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田基黄及其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田基黄及其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 10 2 7) 5陈丽云 杨立伟 苏薇薇 ’
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 (郁南 52 710) 覃松海
摘要 本文综述了中药田基黄及 田基黄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包括成分 、药理 、 制剂工艺等的研究情况 。
关键词 田基黄 田基黄注射液 成分 药理
田基黄原名地耳草 , 别名雀舌草 , 系金丝桃科金
丝桃属植物地耳草 场卿几 ,刀几 少闪刀 icn nIL hT u nb . 的全
草 。 田基黄属一年生草本 ,野生于原野湿地 , 分布于
华东 、中南及西南 , 主产于四川 、 广东 、广西 、 贵州 、湖
南 、 江西 、 福建等地 。 现将田基黄及田基黄注射液的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田基黄药材的化学成分
田基黄次生代谢产物极为丰富 。 近年来 , 有学
者使用不同溶剂 、 不同方法分别从 田基黄药材 中分
离出一些新的化合物 。 据报道 , 田基黄全草含内脂 、
香豆素 、 酚类 、 葱醒 、 黄酮类 、 维生素 A 样物质及维
生素 B 、 残 等成分 〔` 一 “ 〕。 顾明国等〔`〕用乙醚 、石油醚
等溶剂 ,提取到酸酚性提取物 ,该酸性部位经反复硅
胶层析 ,分离得到四个棉马素型间苯三酚衍生物的
二聚 体 和 三 聚 体 , 定 名 为 地 耳 草 素 A 、 B 、 C 、 D
( J聊 n ie ien A 、 B 、 e 、 D ) 。 Q州G u 物 ( 2〕等用 9 5% 乙
醇 ( x 3) 提取田基黄地上部分 ,再依次用汽油 、 二氯
甲烷 、 乙酸乙醋 、 丙酮和甲醇在索式提取器 中提取 ,
结合梯度洗脱的硅胶柱层析方法 , 收集不同溶剂的
洗脱产物 ,利用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进行分析 ,从二
氯甲烷 、 己醚和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 7 种灿酮 ( x an -
山朋 e ) , 其 中的 2 种 ( l , 5一 d i ll y d or x y x an ht o n e 一6一。一p一 D -
glu
c os id e 和 b ij aop in c~ hot
n e
)是新的化合物 ,第一次
从天然物 质中提 取分离 出来 。 QNI o u wu 等闭用
乙醇提取 田基黄干燥的地上部分 , 再用乙酸 乙醋和
丙酮索式提取 ,分离纯化 了 13 种色原酮和黄酮类化
合物 。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 以懈皮素为基本结
构的糖贰衍生物 。 郁建平等闭对田基黄茎 、 叶挥发
油化学成分进行 了研究 , 分离干燥 田基黄的茎和花
叶 ,茎粉碎 ,分批于挥发油提取器 中进行水蒸气蒸
馏 ,得淡黄色挥发油 。 利用气质联用仪从 田基黄茎
和花叶中分别鉴定出 O4 和 印 种成分 , 已鉴定 的挥
发油含量 占挥发油总量的 59 . 7% 和 54 . 62 % 。 含量
最多的为饱和烃类 , 在茎的挥发油 中占 72 . 52 % (十
一碳烷为 46 . 38 % , 壬烷 为 23 ` 87 % ) , 花叶的挥发油
中占 3 5 . 2 3% (十一碳烷为 17 .肠% ) ;含量较多的为
不饱和烃类 ,在茎的挥发油 中占 19 . 89 % , 在花叶的
中药材第 25 卷第 7 期 2《X叹年 7 月
挥发油中占 36 . 93 % (主要是菇类 , 类型为单菇类和
倍半砧等 ) ;未检出成分主要为分子量 2以 的菇类 。
iQ g-n u wu 等 s[] 从 己烷提取部分中的丙酮可溶性成
分中 ,分离出间苯三酚衍生物 。
2 田基黄的药理作用
田基黄系我国传统 中药 , 味苦 、甜 , 性平 ; 治酒
病 、 消肿胀 ,解蛊毒 、散恶疮等症 。 田基黄的主要药
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
2
.
1 杭肿瘤作用 金辉喜闹等采用 M TT 法证实了
田基黄对人舌癌细胞株 巧 c c : 有明显 的杀伤作 用 ,
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杀伤能力增强 , 当药物浓
度达到 20 In g/ d 时 , 对癌细胞抑制率接近 10 % 。
经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 田基黄主要是干扰癌细胞内
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 而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
基地和供能场 所 , 细胞生命活动 中所需 能量约有
95 %来 自线粒体 ;粗 面内质网是合成 内源性蛋白质
基地 。 当细胞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受到严重干扰
后细胞就无法生存而死亡 。 这可能是 田基黄具有抗
癌活性的原因 。
2
.
2 免疫作用 周小玲等川应用免疫学细胞技术
研究田基黄对大 鼠呼吸道及全身免疫功能的影 响 。
结果发 现 田 基黄 能 明显提 高外 周 血 中性 粒 细胞
(MP N )吞噬率 ( 7 5
.
2 士 3
.
9
,
8 3
.
5 士 5
.
1
,
P < 0
.
X() l )及 T
淋巴细胞百分率 (供 . 5 土 5 . 4 , 72 . 2 土 3 . 1 , p < 0 . 0 1 ) ;
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B AU , )中 T 淋巴细胞百分
率 (团 . 4 士 6 . 3 , 68 . 8 士 6 . 5 , P < 0 . 01 ) ;对 呼吸道局部
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 说明田基黄能提高大鼠全
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 试验结果证
明田基黄能作用于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促
进 T 淋巴细胞的分化与成熟 , 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
性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作用 ; 田基黄还能增 强中性
粒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从而提高机体抗细菌感染
能力 ;但田基黄对 T 淋巴细胞分泌 白细胞移行抑制
因子的作用不 明显 。 田基黄的免疫效应机制目前尚
不很清楚 ,有待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去研究 。
2
.
3 抑菌作用 田基黄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副作
用 , 并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中提取的乙素对金
·
525
·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2. 07. 035
生一 C 3H,
3 H , 一 i
J a Pon i e i n e A 3 b i j a p o n毛c a x a n t h o n e
4
J a p o n i e i n e B
5
R二 OH 1s o j a c a r e u b i n
R二 H d e o x y i s o j a e a r e u b i n
J a P o n 1c 1n e C 6 1
.
3
.
5
,
6一 t o t r a h v d r o x v一 4一 P r e n v l x a n t h o n e
H O
H O
H 3
C H 3
J a Pon i c i n e D
7 4
,
5一 d `h v d r o 一 1 , 5 , 6一 t r i h v d r o x v 一 4 , 4 ,
5一 t r i帕 t h y l f u r a n o (2 ` 3 ’ : 4 . 5 ) x a n t hon e
2
R; G Iu l
,
5一 d ih v d r o x v x a n t h o n e 一
6一口一 . 刀一 D一 g l u c o s i d e
=R H 1
.
5
,
6一 t r i h v d r o x v x a n t h o n e
lR 二凡书
lR = H
, 凡二鼠李精
R
I川 , 凡=葡萄糖
lR = 鼠李糖 , R户H
拼皮素
橄皮贰
异翻皮贰
田基黄贰
中药材第 25 卷第 7 期 2X() 2 年 7 月- 一一一 - ~ - ~ - 一 , - - - - - - 弋 ~ ~ . 气二 -
526
黄色葡萄球菌 、 猪霍乱杆菌 、 牛型结核杆菌 、链球菌 、
结核杆菌 、 肺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尤其是对牛型结核杆菌敏感作用明显 。
2
.
4 治 疗肝炎作用 民间常用地耳草治疗肝炎 ,
地耳草酸性渗滚的黄色析出物对传染性肝炎具有显
著疗效 ,但其作用机理不明 。
2
.
5 治疗内脏 出血 李建 良等阁用田 基黄治疗各
种内脏血出 , 收效甚佳 , 一般治疗 3 天可痊愈 ,远期
效果也甚佳 。
2
.
6 抗疟作用 顾明国等川试验证明地耳草素 A
和 B 对鼠疟原虫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3 田基黄注射液的研究
3
.
1 处方及制备 工 艺 田基 黄注射 液的处 方 :
l《X旧 g 田基黄的乙醇提取物 、 巧 血 苯 甲醇 、 1 9 亚硫
酸氢钠 , 加注射用水 1〕 I ) 时 。 其原制备工艺是 : 将
田基黄全草净选 , 切段 ,加水浸煮二次 , 粗滤 ,滤液合
并 ,浓缩至 1 : 2 (每毫升相 当于生物 2 克 ) , 乙醇沉淀
处理二次 ,第 一次溶液 中含醇量为 印% , 第二次含
醇量为 75 % , 每次均滤过 , 蒸去乙 醇 。 然后加 5 倍
量稀释 ,滤过 , 加新制备的明胶溶液适量使沉淀完
全 , 冷藏放置后 , 滤过 。 再加乙醇沉淀处理一次 , 溶
液中含乙醇量为 85 % , 滤过 ,蒸去乙醇后 , 加注射用
水至约 so iln ,调节 p H 值至 5 . 0 一 6 . 0 , 加苯 甲醇与
注射用水使成 1X( 幻 d , 滤过 , 灌封 , 灭菌 , 即得 。 田
基黄注射液的新工艺为 : 将 田基黄全草净选 ,切段 ,
加水浸煮二次 ,粗滤 ,滤液合并 , 浓缩至 1 : 4 (每毫升
相当于生药 4 克 ,下 同 ) 。 加人己醇 , 使溶液含醇量
为 印% ,搅匀 , 放置沉淀 ,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己醇 ,
并浓缩至 1 : 8 。 用 20 % 氢氧化钠液调 p H 值至 8 . 0 -
8
.
5后 ,加人乙 醇使沉淀完全 。 放置 , 过滤 , 滤液调
州 值 5 . 0 一 7 , 0 ,减压 回收己醇 ,加蒸饱水稀释至 1 :
10
。 冷藏过夜 ,滤过 , 滤液稀释至规定量 , 加人活性
炭 ,煮沸半小时 , 冷却后过滤 。 调 p H 值 4 . 0 一 7 . 0 ,
加人苯 甲醇和亚硫酸氢钠 , 过滤 , 灌封 , 10 ℃灭 菌
30 分钟 , 即得 。 新老工艺的 比较 : 因 田基黄注射液
中含有不稳定缩合型鞍质 , 影响其质量稳定性和放
置澄明度 ,使其含量差异很大 , 因此必须尽可能的除
去靴质杂质 。 据国内生产厂家普遍反映 , 几年来按
老工艺用明胶除去揉质后的产品 , 质量不易控制 , 放
置后澄明度较差 , 而且总黄酮含量高低不一 。 武秀
英等图探索新工艺碱性醇沉法除蹂质 , 并经试验证
明新工艺产品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老工艺产品 。
经初步 留样观察结果 , 澄明度也有所提高 ,急性毒性
试验合格 , 工艺较简单 , 但其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
高 。
中药材第 25 卷第 7 期 2仪反年 7 月
3
.
2 质量标准 田基黄注射液在 中国药典 ( 197 7
版 )已收载 ,并普遍用于临床 , 但质量标准不够完善 ,
近有文献报道了其含量测定 的方法〔 “` 一 `2〕 , 主要 以
芦丁为对照品 ,通过比色法来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也
有报道用库仑滴定法测定地耳草中榭皮贰的含量 ,
但均不能有效控制其质量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
布的 “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 明确要
求中药注射剂必须制订指纹图谱 , 以控制其质量 。
并规定在 2X() 3 年 12 月 31 日止 , 所有中药注射剂须
利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质量 , 否则将不准生产和销
售 (即取消批准文号 ) 。 因此 , 建立 田基黄注射液的
指纹图谱势在必行 。 值得注意 的是 : 对于一个中药
制剂而言 ,指纹图谱应结合该产品工艺的筛选及药
效和临床观察结合 ,才能真正起到控制质量的作用 。
在建众起 H PLC 或 ” 尤 等色谱指纹 图谱后 ,应 开展
化学成分和药效相关性研究 , 做到基本讲清有效成
分 ,基本讲清药效作用 ,使指纹图谱含有更多深刻的
化学和药效内容 。
3
.
3 药理药效作用 田基黄注射液由田基黄提取
制成的黄色或棕黄色灭菌水溶液 , 临床上广泛应用
于消炎解毒 , 对急性黄疽型 、 迁延性和慢性及重症肝
炎及肝硬化的 SC ly l , 下降均有较好效果 , 特别是对
胆红质的改善较板蓝根恢复迅速 。 临床试验表明其
对急性黄疽性和非黄疽性肝炎有效率达 95 % , 对迁
延性和慢性肝炎有效率为 74 % 〔’ 3〕。 田基黄注射液
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 ,但到 目前为止 ,其药理学基
础不明 ,有待进一步研究 。
4 小结
由于田基黄药材产地的局限性 , 产量不高 , 因此
人们对其研究甚少 。 即使是现有的研究 , 也仅局限
于其成分分析和鉴别方面 , 而在药理学方面基本上
还是空 白 。 今后应该在其药理药效学方面进一步深
人研究 。 其制剂田 基黄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必须提
高 , 采用国际公认的指纹 图谱技术控制其质量 。
` 通讯联系人
参 考 文 献
顾明国 ,等 化学学报 , 1986 , 46 : 246
伍岭U W u , et al . 1韦yt co l l e l l l , 19 8 , 49 (5 ) : 1395
所g-n U Wu , et al . 1牛yt co h e m , l卯8 , 49 ( 5) : 14 17
郁建平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20 1 , 36 ( 3) : 1卯
环g-n il W u , et al . Ph y toc hem ,么以义) , 51 : 705
金辉喜 , 等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1卯 7 , l 3( 1 ) : 19
周小玲 ,等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X() l , 18 ( 2) : 21 1
李建良 , 等 . 时珍国药研究 , 5 ( 1 ) : 47
21345678
9 武秀英 ,等 . 中成药研究 , 198 3 , :4 18
10 徐礼栗 ,等 . 药物分析杂志 , 19 87 , 7 ( 5) : 2即
1 刘辉义 ,等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 5 , 5 ( 7 ) : 37
12 蔡金喋 ,等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8 3 , 3( 4) : 24
13 上海长征制药厂 . 医药工业 , l叨6( 9) : 25
( 2 X( 犯 一 03 一 H 收稿 )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中医科 (广州 51 X() 80 ) 沈维增 李俊彪
摘要 本文从病证名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治 、专方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 实验研究六方面对慢性尿酸性肾病
(
c
l
l or l l ic iur
c ac 记 配 p腼即 th y , c I JA八)近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行了概述 。
关键词 尿酸性肾病 慢性 中医药研究
慢性尿酸性肾病俗称痛风性 肾病 ,是 由于体内
嗓 吟代谢 紊 乱形 成 高尿 酸血症 所 致 的 肾损 害 。
CU AN 的诊断标准必需 同时符合以 下两项 : 原发性
慢性高尿 酸血症 和 /或酸性尿 , 血尿酸 ( BUA > 3 90
脚 o F I J ,尿 p H < 6 . 0 ,尿尿酸排泄量 > 4 . 17 ~ F ;L具有以下肾损害之一 : ( l) 持续性尿检异常 (蛋白尿 、
血尿或尿红细胞 > 3 / IH, , 白细胞 > 5 / PH ) ; ( 2 ) l 项或
多项肾功能指标减退 ; ( 3) 泌尿道结石 , 结石成分为
尿酸成分〔’浏 。 本文主要对 C IJA入 近年中医 药研究
进行概述 。
1 病证名
慢性尿酸性 肾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明确的病
名记载 ,但从其主要临床表现看 , 应属于中医学中腰
痛 、 石淋 、 水肿 、 痹证 、 厉节 、 痛风和肾劳等病证的范
畴〔’ 〕。、
2 病因病机
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 因与饮食肥甘厚味 、 嗜
酒过度有关 , 中年 以后形体肥胖男性表现痰湿体质
者多发 , 有人认为有内外因之分 , 还有认为与察赋不
足有关 ;病机则多责之于本虚标实 , 脾肾亏虚为本 ,
痰浊 、疲血 、 湿热为标 。 时振声认为本病有内外因之
分 , 内因主要是饮食肥甘 、 七情 、 劳倦 , 外因与感受
风 、 寒 、 湿 、热有关 。 在病机上可影响肺 、肝 、 肾各脏 ,
又可见脏腑虚损的诸症 。 气阴两虚是其基本病机 ,
其病 机演变 为阴虚或气虚 ~ 气 阴两 虚~ 阴 阳两
虚闭 。 刘宏伟认为本病素因与肾元素亏 ,察赋不足 ,
先天阴阳造化之差异有关 。 加之大多数患者形体肥
胖 ,年过中年 ,其脏气 日渐衰退 , 若再饮食不节 、 嗜食
高梁厚味或饮酒过度 ,久致脾肾功能受损而聚湿生
痰 , 痰湿内阻 , 血行不畅 , 则致痰血内生 , 痰痕互阻 。
痰疲在本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
位囚 。 周恩超等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 、 虚实夹杂之
证 。 脾肾气虚 、 湿浊 内蕴为其基本病机闹 。 唐开武
认为本病在未发之前已有先天不足 , 加之嗜食肥甘
厚味损伤脾 胃 , 日久终致脾肾两虚 , 浊痕 内停 。 脾肾
两虚为本 ,浊痕 内停为标川 。 倪青等的研究表明慢
性尿酸性肾病中年以后多发 ,痰湿体质多见 ,表现为
虚实夹杂之证 , 肾虚是各证型的共 同病机本质阁 。
对本病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要因地制宜地去认识 , 比
如广东地处沿海 ,气候潮湿 ,人们喜食虾蟹鱼肉等高
嗓吟食物 ,本病多见湿浊内蕴 、癖血阻络证型闭 。
3 辨证论治
刘宏伟分 四型治疗 。 湿浊互阻 , 留注关节型 , 当
归拈痛汤或桃红四物合三妙散加减 (羌活 、 独活 、 防
风 、 防己 、 赤芍 、 猪荃 、 苍术 、葛根 、 木瓜 、 当归 、 桃仁 、
红花 、 该仁 、 牛膝 ) ;肾阴亏虚 ,湿热下注型 ,知柏地黄
汤合八正散加减 (知母 、 黄柏 、 生地 、 获菩 、 泽泻 、 滑
石 、 车钱子 、 通草 、 冬葵子 、 王不留行 、 石苇 、 金钱草 、
海金砂 、 鸡内金 ) ;气阴两虚 ,湿热下注型 , 参茂地黄
汤 、 大补元煎加减 (太子参 、 生地 、 生黄蔑 、 丹皮 、 获
菩 、 泽泻 、 牛膝 、 车前子 、 桑寄生 、 石苇 、滑石 、 益母草 、
白茅根 ) ;脾肾衰败 , 湿浊雍盛型 ,温脾汤加减 (制附
片 、 大黄 、 干姜 、 人参 、 白术 、 麦冬 、 五 味子 、 黄连 、 竹
茹 、 法半夏 ) ,亦可配合大黄为主的灌肠方〔’川 。 时振
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 , 分为稳定期与发作期 。 稳
定期分肝肾阴虚型 (归芍地黄汤加减 ) 、 脾肾气虚型
(保元汤加减 )和气阴两虚型 (参茂地黄汤加减 )三型
论治 ;发作期分风湿热痹型 (宣痹汤合四妙散加减 )
和风寒湿痹型 (桂枝加附子汤 、 桂枝芍药知母汤 、 乌
头汤加减 )两型论治闭 。 周恩超等提出本病的辨证
分类标准 , 以分期分证治 。 急性发作期以痹痛.(分湿
热蕴阻 、寒湿蕴阻两型 )和石淋 (分湿热下注 、 气血阻
滞两型 )辨识 。 慢性期分本证和标证施治 。 其 中本
证分为脾肾气虚 、 肝肾阴虚 、 脾肾阳虚 、气阴两虚 、 阴
中药材第 25 卷第 7 期 2X( )2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