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浅谈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药性及贮存保管方法



全 文 :94内蒙古中医药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 ,也创造了具有独特
风格的祖国医药学 。 它之所以被人们沿用几千年 ,是因为其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总的讲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我们
在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时 ,要全面吸收其精华 , 而不可机械
片面地理解和运用 。 为此 ,笔者想就 目前治疗眼疾泛用清肝
明目而谈谈己见 。
有人认为清肝明目即可治疗一切眼疾 ,其根据是肝开窍
于目 ,清肝既是养目治目。 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 ,是没有整
体分析眼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 , 也没有辨证施治的错误思
路 。 其理由如下 :
首先 ,要知道眼与各脏腑的关系 , 《黄帝内经》灵枢 ` 大
惑论第八十中日 : “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 目而为之精 ,精
之案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之黑 眼 ,血之精为络 ,其案
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裹撷筋骨 ,血气之精而与脉
并为系 ,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 ” 。 指出了眼睛的所有组成部
分都是分属于五脏的 。 治眼疾当以部位的不同和与脏腑的
联系辨证施治 。
其次 ,要弄清眼与经络的关系 。 归集于眼的经络有六
条 :手阳明大肠经归于眼下承泣穴 ;手少阳心经其支脉夹咽
喉而连于目系 ;手少阳三焦经支脉达眼外毗丝竹空穴合瞳子
臀穴 ;任脉深人两眼中央 ;阴踌由足内躁上行至眼内毗部 ; 阳
维上行至眼眉上阳白穴附近 。 起于眼的经脉共三条 : 足阳明
胃经虽起于鼻根晴明穴 ,但经穴系由承泣开始 ; 足太阳膀胧
经起于眼内毗睛明穴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毗瞳子臀穴 。 经
过眼眶的经脉共三条 : 手太阳小肠经 ,支脉由缺盆上经眼外
毗去耳内 ,另一支脉颊别走眼眶下部至鼻行于内毗 ;足厥 阴
肝上行于目系出额部 ,另一支脉从目向下走颊里 ; 阳踌 , 由足
外躁上行经内毗晴明去风池。 总的来说可概括为 : 上睑属太
阳 ,下睑属阳明 ,外毗属少阳 。 治眼疾可根据经络位置分经
辨证施治 。
再者 ,还要参照八纲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和病因辨证来
指导治疗用药 。 比方说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祖国医学称赤丝
花脉、赤痛如邪和赤脉传晴。 根据充血情况辨证分为心火内
炽型 ,属实证和阳证和肝肾阴虚型即阴虚火旺型属虚证的 。
再如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祖国医学称暴风客热和天行赤眼 ,
其辨证根据发病过程和演变阶段分为卫分证 、 气分症等可分
别用桅子金花汤加味 , 白虎汤加味。 再比如 ,外感六淫都可
引起眼疾 ,所以病因辨证也要参照 。
由此可见 ,我们在治疗眼疾时也同治疗全身各部疾病一
样 ,要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治疗用药 。 以上浅
见 , `供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同仁参考 。
* 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 01 4以沁 )
2X() 9年 8 月 1 1 日收稿
浅谈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药性及贮存保管方法
任 燕 .
关键词 : 润下药 ; 药性 ;贮存方法 ;浅谈
中图分类号 : 2R 8 文献标识码 : B
火麻仁原名为麻子 , 为大麻科 ,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功
能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 以质润多脂 ,在肠道内遇碱肠液产生
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强而产生润下作用之外 ,本品还有
降压以及阻止血脂升高的作用 。
郁李仁为蔷薇科落叶植物欧李 , 以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下
气 、利水消肿功能 ,近期研究发现其果肉含钙多 ,故亦有补钙
作用 。
松子仁 ,原名海松子 ,为松科常绿乔木红松种子 ,以脂润
多油脂能润肠通利大便及润肺燥止咳、 咳痰不利等功效 。
1 润下药的贮存与保管方法
润下药含油脂较多 ,平时在贮存保管过程中尤为重要 ,
贮存保管时也比较困难 ,一但保管欠妥就会产生发霉 、 虫蛀 、
病毒污染。 因润下药为中药材野生资源 ,所以在贮存 、 运输
保存过程中各种环境的污染 ,太阳晒的过程中油脂渗出 ,油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医院( 01 加 2 0 )
2 (x刃 年 8月 1 日收稿
文章编号 : 10 06 一 09 7 9 《2 0 10 ) 0 3 一 X() 94 一 0 2
脂渗出可产生霉变及虫蛀 ,更为严重时可产生苯甲醇等致癌
物质 ,必须做到安全 、 有效 、 可控 ,对润下药在平时的保管 、贮
存 、过程中对防霉变 、 防虫蛀 、 防病毒污染 、 防变色风化 、 泛油
变异现象尤为重要 ,所以根据国家对中药材的要求必须保证
以下 3 点要求。
1
.
1 通风 :润下药在药库及药房存放过程中 ,必须保持通风
阴干 ,防止室温过高 ,太阳直接照射 ,应定期在通风干燥处进
行晾晒 ,尤其在 6 一 8 月间最易泛油 、 发霉 ,所以这时期对润 /
下药的保管要注意 ,一般把药铺在干净的纸面上或较为干净
的容器内晾晒 2 一 3 小时 , 以药材表面干燥 ,互相无勃连 ,颗
粒光滑为主 ,个别地区在人冬及开春间应定期晾晒 , 以防在
这个季节返潮 。 在晾晒后 ,如有杂质等出现要定期过筛把多
余部分清除。 具体保存时间一般应不超过 1 年之久 , 即使无
虫蛀 、 霉变等也会影响原有的色 、 味 、疗效等 。
1
.
2 防虫蛀 : 一但通风晾晒不好过度潮湿或保存温度过高 ,
时间过久会产生飞蛾 、虫蛀现象 ,这不但影响药效 ,虫体排便
DOI : 10. 16040 /j . cnki . cn15 -1101. 2010. 03. 103
0 210 年第3 期 95
后会放出相关病毒 ,如果进人人体后不但不治病 ,反而会使
人体中毒生病 。 所以 ,发现这些药材有异常改变必须及时晾
晒 、通风 ,室内用消毒药品进行定期消毒 。 如有虫蛀不用于
治疗。 润下药平时保存的温度
1
,
3 湿度 :影响润下药的贮存环境 ,温度 ,湿度 、 存放时间 ,
温度必须不高于摄氏 30 ℃以下为宜 ,相对湿度不高于 5 % ,
尤其在夏 、 秋季为了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保管时间
方法对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 。 对润下药来说 , 通风阴干 ,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 ,防止温度 、 湿度过高更为重要 ,尤其对一些
难以保存的中药材更为重要
2 体 会
以上是我个人从事中药材保管数年的点滴体会 ,我本着
药品质量第一的思想 ,做好药品保管养护工作 , 以确保临床
疗效的发挥 ,谈谈个人点滴体会 , 以供同仁参考。
柴葛解肌汤临证举隅
黄维震 .
关键词 :柴葛解肌汤 ; 外感高热 ; 眩晕 ;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二R2 49 文献标识码 : B
明 · 陶华所著《伤寒六书》的柴葛解肌汤 (书中原名为
干葛解肌汤 ,后人习称今名 。 《医学心悟 》亦有柴葛解肌汤 ,
但药物组成不同 ) ,是由柴胡 ,葛根 ,黄荃 ,芍药 ,桔梗 ,甘草 ,
羌活 ,白芷 ,石膏 ,生姜 ,大枣组成。 功能解肌清热 , 主治阳明
经病 ,见目疼 、 鼻干 、 不眠 、 头痛 ,眼眶痛 、 脉来微洪者 。 笔者
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多种内科病症 ,每获良效 ,兹举例如下 。
1 外感高热
黄某 ,男 , 26 岁 , 20 05 . 07 . 25 . 初诊 。 患者自述雨淋受凉
后发热 (竹9 , 5℃ ) 2 天 ,伴头痛 、 咽干 、 无汗恶寒 、 周身酸楚 、
面红 口 干 ;咽充血 ( + + ) ,苔薄黄 ,舌质红 ,脉浮数 ,血常规
和 X 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
医诊断 :外感高热 ,证属外感风寒 ,郁热人里 ,治宜解肌清热 ,
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 。 柴胡 12 9 、 葛根 20 9 、 黄岑 12 9 、 赤芍药
129
、桔梗 12 9 、甘草 5 9 、羌活 69 、 白芷 6 9 、石膏 60 9 (先煎 ) 、麻
黄 59 、知母 12 9 。 10 剂 ,水煎顿服 ,复煎 1 次 。 服药 24 小时
后汗出热退 , 头痛 、 周身酸楚缓解 ,再进 2 剂银翘散收效 。
按 :本例是表寒未解而寒郁化热人里 ,身热渐盛 ,加知母清热
养阴 ;患者无汗恶寒 ,加麻黄发汗解表 ,助柴胡 、 羌活 、 白芷
祛风解表止痛 。 作者经验 ,凡高热者 ,不管风寒型或风热型 ,
只要有表症而无汗 ,都加用麻黄 ,重用生石膏至 60 一 1209 ,汗
出热退效果甚佳 ,有汗则不用麻黄 。 本方加减治疗各种感染
性疾病并发热者 ,如流感、 急性扁桃体炎 、 腮腺炎 、 外科疮疡
感染等 ,退热效果良好 。
2 眩 晕
陈某 ,男 , 58 岁 , 2 0( 拓 . 08 . 16 . 初诊 。 患者自述高血压病
史 8 年 ,血压波动在 180 一 16(] 9/ 5 一 110~ H g
,经常头晕 ,头
痛 ,耳鸣 ,眼花 ,失眠 ,腰酸等 : 近 2 天因烦劳过度 ,血压突然
上升到 19() / 110皿H g ,头痛较剧 ,面色潮红 , 目赤 ,苔光剥 ,
舌红 ,脉弦紧 。 眼底检查 : 眼底动脉局部变窄。 心肺 、 血脂 、
* 广州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 5 18 102 )
2 X( 珍年 8月 n 日收稿
文章编号 : 1以拓 一 09 7 9( 20 l 。 }03 一 0 95 一 01
尿检查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 :高血压病 ( n 期 ) 。 中医诊断 :
眩晕 ,证属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 给予滋补肝肾 ,降火潜阳 ,
柴葛解肌汤加减变通运用 :柴胡 69 、 葛根 2鲍、 黄答 1 29 、赤芍
药 15 9 、 防风 6 9 、 杜仲 15 9 、 桑寄生 309 、夏枯草 30 9 、 IJ 植 30 9 、
丹皮 3鲍 ; 连服 20 剂后 ,血压降到 145 / 85 ~ H g ,诸症逐渐缓
解消失 ,病情稳定 。
按 : 本例属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病例 ,柴胡用量宜小 ,取
其疏肝 、 解郁 、 散火 、 调气血作用 。 去羌活、 白芷 ,改用防风 ,
是因羌 、 芷性温燥烈 ,辛散太过 ,而防风祛风 、止痛效果良好 ,
古人称为 “ 风中之润剂 ” 。 防风配柴胡 、 赤芍药 ,活血法风止
痛 ,对消除头晕 、 头痛有良好效果 。 或有人认为 ,柴胡是发汗
升提峻药 ,能 “ 劫肝阴 ” ,作者小量配伍用于治疗肝 肾阴虚 ,
肝阳上亢的头晕 、头痛效果 良好 ,故认为只要小量运用 、 配伍
恰当 ,用之无妨 。 另加杜仲、 桑寄生 、夏枯草 3鲍、 丹皮 3鲍 ,
有滋补肝肾 、泄火降压功效 。 本方与活血化癖药物加减配伍
运用 ,对治疗脑动脉硬化 、 脑血拴形成后遗症 、 脑震荡后遗症
等 ,亦有良效 。
3 偏头痛
李某 ,女 , 28 岁 ,未婚 。 20 8 . 12 . 25 . 初诊 。 患者自述右
侧偏头痛 3 年 ,常在烦劳过度时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 1 一 2
周 ,初起服用祛痛片有效 , 以后逐渐效果不佳 。 在深圳市人
民医院神经科先后做个各种检查 ,未发现异常病变 。 近 2 天
因事发怒又引起偏头痛发作 ,伴恶心呕吐 、 面色苍白 ,甚感痛
苦 ,自服多种止痛药不能好转而求治中医 ,苔薄白 ,脉弦。 西
医诊断 : 神经性偏头痛 。 中医诊断 : 少阳头痛 ,证属气郁血
滞 ,治宜解郁 、 活血 ,祛风止痛 ,予柴葛解肌汤加减 。 柴胡
12 9
,葛根 2 0 9 ,赤芍药 129 ,羌活 6 9 , 白芷 12 9 , J l!苟 12 9 ,丹参
15 9
,姜半夏 12 9 ,生姜 3 片 ,大枣 5枚 :连服 5 剂后 ,偏头痛完
全缓解 ,诸症消失 ,再连服 30 剂 ,病情稳定 ,近 1 年来没有复
发 。 按 :加丹参 、川芍是活血止痛 ;加姜半夏配生姜 、 大枣利
胃止呕 ;如有郁热 ,黄荃不必去 ,加桅子 、 丹皮 。 加减本方 , 尚
可治三叉神经痛 、风火牙痛等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