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dry resistance of seven young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s with PV-technology

应用PV技术对7种针阔叶幼树抗旱性的研究



全 文 :应用生态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0 , ∀ 1 2 3    4 ,  5! 6 7   8一   
应用∗9 技术对 :种针阔叶幼树抗旱性的研究
田有亮 郭连生 呐蒙古林学院林学系 , 呼和浩特 。4 “6
;
【摘要】为进一步探讨 ∗9 5∗ <3 = =1< 3 一 9 >? 1 ≅ 36 技术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比较成 、 幼
龄树木的抗旱性差别 , 在对樟子松等 : 种成龄树木抗旱性生理指标研究的基础上 , 对其幼树的抗旱
性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对成 、 幼龄树木一年生小枝用∗ 9 曲线所测得的诸水分状况参数随年生
长发育进程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Α 用嫩枝生长初期和枝条完全木质化时期两个阶段的水分 参 数
比较树木的抗旱性 、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幼树在嫩枝生长初期的抗旱性较成树弱 , 当新枝
完全木质化之后 , 二者的抗旱性基本相近 。
关抽词
Β Χ 1 Δ Ε
∗ 9 技术 植物水势 渗透势 相对含水量 抗旱性
> 2 Δ < Ε <3 = Φ= ΧΓ 2 3 3 > Η
Χ3 3Ι 2 > ?> ϑ Ε ; Κ ΦΓ 2 0 > 1 ?ΦΓ 2 ϑ
) >< 3 =Χ <Ε . > ??3 ϑ 3 , Λ 1 Ι 3Ι Γ > Χ3
= 3 Μ3 2 Ε> 1 2 ϑ 3 > 2 ΦΗ3 <> 1 = Γ 2 Δ Ν <> Γ Δ 一 +3Γ Μ3 Δ Χ < 3 3 = Ο ΦΧΙ ∗ 9 Π
Γ 2 Δ / 1 > ( ΦΓ 2 = Ι 3 2 ϑ 5− 3∗Χ ; > Η )> <3 = Χ< Ε , +2 2 3 < Θ > 2 ϑ > ?ΦΓ
4  4 4  6 。 一∀ ; ∋ ∗ +。 , 3 > ? ; ,    4 ,  5 ! 6 7   8一    ;
+2 > < Δ 3 < Χ> Φ2 Ρ 1 Φ< 3 Φ2 Χ> ∗>Χ 3 2 Χ ΦΓ ? Γ ∗ ?ΦΣΓ Χ Φ>2 > Η ∗9 5∗ <3 = =1 <3 一 9 > Τ1≅ 3 6 Χ3 3Ι 2 ΦΡ 1 3 Χ>< 3 = 3 Γ <3Ι ΧΙ 3 Δ < Ε <3 = Φ= ΧΓ 2 3 3 > Η Χ< 3 3 Γ 2 Δ 3 > ≅ ∗Γ <3 ΧΙ 3 Δ ΦΗΗ3 < 3 2 3 3 = Ν 3 ΧΟ 3 3 2 Ε > 1 2 ϑ Γ 2 Δ Γ Δ 1 ?Χ
Χ < 3 3 = Φ 2 ΧΙ Φ= < 3 =∗3 3 Χ , ΧΙ 3 Δ < Ε <3 = Φ= ΧΓ 2 3 3 = > Η Ε > 1 2 ϑ Χ< 3 3 = > Η = 3 Μ 3 2 =∗3 3 Φ3 = Φ2 3Υ1 Δ Φ2 ϑ ∗艺儿1 =
=Ε ?Μ 3 =云< Φ= Μ Γ < ; 琳> 2 ϑ > 艺Φ3 Γ Ο 3 < 3 Φ2 Μ 3 = ΧΦ ϑ Γ Χ3 Δ Ν Γ =3 Δ > 2 ∗Ι Ε = Φ> ?Φϑ Φ3 Γ ? ∗Γ <Γ ≅ 3 Χ 3 <= > Η Δ < Ε
< 3 = Φ=ΧΓ 2 3 3 = > Η ΧΙ 3 Φ< Γ Δ 1 ?Χ Χ <3 3 = ; Κ Ι 3 ∗Γ <Γ ≅ 3 Χ 3 < = > Η Ο Γ Χ3 < 3 > 2 Δ ΦΧ Φ>2 = Φ2 > 2 3 一Ε 3 Γ < Ν <Γ 2 3Ι 3 =
> Η Ν > ΧΙ Ε > 1 2 ϑ Γ 2 Δ Γ Δ 1 ?Χ Χ< 3 3 = Ο 3 <3 ≅ 3 Γ = 1 < 3 Δ Ο ΦΧΙ ∗ 9 一 3 1 <Μ 3 = ; Κ Ι 3 Ε 3 Ι Γ 2 ϑ 3 Δ Ο ΦΧ Ι ΧΙ 3
Γ 2 2 1 Γ ? ϑ <> Ο Φ2 ϑ ∗< > 3 3 = =3 = > Η ΧΙ 3 Ν < Γ 2 3Ι 3 = ; +Χ Β < 3?Γ ΧΦΜ 3 ?Ε < 3 ?ΦΓ ΝΥ3 Γ 2 Δ ς < Γ 3 ΧΦ3Γ ? ΧΙ Γ Χ ΧΙ 3
Ο Γ Χ 3 < ∗Γ < Γ ≅ 3 Χ3 < > Η 3 ΦΧΙ七< 3 Γ Η Ε>1 2 ϑ Ν< Γ 2 3Ι ϑ < > Ο ΧΙ > < Χ Ι 3 Η1 ?? ?Φ ϑ 2 ΦΗΦ3Γ Χ Φ> 2
= ΧΓ ϑ 3 > Η ΧΙ 3 Ν< Γ 2 3Ι Γ <3 3>2 = ΦΔ 3 < 3 Δ Γ = ΧΙ 3 Φ2 Δ Φ3 Γ Χ > < = > Η ΧΙ 3 Φ< Δ < Ε < 3 = Φ= ΧΓ 2 3 3 = ; Κ Ι 3 Ε > 1 2 ϑ
Χ< 3 3 = Ι Γ Μ 3 ΧΙ 3 ?3 = = Δ < Ε < 3 = Φ=ΧΓ 2 3 3 Χ Ι Γ 2 ΧΙ 3 Γ Δ 1 ?Χ > 2 3 = Δ 1 < Φ2 ϑ ΧΙ 3 3 Γ < ?Ε =Χ Γ ϑ 3 > Η Ε > 1 2 ϑ
Ν< Γ 2 3 Ι ϑ < > Ο Χ Ι 。 Κ Ι 3 <3 Γ < 3 Γ Υ≅ > = Χ 2 > Δ ΦΗΗ3 < 32 3 3 = Ν3 ΧΟ 3 3 2 Ε > 1 2 ϑ Γ 2 Δ Γ Δ 1 ?Χ Χ< 3 3 = Γ ΗΧ 3 <
ΧΙ 3 Η1 ?? ?Φ ϑ 2 ΦΗΦ3 Γ ΧΦ>2 > Η Χ Ι 3 Ν < Γ 2 3Ι 3 = ;
Ω3 Ε Ο > < Δ = ∗ 9 一Κ 3 3 Ι 2 > ?> ϑ Ε , Ξ Γ Χ 3< ς > Χ3 2 Χ ΦΓ ? > Η ∗?Γ 2 Χ , > =≅ > Χ Φ3 ∗# Χ3 2 Χ ΦΓ ?, % 3 ?Γ Χ ΦΜ 3 Ο Γ Χ3 <
3 > 2 Χ3 2 Χ , − <Ε < 3 = Φ=Χ Γ 2 3 3 ;
 前 言
自= 3 Ι> ?Γ 2 Δ 3 <创立并经Κ Ε < 3 3等奠定理论基
础的∗ Μ 5压力 一容积6 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
究中广 泛应用以来 , 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应用由
∗Μ 曲线所确定的植物水分状况参数 5指标 6来
评价植物种的耐旱特征并比较不同植物种的抗
旱性强弱 , 近几年来在我国已经取得一些有实
际意义 的研究结果 〔’‘ Β ’ ; 我们于  Ψ 一  Ψ :年
间应用∗Μ 技术对 : 种针阔叶树种的中、 成龄树
本文于 !4 ; 。年 : 月  Β 日收到 。
木的耐旱性生理指标研究中 , 不仅证明了Κ Ε < 3 3
提出的植物的 “耐旱特征是在初始质壁分离时
的一个大的整体渗透压 5:< , 6” 〔” 的结论 的 正
确 性 , 而 且 在 测定 了这一指标随季节和年生
长发育时期而变化的规律性基础上 , 提出用树
木年生长发育时期中二ς 最小值 5绝对值 6 比较
不同树种的耐旱性强弱 , 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
果 仁Β ’ 。 为了进一步探讨∗ 9 技术在树木抗旱性
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比较幼树与成龄树木抗旱
性差异 , 于  Ψ Ψ年又对同样 : 种幼树 , 应用∗Μ
∀ 。∋ ∗∗+; , 3 > ? ; , Ζ 7 ! 5!  4 6
! 期 田有亮等 7 应用∗Μ 技术对:种针阔叶幼树抗旱性的研究   Β
技术对其抗旱性进行了对 比研究 ;
! 材料与方法
在半干早区干草原地带的呼和浩特地区内蒙古 林
学院苗圃内 , 选择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栽培的 、 近于 门
龄生长发育正常的樟子 松 5尸认1 = =夕?, 3 = Χ<£Β Μ Γ < ·
机。汽ϑ > [Φ3 Γ 6 =年生 、 油松 5尸; ΧΓ Ν 7 。?Γ 3 ∴ > < ≅ Φ= 6 : 年
生 、 杜松 5∀1 儿艺ς 3< 1 = < 玄ϑ ΦΔ Γ 6 = 年生 、 白 扦 印 Φ3 3 Γ
书3Ε 3< Φ6 : 年生 、 白榆 5∃ +棍1 = ‘ ∗1 琳 Φ乙Γ 6 Ψ 年生 、
侧柏 5尸[Γ ΧΕ 3 ?Γ Δ 7‘, > <艺3 2 Χ口!Β 6 : 年生 、 青杨印> ς 1 ?“=
ΣΓ Χ瓦Γ夕叭Γ6 Ψ 年生等 : 个树种的各一株作为试验树 ;
测试材料均选自各试验树树冠中上部向阳 方向外围发
育正常的当年生小枝 , 截取约 4Σ ≅ 长 的 枝端 , 将切
口周围。; =Σ ≅ 长的皮层剥掉 , 用酒精揩去树脂和污物 ,
立即用电子天平 5日本岛津, ( 一  4] 称 取小枝鲜重 ,
然后把小枝切 口插于盛清水的杯中置于阴暗高湿条 件
下进行饱和吸水处理 。 当小枝达到吸水饱和时 5约 巧
一! 8小时 6 , 再次称重 5饱和鲜重 6 后 , 立即装于压
力室 5兰州大学制造6 , 在室温 5!4 一!Β ℃ 6 条 件下
用 ⊥ΣΙ >? Γ 2 Δ Σ < 一Λ Γ ≅ ≅ 3? 逐渐升压法测定并绘制测 试
小枝的 ∗ 9 曲线 , 通过曲线的标绘和回归检验而得 到
该测试小枝的诸水分状况参数 _ , ‘, , 】;
值得注意的是 , 测试小枝吸水处理时的饱和吸 水
程度对幼枝的∗9 曲线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Χ⎯  , 因此 ,
在每一测定时期必须应用α ; ⊥ ?Γ ΜΦ β 的吸水 饱 和 曲 线
法 _  , 准确地确定小枝的饱和吸水时间; 过饱和吸 水
会引起 ∗ Μ 曲线的不正常偏移 , 使获得的水分参数 出
现较大误差 ;
∗ 9 曲线的标绘方法有二7 以压力室测定的测试小
枝的水势值倒数 5加 6 为纵座标 , 以吸水饱和 小 枝
的失水量 59 3 , 即测试小枝体内每次测定压出水量 的
递加值 6 为横座标的基本图和以水势值 种6 为 纵 座
标 , 以与水势值相对应的小 枝 相 对 含 水 量 的 倒 数
5% Ξ . 一 ‘6 或相对渗透水含量的 倒 数 5% # Ξ . 一  6
为横座标的应用图; 据我们对数 一‘个小枝的∗9 曲线研
究结果表明, 以相对渗透水含量的倒 数 5% > Ο Σ 一 ‘6
为横座标作图所得各水分状况参数值与基本图所得 的
相应值基太一致 , 而以相对含水量的倒数 5% Ξ . 一  6
为横座标作图所得的各水分状况参数值与基木图所 得
的相应值有一定偏差 , 在应用时值得引起注意;
对上述 : 种针阔叶幼树 , 于   Ψ Ψ年 Β 月初幼芽 萌
动时起至4 月底生长停止时止 , 每 : 一4 天分别选 样
各测定一次 , 得到了各试验树当年生小枝与其抗旱 性
相联系的诸水分状况指标7 叮 。 5测试小枝饱和含水 时
的最大渗透势 6 、 兀 ς 5初始失膨 点 或质 壁分离点 的
整体渗透势6 、 % Ο . , , 5, ς点所对灾的小枝相对 含
水量 6 以及 % #Ξ . 7 , 5笼 点所对应的小枝相对渗 透
水含量 6 随年生长发育时 而变化的值 , 并与成年树
的测定结果相比较 ;
⎯ 结 果
⎯ ;  各树种幼树当年生测试小枝的 二ς 、 万 。 、
% Ο . , , 和 % > Ο . 二。随年生长进程的变化趋势
与其成龄树的 变 化 趋 势 基本一致 〔“’ , 即 在
嫩枝生长期:< , 与二。值最高5绝对值最小 6 , 在枝
条完全木质化之后 :< , 与‘值降至最低 5绝对值
最大 6 并保持到翌春新芽萌动之前 5图  6 Α
% Ο . 二 , 和 % # Ο . 7 , 值的年进程趋势 , 也同成龄
树木基本吻合 以 ’ , 当二 , 与军 。值最高时 , 其 , , 点
所对应的% Ξ .二 , 与% > Ξ . 二 , 亦最大 , 当 , , 与
二 ; 值降至最低时 , 其% Ο .二 , 与 % # Ο . 二 , 也降
至最小 5图 ! 6 ; 再次证明 , 上述水分参数 5指
标6 的变化与小枝的发育程度 5木质化状况 6
有密切关系 ;
⎯ ; ! 各树种幼树年生长进程中最大与最 小 凡
和二 。值之比较 ;
二 。 值 的 大 小 反映植物组织抗失冰 的 能
力 , 二 ς 值高5绝对值小 6的植物比二 ς值低 5绝对
值大 6 的植物抗旱能力弱 ; 依此可选用二 , 随树
木年生长进程而变化的两个极值 5最大和最小
值 6 来评价和比较不同树种的抗旱性。 而:< ς 最
大值出现在嫩枝生长初期 , 此期抗旱性的强弱
与树木的生长效果关系最大。 因此 , 用树木年
生产进程中二 ς最大值 5最小绝对值 6 比较不同
树种抗早性强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根据表  所列数据 , 技二 ς 最大值比较 : 种幼树
的抗旱性强弱 , 其顺 序为 5由强到弱 67 杜松 ,
侧柏 , 樟子松 , 油松 , 白榆 , 云杉, 青杨 ; 如
用二 , 最小值比较 , 则其顺 序 为 7 侧 柏 , 樟 子
松 , 杜松 , 油松 , 白榆 , 云杉 , 青杨 ; 可见 ,
白榆和前 8种针叶树种幼树的抗旱性较强 , 而云
∀ ; ∋ ∗ +。, 3 > ?。 ,  7 ! 5   4 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卷
泞匕匕匕 ’
不厂;份卜认以肠,吗Αχ厂;、入八」一
峨 !∀毕留
#‘∃冰知,%李目
& & 日‘& & ‘∋ 加曰卜∋ & ‘& ( 一 诀、 】 ) 古 ∗ 飞厂林 +、 ) 「 、 & ) & 一 佑、 ) , # & 、一。 , 毛 砰−&(. 了 ‘, 二好一 卜二一 / 一广, 馨、 月护 0 口二 1 斗2 “& & 臼3 口& ∋ 孟∋ & ∋ 咨目& & 4 ‘∋ ( 3 一一∋ 拓尸(山一& 曰‘目山忆(56&0&旅&山国7。七卫8曰队落亩∃月山罢丫鱿蔽9曰儿署7改卜 粉) :川扮
·水舟∋ 濡;<
刁决理月
月 =拍>& ; + ? % ≅ Α Β 2Χ
图 # ≅ 种幼树 # 年生小枝北 Δ和究 。的年进程 图 5 ≅ 种幼树 # 年 生小枝的Ε Φ Γ > Δ和Ε ∀ Φ Γ 二 Δ 的年进程
万二Β & 0 Η 刀Ι 姐< ϑ Κ五< 刀Λ ΜΝ > 6 介 , < 刀 4 皿 Χ > 6 > 习Μ 一 了Μ< Ο 万Π Λ & Θ Η加Ρ< ϑ Μ五<职 Μ Ν > 6 Ε Φ Γ 二 Δ < Ι 4 Ε ∀Φ Γ , ,
ΣΟ< 以Μ五Μ Ν > 6 Ο>Ρ Ι Λ Ο Μ Μ Ν > 6 Ν Μ Τ Μ Ι ΝΔ Μ Μ Π Μ Ν & > 6 > 皿Μ 一了Μ<Ο ΣΟ < Ι Μ五Μ Ν > 6 了> Ρ Ι Λ Ο Μ ΜΝ > 6 Ν ΜΤ Μ Ι Ν Δ Μ Μ Π Μ Ν &
# & 白杆ΥΠ Κ Μ < ς Μ 夕Μ Ο主, 5 & 油松Δ 玄Ι Ρ 忍 才< Σ“艺< 巴6> Ος 玄Ω , ? & 樟子松Υ & Ν夕艺Τ 己Ω Ο乞? Τ <Ο & 执> Ι Λ >不主Κ < , Ξ & 杜松 3Ρ 九玄Δ (
Μ Ο Ρ Ν Ο定Λ乞4 < , ? & 侧柏Υ艺<忿, Μ 不< 4 “? > Ο宫Μ 玲6< 不止Ν , % & 白榆Ψ 不哪Ρ Ν Υ“ς 玄≅< , ≅ & 青杨 Δ > Δ “不Ρ Ν Μ <跳< 夕< Ι < &
表 # 了树种的幼树年生长进程中& 大和 & 小兀 , 与兀 。值之比较
Ζ< Σ & # Γ > ς Υ< Ο ΠΝ > Ι > 6 ; Μ ς < [ Π ς Ρ ς < Ι 4 ς Π Ι Πς Ρ ς 兀 Δ < Ι 4 北 Χ ΠΙ ; Μ < Ι Ι Ρ < ϑ Λ Ο> ∴ ; ΥΟ > Μ Μ Ν Ν
> 6 ] > Ρ Ι Λ Ο Μ Μ Ν > 6 ΝΜ Τ Μ Ι Ν ΥΜ Μ Π Μ Ν
&
树 种
平均最大值 = ⊥Υ< +
Η Τ Μ Ο < Λ Μ 扭 < [ Π ς Ρ ς 稚ϑΡ Μ 平均最小值 = ⊥Υ< +Η Τ Μ Ο< Λ Μ ς Π Ι Π刚皿 邓 ϑΡ Μ 年变Η Ι Ι Ρ<
ΩΔ Μ Μ ΠΜΝ ϑ : 日 期 _ , _ : 日 期兀 , 盯 ∀ 期⎯ 叭Μ 泥 Δ 皿 Χ 期⎯ < Μ 皿 Υ
幅= ⊥Υ < +ϑ Μ恤。醉Ν
: 一
Α # 一 # 。
一 # 。
? 。 5Χ一≅ & # Χ ∋ 5 Β 。 # Χ一Ξ & # Χ # % ∀ 。 α ≅
? ? % & Χ #一 % & α Χ 一 5 Β & # Χ一 Ξ & # Χ # 。 α Ξ Χ & Ξ5
? 5 一 # 。
一 # 。
? & # Χ一 % 。 # Χ 一 5 Β & #Χ一 Ξ 。 # Χ # Β Χ 。 % ?
Β & #Χ一 Ξ 。 # Χ Χ 。 Β Ξ ∀ 。 # ?
Α & 5 Χ一Ξ 。 #Χ Χ Α Χ 。 ? #
Α 。 #Χ一Ξ 。 #Χ 5 Χ Χ & Α %
2ϑ&ϑ∴ΜΜΝΜΝ&##ΝΜΝΝΜΟ<∴Μ胜,人∀。Ι!勺内ΧΞβ一钾‘勺口Ψ几∀门了ΧΑ⋯‘&孟3二孟一
一 5 &
一 # 。
2##月&Ο&,‘月55ΧΒ。舀∀曰丹连叮&眨Ψ自‘通⋯曰&二‘#通占一
一 # ,
一 # 。⋯Ι‘几5一
⋯&之ϑΜΝϑ才‘Μ&几#,##??Χ‘%口<Θ曰勺、限3,#工3口曰月,一卜χ
Α % ? 。 5 Χ一 % & #Χ
? 。 #Χ一 % & #Χ
? 。 # Χ
ϑ&ϑΜΝϑ&ΜΝ⋯ΜΝΜΝΞ月Χ#勺,二!口Α&吸曰,上,二哎叻‘人Ι!
⋯己&孟4二3&孟一Ξ ?⋯
口工唯二动&几一
侧 柏Υ正<公] Κ王< 4 Ρ Ν > Ο乞Μ 件蓄< Θ玄Ν
樟子松 Υ Π件Ρ Ν
Ν ]不Τ Μ Ν才Ο玄? Τ < Ο & 机> ”Β Χ 落6Κ <
油 松Υ & < Σ “忿< Μ 6> Ο ς 乞Ν
杜 松3“托宝ΥΜ Ο “? Ο ΠΛ 京4 <
白 扦Υ云Κ Μ < 机 Μ ] Μ Ο落
白 抽
Ψ ϑ机“Ν Υ“批乞忿<
青 杨Υ>Υ “不Ρ . Κ <才孙< ] <九< 一 # ? 。 5 Χ 一 5 Α & #Χ一 Ξ & #Χ # Χ Χ 。 Α #
3 , Η Υ 0 & δ Μ > ϑ& , # . 5 = # Β Β Χ +
! 期 田有亮等7 应用∗ 9 技术对 : 种针阔叶幼树抗旱性的研究  :
衰 ! 了树种的幼树年生长进理中; 大和 ; 小% Ξ . 二 ς 和% #Ξ . , ς位之比较
ΚΓ 卜; ! . > ; ∗; <盖吕> 2 > Η ΧΙ 3 ; Γ δ Φ; 1 ; Γ 2 Δ ; 主2 Φ; 1 ; % Ξ . , ς Γ ; Δ % #Ξ . ‘ ς Φ2 Χ五3 Γ 2 ; 1 Γ ? ϑ <> Ο ΧΙ 少> 3 3 = =
> Η Ε > 1 2 ϑ Χ< 3 3 = > Η = 3 Μ 3 2 =∗3 3Φ3 =
讨 种
⊥∗3 3Φ3=
平均最大值 5ε 6
3 <Γ ϑ3 ≅ Γ δ Φ≅ 1 ≅ ΜΓ ?1 3 年变幅 5ε 6∋ 2 21 Γ ? 3恤皿 ϑ3 =
φ 7 ς % #Ξ Π. 二 , 日 期− Γ Χ3 磨粤煞
γ
】 ]勺 ‘ ς η 曰“‘ % Ξ .:扩 ] % #Ξ .
‘ ,
侧 柏
∗不Γ才Ε.忿Γ Δ “ Β > <玄跳Χ> 乙Φ⊥
樟子松 ∗玄林1 =
⊥夕落Μ 3 =才<止Β Μ Γ < ; 水。林 4 忿止Σ Γ
油 松∗ ; 才Γ Ν “不Γ 3Η> <≅ 乞=
杜 松∀1 怜印3 <1 = < Φϑ玄Δ Γ
白 扦
∗艺Σ 3 Γ 机 3Ε 3 <落
白 愉
∃ 乙拼“Β ∗1 ≅ 玄落Γ
青 杨
∗> ∗ “不1 = 3 Γ才瓦Γ Ε。称Γ
: Ψ : 4 。 ⎯
 。 8
: ! 。 
: 。 8
Ψ Ψ 。 4
Ψ 8 。 Ψ
Ψ : 。 
Β ; ! 4一 : ; 4  ;  4一 8 ; 4 ! 。  ! 。 8
; : Ψ ; 4 一 。 ⎯4  ; 4一 8 。  4 ! , 4 ⎯ 。 ι
Ψ 4 Β 。 4一 。  4
Ψ 8 Β ; ! 4一 。 4
Β 。 4一 ; 4
: Β 。 Β
: 。 4
:Ψ 。 ⎯
Ψ 4 。 #
Ψ 8 。 8
: : 。 :
Ψ  。 
Β : 。 
Β Β 。 :
Ψ 。 
:4 。 #
: 。 Ψ
: ⎯ 。 !
: 。 ⎯
 ; 4一 8 。 4 ! 。 ! 8 。 Ψ
口。 之4一8 。 4 8 。 !  。 8
Ψ 。 ! 4一 8 ; 4  ! 。 !
Β 。 4 Ψ ; 4一8 ;  4    ; 4   。
Β 。 ! 4 Ψ 。  4一8 ; 4  4 ; ⎯  4 ; Ψ
9一汀Μ饭‘仁沈冈心旧Ζ犷一曰<斤‘斤Ψ日∀Ψ凡廿
杉和青杨幼树的抗旱性较弱 & ≅Ο 。值的年变化规
律与万。值变化相似。
α & α 各树种幼树年 生 长进 程 中最 大 与 最
小Ε Φ Γ . , 和Ε ∀ Φ Γ . 。之比较。
Ε ∴ Γ 二 Δ与 Ε > Φ Γ 二 , 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
达到二 , 值的相对含水量和相对渗透水含量 =表
5 + & 其值小表明植物组织在较低含水量 状 态
下才失去膨压势 , 这也是植物抗旱性强的反映 &
它们的最大与最小值出现的日期与 二 , 值 相 对
应 , 因此这两个参数也可以作为评价和比较植
物种抗旱性强弱的依据 & 依其最大值排列上述 ≅
种幼树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 . 樟子松 , 侧柏 , 油
松 , 杜松 , 白榆 , 青杨 ,云杉。 依其最小值的排列
顺序与上相同 & 这一结果与用≅Ο Δ值的排列结果
表 α
Ζ & Σ &
了树种幼树年生长进程中 & 大、 & 小ε ) φ 。和Ε Φ Γ . Δ 与Ε ∀Φ Γ & Δ 之差的比较
α Γ > & Δ > Ο Π Ν> Ι > 企 ; Μ & < [ Π & Ρ & > Ι 4 & Π Ι Πς Ρ & ε ) φ > < Ι 4 ; Μ 4 Π 6 6Μ Ο Μ Ι Μ Μ Σ Μ 贾 Μ & Ι Ε Φ Γ . Δ < Ι 4
Ε ∀ Φ Γ . Δ > 6 ] > Ρ Ι Λ Ο Μ Μ Ν > 6 Ν Μ Τ Μ Ι Ν Υ Μ Μ Π Μ Ν 4 Ρ Ο Π Ι Λ ; Μ & Ι Ι Ρ < ϑ Λ Ο >贾 ; Δ Ο > Μ Μ Ν Ν
一ΧΧ
Μ一ϑ尸百曰门#Ψ一璧工了/,&卜、
##匡γϑεγ一阮γ队&γ冲γ际盯#&阳ϑ
树 种
ΩΔ Μ Μ ΠΜ Ν
平均 最大值
Η Τ Μ Ο < Λ Μ 口< [ Π ς Ρ ς Τ< ϑΡ Μ
平均最小值
Η Τ ΜΟ < Λ Μ ς Π Ι Π ς Ρ ς Τ <
年变 幅
Η Ι ΙΡ < ϑ Μ ;< Ι Λ Μ Ν
ε )Τ 。_铭祀⋯Δ:息二 寥 Γ云 Δ (Φ Γ & Δ Φ Γ 二 Δ (Ε ∀Φ Γ . (
侧 柏Υ ϑ<蓄]Κ 不< 4 Ρ Ν > Ο京Μ 凡才<不玄Ν
樟 子松Υ落”Ρ Ν Ν] 了Τ ΜΝ Ο ηΝ Τ<Ο & 机∀”名> 不玄Κ <
油 松Υ & 公<Σ “不< Μ > Ος 玄Ν
杜 松3 Ρ 朴主ΥΜ Ο Ρ Ω Ο ΠΛ 记<
白 扦
Υ不Μ Μ < 机 Μ ] Μ Ο畜
白 榆Ψ 不ς Ρ Ν Υ“机玄不<
青 杨
Υ> ΥΡ ϑ“ . Γ<才耘< ] <托<
# ≅ 。 % 日 & # Χ起 ≅ 。 Α Β 。 Α
5 Χ 。 α Β 。 #Χ 起 Α 。 % # # 。 ≅
% ? # Χ 。 5 Β & # Χ起 ≅ & % 5 。 %
? # Β & # Χ起 Ξ & Α α 。 α
ΞΑ ≅ & % Α & 5 Χ起 Ξ 。 ?
5 Α Ξ 。 ? Α & #Χ起 α 。 Α ? 。 # Χ
α∀ Ξ & Α Α & #Χ 起 α 。 5 ? 。 5 Χ # 。 %
22卫ϑΜΝΜΝ∴Μϑ&2##&‘ϑΜΝ#Α?#ΑΧ‘&二几‘&Χ工3月业今、3
3 & Η ΥΥ0 。 δ Κ> ϑ& , # . 5 = # ΒΒ Χ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卷
相比虽然个别树种的顺序略有颠 倒 , 但 樟 子
松 、 油松 、 杜松和侧柏 8 种针叶幼树和白榆幼
树均比青杨和云杉幼树的抗旱性强的结论仍然
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 相对含水量 5% Ο . 6 比较
容易测得 , 而相对渗透水含量 5% > Ο Σ 6 的生
理意义较大 ; % Ξ . 7 , 的年变幅较小 , 而% > Ο Π
. 7 , 的年变幅较大 , 只有白榆和青杨二者的年
变幅相接近 。
⎯ ; 8 各树种幼树年生长进程中最大和 最小Ω χ
Μ 。 ‘’和% Ξ . 二 , 与% # Ξ . 二 ς 之 差 ;
从图 ! 和表 ⎯ 可 以看出 7  在幼树嫩枝生
长初期 , 嫩组织的非渗透水含量 低 ,  ! 。 比
值小 , 随着嫩枝木质化程度的增强 ,  值随之
增高 , 到枝条完全木质化时期  ! 。之比值达到
最大值 ∀ 非渗透水含量的比率对植物抗旱性的
生理意义已被公认 , 因此表 # 数据表明 , 用幼
树年生长进程中的最大和最小  ∃ 。 之比值排
列 % 种幼树的抗旱性强弱 , 其顺序基本一致 ∀
值得指出的是 , & 种针叶树幼树的  ! 。 比值
都高于阔叶树幼树 , 且樟子松和侧柏的最大值
表现为最高 ∀ ∋ 由于 ( ) ∗ 二 , 的年变幅较小 , 而
( + , ∗“ −的年变幅直接受 ∃ 。变化的影响 , 因此
( , ∗ . − 与( + , ∗ , , 之差值的变化基本与  ∃ 。
的变化一致 , 其差值较大的树种 , 也表现为具
有较强的抗旱性 ∀
/ 讨 论
/ ∀ 0 应用 1! 技术 所获 得 的 植物 组 织 诸水
分 状 况 参 数 2指标3 中 , 二− 值对评价和比较
植物种的抗旱性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 它不仅能
反映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种间的差别 , 对 同种植
物还共有相对的稳定性 4 ” ∀ 但 二 , 值是一个随
树木年生长发育进程而呈有规律变化的指标 ,
通过我们对 % 种成龄和幼龄树木的 #个生长进
程的研究 , 确认了在树木年生长进程中 , 嫩枝
生长初期 %5 − 值最高 2绝对值最小3 , 枝条完全
木质化时期的兀 , 值最低 2绝对值最大3的基本规
律 2图 0 3 , 并提出用树木年生长进程 中嫩枝
03 枝条水饱和状态下非渗水 2  3与渗透水 2 ∃ 。3含量之比 ∀
生长初期的兀 , 最大值 2最小绝对值3 比较不同
树种的抗旱性强弱 ‘”’ , 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6实
践意义 ∀ 因为此期的环境水分供给状况及树体
对干早胁迫的抵抗力对树木的生长关系极大 ,
而兀1最小值 2最大绝对值 3 主要与树木能否安
全度过休眠期的干旱胁迫有关 , 且此期各树种
的二−值均比较接近 ∀ 以往的研究只用枝条完全
木质化时的窝 −值评价和比较其抗旱能力 , 我们
认为是不全面的 ∀
/ ∀ 7 对幼龄树木 二 。值测定结果与 同 树 种 成
龄 树 木 的 测定结果相 比 较 2表 / 3 可 以 看
出 , 嫩枝生长初期的二 − 最大值幼树明显地高于
成龄树 2只有杜松和青杨的二值相接近 3 , 说
明幼树生长时期的抗旱力明显低于其成龄树木
的抗旱力 8 而在枝条完全木质化时期的二 −最小
值 , 除云杉和青杨高于其成龄树木外 , 其它树
种都与其成龄树木相接近 , 说明树木新梢的越
冬抗旱力幼树和成龄树木是相近的 ∀ 这再次证
明 , 只用树木完全木质化枝条的二 −值评价和比
较其抗旱力是不全面的 。
/ ∀ # 树 木 的 抗 旱 性 是 多种生态生理 因 素
裹 / %树种幼树与成龄树木生长进程中最大和最小 北 − 值 之
比较
9 ∀ : ∀ / ∗ + ; 1< 5 = > + ? + ≅ 4Α Β ; < Χ = ; Δ ; < ? Ε 口 = ? = ; Δ ;
泥 − 卜Β 4) Β Β ? 4Α Β ∀ Ε Δ Φ4 ∀ ? Ε Γ + Δ ? Η 45 Β Β > + ≅ > Β ! Β ?
> − Β Ι玉Β > Ε Δ 5 =。‘4Α Β ∀ ? ? Δ < Φ Η 5 + ) 4Α − 5 + Β Β > >
、Β Ι =. ⋯蒸⋯益..黔⋯代.护
侧 柏1不<才Γ Ι正< Ε Δ ‘ + 5玄Β 扑亡< %公>
樟子松 1止玲“£ > Γ Φ! Β ϑ
>玄5 云. ! <5 ∀ 机。”Κ Λ 工乞Β <
油 松1 ∀ 亡< :Δ %< Β了+ 5; 玄>
杜 松Μ“九=1 Β 5 Δ > 5 =‘玄Ε <
白 扦1= Β Β < ; 巴Γ Β 5 云
白 偷Ν Ο机Δ > 1“扭艺Π<
成Θ ΕΔ Φ4幼Ρ + Δ ? Η
成Θ Ε Δ Φ4
幼Ρ + Δ ? Η
成Θ Ε Δ Φ4
幼Ρ + Δ ? Η
成Θ Ε Δ Φ4
幼Ρ + Δ ? Η
成Θ Ε Δ Φ4
幼Ρ +Δ ? Η
成Θ Ε Δ Φ4
一 7 。 0&
一 0 。 Σ 0
一 7 ∀ Κ Λ
一 7 。 Κ7
一 7 。 0Κ
一 0 。 &&
一 7 。 % %
一 7 。 Σ 0
一 7 。 Λ &
一 0 ∀ &7
Τ 7 。 % #
一 7 。 % Λ
一 7 。 % Κ
一 7 Υ % Κ
一 7 。 % 0
一 7 。 & #
一<比:Μ∀0&ΣΣ门通/∀⋯
幼Ρ + Δ ? Η
一 0 。 ς 0
一 0。 & 7
一 7 。 % &
一 7 。 % 7
青1 + 1Δ 不Δ > ∗ <公杨孙Ω
∀成人Ε ΔΓ < ? < 幼Ρ + Δ瑰 6. 88 一 7 ∀ ς 0一 7 。 / 7
Μ ∀ Θ 11Ο ∀ Ξ Β + Φ。 , 0 . 7 2 0 Κ ΚΛ 3
! 期 田有亮等 7 应用∗ 9 技木对 : 种针阔叶幼树抗旱性的研究
的综合反映 , 是树体对环境因 子 5土 壤 和 大
气6 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或抵抗力的表现 ; 通过
∗Μ 曲线所获得的诸水分状况参数中, 二 ς 值 的
大小反映了植物在环境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持其
膨压势的能力 , 对评价其抗旱性起重要作用 ;
但其它相关参数也不容忽视 , 尤其是樟子松和
侧柏幼树具有较高的非渗透水含量 , 这也是它
们表现出较强抗旱性的重要原因 ; 应用∗9 技术
所获得的各水分状况参数对 : 种被测幼树的抗
早性评价 , 虽然用不同指标比较 , 对其抗旱性
强弱排列顺序有差异 , 但这种差异只出现在抗
旱性相近的侧柏、 樟子松、 油松和杜松之 间,
白榆和云杉的顺 序略有颠倒 ; 这种差异性可以
用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抗旱性机理加以解释 。
对于青杨 , 用所有水分状况参数衡量 , 其抗旱
性在 : 种被测树种中都表现为最弱 。
参 考 文 献
Θ ; / ; % ; 坎内尔等编 5熊文愈等译 6 。 4 Ψ  ; 树木 生
理与遗传改 良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北京 , Ψ 一   Β ;
李 吉跃 ;  Ψ  ; ∗9 技术在油松侧柏苗木抗早特 征 研
究中的应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5  6 7 ⎯ 一  ;
田 有亮 、 郭连生 、  Ψ : , 小枝的饱和吸水程度对∗ 9 曲
线侧定结果的影响 。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 5! 6 7 :一Ψ8 ;
郭连生、   Ψ Β , 木本植物水势研究的原理 和方法 , 内
蒙古林学院学报 , 5 6 7 ! 一  ⎯ ⎯。
郭连生、 田有亮 ;   Ψ , ; 几种针阔叶树种耐早性生 理
指标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 Β5 Β 6 7 ⎯ Ψ 一 ⎯  8;
α ; 斯拉维克 5张崇浩等译 6 。  Β ; 植物与水分关系
研究法 。 科学出版社 , 北京 , 8 一  Ψ ;
/ <> == , Ω ; 3 Χ产∗五Γ ≅ 一&ϑ > Ε3 , , Κ 。 !4 Β : ; ∗< 3= =1 < 3一9 > ?1 ≅ 3 Γ 2 Γ ?Ε= 3 = > 2 = Ι> Χ= > Η ∗ Η3 3 Γ Γ七Φ3 = Γ 2 Δ
?3Γ Μ 朗 > Η .Γ ΗΗ3Γ 不ΦΝ 3 < Φ3 Γ Γ Χ ΜΓ< Φ> 1 = Χ叨ς 3< Γ Χ1 Π
< 3 = ; ∗五Ε= Φ> ? ; ∗?Γ 2 ΧΓ <“≅ ; , : 4 7 !Β Β 一 !4 Β ;
/ <>= ⎯ , Ω ; ?> = > ; Κ 蕊ϑ?Φ3Ι3 1 刀Δ 跳Β 4皿?3 盆 2 Δ3< Π
1 2 ϑ32 Δ 3= 节 Γ ==3< ς > Χ3 2 Χ ΦΓ ?⎯ 1血 =3 Φ2 叮 β> ≅ 孙2 Π
3 2 Χ3 2 Φ2 Δ 32 β < > 2 3 2 Μ > 2 ΗΦ3ΙΧ 3 2 1 2 Χ3< = 3五Φ3 Δ ?ΦΠ
3 Ι32 ∋ ?Χ3< = ; ∋ ??ϑ ; )> < =Χ 一∃ ; ∀; [ Χϑ ; , 。一 : 4 ;
Ω < 33 Ν , Ω ; Ζ : : ; Θ 3 Χ茄Δ3 2 Δ3< ∗Η?Γ 2 Ζ 3 2 β > ?> ϑ Φ3 ,
/1 =ΧΓ Μ ) Φ= 3五3< 9 3< ?Γ ϑ , ! ⎯ 一 Ζ ‘! ;
∀ ; ∋ ∗ς ?。 , 3 > ? ; ,  7 ! 5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