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而得以传播 。 唐以后 由于文化中心的南移而失传 ,
是混乱的主要原因 。
综上所述 ,唐代周君巢所著《威灵仙传》之威灵
仙 ,应为直立草本棉团铁线莲 。 唐以后 ,汉文化的南
移而导致威灵仙失传 , 造成宋 明两代以玄参科草本
威灵仙为主流品种并延用至今 。 (本草纲 目》及 《植
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威灵仙为蔓生 ,是棉团威灵仙的
近缘种在效用基础上的重发现 。
参 考 文 献
唐慎微 . 证类本草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 :7 2研
谢宗万 . 中药品种理论研究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l卯 l : 50
中国植物志 . 第 28 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89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 一部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
版社涸改助 : 么辫
( 2仪X) 一 的 一 05 收稿 )
34
《神农本草经》白篙的考证
江西省药品检验所 (南昌 3 X( 只6 ) 王汉章 杨毅生 卢智玲
江西南昌扬子洲制药厂 (南昌 3 (X又8) 吴达成
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 3 3X( X巧 ) 叶晓云 陈 冈
摘要 《本草纲 目》记载的水生白篙结合 ( 左传》 、 (诗经》以及 《名医 别录 》的相关记载为佐证 ,认为 《神农本草
经》所载白篙系指菊科的萎篙 A
~
记 s e肠了罗 ns 站 的幼嫩地上部份 , 而非大籽篙 A . 、~ ~ 或艾篙 A 月
扭匆元 、 ar .
iind
e a o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白篙 考证
白篙一名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以下 简称 《本
经 》) ,列为上品 。 由于记载不详等原因 , 至梁代间曾
一度中断过临床应用 , 正如陶弘景所言 : 篙类甚多 ,
而俗 中不 闻 呼 白篙 者 , 方药 家 既不 用 , 皆无复识
之〔’ 〕。 今据《本经 》至 (本草纲 目》前的本草所载考证
均难圆其说 , 故有必要予以考证 。
关于白篙 ,李 时珍早有考释认为有两种 。 他在
白篙释名时曰 : “ 蔡 , 蟠篙 , 即今陆生艾篙也 。 辛熏不
美 。 ” 又 曰 : “ 繁 , 由 胡 , 即今水 生 萎 篙也 。 辛 香 而
美 。 , , [2〕
对于《本经》白篙 , 李时珍在 白篙集解 中两处 明
确指出是指萎篙的一种 , 曰 : 白篙处 处有之 , 《本经 》
所用 , 盖取水生者 , 故 曰生中山川泽 , 不 曰 山谷平地
也 。 接着在引证 (诗经》 “ 于 以 采萦 , 于沼于 址 ” , 及
(左传 ) “ 频繁蕴藻之菜 , 可以荐于鬼神 ,羞于王公 ” 等
语后又曰 : “ 则《本草》白篙之为篓篙无疑矣 。 ” 图
李时珍对 (本经》白篙的考释是 正确 的 。 其一 ,
(诗经 )所言 , 于 以采萦 (白篙 ) , 于沼 (水池及溪 、 潭
边 )于址 (水 中小洲 ) , 充分表明白篙生于川泽及湖中
冲积洲上 。 其二 , (左传>所言 “ 频繁蕴藻之菜 ” 一语
则表明古人早就以 白篙为 “ 范食 ” 的事实 。 其三 (诗
经 》及 《左传》成书于春秋时期 ,与《本经 》雏萌时期相
近 , 并且早于《本经》成书期东汉 。 由此可以认为 ,著
,
294
.
<本经 》的名 医们对于 《诗经 》 、 《左传》或 曰 当时的
“ 萦 ” 有两种 自然是清楚的 。 然 只谓 医用 白篙生 川
泽 , 这就说明 “ 生川泽 ” 的 “ 繁 ” 才是 《本经 》的白篙 。
由于后来世人不识 ,此后诸家本草所言均难以为证 ,
故李时珍以 《诗经 》 、 《左传》为证 , 自然是可靠的 。
应指出的是 ,尽 管李 时珍所引的 “ 生 中山川泽 ”
一语出 自《名医别录 》图 ,但欲将 “ 中山 ” 这一东汉名
医加注的地名删去 ,则就是 《本经 》所述 。 可见 《名医
别录》及 《本经 》之 白篙同属一物 。
那么 ,何为萎 篙? 对此 , 李 时珍的描述甚为详
细 , 曰 : “ 萎篙生破泽中 ,二月发苗 ,叶似嫩艾而歧细 ,
面青背白 。 其茎或赤或白 ,其根白脆 。 采其根茎 , 生
熟范曝皆可食 ,盖嘉蔬也 。 景差大招云 : 吴酸篙萎不
沾薄 ,谓吴人善调酸 ,渝萎篙为韭 ,不沾不薄而甘美 ,
此正指永生者也 。 ” 联系今植物生境 、 习性 、 名称沿用
及民间 (江西省南 昌 、 余干 、 波 阳等湖滨地 区 )沿 食
“ 荻篙 ” (俗称 : 黎篙 )之习惯 , 可以认为是指菊科植物
萎篙 (水篙 ) A
~
她 肥肠飞鹦脚众 uT erz
. 。 此外 , 该植
物的生物潜力 、 繁衍力是其他篙类植物不可比拟的 。
它在水淹湖洲长达数月 ,地下根茎及地上茎依然存
有活性 ,水退即发新苗 ,采食嫩苗后 之残茎 、 随手一
抛 ,着土便可生根繁衍 。 此特征又 与 “ 萦 ” 名之义相
吻合 。 故认为萎篙也即《本经 ) “ 白篙 ” 所指的植物 。
中药材第 24 卷第 4 期 2加 1年 4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1. 04. 035
社 , 19 男) : 240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第二册 ) . 北京 : 人民 卫生 出版社 ,
1卯 9 巡粼拓
尚志钧辑 . 名医别录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86 : 52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
版社 , 1977 : 6叨
曹元宇辑注 . 本草经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 ,
:
%
梅全喜 . 白篙本草考证 . 中药材 , 1卯 5 , 1 8 ( 1 1 ) : 5 84
( 2 X( X)
一 fl 一 07 收稿 )
43
综上所述 , 《本草纲 目》之萎篙与 《本经 》之白篙 ,
是同一植物 , 即指今菊科植物萎篙 ,据 (名医别录 》所
言 “ 二月采 ” 而论 , 当是指其嫩苗 。 今谓 《本经 》白篙
是指菊科植物大籽篙 A . 、
~ ~
闭或注谓是菊科
植物艾篙 A . ,诚卯后 , ar . idn ic a 〔,川 , 因它 fJ’ 1非水生 ,
非辛香而美 ,不是食蔬 ,作为《本经 》白篙恐不妥 。
参 考 文 献
陶弘景著 , 尚志钧辑 . 本草经集注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专论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计算机解析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 02 75 ) 苏薇薇
第一军 医大学 (广州 51 0 5 15 ) 吴 忠
广州旭芳医药开发有限公 司 (广州 51 01 76 ) 全 健
摘要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 ,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应运而生 。 指纹图谱
技术监控中药质量的目的是 :确定中药材 (或中成药 )的真伪 , 判定其质量是否稳定 。 构建 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很
多 , 主要有 : ( l) 色谱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裂解气相色谱和三维高效液相色谱 。 另外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为前处理的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 , 也大大丰富了中药指纹图谱构建的内涵 。 ( 2) 光谱法 , 包括
紫光外谱和红外光谱 。 但其鉴别专属性差 , 分辨率低 ,需借助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或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处理 。 ( 3)
x 射线衍射法 。 (4 )分子生物学技术 ,特别是随机扩增多态 DNA ( R A I〕 D )标记 , 可 以在特异 DN A 序列尚不清楚的情
况下 , 检测 DNA 的多态性 ,这是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技术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 中药指纹图谱的计算机解析方
法有模糊信息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及灰色关联度聚类法等 。 在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时应注意考虑 : 样本要有明
确的纳人标准 、 样本量要适当 、尽可能设立对照 。 近年来笔者已成功地构建了 中药材黄荃 、苦丁茶 、细辛和中成药
华佗再造丸 、 乌鸡白凤丸等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计算机解析 , 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
关键词 中药指纹图谱 计算机解析 质量监控
中药现代化是 中药 产业可 持续发展 的根本 出
路。 中药材 (中成药 )的质量监控是中药现代化进程
中巫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
技术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 , 中药指纹
图谱技术应运而生 。 应 用指 纹图谱监控 中药材 (中
成药 )的质量是否稳 定 , 在国 内已 逐渐成为一种趋
势 ,在国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
众所周知 , 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内起
协同作用的各种化学成分 。 由于中药所含成分的复
杂性 ,在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要想测定中药内的所有
化学成分简直是天方夜谭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
中药的监控就束手无策 了 。 不 同种 中药之间 的区
别 、同种 中药内 (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 )的差异 ,归根
结蒂在于其内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 ,这
种差异可以通过现代分析手段 ,用 中药的指纹 图谱
特征反映出来 。
中药材第 24 卷第 4 期 2田 l 年 4 月
中药的指纹特征必须 既具有 “ 共性 ” 又具有 “ 个
性 ” 。 所谓 “ 共性 ” , 应能体现出不同产地 、 不同采收
期的同种药材 (或不 同批号的同一种成药 )共同具有
某些特征 (如色谱中的共有峰 o) 所谓 “ 个性 ” ,包含
两层含义 : ( l) 必须反映出该药材 (或成药 )有别与其
他任何物质 ; ( 2 )对于 中药材 , 指纹特征还能反映出
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对于中成药 ,则能
反映出同一产 品不 同批次 间的质量差 异 。 差 异越
小 , 说明药材 (或成药 )的稳定性越好 。 指纹 图谱技
术监控中药质量的最终 目的是 : 确定 中药材 (或中成
药 )的真伪 ,判定其质量是否稳定 。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 〔’ 、 2〕
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很多 ,在实际应用时 ,
可根据需要 ,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 。
,
.
1 色谱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薄层 色谱 , 由
于方法简便 、设备易得 , 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 。 近年
.
2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