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2卷 第 6期 生 态 科 学 32(6): 718-724
2013年 11月 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13
收稿日期:2012-10-23收稿,2012-12-25接受
作者简介:陈涛(1982—),男,博士,工程师,电力环保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陈涛,E-mail:cscct@126.com
陈涛,王斯佳,马慧,宫喜君.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性能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 32(6): 718-724.
CHEN Tao, WANG Si-jia, MA Hui, GONG Xi-jun.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degrading bacterium[J].
Ecological Science, 2013, 32(6): 718-724.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性能研究
陈涛
1
,王斯佳
2
,马慧
2
,宫喜君
2
1.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21
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 130061
【摘要】从长期受 PCBs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 2株多氯联苯降解菌,并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对这 2株
菌的驯化筛选,得到混菌对 PCBs的降解效果最好。通过改变菌株的降解条件(pH、温度、接菌量及装液量)可知,混菌的最
佳降解 pH值为 7.0、温度为 30 ℃ 、接菌量为 OD600nm=1.0的菌液 2 mL、装液量为 10.00 mL。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混菌对 10 mg/L
的 PCBs降解 15 d,去除率可达 70%左右。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增效降解作用研究可知,混合表面活性剂表现为低浓度(<500 mg/L)
促进混菌对 PCBs的降解,高浓度(>700 mg/L)抑制混菌对 PCBs的降解。在降解体系中添加 300 mg/L的混合表面活性剂,
经 16 d的降解,可以将 PCBs降解率提高到 91.5%。
关键词:多氯联苯;筛选;降解特性;表面活性剂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3.06.007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3)06-718-07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degrading bacterium
CHEN Tao1 WANG Si-jia2 MA Hui2 GONG Xi-jun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chun 130021, China
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 Two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egrad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long-term PCBs-contaminated soil using biphenyl as
carbon source and energy source. These halophilic bacterial strains were separated, purified and enriched. Afte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dye identification, the mixed fermentation was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s about influence on degrading
polychalorinated biphenyls at last.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PCBs-degrading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pH, temperature, inoculation amount and liquid mediu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io could reach to 70%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30 ℃, pH was7.0, inoculation amount was OD600nm =1.0, and liquid medium was 10.00 mL. Results from surfactants
efficiency degradation proved that the mixed surfactants in low concentrations (<500 mg/L) could promote the degradat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700 mg/L) could suppress the degradation. The degradation ratio could reach to 91.5% after 16 d when mixed
surfactants (300 mg/L) were added to the degradation system.
Key word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screen; biodegradation characters; surfanctant;
6期 陈涛,等.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性能研究
719
1 引言(Introduction)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简称PCBs)
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阻燃
性、热稳定性和脂溶性,曾被广泛用作变压器油、热
交换液和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等[1]。但由于PCBs具有难
降解性、生物毒性、生物蓄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等环
境特性[2-3],被首批列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中12种
优先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4-6]。我国PCBs约
有10年的生产历史(1965-1974),累计PCBs共有近
万吨,虽然现在我国停止了对多氯联苯的生产和使
用,但由于早期含PCBs的工业废弃物的处置不当和
管理不善,我国部分地区的PCBs污染现象依然很严
重[7-8]。目前对于PCBs污染的治理方法大体上可分
为热处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及其他方法[9]。其
中微生物降解PCBs具有低能耗、经济以及环境友好
的特点,极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10-11],逐渐成为研
究热点[12]。本文从受PCBs长期污染的场地分离筛选
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降
解能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PCBs污染场地生物修
复提供菌源奠定了基础。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培养基的组成
富集培养基:蛋白胨 10.0 g;牛肉膏 5.0 g;NaCl
5.0 g;蒸馏水 1 L;pH=7;灭菌30 min。固体培养基
则再加15 g的琼脂粉。
基础培养基:NH4NO3 1 g;KCl 0.7 g; KH2PO4
2 g;Na2HPO4 3 g; MgSO4·7H2O 0.7 g;CaCl2 0.02 g;
NaCl 1 g;蒸馏水 1 L;pH=7.2-7.4;灭菌30 min。固
体培养基则再加15 g的琼脂粉。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0 g/L的蛋
白胨。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多氯联苯(Aroclor 1242),购自美国Supelco公司,
纯度为化学纯+/-0.5%;正己烷为色谱纯;配置电子
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手提式压力蒸汽
灭菌器;生化培养箱;恒温震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
HY-5回旋式振荡器;高速台式离心机;显微镜等。
2.3 PCBs降解菌的驯化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采用在富集培养基中逐步提高PCBs浓度的方法
对菌株进行驯化。取驯化后的菌液进行倍比稀释,将
稀释菌液涂布于含PCBs的固体培养基上,于30 ℃恒
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取生长
快、菌落多且大者进行划线纯化。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污染控制微
生物学实验》[13]上的方法,观察多氯联苯降解菌的
菌落形态,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研
究。
2.4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率影响因素实验
2.4.1菌液的制备
将从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出的菌株接种于富集
培养基中,于30 ℃、110 r/min条件下培养,收获对
数生长期菌液,以4 000 rmp离心15 min,弃掉上清液,
用灭菌的无碳源基础培养基洗涤2次,重悬于相同培
养基中,使最终光密度为一定值。
2.4.2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取OD600nm=1.0的菌液2 mL和已灭菌的加富培养
基10 mL加入到吸附有PCBs的50 mL锥形瓶中,每瓶
样品中PCBs浓度均为10 mg/L,以加入2 mL相同浓度
的热杀菌作对照,每个样品瓶均用配套的透气封口膜
封口,保持好氧环境。每瓶做两个平行样,降解实验
在110 r/min的恒温摇床中进行。每天需向锥形瓶中添
加0.2 mL灭菌的去离子水,以补充挥发的水量。定期
取样测定菌株对PCBs的降解情况,以选出对PCBs降
解效果最好的高效降解菌株。
2.4.3 降解率影响因素实验
按2.4.2中试验方法,分别考察不同pH(4.0、5.0、
6.0、7.0、8.0、9.0)、温度(10 ℃、20 ℃、30 ℃、
40 ℃)、接菌量(OD600nm=0.1、OD600nm=0.5、
OD600nm=1.0、OD600nm=1.5、OD600nm=2.0)、装液量(3.00
mL、5.00 mL、10.00 mL、15.00 mL、20.00 mL、25.00
mL)以及PCBs初始浓度(1.11 mg/L、3.44 mg/L、5.33
mg/L、10.33 mg/L、15.11 mg/L、19.67 mg/L)对菌
株降解PCBs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降解条件。
2.4.4 高效降解菌对PCBs的降解研究
按2.4.2中试验方法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进行高效
降解菌对PCBs的降解试验,定期取样测定菌株对
PCBs的降解情况。
2.5 表面活性剂的增效降解作用研究
2.5.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混菌降解效果的影响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2卷 720
根据陈涛[14]的试验研究结果,本文选择SDS—吐
温-80混合表面活性剂进行增效修复研究。试验方法
与2.4.2相似,不同之处为向锥形瓶中添加的10 mL加
富培养基中含有一定量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
活性剂浓度分别为50 mg/L、100 mg/L、300 mg/L、
500 mg/L、700 mg/L、1 000 mg/L、3 000 mg/L)。
2.5.2 表面活性剂对混菌生长和PCBs降解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浓度,
按2.5.1中试验方法,定期取样测定PCBs的降解情况
和菌株的生长情况。
2.5.3 混菌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利用
按2.5.2中试验方法,定期取样测定表面活性剂的
浓度变化。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通过菌株的驯化分离,在固体培养基上初步筛选
出2种菌株,分别编号为1#、2#。将这2种菌株制备成
的最终光密度为OD600nm=1.0的菌液等体积混合,配
置成混菌液。分别对这2种单菌和混菌进行高效降解
菌筛选试验,在降解1 d和3 d时取样测定PCBs去除
率,得到结果如图1所示。
图 1 不同菌株对 PCBs的降解
Fig.1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PCBs by different strains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1#、2#单菌和混菌在第一
天对培养基中 PCBs就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降解 3 d
时单菌对 PCBs的去除率在 40%左右,混菌对 PCBs
的去除率为 54.81%,可见混菌的降解效果好于任何
一种单菌,因此采用混菌进行后续试验。
3.2 高效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菌株形态观察
分别观察 1#、2#菌株的菌落特征、细菌形态
和革兰氏染色结果,得到结果如表 1 所示。2 株降
解菌的革兰氏染色图如图 2所示。
表 1 菌株的形态观察
Table 1 Morphology of the bacterial strains
图 2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革兰氏染色图
Fig.2 Gram diagram of the PCBs degradation strains
3.2.2 菌株生理生化反应
分别对 1#、2#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如
编号 1# 2#
固体培养基
中菌落特征
圆形,边缘整齐,直
径约 1 mm左右,凸
出,乳白色,不透明,
表面光滑
假根状,边缘不规
则,直径在 1-2 mm
之间,凸出,乳白色,
不透明,表面粗糙
(毛毛的)
液体培养基
中菌落特征
整个培养液呈混浊
状态
整个培养液呈混浊
状态
细菌形态 短杆状 杆状
革兰氏染色 阴性 阳性
0
10
20
30
40
50
60
1号 2号 混菌
PCBs降解菌
1d
3d
P
C
B
s
去
除
率
/
%
1号
2号
6期 陈涛,等.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性能研究
721
表 2所示。
表 2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Table 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al strains
编号 1# 2#
氧化酶试验 + -
接触酶试验 + +
淀粉水解试验 - -
甲基红试验 - +
乙酰甲基醇试验 - -
石蕊牛奶试验 产酸凝固 产酸凝固
产吲哚试验 + +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 +
明胶液化试验 + +
产硫化氢试验 + +
需氧性的测定 微好氧 微好氧
3.3 PCBs降解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初始 pH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培养基的 pH 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及污染物降
解的重要因素之一,pH值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物活
性,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有害物质的毒
性,不同微生物对 pH值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
pH值条件下混菌对 PCBs的降解情况如图 3所示。
图 3初始 pH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s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混菌在初始 pH=4.0-9.0
的条件下都能对 PCBs进行降解,当 pH=7.0时,微
生物对 PCBs 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 62.22%。初始
pH值过高(pH>7.0)或过低(pH<6.0)均出现了抑
制微生物降解 PCBs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 pH值过
高或过低致使微生物活性下降、营养物质的可给性
降低、PCBs的毒性升高,从而混菌对 PCBs的降解
率有所下降。因此,本研究混菌降解 PCBs 的最适
pH值为 7.0。
3.3.2 温度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温度是一个对微生物本身代谢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的因素,温度过高可能破坏有机体的重要组成,
而温度过低可能抑制酶活力,使细胞新陈代谢活动
减弱。不同温度条件下混菌对 PCBs 的降解情况如
图 4所示。
图 4 温度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 4中可以看出,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混菌
对 PCBs 均有所降解,分析原因为优势菌种是从长
期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室外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
由于中国东北部四季分明,每年冬夏的气温差较大,
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长期经受这种温度变换的驯化
而适应了这个温度范围。从混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对 PCBs 的降解情况分析可知,混菌对 PCBs 的去
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 30 ℃时,
PCBs 去除率为 60%;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PCBs
去除率有所降低,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影响了微生物
的生长,且微生物活性下降,所以降解效果也随之
下降。因此,本研究混菌对 PCBs 降解的最适温度
为 30 ℃,但是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混菌对 PCBs也有
很好的降解去除效果。
3.3.3 接菌量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生物降解过程是一个酶催化反应过程,接菌量
大小对延迟期和细胞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是微
生物代谢过程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单位菌体量所
0
10
20
30
40
50
60
70
4.0 5.0 6.0 7.0 8.0 9.0
pH
PC
B
s去
除
率
/%
40
45
50
55
60
6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PC
B
s去
除
率
/%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2卷 722
对应底物的量不同,反应速度会表现出差异。不同
接菌量条件下混菌对 PCBs的降解情况如图 5所示。
图 5 接菌量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inoculation amount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 5中可以看出,随着接入菌量的增加,5 d
后降解体系中混菌对 PCBs 的去除率先增加后降
低。这是因为当接菌量较少时,微生物正常生理代
谢消耗有机物质,随着接菌量的增加,微生物量逐
渐增大,PCBs 作为营养物质被消耗,其去除率也
相应的增大;但当接菌量过大时,微生物可能处于
贫营养状态或供氧不足状态,菌体之间的相互竞争
作用反而使 PCBs 降解速率降低。因此,本研究混
菌对 PCBs 降解的最适接菌量为 OD600nm=1.0 的菌
液。
3.3.4 装液量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氧是多数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类型的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在摇床试验中,装液量可
以间接反映体系中溶解氧的含量。而且装液量不同,
供给微生物所需营养量不同,也会影响菌体的生长
和降解。不同装液量条件下混菌对 PCBs 的降解情
况如图 6所示。
图 6 装液量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liquid medium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 6中可以看出,当装液量为 3.00 mL/50 mL
锥形瓶时,由于体系中溶解氧含量高,所以混菌生
长良好,对 PCBs的去除率为 54.07%。随着装液量
的增加,混菌对 PCBs 的去除率略有升高,这是因
为装液量的增加,使体系中营养物质增多,更利于
混菌的生长和对 PCBs 的降解。但 PCBs 去除率并
不是一直随着装液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装液量为
25.00 mL时,由于体系中溶解氧不足,混菌生长情
况不乐观,致使 PCBs 去除率有所下降。因此,本
研究混菌对 PCBs降解的最适装液量为 10.00 mL。
3.3.5 PCBs初始浓度对菌株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菌体的生长和污染物的降解有一定
的影响作用。底物浓度过低,菌体生长所必需的营
养物质匮乏,则菌体生长受到抑制;底物浓度过高,
对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则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和
对污染物的降解。不同 PCBs 初始浓度情况下混菌
对 PCBs的降解情况如图 7所示。
图 7 PCBs初始浓度对 PCBs降解率的影响
Fig.7 Effect of PCBs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degradation
从图 7 中可以看出,随着 PCBs 初始浓度的增
加,混菌对 PCBs 的降解去除率逐渐增加,最后达
到平衡。分析原因为微生物对 PCBs 的降解过程是
一个酶促降解过程,当 PCBs 浓度不对微生物产生
毒害作用时,PCBs 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微生物自
身降解酶的诱导形成,从而提高对 PCBs 的降解效
率。
3.4 高效降解菌对PCBs的降解研究
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即温度为 30 ℃,pH=7.0,
接菌量为 OD600nm=1.0的菌液 2 mL,装液量为 10.00
mL,考察混菌对模拟废水中 10 mg/LPCBs 的降解
情况,试验结果如图 8所示。
从图 8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中热杀菌在第一天
40
45
50
55
60
65
0.0 0.5 1.0 1.5 2.0 2.5
接菌量/OD600nm
PC
B
s去
除
率
/%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装液量/mL
PC
B
s去
除
率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PCBs初始浓度/mg.L-1
PC
B
s去
除
率
/%
6期 陈涛,等.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性能研究
723
对 PCBs吸附去除 6%左右,之后的试验中,对照组
对 PCBs 的去除没有明显变化。混菌在第一天对培
养基中 PCBs 就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
43.33%,这是因为菌体在适宜环境下大量繁殖,
PCBs一部分被微生物吸附,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
因此有很高的 PCBs去除率;随着降解时间的增长,
PCBs降解率缓慢增加,当降解进行 15 d后,降解
率基本稳定在 70%左右。
图 8 最佳条件下混菌对 PCBs的降解
Fig.8 The degradation of PCBs by mixed fermentation in
the best conditions
3.5 表面活性剂的增效降解作用研究
3.5.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混菌降解效果的影响
PCBs是疏水性有机物,其在水中溶解度很低,
生物可利用性较差。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改变两相间
的界面张力而增加污染物的流动性,从而增加PCBs
的生物可利用性。添加各浓度混合表面活性剂后,混
菌对PCBs的降解效果如图9所示。
图 9 混合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混菌降解 PCBs的影响
Fig.9 Effect of mixed-surfactants concentration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9中可以看出,混合表面活性剂表现为低浓
度促进混菌对PCBs的降解,且促进作用随表面活性
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高浓度抑制混菌对PCBs的降
解,且抑制作用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未
加表面活性剂时,混菌对PCBs的降解率为70.00%,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到300 mg/L,PCBs降解率
增加至93.33%,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此浓度范围内,
混合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表面特性,增加细
胞与PCBs的亲和性,从而增加了混菌对PCBs的降解
能力。但当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继续增大,PCBs
降解率不再增加,反而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为,高浓
度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致使微生
物对PCBs的降解能力下降。
3.5.2 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生长和 PCBs降解的影响
根据图9中的试验结果,选择300 mg/L的混合表
面活性剂,考察其对混菌生长和PCBs降解的影响,
试验结果如图10、图11所示。
图 10 表面活性剂对混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Fig.10 Effect of mixed-surfactants on growth situation of
strains
图 11 表面活性剂对 PCBs降解情况的影响
Fig.11 Effect of mixed-surfactants on PCBs degradation
从图 10 中可以看出,在降解体系中添加 300
mg/L 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既没有对混菌的生长产生
抑制作用,也没有产生促进作用,菌体生长情况良
好,受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影响不大。从图 1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5 10 15 20 25
时间/d
PC
B
s去
除
率
/%
混菌对 PCBs的去除率
对照组对 PCBs的去除率
0
20
40
60
80
100
0 50 100 300 500 700 1000 3000
混合表面活性剂浓度/mg.L-1
PC
B
s去
除
率
/%
0.0
0.5
1.0
1.5
2.0
2.5
0 1 3 5 7 9 12 16
时间/d
O
D
60
0n
m
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 3 5 7 9 12 16
时间/d
PC
B
s去
除
率
/%
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
生 态 科 学 Ecological Science 32卷 724
中可以看出,与未添加混合表面活性剂相比,经过
1d的降解,添加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体系中微生物对
PCBs的去除率增加了 22.5%。分析原因可能为降解
初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 PCBs 的生物可利
用性,也可能表面活性剂作为共代谢底物协同代谢
目标污染物,从而促进了 PCBs 的降解。在后续降
解过程中,无论是添加表面活性剂还是未添加表面
活性剂,微生物对 PCBs 的去除率都逐渐增大,且
增大速率相差不大,当降解 16 d时,添加混合表面
活性剂的体系中混菌对 PCBs的降解率达到 91.5%。
分析原因可能为表面活性剂作为共代谢底物被混菌
快速利用掉,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减少,添加表
面活性剂的优势越来越小,最后和未添加表面活性
剂的体系的降解速率相近。
3.5.3 混菌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利用情况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可降解性差,则易在环
境中滞留而造成二次污染。混菌对SDS—吐温-80混
合表面活性剂的利用情况如图12所示。
图 12 混菌对表面活性剂的利用情况
Fig.12 Utilization of mixed-surfactants by strains
从图 12中可以看出,上述实验筛选出的混菌对
SDS—吐温-80混合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经过 30 h的降解,SDS去除率可高达 99%以上,吐
温-80 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 90%以上。这也正证实
了上文对图 11中实验结果的解释,即混合表面活性
剂在降解初期被微生物利用降解,致使降解体系中
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对 PCBs 的降解促进作用减
弱。
4 结论(Conclusions)
本文从长期受 PCBs 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培育出
2 株多氯联苯降解菌。混菌对 PCBs 的降解效果好
于任何一种单菌。通过降解率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可
知,混菌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7.0、温度为 30 ℃ 、
接菌量为 OD600nm=1.0的菌液 2 mL、装液量为 10.00
mL。在最佳条件下,混菌对 10 mg/L的 PCBs降解
15 d,去除率可达 70%左右。
混合表面活性剂表现为低浓度(<500 mg/L)促
进混菌对 PCBs的降解,高浓度(>700 mg/L)抑制
混菌对 PCBs的降解。在降解体系中添加 300 mg/L
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 PCBs 的降
解,降解 16 d时 PCBs降解率高达 91.5%。混菌在
一定条件下对SDS和吐温-80的利用率均大于90%。
该混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 PCBs 污染场
地生物修复提供菌源奠定了基础。但是,微生物在
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能力会受到其他微生物以及环境
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筛选出的微生物在自然情
况下对 PCBs 的降解能力还需要做很多更深入的研
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静 , 崔兆杰 , 许宏宇 . 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
(PCBs)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
版), 2006, 36(5): 94-98.
[2] 陈满荣, 俞立中, 许世远, 封克. 长江口 PCBs 污染及
水环境 PCBs 研究趋势[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27(5):24-28.
[3] 邹建卫, 蒋勇军, 胡桂香, 曾敏, 俞庆森. 多氯联苯的定
量结构-性质(活性)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3):
267- 272.
[4] 滕应, 徐莉, 邹德勋, 李振高, 骆永明. 多氯联苯复合污
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J]. 生态环境 ,
2007, 16(6): 1688-1693.
[5] 吴宇澄, 骆永明, 滕应, 李振高. 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
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学报 ,
2007, 44(5): 854-859.
[6] 周霞, 李拥军, 熊文明, 温贤有, 刘红. 多氯联苯污染
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2:
158-160.
[7] 张志. 中国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
研究[D].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8] 张跃军, 许添国, 刘程. 江苏省典型内河沉积物中多
氯联苯残留情况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8,
30(6):98-100. (下转第730页)
0
20
40
60
80
100
0 4 8 16 20 24 30 36
时间/h
去
除
率
/%
吐温 -80
S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