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2卷 第 6期 生 态 科 学 32(6): 738-743
2013年 11月 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13
收稿日期:2013-09-09收稿,2013-10-20接受
作者简介:刘伟民(1982—),男,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通讯作者,陈桐生,E-mail:chentongsheng@scies.org
刘伟民,陈桐生,汪涛,黄报远,杨婧.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生态科学, 2013, 32(6): 738-743.
LIU Wei-Min, CHEN Tong-sheng, WANG Tao, HUANG Baoy-uan,YANG Jing. The imp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s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J]. Ecological Science, 2013, 32(6): 738-743.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刘伟民,陈桐生
*
,汪涛,黄报远,杨婧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摘要】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
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北部湾经济圈涵盖了中国西南沿海地区和北部湾周边城市。该论文以北部湾为例,在常规调查资料、
数据和补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摸清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沿海地区人类活动
与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而提出沿海区域开发的方针和战略部署,以及海洋生态
环境保护对策与生态补偿机制,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3.06.010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3)06-738-06
The imp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s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U Wei-Min,CHEN Tong-sheng*,WANG Tao,HUANG Bao-yuan,YANG Jing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510655,China
Abstract:Coastal zones have been and will continue be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s worldwide. As the economy grows,
it generates some footprin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Rim defines the economic region surrounding around Chinas
southwestern coastal region and cities around the Beibu Gulf.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eibu Gulf as a case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its
coastal development on the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gulf. The impacts and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oastal zone of this gulf were also assessed. Then some suggestions related to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Key words:coastal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the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期 刘伟民,等.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739
1 引言(Introduction)
沿海地区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
经济发展中心。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
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北部湾经济圈涵盖了中国西南
沿海地区和北部湾周边城市,是中国开发的重点地区
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1
~2]。而北部湾海域自然
环境条件优异,是中国最后的一片“洁海”,最具生
物多样性的“湾区”,重要的“黄金渔场”
[3~5],是
中国海洋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具有全局性的生态服
务功能,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将对南中国海区域
毗邻国家的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产生重要影响[6
~7]。本
文以北部湾为例,探讨沿海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
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而
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生态补偿机制,为促
进沿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理
论参考。
2 北部湾沿海经济发展历程概况(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History of Beibu Gulf
Economic Rim)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部湾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迅
速,经济总量逐年提高。尤其是90年代以来,经济增
长迅速。近10年来,其经济总量由1.292 2×1012元
(1996年)增长到4.491 38×1012 元(2007年),增长
了近三倍。区域工业发展迅速,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674 58×1012 元
增加到2007年的5.253 24×1012 元,增长了2倍多(见
图1、图2)。
图1 北部湾区域 GDP发展趋势图
Fig. 1 GDP Growth Trend of Beibu Gulf Rim
图 2 北部湾区域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Fig. 2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Change Trend of Beibu
Gulf Rim
3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成因分析(State of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in the Beibu Gulf)
3.1 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北部湾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监测面积约 2.96×
105 km2,清洁、较清洁海水面积计占 92.6%,中、重
度污染海域面积占 0.7%,是中国拥有最大比例清洁
和较清洁海域的海区(见图 3)。目前,该海域水质
现状总体良好,但茅尾海和湛江湾内水域无机氮现状
图 3 环北部湾海域水质现状分布图
Fig. 3 Map of Water Quality Distribution in Beibu Gulf Ri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Hainan Beibu Gulf Guangxi Guangdong
R
M
B
1
00
m
ill
io
n
Yu
an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Beibu Gulf Hainan Guangxi Guangdong
R
M
B
1
00
m
ill
io
n
Yu
an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2卷 740
浓度超标明显,东北部湛江港、水东港海域,西北部
茅尾海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总体呈现出东高西
低、中高南低的规律。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
口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
所造成。据统计,2007 年北部湾区域工业废水排放
量为 4.44×109 t,水污染物 COD 排放量为 2.119×
106t,氨氮排放量为 4 125.92 t;生活废水排放量为
7.28×109 t,水污染物 COD排放量为 3.064×106 t,
氨氮排放量为 3.59×105 t,总磷排放量为 3 833 t。另
外,滩涂、海水养殖也是局部近岸海域水质有机污染
的重要原因,例如,北部湾西北部茅尾海大量的海产
养殖和滩涂养殖废水直接排入茅尾海(海湾),造成
茅尾海富营养化。调查显示,茅尾海近岸底泥有机质
沉积达到 20-90 cm,底泥中已捕捞不到底栖生物活
体。
3.2 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历史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北部湾是南中国海范围内渔业资源生产力最高
的海域之一,也是中国主要渔场。拥有经济鱼类 520
多种,主要经济鱼类 60 多种[8],其种类数约是东海
的 1.5倍,黄、渤海的 2.5倍。20世纪 50年代以前,
由于生产力低下,作业工具落后,北部湾渔船以传统
的风帆船为主,其作业渔场仅为近岸渔场,自 70 年
代开始,由于渔业劳动力的自然增和非渔业劳动力向
捕捞业转移以及捕捞技术的飞速发展,北部湾沿海地
区的捕捞能力持续增长,近年来该海区的捕捞渔船总
功率大致为北部湾最适捕捞作业量的 2倍[9]。造成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北部湾的渔业资源衰退明显。
近年由于实施伏季休渔等生物资源养护措施,北部湾
生物资源有了一定的恢复,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见图
4),目前该海区渔业资源均处于捕捞过度状态,现存
资源密度仅为最适密度的 1/4[10]。此外,由于过度捕
捞引起的种类更替现象也非常明显,种间更替更加频
繁,渔业资源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见图 5),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北部湾经济渔获物以蓝圆鲹、蛇鲻
类及石首鱼类为主;进入 90 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经
济价值较高的传统经济鱼类,如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金线鱼
(Nemipterus virgatus)的资源密度进一步下降,许
多优质鱼类几乎在渔获物中消失。
图 4 北部湾鱼类资源密度变化趋势
Fig. 4 Change Trend of Fishery Species Intensity in Beibu
Gulf
图 5 北部湾经济鱼类资源密度的历史变化
Fig. 5 Historical Change Trend of Commercial Fishery, Species Intensity in Beibu Gulf
0
0.5
1
1.5
2
2.5
3
3.5
1962 1970~1973 1992~1993 1997~1999 2001~2002 2006 -2007
Resources intensity(kg/km2)
6期 刘伟民,等.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741
图 6 北部湾区海岸线主要利用变化示意(1990~2007年)
Fig. 6 Schematic Chart of Coastal Line Occupation Changes in Beibu Gulf (1990-2007)
3.3 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和珍稀动物现状及其成
因分析
根据 1990年、2000年、2007年遥感资料解译
结果(Landsat TM影像遥感解译,见图 6),近 50 年
来环北部湾区域围海造地、开垦滩涂总面积超过 7
×106 hm2。围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滩涂养殖、
以及挖螺(贝)、拖网等活动导致了自然岸线的缩减
与破坏,直接破坏了北部湾典型的近岸生态系统。
北部湾区大约 69%的红树林在上个世纪遭到破坏,
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红树林面积较 20世纪 50年代
减少了 50%左右(见图 7);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健
康及亚健康状态,其中广东徐闻珊瑚礁覆盖率呈现
明显的下降趋势(见图 8)。海草床生态系统目前大
体保持稳定,但海南岛西部海草破坏严重,难以成
图 7 中国红树林面积变化趋势
Fig. 7 Change Trend of Mangrove Forest Area in China
床。滩涂湿地面积减少、重要生境破碎化、生态系
统的破坏,也导致了珍稀动物资源的衰退。除了中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50 年 1980 年 1997 年 2002 年 2008 年
中国 海南 广东
广西 其他
/ hm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50 1980 1997 2002 2008
China Hainan Guangdong
Guangxi Others
Area(hm2)
Ti
m
e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2卷 742
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的数量处于稳定状
态以外,近岸生存的儒艮(Dugong)、白碟贝
( Pinctada maxima)、文昌鱼( Branchiostoma
lanceolatum)等资源数量则衰退明显。最近几年均
没科学依据发现儒艮实体,其资源极度衰退,濒临
灭绝;海南洋浦港附近海域白蝶贝资源数量严重衰
退,而广东雷州半岛西部的白碟贝则个体趋向低龄
化,小型化;2004~2008 年连续监测的结果表明,
文昌鱼资源数量持续衰退,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
北部湾区分布于近岸水深 40 m 等深线范围以内的
主要经济渔业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孵育场等造
成的较大破坏,也是导致北部湾渔业资源衰退的重
要原因之一。
图 8 徐闻珊瑚礁覆盖率近年来变化趋势
Fig. 8 Latest Change Trend of Xuwen Coral Reef Coverage
3.4 海洋生态灾害历史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1980~2008 年,北部湾经济区海域共发生赤潮
事件 71次,只占南海海域赤潮总数的 6%左右,仍
属于赤潮爆发的低发水域。但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影
响面积增加趋势明显(见图 9、图 10),特别是有毒
赤潮,在 1980~2000年间的赤潮事件中,由无毒的
夜光藻引发的赤潮占半数;而在 2000~2008年,由
有毒有害的球形棕囊藻( 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引发的赤潮达到50%,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引发的赤潮仅占少数。赤潮多发海域主
要是湛江港和海口湾。这主要湛江港、海口湾水体
受陆源污染大,港口运输业发达,赤潮发生风险大。
4 北部湾沿海开发与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 Analysis of Coast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Beibu
Gulf)
4.1北部湾沿海开发的产业布局建议
广西:为保护涠洲岛周边海域的典型珊瑚礁海
洋生态系统和主要经济鱼类(二长棘鲷保护区核心
区)的产卵场,禁止开发涠洲岛周围海域,保护经
常聚集出现于硇洲岛南面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同时
禁止硇洲岛上的工业开发;北海铁山港海域毗邻儒
艮保护区和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应控制近岸海域开
发;钦州湾临近中华白海豚集聚海域,并开始出现
赤潮灾害,应控制开发;为缓解茅尾海富营养状态
和赤潮灾害,应严格控制海水养殖和来自钦江的陆
源污染;考虑污染物扩散条件、海洋条件制约因素,
广西沿海重点产业应重点发展防城港企沙工业区。
次
数
(
次
)
0
1
2
3
4
5
6
7
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发生次数
图 9 北部湾赤潮发生的时间变化趋势
Fig. 9 Time Change Trend of HABs in Beibu Gulf
0
2
4
6
8
10
12
次
数
(
次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面
积
(
K
m
2)
累计发生次数
累计发生面积
图 10 2001~2008年北部湾赤潮发生的空间变化趋势
Fig. 10 Space Change Trend of HABs in Beibu Gulf from
2001 to 2008
广东:考虑白海豚、海草床分布,湛江东海岛
工业规划应布置在岛的北面和中部,排污应在海岛
的东面离岸排放。茂名石化及其它重型产业排污应
避开电白以东海域的文昌鱼分布海域;湛江徐闻沿
0%
10%
20%
30%
40%
50%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Coral reef coverage
Ti
m
e
Accumulated time
Accumulated affected
area
H
ai
ko
u
B
ay
Ya
ng
pu
B
ay
W
ei
zh
ou
Is
la
nd
Q
in
gz
ho
u
B
ay
N
ao
zh
ou
Is
la
nd
Zh
an
jia
ng
H
ar
bo
r
X
uw
en
D
ia
nb
ai
c
ou
nt
ry
A
re
a(
K
m
2 )
6期 刘伟民,等.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743
岸有珊瑚礁保护区、白蝶贝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
海域生态系统好,应严格控制近岸海域开发利用;
湛江湾内由于有重要的国家红树林分布,且赤潮灾
害发生频繁,未来应逐步对港湾内的重型工业进行
搬迁、改造。
海南:由于赤潮的频繁发生,水体营养水平高,
应严格控制海口港进一步的工业开发,并限制海水
养殖,减少陆源污染;为保护近岸白碟贝,洋浦开
发区应优化发展布局,提升产业结构;临高西临近
白碟贝保护区和红树林一般区域,因此海域开发利
用应向东发展,避开敏感生态单元;考虑污染物扩
散条件较好,海洋条件制约因素少等原因,鼓励发
展海南东方沿岸化工产业。
4.2海洋生态保护与改善对策研究
(1)探索制定实施石化、冶金和造纸等重点污
染行业区域准入机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严格控制入海排污总量,实现临海工业和其他陆域
污染物的降污减排,同时执行“湾内禁止、离岸排放”
的污染物排海原则,减少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损
害。
(2)规范渔业生产秩序,科学养殖,大力推进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制度,扩大
增殖放流规模与人工鱼礁建设。
(3)严格限制自然岸线开发利用,加强珍稀濒
危物种及沿海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重要海洋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建设涠洲岛-斜阳岛珊瑚
礁、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北部湾二长棘鲷水
产种子资源保护区和合浦儒艮国家级保护区等重要
海洋生态保护区。
(4)创新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长效机制。强化北部湾区涉海部门联动协作,进
一步完善近海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渔业资源损害赔
偿补偿、水产养殖清洁生产发展等机制,建立区域
海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大环保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吕余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 中
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高峰论坛,2009, (24): 9-11.
[2] 张建中、朱晓影.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重化产业布局研究[J]. 创新,2009, (6): 29-32.
[3] 农牧渔业部水产局. 农牧渔业部南海区渔业指挥部编.
南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
社, 1985.
[4] 蔡昱明,宁修仁,刘诚刚. 1999年夏季南海北部和北部
湾海域粒度分级叶绿素 a 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
海洋科学集刊,2002, (44): 11-21.
[5] 邓超冰. 北部湾儒艮及海洋生物多样性[M]. 广西:广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韦金胜. 北部湾海洋渔业自愿衰退深层问题及可持续
发展对策[J]. 广西水产科技,2006, 2: 9-14.
[7] 黎东梅,朱坚真. 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机理探讨[J].
环境保护,2009, 2: 59-61.
[8] 胡建宇、杨圣云.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90-298.
[9] 袁蔚文. 北部湾底层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和种类更替
[J].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2(2): 57-65.
[10] 贾晓平、李纯厚、林昭进、邱永松. 北部湾渔业生态环
境与渔业资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