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Strain Producing L-glutamateOxidase and Its Enzymatic Properties

一株产L-谷氨酸氧化酶的链霉菌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12期
L-谷氨酸氧化酶(EC 1.4.3.11)是以 FAD 为辅
酶的一种黄素酶,能在不添加外源性辅助因子的条
件下氧化 L-谷氨酸脱氨,生成氨、α-酮戊二酸和过
氧化氢。虽然至今其生物学意义仍不清楚,但基于
这一独特的酶促反应,L-谷氨酸氧化酶成为了一种
非常有应用价值的工具酶。目前在食品工业中,主
要用于制备生物膜测定 L-谷氨酸及氨、尿素等与 L-
谷氨酸有关的化学反应,进行食品的质量评价 ;在
医药领域,主要用于制备酶试剂盒来检测丙氨酸氨
基转氨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等的活性,来诊断
收稿日期 : 2012-06-04
基金项目 :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20301-012)
作者简介 : 卢婵 , 女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 ; E-mail: doudou.opq123@163.com
通讯作者 : 郑璞 , 女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 ; E-mail: zhengpu@jiangnan.edu.cn
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链霉菌分离鉴定及
酶学性质分析
卢婵  郑璞  孙志浩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摘 要 : 采用 4-氨基安替吡啉 / 苯酚显色反应,从土壤中分离出产酶菌株 Str-6。通过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试
验、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山丘链霉菌。其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 L-谷氨酸氧化酶为胞外酶,28℃培
养 36 h 时产酶酶活达到 0.023 1 U/mg 蛋白,对 L-谷氨酸具有较强的底物专一性。酶作用最佳反应 pH 为 6.0,反应温度为 35℃。在
pH6.0-7.0 和温度 35-4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 L-谷氨酸氧化酶 筛选 鉴定 山丘链霉菌 酶学性质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Strain Producing L-glutamate
Oxidase and Its Enzymatic Properties
Lu Chan Zheng Pu Sun Zhihao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Bio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Abstract:  Chromogenic 4-Aminoantipyrine/phenol reaction was used in the procedure of strain screening. A strain named Str-6 was
obtained. Taxonomy of the strain, based on it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equence of 16S
rDNA, was classified to Streptomyces collinus. The preliminary fermentation test showed that strain Str-6 could produced extracellular L-glutamate
oxidase, and the maximal yield could reached 0.023 1 U/mg protein cultured at 28℃ for 36 h. It has strong substrate specificity for L-glutamate.
The optimal pH was 6.0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L-glutamate oxidase was 35℃ . The enzyme exhibite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t 35-40℃ and
stable at pH6.0--7.0.
Key words:  L-glutamate oxidase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Streptomyces collinus Enzymatic properties
肝功能等疾病[1,2]。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器等仪器
的大规模使用,L-谷氨酸氧化酶的应用市场也将不
断扩大。
L-谷氨酸氧化酶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1983 年日本 Kamei 等[3]最早从浅紫链霉菌(Strepto-
myces violascens)中发现 L-谷氨酸氧化酶的存在,但
其底物专一性不强,对 L-谷氨酸、L-谷氨酰胺和 L-
组氨酸均有作用。诱变后菌株 Streptomyces violascens
H82-N-SY7 的 酶 活 为 0.066 U/mg 蛋 白。 同 时
Kusakabe 等[4] 筛选到菌株 Streptomyces sp.X-119-6,
2012年第12期 145卢婵等 :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链霉菌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其产生的 L-谷氨酸氧化酶对 L-谷氨酸的专一性增
强,仅对 L-天冬氨酸有微弱的催化作用,其酶活
为 0.056 U/mg 蛋 白。1989 年 德 国 Bǒhmer 等[5]、
1999 年俄罗斯 Sukhacheva 等[6]分别从 Streptomyces
endus、Streptomyces sp.Z-11-6 中 发 现 对 L-谷 氨 酸 专
一性的 L-谷氨酸氧化酶,其酶活分别为 0.002 4 U/mg
蛋白和 0.056 U/mg 蛋白。2001 年中国台湾 Chen[7]、
2003 年 日 本 Arima[8] 开 始 对 来 源 于 Streptomyces
platensis NTU3304、Streptomyces sp.X-119-6 的 L-谷氨
酸氧化酶基因进行研究。他们分别将该酶的基因在
Streptomyces lividans 66、Escherichia coli JM109 中 表
达,重组菌酶活分别为 2.96 U/mg 蛋白、2.42 U/mg
蛋白。国内主要是 1993-1995 年华东理工大学徐水
清、李青山[9,10]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沈群[11],曾
经报道选育菌株 Sp.P-26、Sp.80-5,其中 Sp.P-26 产酶
最高达到 1.81 U/mg 蛋白,但没有酶专一性等方面的
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目前尽管已有多
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微生物菌株,但其产酶能力
都很低,仅来源于菌株 Streptomyces sp.X-119-6[4]的
酶有商业化生产,因而 L-谷氨酸氧化酶的价格昂贵。
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
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初步酶学性质研究,
为获得高产 L-谷氨酸氧化酶产生菌提供新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样品采自有机质丰富、含水量低
且偏碱性的土壤。
1.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酵母膏 0.4%、麦芽提
取物 1%、葡萄糖 0.4% pH 7.3。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 KNO3
0.1%、K2HPO4·3H2O 0.05%、NaCl 0.05%、MgSO4·
7H2O 0.05%、FeSO4 ·7H2O 0.001%、琼脂 2% pH 7.2。
诱 导 培 养 基 :可 溶 性 淀 粉 2%、KNO3 0.1%、
K2HPO4·3H2O 0.05%、NaCl 0.05%、MgSO4·7H2O
0.05%、FeSO4 ·7H2O 0.001%、L-谷氨酸 1%、琼脂 2%
pH 7.2。
产酶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1.5%、蔗糖 3.0%、
(NH4)2SO4 0.4%、玉米浆 0.4%、MgCl2 ·6H2O 0.12%、
L-谷氨酸 0.1%、CaCO3 1.0% pH 6.0。
1.2 方法
1.2.1 菌株的筛选 将土样自然风干 7-10 d,碾碎。
称取 5 g 加入到含 6% 酵母膏、0.05% SDS 的 50 mL
无菌水中,于 40℃震荡 20 min 后静置。将上清液梯
度稀释并涂布于含 150 mg/L 重铬酸钾[12]的高氏一
号琼脂平板上,于 28℃下倒置培养 5 d。
1.2.1.1 产酶菌株的初筛 将平板上与链霉菌菌落
形态相似的菌落接种于诱导培养基平板上,于 28℃
下培养 5 d。根据 Bǒhmer[5]的方法,将含辣根过氧
化物酶、4-氨基安替吡啉、苯酚和 L-谷氨酸的检测
液加入平板中,静置于 37℃培养箱中观察,有红色
出现的菌落即为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菌株。挑取显
色快、颜色深的菌落作为复筛的对象。
1.2.1.2 产酶菌株的复筛 将初筛得到的菌株接种
于产酶培养基中进行复筛。在 28℃、200 r/min 下振
荡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 L-谷氨酸氧
化酶酶活力的测定。
1.2.2 测定方法
1.2.2.1 蛋 白 质 含 量 的 测 定 蛋 白 质 含 量 采 用
Bradford[13]法测定。
1.2.2.2 L-谷氨酸氧化酶酶活测定方法 将菌株产
酶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后加入测定液,于 37℃下反
应 30 min,测定其在 520 nm 下的吸光值变化。以吸
光值的变化来表示 L-谷氨酸氧化酶的酶活力大小。
测定液:1 mL 测定液含有 2.5 U 辣根过氧化物酶,
1.0 μmol 4-氨基安替吡啉,17.5 μmol 苯酚,10 μmol/L
谷氨酸(L-谷氨酸用 NaOH 溶液调至 pH6.0,过氧化
物酶用双蒸水配制,其它均用 pH6.0、 0.05 mol/L 磷
酸缓冲液配制)。
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 :37℃下 1 min 反应生成
1 μmol 过氧化氢所需的酶量。
1.2.3 菌株鉴定
1.2.3.1 形态及培养特征 将菌株接种于高氏一号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 28℃下培养至孢子成熟期,
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丝和孢子形态。将菌株
接种于常用培养基平板上,于 28℃下培养 10-14 d,
记录菌丝体的颜色、状态及色素产生情况。
1.2.3.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参照《链霉菌鉴定手
册》[14]进行菌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12期146
1.2.3.3 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16] 采用 SDS-蛋白
酶 K 裂解,饱和酚 / 氯仿 / 异戊醇抽提,异丙醇沉淀
DNA 的方法[15]提取基因组 DNA。以基因组 DNA 为
模板,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
CTGGCTCAG-3、1492r :5-TACGGCTACCTTGTTA-
CGACTT-3)进行 16S rDNA 扩增。反应体系 :基因
组 DNA 1 μL,PCR Reaction 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
各 1 μL,Taq DNA 聚合酶 0.2 μL,反应总体积 20 μL。
PCR 扩增程序 :94℃ 5 min,94℃ 1 min,54℃ 50 s,
72℃ 90 s,进行 30 个循环后,72 ℃延伸 10 min。
PCR 产物用 1%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
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测序。将所得序
列与 NCBI 的 GenBank 数据库中序列进行 BLAST 分
析比对,采用 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1.2.4 L-谷氨酸氧化酶在细胞中的定位 挑取一环
斜面种子于种子培养基中,于 28 ℃、200 r/min 条件
下培养 1 d,按照 10% 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
中,于 28℃、200 r/min 条件下培养。
1.2.4.1 上清液酶活 间隔一段时间取上清液测定
酶活。
1.2.4.2 细 胞 内 酶 活 将 相 应 时 间 的 湿 菌 体 用
pH6.0、0.05 mol/L 的磷酸缓冲液清洗后悬浮于相同
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破壁处理。破壁处理条件为:
输出功率为 285 W,超声开 / 超声停 =2 s / 4 s,超声
破碎总时间为 15 min。破碎液离心取上清测定酶活。
1.2.4.3 菌体酶活 取菌体直接加入测定液测定 L-
谷氨酸氧化酶的酶活。
1.2.5 L-谷氨酸氧化酶初酶液底物专一性 将测定
液中的 L-谷氨酸用不同氨基酸溶液替代,调节 pH
为 6.0,用初酶液按照酶活测定的方法测定 L-谷氨酸
氧化酶的酶活。结果以 L-谷氨酸为底物测定的活性
定义为 100%,得到不同底物的相对活性。
1.2.6 酶 作 用 最 适 pH 及 其 pH 稳 定 性 在 pH 为
4.0-8.0(pH4.0-5.0、0.1 mol/L 的 柠 檬 酸 缓 冲 液 ;
pH5.5-8.0、0.1 mol/L 的磷酸钠缓冲液)的缓冲液中,
按照酶活测定方法考查不同 pH 对 L-谷氨酸氧化酶
活性的影响。同时将酶液于不同 pH 缓冲液中保温 1
h 后,测定 L-谷氨酸氧化酶的剩余酶活,考查其 pH
稳定性。
1.2.7 酶作用最适温度及其热稳定性 在最适 pH
下,将酶液于 25℃、30℃、35℃、40℃、45℃、50℃
下按照酶活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考查不同温度对
L-谷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将酶液于 4℃、
35℃、50℃保温 0.2、0.5、1、2、3 和 4 h 后,测定 L-
谷氨酸氧化酶的剩余酶活,考查其热稳定性。
2 结果
2.1 菌株筛选
将土壤悬浮液稀释涂布于含重铬酸钾的高氏一
号培养基平板上,挑取了 379 个菌落进行初筛,得
到两株显色快、颜色深的菌株。将这两支菌株进
行复筛培养,最终确定菌株 Str-6 为最佳产酶菌株,
测得其 L-谷氨酸氧化酶比酶活大小为 0.023 1 U/mg
蛋白。
2.2 菌株鉴定
2.2.1 形态及培养特征 菌株 Str-6 在高氏一号培养
基平板上生长至孢子成熟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其孢子丝及孢子形态(图 1)可知,该菌株孢
子丝呈螺旋状,孢子卵圆形、表面光滑。在葡萄糖 -
天门冬素琼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琼脂、
伊莫松琼脂、淀粉琼脂上的生长特征基本一致。气
生和基内菌丝为乳白色,产生紫红色或金黄色可溶
性色素。
图 1 菌株 Str-6 的孢子丝及孢子显微形态(×10000)
2.2.2 生理生化特性 表 1 所列为菌株 Str-6 的生理
生化特性,可知该菌株色氨酸酶、淀粉酶、纤维素
2012年第12期 147卢婵等 :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链霉菌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酶活性较强,基本不产蛋白酶、H2S,能分解葡萄糖
为丙酮酸,能利用乳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蔗
糖、海藻糖等多种糖类以及甘露醇和山梨醇。
2.2.3 16S rDNA 序 列 分 析 鉴 定 菌 株 Str-6 的 16S
rDNA 经测序其大小为 1 429 bp, 将该序列与 GenBank
的 Blast 序列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同源性
较高的菌株进行 16S rDNA 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
发育树(图 2)。根据系统发育树可知该菌株与山丘
链霉菌(Streptomyces collinus)的同源性为 99%,菌
表 1 菌株 Str-6 生理生化特性
检测项目 结果 检测项目 结果
色氨酸分解 + D-葡萄糖 +
淀粉水解 + 蔗糖 +
纤维素分解 + D-果糖 +
明胶液化 - D-半乳糖 +
H2S 试验 - D-甘露醇 +
牛奶凝固和胨化 - 海藻糖 +
MR 试验 - D-山梨醇 l +
V-P 试验 - 乳糖 +
“+”阳性 ;“-”阴性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JF439595.1
Streptomyces paradoxus NR 041167.1
Streptomyces sp. HM004500.1
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 AB184728.1
Streptomyces akiyoshiensis FJ919748.1
Streptomyces griseoflavus AY999772.1
Streptomyces sp. EU368778.1
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EU570365.1
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 AB184516.1
Streptomyces collinus AJ306623.1
Streptomyces collinus NR 041063.1
Actinobacterium HM209317.1
Streptomyces akiyoshiensis EU841548.1
Streptomyces collinus GQ163472.1
Str-6
Streptomyces akiyoshiensis HQ850404.1
0.000 5
30
66
94
63
51
98
50
30
65
99
图 2 通过邻接法基于 16S rDNA 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株 Str-6 的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山丘链
霉菌的特征相吻合,初步将菌株 Str-6 鉴定为山丘链
霉菌。
2.3 L-谷氨酸氧化酶在细胞中的定位
将菌株在产酶培养基中培养 43 h,间隔一定时
间取样分别测定上清液、胞内和菌体的 L-谷氨酸氧
化酶酶活。由图 3 可以看出,该菌株产 L-谷氨酸氧
化酶与菌体生长相偶联。在该培养条件下,培养 23
h 时,产酶开始增加,培养 36 h 时酶活达到最高,
然后快速下降。在产酶达到最大值时,上清液酶活
胞内酶活 菌体酶活 =68 14 1,由此可以看出,该 L-
谷氨酸氧化酶多数游离于细胞外,少量存在于细胞
内,基本上没有结合在细胞膜上。
2.4 L-谷氨酸氧化酶初酶液底物专一性
对所产 L-谷氨酸氧化酶初酶液进行底物专一性
图 3 菌株的产酶曲线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0.000
0.005
0.010
0.015
0.020
0.025 supernatant
lntracellular
cell
En
zy
m
e
ac
tiv
ity
U/m
g
pr
ot
ei
n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wet weight
bi
om
as
s g
ᰦ䰤 h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12期148
研究发现,该酶对 L-谷氨酸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
对 L-谷氨酰胺和 L-天门冬酰胺有微弱反应,其他测
试的氨基酸则没有检测到活性(表 2)。由此可以初
表 2 L-谷氨酸氧化酶底物专一性
底物 相对酶活力(%)
L-谷氨酸 100
L-谷氨酰胺 4.1
L-天门冬酰胺 1.2
L-丙氨酸 UD
L-赖氨酸 UD
L-精氨酸 UD
L-组氨酸 UD
L-甘氨酸 UD
L-酪氨酸 UD
L-色氨酸 UD
L-胱氨酸 UD
L-半胱氨酸 UD
L-甲硫氨基酸 UD
UD 表示未检出
步看出,该 L-谷氨酸氧化酶对 L-谷氨酸具有较强的
专一性。由于是用初酶液进行的测定,结果有待后
续研究进一步探讨。
2.5 酶作用最适pH及其pH稳定性
由图 4 可以看出,当反应 pH 在 4.0-6.0 的范围
内时,L-谷氨酸氧化酶的酶活随着反应 pH 的升高
而升高,当反应 pH 为 6.0 时,其酶活最大。当反应
pH 大于 6.0 时,其酶活随着 pH 的升高而降低。在
pH6.0-7.0 的范围内有 75% 以上的酶活。
由图 5 可知,将酶液于不同 pH 条件下处理 1 h,
在 pH6.0-7.0 范围内,L-谷氨酸氧化酶能保持 66%
4 5 6 7 8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ሩ
䞦⍫
%
pH
图 4 pH 对 L-谷氨酸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4 5 6 7 8
0
20
40
60
80
100
⴨ሩ
䞦⍫
%
pH
图 5 不同 pH 下 L-谷氨酸氧化酶的稳定性
以上的酶活,pH 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酶活明显降
低。说明该 L-谷氨酸氧化酶在微偏酸的环境中相对
稳定。
25 30 35 40 45 50
0
20
40
60
80
100
⴨ሩ
䞦⍫
%
⑙ᓖ ć
图 6 温度对 L-谷氨酸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由图 7 可知,将酶液于 4℃下处理 4 h,L-谷氨
酸氧化酶酶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 35℃下随着时
间的延长相对酶活降低了 28%。在 50℃下水浴 0.2 h,
相对酶活降至 50%,再延长水浴时间,其酶活基本
为零。
3 结论
采用 4-氨基安替吡啉 / 苯酚显色反应,通过辣
根过氧化物酶测定产生的过氧化氢含量与 L-谷氨酸
2.6 酶作用最适温度及其温度稳定性
由图 6 可以看出,L-谷氨酸氧化酶的酶活随着
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反应温度为 35℃时,其
酶活最高。当反应温度超过 35℃,其酶活随着反应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012年第12期 149卢婵等 :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链霉菌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氧化酶氧化 L-谷氨酸产生过氧化氢的反应相偶联,
测定微生物菌株的产酶活性。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
一株产 L-谷氨酸氧化酶的菌株 Str-6。结合形态学、
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DNA 序列比对,初步将该菌
株鉴定为山丘链霉菌 Streptomyces collinus Str-6,在
该菌属中尚未有产 L-谷氨酸氧化酶菌株的报道。对
S.collinus Str-6 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
菌所产的 L-谷氨酸氧化酶为胞外酶,产酶与菌体生
长相偶联,其初始酶活为 0.023 1 U/mg 蛋白,对 L-
谷氨酸具有较强的底物专一性。在 pH6.0-7.0、35-
40℃的范围内有较好的酶活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毕春元 , 李玲 , 李敬龙 . L-谷氨酸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生命科学 ,
2012, 24(2):169-173.
[2] 郑强 , 严卫民 , 徐东 , 等 . L-谷氨酸氧化酶的来源和特性及其在
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 检验医学教育 , 2003, 10(2):32-35.
[3] Kamei T, Asano K, Suzuki H, et al. L-glutamate oxidase from Strep-
tomyces violascens.Ⅰ. Production, isol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Che-
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3, 31(4):1307-1314.
[4] Kusakabe H, Midorikawa Y, Fujishima T, et al. Purification and pro-
perties of a new enzyme L-glutamate oxidase, from Streptomyces sp.
X-119-6 grown on wheat bran.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3, 47(6):1323-1328.
[5] Bǒhmer A, Müller A, Passarge M, et al. A novel L-glutamate oxidase
from Streptomyces endus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European Jour-
nal of Biochemistry, 1989, 182(2):327-332.
[6] Sukhacheva MV, Netrusov AI. Extraeellular L-glutamate oxidase of
Streptomyces sp. Z-11-6 :obtainment and properties. Microbiology,
2000, 69(1):17-20.
[7] Chen CY, Wu WT, Huang CJ, et al. A common precursor for the
three subunits of L-glutamate oxidase encoded by gox gene from
Streptomyces platensis NTU3304.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1, 47(3):269-275.
[8] Arima S, Sasaki C, Sakaguchi C,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L-glutamate oxidase from Streptomyces sp. X-119-6. FEBS Journal,
2009, 276(14):3894-3903.
[9] 徐水清 , 李友荣 . L-谷氨酸氧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 .
微生物学报 , 1993, 33(4):309-312.
[10] 李青山 , 李友荣 , 闵简书 . L-谷氨酸氧化酶高产菌株的快速筛
选及诱变育种 .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 1993, 19(2):148-153.
[11] 沈群 . 链霉菌 L-谷氨酸氧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 中国机械工
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3 :64-70.
[12] 郑雅楠 , 杨宇 , 吕国忠 , 等 . 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 . 安徽
农业科学 , 2006, 34(6):1167-1170.
[13] Bradford MM. A ri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
dye binding.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76, 72 :248-254.
[1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 . 链霉菌鉴定手
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75 :14-16.
[15] 任增亮 , 张东旭 , 俞梅英 , 等 .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谷氨
酰胺转胺酶酶原基因的鉴定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微生物
学报 , 2008, 48(4):480-485.
[16] 东秀珠 , 蔡妙英 .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2001 :349-399.
(责任编辑 李楠)
0 1 2 3 4
0
20
40
60
80
100
⴨ሩ
䞦⍫
%
ᰦ䰤 h

50ć35ć
图 7 不同温度下 L-谷氨酸氧化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