐扩散到其他
地区,使得其它断面的白骨壤种群逐渐形成。该推论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图 6 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
Figure 6 Age structures of A. marina populations
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得出特呈岛的红树植物群
落是处于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特征:1. 海滩的砂
质含量较高,群落促淤造陆功能较弱,不能在向海林
缘促淤造陆向前扩展。2. 浪潮较大,向海林缘受到
浪潮的侵蚀严重,生长在近海缘的白骨壤老树逐渐衰
亡,而幼树无法在此生长。3. 向陆林缘到陆地之间
为沙滩所阻隔,红树植物无法向陆迁移[19, 25]。4. 红
树林生长区纵深较小。因此随着向海林缘的侵蚀,生
态环境的变化,红树林面积会逐渐缩小,该红树林湿
地会逐渐退化。
4 小结(Summary)
所调查地区的红树植物种类较少,只有四种,优
势种为白骨壤,白骨壤在海滩上呈连续分布,其余三
种(红海榄、木榄、桐花树),仅分布于向陆林缘。
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该地区的白骨壤种群是一
个增长型的种群,但根据其生态环境的分析,浪潮的
冲击、底质的逐渐沙化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会导致
红树林资源的退化、消失。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小,而
红树林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及经济价值,在海啸
等海洋灾害发生时能起到显著的防风消浪、保护堤岸
的作用[26]。因此保护区及当地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
0 0.1 0.2 0.3 0.4
0~5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
占总数的比例 Ratio
地
径
B
as
e
d
ia
m
et
er
(
cm
)
T4断面白骨壤的年龄结构 A.marina in transection T4
调查地区白骨壤的年龄结构 A.marina in the four
transections
012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29 卷
的措施,避免生境的变化导致红树林退化。
致谢(Acknowledgement)
野外调查中得到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帮助,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林鹏.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Bennett E L, Reynolds C J. The value of a mangrove area
in Sarawak[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993,
2:359-75.
[3] 王友绍,何磊,王清吉. 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
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 2004, 23(2):26-31.
[4] 王文卿,王瑁. 中国红树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5] 范航清,黎广钊.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 群落特
征和恢复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8(3):240-4.
[6] 范航清. 广西海岸沙滩红树林的生态研究 I:海岸沙丘移
动及其对白骨壤的危害[J]. 广西科学, 1996, 3(1):44-8.
[7] 李玫,廖宝文,管伟,等. 广东省红树林寒害的调查[J].
防护林科技, 2009, 2:29-31.
[8] 高秀梅,韩维栋. 特呈岛白骨壤古树群的调查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08, 1:6-8.
[9] 韩维栋,高秀梅. 特呈岛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07, 2:77-81.
[10] 张宏达. 雷州半岛的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
[11] Ashton E C, Macintosh D J.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ecology of the Sematan
mangrove forest, Sarawak, Malaysia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2, 166(1-3):111-29.
[12] 王贵花.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的重要值
[J]. 林业科技情报, 2009, 41(2):8-9.
[13]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1.
[14] 陈学梅,缪绅裕,罗志荣. 大亚湾红树林研究 1.澳头港
的红树植物群落[J]. 植物学通报, 1998, 15(4):55-8.
[15] 陈桂珠,缪绅裕.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 生态学杂志, 1994, 13(2):34-5.
[16] 张乔民,隋淑珍,张叶春,等. 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
标研究[J]. 生态学报, 2001, 21(9): 1427-1437.
[17] 梁士楚,蒋潇潇,李峰.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木榄种群
年龄结构的研究[J]. 海洋学研究, 2008, 26(4):35-40.
[18] Bradshaw F J, Rayner M E. Age structure of the karri forest.
1. Defining and mapping structural development stages [J].
Australian Forestry, 1997, 60(1):78-87.
[19] 赵焕庭,张乔民,宋朝景,等. 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
貌与环境[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0] 陈玉军,廖宝文,郑松发,等. 红树植物对不同海滩面
高度的适应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06, 25(6):496-500.
[21] 李明顺,蓝崇钰. 深圳福田的红树林群落[J]. 生态科学,
1992, 1:40-44.
[22] Suwa R, Deshar R, Hagihara A. Forest structure of a
subtropical mangrove along a river inferred from potential
tree height and biomass [J]. Aquatic Botany, 2009,
91(2):99-104.
[23] 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
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4] 云南大学生态系 .植物生态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0.
[25] 刘小伟,郑文教,孙娟. 全球气候变化与红树林[J]. 生
态学杂志, 2006, 25(11):1418-20.
[26] Danielsen F, Sørensen M K, Olwig M F, Selvam V. The
Asian Tsunami: A Protective Role for Coastal Vegetation
[J]. Science, 2005, 310(5748):643.
3期 李楠,等: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013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李楠, 王友绍, 林立, 孙翠慈, 吴梅林, 宋晖, 王玉图, 崔海平, 孙富林, 邓超, 彭亚兰, LI
Nan, WANG You-shao, LIN Li, SUN Cui-ci, WU Mei-lin, SONG Hui, WANG Yu-tu, CUI Hai-ping
, SUN Fu-lin, DENG Chao, PENG Ya-lan
作者单位: 李楠,林立,宋晖,王玉图,孙富林,邓超,彭亚兰,LI Nan,LIN Li,SONG Hui,WANG Yu-tu,SUN Fu-lin,DENG
Chao,PENG Ya-lan(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王友绍,孙翠慈,吴梅林,崔海平,WANG You-shao,SUN Cui-ci,WU Mei-
lin,CUI Hai-ping(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10,29(1)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26条)
1.Danielsen F;Srensen M K;Olwig M F;Selvam V The Asian Tsunami:A Protective Role for Coastal Vegetation[外文期刊]
2005(5748)
2.刘小伟;郑文教;孙娟 全球气候变化与红树林[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6(11)
3.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 1996
4.Suwa R;Deshar R;Hagihara A Forest structure of a subtropical mangrove along a river inferred from potential tree
height and biomass[外文期刊] 2009(02)
5.李明顺;蓝崇钰 深圳福田的红树林群落 1992
6.陈玉军;廖宝文;郑松发 红树植物对不同海滩面高度的适应性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6(06)
7.梁士楚;蒋潇潇;李峰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木榄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期刊论文]-海洋学研究 2008(04)
8.张乔民;隋淑珍;张叶春 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1(09)
9.陈桂珠;缪绅裕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1994(02)
10.Bennett E L;Reynolds C J The value of a mangrove area in Sarawak 1993
11.赵焕庭;张乔民;宋朝景 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 1999
12.Bradshaw F J;Rayner M E Age structure of the karri forest.1.Defining and mapping structural development stages
1997(01)
13.陈学梅;缪绅裕;罗志荣 大亚湾红树林研究 1.澳头港的红树植物群落[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1998(04)
14.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2001
15.王贵花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期刊论文]-林业科技情报 2009(02)
16.韩维栋;高秀梅 特呈岛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期刊论文]-林业资源管理 2007(2)
17.高秀梅;韩维栋 特呈岛白骨壤古树群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 2008(1)
18.李玫;廖宝文;管伟 广东省红树林寒害的调查[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 2009(2)
19.范航清 广西海岸沙滩红树林的生态研究I:海岸沙丘移动及其对白骨壤的危害[期刊论文]-广西科学 1996(01)
20.范航清;黎广钊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群落特征和恢复的影响 1997(03)
21.王文卿;王瑁 中国红树林 2007
22.王友绍;何磊;王清吉 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海洋药物 2004(02)
23.Ashton E C;Macintosh D J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ecology of the Sematan mangrove
forest,Sarawak,Malaysia[外文期刊] 2002(1-3)
24.张宏达 雷州半岛的植被 1957
25.云南大学生态系 植物生态学 1980
26.林鹏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1997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孙翠慈.王友绍.吴梅林.李楠.林立.宋晖.王玉图.邓超.彭亚兰.孙富林.李超伦.SUN Cui-ci.WANG You-shao.WU Mei-lin.LI Nan.LIN
Li.SONG Hui.WANG Yu-tu.DENG Chao.PENG Ya-lan.SUN Fu-lin.LI Chao-lun 夏季珠江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分布特征[期刊论文]-热带
海洋学报2010,29(5)
2. 乔永民.赵建刚.杨扬.顾继光.黄长江.QIAO Yong-min.ZHAO Jian-gang.YANG Yang.GU Ji-guang.HUANG Chang-jiang 汕头湾表层沉积
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期刊论文]-生态科学2010,29(4)
3. 吴梅林.王友绍.林立.宋晖.孙翠慈.WU Mei-lin.WANG You-shao.LIN Li.SONG Hui.SUN Cui-ci 基于主成分分析研究大亚湾水质时空
变化特征[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09,28(3)
4. 王友绍.Wang Youshao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2)
引证文献(1条)
1.王玉图.王友绍.李楠.林立.宋晖.孙翠慈.吴梅林.崔海平 基于PSR模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以广东省为例[期刊论文]-
生态科学 201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1001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