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全 文 :0 引言
尖镰孢葫芦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
sp. lagenariae Matuo & Yamamoto),属半知菌类真菌。
枯萎病菌的不同专化型,对瓜类侵染能力也有所差别,
该型强侵染冬瓜和西瓜,弱侵染瓠瓜和葫芦[1]。瓠瓜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主要侵害根部和茎蔓基
部,其典型症状为全株萎蔫[2]。通常幼苗发病时,子叶
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成株
发病,一般在开花结瓜后陆续表现症状,初期病株叶片
从下向上逐渐萎蔫,外观似缺水状,尤以中午更为明
显,早晚尚能恢复,数天后全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
复常态。病株根部变褐或腐烂,茎基部稍缢缩,有的呈
纵裂,患部溢出琥珀色胶质物。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
瓠瓜原产印度和非洲,在中国广泛分布[3],是蔬菜
基地棚栽瓜类仅次于黄瓜的大宗蔬菜。近年来,由于
主栽品种耐病性较差,加之气候、旱地连作面积扩大等
因素的影响,瓠瓜枯萎病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据报
道,瓠瓜枯萎病常年发病率为 15%~25%,严重时可达
第一作者简介:苏贤岩,男,1978年出生,湖北公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研究。通信地址:230031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Tel:0551-2160211,E-mail:sxyyxj2003@126.com。
通讯作者:陆保君,女,1980年出生,安徽天长人,本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研究。通信地址:230036合肥市屯溪路329号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Tel:0551-3401771,E-mail:rosalie_lu@126.com。
收稿日期:2011-10-26,修回日期:2012-01-10。
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苏贤岩 1,陆保君 2,李翔宇 3,吴向辉 4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 230036;
3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合肥 230036;4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植保总站,合肥 230001)
摘 要: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
的室内毒力和 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 EC50值分别为 0.08526、0.81147、
1.03912 mg/L,证明这 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
EC50值分别为99.33022、128.4983、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
验应用。
关键词:瓠瓜;枯萎病;杀菌剂;毒力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1-3080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of Eight Fungicides to Pathogens of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Su Xianyan1, Lu Baojun2, Li Xiangyu3, WuXianghui4
(1Institue of Plant Protectio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2Anhu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Hefei 230036;
3Plant Protection College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4Council of Agr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Abstract: To screen the effective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EC50 of eight kinds of fungicides to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borator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50 values of prochloraz, diniconazole and difenoconazole
were 0.08526, 0.81147 and 1.03912 mg/L,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fungicides tested all had good
inhibition against the fungus. But mancozeb, triadimefon and chlorothalonil were not obviously inhibitory
against the pathogen, with the EC50 value being 99.33022, 128.4983 and 112.112 mg/L, respectively.
Key words: gourd; blight; fungicides; toxicity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07):146-15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苏贤岩等: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到40%,甚者达80%~90%,重茬地甚至造成绝产[4]。病
害流行时可致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减产达30%以上,
严重影响了瓠瓜的产量和品质[5],给农业生产造成了
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瓠瓜高产的主要障碍。目前,
对于瓠瓜枯萎病的防治采用的仍是综合治理的策略与
方法,药剂防治也仍然是控制瓠瓜枯萎病流行的关键
技术措施之一。然而,虽然市面上已有一些防治此病
的有效药剂,但是这些药剂的长期使用,使该病菌已对
部分药剂产生了耐药性,从而导致其防治效果不佳。
因此,寻求对防治瓠瓜枯萎病经济而有效的杀菌剂显
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对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多菌
灵、代森锰锌等 8种常见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室
内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
效药剂及复配剂的筛选、研发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试验于 2009—2011年度在安徽省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和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实
验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药剂 95%百菌清原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
护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江苏省扬州市苏灵农
药化工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瑞士
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3.6%烯唑醇原药(江苏
七州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0%戊唑醇原药(沈阳
化工研究院实验厂),98%多菌灵原药(江苏新沂农药
厂),91.8%代森锰锌原药(江苏宝叶化工),96%三唑酮
原药(张家港七洲农化有限公司)。
1.2.2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采自合肥城郊地区蔬菜主产
地瓠瓜发病植株。
1.2.3 培养基的制作 PSA培养基,用于病菌的分离、纯
化、保存[6]。将马铃薯刨皮后称取 200 g,切块,放入约
1200 mL煮沸的水中,再煮约 30 min。在土豆煮烂且
未成糊状时用 3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去除土豆。用量
筒量取土豆液,补水至1000 mL,在土豆液体中加入琼
脂17~20 g,煮至融化,2层纱布过滤。停止加热,加入
蔗糖10~20 g,搅拌,趁热分装到三角瓶,置于高压蒸气
灭菌锅中121℃、0.1 MPa灭菌40 min,储存备用。
1.3 毒力测定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7]。为了摸
索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戊唑醇、三唑
酮、代森锰锌、多菌灵这8种杀菌剂对供试菌株的作用
浓度,在正式试验开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备试验。
其中,测定了以上 8种杀菌剂的完全抑制浓度(MIC),
对瓠瓜枯萎病菌设置了 8个浓度处理,分别为 0、1、2、
5、10、50、100、200 mg/L,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
根据预备试验的结果,将正式试验中的 8种杀菌
剂分别设置如表 1所示的处理浓度,每一浓度处理均
设置3次重复。
1.3.2 测定方法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首先,将
病菌在 PSA培养基上活化,25℃培养,待其生长 48~
72 h以后,用直径为 6 mm的打孔器沿菌落边缘取菌
碟,接入预先设置好的含表 1浓度处理的PSA培养基
上,并置于温度为25℃的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接种
后第3天、第5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十字交叉法
测量各菌落直径。最后,根据各处理 5天的平均菌落
净增长值,计算各浓度药剂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实际抑
制率和EC50值,并分别建立其抑制率机率值与浓度对
数回归方程(毒力回归方程)。
1.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根据各处理5天的平均菌
落直径净增长值,分别计算每种药剂各个浓度的实际
抑制率,如式(1)。建立以浓度的自然对数值为自变量
(X),抑菌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的回归方程(毒力回
归方程如式(2),a为回归截距,b为回归系数),用DPS
药剂
百菌清
咪鲜胺
苯醚甲环唑
烯唑醇
戊唑醇
多菌灵
代森锰锌
三唑酮
处理浓度(有效成分)
A
0
0
0
0
0
0
0
0
B
5
0.025
0.01
1
1
0.25
1
1
C
10
0.05
0.1
5
5
0.5
5
5
D
50
0.1
0.5
10
10
1
10
10
E
100
0.25
1
20
20
2.5
50
50
F
200
0.5
5
50
50
5
100
100
G
500
1
10
100
100
10
200
200
表1 供试药剂的处理浓度 mg/L
·· 147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各药剂的EC50[8]值。将抑制率换算
成机率值(纵坐标)浓度换成10为底对数(横坐标),根
据最小二乘法求出EC50。
Y=a+bX ……………………………………… (2)
2 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分析得出每种药剂的相关系数、EC50值和
毒力回归方程,如表 2所示。结果表明,8种药剂的
EC50值大小顺序为:三唑酮>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
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咪鲜胺。咪鲜胺、烯
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都低于 2 mg/L,对瓠瓜枯
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抑制
作用居中,其 EC50值分别为 3.27013、4.1998 mg/L;代
森锰锌、百菌清和三唑酮的 EC50值分别为 99.33022、
112.112、128.4983 mg/L,其抑制作用较差。
通过对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测定(图 1)可知,咪鲜
胺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浓度为
0.5 mg/L已基本抑制了菌丝在含药培养基上的扩展,
当浓度达到 1 mg/L时,菌丝生长已不明显。由图 2可
知,苯醚甲环唑的浓度为 0.1、0.5 mg/L时对菌丝生长
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浓度达到 10 mg/L时生长
几乎完全被抑制;由图3可以看出,多菌灵对菌丝生长
的抑制作用也比较显著,浓度为 10 mg/L时已开始表
现明显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的毒力测定(图4)表明,
该药剂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差,浓度为1 mg/L
时,菌丝的生长基本不受影响,在 100 mg/L的浓度下
病菌还是能明显扩展,浓度达到200 mg/L时接种菌碟
周围仍有菌丝生长;图 5中百菌清的浓度为 5、10、
50 mg/L时,病菌的生长几乎不受抑制,其菌落大小与
对照基本相同,浓度达到 500 mg/L菌丝扩展仍然明
显,可见百菌清对该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不佳;图6中
三唑酮浓度为1、5 mg/L时菌丝扩展基本不受影响,在
200 mg/L的浓度下接种菌碟周围菌丝生长仍然明显,
所以该药剂的抑制作用亦不甚理想。
3 结论
(1)试验采用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 8种杀菌剂进
行了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试验,咪鲜胺、烯唑
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均低于 2 mg/L,戊唑醇和多
菌灵EC50值为 3~5 mg/L;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三唑酮
的EC50值均较高,在100 mg/L左右。
(2)咪鲜胺、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在室内毒力测定
实际抑制率 = 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 -处理菌落直径平均数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 -菌碟直径 × 100% ………………………………………… (1)
杀菌剂
百菌清
咪鲜胺
苯醚甲环唑
烯唑醇
戊唑醇
多菌灵
代森锰锌
三唑酮
毒力回归方程
Y=0.4929X+3.98972
Y=0.78099X+5.83508
Y=0.68097X+4.98865
Y=0.70763X+5.0642
Y=0.95705X+4.50754
Y=1.09834X+4.31548
Y=0.7669X+3.46844
Y=0.82561X+3.25887
相关系数
0.99467
0.99682
0.98674
0.98368
0.98876
0.9795
0.98266
0.99433
EC50/(mg/L)
112.112
0.08526
1.03912
0.81147
3.27013
4.1998
99.33022
128.4983
表2 8种常用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毒力
A~G为不同浓度含药培养基,其浓度见表1,下同
图1 咪鲜胺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148
苏贤岩等: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图5 百菌清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图3 多菌灵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图4 代森锰锌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图2 苯醚甲环唑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中均对瓠瓜枯萎病菌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
中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以通过大田防效验证,在
生产中试验应用。
(3)杀菌剂单独连续使用容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
性,新品种杀菌剂如咪鲜胺等毒力明显高于老杀菌剂
品种,如三唑酮等,故而有必要加强现有杀菌剂品种的
·· 149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合理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并研发新药剂,保障生产。
4 讨论
(1)笔者对百菌清等 8种常见杀菌剂对瓠瓜枯萎
病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
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对瓠瓜枯萎病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咪鲜胺毒力最强,三唑酮、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
杀菌剂抑制作用则较弱,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如咪鲜
胺对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三唑酮对香蕉枯萎病
菌的抑制率比较低[9-10]的论断一致,故咪鲜胺可以进一
步在田间进行药效验证试验,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和使
用,缓解目前瓠瓜枯萎病在生产中的不良影响。
(2)杀菌剂的广泛应用和逐年增长的用量,尤其是
单剂的连续使用容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11],笔者试
验中,供试药剂三唑酮对瓠瓜枯萎病菌的EC50值高达
128.50 mg/L,诸多报道[12-14]也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三
唑酮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因此,生产当中实际应用
时尽可能地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
同时不断开发新型复配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15-16]。
(3)本试验内容仅为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其大
田防效及推广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田间试验所得的综合
结论。
参考文献
[1] 吴营昌,王守正,李洪连,等.瓜类枯萎病菌尖镰孢专化型研究初报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30(1):89-92.
[2] 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11-215.
[3] 罗燕华,陈亚雪,许玉琴.瓠瓜嫁接栽培实用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09,34(3):26-27.
[4] 吴燕珠,张海水.长瓠枯萎病的危害与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03,28(4):39-40.
[5] 赵海棠,安学君,胡芝莲.成株期瓠瓜枯萎病发病症状与药剂防治
效果[J].长江蔬菜,2000(6):22-23.
[6] 杨焕青,王开运,范昆,等.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 7种杀菌
剂对其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2):169-174.
[7] 潘月敏,高智谋,汪敬鑫,等.几种杀菌剂复配对棉花红腐病菌的联
合毒力研究[J].棉花学报,2007,19(2):93-97.
[8]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24-125.
[9] 台莲梅,郑雯,勒学慧,等.不同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
定[J].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5):10-12.
[10] 范鸿雁,谢艺贤,张辉强.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
测定[J].农药,2004,43(3):142-143.
[11] 李宝笃,沈崇光.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对策[J].植物病
理学报,1994,24(3):193-196.
[12] 马志强,刘国荣,严乐恩,等.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J].植物保护学报,1997,24(1):85-87.
[13] 曹学仁,赵文娟,周益林,等.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对
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J].植物保护,2008,34(6):74-77.
[14] 杨鹏,张荣,段霞瑜,等.2008年我国主要麦区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
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监测[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4):404-410.
[15] 郑肖兰,傅帅,郑服丛,等.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
科学,2011,31(1):86-90.
[16] 闫秀琴,刘慧平,韩巨才,等.我国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
农药,2001,40(12):4-6.
图6 三唑酮对瓠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