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 BMPs 应用初探



全 文 :第 33卷 第 5期 生 态 科 学 33(5): 858−864
2014 年 9 月 Ecological Science Sep. 2014

收稿日期: 2013-07-09; 修订日期: 2014-02-05
基金项目: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0KB2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J4100020
作者简介: 黄新雨(1987—), 女, 硕士, 从事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研究
*通信作者: 张太平, E-mail: lckzhang@scut.edu.cn

黄新雨, 张太平.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 BMPs 应用初探[J]. 生态科学, 2014, 33(5): 858−864.
HUANG Xinyu, ZHANG Taip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iparian zone environment in Guangzhou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MP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4, 33(5): 858−864.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应用初探
黄新雨 1, 张太平 1,2,*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
2. 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6

【摘要】 近年来国内逐步引进并开发新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用于农村或城市面源污染控
制, 考虑国内在 BMPs 应用时比选决策基本依赖国外经验和系统、国内尚无有效决策系统等问题, 文章选择广州市车
陂涌、台涌、珠江干道大学城河段的河岸带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三条河涌河岸带各自的具体情况, 通过初选、对备选
的 5 项 BMPs(植被过滤带、植草沟、入渗沟、砂滤系统和透水性铺面)进行比选, 并确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
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 最终确定出适合三条河涌各自的 BMPs, 初步建立 BMPs 应用决策程序 , 形成广州城市河岸带
BMPs 应用初步方案, 为广州应用 BMPs 控制城市面源污染与河涌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BMPs; 面源污染; 河岸带; 河涌整治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4.05.006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4)05-858-0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iparian zone environment in Guangzhou and the appli-
cation of BMPs
HUANG Xinyu1, ZHANG Taiping1, 2, *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The Key Lab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Industry Clusters, Ministry of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Recently, BMPs have been introduced from abroad and developed for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There aren’t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s for us when using BMPs, so we must rely on foreign experience and systems
almost entirely. Chebei River, Tai river and Pearl River main stream at 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ree rivers’ riparian ecosystem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designated as tw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riteria. Five candidates of BMPs (vegetated filterstrip, grassed swale, infiltration
trench, sand filter surface and porous pavement) were selected for grading, calculating and comparing, and then the optimal BMPs
for each river were determined at the end. The preliminary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BMPs can provide considerable reference
for Guangzhou City or other related area when using BMPs to solve urban non-point pollution and remediate river ecosystems.
Key words: BMP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iparian ecosystem; river ecosystem remediation
1 前言
2007 年广州市政府在亚运会前夕把河涌整治列
为“一号工程”, 解决了广州城市河涌污染的许多关
键问题, 特别是点源污染不经处理即向河涌排放的
情况已基本得到控制[1–2]。现今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
5 期 黄新雨, 等.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 BMPs 应用初探 859
广州河涌的主要污染源, 能否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是决
定河涌治理成败、维持河涌良好生境的关键因素[3–4]。
在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上发达国家起步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 已经形成了大量成熟或半成熟的
理论和实践指导体系[5–6]。最具代表性的是 70 年代产
生于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其是 1981-1983 年美国环保局进行“全美城
市雨水径流项目”研究, 大规模收集分析雨水径流
水质数据后提出的控制措施; 同样诞生于美国的
LID(Low Impact Design, 升级版 BMPs, 以下归入并
统称 BMPs)比之旧的 BMPs 具有规模小、布置离散、
更适合高密度开发区或城市化区域的特性。 BMPs
被定义为: 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
法、措施或操作程序, 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
作与维护程序[7]。BMPs 包括非工程性 BMPs 和工程
性 BMPs, 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和
研究, BMPs 的数据库也在不断扩充以适应不同国
家、地点的特殊情况[8–9]。
中国 80 年代开始关注面源污染问题, 大部分集
中于农村、湖泊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在不
少城市开始有 BMPs 应用的实例。针对深圳市茜坑
水库严重的面源污染, BMPs 首次在国内被运用, 并
被设计成串联式系统, 包含了滞留池、湿地、小土
坝、缓冲草带[10]。这一系统对面源污染中的 SS、TN、
BOD 等的去除率均达到 50%以上。苏州市进行城市
面源污染控制工作中, 把原有的雨水管道改造为生
态集雨沟; 部分河岸带改为植被护坡; 小区绿地替
换为草沟和植生过滤带, 这些措施均能较好地减少
路面降雨漫水和去除径流污染物: 43%—90% TSS,
10%—80% TP 和 NO3–[11]。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
术学院南海校区建设中运用 BMPs 理念, 根据当地
特殊情况比选了 12项BMPs措施, 最后借助ArcGIS
和 SUSTAIN 对初步选出的措施修改、优化, 得到最
后的面源污染控制管理规划方案[12]。
广州市近年的治水工作中, 不管是旧城区改造
还是新城区建设, 偶尔会用到一些 BMPs, 如透水地
面、植被过滤带等[13]。但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 数
据、经验等没有很好的收集整理分析, 难以借鉴; 而
且从 BMPs 方案比选、成本效益评价、实例参考、
模拟系统以及最终确定实施等各个步骤也未形成一
个完整、简便的方案决策流程。
本文选择广州城区三条典型河涌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河涌水质和岸带土壤环境情况, 结合周边土地
利用与植被现状等限定条件, 依据各点具体情况选
择适合的工程性 BMPs, 并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
评价, 最后确定方案, 提高 BMPs 应用决策的系统
性、科学性与针对性, 为广州今后的河涌整治工程
性 BMPs 运用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2.1 地理与气候条件
如图 1 所示, 所选择的研究区域分别位于广州
城市化区域的天河区车陂涌、海珠区台涌和番禺区
珠江干流大学城段(以下简称珠江干流)的河岸带。广
州市城区地处广东省南部, 水域面积为 74400公顷,
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 21.9 ℃, 年
内以 7 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 为 28.4 ℃; 1 月份虽
然气温较低, 但月平均气温仍在 13 ℃以上; 气温
的年较差 15 ℃。相对湿度 72%—80%, 年平均降
雨 1696.5 mm, 年日照时长为 1800 h, 具有良好的
水热气候条件。
2.2 水质与土壤环境条件
三条河涌的水质与岸带底质环境状况各不相同,
车陂涌河水底泥均发黑发臭, 滨水区几无植物生长,
河水中也甚少见到鱼类出没; 台涌水质相对较好,
但透明度较低, 滨水区植被覆盖良好; 珠江干流大
学城段水质一般, 透明度较低, 含沙量大, 低潮和涨
潮水位差异大, 滨水区仅有少量水生植物生长。为具
体了解三条河涌的水质状况, 分别于 2011 年 5 月 19
日、7 月 27 日、12 月 11 日采集三河涌的水样进行
分析, 结果列于表 1:

图 1 研究地点
Fig. 1 Locations of research
860 生 态 科 学 33 卷
表 1 河涌水质情况
Tab. 1 Quality of river water mg·L–1
样点 氨态氮 硝态氮 总氮 总磷 总悬浮物
车陂 22.20±7.46 0.54±0.34 22.48±7.88 1.71±1.54 16±1.41
台涌 4.90±1.06 1.66±1.60 10.19±1.99 0.35±0.31 18±0.71
珠江干流 1.55±1.19 1.45±0.59 5.09±2.83 0.56±0.79 23±2.83
Ⅴ类标准* 2.0 10.0 2.0 0.4
注:*《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从上表知, 三条河涌各指标的季节性差异都较
为明显, 车陂涌的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为最高,
氨氮和总氮含量是Ⅴ类标准值的 11 倍; 总磷为Ⅴ类
标准值 4 倍, 反之硝态氮浓度三河涌最低。台涌河
水所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氨氮为标准值 2.5 倍, 总
氮 5 倍, 总磷仅略低于Ⅴ类标准值。珠江干流大学
城段所受污染最轻, 仅有总氮污染较重, 为Ⅴ类标
准值 2.5 倍, 总磷略超标准值, 氨氮则略低于标准
值。三河涌的硝氮均明显低于Ⅴ类标准, 氨氮和总
氮是三条河涌最主要的污染物。
为了解雨天河涌水质变化以及路面径流情况,
于 2011 年 8 月 9 日(之前已下雨 3 天且正在下雨)采
集台涌水样和离台涌样点最近的城市路面降雨径流
水样进行分析, 并与 7 月 27 日(晴天)台涌水样进行
对比。结果列于下表:
下雨天台涌河水氨氮、硝氮、总氮、总磷浓度
均略有下降, 总悬浮物明显上升, 为晴天的 1.8 倍。
降雨径流中氨氮、硝氮、总氮浓度均低于河涌水样,
但总磷较高, 总悬浮物浓度为晴、雨天河涌水样的
24.8 倍和 13.5 倍。由此说明降雨径流对河涌水质的
影响主要在悬浮物浓度的提高, 路面降雨径流营养
盐污染较轻, 但总悬浮物污染严重, 在 BMPs 选择
时应着重考虑对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采集水样的同时在各河涌岸带 3 个不同位置
采集土壤/底泥样品分析其部分环境指标, 3 个位
置分别为 A、B、C, A 点代表河水与陆地交界处,
常水位以下; B 点代表水陆过渡带, 涨潮时水位
到达此处; C 点代表陆地。点位土壤质地及含水率
见下表。
由表 3知, 车陂涌河岸土质为壤质砂土至砂土,
透水性最好; 珠江干流大学城段为砂质壤土至壤
质砂土, 透水性一般; 而台涌河岸土质透水性最差,
为砂质壤土至粉砂壤土。在选择 BMPs 过程中应考
虑台涌的该限制条件, 并充分发挥车陂在该指标上
的优点。其他土壤指标分析结果列于下表 4 和 5。
三个研究区域土壤/底泥中, 硝氮含量 0.32—
10 mg·kg–1, 台涌岸带含量最高; 氨氮1.29—7.64 mg·kg–1,
珠江岸带含量最高; 总氮 0.25—2.55 g·kg–1, 台涌岸
带含量最高; 总磷 0.21—0.79 g·kg–1, 依然是台涌岸
带含量最高, 台涌岸带的微生物含量也相对较高。根
据以上分析, 再结合各河涌水质现状, 在选择 BMPs
时应重点考虑氮的去除, 特别是台涌和珠江岸带。

表 2 晴雨天台涌水质对比
Tab. 2 Comparing of water samples in sunny and rainy day of Tai river mg·L–1
氨态氮 硝态氮 总氮 总磷 总悬浮物
晴天河水 6.13±0.01 0.77±0.16 11.06±1.82 0.60±0.01 18.5±0.71
雨天河水 5.39±0.01 0.76±0.00 9.18±0.81 0.49±0.00 34.0±5.66
降雨径流 1.03±0.22 0.21±0.07 8.44±0.29 1.38±0.03 458.0±5.66
表 3 土壤/底泥基本性质
Tab. 3 Basic properties of soil/sediment %
车陂涌 台涌 珠江干流

A B C A B C A B C
土壤质地 壤质砂土 砂土 壤质砂土 粉砂壤土 粉砂壤土 砂质壤土 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砂质壤土
含水率 45.5 13.1 7 55.2 32.8 16.8 21.5 19.4 15.9
5 期 黄新雨, 等.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 BMPs 应用初探 861
表 4 土壤/底泥指标
Tab. 4 Indexes of soil/sediment
硝态氮/ (mg·kg–1)
氨态氮/
(mg·kg–1)
总氮/
(g·kg–1)
总磷/
(g·kg–1)
脂磷/
(nmol P·g–1) 总有机碳/%
A 0.74±0.84 5.11±4.06 1.78±1.73 0.57±0.47 36.04±31.43 2.22±1.13
B 7.54±5.80 1.91±1.80 0.29±0.26 0.54±0.42 21.37±23.55 0.74±0.54 车陂
C 0.76±0.71 1.29±1.53 0.25±0.13 0.42±0.09 7.00±1.21 0.93±0.16
A 1.65±1.78 2.42±1.05 2.55±0.25 0.66±0.57 35.25±32.32 5.21±1.50
B 10.0±4.58 1.41±1.52 1.63±0.46 0.79±0.58 17.24±14.38 3.78±0.14 台涌
C 5.11±1.56 1.70±1.40 0.88±0.21 0.36±0.10 12.76±6.37 2.16±0.84
A 1.84±1.59 7.64±2.74 0.72±0.69 0.21±0.29 7.80±1.87 1.59±1.63
B 2.61±1.55 2.81±1.18 1.22±0.41 0.41±0.04 10.07±1.00 3.99±1.95 珠江干流
C 0.32±0.25 2.47±1.86 0.68±0.28 0.21±0.01 11.59±3.15 1.95±0.72

表 5 土壤/底泥重金属含量
Tab. 5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ediment mg·kg–1
As Cd Cr Pb Zn Cu
A 309.4±13.21 1.83±0.61 35.92±10.91 54.45±19.20 181.68±56.65 105.79±100.78
B 310.2±5.31 1.50±0.84 23.86±11.84 47.59±20.29 138.13±74.12 20.2±10.48 车陂
C 310.2±12.53 2.45±0.64 25.03±9.31 116.06±12.39 90.62±28.13 9.60±2.09
A 318.2±4.91 4.00±0.71 92.57±20.48 71.48±13.57 292.87±47.98 86.65±27.47
B 325.3±22.10 4.27±0.52 90.20±18.75 74.71±10.39 222.41±31.44 53.56±11.81 台涌
C 310.60±7.12 2.12±0.42 39.23±7.66 24.42±6.24 65.26±27.08 15.86±5.01
A 307.3±1.46 2.10±0.05 42.47±3.67 31.45±1.82 126.94±49.35 21.00±1.96
B 290.2±29.49 2.27±0.12 52.85±3.78 27.13±5.98 72.17±29.83 18.96±9.08
珠江干

C 321.4±15.28 3.09±0.93 70.89±18.48 21.55±0.44 48.79±10.15 11.18±1.43
Ⅲ类标准* 40 1.0 300 500 500 400
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由表 5 看出, 三处河岸带土壤中砷含量超标最
严重, 比之Ⅲ类标准值高 7—8 倍; 镉含量超标 1.5
—4 倍, 其它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相应标准值。因此
重金属的去除在选择 BMPs 中也是关键因素, 可优
先考虑对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或 BMPs 构建时优先
选择重金属富集植物。
2.3 土地利用与植被现状
车陂涌: 滨水带(A 点处)无挺水植物生长, 低水
位时露出黑臭底泥河床; 河岸带过渡区(B 点处)为
草地, 部分为居民开辟的零星菜地, 并有垃圾堆积,
河岸局部区域坡度较大; 陆地区(C 点处)为 2 m宽的
城市绿化带。车陂涌大部分河段已修筑成水泥浆砌
河岸, 两岸主要为水泥路面与商业区, 可利用的土
地面积十分有限。初选适于砂滤系统、入渗沟、透
水性铺面等 BMPs 措施的实施。
台涌: 河岸坡度较缓, 约为 5%, 基本为植被覆
盖, 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大。滨水区有木桩等生态护
岸措施, 生长有大量挺水植物, 主要种类包括水芋
(Calla palustris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美人
蕉(Canna indica Linn)、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等;
过渡区与陆地区是连续的绿化带或果园。周边较少居
民区和商业区, 主要为城市道路, 初选适于植被过滤
带、植草沟、透水性铺面等 BMPs 措施的实施。
珠江干流大学城段: 河岸带坡度≤10%, 主要
为草地或大学城园林绿化,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
大。滨水区与过渡带有水泥挡墙护岸, 有种植槽生
长挺水植物。河岸带整体上为人工绿化带(乔灌草结
合), 面积大, 初选适于植被过滤带、植草沟、透水
性铺面等 BMPs 措施。
3 适用 BMPs 措施分析
目前在国外使用的 BMPs 有几百种且还在不断
862 生 态 科 学 33 卷
扩充中, 各国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选择不同的措施,
在我国研究较多的 BMPs 主要有透水性铺面、植被
过滤带、人工湿地、绿屋顶、入渗沟、滞留池、砂
滤系统、植草沟等。根据前一部分对三河涌水质、
河岸带土壤条件、土地利用、植被情况、周边环境
等方面的分析, 从众多 BMPs 中剔除在地形、土地
面积利用、经济成本、功能等明显不适合这三个研
究地点的项目 , 再从中挑选出较有优势的五项
BMPs(植被过滤带、植草沟、入渗沟、砂滤系统、
透水性铺面)作最终比选。以下分别对各 BMPs 作具
体分析[11, 14–15]:
植被过滤带污染物去除率为悬浮物 60%—80%,
重金属 20%—40%, 总氮、总磷、BOD 和微生物为
0%—20%; 但地点坡度建议<5%; 可用于台涌和珠
江干流悬浮物和重金属的去除, 但不适用于车陂;
植草沟污染物去除率为悬浮物 60%—80%, 重
金属 0%—20%, 总氮、总磷、BOD 和微生物 20%—
40%; 适用于中等密度居住区、学校、城市园区、高
速路两侧等, 但不适用高密度居住区、商业区、工
业区等坡度大场地; 分析结果与植被过滤带相同;
入渗沟污染物去除率为悬浮物、总磷、BOD 和微
生物 40%—60%, 重金属 60%—80%, 总氮 20%—60%;
不适于工业区等高浓度污染物负荷区域; 可针对车
陂营养盐和重金属使用, 需解决高污染负荷问题;
砂滤系统污染物去除率为悬浮物 65%以上, 重
金属、细菌、烃类约 30%—65%, 总氮约 30%; 所需
维护工作较多, 要求较高; 适用于车陂, 因景观性
不强不适用台涌和珠江干流;
透水性铺面污染物去除率为悬浮物 0%—20%,
总磷、BOD 60%—80%, 总氮、重金属 40%—60%,
微生物 20%—40%; 适用于居住区、景观休闲区停车
场、广场、步道等, 初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要求较高, 3
处均适用, 但成本是个难题。
经过分析比选, 对于车陂涌岸带, 适用的 BMPs
有入渗沟、砂滤系统和透水性铺面; 对于台涌和珠江
干流大学城段, 适用的BMPs有植被过滤带、植草沟、
透水性铺面。然而不同的 BMPs 面对相应河涌岸带都
有不同的优点和缺陷, 仍需进行综合评价。
4 研究区域的 BMPs选择综合评价
为了因地制宜针对每个研究区域挑选最适合的
BMPs, 对各研究区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及限制性因
素作了分析, 总结出 8 个评价指标(表 7), 并对各个
指标在评价中占据的重要性进行百分比量化值 jn(总
值为 100%)。量化方法及标准为: 如果该河涌的营养
盐/重金属/悬浮物污染较重, 则该指标得分较多; 土
壤透水性好, 该指标得分低, 反之得分高; 可利用
土地面积小, 则指标得分高; 污染负荷/景观要求强,
相应得分高; 河岸坡度大, 得分高。车陂涌污染最重,
臭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急需解决各类污
染物的输入问题, 而且其位于商业、居民区, 污染负
荷强、可利用面积十分有限; 台涌沿岸附近为果园,
选择的 BMPs 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 最好兼
具自然美观性从而与周边环境融合; 珠江干流大学
城段, 水质较难控制, 研究点位于人口密度较小处,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附近有一人工绿地休闲区,
BMPs 最好也能够兼具景观美学性。
为了更直观的判断选择 5 项 BMPs 各自的优点
并进行比选, 本研究挑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项
综合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对 5 项 BMPs 进行对
比分析, 表 7 列出了 5 项 BMPs 在各项指标上所得
的分数 in, 5 分表示在该项指标表现最好, 4 分表现较
好, 3 分表现中等, 2 分较差, 1 分最差[12]。
根据 BMPs 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及指标在评价
系统中的重要性算出其生态效益综合得分 F1, 计算
公式如下:
F1=∑in×jn+其它优点加分
表8列出了各BMPs的前期投资成本和后期的管理
投入成本, 以及得分 An(1—5 分), 得分高表示该 BMPs
在前期/后期经济效益好, 分低表示经济效益差。
表 6 研究区域评价指标重要性分配
Tab. 6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criteria %
营养盐 重金属 悬浮物 土壤透水性 土地面积 污染负荷强度 河岸坡度 景观要求
车陂 20 5 5 5 20 20 20 5
台涌 15 10 5 20 10 10 10 20
珠江干流 15 10 15 10 5 10 15 20
5 期 黄新雨, 等.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 BMPs 应用初探 863
表 7 BMPs生态效益得分
Tab. 7 Grading of ecological benefit
营养盐去除 重金属去除 悬浮物去除 土壤透水性要求 占地面积 可负荷污染强度 坡度要求 景观性
植被过滤带 2 4 5 5 2 4 2 5
植草沟 4 2 5 4 2 3 2 4
入渗沟 3 4 4 2 4 2 5 1
砂滤系统 3 5 4 2 3 2 5 1
透水性铺面 4 3 2 2 4 1 3 2
表 8 BMPs 经济效益*
Tab. 8 Economical benefit of BMPs*
*前期投资成本/
(欧元·m–3) 得分
*后期管理投入/
(欧元·m–3/年) 得分
植被过滤带 30.5—38 3 0.3—0.45:定期清理修剪、10 年后重置 5
植草沟 7.6—60 3 0.5—1.05:定期修剪植被、10 年清理一次淤泥 2
入渗沟 30—70 2 1.5—5:定期清淤、5—10 年换填料 1
砂滤系统 2 需要经常检查清淤除渣, 更换介质费用高 1
透水性铺面 33.5—228 1 0.3—1.52:定期清除堵塞物和淤泥等 3
注:*根据欧洲及美国的总结[16−19], 1999 年数据; 砂滤系统无具体数据, 但依靠其它文献或实例给出得分。
最后根据得分An及相应指标在经济效益评价中
重要性比重Bn(本研究前期投资成本占 60%, 后期管
理投入占 40%)计算各 BMPs 的经济效益综合得分
F2, 计算公式如下:
F2=∑An×Bn
所得出的各项 BMPs 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得分和
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如下表 9:
如表 9 所示, 经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
分后的结果与第二部分的比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透水性铺面针对三河涌在生态环境和经济指标上的
表现在 5 项 BMPs 均相对较差, 可考虑在车陂涌周
边道路或停车场局部使用; 入渗沟对于车陂在生态
环境效益方面表现最优, 虽然经济成本较高, 但其
处于商业居民集中区, 河涌的好坏对于周边的生
活、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建议应加大投入, 同时配
合一些非工程性的 BMPs, 严格控制附近居民区和
商业区污水的排入和河岸边垃圾的乱倾倒等, 以减
轻车陂涌的污染负荷强度。台涌和珠江干道大学城
段都可选择处理效果好又经济可行的植被过滤带作
为最佳选项, 进一步加大经济投入, 还可选择植草
沟进行串联使用, 以解决植被过滤带在营养盐去除
方面的不足; 在实施工程中可考虑选用对污染物
去除能力强且具有较高景观美学价值的草本或灌
木种植, 以提高两河岸的观赏性, 更好地与周边环
境相协调; 在植被过滤带构建时可以考虑选择一
表 9 BMPs 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综合得分
Tab. 9 Grading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
植被过滤带 植草沟 入渗沟 砂滤系统 透水性铺面
F1-车陂 2.95 2.95 3.35 3.2 2.85
F1-台涌 3.75 3.35 2.75 2.75 2.6
F1-珠江干流 3.75 3.45 3.0 3.05 2.55
F2 3.8 2.6 1.6 1.6 1.8
些重金属富集植物, 解决河岸带及底泥的重金属污
染问题。
5 结论与展望
针对所研究的车陂涌、台涌、珠江干流大学城
段三条河涌的地理位置、污染状况、河涌特性、急
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以及各指标占据的重要性比率,
初步筛选出植被过滤带、植草沟、入渗沟、沙滤系
统、透水性铺面等 5 项适用的 BMPs 并进行分析比
选; 通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综合评价指
标评分后, 入渗沟对于车陂涌在两项指标上都具有
优势, 植被过滤带对于台涌和珠江干流大学城段在
两指标上都具有优势。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及 BMPs 初选、多种 BMPs
比选及其综合评价, 形成一套城市河涌面源污染控
制与综合整治 BMPs 应用决策程序。本方法流程比
选抉择 BMPs 较为简便, 较之国外复杂的模拟、程
序等方法可以节省工作量, 同时能够较为准确地确
定适合的 BMPs。在国内缺乏数据、实例应用支持
864 生 态 科 学 33 卷
的情况下仍有可操作性, 在今后的 BMPs 选择应用
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对于广州地区甚至珠三角地区针对各自
情况进行 BMPs 选择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各区
域根据自身情况对 BMPs 进行比选分析和综合评分
后, 可着重从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进行抉择。
目前国内对 BMPs 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许多
问题还有待解决。因为没有全面大量的关于降雨径
流、面源污染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无法形成一个
完整系统, 国内在使用 BMPs 时只能借鉴国外的数
据、实例或模型, 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全面的降雨
径流和面源污染的数据库以供使用 BMPs 时参考使
用, 发展与完善最适合我国在解决面源污染时使用
的 BMPs 及其决策系统。
参考文献
[1] 夏宏生. 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实践与认识[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7): 46–48.
[2] 唐亮, 左玉辉. 广州市城市水污染控制方案[J]. 给水排
水, 2002, 28(11): 27–31.
[3] 周莉娟. 城区河涌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 科技管
理研究, 2006, 4: 201–202.
[4] 邱维, 汪传新. 广州市河涌截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2): 10–12.
[5] KAPLOWITZ M D, LUPI 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fo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stormwater control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2, 104: 364–372.
[6] GIRI S, NEJADHASHEMI A P, WOZNICKI S A.
Evaluation of targeting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Saginaw River Watershed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 103: 24–40.
[7] 邱卫国, 王超, 陈剑中,等. 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
管理措施探讨[C]. 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 830–834.
[8] 郑一, 王学军, 吴斌,等. 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制度、信
息和决策支撑[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5): 726–732.
[9] 张海荣, 马静. 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 北方环境,
2011, 23(3): 95–98.
[10] 林莉峰,张善发,李田. 城市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方案及其
在上海市的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6): 19–22.
[11] 杨勇, 操家顺. BMPs 在苏州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J]. 水资源保护, 2007, 23(6): 60–62.
[12] 唐颖. SUSTAIN 支持下的城市降雨径流最佳管理 BMP
规划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0.
[13] 高飞,车少臣. 城市绿地化学农药面源污染控制与无公害
城市绿地建设[J]. 北京园林, 2009, 25(3): 41–43.
[14] 李剑. 保护茜坑水库水质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研究
[D]. 南昌: 南昌大学, 2006.
[15] 章茹. 流域综合管理之面源污染控制措施(BMPs)研究
[D]. 南昌: 南昌大学, 2008.
[16] BAPTISTA M, BARRAUD S, ALFAKIH E, et al.
Performance-costs evaluation for urban storm drainage[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51(2): 99-107.
[17] REVITT D M, ELLIS J B. Drainage, runoff and ground-
water. Guidelin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highways, Institution of highways & transportation, London,
2001.
[18] USEPA. Preliminary data summary of urban storm water be
st management practices [EB/OL]. http://www.epa.gov/OST/
stormwater.
[19] HUNT W F, LORD W G. Bioretention performanc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