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中
药
研
究
●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檵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檵
殝
殝殝
殝
特约栏目 江中集团
金盏银盘化学成分的分离
*
★ 李斌1** 刘昕2 熊杰1 赖学文1 王少军3 刘波1 陈杰1 张忠立1 (1.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2.江中集团 南昌 330096;3.江西省药品审评中心 南昌 330046)
摘要:目的:研究菊科鬼针属植物金盏银盘 Bidens biternata Merr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
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的 95%乙醇提取物的丙酮洗脱部分分离鉴定了 8 个化合物,分别
为:胡萝卜苷(Ⅰ)、三十三烷(Ⅱ)、1,4 -丁二酸(Ⅲ)、原儿茶酸(Ⅳ)、7,3,4 -三羟基 - 6 -(6″ -乙酰氧基 - β - D -吡喃葡
萄糖基)-橙酮(Ⅴ)、大黄素(Ⅵ)、鬼针聚炔苷(Ⅶ)、D -甘露醇(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金盏银盘中分离得到,其
中化合物Ⅱ和Ⅵ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修正了文献中鬼针聚炔苷 H谱 2 个质子的峰形特征。
关键词:金盏银盘;化学成分;分离
中图分类号:R 284. 2 文献标识码:B
金盏银盘系菊科植物 Bidens biternata Merr.,广
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金盏银
盘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铁筅帚,又名千条针。
其味苦、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
主治咽喉肿痛、腹泻、疟疾、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
痛、噎膈、肠痈、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等症[1 - 2]。金
盏银盘作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应用广泛,近年来用于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疗效较好[3]。但国内
外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至今未见任何化学成分
和生物活性的报道。本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
手段,对金盏银盘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
乙醇提取物的丙酮部分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经理
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别为胡萝卜苷(Ⅰ)、三十三烷
(Ⅱ)、1,4 -丁二酸(Ⅲ)、原儿茶酸(Ⅳ)、7,3,4 -
三羟基 - 6 -(6″ -乙酰氧基 - β - D -吡喃葡萄糖
基)-橙酮(Ⅴ)、大黄素(Ⅵ)、鬼针聚炔苷(Ⅶ)、D
-甘露醇(Ⅷ)。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
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和Ⅵ系首次从鬼针属植物
中分离得到,同时本文对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Ⅶ 氢谱
的 2 个质子峰形进行了修正。
1 仪器和材料
Fisher - Johns 熔点仪(温度未校正) ;Autospec
- Premier型质谱仪;Q - T of Micro 型质谱仪;UNI-
TYINOVA400 核磁共振仪(美国瓦里安公司) ,TMS
内标;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超声波
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柱色谱用硅胶
(100 ~ 200 目,200 ~ 300 目)和薄层色谱用硅胶
(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凝胶 Sephadex-
LH -20 为美国 GE 公司产品;ODS 填料和反相薄层
色谱板为德国 Merck 公司产品。金盏银盘 B. biter-
nata药材 2011 年 7 月采于江西省玉山县,并经江西
中医学院赖学文教授鉴定。
2 提取和分离
采集当年产金盏银盘药材 12. 5 kg,用 5 倍量
95%乙醇回流提取 3 次(1 小时 /次) ,浓缩得总浸膏
435. 4 g,取其中 235. 4 g样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
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洗脱,分
别得石油醚部分浸膏 7. 8 g、氯仿部分浸膏 44. 3 g、
乙酸乙酯部分浸膏 32. 8 g、丙酮部分浸膏 80. 9g 和
甲醇部分 50. 2 g等 5 个部分。丙酮部分 80. 9 g 用
硅胶(100 ~ 200 目)柱色谱分离,氯仿 - 甲醇系统
(10:1 ~ 6:4)梯度洗脱,每流份 400 mL,薄层色谱检
查合并相同部分。第 1 ~ 17 流份(1. 1 g)合并进行
硅胶(200 - 300 目,50 g)柱色谱分离,氯仿 -丙酮
(5:1)洗脱,每流份 50mL,其中 15 ~ 23 流份析出类
白色沉淀,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Ⅰ(200 mg)。第
·15·
江西中医药 2011 年 10 月第 10 期总 42 卷第 346 期
*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编号:06 - 07ZP27)
通讯作者:李斌,Tel:0791 - 87118825.
●
中
药
研
究
●
18 ~ 30 流份(2. 2 g)合并进行硅胶(200 - 300 目,
100 g)柱色谱分离,石油醚 -丙酮系统(4:1 ~ 0:1)
梯度洗脱,3 ~ 6 流份析出白色结晶,氯仿重结晶得
到化合物Ⅱ;12 ~ 22 流份析出无色结晶,丙酮重结
晶得到化合物Ⅲ(9. 3 mg)。第 39 ~ 40 流份(4. 8 g)
合并进行硅胶(200 - 300 目,250 g)柱色谱分离,氯
仿 -甲醇系统(10:1 ~ 0:1)梯度洗脱,每流份 100
mL,其中 13 ~ 17 流份,再进行 sephadexLH -20 凝胶
柱色谱分离,氯仿 -甲醇系统(1:1)洗脱,薄层色谱
检查合并相同流分,洗脱液再进行一次 ODS 柱色谱
分离,60%甲醇溶液洗脱,4 ~ 6 流份析出一结晶,甲
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Ⅳ(40. 3 mg) ;12 ~ 16 流份析
出一黄色粉末,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Ⅴ(27.
8mg)。第 46 ~ 55 流份合并析出一橙红色结晶,用
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Ⅵ(30mg)。第 56 ~ 65 流份
合并析出一白色粉末,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Ⅶ
(40. 5mg)。第 66 ~ 77 流份合并析出一结晶,用丙
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Ⅷ(150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白色粉末,mp > 300℃。微溶于三
氯甲烷、冷甲醇、溶于热甲醇、DMSO和吡啶。Molish
反应呈阳性,Libermann-Burchurd反应呈阳性。与胡
萝卜苷标准品混合点样,Rf 值一致,混熔点不降,故
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
化合物Ⅱ:白色结晶(CHCl3)。EI-MS m/z
(%) :464[M] + (8) ,421(2) ,393(4) ,365(5) ,
337(5) ,309(5) ,281(6) ,169 (10) ,141(12) ,
113 (20) ,99 (22) ,85 (52) ,71 (73) ,57 (100) ,
43 (68)。1H-NMR (400 MHz,CDCl3)δ:1. 25 (brs,
CH2) ,0. 88 (t,J = 8. 0Hz,CH3)。
13 C-NMR (100
MHz,CDCl3)δ:14. 1,29. 7。以上数据与文献
[4]报
道的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一致。
化合物 Ⅲ:无色针晶 (Me2CO)。1HNMR (
400MHz,DMSO-d6) ,δ12. 3 (2H,s,2 × COOH) ,
2. 42 (4H,s,2 × CH2)。
13CNMR (100MHz,DM-
SO-d6) ,δ 173. 5(C-1,4) ,28. 7(C-2,3)。以上数
据与文献[5]报道的丁二酸基本一致,确定该化合物
为丁二酸(amber acid)。
化合物Ⅳ:白色针晶(MeOH) ,mp 202 ~ 205℃。
溴酚蓝反应呈黄色,FeCl3 反应显绿色。
1H-NMR
(400 MHz,DMSO-d6)δ:6. 79 (
1H,d ,J = 8. 0 Hz,
H-5) ,7. 29 (1H,dd,J = 8. 2,2. 0 Hz,H-6) ,7. 33
(1H,d,J = 2. 0 Hz,H-2)。13C-NMR (100MHz,DM-
SO-d6)δ:121. 8 (C-1) ,116. 5 (C-2) ,144. 8 (C-
3) ,149. 9 (C-4) ,115. 1 (C-5) ,121. 8 (C-6) ,
167. 2 (COOH)。其波谱数据与文献[6]报道的原儿
茶酸一致,故鉴定为 3,4-二羟基苯甲酸,即原儿茶
酸(protocatechuic acid)。
化合物Ⅴ:橙黄色粉末,Molish 反应呈阳性。1H-
NMR (400 MHz,DMSO-d6)δ:7. 45 (
1H,s,H-2) ,
7. 33 (1H,d,J = 8. 0Hz,H-6) ,7. 24 (1H,d,J =
8. 4 Hz,H-4) ,7. 02 (1H,d,J = 8. 4 Hz,H-5) ,6.
87 (1H,d,J = 8. 0 Hz,H-5) ,6. 70(1H,s,H-10) ,
5. 02 (1H,d,J = 7. 2Hz,H-1″) ,4. 28 (1H,d,J =
12. 0Hz,H-6″) ,4. 12 (1H,m,H-6″) ,3. 20 ~ 3. 44
(5H,m,葡萄糖上质子) ,2. 01 (3H,s)。13C-NMR
(100MHz,DMSO-d6)δ:145. 4 (C-2) ,182. 4 (C-
3) ,114. 3 (C-4) ,111. 6 (C-5) ,151. 9 (C-6) ,
132. 0 (C-7) ,153. 8 (C-8) ,117. 0 (C-9) ,113. 0
(C-10) ,123. 2 (C-1) ,118. 3 (C-2) ,145. 1 (C-
3) ,148. 3(C-4) ,116. 0 (C-5) ,124. 8 (C-6) ,
100. 9 (C-1″) ,73. 8 (C-2″) ,75. 4 (C-3″) ,69. 7
(C-4″) ,73. 0 (C-5″) ,63. 1 (C-6″) ,20. 5 (CH2) ,
170. 3 (CO)。其1H-NMR谱数据和13C-NMR谱数据
与文献[7]数据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 7,3,4-三羟
基-6-O-(6″-乙酰氧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7,
3,4-trihydroxy-6-O-(6″-acetyl-β-D-glucopyranosyl)-
aurone]。
化合物Ⅵ:橙红色针晶(CHCl3)。
1H-NMR (DM-
SO-d6,400MHz)δ:12. 15(
1H,s,OH-8) ,12. 08(1H,
s,OH-1) ,11. 48(1H,s,OH-6) ,7. 55(1H,d,J = 2.
0Hz,H-4) ,7. 23(1H,d,J = 2. 4Hz,H-5) ,7. 17(1H,
d,J = 2. 0Hz,H-2) ,6. 66(1H,d,J = 2. 4Hz,H-7) ,2.
47(3H,s,CH3) ,
13C-NMR(100MHz,DMSO-d6)δ:
189. 6(C-9) ,181. 4(C-10) ,165. 5(C-6) ,164. 4(C-
8) ,161. 3(C-1) ,148. 3(C-3) ,135. 1(C-5a) ,132. 7
(C-4a) ,124. 1(C-2) ,120. 4(C-4) ,113. 3(C-1a) ,
108. 9(C-5) ,108. 7(C-8a) ,107. 9(C-7) ,21. 4(3-
CH3)。其
1H-NMR 谱与13 C-NMR 谱数据与文献[8]
数据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酸(emodin)。
化合物Ⅶ:类白色粉末。1H-NMR(400 MHz,
DMSO-d6)δ:3. 47(2H,m,H-1) ,4. 27 (
1H,m,H-
2) ,6. 54 (1H,tt,J = 16. 0,2. 2Hz,H-3) ,6. 02
(1H,dd,J = 16. 0,1. 6Hz,H-4) ,5. 91 (1H,dd,J
= 16. 0,1. 6Hz,H-11) ,6. 68 (1H,tt,J = 16. 0,2.
2Hz,H-12) ,4. 08 (2H,m,H-13) ,4. 29 (1H,d,
J = 7. 8Hz,H-1) ,2. 99 (1H,m,H-2) ,3. 06 ~ 3.
14 (3H,m,H-3,H-4,H-5) ,3. 47,3. 62 (2H,
·25·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中
药
研
究
●
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工业纯化工艺研究
*
★ 彭晓国1** 何钦1 王国丽1 梁斌2 李孟林2 唐靖雯2 (1. 浙江大东吴药业有限公司 湖州
313100;2.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 550018)
摘要:目的:研究从牛蒡子中提取纯化高纯度牛蒡子苷的工业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工艺研究,考察提取条件对牛蒡子苷
提取量的影响,建立大孔树脂梯度洗脱法精制牛蒡子苷提取物的优化工艺,结合 DDW -16 脱色树脂和重结晶技术,制备牛蒡
子苷单体。结果:建立了牛蒡子苷单体的制备工艺,三批次中试的牛蒡子苷平均得率 1. 4%,平均纯度 93. 6%。结论:首次建
立了高纯度牛蒡子苷的工业纯化工艺,并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牛蒡子苷;牛蒡子;大孔树脂
中图分类号:R 284. 1 文献标识码:A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
燥成熟果实,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痈肿疮毒等
症,为我国传统中药。牛蒡子含有木脂素类化合
物,主要成分是牛蒡子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
蒡子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肾病变、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抗高血压、降血糖等药理作用
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櫴
。
m,H-6)。13C-NMR (100MHz,DMSO-d6)δ:60. 8
(C-1) ,79. 5 (C-2) ,149. 3(C-3) ,108. 0(C-4) ,
65. 9 (C-5) ,66. 3(C-6) ,73. 7 (C-7) ,74. 2 (C-
8) ,78. 3 (C-9) ,79. 5 (C-10) ,107. 1(C- 11) ,
152. 1 (C-12) ,63. 2 (C-13) ,102. 5 (C-1) ,73. 7
(C-2) ,76. 8(C-3) ,69. 9(C-4) ,76. 8(C-5) ,
60. 9(C-6)。其 NMR 谱数据与文献[8]报道的鬼针
聚炔苷数据对照,修正了文献[9]中 H-3(tt 峰)和 H-
11(dd峰)的峰形,并确定该化合物为鬼针聚炔苷
(polyacetylene)。
化合物Ⅷ:无色针晶(MeOH)。Molish 反应阳
性,微甜,易溶于水。1H-NMR(400 Hz,DMSO-d6)δ:
3. 77 (2H,d,J = 7. 2 Hz,H-2,5) ,3. 69 (2H,d,J
= 7. 2 Hz,H-1,6) ,3. 65 (2H,d,J = 7. 2 Hz,H-3,
4)。13C-NMR (100 MHz,DMSO-d6)δ :63. 3 (C-1,
C-6) ,69. 4 (C-2,C-5) ,70. 9 (C-3,C-4)。以上波
谱数据与文献[10]报道的 D-甘露醇相符,故鉴定为
D-甘露醇(D-mannitol)。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七卷[M].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30.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下册)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1986:1694.
[3]李帅,匡海学,冈田嘉仁,等.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
[J].中草药,2003,34 (9) :782 - 785.
[4]Chang J M,Rena K,Zhu N S. Chemical study of salvia desera
Schang[J]. Nat prod Res Dev,2001,13 (1) :12 - 15.
[5]周法兴,梁培瑜. 广西蛇药中藤桔及铁扫帚的酸性成分分离
[J].中草药,1980,11(11) :523 - 525.
[6]毛水春,顾谦群,崔承彬,等.中药大血藤中酚类化学成分及其
抗肿痛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Chin J Med Chem) ,2004,
14 (6) :326 - 328.
[7]Rucker G,Kehrbaum S,Sakulas H. Acetylated aurone glucosides
from Microglossa pyrifolia[J]. Planta Med.,1994,60 (3) :288 -
292.
[8]范积平,张贞良.皱叶酸模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9,32
(12) :1836 - 1840.
[9]Wang J P,Qin H Y,Zhang H Y,et al. The inhibitation effect of Bi-
dens bipinnata’s constituents to leukemia cells[J]. J Chin Mater
Med (中药材) ,1997,20 (5) :247 - 250.
[10]蒋海强,王建平,刘玉红,等.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J].食品与药品,2008,10 (9) :15 - 19.
(收稿日期:2011-10-08 责任编辑:曾文雪)
·35·
江西中医药 2011 年 10 月第 10 期总 42 卷第 346 期
*
**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09ZX09103 - 337)
通讯作者:彭晓国 (1973 -) ,男,工程师,副总经理,主要从事新药研发与管理工作。Tel:(0572)2568348;E - mail:pengxiao2003@ ya-
hoo. com.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