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瓠瓜高山无公害生产技术



全 文 :2006 NO .3. CHINA FRUIT & VEGETABLE3 4
绿色植保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瓠瓜(Lagenaria vulgaris Ser. var. calvataSer.)属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
植物,又名长瓜、蒲瓜、夜开花等,在我国已有
7000多年栽培历史,是南方夏季主要的瓜类蔬
菜。瓠瓜由于产量高,食味佳,兼有解暑之功效,
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进人20世纪90年
代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瓠瓜生产发展较
快,已成为设施栽培和夏季高山栽培的主要瓜
类蔬菜。
一、品种
1、品种选择原则
瓠瓜为喜温、不耐热也不耐低温作物,种子
在15℃开始发芽,30~35℃发芽最快,生育期
对温度的反应,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长
瓠瓜不耐高温,而圆葫芦比较耐高温;瓠瓜生长
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l5℃以下生长不
良,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开始受害。低
温时开花较多,但结实率低。9~11℃时生长发
育受阻,36~38℃时蒸腾作用过强,植株生长
易出现早衰。高山瓠瓜栽培要根据消费习惯和
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在夏
季平原不能栽培的品种;要选择抗性强、品质
优、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2、主要优良品种
在南方各省的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主要
栽培的是圆筒形的瓠子,而葫芦只有少量栽培,
主要品种有:
(1)甬瓠1号。系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
所选育的优良杂种一代,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
和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肥大浓绿,节间短,
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的第1节可发生雌花,以
后连节发生雌花,部分节位的一个节位上可发
生2~3朵雌花,第一雌花节位低,一般在主蔓
第3至4节位的第1侧蔓,坐果率高。商品瓜表
皮绿色,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瓜
顶部尖圆,瓜长50~70cm,瓜横径4~5cm,单
瓜质量约0.5kg,瓜肉白色,肉质致密,口感细
嫩微甜,品质佳,商品性好。亩产量可达3500kg
以上。
(2)甬瓠2号。系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
所选育的杂交瓠瓜新组合,具有早熟、优质、丰
产等特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植株和瓜形均
较甬瓠1号大,第一雌花一般着生在主蔓第3至
4节位上侧蔓的第1节位,花粉多。商品瓜表皮
绿色,长棍棒形,瓜长约50~70cm,瓜条上下
粗细均匀,瓜横径约5cm,单瓜重约0.6~1kg,
瓜顶部钝园。皮薄,瓜肉白色,口感细嫩微甜,
品质佳,商品性好。产量高,一般亩产3000kg以
上,耐病。
(3)甬瓠3号。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杂交瓠瓜,该品种表现为植株蔓生,生长势
中等,分枝性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
位低,坐果率高。商品瓜表皮浅绿色,密生短茸
毛,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瓜长40~50cm,横
径4.5~5.5cm,瓜顶部钝圆。瓜肉白色致密,微
甜,品质佳,商品性好。早熟,较抗枯萎病,产
量高。
(4)安吉长蒲。植株蔓性,生长中等,分
枝性强,叶心脏状五角形,浅裂,叶色绿,第一
朵花着生在侧蔓第一至二节上,侧蔓结瓜为主。
瓜长圆柱形,商品瓜长40~55cm,横径6cm,上
端脐部较粗,瓜淡绿色,背阴面白色,表面光滑,
无刺毛,横切面近圆形,肉白色,单瓜重0.75~
1kg,老瓜棕灰色。早熟,定植至采收约60天,
耐高温干旱不耐涝,抗病性中等,瓜形大,肉质
致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质好。
(5)温州长蒲。中早熟品种,长势中等,分
枝性强,瓜呈长棒形,长40~45cm,瓜柄端较
细,腹部较大,单瓜重0.6~0.75kg,皮色浅绿
白,表面光滑,品质中等。
(6)杭州长瓜。该品种长势旺,分枝性强,
以侧蔓结果为主。瓜呈长棒形,下端稍大,直或
稍弯曲,长40~50cm,横径4.5~5.5cm,瓜色
淡绿,阴面白色,品质佳,单果重0.5~1kg,喜
湿,怕高温,不耐干旱,抗性较弱。亩产量约
3000kg。
(7)孝感瓠子。湖北孝感县地方品种,在
武汉市郊区栽培较普遍。果实长圆筒形,腰部稍
细,先端稍膨大,长达70cm,横径7cm左右,皮
薄色绿、肉厚、白色、种子少、品质好,单瓜重
1.0kg左右,为早熟品种。
(8)三江口瓠瓜。江西南昌地区农家品种,
早熟,高产,肉细嫩,味稍甜,品质优良。瓜呈
棒状形,瓜长46~50cm,横径7.2~7.8cm,表
皮淡绿色,单果重0.8~1.0kg,亩产量300kg以
上。
(9)细棱瓠瓜。分枝力强,叶片近圆形,浓
绿色。瓜长棒形,肩细小,下端较肥大,长55~
60cm,横径12cm左右,皮青绿色,肉白色,单
瓜重0.7~1.3kg,早熟,生长期90~120d,播
种至初收50~70d,延续收获30~50d。耐寒、耐
热中等,肉质软滑。
(10)丰都瓠瓜。产于丰都县三元镇(海拔
720m)。果实长棒形,长42cm,果实横径8.1cm,
单瓜重1~1.5kg,单株结果3~4个。嫩瓜绿白
色,果肉白色,质松软,味微甜,是当地夏季早
熟瓜菜之一。多种植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零
星栽培。
(11)丰都葫芦。产于丰都虎威镇(海拔
500m)。晚熟,果实呈哑铃状,上下部膨大,中
间缢细,上部大于下部。果实长28cm,上部(即
蒂部)膨大部分横径13.5cm,下部(即近果柄),
膨大部分横径8cm,单瓜重800g,单株座果4~
6个。嫩瓜绿白色,果肉白色,质松软,味苦,
可作菜鲜食。老瓜黄褐色,当地主要作容器(盛
蔬菜种子),兼作观赏,少量食用。
(12)南川小葫芦。产于南川县德隆乡(海
拔1500m)。果实形状似葫芦,即上下部膨大,中
间缢缩,上部大于下部。果实长15.8cm,上部
(即果实蒂部)膨大部分直径9.3cm,下部(即
近果柄部分)膨大部分直径6cm,单瓜重300~
400g,单株结果数十个。嫩瓜浅绿色,果肉白色,
质松软,微苦,可食用。老瓜黄白色,多作观赏
用。种于房前屋后。
(13)面条瓠子。又名香瓠子,南京地方品
种。果实长60~70cm,上下粗细较均匀,柄部
稍细。果皮薄,淡绿色,有光泽,肉厚而嫩,白
色,种子少,单瓜重1.5~2.0kg。耐老,较早熟。
二、育苗
1、播种期的选择
高山瓠瓜的适宜播种期,主要根据其生物
学特性和产品上市时间确定。因高山栽培的瓠
瓜从播种到始收约45~50d,从应市场时间主要
为7月下旬至9月下旬,所以高山瓠扩的适定播
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在海拔高的地区
可适当早播,随着海拔降低,播种期适当延后。
2、培育壮苗
高山瓠瓜栽培可采用大田直接播种和育苗
移栽两种方法,目前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多。育
瓠瓜高山无公害生产技术
撰文/王毓洪 皇甫伟国 黄芸萍*
3 5中国果菜 20 06 年第 3 期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绿色植保
苗移栽的苗,有子叶苗,1~2片真叶小苗和3~
4片真叶大苗等。培育瓠瓜壮苗,是获得高山瓠
瓜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
(1)播种。采用育苗移栽需在播种前作好
营养土和苗床准备。营养土配制可用水稻田土
加8%~10%的猪粪、0.2%的过磷酸钙、0.2%
的复合肥,经过打碎拌匀,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堆
制30d以上过筛而成。每亩大田高山瓠瓜需准备
育苗床的面积因育苗方式不同而异,育大苗(小
苗)移栽需18~20m2,育子叶苗移栽需4~5m2。
亩用种量为200~250g。苗床要做成深沟高畦,
畦宽(连沟)1.4~1.5m,育大苗的苗床需铺营
养土8~10cm,育子叶苗铺4~5cm;或把营养
土装入纸钵、塑料营养钵或穴盘中。把已经催芽
的种子直接点播于苗床中,种子间距育大苗8~
10cm,育子叶苗为~2~3cm,或直接播于营养
钵或穴盘中。覆盖1~1.5cm营养土,浇足水,
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出苗前土壤水分充足,保
持苗床80%湿度湿润。苗刚出土,必须及时揭开
覆盖物,让苗见光,防止徒长。
(2)幼苗管理。因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
是长江流域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雨淋伤苗,要搭
建塑料小拱棚,以便下雨天进行覆盖。晴天要揭
开薄膜,防止高温伤苗。不宜勤浇水,宜在苗床
表土见白时浇水。追肥视苗生长情况,可结合浇
水施复合肥料。根外追肥可喷施0.1%-0.2%尿
素或0.2%磷酸二氢钾等。
三、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1)栽培地块选择。瓠瓜是浅根系作物,根
系主要分布在20cm以内的土层,喜温不耐热,喜
湿不耐涝,不耐旱。高山瓠瓜栽培地块要选择
450~1000m的海拔高度,土层较深疏松、肥沃,
pH6.5~7.0,排灌良好,2~3 年内未种过瓜类
作物的地块种植,最好能水旱田轮作栽培。
(2)整地施肥。高山瓠瓜整地要求早翻与
深翻,做到细致整地,作深沟高畦,水田沟深
25~30cm,旱地15~20cm,畦宽(连沟)1.5m。
高山瓠瓜产量高,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一般
亩施3500kg充分腐熟发酵的猪栏肥,再加45%
复合肥20kg,过磷酸钙30~40kg。猪栏肥和过
磷酸钙要在畦中间开深沟施入,其他化肥可撒
施于畦面后,浅翻土拌入土中,最后把畦整成龟
背形,畦面细平,覆盖地膜。
2、定植
高山瓠瓜栽培密度,畦宽1.5m,每畦栽2
行,株距50~60cm,亩栽1500~1600株。
(1)大田直播。高山瓠瓜栽培采用大田直
播的方法,具有不伤根系、抗性强、生长势强等
优点;但播种和苗期管理不当,易出现缺苗、出
苗不齐、多费种子等缺点。直播的方法是每畦开
2行浅沟或每畦按2行栽培株距浅挖播种穴,沟、
穴深3~4cm左右,并浇足底水,把已浸种催芽
好的种子,按株距播于沟中或穴中,每穴播1~
2粒种子,种子间距离3~4cm,覆盖营养土或焦
泥灰1~1.5cm,然后在播种穴处覆盖草防雨淋
和保持土壤水分。也可用1m宽地膜覆盖畦面,
苗刚出土,每天及时用刀片划破地膜,轻轻拉出
苗,用土把苗四周封严。同时,要及早进行查苗、
补苗与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并加强苗期管理。
(2)定植。在定植前,喷农药对秧苗进行
一次病虫害防治,用水浇湿苗床,用刀切土块起
苗,剔除病苗与弱苗,选择壮苗带药带土块定
植。定植时,按株距挖好栽植穴,把苗栽于穴中,
覆土轻压,让其中2片子叶露出土面2cm左右,
随即浇点根水。点根水可用0.3%磷酸二氢钾加
0.1%~0.2%尿素。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可在点
根水中加入50%多菌灵500倍液。如果采用子叶
苗定植栽后遇到晴天干旱时,每天浇水一次,连
续浇2~3d,确保成活。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高山瓠瓜栽培在放足基肥的前提下,前期
控制肥水,缩短节间距离,防徒长,开花结果期
加大肥水量,以促进瓜条的发育。第一次追肥在
第一次摘心后,每亩施复合肥5kg,加水500~
600kg,促侧枝生长,第二次在第一档瓜结瓜时
每亩施复合肥8~10kg,加水800~1000kg,以后
每采收2~3批瓜后追施一次肥水,追肥量为复
合肥8~10kg,加水800~1000kg。追肥可以在两
株之间穴施,也可以离植株15cm处条施。根据
植株长势,根外追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绿
芬威,植物动力2003等进行叶面喷雾。土壤前
控制水分,开花结瓜期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高温少雨季节应注意灌水以避免土壤干燥,多
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2、搭架引蔓
高山瓠瓜采作立架式栽培,利于瓠瓜果形
直、瓜皮着色均匀,商品性好。当植株长到30~
40cm时,就要及时搭架绑蔓。搭架方式有“人”
字型架式和篱笆架式,以采用“人”字型架式较
多。架材选用长2.5m左右的较粗小竹竿或小木
材,在离每株植株约8~10cm处,向畦内斜插一
根架材,在两根架材交叉处放一根横架材缚牢。
为了便利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在“人”字
架上用小竹竿或塑料绳,缚横架2~3 道。搭好
架后用塑料绳或稻草以“∞”形把主蔓缚在架
上,并随着主蔓或侧蔓伸长20~30cm左右,分
次把主侧蔓绑在架上。为了防止被风吹倒,可用
较粗小木材加固“人”字架。
3、植株调整
瓠瓜主蔓结瓜晚,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
1~2节即可结瓜,因此,植株调整是瓠瓜早熟
丰产的重要措施。主蔓长至10~11叶时要及时
摘心,以促侧蔓生长,保留最上部一条子蔓的顶
心,令其代替主蔓生长,主蔓6 节以下的侧蔓及
时剪除,其余子蔓可留1~2个健壮硕大的雌花,
并在花前留1~2叶摘心,以后再将抽生的孙蔓
如此法摘心,每蔓留瓜1~2 个,及时摘掉畸形
瓜和无商品坐标瓜,以每株同时结2条瓜较好。
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及已结过瓜的
老蔓,利于通风透光。集中整枝后可用70%托布
津或80%大生600倍等保护性农药喷雾,防止伤
口感病。
4、性别控制
瓠瓜主蔓和子蔓出现雌花较晚,为了使高
山瓠瓜早现雌花和早结果,在苗期4~5 片真叶
时喷一次乙烯利,浓度为100~150毫克/千克,
在7~8片真叶时再喷一次。但在应用乙烯利时
必须注意对生长势弱的苗不进行处理;处理后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进行乙烯利处理
田块,要留1/4植株不进行处理,以提供雄花授
粉用。
2006 NO .3. CHINA FRUIT & VEGETABLE3 6
绿色植保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摘要:短梗五加为五加科药膳两用灌木植
物, 其嫩茎俗称刺拐棒,是辽东民间传统食用
的精品山野菜。在国际市场十分抢手,入世后我
国的珍稀野菜资源将很快成为国内外投资商的
开发项目。科学合理地防治为害短梗五加的病
虫害,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短梗五加菜。
关键词:短梗五加 五加黑斑病 五加煤
污病 防治技术
短梗五加为五加科药膳两用灌木植物,明代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五加进
行过这样的论述:“五加无毒,久服延年益老,功
难尽述”。据国内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加具
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解除疲劳,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短梗五加嫩茎俗称
刺拐棒,是辽东民间传统食用的精品山野菜。随
着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对于山野菜
的资源开发十分重视,美国、法国、日本、韩国
等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各种野菜的研究与开发,
入世后我国的珍稀野菜资源将很快成为国内外
投资商的开发项目。为了满足市需求,短梗五加
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为害短
梗五加的病害也越来越重,科学、合理地防治这
些病害即能提高短梗五加菜的产量,又能提高
农民收入。
1、为害菜用短梗五加的主要病害
1 . 1 五加黑斑病 该病由链格孢属
(Alternaria.C.G.Nees)真菌浸染引起,属半知
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短梗五加叶片,幼叶最早
发病,丹东地区5月20日左右始见病斑,最初
产生褐色至黑褐色1~2毫米的圆形斑点,边缘
明显,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
心灰白或灰褐色,边缘黑褐色,有时有轮纹。病
斑多时相互合并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使叶片
焦枯、畸形,引起早期落叶。天气潮湿时,病斑
表面遍生黑霉。黑斑病发病轻重与气候和树势
强弱关系密切,树势健壮,发病较轻;树势衰弱,
则发病较重。施肥不足,偏施氮肥均有利于此病
的发生。一般气温在24℃~28℃,并连续阴雨,
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1 . 2 五加煤污病 该病由煤炱菌属
(Capnodium sp. )引起,属于囊菌亚门核
菌纲。丹东地区一般7月中旬始见病斑,主要为
害短梗五加叶片,叶面初呈污褐色圆形或不规
则形霉点,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
满黑霉层,可布满叶、枝,严重时几乎看不见绿
色叶片。病菌的菌丝体覆盖叶表,阻塞叶片气
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短梗五加提早落
叶,影响果实成熟,造成落果落粒,严重时可导
致植株死亡。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
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该病发生。
2、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菜用短梗五加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撰文/杨坡 孙宝俊 刘娥 陶玉良*
2.1.1 加强栽培管理,改变田园小气候,使
其通透性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及
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增强通风透光性。这样
既有利于短梗五加生长,又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2.1.2 秋季落叶后及时清理田园,病菌主要
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被害叶及枝梢上越冬。
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深埋,可以减少田间病原
菌,同时消灭以卵、蛹在被害叶及枝梢上越冬的
虫源,控制传染源。
2.2 化学防治
2.2.1 煤污病的防治应以治虫为主,喷药防
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于7
月下旬使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10d一次,
连续使用3次。
2.2.2 于7月初使用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代森铵500-800倍、40%多菌灵胶悬剂
600倍液、50%多霉灵(乙霉威、万霉灵)可湿
性粉剂1500倍液、65%抗霉灵(硫菌·霉威)可
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15d左右1次,
视病情连续使用2~3次。
2.2.3 防治黑斑病可于6月初(初现病叶期)
喷洒50%扑海因1500倍液、80%大生M-45 800
倍液、3%多抗霉素1000倍液等,7~10d喷一次,
连续使用3~5次。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几种
药剂应交替使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5、人工辅助授粉
高山瓠瓜栽培一般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因瓠瓜果雌雄异花、夜间开花的作物,如果有的
高山地区蜜蜂很少,则需在傍晚时进行人工授
粉,即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涂于雌花
柱头。
五、病虫害防治
高山瓠瓜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疫病、霜霉
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斑潜蝇
等。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豆类作物实
行2~3年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不偏
施、过量施用氮肥;有机肥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
用;适时通风降湿等。从苗期到花果期,勤查病
株,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幼果上的残留花瓣及
柱头,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和初侵
染点。药剂防治要早,以预防为主,选准对口农
药。白粉病,防治可用4%朵麦可水乳剂1000~
1500倍,或40%杜邦福星乳油5000~6000倍液,
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霜霉病,可
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或
72%杜邦克露500~800倍,或64%杀毒矾500~
600倍喷雾防治;炭疽病,用25%施保克1000倍,
或10%世高1000~1500倍,或50%农利灵水分散
粒剂1000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喷
雾防治。蚜虫和蓟马防治可10%一遍净可湿性
粉剂2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
液,或2.5%菜喜县浮剂1000倍液,或20%康福
多3000~4000倍,或1%灭虫灵(杀虫素)乳油
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斑潜蝇,可用48%乐
*作者单位: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斯本乳油600~800倍,或75%潜克5000倍,或
20%灭虫灵1500倍,或1.8%爱福丁2000~3000
倍液喷雾防治。
六、采收和运输
高山瓠瓜要根据市场对商品质量的要,适
时采收,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加快后续瓜的生长。
因高山瓠瓜结果期是在高温季节,果实生长快,
从播种到开花一般在40天左右,谢花后12天左
右收获,单瓜重500~650克;并注意首批瓜宜
早采收,以确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有利
于后期开花结果。瓠瓜采摘宜在早上进行,瓜要
放在阴凉处,尽量保护好果实表面的茸毛,提高
商品性,作好分级包装,防止机械损伤,当日运
往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