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transmission and damaging effect of Mikania Micrantha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大量的种子和快速的营养繁殖使其由定居地向外扩散和蔓延。长途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薇甘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薇甘菊对灌木的危害最大,受人为干扰的次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危害,果园的人工除草和施肥加速了薇甘菊的危害。

Mikania micrantha H.B.K. is distributed mainly in Delta of the Pearl River and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is transmitted gradually from Shengzhen to the east, north and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M. micrantha often establishes in open areas and the humid soil that has rich organic matter. It i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the invasive M. micrantha that in organic domestic rubbish, the heap of sludge beside drainage ditches and abandoned fields. It spreads and extends far away from established fields by means of plenty of seeds and fast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Anthropic factor such as long-distance transport is the major reason that M.micrantha is transmitted in long range, Shrubs were damaged hard by M. micrantha and distributed secondary forests were damaged to a certain degree. Fruit trees were damaged larger because of weeding and fertilization.


全 文 : 万方数据
4期 周先叶.等:梭¨‘菊祚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盎
2结果与分析
2.1截甘菊传播的路线及分布范同
2.1.1 粤东 广’州往粤东方向,微甘菊主要分布在J
Rf纶路南侧至沿海地医;,“州市区的尔部郊医存分布
至增城有分布;毋东部分布至惠来、揭阳、揭东一线
汕头、澄海、潮州以东至饶平未发现:北部分布至丰
顺;再往北,五华,折向西往紫金、河源,未发现;
河源往南,柑坝、杨村,再至博罗,有分布;南昆山
至从化以北,米发现:障罗往南,往东莞方向,经罗
岗、ji滩、新塘、沙埔,往广州方向,有分布。在广
图1薇甘菊传播殛危害状况调查路线
ngl Investlg-Honmut龉of血etr_岫mi擘sionandamag‘ngeffbctof肘洳H妇埘fc憎"帅
州一惠东段,广汕公路南侧,往东莞方向,分布极多。
(1)广州一增城段,分布较少,面积较小。处丁
扩散初j{IJ阶段,约1~3年。
(2)增城一障罗一惠州一惠东段,分布极多,较
频繁,密度人,面积大,为本次调查分布最丰富的地
段,而且扩散时间已较K,约3~6年。
(3)惠东一海丰_汕尾一陆丰一惠来段,分布由
较多至逐渐减少;有些时间亦较艮,约3~5年:至东
部的潮阳、汕头、潮州.朱发现。
(4)揭阳一揭东一半顺段,稍往西又有发现,分
布密度较低,每片面积较小.或常呈小块状:约2~
3年。
(5)半顺往北,在丰良、畲江,均未发现;折向
西,经五华,向西南经华阳镇至紫金、河源没有发现:
再往南,过蒲前镇,至博罗坦田镇时开始出现小片分
布:约3~5年。
(6)博罗往南,往东莞方向,经罗岗、l潮l、新
塘,形成人片分布,而且每2~3公里地段常有出现,
域3~5片隔30~100m连续山现:年龄约3~6~8
年。再从新塘镇一沙埔镇—广州方向,分布较少。
(7)从化往北,往南昆山,,折向南.至麻榨镇,
均未发现。
2.1.2珠江三角洲广州往深圳方向,有微甘菊。
广州往粤西南方向,在册禺、南海、中山、珠海均有
薇甘菊分布,其余地区如佛山、顺德、江门、新会、
台山朱发现。
(1)广州往深圳方向,植被少,相应地适应薇甘
菊生长的环境不多,微甘菊零星分布。
(2)广州一乔禺一中山段,偶见。
(3)南海:近广州芳村的苗幽中央有一片集中分
布的截甘菊,5年以上;一路旁垃圾倒放处,截甘菊
生长茂盛。
(4)中山石歧及其周围,薇甘菊在数个苗圃分布
极多,估计有5年以上:公路边的一些地段,微甘菊
生睦茂盛,约3~5年:五桂山周边及中心未见微甘菊。
(5)中山横门、南朗一带,檄甘菊呈大面积连续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4期 用先n|,等:梭Ir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盘
表2受薇甘菊危害的主要植物种及受害程度
!垒垒!£兰墅璺巳望罂生旦骘磐垡璺!!!!堡塾主!建些i笪!!!!堕鲤虹丝麴曼鲤鲤!型丝丝些
乔小种 受害程度 灌木种 受害程度
Tree8pecies Dalllageddcgm Shrubspecics Damageddcgm
马尾橙PjH“sJ础跚州抽瑚 I龙桕勋埔埘曲fH饥咖cu幻琵“c口3
杉术Chn越P胁”2抽knc∞抽,d 2 r哥一I:w踣5fmP”l面fndf即 1,2

池杉7砌HⅢ日虻删出ns l 宝巾踟IIg口抽“胁占抽6m l
硝香c铀月口月lD川删I6“册Ⅵ"盯 l 桃金娘鼬删b"w船lD加州fD阳 3 审
潺樯树Lf船dgm曲lo船 3 野牡丹^如缸j加卅n衄础川 2,3
人花紫截匕gP船,册删缸印卵ja阳 l 赛葵M口f阳s”州∞m埘口n出f加“m2,3
降缘桉EⅣ翻f妒船删m 2 白背黄花稔5胁m删6扣妇 2
大叶桉血刊yp“恬砌“s抽 l 肖梵天花u坩n口蛐d船 l,3
蒲桃s瑚g.i‘midnlbos 、 红桑Acdlyphnw妇sinH。l
黄叫:术Cmf硝yflf”lcD曲如曲“"n5括 3 黑面神口,掣H妇加“co阳 2,3
水缸拣ElⅡeocdfp髑hin∞叭sis 1 本萼M鼎ihot5Pc“l叭恤 2
秋枫历虻^和豇阳nf∞ l 茅位R“6“5PⅡ州b咖s 2
:t雀辘8r}妇lh10H博Rtos口 2备穰千Ro龇ldevig口m3
山呜十n跏j“圳d括∞fDr 3 金合欢^棚c抽扣蹦船血nd 3
吩}fj跏m小s曲和州J,l 3 筋仔树^c廿c抽"埘c加出n缸 1,2,3
人叶相思^翻f缸d“一c“k咖删拈 l 荧嘣胡枝了跏P咖,D删D船 1
台湾相思^翻c谊∞,西∞ 2 ⋯箐s黜妇月缸阳n加蚰Ⅵ 2
马占拥世Ac口加"蚵gfH啪 3 厚n|算盘于GlD曲训硼出t)p坶妇m1,2
红花羊蹄甲肌“^加如6觚阳n口 3 梨果榕№j舯用I西
羊蹄叩肌“^抽曲P“甲H惮u 1 梅叶冬青Ih口妒甩踟
赏执G口ss.口s*ml涫船is 1 q地燕8e托km掘随俚m。∞
凤凰术DP如n扛嘲抽
拽槿Dnlbergl“h“畔矾口
I 枸橼cjfmsmP戒∞
I 柑lmⅢs"f缸“肠m
木麻黄05』埘砌4叼“扭P,制妇 l,2 鸦鹏了B厂“c阳豇阳月妇
朴树o“括曲l删j括 1 几本女贞L括“鲫w”l扭PDnfc“小
渡萝蜜^盯D∞伊H5^m唧^yff“5 l 狗牙花En懈埘"l缸出阳咖地
对叶榕础Hj^却池 4 水茄如胁n“埘fDrV“Ⅲ
橄揽on口砌卅d怕“州 l马缨丹k眺i删棚珊口r日
鸟榄ch糊,n珊I卢跏踟a 2 黄荆Ⅵr“,蝣“n出
麻棘chHt阳咖加h蛔b 3 芭蕉肘“蚰印l删mm
莆橼MP№口口dnra幽 3 鹤吣皋攥co—y‰P5mc|n
屁眼_D打聊叫印“5f。,l驴n 3 觚穗鱼尾葵o,妒船小打缸
旗枝Llfchich nemis
芒聚Mong啦mi砌i∞
磷谦髓T0xico如确r。n咄vesme
J\弛枫^ln“gmmcht能船e
鸭脚术&^印忙mD“叩时妇
2
2
2.3
3
2
粉淬唧IB口mbHsqchHngn
五呻芒Mi;canthHsnoridHlns
芒^,括翻nm“s曲蝌lj括
装芦N£ym谢.Ⅷ恻∞姗in∞
3
3,
2
2。3
2.3,4
4
1
l
2
l
,3
3

1。2
砂糖椰了^坩愕ⅡP打l删m l
jil夏鬲甄西豆百(被蕞十f菊短盖<20嗝.生睦受剑较小的影响)i“ghtdarn站e(covcred6yMⅢ打删n曲口】曲sth柚20%a11dthegrowmaH砷 dl‘gh‘1y)2为中
度危害(被蔽甘菊糙盖20%~60%.__l三长受±q较人帕影响):Mcdium血m叼e(covd℃dbyM巩h脚l,蛔from20%t060%帅dmeg州h蚶tded№viJy).3为
巫度危害(被蔽甘菊蹦盖>6呻b.生Kl则显受H嘁舡本停¨nK);H曲。yda啪ge(cov∽dbyMⅢfrⅧ“棚m叫℃tban60%卸dnopg∞wing).4为扳皿J韭危鲁
(驶藏廿菊攫_i蕞站J00%.帖株杖壕倒或濒临州亡).Exl】℃me坤h∞vy出嘲吕e(co岫刊埘M肭删舶uptol00%卸d椰Ihcv口geofd叫h)t
的传播平¨扩散的主要途径。而在苗圃及其周边生民的
微甘菊的繁殖体(种子或枝条)可随苗小的运山定植
而扩散。当薇甘菊成功定居之后,其所产生的大量种
子为其成片生眭并向周围扩散提供了充足的种源。截
甘菊藤茎产生不定根|!Iq能力很强,断攀极易生根抽芽
快速营养繁殖,随意的人为消除也加速了溅甘菊的扩
散。微甘菊喜光、喜湿、喜肥沃土壤,在有利丁.其生
K的条件下迅速生跃、繁殖和扩散,薇甘菊的定居需
43
3
2:3
万方数据
336 生态科学 22卷
土地资源退化及其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广东省科学基金、美国国际基金联合资助,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东省生态学会共同举办的“土地资源退
化及其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于2003年11月lO曰~16日在广州召开。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骆世明教授和荚国科
学家联合会、华南农业人学兼职教授walterParham博士任人会主席。有50多名来自全国15个省、市、白治区
的代表以及6名来自美国、尼日利弧、厄瓜多尔、埃塞俄比Ⅱ的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13
位从事环境保护的中国比间组织(NGo)成员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平台,让科学
家、政府官员、民间环保组织成员和农民一起共同探讨和交流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这次会议包括l天的人会学术报告羽I6天的野外考察活动。在人会报告期间(11月10日),骆世明教授做
了“热带弧热带地区丘陵坡地的退化及其治理和利坩”的报告,waItcrParham教授做了题为“中国退化土地:
挑战、机遇和未来”的发言,四川省雅安市畜牧局蒲朝龙局长、浙江人学王根轩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林初夏搏十、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吴志峰博士、以及来自美国JamesParham博士和MicheIle
steinauer女十、来白尼日利弧的留学生EgbucheChnsT o i等也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同时,米白陕西省妈妈环
保忠愿者协会的副总干事班理女士、河北绿色知音的张忠比先生、太平洋环境组织主管温波先生、新疆自然保
育基金的程芸女士等在大会上分别介纠了其所在的环保组织及近年来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儿月11日~16日,
与会代表先后到广尔省肇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鹤山R陵综合试验站、高州市荔枝与龙眼生
产示范基地、化州市南弧热带水果科技吲、化州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化州橡胶生产基地、化州橘红生产
基地、化州中药厂、茂名石化公司油页岩矿废渣地生态恢复森林公同、茂名小良水十保持站、珠海淇澳岛红树
林泓地自然保护区、珠海扳障山森林公园(原采彳i场)、珠海市农科中心、深圳市西丽湖果场、深圳光明农场、
深圳仙涮植物矧等进行了参观考察。
通过7天的学术交流和野外考察,与会代表围绕“十地资源退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主题,对土地退化的原
冈、过栏、阶段、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外米物种盲目引进与生物入侵、生态恢复标
准、生态管理以及十地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生物、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环境教育和全面参与性等
各个层面的闷题展开了J“泛而义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次会议将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
与实践起剑一定的推动作用。与会代表一致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加强合作,以共同推动我国生态环
境建设与环保事业的发展。
(章家思供稿)
万方数据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作者: 周先叶, 昝启杰, 王勇军, 李鸣光, 廖文波, 王伯荪
作者单位: 周先叶(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昝启杰,王勇军(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深圳,518048), 李鸣光,廖文波,王伯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 SCIENCE
年,卷(期): 2003,22(4)
被引用次数: 17次

参考文献(6条)
1.黄忠良;曹洪麟;梁晓东 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02)
2.昝启杰;王勇军;王伯荪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0(06)
3.李鸣光;张炜银;廖文波 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0(03)
4.孔国辉;吴七根;胡启明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的形态、分类及生态资料补记[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
植物学报 2000(02)
5.SWARMY P S Weed potential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and its control in follow after shifting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 India 1987(03)
6.胡玉佳;毕培曦 薇甘菊生活史及其对除莠剂反应的研究 1994(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勇军.昝启杰.王彰九.郭惠如.廖文波.丁秀丽 入侵杂草薇甘菊的化学防除[期刊论文]-生态科学2003,22(1)
2. 李文增 薇甘菊的危害与防治[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2005,30(1)
3. 郭琼霞.强胜.林金成.虞贇.GUO Qiong-xia.QIANG Sheng.LIN Jin-cheng.YU Yun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
治理[期刊论文]-武夷科学2005,21(1)
4. 冯安伟.章玉苹.岑伊静.梁广文.FENG An-Wei.ZHANG Yu-Ping.CEN Yi-Jing.LIANG Guang-Wen 薇甘菊乙醇提取
物对假眼小绿叶蝉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蜘蛛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昆虫学报2010,32(1)
5. 李小川.殷作云.何立平.黄文辉.周启文.张贻安 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期刊论文]-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3,23(3)
6. 李鸣光.余萍.刘斌.余华.成秀媛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防治——群落改造[会议论文]-2005
7. 周先叶.王伯荪.李鸣光.廖文波.周云龙.昝启杰.王勇军 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应
用生态学报2005,16(2)
8. 梁启英.昝启杰.王勇军.李鸣光 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森林病虫2006,25(1)
9. 窦笑菊.吴玉荷.Dou Xiaoju.Wu Yuhe 薇甘菊防除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林业科技2006,22(2)
10. 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张军丽.廖文波.李鸣光 薇甘菊的危害与田野菟丝子的防除作用[期刊论文]-植物生态
学报2003,27(6)

引证文献(17条)
1.周伟.赵衡.杨熙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期刊论文]-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1)
2.王丽.范志伟.程汉亭.李晓霞.沈奕德.刘丽珍 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期刊
论文]-热带农业科学 2011(4)
3.徐艳媚.廖周瑜 国内对薇甘菊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1(6)
4.岳茂峰.樊蓓莉.田兴山.冯莉.周先叶.李伟华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调查与危害评估[期刊论
文]-生物安全学报 2011(2)
5.太红坤.顾中量.徐云川.陈润芝 检疫性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业灾害研究 2011(2)
6.刘俊武.江世宏.白晓庆.陈晓琴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 2010(6)
7.胡亮.李鸣光.李贞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中的藤本多样性[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10(2)
8.吕朝军.钟宝珠.孙晓东.覃伟权.彭正强 薇甘菊粗提物在椰心叶甲上的防控潜力[期刊论文]-昆虫学报 2010(3)
9.黄东光.邓太阳.周先叶.张进标.昝启杰.王勇军 广东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
生态科学 2008(3)
10.李伟.范庆安.张峰 汶川大地震对外来入侵种的影响与管理对策[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8(12)
11.李伟.范庆安.张峰 汶川大地震对外来入侵种的影响与管理对策[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8(12)
12.黄东光.周先叶.昝启杰.王勇军.廖文波 香港郊野公园薇甘菊的化学防除研究[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3)
13.吴玉荷.杨小华.蒋灵芝 薇甘菊水提物的抑菌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1)
14.周先叶.黄东光.昝启杰.王勇军.廖文波 薇甘菊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危害的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6(6)
15.HAN Qiuying.HUANG Xiaoping.SHI Ping.ZHANG Qiaomin Coastal wetland in South China: Degradation
trends,cause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期刊论文]-科学通报(英文版) 2006(z2)
16.马玲.强胜 外来入侵性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杂草科学 2006(1)
17.周先叶.王伯荪.李鸣光.廖文波.周云龙.昝启杰.王勇军 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应
用生态学报 2005(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304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