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田基黄袋泡剂的制作方法研究



全 文 :论著
Treatis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2010094)。
田基黄袋泡剂的制作方法研究
廖仰平 叶建新 区伟雄 程斯珍 黄丽飞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摘 要】 目的:通过研究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方法:应用双方差因素分析,从药材粉碎粒度、加水
量、水温、浸出时间、浸泡次数及与煎剂比较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优选,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结果:
田基黄袋泡剂粉碎粒度以 2 号粉 (10 ~ 24 目)为最佳;以加 150 ~ 200ml开水,加盖浸泡 10 ~ 15min,冲泡 3 次,为最佳的冲泡服用方法。
【关键词】 田基黄;袋泡剂;研制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2)20 - 0013 - 02
田基黄,又名地耳草,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药用
全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田基黄具有保肝、抑菌、抗病
毒、增强免疫、抑制肿瘤和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药
理学作用,但目前田基黄的制剂临床应用较为单一,多以
药材入煎剂用为多。本课题旨在根据田基黄药材的性质,
将田基黄制成袋泡剂,以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为临床应
用增添新的剂型,便于肝病患者及健康人群在保肝、养肝
方面发挥其作用。
田基黄以全草入药,主含黄酮类、蒽醌及挥发油等成
分[1、2、3],适宜制成袋泡剂。从制剂工艺角度上看,袋泡剂
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程度,可见提高
药材浸出率是制备袋泡剂的技术关键。故此,我们从田基
黄药材的粉碎粒度大小、与煎剂水溶性浸出物比较、浸泡
加水量、浸泡时间与水温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探讨,
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
艺及服用方法。
1 材料
1. 1 仪器 DCH - 160 袋泡茶自动包装机 (天津)、766 -
1远红外线辐射干燥箱 (上海)、HH·S11 - 4 - Z电热恒温
水浴箱 (上海)、FB214 电子天平 (上海)、SF100 型多功
能粉碎机 (上海)、8411 型电动振筛机 (浙江)。
1. 2 药物 田基黄采自广东省新兴县,经药用植物学副教
授毛一中老师鉴定为正品。
1. 3 制备工艺 将田基黄药材剔除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于
60℃下干燥烘干[4],在 SF100 型多功能粉碎机上粉碎,并
用电动振筛机过筛分等,粉碎粒度分别为:1 号粉末 (<
10 目)、2 号粉末 (10 ~ 24 目)、3 号粉末 (24 ~ 50 目)、4
号粉末 (50 ~ 65 目)、5 号粉末 (65 目以上) ,将粉末分别
在 DCH -160 袋泡茶自动包装机上制备,制成 2g /包袋泡
剂,将制备好的袋泡剂在红外线干燥箱中 60℃干燥消毒
30min,备用。
2 方法
2. 1 药材粉碎粒度对袋泡剂水溶性成分浸出率的影响 将
上述 5 种不同粒度的袋泡剂各 3 包,分别置于 200ml 烧杯
中,加沸水 100ml,保温浸泡 15 min,过滤,置已恒重蒸发
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干,于 105℃干燥 3h,置干燥器中
放冷 30min,取出分别精密称重,算出浸出率,结果见
表 1。
表 1 (n = 3)
< 10 目 10 ~ 24 目 24 ~ 50 目 50 ~ 65 目 > 65 目
浸出率%
(珋x ± s)
14. 25 ±
0. 07
16. 45 ±
0. 06
15. 25 ±
0. 07
13. 96 ±
0. 07
13. 08 ±
0. 04
结果分析:粉碎粒度的大小是决定药材浸出率的主要因素,而
水溶性浸出物的多少又直接影响制品的功效作用。从实验结果比较
看,在同一加水量、同一浸泡时间内,以 2 号粉末粒度 (10 ~ 24
目)的袋泡剂浸出率为最高。当田基黄粉末粒度较大时,它与水的
接触面积过小,从而使得浸出物的浸出率过低;当田基黄粉末粒度
达在 50 目以上时浸出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较细的粉末会因其表
面积过大而产生吸附作用,导致扩散渗透的速度下降,浸出率有所
下降。从实验结果得出,田基黄袋泡剂的粉碎粒度以 10 ~ 24 目
为佳。
2. 2 袋泡剂与煎剂浸出率比较 分别称取田基黄干燥药材
2g,3 份,分别置 200ml烧杯中,加 100ml纯化水中煎煮沸
腾后保持微沸 15min;另取 2 号粒度田基黄袋泡剂 3 包分别
置于 200ml 烧杯中,加沸水 100ml,保温浸泡 15 min;过
滤,置已恒重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干,于 105℃干燥
3h,置干燥器中放冷 30min,取出分别精密称重,得出水溶
性浸出物浸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2。
表 2 (n = 3)
煎剂 袋泡剂
浸出率% (珋x ± s) 12. 66 ± 0. 03 16. 64 ± 0. 03
结果分析:3 次煎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差异不明显,3 份
袋泡剂的浸出率差异亦不明显,但煎剂与袋泡剂的浸出率差异明
显,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煎剂要好,可见,田基黄经适
宜的粉碎制成袋泡剂,更有利于田基黄水溶性成分的浸出。
2. 3 加水量与浸出率关系 取 2 号粒度田基黄袋泡剂 9 包
分别置于 200ml 烧杯中,分别加沸水 100ml、150ml、
200ml,保温浸泡 15 min;过滤,置已恒重蒸发皿中,水浴
加热浓缩至干,于 105℃干燥 3h,置干燥器中放冷 30min,
取出分别精密称重,得出浸出率 (%) ,进行比较,结果见
表 3。
表 3 (n = 3)
100ml 150ml 200ml
浸出率% (珋x ± s) 16. 08 ± 0. 03 18. 13 ± 0. 04 18. 12 ± 0. 03
结果分析:200ml 与 150ml 的浸出率差异不明显,而 200ml 与
100ml、150ml与 100ml 的浸出率差异明显,加水量 150ml、200ml
的浸出率明显比 100ml 的浸出率要高,说明浸泡加水量以 150 ~
200ml为最好。
·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论著
Treatis
2. 4 水温和浸出时间与浸出率的关系 取 2 号粒度袋泡剂
9 包分别置于 200ml烧杯中,分别加 80℃纯化水 100ml,分
别保温浸泡 5min、10min、15min;另取 2 号粒度袋泡剂 9
包分别置于 200ml烧杯中,分别加 90℃纯化水 100ml,分别
保温浸泡 5min、10 min、15 min;另取 2 号粒度袋泡剂 9 包
分别置于 200ml烧杯中,分别加 100℃纯化水 100ml,分别
保温浸泡 5min、10 min、15 min;过滤,置已恒重蒸发皿
中,水浴加热浓缩至干,于 105℃干燥 3h,置干燥器中放
冷 30min,取出分别精密称重,得出浸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见表 4。
表 4 (n = 3)
5min 10min 15min
80℃浸出率% (珋x ± s) 14. 67 ± 0. 05 16. 43 ± 0. 06 16. 59 ± 0. 04
90℃浸出率% (珋x ± s) 15. 27 ± 0. 04 16. 88 ± 0. 04 16. 875 ± 0. 04
100℃浸出率% (珋x ± s)14. 72 ± 0. 05 16. 59 ± 0. 05 16. 86 ± 0. 04
结果分析:不同浸泡时间的浸出率差异明显,而不同的浸泡温
度的浸出率差异不明显。10min 与 15min 的浸出率差异不明显,
15min和 10min与 5min的浸出率差异明显,15min 和 10min比 5min
的浸出率明显要高,说明浸泡时间以 10 ~ 15min为佳。不同水温对
田基黄袋泡剂的浸出率影响不明显,但以水温 90℃浸出率稍高,
符合实际,日常煎煮煮汤剂煎毕后,因煎器太烫,不便立即倒出过
滤,一般都在放置待稍凉后再过滤,经过停放和过滤药液的温度已
基本降至 90℃左右,且平时饮用的开水经倒出放置一般保温在
90℃左右,故 90℃水温浸泡符合实际规律。
2. 5 不同浸泡次数对浸出率的影响 取 2 号粒度田基黄袋
泡剂 3 包分别置于 200ml烧杯中,分别加沸水 100ml保温浸
泡 15min;过滤,置已恒重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干,
于 105℃干燥 3h,置干燥器中放冷 30min,取出分别精密称
重;药渣按照第一次同法继续浸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
次;得出四次浸泡的浸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5。
表 5 (n = 3)
浸泡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浸出率%
(珋x ± s)
16. 33 ± 0. 05 7. 205 ± 0. 08 3. 96 ± 0. 06 0. 78 ± 0. 04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田基黄袋泡剂不同浸泡次数的浸出
率差异明显,有效成分的浸出主要集中在第一泡浸出,经 3 次浸泡
后主要成分几乎全部浸出。因此田基黄袋泡剂以冲泡 3 次为佳。
3 应用
茶饮 广东人喜欢把田基黄煎煮成凉茶服用,田基黄制
成袋泡剂后,携带、服用方便,可作为保健凉茶饮用。用
法:每日 2 次,每次 1 袋,用约 150 ~ 200ml 开水冲泡并加
盖 10min左右即可饮用,每袋袋泡剂可冲服 2 ~ 3 次。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具有保肝、增强免疫、抗病毒等
作用。
4 讨论
田基黄袋泡剂的工艺及服用方法优选 通过粉碎粒度大
小、与煎剂水溶性浸出物比较、浸泡加水量、浸泡时间与
水温、浸泡次数等进行了田基黄袋泡的工艺参数的研究,
结果显示,田基黄袋泡剂粉碎粒度以 2 号粉 (10 ~ 24 目)
为最佳,以加 150 ~ 200ml 开水,加盖浸泡 10min ~ 15min,
冲泡 3 次,为最佳的冲泡服用方法。
我国田基黄的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应用历史悠久,
主要用于治疗肝炎,广东人还喜欢用作凉茶服用,以清热
祛湿。袋泡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汤剂优良改进剂型,把田
基黄药材制成田基黄袋泡剂,保持了传统中药汤剂原的吸
收快、可随证加减的特色和优势,且与汤剂比较,具溶出
量大,可避免药物中挥发性及不耐热成分的挥发散失或分
解破坏,提高了疗效,既继承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又增添
了田基黄在临床应用的剂型,服用方便,节省药材,更接
近于国人的饮食习惯,便于肝病患者及健康人群在保肝、
养肝方面发挥其作用;同时适合工业化生产,如能开发应
用,必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芃,李廷钊,柳润辉,等 . 田基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J] . 中
国天然药物,2004,9 (5) :283 - 284.
[2] 潘映红,郭宝林,彭勇 . 国产金丝桃属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J] .
中药材,1993,16 (8) :40 - 42.
[3] 郁建平,古练权,周欣 . 田基黄茎、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 (3) :199 - 200.
[4]中国药典 [M] . 2010,1:附录 13.
(收稿日期:2012. 08. 15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上接第 12 页)
脏血栓脱落,引起脑梗塞。临床上心源性脑循环障碍以全
脑缺血症状为主,发生早且突出,局灶性症状多成逐渐发
展;脑缺血多为不完全性,随血供改善症状恢复相对较快;
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时头颅 CT上多表现为分水岭梗塞,椎基
底动脉系统缺血时病灶也多非局限;有冠心病病史及其恶
化过程,脑卒中时部分病人心肌和冠状动脉功能虽无严重
异常,但心电图确有明显异常表现[4]。
3 脑侧枝循环建立需要良好的心脏功能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虽然质量仅占体重 2% ~3%,
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 800 ~ 1000ml /min,占每分心播
出量的 20%,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
成反比。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
系统,脑部动脉通过几组吻合支建立起丰富的侧枝循环,
其中 Willis环最为重要。当脑卒中时,侧枝循环的建立就
显得非常重要,它对脑部血液供应起到调节和代偿作用,
而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功能正常是脑侧枝循环建立的前提
条件。神经介入治疗经验表明,脑卒中病人侧枝循环代偿
较好的心脏功能一般都不错,或只有轻度损伤,不做支架
和溶栓的保守治疗也可以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 5 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姚泰. 生理学 (第 6 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李建张. 脑循环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 [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9,(6).
[5] 宿英英. 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
(收稿日期:2012. 08. 19)
·4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