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棚越冬瓠瓜爬地高效栽培技术



全 文 :- 87 -
上海农业科技 2012-2
大棚越冬瓠瓜爬地高效栽培技术
李建军 (浙江省嘉善县罗星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 314100)
瓠瓜是浙江省嘉善县种植的特色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在
800 hm2以上,其中罗星街道栽培面积占50%以上。为进一
步提高瓠瓜栽培效益,近年来,罗星街道不断探索瓠瓜高效
栽培技术,逐步总结推广了大棚越冬瓠瓜爬地高效栽培技
术,并应用了此项技术,使瓠瓜采收期从12月下旬~翌年6
月下旬,每667 m2产量达6 000 kg左右,收入超1.2万元。
现将大棚越冬瓠瓜爬地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品种
选耐低温、弱光、早熟、品质好、坐果率高、产量高、抗
逆性强的瓠瓜品种,如“浙蒲2号”、“浙蒲6号”。
2 培育壮苗
2.1 播种期与用种量
10月中旬前后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 500粒左右。
2.2 营养土配制
采用水稻田表土90%、腐熟猪粪10%作营养土,每1 m3
营养土再加过磷酸钙3 kg和15%噁霉灵水剂500倍液150
L,混合堆制30 d以上。过筛后将营养土装入10 cm×10
cm大小的营养钵中,营养钵排放于育苗大棚中。
2.3 种子处理
晒种1 d后,将种子放入50~55 ℃温水中浸泡15 min,
再用冷水浸种8~12 h,在30~33 ℃条件下催芽40~50 h,
待芽长至3~5 mm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
播前1 d先将营养钵浇透水。每钵播催好芽的种子1粒,
随后盖1 cm厚的细土,播后在苗床上搭小拱棚,晚上加盖
无纺布或草帘保温,以利于促进齐苗,减少猝倒病。
2.5 苗床管理
从播种到移栽,白天温度应掌握“二高二低”的原则,即
播种到出苗要求高温30~35 ℃,出苗到真叶展开降低温度
到20~22 ℃,真叶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8 ℃,移栽前7 d
降低温度到20~22 ℃,齐苗后夜间最低气温保持在15 ℃
以上。苗床内水分管理掌握“前促后控”,并保持营养钵内下
层潮湿,表土干燥,表土不发白不浇水,如浇水,要点浇,防
止出现徒长苗。
2.6 壮苗标准
秧龄30~35 d,真叶3叶1心期,株高8~10 cm,叶
柄短,叶片厚而深绿,根系发达、白嫩,营养土不散。
3 定 植
以选择前作为水稻的田块较好,通过种植水稻,减少病
虫草危害、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每667 m2施优质厩肥2 000~
3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作基肥,于移栽前7~10 d结
合整地施入。做成宽3 m的畦,畦中间略高,以利于瓠瓜根
系生长。每畦上覆盖地膜,每畦打一行种植穴,穴深10 cm,
穴直径11 cm,穴距30 cm,然后在每畦上搭建小拱棚,棚
宽1.6 m、高40 cm。
在定植前1~2 d,抢晴浇足定植穴底水,在11月中下
旬达到壮苗标准时定植,每穴定植1株,株距30 cm,每667
m2定植650株左右,定植后营养土略高于畦面,营养土周围
用竹签将泥封实,浇上定根水,在小拱棚上覆盖“二膜一布”
(保温),即0.03~0.04 mm的无滴水农膜2层,2层农膜中
覆盖1层无纺布。
4 栽培方式
采用爬地栽培方式,用“五膜一布”覆盖,即在大棚内
搭内大棚与拱棚,覆盖大棚农膜与内大棚农膜各1层,在拱棚
上覆2层农膜,2层农膜间覆1层无纺布,地上覆地膜。这样
在春节前后就可采收瓠瓜,比立架栽培提早15~20 d上市。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瓠瓜不耐高温,温度管理应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
则。前促:定植后7~10 d内,视瓠瓜秧苗素质,一般以高
温为主,促进幼苗早发新根,白天最高气温掌握在30~35
℃,地表10 cm处最低地温稳定在12 ℃以上;中控:幼苗
定植新根生长后,最高气温控制在25~28 ℃,超过28 ℃
时要注意放风,防止植株徒长;后稳:瓠瓜雌花开放后,最
高气温宜稳定在32 ℃左右,以加速果实生长发育,缩短膨
瓜周期,有利于早熟高产。
5.2 肥水管理
瓠瓜根系喜湿、怕渍、忌旱,定植时浇足底水后,前期
以保湿为主,一般不浇水,促进根系生长,扩大根系群,坐
果后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如土太干要及时浇水。
瓠瓜坐果前一般不施肥,坐果后每隔15~20 d施1次三元复
合肥,每次每667 m2用量10 kg;结合防病治虫,坐果后
及时喷施绿芬威1号、绿芬威2号等植物营养液。
5.3 光照管理
———————
收稿日期:2011-11-18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瓠瓜栽培效益,介绍了瓠瓜爬地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
苗,合理定植,栽培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瓠瓜;爬地栽培;大棚
- 88 -
上海农业科技 2012-2
瓠瓜叶片肥大,属较耐弱光的作物,在膨瓜期因果实膨大
快,相对光照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光照时间不少于8 h,因此除
白天及时揭去棚内覆盖物外,夜间保温宜选用白色无纺布覆盖,
从而延后光照时间,防止叶片黄化,减少畸形果,提高商品率。
5.4 整枝摘心
(1)主蔓摘心:瓠瓜定植发根后,主蔓4叶1心~5叶1
心时进行主蔓整枝摘心,控制主蔓生长,促进侧蔓生长。(2)
1级侧蔓整枝:1级侧蔓长10~15 cm时,选留3条长势旺的
侧蔓,去除其余侧蔓,待选留的侧蔓有15片叶左右、蔓长80
cm左右时对1级侧蔓进行摘心,控制1级侧蔓的营养生长,
使植株养分集中转向生殖生长,促进膨果,一般1级侧蔓整
株留果1~2只。(3)2级侧蔓整枝:根据叶面积多少,单株
选留3~5条2级侧蔓,一般留5~8片叶摘心,单株留果2~
3只。(4)对于3、4级侧蔓的整枝摘心,以见空隙多留轻摘、
见封行少留重摘为原则;依次类推,长期保持一定的叶面
积,每批单株留果2~3只。
5.5 点花与授粉坐果
由于冬季及早春气温低,无雄花花粉或雄花花粉成活率
低,故早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来提高坐果率,从而增加
早期产量。4月开始雄花花粉成活率较高,可进行人工辅助
授粉,从而提高坐果率。当雌花开放时,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早瓜灵5 mL加水0.5~1 kg进行浸子房处理,或用小型手
提喷雾器喷整个子房,把整个子房均匀喷湿。人工辅助授粉
方法:每天当瓠瓜雄花盛开时,把雄花摘下,去除花瓣,然
后把雄花的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一般一朵雄花授
粉2~3朵雌花。
5.6 摘叶疏果
在生长前期摘心不摘叶,生长中期摘病叶不摘功能叶,
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及时摘除基部老叶、遮住果实叶、相
叠叶、长柄叶、黄叶、病叶,叶面积指数控制在2以下,防
止植株徒长。在冬季单株留果1~2条,在春夏季单株留果2~
3条,多余幼果在手指粗时及时疏去,防止养分流失。
6 病虫害防治
大棚瓠瓜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疫病,主要虫害
有蚜虫、斑潜蝇。白粉病可用40%福星7 000倍液或阿米西
达1 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霜霉病、疫病可用50%烯酰吗
啉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
粉剂600~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1 500倍液交替喷
雾防治。斑潜蝇可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1.8%阿
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
喷雾防治。
7 适时采收
早期由于气温低,瓠瓜生长慢。一般在开花后20 d左右、
每瓜重0.1~0.15 kg时采收。中后期气温上升,瓠瓜生长变
快,一般在开花后10~15 d、每瓜重0.25 kg时采收。
千粒重比对照分别增0.30、 .36、0.28 g。从表3可看出,
硅、锌、锰3种元素肥料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对产
量性状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锌肥对增加穗数、提高结实
率和千粒重的作用较明显,硅肥和锰肥对增加每穗粒数的效
果较明显。
表3 施用硅、锌、锰肥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2.3 施用硅、锌、锰肥的经济效益比较
据产投分析,增施硅、锌、锰肥处理的稻谷产值分别为
1 505.7、1 485.2、1 463.5元/667 m2,比常规对照的稻
谷产值分别增140.5、120和98.3元/667 m2,扣除使用硅、
锌、锰肥的成本及常规化肥成本,净收入分别为1 274.2、
1 258.7、1 211.96元/6 7 m2,比常规对照分别净增80.5、
65和18.2元/667 m2(见表4)。可见,水稻施用硅、锌、锰
肥后,以增施硅肥获得的肥料报酬最高,经济效益也明显,依
次为锌肥和锰肥。
3 小 结
3.1 试验结果表明,在张家港市潮土地区砂夹黄土上增施中
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对水稻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
依次为硅>锌>锰>镁>铜。增施硅、锌、锰肥增产效果显著,
增施镁、铜肥虽有增产效果,但增产差数未达显著水平。
3.2 施用硅、锌、锰肥后,能促进水稻前期分蘖、改善植
株性状,即增穗、增粒、增重,但3种肥对穗、粒、重的增
加幅度不尽相同,锌肥对增加穗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
作用明显,硅肥和锰肥对增加每穗粒数的效果明显。
3.3 水稻施用硅、锌、锰肥后能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
净收入比常规对照增80.5、65、18.25元。
———————
参考文献
[1] 刘凤枝.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2]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1999.
[3] 马同生,冯亚军,梁永超等.江苏沿江地区水稻土硅素供应力
与硅肥施用[J].土壤,1994,26(3):154~156.
处 理
常规施肥(对照)
常规 +硫酸锰
常规 +硫酸锌
常规 +硅酸钠
有效穗数(万
穗/667 m2)
24.65
25.86
26.46
25.39
每穗实
粒数(粒)
75.76
80.21
78.89
84.8
千粒
重(g)
27.89
28.17
28.25
28.19
结实
率(%)
88.61
91.00
93.73
1.72
处 理
常规+硅酸钠
常规+硫酸锌
常规+硫酸锰
常规施肥(对照)
产量
602.3
594.1
585.4
546.1
产值
1505.75
1485.25
1463.5
1365.25
常规化肥
171.52
171.52
171.52
171.52
微肥
60
55
80
-
利润
1274.23
1258.73
1211.98
1193.73
比常规对照±
80.5
65
18.25
-
产出 投入成本 利润
表4 水稻应用硅、锌、锰肥的经济效益比较(单位:元/667m2)
 
注:稻谷价格2.5元/kg。
****************************************************************************************************************
(上接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