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莓中两个新二萜的分离与鉴定
张 敏 1, 2 , 曹 庸 1, 3* , 杜方麓4 , 欧阳文 4 , 袁 勇2
(1.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128;2.吉首大学 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3.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42;4.湖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为研究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的化学成分 ,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本文分离鉴定了 2个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 其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烷-3α, 16α, 17, 19-四
醇(1), 对映-2-羰基-16α-羟基-贝壳杉烷 -17-β-D-葡糖苷(2)。化合物 1、2均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山莓;贝壳杉烷二萜;分离与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4870(2007)11-1155-04
收稿日期:2007-05-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06A057);湖南省
科技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04NK4001).
*通讯作者 Tel/ Fax:86-20-85753983,
E-mail:caoyong2181@yahoo.com.cn
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wonewditerpenoidfrom
RubuscorchorifoliusL.f
ZHANGMin1, 2 , CAOYong1, 3* , DUFang-lu4 , OU-YANGWen4 , YUANYong2
(1.ColegeofBi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HunanAgricultureUniversity, Changsha410128 , China;
2.KeyLaboratoryofForestProductsandChemicalEngineering, JishouUniversity, Zhangjiajie427000 , China;
3.ColegeofFoodScience, South-ChinaAgricultureUniversity, Guangzhou510642 , China;
4.PharmacyColege, 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Changsha410007 , China)
Abstract:TostudytheconstituentsofRubuscorchorifoliusL.f, the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by
usingvariouschromatographiesandthestructureswereidentifiedonthebasisofchemicalandspectral
analysis.Two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RubuscorchorifoliusL.f.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as
ent-kauran-3β, 16β, 17, 19-tetrol(1), ent-2-carbonyl-16β-hydroxy-kauran-17-β-D-glucoside(2).
Compounds1 and2arenewcompounds.
Keywords:RubuscorchorifoliusL.f;kauranditerpene;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
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又名悬钩子 、龙
船泡 、牛奶泡 、树莓 、泡儿刺 ,台湾称其为双叶悬钩
子 ,属蔷薇科蔷薇亚科悬钩子属中的一种落叶灌木 ,
其野生资源蕴藏量相当大[ 1] 。我国利用山莓的历
史悠久 [ 2] ,在 《本草拾遗 》、 《本草纲目 》、 《名医别
录 》、《食疗本草》中就有山莓药用价值的详细记载 ,
山莓全株均可入药 ,有活血化瘀 、清热利湿 、解毒敛
疮 、涩精益肾 、助阳明目和收敛之功效 。在民间用于
治疗腹泻 、目赤 、酒精中毒等 ,疗效确切 [ 3] 。国内外
学者对该属植物(RubusL.)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深
入 ,已有文章综述 [ 4] 。但对山莓的研究较少 ,仅报
道从其中分离出香豆素成分 [ 5] ,为进一步寻找其活
性成分 ,本文对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
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了 2个贝壳杉烷二萜化合
物:对映-贝壳杉烷 -3α, 16α, 17, 19-四醇(1)和对映 -
2-羰基-16α-羟基-贝壳杉烷-17-β-D-葡糖苷(2)。化
合物 1、2尚无文献报道 ,均为新化合物(图 1)。
化合物 1 白色粉末 , mp293.2 ~ 293.3 ℃,可
溶于甲醇 、乙醇 ,难溶于氯仿 、乙醚等非极性溶剂。
Lieberman-burchard反应显绿色 , Salkowski反应呈橘
红色 ,三氯化锑反应显黄色[ 6] , 预测为萜类化合物。
MS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为 338, 不饱和度为 4, 结合
·1155·药学学报 ActaPharmaceuticaSinica2007, 42(11):1155-1158
Figure1 Structureofcompounds1 and2
13CNMR和 DEPT谱 , 确定分子式为 C20H34O4。IR
显示有羟基(3 350cm-1)、亚甲基(2 940 cm-1)等
吸收峰 , UV谱中在 2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
1HNMR谱示有 2个甲基 δ0.93, 0.85, 此外有两
组 AB系统偶合峰(δ3.46, 3.37 , 各 1H, JAB=10.8
Hz, δ3.40, 3.15 , 各 1H, JAB=11.4 Hz)分别为受
同碳氢偶合影响的两组 -OCH2 -质子信号 , 由化学
位移值可知分子中有 -CH2OH, 且亚甲基碳旁边相
连的碳为季碳 。13CNMR和 DEPT谱表明该化合物
有 20个碳 , 包括 2个 CH3;10个 CH2 , 其中 2个与
氧相连(δ64.1, 65.4);4个 CH, 其中 1个与氧相
连(δ68.6);4个季碳 , 其中 1个与氧相连 (δ
80.7)。将化合物 1与文献 [ 7, 8]中报道的贝壳杉
烷型二萜化合物 ent-kuaran-3α, 16α, 17-triol(a)和
ent-kuarane-16α, 17, 18-triol(b)进行对照 , 其碳谱数
据基本相似(表 1)。综上分析推测化合物 1为贝壳
杉烷型四环二萜 [ 7, 8] , 且母核上有 2个 -CH2OH, 1
个 -CH-OH, 1个 -C-OH取代。综合考虑 HMBC谱
中 , 位于 δ3.37、 3.46(H-17)与 δ80.7(C-16)的相
关关系 , 以及与 δ44.9(C-13)、 δ53.0(C-15)的远
程相关 , 故将其归属为 17-CH2OH。位于 δ3.41、
3.15(H-19)与 δ23.0(C-18)、 68.6(C-3)远程相
关 , 将其归属为 19-CH2OH。另外 δ68.6(C-3)与 δ
0.85(H-18), δ3.41, 3.15(H-19)远程相关 ,以及
C-3相连的次甲基 δ3.54 , 3.53处质子与 δ23.0
(C-18), δ64.1(C-19)相关 ,将 δ68.6处次甲氧基
碳归属于 3-CHOH。确认化合物 1的结构为对映 -贝
壳杉烷-3α, 16α, 17, 19-四醇 (ent-kauran-3α, 16α,
17 , 19-tetrol)。
化合物 1为文献尚未报道的新化合物 , 其
HMBC谱远程相关性见图 2。
化合物 2 白色晶体 , mp191 ~ 192℃, 可溶于
甲醇 、乙醇 , 难溶于氯仿 、乙醚等非极性溶剂 。
Lieberman-burchard反应显绿色 , Salkowski反应呈紫
红色[ 6] ,预测为萜苷类化合物 。 MS给出相对分子
质量为 482,不饱和度为 6, 结合 13CNMR和 DEPT
Figure2 KeyHMBC (H※C)corelationsof
compound1
谱 , 确定分子式为 C26H42O8。IR显示有羰基(1 700
cm-1)、羟基(3 350 cm-1)、亚甲基(2 940 cm-1)、
偕二甲基(1 380, 1 360 cm-1)等特征吸收峰 , UV
谱中在 246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结合 13CNMR和
1HNMR数据 , 推断该化合物含有 26个碳 , 由 1个
二萜苷元 , 1个六碳糖和 1个羰基组成。 13CNMR
谱中 δ104.4(d), 77.0(d), 76.3(d), 73.8(d),
70.2(d), 61.2(t)为葡萄糖碳信号。 δ4.13(1H, d,
J=7.8 Hz)为葡萄糖环 1′位氢信号 , 其偶合常数说
明葡萄糖构型为 β-D-葡萄糖 [ 9, 10] 。 1HNMR谱图中
出现一系列糖 、苷元上羟基或连氧碳上氢质子信号
δ4.02 ~ 2.94。将化合物 2酸水解 , 与标准糖共薄
层 , 示为葡萄糖 , 确证化合物 2为葡糖苷。结合
13CNMR和 DEPT谱表明该化合物包含 3个 CH3 ,
10个 CH2 , 其中 2个与氧相连 δ(61.2 , 74.0);8个
CH, 其中 5个与氧相连 δ(70.2, 73.8, 76.3, 77.0,
104.4);4个季碳 , 其中 1个与氧相连 δ(79.6);1
个酮羰基碳 δ211.5。 1HNMR显示有 3个甲基 δ
0.98, 0.89, 0.77, 且均连在季碳上 。化合物 2的
苷元部分与化合物 1和文献 [ 11]报道化合物 ent-
kauran-2, 12-dione(c)进行对照 ,碳谱数据基本类似
(表 1), 推测化合物 2为贝壳杉烷型二萜 。在 δ
2.34, 2.26(dd各 1H, JAB =11.4 Hz)和 δ2.01 ~
1.94(m, 2H)处有与羰基相邻碳上的 4个氢信号 ,
说明羰基与 2个亚甲基相邻 ,且亚甲基均与季碳相
连 ,故羰基定位于 C-2。化合物 1中位于 δ26.0的
C-2亚甲基信号在化合物 2中被一个位于 δ211.5
的羰基信号代替 ,并导致与羰基相连的亚甲基信号
位移至低场 δ55.1(C-1)。化合物 1中位于 δ68.6
(C-3)羟甲基信号在化合物 2中向高场移至 δ55.9,
表明化合物 2的 C-3亚甲基未被羟基取代 。化合物
1中位于 δ65.4(C-17)羟甲基信号在化合物 2中向
低场移至 δ73.9,说明在 C-17位形成氧苷键 。同时
化合物 1中位于 δ64.1的 C-19羟甲基在化合物 2
·1156· 药学学报 ActaPharmaceuticaSinica2007, 42(11):1155-1158
中被位于 δ23.2处的甲基信号替代。综合考虑
HMBC谱中 , δ211.5(C-2)分别与 δ2.34, 2.26
(H-1)和 δ2.01(H-3)相关 , 证实了 C-2亚甲基被
氧化为酮羰基。糖端基 δ4.14(H-1′)与苷元 δ74.0
(C-17)、 δ3.67-3.58(H-17)与 δ104.4(C-1′)的相
关 , 确认糖在端基与苷元 17-位羟基成苷。位于 δ
0.90(H-19)甲基质子信号与 δ33.2(C-18)、55.9
(C-3)远程相关 , 将其归属为 19-CH3。另外 δ55.9
(C-3)与 δ0.98(18-H)、 0.90(19-H)远程相关 。综
上推断 , 确定其结构为对映 -2-羰基 -16β-羟基 -贝壳
杉 烷-17-β-D-葡 糖 苷 [ ent-2-carbonyl-16α-hydroxy-
kauran-17-β-D-glucoside] 。化合物 2为新化合物 ,其
HMBC谱远程相关性见图 3。
Figure3 KeyHMBC(H※C)corelationof
compound2
实验部分
WRS-1数字熔点测定仪(上海物理光学仪器
厂), IR-408红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Trance-
MS质谱仪(美国), Varianinova-600 Hz核磁共振光
谱仪(美国), UV-160A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 LC-
9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柱色谱 、薄层用硅胶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山莓叶 2004年 3月采于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
后山 ,经本校廖博儒副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悬钩子属
植物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将采集的山莓
叶阴干 ,粉碎过 20目筛 ,备用。
1 提取分离
称取粉碎的山莓叶 2.5kg,加入 10倍体积 80%
的乙醇 ,搅匀 ,室温下浸提 48 h,浸提液进行离心 。
两次离心后将滤渣再浸提两次 ,合并滤液 ,在 55 ℃
下经真空浓缩至一定体积的浸膏液(约 1.5 L),将
浸膏液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依次萃取。分别
得石油醚提取物 25 g,乙酸乙酯提取物 32g,正丁醇
提取物 56g。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
离 ,三氯甲烷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 ,经 TLC检测合
并相同组分 ,甲醇重结晶 ,分离得到化合物 1白色晶
体 72.5 mg,化合物 2白色粉末 141 mg。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白色粉末 , mp293.2 ~ 293.3℃,
λMeOHmax 210 nm, MS(m/z):338[ M-H] -。 TLC展开
EtOH-CH3OH(9∶2), Rf0.62, 10%硫酸显色呈紫色
斑点 。 IR(KBr):3 350, 2 940, 1 460, 1 060,
1 030, 990cm-1。1HNMR(DMSO-d6)δ:3.58(2H,
s), 3.54, 3.53(1H, m), 3.47, 3.46(1H, d),
3.41, 3.40(1H, d), 3.38, 3.36(1H, d), 3.32,
3.15(1H, d), 1.86 , 1.85(1H, brs), 1.76 ~ 1.70
(2H, m), 1.52 ~ 1.43(6H, m), 1.39 ~ 1.34(6H,
m), 1.26 ~ 1.13(6H, m), 0.95, 0.94(1H, brs),
0.93(3H, s), 0.85(3H, s)。13CNMR数据见表 1。
Table1 13CNMRchemicalshiftsofcompound1and
2(DMSO-d6 , δ)
Position 1 2 a[ 7] b[ 8] c[ 9]
1 38.4 55.1 40.0 40.3 44.0
2 26.0 211.5 28.0 18.5 210.0
3 68.6 55.9 74.7 36.5 55.6
4 42.9 38.6 40.3 38.1 38.5
5 48.9 54.3 56.5 49.4 54.8
6 20.2 20.6 21.3 20.6 20.7
7 36.9 36.5 43.3 42.3 38.72
8 44.3 44.1 45.6 44.9 45.3
9 56.6 55.1 58.2 57.2 56.2
10 39.1 44.3 40.0 39.5 39.9
11 18.2 18.2 19.4 18.8 38.6
12 25.4 25.9 27.3 26.9 213.8
13 44.9 45 46.4 46.1 59.5
14 42.6 41.2 38.2 37.9 35.9
15 53.0 51.9 53.8 54.1 49.9
16 80.7 79.6 80.8 81.6 34.6
17 65.4 73.9 66.9 66.4 22.2
18 23.0 33.2 28.9 71.6 33.2
19 64.1 23.2 16.2 17.9 17.1
20 18.1 19 18.4 18.4 22.71
1′ 104.4
2′ 73.8
3′ 76.3
4′ 70.2
5′ 77
6′ 61.2
化合物 2 白色晶体 , mp191 ~ 192 ℃, λMeOHmax
246nm, MS(m/z):482[ M-H] -, TLC展开 CHCl3 -
CH3OH-H2O(7∶3∶0.5), Rf0.65, 10%硫酸显色
呈浅红色斑点 。 IR(KBr):3 350, 2 940, 1 700,
·1157·张 敏等:山莓中两个新二萜的分离与鉴定
1 380, 1 360, 1 260, 1 160, 720 cm-1。 1HNMR
(DMSO-d6)δ:4.14, 4.12(1H, d), 4.02, 3.98
(1H, d), 3.67 ~ 3.58(2H, m), 3.44 ~ 3.32(2H,
m), 3.17 ~ 2.94(5H, m), 2.36, 2.31, 2.28, 2.24
(2H, q), 2.01 ~ 1.94(3H, m), 1.68 ~ 1.21(2H,
m), 0.98(3H, t), 0.89(3H, s), 0.77(3H, s)。
13CNMR数据见表 1。
References
[ 1] InstituteofBotany, 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
FloraofChina.Vol37 (中国植物志)[ M] .Beijing:
Chinese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 1985:210-218.
[ 2] InstituteofBotany, 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
HigherPlantsIlustratedHandbookofChina(中国高等
植 物图 鉴 ) [ M] .Beijing:ChineseScienceand
TechnologyPress, 1985:291.
[ 3] WangSQ, PanWQ, ZhangZY, etal.Studieson
compositionandidentifiedspeciesofRubuscorchorifolius
L.f.[ J] .ChinJNatMed(中国天然药物), 2002, 54:
42-47.
[ 4] FuZS, YangAM, LiangWD, etal.Theprocessof
chemicalcompositionandbioactivityofRubusL.[ J] .
NatProdResDev, 2002, 13:86-91.
[ 5] ChenBY, YuW, LiuJQ.Aprimarystudyoncoumarin
componentinthestemsandleavesofRubuscorchorifolius
L.f[ J] .JFujianNormUniv(NatSci)(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17:81-83.
[ 6] InstituteofBotany, 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
ExtractionandIsolationofEffective Compositionin
ChineseHerbMedicine(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
离)[ M] .Shanghai:Sha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
Press, 1985:15-19.
[ 7] WuJZ, ChikakoM, AkiraI, etal.Structuresofthree
newditerpenoidsfrombulbsofFritilariaebeiensis[ J] .
ChemPharmBull, 1995, 43:1448-1453.
[ 8] XiongJ, MaYB, XuYL, etal.Diterpenoidsfrom
Siegesbeckiapubescets[ J] .Phytochemistry, 1992, 31:
917-921.
[ 9] ShiYZ, SunXZ, JiangYH, etal.Spectraland
ChemicalIdentificationofOrganicCompounds(有机化
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 M] .Nanjing:JiangsuScience
andTechnologyPress, 1988:114.
[ 10] CongYH.13CNMRChemicalShiftsofNatureProducts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 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 M] .
Kunming:Yunnan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shing
House, 1986:219-237.
[ 11] NakajmaY, SatohY, KatsumataM, etal.Terpenoidsof
AlismaorientaleRhizomeandthecrudedrugAlismatis
rhizome[ J] .Phytochemistry, 1994, 36:119-127.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由中国药学会主办 ,是此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本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 该刊为医药科
研 、生产 、经营 、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提供对药物有效性 、安全性 、经济性 、适用性的评价信息。 1992年创刊 , 双月刊 , 为科
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且为万方数据 、中国期刊网等国内许多大型检索数据库和 《国际药学文
摘》收录。设有 “述评” “药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药物利用” “药物经济学 ”“国外进展 ”“方法 资源 ”“讲
座” “论坛”和 “病例报道 病案分析”等栏目 ,大 16开 , 64页。每期定价 6元 ,全年 36元。国内统一刊号:CN42 -1333/R, 邮
发代号 38-187。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漏订者可直接向编辑部补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 2号药物流行
病学杂志编辑部 ,电话:027-82778580, 82835077。电子信箱:ywlxbxzz@periodicals.net.cn, yh@cnjpe.org。网址:http://
www.cnjpe.org,网上稿件查询系统网址:http://gj.cnjpe.org。
我们向广大作者承诺:在您的帮助配合下 , 90天内可获知稿件处理结果;省 、部级基金或重要成果的首发论文 60天内
刊登;国家级基金首发论文 30天内刊登。欢迎踊跃投稿。本刊将尽快启用网上用户中心 ,实现在线投稿 、查询 , 会议注册 ,
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等 ,使作者与编者的互动交流更方便 、快捷。
·1158· 药学学报 ActaPharmaceuticaSinica2007, 42(11):115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