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3期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
机物质资源,据估计,其生成量每年高达 10×1010 t。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但由
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 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
维素物质因无法降解利用而被废弃[1]。
我国植物纤维素资源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总
产量为 6×108 t 左右[2],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获
得量约 9×108 t[3]。然而,这些资源大部分被就地焚
烧掉[4],仅少部分用作饲料、工业造纸原料或还田
利用,综合利用水平低且影响生态环境。如何有效
收稿日期 :2013-10-22
基金项目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农科 2012JM10)
作者简介 :廖青,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农田环境与生态 ;E-mail :liaoqing81@163.com
通讯作者 :李杨瑞,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 ;E-mail :liyr@gxaas.net
发酵床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廖青1 江泽普1 邢颖1 韦广泼1 黄东亮2,3 李杨瑞3
(1.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宁 530007 ;2.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南宁 530007 ;3. 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摘 要 : 从发酵床垫料中初步分离出 43 株纤维素降解菌。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及滤纸条培养基初筛,得到 5 株透明圈较
大且使滤纸条产生崩解的菌株,通过进一步液体发酵,测定其 CMC 酶活、FPA 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获得 2 株具有较高纤维素
降解活性菌株,并分别命名为 F7 和 F21。经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 2 株纤维素降解菌分别
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关键词 : 发酵床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16S rDNA 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ellulose-Decomposing Microorganisms
in Deep-litter System
Liao Qing1 Jiang Zhepu1 Xingying1 Wei Guangpo1 Huang Dongliang2,3 Li Yangrui3
(1.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 ;2.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 ;3.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Nanning 530007)
Abstract: 43 cellulose-decomposing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deep-litter systems. Five of them, with bigger transparent circles
and disintegration effect of filter paper piece were screened using Congo red differential medium and filter paper method. Then 2 strains with
higher capacity of decomposing cellulose were obtained by determinations of CMC enzyme activity, FPA enzyme activity and natural cellulase
activity, and named as F5 and F21, respectively. The 2 strains were identifined as Bacillus subtilis and Streptomyces sp. basing on 16S rDNA
phylogenetic analysis.
Key words: Deep-litter system Cellulose-decomposing microorganisms Screening 16S rDNA Identification
利用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开拓纤维素在新技术、新
材料和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科研人
员研究的热点。
纤维素的降解主要有理化降解法和微生物降解
法。理化降解法因生产成本高且对环境造成巨大污
染而较少应用,而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来分
解和转化纤维素是纤维素利用的有效途径,对解决
环境污染、食品短缺、能源危机和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分离和筛选活力高、
降解周期短的纤维素降解菌,是开发利用纤维素资
源的前提和关键。
2014年第3期 107廖青等 :发酵床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本研究选择 3 年期发酵床垫料作为菌源,一方
面是由于发酵床垫料中含有大量锯末、农作物秸秆、
树枝等纤维素物质,为纤维素降解菌生长提供了适
宜的环境 ;另一方面,这些纤维素降解菌经过多年
自然驯化,其降解性能相对稳定、高效。因此,从
发酵床垫料中分离和筛选具有较高酶活力的纤维素
降解菌具有更高的生产意义,将为纤维素降解和资
源化利用提供菌种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F7 和 F21 均分离自广西助农畜牧科技
有限公司 3 年期非接触式鸭发酵床垫料。
1.1.2 主要试剂 试验所用纤维素粉购自 Sigma 公
司, 水 解 酪 素 购 自 Fluka 公 司, 滤 纸 为 Whatman
NO.1 滤纸,其他化学药品均为国内生产的分析纯产
品。
1.1.3 培 养 基 富 集 培 养 基 :纤 维 素 粉 5 g,
NaNO3 1 g,Na2HPO4·7H2O 0.5 g,KH2PO4 0.9 g,
MgSO4·7H2O 0.5 g,KCl 0.5 g,酵母膏 0.5 g,水解
酪素 0.5 g,H2O 1 000 mL,自然 pH ;
鉴 别 培 养 基 :CMC-Na 20 g,(NH4)2SO4 2 g,
MgSO4·7H2O 0.5 g,KH2PO4 1 g,NaCl 0.5 g,刚果红
0.2 g,琼脂 20 g,H2O 1000 mL,pH 7.2 ;
滤 纸 条 培 养 基 :KH2PO4 2 g,(NH4)2SO4 1.4
g,MgSO4·7H2O 0.3 g,CaCl2 0.3 g,FeSO4·7H2O 5
mg,MnSO4 1.6 mg,ZnCl2 1.7 mg,CoCl2 1.7 mg,蒸
馏水 1 000 mL,pH 7.2。于直径为 1.5 cm、长 15 cm
试管中加入上述溶液 5 mL,加 1 条 Whatman 滤纸(6
cm×1 cm)垂直于试管中,加棉塞灭菌待用[5];
液体发酵培养基:KH2PO4 2 g,(NH4)2SO4 1.4 g,
MgSO4·7H2O 0.3 g,CaCl2 0.3 g,FeSO4·7H2O 5 mg,
MnSO4 1.6 mg,ZnCl2 1.7 mg,CoCl2 1.7 mg,蛋白胨 0.5
g,尿素 0.3 g,碱处理后的秸秆粉 10 g[6],蒸馏水
1 000 mL,pH 7.2-7.4。秸秆粉的制备方法是 :将
秸秆剪成 2-3 cm 小段,烘干后粉碎至 60 目,加入
质量浓度为 2% 的 NaOH 至固液重量比为 1∶4,在
85℃水浴处理 1 h,水洗至 pH 为中性,烘干后备用;
细菌、放线菌分离培养基 :营养琼脂、高氏合
成 I 号培养基(成品)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以上培养基均在 121℃灭菌 20 min。
1.2 方法
1.2.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取 10 g 样品加入 90
mL 已灭菌的富集培养基中,30℃、200 r/min 摇床培
养 4 d。采用梯度稀释法制备 10-2-10-6 的系列稀释液,
取 100 μL 分别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中,在 30℃下培养
5 d,筛选能产生明显透明圈的菌株。分别挑取这些
菌株于 5 mL 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点接到鉴别培养
基上,在 30℃下培养 7 d,测定水解圈直径与菌落
直径的比值(Hc);同时分别移取 1 mL 菌悬液到滤
纸条培养基中,于室温放置 15 d,观察滤纸条的溃
烂情况,以“+”的多少表示滤纸崩溃程度,“+”越多,
说明该菌株酶活越强[6]。选取 Hc 值较大且滤纸条
溃烂显著的菌株进行纯化,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
中培养进行复筛,同时菌株用 40% 甘油于 -80℃保藏。
1.2.2 纤维素降解菌的酶活测定 羧甲基纤维素
(CMC)酶活、滤纸(FPA)酶活、天然纤维素酶活
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均参照房兴堂等[7]的方法进行,
并略有改动 :液体发酵培养时间为 5 d,OD 值设为
540 nm,以不加酶液的试样煮沸 10 min 后作为待测
酶液的空白对照,测定 FPA 酶活时按国际方法规定
使用 Whatman No.1 滤纸。
将纤维素酶每分钟催化底物水解生成 1 μg 葡萄
糖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用 U/mL 表示。
1.2.3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用柱式
细菌基因组 DNA 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提取菌
株 的 基 因 组 DNA, 采 用 16S rRNA 基 因 通 用 引 物
7f(5-CAGAGTTTGATCCTGGCT-3) 及 1540r(5-
AGGAGGTGATCCAGCCGCA-3) 进 行 PCR 扩 增,
PCR 扩增产物用胶回收试剂盒(上海生工)进行回
收纯化,连接 pMD18-T 载体并转化,用质粒抽提试
剂盒(上海生工)提取质粒后,在 ABI3730 测序仪
上进行测序。将所得序列与 GenBank 数据库中序列
进行比对,用 MEGA5.0 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
2 结果
2.1 产酶菌株的筛选
本试验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利用梯度稀释
涂板(图 1),从发酵床垫料样品中分离到 43 株纤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3期108
维素降解菌,其中 Hc 值较大且滤纸条溃烂程度在
“+ +”以上的菌株有 5 株,相关性状如表 1 所示。
表 1 数据表明,F21 的 Hc 最早出现峰值,F7 次之,
F27、F31 和 F40 的 Hc 峰值出现在第 4d 后,F7 和
F21 的 Hc 值并不高,但其滤纸条崩解程度最为彻底,
而 F27、F31 和 F40 虽然 Hc 值较高,其滤纸条崩解
程度不及 F7 和 F21。
2.2 产酶菌株的酶活测定
经过液体发酵培养 5 d,对分离出来的 5 个菌株
的 CMC 酶活、FPA 酶活及天然纤维素酶活进行测定
(表 2)。
表 2 5 个菌株的 CMC 酶活、FPA 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
菌株
CMC 酶活
(U/mL)C
FPA 酶活
(U/mL)
天然纤维素酶活
(U/mL)
F7 95.2733 28.5533 819.2322
F21 72.5000 21.6833 1079.6615
F27 11.9733 4.5933 15.9981
F31 24.1567 8.0283 355.4340
F40 15.1700 7.5133 279.3535
其中,F7 菌株和 F21 菌株的各个酶活均明显高
于其他 3 株菌,因此选取 F7 和 F21 进行下一步的分
子生物学鉴定。
2.3 菌株16S rDNA分析
PCR 扩增出 F7 菌株和 F21 菌株的 16S rDNA(图
4),测序结果表明,F7 菌株和 F21 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分别为 1 514 bp 和 1 489 bp。
1 2 3
1 :10-4 ;2 :10-5 ;3 :10-6
图 1 梯度稀释平板分离纤维素降解菌
表 1 鉴别培养基和滤纸条培养基初筛菌株的性状
菌株
性状
Hc 滤纸崩解度
1 d 2 d 3 d 4 d 5 d 15 d
F7 1.83 2.50 3.50 2.93 2.64 + + + +
F21 3.00 4.00 3.74 3.96 3.53 + + + +
F27 2.00 2.93 3.49 4.23 4.13 + + +
F31 2.00 3.18 3.24 3.35 4.22 + +
F40 2.00 3.25 3.50 3.83 4.25 + + +
“+”滤纸不断裂,滤纸有毛边 ;“+ +”滤纸断裂,振摇不成糊状 ;“++ +”
滤纸断裂,振摇成有碎片糊状,“++ ++”滤纸断裂,振摇成完全糊状
初筛时能产生明显透明圈的菌株以及各菌株悬
液降解滤纸条的情况,分别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1
5
3 2
4
1 :F7 ;2 :F21 ;3 :F27 ;4 :F31 ;5 :F40
图 2 分离出来的纤维素降解菌单菌落
1 2 3 4 5 6
1 :CK ;2 :F7 ;3 :F21 ;4 :F27 ;5 :F31 ;6 :F40
图 3 第 15 d 试管中滤纸条的崩解情况
M
1500
bp
1500
bp
F7 M F21
图 4 菌株 16s rDNA 扩增产物
2.4 菌株系统发育分析
序列比对表明,F7 菌株与 Bacillus subtilis 的 16S
2014年第3期 109廖青等 :发酵床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rDNA 序列同源性为 99%,表明 F7 菌株为 Bacillus
subtilis。F21 菌株与 Streptomyces sp. 的 16S rDRNA 序
列同源性为 99%,表明 F21 菌株为 Streptomyces sp.。
采用 MEGA 5.0 软件用 N-J 法构建 F7 菌株和 F21 菌
株的系统发育树(图 5,图 6)。
3 讨论
从自然界筛选纤维素降解菌是构建高效纤维素
分解技术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获得酶活较高的野生
纤维素降解菌,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自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对产纤维素酶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分离
Bacillus sp. MH-I6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ZWQ-1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32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Y-3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K21
Bacillus sp. 3-10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NB-01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PAB1C4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ZWQ-2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GZD-23
F7
52
31
44
45
0.0002
Streptomyces sp. s8-203
F21
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 strain NA10
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strain S1-SC15
Streptomyces sp. 1A01651
Streptomyces sp. 216303
Streptomyces rajshahiensis strain RUPA-08PR
Streptomyces owasiensis strain NBRC 13832
Streptomyces sp. CA2
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strain PESB 25
Streptomyces sp. ABRIINW 111
37
50
70
55
74
54
0.001
图 5 F7 菌株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图 6 F21 菌株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筛选工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分离筛选方法。
李宪臻等[8]采用纤维素琼脂平板对土样纤维素降解
菌进行分离,再用划线法进一步纯化,获得一株链
霉菌 Streptomyces sp.LX,该菌能够完全降解纤维素
且不产生还原糖 ;刘永生等[9]用刚果红染色法从
农场陈旧稻草堆、甘蔗渣堆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降解
天然纤维素稻草粉、甘蔗渣粉活性的细菌 GXN151,
分析表明,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这是国内外有关
能降解天然纤维素的地衣芽孢杆菌首次报道。刚果
红纤维素平板透明圈筛选法中 Hc 值大小可以大致
反映产酶的高低,然而研究发现,一些菌株也会出
现 Hc 值较高但酶活较低[10]或 Hc 值较低但酶活较
高的情况[5],仅以水解圈大小作为菌株产纤维素酶
活力大小的唯一定量指标并不可靠[11],因此,用滤
纸条崩解、液体发酵测定酶活进行复筛是必不可少
的。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纤维素分子被纤维素
酶降解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终产物葡萄糖,这些葡萄
糖会阻遏酶的进一步合成,即降解物阻遏抑制现象,
被认为是天然菌株纤维素酶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除了传统的依据水解圈大小鉴别正向突变株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3期110
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筛选抗阻遏突变株的方法来
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管斌等[12]以 2-脱氧葡萄
糖作为终产物阻遏物的结构类似物进行抗性筛选,
选育得到 1 株抗终产物阻遏作用的突变株,其酶活
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3 倍。目前对 Bacillus subtilis 和
Streptomyces sp. 进行全面的 CMC 酶活、FPA 酶活及
天然纤维素酶活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大多侧重
于 CMC 酶活的测定,如朱军莉等[13]分离的枯草芽
孢杆菌 BSX5 CMC 酶活为 54.5 U/mL,任红梅等[14]
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 M7 CMC 酶活优化值也只有
4.335 12 U/mL, 而 本 研 究 中 F7 的 CMC 酶 活 达 到
95.273 3 U/mL,对比可知 F7 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降解
活性 ;F21 的 CMC 酶活与徐杰等[15]分离到的 C5,
CMC 酶活 41.37 U/mL 的链霉菌及李路军等[16]筛选
到的 LLJ-03,CMC 酶活 97.0 U/mL 的链霉菌的 CMC
酶活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如果 F7 和 F21 通过优化
培养条件、诱变或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其纤维素降
解能力,则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应用 16S rDNA 序列分析法能从基因水平明确种
属分类,基因序列分析以核酸为基础,几乎不受外
界环境影响,不依赖人肉眼观察,无个体差异,比
传统菌落形态学观察更为准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鉴定方法。本研究中,菌株 F7 在刚果红鉴定培养基
平板表面呈现青灰色,可能是与刚果红平板形成反
差的缘故,如果通过表型鉴定,结果会出现较大偏
差,而通过 16S rDNA 序列及系统发育综合分析,F7
最终鉴定是 Bacillus subtilis。
4 结论
从发酵床垫料中分离出 2 株具有较高降解活性
的纤维素降解菌 F7 和 F21,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
定,并最终将 F7 和 F21 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参 考 文 献
[1] 张喜宏 , 刘义波 , 张云航 . 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酶产生菌选育的
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 , 2009, 30(22):14-16.
[2] 韩鲁佳 , 闫巧娟 , 刘向阳 .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
状[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2, 18(3):87-91.
[3] 文少白 , 李勤奋 , 侯宪文 , 等 .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概
况[J].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26(1):231-236.
[4] 刘祥友 , 曾秀玲 , 赵熙贵 , 等 .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与
微生物发酵秸秆类饲料的研究进展[J]. 贵州畜牧兽医 , 2010,
34(1):11-14.
[5] 冯健玲 , 姚晓华 , 韦秉兴 , 等 . 稻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
选[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28(3):477-480.
[6] 李日强 , 辛小芸 . 天然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J]. 上海环
境科学 , 2002, 21(1):8-11.
[7] 房兴堂 , 陈宏 , 赵雪锋 , 等 . 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酶活力测
定[J]. 生物技术通讯 , 2007, 18(4):628-630.
[8] 李宪臻 , 徐德贵 , 任钢弋 , 等 . 新分离菌 Streptomyces 产小分子
CMC 液化酶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 1996, 23(5):277-
281.
[9] 刘永生 , 冯家勋 , 段承杰 , 等 . 能降解天然纤维素的地衣芽孢
杆菌 GXN151 的分离鉴定及其一个纤维素酶基因(cel5A)的
克隆和测序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2003, 22(2):132-
138.
[10] 王淑军 , 杨从发 , 陈静 . 固态降解农作物秸秆纤维素菌株分离
筛选方法的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 1999, 3(1):42-44.
[11] 李平 , 王焰新 , 刘琨 , 等 .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系的构建[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2009, 34(3):533-538.
[12] 管斌 , 孙艳玲 , 谢来苏 , 等 . 抗分解代谢阻遏纤维素酶变异株
的选育[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 2000, 19(3):244-247.
[13] 朱军莉 , 韩剑众 , 励建荣 . 纤维素分解菌 BSX5 的分离、鉴定
及产酶条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06, 25(3):15-
18.
[14] 任红梅 , 刘左军 , 袁慧君 , 等 . 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
产酶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19):127-130, 34
[15] 徐杰 , 杨谦 . 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产生菌 -链霉菌 C-5 产酶研
究[J]. 太阳能学报 , 2009, 30(5):682-685.
[16] 李路军 , 游银伟 , 任鹏飞 , 等 . 一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链
霉菌 LLJ-03 的鉴定及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23
(4):1253-1256.
(责任编辑 狄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