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西医结合杂志 1 9 84年第 4卷第 2期 1 09
墓头回治疗肿瘤的小鼠实验研究
冬
河北医学院 张元杏 王 惠芬 黄泽胳 应国华 丁献义吴敬敏 李淑荣 郭芷珍 高秀芳
内容提要 墓头回 水提物瘤内注射 , 对小 鼠 5 1 3 0 肉瘤抑 瘤率达 6 2 . 5% 。 用透射电镜观
察腹腔注射 , 对腹水型 lS ,。 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 用。 用药动物 巨噬细胞吞噬及细 胞毒杀伤
(招叮一U d R 释放方法 )均有明显提高 。 以狗做亚急性毒性试验 , 可使 白细胞增加 , 血小板衡时
性径度下降 , 肝细胞产生颗拉性变性 。 与厌氧棒状杆菌联合应用杭癌及杀瘤效应均提高 。
李、
诊
墓头回系败酱科植物 , 有糙 叶 败 酱 (P at 灯瓜 a
cas b
r a B g e ) 及异叶 败酱 , 药 )l] 其根或全草 (1) , 主治
宫颈癌 (2) 、 宫颈炎 (3) 及 白血病 (4) 等 。 近来证明墓头 回
在体外对瘤细胞有强烈的抗癌作用 (2 , 5) 。 为探索药物
作用机制 , 给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我们研究了墓
头回的抗癌作川 、 免疫效应及毒性试验 , 并与厌氧棒
状杆菌菌苗联合应用进行了观察 。
方法与结果
药物 : 墓头回水提物 50 %浓度注射液 , 由我校药
学系中草药教研组供给 。
瘤株 : 小鼠腹水型肉瘤 S 、 。。 (简称 51 . 。 ) 用小鼠腹
腔接种传代保存 , 每周传代一次 , 试验用腹腔接种后
6 ~ 8 天 的腹水瘤细胞 。
一 、 抗肿瘤作用 :
1
. 中药抗瘤 : C F W 纯种小鼠 , 体重 18 ~ 229 , 雌
雄兼有 , 皮下接种 1 ~ 2 x 1 0 6 s : 。。 瘤 细 胞 , 1 ~ 7
天后经局部或腹腔注射墓 头回注射液 o . l m 州109 体重 ,
每 日一次 , 共 6 ~ 12 次 , 于第 14 天计算肿瘤生长 抑
制率 。
在肿瘤接种后 1 天给药 , 剂量在 .0 l m l/ 10 9 时连
续局部皮下给药 12 天 , 抑瘤率达 62 . 5 % , 与对照组相
裹 1 墓头回对 s 比 。 的疗效
— {动… { 瘤重 g }抑 { _药 物 剂 量 }物 1注射途径}— } 瘤 } P 值}叫 { M士 sE {率 } ,工口Jl勺.n甘ù们óUO.0 l m l / 1 0 9城 1 2 天
认 l m l / 1 0 9 从 1 2 天
.0 1 . 1 / 1 0 9城 7 天
0
.
1川 / 1 0 9 挑 1 2 天
加厌载棒状杆菌 Zm g
对 服 组
` ”
}局部皮下{0
· “士 ” · “ 5
)
6 2
· ”
{<
0
·
”
{腹
_ 腔 {`
· ”士 ” · 4 4
1
1 5
· ”…> ” ·
10
}翩皮T }1· “士 ” · “ 7}1 0· “ {> 0 ·
7 }局部皮下 10 . 4土 0 . 27 18 1 . 3 1< 0 .
.2 1土 0 . 4 7
比 P < .0 0 1差异非常显著 , 给药组与对照组瘤体增 长
趋势开始时大致相同 , 但从 9 天后对照组肿瘤生长较
快 ,而给药组则局嘟变硬 、 缩小 ,有的还结痴 。 小鼠于
接种次日开始腹腔给药 0 . l m l / 109 , 共 12 天 则抑痛率
只有 15 . 5 % 。 若小鼠于接种瘤后第 7 天 (肿瘤生长较
大时 )开始给药 , 则中药抑瘤率为 10 .8 % 。见表 1 。
2
. 墓头回与厌氧棒状杆菌联合应用 : 于小鼠注射
瘤细胞半小时后 , 于同一部位注入厌氧棒状杆菌菌苗
.0 2也 l( 含 2 m g) , 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供给 ,批号 80
一 3 。 在 24 小时后局部注射中药 , 肿瘤生长一直受抑
制 , .l1 天后测抑瘤率为 81 . 3 % ,与对照组相比 P < 0 . 01
差异极显著 , 由表 1 可见中药与厌氧棒状杆菌联合应
用对 S比 。的抑制作用比单一中药治疗方案为化 。
墓头 回注射液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 , 1 个
月后再于原部位接种同种瘤细胞 ( 1 ~ 2 ` 10 勺 共 8
只小 鼠 , 观察 1 个月未发现肿瘤形成 ; 5 个月后再次
接种 (瘤细胞数同上 ) 6 只小鼠 , 再观察 1 个 月仍未见
肿瘤形成 。 但对照组小鼠则全部形成肿瘤 , 并于 15 天
左右死亡 。
二 、 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 腹腔 巨噬细胞对 5 1。。 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效应 :
( 1 )腹腔 巨噬细胞制备 : C FW 纯种小鼠腹腔注 射 中
药 .0 l m l / 1 09 (对照组注射盐水 )连续 2 次 , 于 3 天 后
(即第 5 天 ) 腹腔注入冷的每毫升 含 肝 素 40 u R PM I
164 0 3~ 4扭 l 后 , 立即 自腋动脉放血致死 , 剖 腹 吸
出腹腔液 , 按组合并经洗涤 , 计数后将细胞悬于内含
100u 育踢素 、 10 0此链霉素 、 20 % 灭活小 牛 血 清 的
R P M l l 64 0 细胞培养液中 , 将细胞稀释至 2 x 10 6m l每
管 1 皿 l , 经 37 ℃ 5 % CO :培养 2 小时洗去非粘附细胞 。
( 2 ) 巨 l晗细胞细胞毒试验 : 取接种 7 天 的小鼠 S : s0腹
水细胞 . 经洗涤 3 次悬于 R P M l l 64 O细胞培养液中 ,
每瓶 5 m l ( 8 K 1 0 6 / m l ) , 加入 3 拼 I F 一 U d R l o一 S M 和
11 0
1 0拼e i (微居里 ) ’ , ` I一 U d R于 37 OC 5 % C O : 培养 16小时 ,
离心 , 去上清液 , 用 5 %小牛血清 H an ks , 液洗涤 3 次 ,
充分洗去细胞外同位素 , 计数 。 再悬于 R PM l l 6 40 细胞
培养液中 , 随后 以 0 . 2 m l 含 5 x 1 0 3 ’ 2 5 1一 U d R 标记的
5 .1 . 细胞加入上述贴壁巨噬细胞中 , 每管 1 m l , 继续
培养 48 小时 , 于单道下谱 (匈牙利 G a m m a N K 3 50) 测
试仪计数 1 分钟 (为 总 cP m ) 。 再 离 心 , 取 上 清 液
.0 s m l 计 数 , 脉冲 1 分钟 ,观察肿瘤细胞被巨噬细胞杀
伤后 , ’ 2s 卜U d R 自瘤细胞中释放至上清液中的情况 (为
上清液 cP m ) , 测得上清液中 cP m 值越高 , 则表示 杀
伤效应越强 。 计算如下 :
总的细胞毒% = 上清液 cP m 一本底 cP m总 cP m 一本底 cP 。 x 100
净的细胞毒% = 实验组总的 %细胞毒一瘤细胞对
照总的%细胞毒
结果实验组细胞毒%较对照组为高 。 见表 2 。
裹 2 墓头回注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
, 2` I一U d R 标记 . 5 : 。。 的杀伤效应 今
` , 巨` 细胞来` …E /· 比二…细二毒% } P值
2 9
。
6士 3。 5
1 6
,
1土 1。 2
< 0
.
0 5
注 : E 为效应细胞 T 为靶细胞
2
.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球功能测定 : 见表 3 。
衰 3 墓头回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
子
( )为动物数 * P < 0 . 0 5 , * p < 0 . 0 1
CF W纯种小鼠 , 腹腔注射中药墓头回 o .0 5m l / 1 09
连续 5 天 , 隔 1 天后按组收集腹腔巨噬细胞 (方 法 同
前 ) , 将细胞稀释至每毫升含 1 x 10 e , 加入置有盖 玻
片的培养瓶中 , 每瓶 0 . s m l , 经 3 7 o C , 5 % CO :培养 2
小时后洗去非粘附细胞 , 加入经洗涤 3 次悬 于 R PM I
1 64 0细胞培养液中的鸡血球 .0 5二 l (1 .5 x l 护 ) , 再放入
37 ℃ 水浴中 30 分钟后取出 , 冲洗去未被吞噬的鸡 血
球 , 用 W r ig ht 法染色 , 在油镜下计数 10 0 个巨噬细
胞中吞噬鸡血球的巨噬细胞数 (吞噬% ) , 以及 10 个巨
噬细胞吞噬鸡血球的总数 , 求出每一个巨噬细胞平均
吞噬鸡血球数目 (吞噬指数 ) 。 由表 3 可见中药组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较对照组为高。 有时可见 1个
巨噬细胞吞噬 5 个带核的鸡血球 , 中药组更为多见 。
三 、 毒性实验 :
1
. 小鼠 L D 6。的测定 : 体重为 23~ 2 59 健康昆明种
小鼠 , 腹腔注射一次墓头回 , 观察 10 天的急 性 L D 。
为 0 . 6士 0 . 028 m l八 0 9 。
2
. 狗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选 用 9 ~ 13k g 的健 康
狗 4 条 , 分成两组 , 每组 2 只 , 用不同剂量腹腔注射
给药 , 隔天 1 次连续 7 次 , 结果是 6 m l / k g 剂量组有
食欲减退、 消瘦 , 6 nI l / k g 、 3 m l/ k g 两组均有明 显
口渴症状 , 但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 上述剂量墓头回对
狗肝肾功能 、 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 白细胞计数略升
高 (仍在正常范围 ) , 血小板在给药期间略减少 , 停药
后逐渐回升 。处死 2 只狗 (两组剂量各一 )作病理检查 ,
肝细胞翻颐粒变性 , 其他各脏器未发现有明显变化。
四 、 :对 s : 80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于 18 ~ 2 29 雌
性 C FW纯种小鼠腹腔注射 4 x 1 .0 5 18 。 细胞 , 4 天后
腹腔注射墓头回 .0 3m l / 109 为中药 组 , 于 注 射 5 .15
细胞同时注射厌氧棒状杆菌菌苗 Z m g , 此时同 样也
注射中药 O.3 uI l / 109 为中药加厌氧棒状杆菌组 。 对照
组只注射H a n ks ,掖 。 经 4 小时后 , 分别吸出腹水 o .s m l,
经离心后用常规电镜包埋法 , 标本 以 戊 二 醛 、 05 .0
固定后经酒精逐级脱水 , 环氧树脂 618 包埋 , L K B 切
片机超薄切片 , 醋酸铀一拘椽酸铅电子染色 , 日立 H i -
t a c h i 5 0 ()型透射电镜观察。
镜下可见 51 8。对照组细胞呈圆形 , 边缘不规则 ,
膜表面有较多细长微绒毛与伪足 , 细胞核较大且不规
则 , 核内有伪包涵体 , 核内散在较多异染色质 , 1 ~
2 核仁 , 线粒体大 , 多为不规则圆形 , 游离核蛋白体
丰富 , 见图 1 、 2 (封 3 ) 。
实验中药组 : 核缩小 , 核膜界限不清 , 核结构不
清 , 常染色质呈散在颗粒状 , 线粒体空泡化 , 内膜不
清 , 粗面内质网不明显 , 有少量滑面内质网 , 细胞器
减少 , 空泡增加 , 核分裂消失。 微绒毛明显减少变小 ,
见图 3 (封 3 ) 。
实验厌氧棒状杆菌加中药组 : 较单加中药组变化
加重 , 核明显缩小 , 线粒体受损更加严重 , 全部空泡
化 , 蜻残缺 , 脂滴明显 , 细胞微绒毛已完全消失 , 核
质密度降低 , 见图一 4 (封 3 ) 。
八U八Un甘U月兮J组药照中对
对 照 组 中 药 组 对 照 组 中 药 组
1 3 1士 2。 1 ( 4 ) 4 8士 3 . 5* ( 4 ) 0 2 8十 0 _ 09 . * 0 . 4 3土 0 . 1 9
2 2 5士 1。 4 ( 3 ) 3 8士 2 . 3 * ( 3 ) * * 0. 3 1士 0 . 0 43 4 4 4. 5 ( 3 4 9 6 . 7 ( 3 ) 0 . 1 8士 0 . 0 14 0` 7 1土 0 . 2 9
0
.
4 6土 0. 18
平均 3 3土 9 . 7 4 5士 6 . 0 0 . 2 8士 0 . 1 5 0。 4 8士 0 . 19
讨 论
墓头回在体内外对肿瘤有强大杀伤作用 (2, 5》 , 但
其抗癌机制 , 毒性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
未见报告。 本实验发现基头 回对 S : 。。 有明显疗效 , 不 代
111
仅可使部分带瘤鼠肿瘤消退 , 长期存活 , 而且使长期
存活的小鼠经再次同种瘤细胞攻击而不发病 , 提示墓
头回可能促进小鼠的主动免疫而抗痛 。
墓头回对正常细胞有增殖作用 (2) , 本实验提示墓
头回对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及吞噬作用均 有 明 显 加
强。 用药鼠肿瘤消退后对再次同种肿瘤有免疫排斥 , 说
明可诱使 T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癌免疫反应 。 与免疫佐
剂厌氧棒书对干菌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说明墓头回不
仅有抗癌作用 , 而且是细胞免疫激活剂 , 这与一般化
学抗癌剂环磷酞胺等药物不同 , 后者对免疫功能有一
定抑制作用 。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空泡化 , 细胞核缩小等变化说
明 , 墓头回注射 4 小时后即可见到以上改变 , 由手线
粒体的损伤可能影响瘤细胞电子传递 、 氧化呼吸酶类
代谢障碍 , 能量供应受损 , 导致 D N A 、 R N A 和蛋 白
合成障碍 , 这可能是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 死 亡 的原
因。 因墓头回能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和细胞毒效应 , 所
以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杀伤作用可能还有体内免疫细
胞参予 。 T h a t e h e r 《6 )和 H e d l e y ( 7 )报道注射厌氧棒状杆
菌菌苗后患者 T 细胞 、 N K 细胞 、 K 细胞 (6) 及单核细
胞仍细胞毒效应均明显提高 。 本实验观察墓头回与厌
氧棒状杆菌联合应用后 , 其抗癌效应提高 , 墓头回对
致敏 T细胞 、 N K细胞 、 K细胞与活化巨噬细胞的功能
可能有促进作用 , 这些亦可能与中药体内杀瘤效应有
关 。 墓头回制剂性味苦寒 , 属脾胃虚者则需慎用 , 而
局部注射是否可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 尚有待临床实
践来证实。 对于墓头回的抗癌有效成分及其与厌氧棒
状杆菌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 , 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做
1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偏》 (上册 ) ,
8 6 8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75
2
. 佐藤昭彦 : 抗肿瘤性生药的研究 。 东洋医学 ( 日) 7 ( 1 ) :
12
,
19 7 9
3
. 山西闻喜县下丁家公社卫生院 : 复方墓头回治疗宫双炎
2 3 4例 。 中草药通讯 2 ( 1 ) : 5 1 , 1 9 7 3
4
. 苏州医学院白血病研究所 :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幼 合研 究
(一 ) 。 江苏医药 1 5 ( 6 ) : 4 8 , 1 9 7 7
5
. 南开医院病理室 : 中药墓头回提出物的执筋作用研究。天
津医药 2 ( 1 ) : 2 7 , 1 9 7 3
6
.
T h a t e h e r N
, e t a l : E f f e c t o f C
.
P a r v u 皿 0 0 e e l l u l a r
i m m u n i t y o f e a n e e r P a t i e n t s a s s a y e d s e q u e n t i a l o 下 e r
6 3 d a y s
.
C a n e e r 4 7 ( 2 ) : 2 8 5
,
19 8 1
7
.
H e d l e y DW
, e t a l : M o n o e y t e s a n d m a e r o Ph一g e 一 i n
m a l i g n a n t m e l a n o m a
.
I v
.
E f f e c t s o f C
.
P a r v u . 0 .
过 o n o e y t e f u n e t i o n . B r J C a n c e r 3 9 ( 5 ) : 5 5 8 一 1 9 7 9
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3 0 例临床观察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妇科 张廉舜 向志满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 例 , 年龄 4 ~ 53岁 ; 病程最
短 1 年以内 , 最长 2 0余年 ; 均因局部剧痒 , 外阴变白来
院就医 。 伴灼痛者 18 例 ,有默裂或溃疡者 17 例 , 因小
阴唇萎缩 、 阴蒂包皮粘连致阴道入 口狭窄影响性生活
者 7 例 。 有并发症者 19 例 , 其中有周身过敏性皮肤病
者 12 例 。 取活体组织检查 14 例 , 病检属硬化性萎缩
性苔醉者 5 例 , 增生型无非典型增生者 2 例 , 增生型
有 l 级非典型增生者 3 例 , 非特异性皮炎者 4 例 , 无
一例真性“ 外阴白斑 ,’o
治疗方法 一 、 中药熏洗坐浴 : 苦参 、 白醉皮 、
蛇床子 、 何首乌 、 仙灵脾 、 补骨脂 , 各 30、 5 09 等分
为主方 , 水煎后趁热熏洗 , `待药液温后病灶区浸泡药液
中 , 日二次 。 全过程约 30 分钟以上 , 然后涂霜 (膏 ) 。
二 、 外用涂药 : ( 1) 一号油膏 : 丹参 、 鸡血藤 、 赤芍 、
我术、 补骨脂 、 何首乌 、 仙灵脾 、 冰片 , 以植物油浸
加蜡制成 , 或以鱼肝油调 , 对皮肤干燥 、 粘膜菲薄、
有软裂者适用。 ( 2) 二号霜 . 方药同上 , 制法不同 , 获
术提取挥发油有效成分后 , 再与其它中草药水煎浓缩 ,
以雪花膏为基质 , 加荻术油及冰片调匀 , 适于一般白
色病变患者 , 止痒效果好。
三 、 对有演疡形成者 , 主方加黄柏熏洗 , 疮面敷
玉红膏 , 白变区涂油或霜 ; 创 面愈合后再用主方熏洗 。
四 、 经熏洗涂药痛痒症状减轻后 , 主方加丹参 、
鸡血藤 、 赤芍以改善局部血运 ; 口服鱼肝油 。
五 、 对阴蒂包皮粘连遮盖尿道 口 , 阴道入口狭窄
者 , 行阴蒂包皮粘连分离术 , 使阴前庭暴露 。
结果与体会 随着痛痒症状的好转 , 逐 日可见白
变区皮肤变粉红 , 由周围向心性出现色素岛或斑 , 渐
融合成片 , 大部分治疗一周后痒止 。 治愈 (痛痒消失 ,
皮肤粘膜色泽弹性恢复正常 ) 5 例 , 显效 (痛痒基本消
失 , 皮肤色泽加深或呈粉红色 ) 12 例 , 有效 (痛痒减轻 ,
偶有反复 , 白变区缩小 ) 12 例 , 无效 1 例 。 有效率达
9 .6 7%
。 本文 熏洗方主要作用清热止痒 、 补肾 , 外用霜
(青 ) 中活血化旅药可改善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