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郝彩琴 ,冷晓红 ,郭鸿雁 ,李 军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主要从其在精油化学成分、非精油化学成分、医用及农用生物活性方面
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 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25-15362-03
ResearchAdvancesintheChemicalConstituentsandBiologicalActivityofMikaniamicranthaH.B.K.
HAOCai-qinetal (SystemofBiologicalPharmaceuticalTechniques, Ningxia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Yinchuan, Ningxia750021)
Abstract Thepaperreviewstherecentresearches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andbiologicalactivityofMikaniamicranthaH.B.K., focu-
singonthestudiesonitsessentialoilcomponents, non-essentialoilcomponents, medicalandagriculturalbiologicalactivities, andatlastana-
lyzesitsdevelopmentorientationandprospect.
Keywords MikaniamicranthaH.B.K.;Chemicalconstituents;Biologicalactivity
作者简介 郝彩琴(1979-),女 ,陕西榆林人 ,讲师 ,硕士 ,从事天然药
物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 , E-mail:hao0418@126.com。
收稿日期 2011-06-03
小花假泽兰(MikaniamicranthaH.B.K.)又名小花蔓泽
兰 、薇甘菊 、米甘菊 、小瑞香等 ,属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
(Mikania)植物。其为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植物 ,原产
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 ,
在大洋洲和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在我国 ,小花假泽兰于 20
世纪 70年代在香港出现 ,目前其广泛分布于深圳 、珠海 、广
州 、东莞 、番禺 、内伶仃岛等地 [ 1] 。小花假泽兰是一种喜阳 、
好湿的植物 ,主要生长于林缘 、溪流 、河流岸边 ,尤其喜好低
洼潮湿的空旷地 ,在海拔 2 000 ~ 3 000 m的陡坡上也可发现
其踪影。它是多分枝 、攀援类的草质藤本 ,因其营养生长非
常迅速 ,而茎叶又善于攀缘 、缠绕于其他植物之上生长并很
快将该植物覆盖起来 ,使其难以进行光合作用最后死亡 ,因
而又被称为 “植物杀手 ”,是危害经济作物和森林植被的主要
害草 [ 2-3] 。
小花假泽兰是一种特殊植物 ,其生命力强 ,一旦条件适
宜就能快速生长 ,且能抑制或迫害周围植物的生长 ,从物种
进化的角度来看 ,小花假泽兰之所以能够快速蔓延 ,与其竞
争力强 、抗逆性强不无关系 ,而这正是其值得开发的价值所
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小花假泽兰各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 。
鉴于此 ,笔者对近年来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
究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小花假泽兰精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挥发油是植物为生存竞争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一种 ,
几乎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挥发油 ,关于小花假泽兰精油的研
究国外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有报道 , Giles等 [ 4]对小花假
泽兰全株水蒸气蒸馏精油进行了分析 ,发现其整株精油成分
主要是萜类物质 ,其中单萜类物质含量占 10.8%,二萜类和
三萜类物质占 18.2%。张茂新等 [ 5]采用 GC-MS联用法分析
了小花假泽兰花期地上部分精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22
个化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及醇和酮的衍生
物 。冯惠玲等 [ 6]利用 GC-MS联用法对小花假泽兰茎叶精油
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共鉴定出 51个已知化合物 ,且表明其
茎叶的主要成分为 β-澄椒烯(β-cubebene)12.87%、异松油
烯(Terpinolene)12.32%、β-石竹烯(β-caryophylene)9.49%、
1, 2, 3, 4-四氢-1, 1, 2, 4, 4, 7-六甲基萘(1, 2, 3, 4-tetrahy-dro-1,
1, 2, 4, 4, 7-hexamethylnaphthalene)9.49%、α-石竹烯(α-caryo-
phylene)7.96%、柠檬烯(Limonene)4.58%等 。郝彩琴等 [ 7]
采用 GC-MS对广东省东莞市小花假泽兰全株水蒸气蒸馏精
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共鉴定了 49种成分 ,占色谱
峰总面积的 57.28%, 主要为 22, 23-二羟基豆甾烷醇
(7.34%)、乙酸乙酯(3.92%)、氧化丁子香烯(3.34%)、罗汉
柏烯(2.92%)、Cubenol(2.81%)、十六碳酸甲基酯(2.20%)
等。庄世宏等 [ 8]首次采用超临界 CO2流体对采自广东省东
莞市小花假泽兰全株精油进行萃取和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并
用 GC-MS技术对最佳条件下的精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小花假泽兰全株
精油的较佳条件为:静态萃取时间为 20 min,动态萃取条件
为萃取温度 55℃、萃取压力 35MPa、CO2体积 40 ml/g以及
CO2流速 0.5 ~ 1.0 ml/min;采用 GC-MS对该条件下所得精
油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4种成分 ,占色谱峰面积的 79.80%,
其主要成分为 4-羟基-4-甲基-2-戊酮(52.58%)、(al-E)-2, 6,
10, 15, 19, 23-六甲基-2, 6, 10, 14, 18, 22-二十四六 烯
(2.41%)、4, 4-二甲基-胆甾 -22, 24-二烯-5-醇(1.79%)、3-亚
甲基-2-戊酮(1.50%)、氧化丁子香烯(1.33%)等。
由此可见 ,小花假泽兰精油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且不同
产地及部位的精油成分和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主要与
其生长的气候环境不同及不同时期所释放的次生代谢产物
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有关。
2 小花假泽兰非精油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是其为抵抗病原菌侵害而产生的次
生代谢产物的一种 ,每一种植物都有数千种化学成分 ,但能
分离鉴定出来的也只有数百种。关于小花假泽兰非精油部
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现按化合物种类对其进行如下概述。
2.1 甾体及酚类化合物 岑伊静等 [ 9]对小花假泽兰的甲醇
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其中有 3个即 2, 2′-亚
甲双(6-叔丁基-4-甲基)苯醇 、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对桔全爪
螨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Wei等 [ 10]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鉴
定了 2个多酚类化合物;吴玉荷等 [ 11]首次从小花假泽兰中分
离鉴定了豆甾醇-β-D-葡萄糖苷;余鑫平 [ 12]从小花假泽兰中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李岩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1, 39(25):15362-15364, 15367
等极性部分分离得到化合物豆甾醇和 β-谷甾醇。部分结构 式见图 1。
图 1 小花假泽兰中部分甾体及酚类
Fig.1 PartofsteroidsandphenolsinM.micrantha
2.2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Wei等 [ 10]从小花假泽兰乙
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 7个黄酮类化合物 。
Jiang等 [ 13]从小花假泽兰地上部分首次分离得到 Mikanin-3-
O-sulfate、Mikanin和 Alpinetin3个化合物 ,并通过对其单晶
结构进行 X-射线晶体图谱研究从而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特征 。
吴玉荷等 [ 11]从小花假泽兰地上部分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
3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 Mikanin、Eupalitin和 3, 4, 5, 7-tet-
rahydroxy-6-methoxyflavone-3-O-β-D-glucopyranoside。部分结
构式见图 2。
2.3 萜类化合物 Werner等从小花假泽兰的氯仿提取物中
图 2 小花假泽兰中部分黄酮类
Fig.2 PartofflavonoidsinM.micrantha
分离得到 2个倍半萜内酯类物质 [ 14] :薇甘菊内酯(Mikanol-
ide)和二氢薇甘菊内酯(Dihydromikanolide)。有报道 ,小花
假泽兰全株抽提物中含有去氧薇甘菊内酯和鸡屎藤内酯 2
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 12] 。Huang等 [ 15]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
鉴定了 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庄世宏等 [ 16]采用活性跟踪法
对小花假泽兰全株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 ,共鉴定了
4个化合物 ,即豆甾醇 、去氧薇甘菊内酯 、二氢薇甘菊内酯和
β-谷甾醇。部分结构式见图 3。
图 3 小花假泽兰部分萜类
Fig.3 PartofterpenoidsinM.micrantha
另外 ,吴玉荷等 [ 11]还从小花假泽兰地上部分的正丁醇
部位分离得到 1个有机酸即绿原酸(图 4)。
综上 ,目前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主要有倍半
萜类 、黄酮类和甾体类 ,且数目也很有限 。作为一种植物 ,其
化学成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小花假泽兰的化学成分研
究还有待于加强。
3 小花假泽兰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1 医用活性研究 关于小花假泽兰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国
外研究较多 ,在其原产地中南美洲 、洪都拉斯等地它被广泛
用作民间植物药 ,水煎茎叶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创伤 、痢
疾 、癌症 、霍乱 、毒蛇咬伤等病 [ 17] 。在印度 、孟加拉国 、菲律宾
和一些非洲国家 ,小花假泽兰被用来作为传统医药的成分。
1536339卷 25期 郝彩琴等 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图 4 绿原酸
Fig.4 Structureofchlorogenicacid
据报道 ,小花假泽兰可被广泛用作治疗发烧和疟疾的药物 。
另外 ,其叶片可被用来止痒和敷伤口 ,其根的抽提物具有消
炎 、抗溃疡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外 ,还可提高老鼠肝
和一些肝外组织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 ,降低谷胱
甘肽(GSH)的含量 ,这种特性可增强抵制致癌作用发生的能
力 。肝遭受四氯化碳(CCl4 )损坏的老鼠服用小花假泽兰根
提取物后 ,其肝内的总脂含量和甘油三脂含量得到了降低 ,
同时血清中的甘油三脂含量得到了提高 ,血清中胆固醇含量
趋于正常水平 [ 12] 。
有学者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到 2种倍半萜烯内酯———
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藤薇甘菊内酯 ,其具有抗金黄色链球菌和
略白链球菌活性的作用 [ 18] 。有文献报道 ,小花假泽兰全株
抽提物中含有去氧薇甘菊内酯和鸡屎藤内酯 2种倍半萜烯
类化合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中 ,鸡屎藤内酯能
够很好地阻碍血液中一些激活剂引起的化学发光反应 ,并具
有阻碍一些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
用 [ 12] 。
3.2 农用活性研究 关于小花假泽兰农用方面的应用我国
研究较多。张茂新等 [ 5]就小花假泽兰挥发油对昆虫的生物
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 5 ~ 10 μl/株用量时 ,小花假泽
兰挥发油对小菜蛾 、黄曲条跳甲和猿叶虫有显著的产卵驱避
作用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触杀毒力 ,且其对昆虫不以毒杀方
式显示活性 ,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产卵驱避作用来减少昆虫
的种群危害。张茂新等 [ 19]还对小花假泽兰挥发油的化感潜
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其对植物 、真菌 、细菌都有生物活
性 ,对植物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郝彩琴
等 [ 7]对广东省东莞市小花假泽兰全株水蒸气蒸馏精油采用
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小花假泽兰全株
精油对番茄灰霉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
长抑制作用较强 ,在 1 000 mg/L剂量下抑菌速率均在 90%
以上;采用果实针刺法进行的抑菌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
该精油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但治疗
作用效果低于保护作用 ,在 2 000 mg/L剂量下后者达到
70.79%,而前者仅为 51.79%。庄世宏等 [8]对超临界 CO2流
体提取的小花假泽兰全株精油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 ,结果表
明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较明显 ,其 EC50分别为 119.55和 78.27mg/L,远高于相同条
件下水蒸气蒸馏精油对这 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EC50分别为 355.60和 194.98mg/L)。邵华等 [ 20]研究表明 ,
小花假泽兰地上部分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对黑麦草 、白三
叶等受体植物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以乙酸
乙酯提取物的作用最强 ,可使种子发芽过程受阻 ,幼苗生长
受抑制程度高达 90%以上。
祝木金等 [ 21]对小花假泽兰乙醇提取物测试结果表明 ,
在干样 0.10 g/ml浓度下 ,其对苹果炭疽等 8种植物病原菌
的离体抑制效果均达 100%;在干样 0.05 g/ml浓度下 ,其对
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 83.3%。余鑫平 [ 12]对小花假泽兰
茎叶乙醇提取物的各极性段进行的研究表明 ,其抑菌活性成
分主要集中在低极性和中等极性部分。在植物样品干样
0.09 g/ml时 ,石油醚萃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抑制率达
100%;氯仿萃取物对小麦纹枯 、辣椒疫霉 、苹果轮纹和玉米
大斑 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 100%。在植物样品干样 0.18
g/ml浓度下 ,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霜霉病的治疗作用和保护
效果分别为 56.3%和 45.1%,对小麦白粉病分别 50.2%和
56.8%;氯仿萃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防效达 46.9%,并
对活性较好的极性部分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采用活性跟踪
法进行了柱层析分离 ,得到了化合物豆甾醇和 β-谷甾醇 ,发
现其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庄世宏等 [ 16]采用活性跟踪法对
小花假泽兰全株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 ,并采用生长
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首次测定了其中 2种化合物去氧薇甘
菊内酯和二氢薇甘菊内酯对 8种重要病原菌(白菜黑斑病
菌 、番茄早疫病菌 、辣椒疫霉病菌 、棉花立枯病菌 、苹果炭疽
病菌 、玉米大斑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
作用 ,结果表明这 2种化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 、辣椒疫霉病
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 , 100.00 mg/L
剂量下抑制率均在 90%以上 ,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
浓度(EC50)分别为 5.61和 18.24 mg/L;对辣椒疫霉病菌的
EC50分别为 13.88和 12.84 mg/L;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
的 EC50分别为 10.49和 34.68mg/L;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
发的 EC50分别为 48.79和 75.35 mg/L。
综上 ,目前对小花假泽兰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
定进展 ,国外主要是对其医用活性进行了研究和报道 ,而国
内主要研究的是其在农用方面的价值 ,但对其具体成分活性
的研究较少 ,还有待于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目前对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已取
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其非精
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②对其医用生物活性的研究目前较
欠缺;③对其农用生物活性的研究虽然较多 ,但结构新颖的
化合物及能产业化的品种目前尚未见报道。
小花假泽兰是一种较特殊的植物 ,它的生命力强 、适应
性强 、繁殖快 ,这些特性与其生理因素和体内基因不无关系 ,
说明其体内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因此 ,一方面可通过
现代分离及波谱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对其特殊化学成分及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寻找;另一方面也可考虑通过在分子水
平上研究其生理特性来获得有价值的基因片段 ,将其转入那
些生长缓慢 、适应性差的药材或有益植物中从而能促进其生
长。随着现代生物 、信息 、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分离技术
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信将来关于小花假泽兰这
两方面的研究都会有一定突破的。
(下转第 15367页)
15364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 ,可达到综合控制湿地松粉蚧的目
的 。对不同场所和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进行分类防治 ,以化学
防治为主 ,快速灭杀害虫 ,消除灾害 ,保护湿地松景观 ,遏制
疫情沿路扩散 。湿地松成片的区域以放蜂为主 ,辅以蜡蚧轮
枝菌防治 ,危害严重的应采用化学防治进行急救处置。小片
疫点和零星分布的湿地松采取人工机械全面防治 ,力争扑灭
或实现较长时间的控制。对松类种苗 、接穗 、枝杈实行检疫
及喷灌农药防治。
5 展望
目前 ,湿地松粉蚧以极快的速度在我国蔓延 ,造成严重
的经济损失。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立完整合适的种群
模型 ,为湿地松粉蚧的防治适期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利用
湿地松粉蚧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 ,选育抗
虫新品种。调查湿地松粉蚧的天敌种类 ,研究其生物学特
性 ,发挥它们在抑制害虫方面的作用 。只有加强科技攻关 ,
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 1] SALAOE, CHAPINFS, ARMESTOJJ,etal.Biodiversity-Globalbiodiver-
sityscenariosfortheyear2100[ J] .Science, 2000, 287(5459):1770-1774.
[ 2] 张乃明,张玉娟,高阳俊.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J].农业环境与
发展, 2003(4):29-31
[ 3] 丁建青,解炎.中国外来种入侵机制及对策 [ M]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研究成果丛书: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1.
[ 4] 赵春亮.广东省发现湿地松粉蚧[ J].江西林业科技, 1992(5):48.
[ 5] 陈良昌,李恂 ,张祺,等.湿地松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J].湖南林
业科技 , 2009, 36(3):1-3.
[ 6] 赵鑫 ,彭洪波.湿地松粉蚧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 J].植物医生 , 1992, 22
(3):43-44.
[ 7] 庞雄飞,汤才.新侵入害虫———湿地松粉蚧的防治问题 [ J] .森林病虫
通讯, 1994(2):32-34.
[ 8] CLARKES, DEBARRG, BERISFORDCW.LifehistoryofOracelaacuta(Homoptera:Pseudococcidae)inloblolypineseedorchardsingeorgia[J] .
EnvironmentalEntomology, 1990, 19(1):99-103.
[ 9] 余海滨,徐家雄,方天松,等.湿地松粉蚧外引寄生天敌室内繁殖试验
[ J].广东林业科技, 2009, 25(4):16-19.
[ 10] 李元文 ,刘春燕.白云山风景区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发生动态调查
[ J].农业与技术 , 2005, 25(4):79-81.
[ 11] 唐子颖 ,潘务耀.化学防治湿地松粉蚧试验初报 [ J].森林病虫通讯 ,
1993, 33(1):26-28.
[ 12] 秦长生,殷凤鸣,陈权才.化学药剂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 J] .广东
林业科技 , 1998, 14(3):43-45.
[ 13] 徐家雄,丁克军.湿地松粉纷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 J].广东林业科技, 1992(4):22-25.
[ 14] 徐家雄 ,余海滨,方天松.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 J].广东林业科技 , 2002, 18(4):1-6.
[ 15] 张心结,李奕震,苏星.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 J].华
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8(2):40-45.
[ 16] 吕送枝.湿地松粉蚧蔓延进入广西[ J] .森林病虫通讯 , 2000(6):39.
[ 17] 周昌清,刘礼平,陈海东,等.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
系的研究 [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42(6):64-69.
[ 18] 汤才 ,黄德超 ,童晓立 ,等.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22(1):46-48.[ 19] 汤才 ,黄德超 ,童晓立 ,等.梯度恒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 J].林业科技 , 2000, 21(3):36-39.
[ 20] 徐家雄.湿地松粉蚧有效积温及其在国内可能扩散范围的研究[ J].
广东林业科技 , 1996, 12(3):19-24.
[ 21] 潘志萍,曾玲 ,叶伟峰.湿地松粉蚧的天敌及生物防治 [ J].中国生物
防治 , 2002, 18(1):36-38.
[ 22] 汤才 ,庞虹,田明义,等.湿地松粉蚧天敌的研究 [ J].昆虫天敌, 1995,
17(4):167-171.
[ 23] 李奕震,苏星 ,卢川川 ,等.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15(4):52-57.[ 24] 顾茂彬,陈佩珍.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因子的初步研究 [ J].林业
科学研究 , 1996, 9(5):534-537.
[ 25] 余海滨,方天松,蔡卫群.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量消长规律研究 [ J].
林业科技通讯 , 1998(8):16-17.
[ 26] 汤才 ,田明义 ,黄寿山 ,等.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17(1):31-36.
[ 27] 赵玉梅.白云山风景区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 J] .林业
科技 , 2008, 33(1):24-27.
[ 28] 任辉 ,陈沐荣 ,余海滨 ,等.湿地松粉蚧本地寄生天敌———粉蚧长索跳小蜂 [ J].昆虫天敌 , 2000, 22(3):140-143.
[ 29] 周昌清,江洪.引进天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展望 [ J].昆虫天敌, 1994,
16(3):114-118.
[ 30] 潘务耀,叶燕华,殷凤鸣,等.芽枝状枝饱霉和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
粉蚁研究初报 [ J].森林病虫通讯 , 1994(1):14-16.
[ 31] 殷凤鸣,秦长生,陈权才.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J].林
业科技, 2000, 16(1):41-44.
[ 32] XIEYJ, CHENXP, LIZR, etal.Extractionandcontentdetermina-
tionofshikimicacidinPinuseliotiEngelm[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3):151-155.
[ 33] 朱慧 , 马瑞君.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3):876-880.
(上接第 15364页)
参考文献
[ 1] ATTA-UR-RAHMAN, IQBALCHOUDHARYM, MAJEEDA,etal.Asuc-
cinylanthranilicacidesterandotherbioactiveconstituentsofJolynalami-
narioides[J].Phytochemistry, 1997, 46(7):1215-1218.
[ 2] 林翠新,寥庆文,曾丽梅.薇甘菊的研究综述[ J].广西林业科学 , 2003, 6
(2):60-65.
[ 3] 邵华 ,彭少麟 ,王继东 ,等.薇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前景 [ J].生态科
学, 2001, 20(1):132-135.
[ 4] GILLESNICOLLIER, THOMPSONAC.Essentialoilandterpenoidesof
mikaniamicrantha[J].Phytochemistry, 1981, 20(11):2587-2588.
[ 5] 张茂新,凌冰 ,孔垂华 ,等.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昆虫的生
物活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23(1):93-96.
[ 6] 冯惠玲,李勇 ,叶万辉 ,等.深圳薇甘菊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 J].中草
药, 2004, 35(1):35-36.
[ 7] 郝彩琴,杜晓峰,庄世宏,等.小花假泽兰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初步研究 [ J].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27(10):2097-2103.
[ 8] 庄世宏 ,郝彩琴,冯俊涛,等.小花假泽兰精油超临界 CO2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研究[ J].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1):163-169.
[ 9] 岑伊静,凌冰 ,孔垂华 ,等.薇甘菊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
及有效组分分析[ J] .生态学报, 2004, 24(11):2542-2546.
[ 10] WEIXY, HUANGHJ, WUP, etal.PhenolicconstituentfromMikania
micrantha[J] .BiochemicalSystematicsandEcology, 2004, 32(11):1091
-1096.
[ 11] 吴玉荷 ,朱国元 ,洪耿标 ,等.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J].深圳大学学报:
理工版, 2007, 24(1):102-105.
[ 12] 余鑫平.小花假泽兰杀菌活性成分研究 [ 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 2006.
[ 13] JIANGRW, HEZD, BUTPP, etal.ANovel1:1Complesofpotassium
mikanin-3-O-sulfatewithmethanol[ J].ChemPharmBul, 2001, 49(9):
1166-1169.
[ 14] WERNERHERZ,ASURSRINIVASAN, KALYANARAMANPS.Mikano-
kryptin, anewGuianolidefromMikania[ J].Phytochemistry, 1975, 14
(1):233-237.
[ 15] HUANGHJ, YEWH.NewsesquiterpenedilactonesfromeMikaniami-
crantha[J] .JournalofNaturalProducts, 2004, 67:734-736.
[ 16] 庄世宏,郝彩琴,冯俊涛,等.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 J] .浙
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36(3):293-298.
[ 17] LENTZDI, CLARKAM,HUFFORDCD,etal.Aetimicrobialproperties
ofHondurarmedicinalplants[J] .Ethepharmacol, 1998, 8(2):131-138.
[ 18] FACEYPC, PASCOEKO, PORTERRB, etal.Investigationofplants
usedinJamaicanfolkmedicineforantibacterialactivity[J] .JPharmacy
Pharmacology, 1999, 51(12):1455-1460.
[ 19] 张茂新,凌冰 ,孔垂华 ,等.薇甘菊挥发油的化感潜力 [ J].应用生态学
报, 2002, 13(10):1300-1302.[ 20] 邵华 ,彭少鳞 ,张驰.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 J].生态学杂志, 2003, 22
(5):62-65.
[ 21] 祝木金,冯俊涛,冯惠玲,等.小花假泽兰提取物对十余种植物病原菌
的抑制活性测试[ J].西北农业学报, 2003, 12(4):53-55.
1536739卷 25期 金明霞等 我国湿地松粉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