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瓠瓜部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初步评价



全 文 :瓠瓜部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初步评价
陈孟强1, 牛 玉1,2, 林鉴荣3, 汪国平1
(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 儋州 571737;
3.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308)
摘 要:瓠瓜是我国栽培的葫芦科蔬菜之一,在广东广泛栽培。 为了拓宽瓠瓜育种基础材料,从国内收集了 63 份瓠瓜种质资
源及品种,对其生长势、收获始期、瓜形、果皮颜色、果实重量、全生育期、白粉病发病情况等 7 个性状进行了调查;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生长势、收获始期、全生育期 3 个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白粉病发病程度与生长势、收获始期、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综
合评价各材料在广州地区的市场、气候适应性,初步筛选到 8 份适宜广东种植的材料/品种。
关键词:瓠瓜; 性状调查;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6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2)23-0022-03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main traits in som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ottle gourd (Lagenaria siceraria)
CHEN Meng-qiang1, NIU Yu1,2, LIN Jian-rong3, WANG Guo-ping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571737, China;
3.Gu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8, China)
Abstract: Bottle gourd (Lagenaria siceraria) is one of the preferable vegetables in China and widely cultiv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To expand the materials for breeding, a total of 63 cultigens were collected in China and evaluated for seven traits including
growth vigour, harvesting date, fruit shape, fruit color, fruit weight, whole growing period and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Sphaerotheca
fuliginea). It wa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growth vigour, harvesting date and whole growing period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and the three above trait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adaptation to market and climates in Guangzhou, eight cultigens were chosen for further test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Bottle gourd (Lagenaria siceraria); trait evaluation; adaptation
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是葫芦科葫
芦属中的栽培种,1 年生蔓性草本。 瓠瓜原产于印度和热
带非洲,在我国栽培史可上朔到新石器时代,是我国栽培
最古老的葫芦科蔬菜之一,其类型和品种十分丰富,栽培
区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 瓠瓜在广东称
为蒲瓜,是华南地区度淡的重要蔬菜,在华南地区的年种
植面积达 6 666.7 hm2以上, 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
销往港澳及冬季北运,其中港澳市场的蒲瓜 90%以上由
福建、广东等省供应 [1]。 广东瓠瓜类型单一,基本上为短
圆筒形,瓜长 25 cm 左右,单瓜重约 500 g。 近年来,广东
市场消费习惯逐渐多元化, 梨形及长棒形瓠瓜也比较受
欢迎。 为了拓宽瓠瓜育种基础材料, 本课题组近两年从
国内收集了部分瓠瓜种质资源及品种, 并对其在广州地
区的市场、 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材为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入的 41份瓠
瓜材料,从国内种子市场收集的 22份瓠瓜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12 年 8~11 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
菜试验场进行, 于 2012 年 8 月 3 日穴盘播种,8 月 15 日
定植,采用完全随机排列,因瓠瓜株型较大,每小区种植
6~10 株;常规管理。 在商品果成熟期调查生长势、收获始
期、瓜形、果皮颜色、果实重量;植株生长后期(果实老熟
期)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生长后期植株枯萎时,调查全生
育期。 以上性状调查时按瓠瓜描述规范[2]分别赋值(表 1)。
用 Excel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瓠瓜引种材料 7个性状的调查结果
生长势:从表 2 可以看出,生长势弱、中、强的材料分
别为 29、15、19份。生长势弱、中的多数材料的营养生长性
状(如生长速度、叶片大小、茎蔓粗度、植株高度、分枝性
等)与生长势强的材料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收获始期:收获始期早、中、晚的材料分别为 31、14、16
份。 说明我国瓠瓜育种比较重视早熟品种的选育及栽培。
收稿日期:2012-10-26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08-09);广东
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KBL11008);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系建设专项
作者简介:陈孟强(1990-),男,在读本科生,E-mail:353300205
@qq.com
通讯作者:汪国平(1967-),男,博士,副教授,E-mail:gpwang@
scau.edu.cn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23 期22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23.048
表 2 瓠瓜引种材料 7个性状的调查结果
材料
II5G2
II5G23
II5G24
II5G25
II5G32
II5G35
II5G36
II5G37
II5G40
II5G50
II5G54
II5G56
II5G69
II5G70
II5G75
II5G82
II5G97
II5G101
II5G105
II5G111
II5G116
II5G119
II5G122
II5G134
II5G135
II5G138
II5G141
II5G142
II5G145
II5G157
II5G162
II5G172
生长势
3
5
7
5
7
3
5
7
7
7
5
3
3
5
3
3
7
3
7
3
7
7
7
7
7
3
7
3
7
3
5
5
收获
始期
3
3
7
-
7
3
3
7
7
5
3
3
3
3
3
3
5
-
7
3
7
7
7
7
7
3
7
3
5
3
3
7
瓜形
5
5
6
-
6
4
5
6
6
2
4
1
4
4
6
6
6
-
6
5
6
3
6
6
2
6
2
3
2
4
2
1
果皮
颜色
5
3
5
3
5
5
3
5
5
5
3
3
3
3
5
3
5
-
5
3
5
5
5
5
5
3
3
3
5
3
3
3
果实
重量
5
5
5
-
7
5
5
7
5
5
5
3
3
5
7
5
7
-
7
5
7
5
5
5
5
7
3
1
5
5
5
3
全生
育期
3
3
7
5
7
3
5
7
7
5
3
3
3
3
3
3
7
3
7
3
7
7
7
7
7
3
7
3
7
3
3
7
白粉病发
病程度
7
7
5
7
3
7
7
3
3
5
7
7
7
7
7
7
5
7
5
5
3
5
5
3
3
3
5
7
5
7
7
7
材料
V05I0040
V05I0064
V05I0076
V05I0108
V05I0160
V05I0171
V05I0201
V05I0225
V05I0232
宝葫芦
碧玉
翠绿短蒲
鼎国圆瓠
赣新特早熟短棒
杭州长瓜
极早生二号
领袖
绿美人
民旺小葫芦
南秀
清秀早瓠
台湾金星
泰国极早生
特早瓠瓜
新优短度
玉秀
粤丰一号
越蒲一号
早春三号
浙蒲 6 号
浙蒲二号
生长势
7
3
5
5
3
7
7
3
3
3
3
5
3
3
3
7
5
5
3
3
3
5
7
3
5
3
5
3
3
3
3
收获
始期
7
3
5
5
3
7
7
3
3
3
3
5
3
3
3
5
3
5
3
5
3
5
7
3
5
3
5
5
3
3
5
瓜形
6
3
3
6
5
6
2
5
3
3
5
4
1
4
5
2
4
4
3
4
5
4
2
4
4
4
4
4
1
5
5
果皮
颜色
3
5
5
3
3
5
5
5
3
3
7
5
3
5
5
5
5
5
3
5
3
5
5
5
3
5
5
5
3
5
5
果实
重量
7
1
5
5
3
5
5
3
1
1
5
3
3
3
5
5
3
3
1
3
5
5
5
3
3
5
5
5
3
5
5
全生
育期
7
3
7
5
3
7
7
3
3
5
3
5
3
3
3
7
5
7
5
3
3
5
7
3
5
3
3
3
3
3
3
白粉病发
病程度
5
7
7
5
7
5
3
7
7
7
7
5
7
7
7
5
7
3
7
7
7
5
5
7
7
7
7
7
7
7
7
注:“-”表示数据缺失。
表 1 瓠瓜调查性状及代码
性 状
生长势
收获始期
瓜形
果皮颜色
果实重量
全生育期
白粉病发病程度
观测时期
生长盛期
商品瓜采收初期
盛收期
盛收期
盛收期
老熟期
老熟期
表达状态






圆形
梨果形
葫芦形
直筒形
长棒形
牛腿形
绿白
浅绿
深绿
极小









代码
3
5
7
3
5
7
1
2
3
4
5
6
3
5
7
1
3
5
7
3
5
7
3
5
7
瓜形:圆形材料 4 份,梨果形材料 8 份,葫芦形材料 7
份,直筒形材料 16份,长棒形材料 11份,牛腿形 15份。瓠
瓜材料的果实形状非常丰富, 这几种类型间还有很多中
间类型。
果皮颜色:绿白、浅绿、深绿的材料分别为 25、36、1
份。 黄瓜、西瓜、丝瓜、苦瓜等瓜类的深绿或墨绿果皮色在
本研究中未出现,但深绿色在一些观赏瓠瓜中出现,说明
在食用瓠瓜驯化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选择了浅果色。
果实重量:极小果、小果、中果、大果的材料分别为 5、
33、8份。 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喜欢果重不太重的品种。
全生育期:全生育期短、中、长的材料分别为 32、10、
21份。说明我国的栽培的品种多数生育期较短,这与收获
始期偏早的材料较多相对应,早熟品种的生育期都较短。
白粉病发病程度:白粉病发病程度弱、中、强的材料分
别为 9、16、38份。多数材料不抗白粉病,只有部分材料耐病。
2.2 瓠瓜引种材料 7个性状的相关分析
瓠瓜引种材料 7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 3, 从表 3
可以看出,生长势、收获始期、全生育期 3个性状间呈极显
著的正相关,全生育期长的材料生长势旺,而生殖生长推
迟,比较晚熟;白粉病发病程度与生长势、收获始期、全生育
期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势强、收获迟、全生育期长的材料比
23
(上接第 15页)
2.3 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及其差异显著性
蛋白质含量的 Hm、Hb及其差异显著性测验见表 2。从
表 2 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 Hm平均值为-2.02%,其中 3×
18组合(YN07×苏油 1 号)最大、为 2.13%,4×19 组合(98-
8×浙平 1 号)最小、为-7.39%,正向显著组合数和负向显
著组合数分别为 11和 61, 正向和负向 Hm优势出现率分
别为 12.94%和 71.76%;蛋白质含量 Hb平均值为-1.09%,
4×19组合(98-8×浙平 1 号)的最小、为-6.50%,Hb的负向
显著组合数为 48,Hb的负向优势出现率为 56.47%。
3 结语
油菜籽粒中油份和蛋白质是两大主要营养成分,本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亲本和杂交种)油份和蛋
白质含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8128,呈极显著负相关。油份
含量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85 个杂交种中离中亲优势和
超高亲优势正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 62和 45,离中亲正向
优势出现率和超高亲优势出现率分别为 72.94%和
52.94%。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杂种劣势,85个杂交种中
离中亲优势和超低亲优势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 61 和
48, 离中亲负向优势出现率和超低亲负向优势出现率分
别为 71.76%和 56.47%。 进一步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油份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广义遗传力都很高,分别为
97.62%和 96.22% , 但狭义遗传力都比较低 , 分别为
15.99%和 20.39%, 说明非加性效应在籽粒油份和蛋白质
含量的遗传中都占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等.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
遗传改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5-9.
[2] 王瑞,李加纳,唐章林,等.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7-38.
[3] 邓武明,阳小虎,文凤君,等.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
与通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4):27-30.
[4]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等.油菜杂种后代硫苷和蛋白质含量的
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5,20(5):30-33.
[5] 胡中立,刘后利.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低硫苷新
种质开发的理论探讨[J].作物学报,1989,15(3):221-229.
[6] 侯国佐,侯燕,侯剑油研系列杂交油菜高含油量的表现及高油份
高蛋白选育技术研究Ⅳ. 育成品种油份蛋白含量与其亲本间的
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2.
[7] 张锦芳,蒲晓斌,李浩杰,等.近红外光谱仪测试四川生态区甘蓝
型油菜籽粒品质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1):238-240.
[8] 莫惠栋 ,李志民 .增广 NCⅡ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 [J].作物学报 ,
1991,17(1):1-9.
[9] 许如根,吕超,祝丽,等.大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Ⅰ.F1杂种的离中
亲优势和超优亲优势[J].作物学报,2004,30(7):668-674.
表 3 瓠瓜引种材料 7个性状的相关系数
性状
收获始期
瓜形
果皮颜色
果实重量
全生育期
白粉病发病程度
生长势
0.85**
0.08
0.27
0.47
0.89**
-0.72*
收获
始期
0.12
0.35
0.39
0.87**
-0.72*
瓜形
0.21
0.53
0.05
-0.24
果皮
颜色
0.30
0.25
-0.30
果实
重量
0.30
-0.46
全生
育期
-0.72*
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较耐病。 瓜形与果实重量间呈正相关(0.53),未达显著水
平,但结合表 2结果来看,牛腿形果实的果实重量较大。
3 讨论
3.1 瓠瓜材料对广州地区市场、气候的适应性
从市场喜欢的果形来看,8 份梨果形材料、16 份直筒
形材料、11份长棒形材料都符合要求,但从表 2可以看出,
长棒形材料都较早熟、容易早衰、易感白粉病,产量不高,
不适宜在广州秋季种植,这类材料在春季种植也发现类似
现象(数据未列出)。 分析这类材料的来源,多数都从浙江、
江苏、湖北收集,可能原因是这类材料在长江流域多采用
大棚种植或在梅雨季节露地种植, 长期驯化适应了低温、
弱光条件,对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南方气候适应性差。
梨果形材料中适合在广州种植的材料较多,如 II5G50、
II5G141、II5G145、V05I0201、极早生二号、泰国极早生等,
这些材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长势较旺、 较耐白粉病 (表
2),其中 II5G50、II5G145、极早生二号适合用作早熟栽培,
II5G141、V05I0201适合用作晚熟栽培。
直筒形材料中适合在广州种植的材料有翠绿短蒲、
台湾金星,这两个材料中熟、耐白粉病,前者果形略短,实
际上这两个材料都从广州的种子公司收集, 是生产上推
广的成型品种, 这也间接说明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对广
州气候的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
以上筛选得到的适宜种植的材料除已经成型的品种
外,其他材料是否适合直接推广,需进行下一步生产试验
及区域试验。
3.2 瓠瓜材料生长势与白粉病发生的关系
瓠瓜白粉病由瓜类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
是瓜类生长中后期的一种常见病害, 在植株早期生长阶段一
般较少发生,生长后期随着植株养分向产品器官转移,营养器
官衰老,植株抵抗力下降。本研究中也发现白粉病发病程度与
生长势、收获始期、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势强、收获
迟、全生育期长的材料比较耐病。 因此,今后育种的方向应该
一方面注意瓠瓜对白粉病免疫或高抗基因的利用[3],另一方面
可以适当改良植株的生长势,选择生长势强的品种,利用杂种
优势提高植株生长势达到抗病目的也是可行途径[4]。
参考文献:
[1] 田永红.华南地区蒲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0(15):15-16.
[2] 沈镝,李锡香.瓠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8:3-7.
[3] 王玲平,吴晓花,汪宝根,等.与瓠瓜品系 J083 白粉病抗性基因连
锁的 SCAR 分子标记[J].浙江大学学报,2011,37(2):119-124.
[4] 彭庆务,何晓明,谢大森,等.瓠瓜的特征特性及育种对策[J].广东
农业科学,2003(1):18-19.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