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论著·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前病变大鼠
抗氧化活力的影响
张学武 ,孙 权 ,金 明 ,朴春梅 ,李莲花
(延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吉林 延吉 133000)
[ 摘要] 目的 研究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 lnitrosamine , DEN)致癌前病变大鼠抗氧化活力的影响。
方法 给动物灌胃给药 ,用 DEN 制备大鼠化学致癌初期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 、肝匀浆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 GSH-PX)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 MDA)、谷胱甘肽(glu-
tathione , GSH)的含量。结果 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升高 DEN 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浆 SOD、GSH-PX 的活性 , 升
高 GSH 及降低 MDA的含量。结论 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 DEN 致癌前病变大鼠的抗氧化活力有升高作用。
[ 关键词] 珍珠梅;癌前病变;抗氧化
[ 中图分类号] R785.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2-1977(2003)01-0047-04
Effect of Sorbaria sorbifolia extract on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in rats with precancerosis induced by diethylni-
trosamine
ZHANG Xue-Wu , SUN Quan , JIN Ming ,Piao Chun-Mei , Li Lian-Hua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 College of Medicine , Yanbian University , Yanji , Jilin
Province 133000 , China)
[ ABSTR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rbaria sorbi fol ia ex t ract on anti-oxidative activit ies in rats
w ith precancerosis induced by diethylnit rosamine.Methods Sorbaria sorbi fol ia was perfused into stomach of
rats w ith DEN-induced precancerosis , then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w ere investigated.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
ide dismutase(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g lutathione (GSH)were investig at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Results Sorbaria sorbi folia ext ract increased
SOD , GSH-PX and decreased MDA , GSH levels in serum and liver homogenate.Conclusion Sorbaria
sorbifolia ex t ract significant ly increased anti-oxidative activi ties in rats w ith precancerosis induced by diethy lni-
trosamine.
[ KEY WORDS] Sorbaria sorbi folia ;precancerous condition;anti-oxidative activity
[ J Chin Integr M ed , 2003 ,1(1):47-50]
①
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 )属蔷薇科植物 ,又
称“山高粱” 、“八木条” ,广泛分布于云南 、贵州 、四
川 、湖北 、甘肃 、宁夏及东北 ,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
治骨折及跌打损伤的作用[ 1] 。20世纪 80年代初期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珍珠梅水提物有抗缺氧作用[ 2] ,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
亚硝酸钠和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 3 ,4] ,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大鼠自由基具有清除
作用[ 5] ,对小鼠 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 6] 。
本实验研究了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乙基
亚硝胺致癌前病变大鼠抗氧化活力的影响 ,旨在阐
明珍珠梅抗癌作用的可能机制 ,为开发长白山珍珠
梅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珍珠梅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备 珍珠梅茎 、
叶 、花 ,采集于吉林省延吉市市郊 。乙酸乙酯提取
物:乙酸乙酯分 3次浸泡珍珠梅 ,温度为 40℃,每次
12 h ,合并 3次滤液 ,用旋转蒸发器减压浓缩 ,获珍
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1 g 珍珠梅提取物相当
于 33.3 g生药)。
1.1.2 试剂 DEN 、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 lu-
orene ,AAF)系 Sigma 公司产品;SOD 、MDA 、GSH 、
GSH-PX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仪器 Centrikon-1055 型超速离心机 , 800
型离心机 ,722型分光光度计 ,旋转蒸发仪 ,电热恒
温水浴箱。
·47·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 5月第 1卷第 1期 J Chin Integr Med , May 2003 , Vol.1 , No.1
① [ 作者简介] 张学武(1973-),男 ,硕士 ,讲师.
E-mail:zlz2913835@sina.com .
1.1.4 动物 Wistar 雄性大鼠 , 体重为 180 ~
200g ,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科提供 。
1.2 方法
1.2.1 造模 、给药方法及检测指标 取 36只 Wis-
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 、给药组 3 个
组。按尹宗柱等[ 7] 报道过的略改良的 Solt-Farber
方法制作大鼠癌前病变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
盐水 ,模型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 DEN ,剂量为 200
mg/kg , 2周后 ,模型组和给药组在饲料中添加 0.
008%AAF ,同时给药组按 6.6 g/kg 剂量每天连续
灌胃珍珠梅提取物 。注射 DEN 3 周后进行肝脏部
分切除术 。 3 组大鼠饲养 8 周后全部处死 ,
取血分离血清 , 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 。立即称取
1.0 g新鲜肝组织放入置有冰冷的匀浆介质(pH =
7 .5 , 0.2 5mol/ L蔗糖 , 0 .0 0 5mol/ L Tris-HCl ,
0.001 mol/L EDTA)的玻璃匀浆器中 ,在冰浴中制
成 100 g/ L 匀浆 ,在 2 000 r/min下离心 10 min ,取
上清液 ,为肝匀浆 ,用低温超速离心机以 16 000 r/
min离心 20 min ,取其沉淀部分 ,即为线粒体 。再加
入匀浆介质(pH =7.5 , 0.25 mol/L 蔗糖 , 0.005
mol/L T ris-HCl , 0.001 mol/L EDTA)2 ml ,用超声
波打碎线粒体膜性结构 ,制成线粒体悬浮液 ,进行生
化指标的测定。
1.2.2 病理形态学观察 各组大鼠肝脏采用 HE
染色。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 ± s 表示 , 应用
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病理形态学观察 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未见
异常病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异型性增生 ,增生的肝
细胞体积增大 ,胞质丰富 ,细胞核增大 ,核仁增大 ,异
染色质粗糙;用药组大鼠肝组织基本正常 ,极少数肝
组织内可见到增生灶。见图 1 ~ 3。
图 1 正常组肝细胞形态规则 、排列整齐(HE染色×100) 图 2 模型组 肝细胞核变大 、核染色质增粗(HE染色×400)
图 3 给药组 肝细胞核变小 、核染色质变细(HE染色×400)
2.2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 浆SOD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结果见表 1。
表 1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浆 SOD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x±s)
组别 n 血清(U/ml) 肝匀浆(U/mg p ro) 肝细胞线粒体(U/mg pro)
正常组 12 131.4±38.9* 72.9±39.8* 153.4±56.1*
模型组 9 92.6±42.7 49.8±14.0 135.1±31.9
给药组 11 126.7±27.3* 61.3±6.7* 144.1±45.4*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
2.3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 浆 MDA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结果见表 2。
表 2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浆MDA 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x±s)
组别 n 血清(nmol/ L) 肝匀浆(nmol/mg pro) 肝细胞线粒体(nmol/mg pro)
正常组 12 0.8±0.1* 1.0±0.2* 1.2±0.3*
模型组 9 1.1±0.1 1.5±0.1 1.6±0.2
给药组 11 0.8±0.1* 0.7±0.3* 0.9±0.4*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
·48·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 5月第 1卷第 1期 J Chin Integr Med , May 2003 , Vol.1 , No.1
2.4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 浆GSH-PX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结果见表 3。
表 3 珍珠梅提取物对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浆GSH-PX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x±s)
组别 n 血清(mg/ L) 肝匀浆(U/mg pro) 肝细胞线粒体(U/ mg pro)
正常组 12 28.6±5.69* 35.7±9.15* 35.1±10.7*
模型组 9 16.2±3.69 26.2±5.69 15.4±1.9
给药组 11 16.8±6.17* 31.4±6.55* 36.2±16.4*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
2.5 珍珠梅提取物对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 浆GSH 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结果见表 4。
表 4 珍珠梅提取物对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大鼠血清 、肝匀浆 GSH和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x±s)
组别 n 血清(mg/ L) 肝匀浆(U/mg pro) 肝细胞线粒体(U/ mg pro)
正常组 12 219.2±40.8* 26.3±4.2* 135.6±22.3*
模型组 9 148.9±23.3 19.4±3.2 96.5±23.1*
给药组 11 198.1±12.4* 27.4±5.2* 129.5±25.7*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
3 讨 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失衡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自由基的诱癌 、促癌
及致癌作用基本上已被肯定。癌变是一个复杂的反
应过程 , 至少经历两个阶段 ,即诱发阶段和促发阶
段。现已证明 ,在癌变的诱发和促发阶段均有自由
基参与。各种诱癌因素和促癌因素通过各自的转化
途径 ,最终使自由基水平增加 ,从而参与癌变过程。
在肿瘤和自由基关系的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做了
大量工作 ,认为自由基既可直接损伤DNA ,也可通过
脂质过氧化间接地损伤 DNA ,最终引起癌变 。SOD 、
GSH-PX是属于体内消除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
酶类 ,与体内其他酶类及抗氧化剂组成一个自由基
的防御系统 ,以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本实验观察到
癌前病变模型组肝脏 SOD 、GSH-PX活性均显著低
于正常组 ,而 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这与文献
报道的结果一致[ 8 ~ 11] 。癌前病变时肝脏 SOD 、GSH-
PX活性下降的可能机理为:(1)肝脏癌前病变时造
成血液循环障碍 ,肝细胞缺血缺氧 ,合成 SOD 、GSH-
PX减少;(2)癌前期细胞代谢旺盛 ,其细胞的线粒体
和微粒体都有很大能力产生氧自由基 ,导致体内自
由基代谢失衡 ,为了消除过多的自由基 ,达到自由基
代谢的动态平衡 ,机体消耗大量的抗氧化酶 ,从而导
致酶活性下降;(3)随着细胞分裂程度的增加 ,产生
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等也在逐步随之增加 ,从而使自
由基代谢增强 ,MDA明显增高 ,直接对 SOD等抗氧
化酶的结构进行破坏 ,导致酶活性下降;(4)细胞内
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使 DNA 分子链断裂 , 碱基互
换 ,继而引起基因突变及表达改变 ,致使酶蛋白合成
不足或合成差错 ,导致抗氧化酶生成减少;(5)癌前
病变时 ,在内 、外源性的活性氧或自由基的作用下 ,
一部分有活性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6)
微量元素不足或营养缺乏 ,导致机体抗氧化酶合成
能力下降 ,这也是其活性低下的又一原因。本实验
中所用的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显著升高 DEN 所
致癌前病变大鼠血清 、肝匀浆 SOD 、GSH-PX 的活
性 、GSH 的含量及降低 MDA的含量 ,可能是通过清
除自由基 ,改变 DNA 结构与功能而达到的 ,这提示
珍珠梅提取物有助于肿瘤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94.8.
2 李亦秀 ,张永春 , 李文汉.中草药山高粱的抗缺氧作用的
初步研究[ J] .哈医大学报 , 1981.4:1-3.
3 张学武 ,金海玲 , 朴春梅 ,等.珍珠梅对亚硝酸钠和四氯化
碳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01 ,
24(3):186-189.
4 金海玲 ,张学武 , 赵 红 ,等.珍珠梅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
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 , 10(7):783-786.
5 张学武 ,金海玲 , 赵 红 ,等.珍珠梅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
大鼠自由基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1 , 8(6):373-
374.
6 金海玲 , 张学武 , 朴春梅 , 等.珍珠梅对小鼠 S180 肉瘤的
抑制作用[ 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02 , 25(1):14-16.
7 Yin ZZ , Jin HL , Shen MH , et al.I nhibitory effect of BR on
Den-induced precancerous hepatic foci and antiox idative ac-
tivities in rats[ J] .Chin J Cancer Res , 1999 , 11(3):169-
·49·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 5月第 1卷第 1期 J Chin Integr Med , May 2003 , Vol.1 , No.1
173.
8 Iw amo to A , Egashira T , Takayama F , et al .Changes in
free radical-related substances in plasma followi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 liver [ J] .Pa thophysiology 2002 , 8(3):
167-174.
9 Angle MF , Zhang F , Rogers B , et al.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necrosis of skin graft compromised w ith hematoma[ J] .
Ann Plast Surg 2002 , 48(6):665-669.
10 郭维新 ,刘明堂 , 郑书勤 , 等.胃癌患者 SOD活性与 LPO
含量观察[ J] .癌症 , 1993 , 12(2):115-117.
11 李文惠 ,陈 卫 , 李亢宗 ,等.肿瘤患者血GSH-PX 活性变
化的研究[ J] .肿瘤防治研究 , 1995 , 22(3):159-161.
[收稿日期] 2003-03-07 [ 本文编辑] 罗若茵 周庆辉
·经验交流·
辨证论治 32例结节性血管炎
何敢想
(湖北省中医院血管外科 , 武汉 430006)
[ 关键词] 结节性血管炎;辨证论治
[ 中图分类号] R54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672-1977(2003)01-0050-01
①
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是一种较常见的小血
管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下肢非对称性疼痛性结节 ,以小
腿部多见 ,好发于 30~ 40岁妇女 , 属于中医“瘀血流注” 、“梅
核丹”范畴。笔者运用辨证论治方法 , 治疗 32 例结节性血管
炎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998 年 1 月~ 2002 年 12 月 , 共诊治符合
结节性血管炎诊断而又能排除结节性红斑 、风湿结缔组织疾
病的患者 32 例 ,其中男 5例 , 女 27 例 , 年龄 16 ~ 55 岁 ,平均
33.6 岁 ,病程 3 d 至 5年。部位:单侧小腿 23例 , 双侧小腿 5
例 ,累及整个下肢 3 例 , 上肢 1 例。结节数目 1 ~ 9 个 , 平均
3.6 个。结节直径 0.5~ 4 cm , 平均 1.5 cm。 结节未破溃者
30 例 ,破溃者 2 例。住院治疗 26 例 ,住院时间 5 ~ 16 d , 平均
9.3 d。
1.2 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 分为早期
(风热壅滞证)、发展期(湿热瘀阻证)和缓解期(痰湿留滞证)
3 期。早期治则:疏风清热 ,佐以祛湿。处方:防风 10 g、秦艽
10 g 、炒栀子 15 g 、金银花 15 g、黄柏 15 g 、苍术 15 g、川牛膝
10 g 、甘草 5 g 。发展期治则:凉血化瘀 ,清热祛湿。处方:水
牛角片 30 g、生地 15 g、赤芍 15 g、黄柏 15 g、金银花 15 g、苍
术 15 g、川牛膝 10 g、甘草 5 g 。缓解期治则:祛湿化痰 ,搜风
散结。处方:法半夏 15 g、浙贝母 15 g、黄柏 15 g、苍术 15 g、
乌梢蛇 15 g、生牡蛎 30 g、川牛膝 10 g、甘草 5 g 。用法:1 剂
/ d , 水煎 ,分 2 次服 , 疗程为 1 个月。一般对于结节 3 个以上
者 ,要求结节消退后再服药 1 ~ 3 个月以巩固疗效。辅助治
疗:发展期患者 , 或白细胞明显增高者 , 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头
孢拉定等抗菌药 5~ 7 d;血纤维蛋白原升高者应用尿激酶 10
万 U/ d;结节多发 、红肿热痛明显者 , 应用地塞米松 5 mg 静
脉注射 ,共 3 d。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0
d 查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g)。
2 结 果
2.1 疗效 分为痊愈 、好转和无效 3 种。痊愈:结节完全消
失 , 1 个月内无复发者;好转:遗留结节 , 但无疼痛或结节明显
缩小在 1 cm 以下 , 1 个月内无新发结节;无效:治疗 2周结节
无明显缩小 , 或仍疼痛 , 或不断有新发结节出现。 本组 32
例 ,痊愈 22例 ,好转 8 例 ,无效 2例。 32 例患者经随访 3 年 ,
1年内复发 8 例 , 1 年以上复发病例为 0。 8 例复发病例的服
中药时间均未达到 60 d。
2.2 化验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 Fg 明显升高(5.38±0.46)
g/ L ,治疗后降低(2.31±0.41)g/ L ,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 <0.05)。而血WBC、PT 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结节性血管炎病因认识还不清楚 , 目前尚缺
乏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中医药治疗此病 , 一般可按其
病情发展过程分为早期 、发展期和缓解期。早期风热挟湿从
皮毛而入 ,壅滞脉络。如果失治或过用苦寒损伤胃气 , 致湿
热蕴结 ,灼伤脉络 ,迫血成瘀 ,形成发展期湿热瘀阻证型。若
病情迁延 , 热渐去而湿邪留滞 , 结聚成痰 , 痰湿凝滞脉络 , 此
为缓解期痰湿留滞证型。本组 32 例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 , 取
得了较好疗效。随访 3 年 , 结果有 8 例 1 年内复发 , 且服药
时间均未达到 60 d , 表明此病复发的关键时间在治疗后 1 年
内。作者认为服药时间应以结节完全消失后 2 个月为宜。
此外 , 从化验结果分析 , 结节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血
WBC 、PT 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 , 治
疗后恢复正常 ,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故适当
应用溶纤药物 ,可迅速降低纤维蛋白原 ,促进痊愈。
[ 收稿日期] 2003-03-01 [ 本文编辑] 黄锦堂
·50·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 5月第 1卷第 1期 J Chin Integr Med , May 2003 , Vol.1 , No.1
① [ 作者简介] 何敢想(1966-),男 ,硕士,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