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xploiting Cell-free System of Recombinant E. coli to Synthesize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4期
吡 咯 喹 啉 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
是不同于烟酰胺嘌呤核苷酸(NAD/NADP)和黄素
核苷酸(FMN/FAD)的一种新型辅酶,被归类为 B
族维生素[1]。PQQ 分子中含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邻醌类结构,可作为辅因子参与脱氢、氧化、水合
和脱羧等反应[2]。迄今,PQQ 主要发现于革兰氏阴
性细菌,如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扭脱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extorquens)和绿脓
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3,4]。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不能合成 PQQ,但能合成以 PQQ
为辅因子的酶蛋白[5,6]。肺炎克雷伯氏菌的 PQQ 合
成基因为线性排列的基因簇 pqqABCDEF,包括 6 个
收稿日期 :2013-11-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76013),“973”项目(2012CB725200)
作者简介 :孙继国,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微生物代谢工程 ;E-mail :mishiweilan@126.com
通讯作者 :田平芳,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微生物基因工程 ;E-mail :tianpf@mail.buct.edu.cn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
孙继国1  韩增叶1  葛喜珍2  田平芳1
(1.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29 ;2.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摘 要 : 采用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首先将肺炎克雷伯氏菌 PQQ 基因簇 pqqABC-
DEF 置于半乳糖苷酶启动子之下,构建表达载体,经转化筛选获得重组大肠杆菌。制备重组菌的细胞匀浆,体外反应后测定 PQQ
产量。结果显示,与活体重组菌相比,无细胞体系的 PQQ 产量提高约 30%,表明胞内存在 PQQ 合成的限速反应,而无细胞体系
可解除此限速反应。
关键词 : 大肠杆菌 无细胞体系 吡咯喹啉醌 限速反应
Exploiting Cell-free System of Recombinant E. coli to Synthesize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Sun Jiguo1 Han Zengye1 Ge Xizhen2 Tian Pingfang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 ;2. Colleg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study, cell-free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overproduce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 The PQQ gene cluster from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subcloned into vector harboring lac promoter and a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was acquired. Subsequently cell
homogenate was prepared which showed ~30% increase of PQQ yield compared with in vivo biosynthesis. Not only revealing the presence of
intracellular velocity-limiting reaction(s)that retards PQQ biosynthesis, 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cell-free system can address this issue.
Hence, this study provides basis for further enhancement of PQQ production.
Key words:  E. coli Cell-free system Pyrroloquinoline quinine Velocity-limiting reaction
阅读框[7],pqqA 负责前体的合成,其余基因产物参
与催化或转运。
在大肠杆菌中已成功表达乙酸钙不动杆菌和肺
炎克雷伯氏菌的 PQQ 基因簇,并检测到 PQQ 的合
成[8]。前者的 PQQ 合成量较低,后者培养基中的
PQQ 产量达到 230 nmol/L,推测是在胞质合成 PQQ,
然后运输释放到培养基中。乙酸钙不动杆菌的 PQQ
分泌能力较弱。作为辅因子,PQQ 参与多种反应,
较难在胞内高度积累,推测是因为存在限速步骤。
无细胞体系(cell-free system)是基于不完整细胞或
完全不依赖细胞生产目标产物的方法,常用于研究
多酶反应的限速步骤,或直接用酶进行体外催化[9]。
2014年第4期 165孙继国等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
利用 T7 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葡萄糖酸杆菌的
pqqABCED 阅读框,但不能大量合成 PQQ[10],推
测胞内存在 PQQ 合成的限速步骤。本研究用无细胞
体系验证限速步骤,旨在探索体外用细胞匀浆合成
PQQ。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质粒与培养条件 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moniae DSM 2026),大肠杆菌 E. coli DH5α 及 E.
coli BL21,以及携带 PQQ 基因簇的表达质粒 pET-
PQQ 由本实验室保存。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
的通用培养基为 Luria-Bertani(LB),重组大肠杆菌
的培养基为高糖 M9 培养基,其葡萄糖浓度为 1.5%
(W/V)。上述两菌的培养温度分别为 37℃和 30℃
(肺炎克雷伯氏菌提供 PQQ 基因簇),转速为 200
r/min,抗生素为硫酸卡那霉素 50 mg/L。
1.1.2 主要试剂 PrimeStar 聚合酶、Ex Taq 聚合酶、
限制性内切酶和 T4 DNA 连接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
司 ;PQQ 标品购自 Sigma 公司 ;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
析纯。
1.2 方法
1.2.1 工程菌的构建 以 pET28a 质粒为骨架,选择
Bgl II 和 EcoR I 为上下游酶切位点,将其自身的 T7
启动子更换为半乳糖苷酶启动子 pLAC(以本实验室
构建的 pET-PQQ 为对照,PQQ 基因簇含自身原始启
动子)。设计引物如表 1 所示。PCR 克隆 pUC19 中
的 lac 启动子(用 Ex Taq 聚合酶,PCR 参数 :95℃
5 min;95℃ 45 s,55℃ 45 s,72℃ 45 s,共 30 个循环;
72℃延伸 10 min)。基于 T7 启动子前面的 Bgl II 位
点和多克隆位点的 EcoR I 位点,将 T7 启动子更换为
lac 启动子,得到重组载体 pET-pLAC。将去掉原始
启动子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PQQ 基因簇 pqqABCDEF
插入其下游。具体方法 :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组
DNA 为模板,PCR 扩增 5.5 kb 的 pqqABCDEF 基因簇。
根据 GenBank 报道序列设计引物。使用 PrimerStar
聚合酶,PCR 参数:98℃ 3 min;98℃ 15 s,60℃ 15 s,
72℃ 5 min,共 30 个循环。用 EcoR I 和 Hind Ⅲ双
酶切 pET-pLAC,将 5.5 kb 的 PQQ 基因簇插入 pET-
pLAC 质粒,构建由 pLAC 调控的 pqq 基因簇表达质
粒 pET-pLAC-PQQ。
表 1 试验所用引物
引物 序列(5-3) 酶切位点
pLAC-F GTACAGATCTAAACGCCAGCAACGC Bgl II
pLAC-R CCGGAATTCAGCTGTTTCCTGTGT EcoR I
PQQ-F CCGGAATTCATGTGGAAGAAACCTGCTTTTATCGAT EcoR I
PQQ-R CCCAAGCTTTAATCCCCTGTCGTGAACAGCACC Hind III
1.2.2 重组菌培养条件 以 LB 培养基为种子培养
基,高糖 M9 培养基(1.5% 葡萄糖)为发酵培养基。
大肠杆菌在 37℃下培养,转速 200 r/min。用种子培
养基活化重组菌,按 1% 菌量转接于发酵培养基。
当重组菌 E. coli(pET-pLAC-PQQ)的 OD600 值为 0.6
时加入诱导剂 IPTG,使其终浓度为 1 mmol/L。以 E.
coli(pET-PQQ)为对照,培养 72 h,测定 PQQ 产量(卡
那霉素终浓度为 50 mg/mL)。
1.2.3 无细胞体系的制备 工程菌经种子培养基过
夜活化,按 1% 菌量转接于发酵培养基。当 E. coli
(pET-pLAC-PQQ) 的 OD600 值 为 0.6 时, 加 入 IPTG
使其终浓度为 1 mmol/L,培养 24 h 后测 OD600。按
OD600=1 时 10 mL 菌 液 量( 即 OD600×V=10),5 000
r/min 离心 10 min,加入裂解缓冲液,超声破碎细胞,
收集培养 24 h 的培养基,测 OD600 后按相同菌量离
心,弃上清,用 pH7.0 的 PBS 重悬,再次离心,弃
上清,以洗去残余培养基,离心后加入 15 mL(即
OD600×V 值的 1.5 倍)细胞破碎缓冲液,超声破碎,
4℃下经 5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上清,避光密闭
条件下 30℃孵育 3 h,测定孵育前后的 PQQ 产量(非
酶法测定)。无细胞体系反应条件 :30℃,3 h。用
于超声破碎的缓冲液成分 :pH7.0 磷酸缓冲液,0.1%
巯基乙醇,0.05% PMSF。超声条件 :超声 2 s,间隔
3 s,功率 80 Hz,50 次。
1.2.4 PQQ 含量与生长速度测定 PQQ 含量用非酶
法测定[11];用比浊法测定 600 nm 下的菌体吸光度,
绘制生长曲线。
2 结果
2.1 含LAC启动子载体的构建
超表达基因将造成过重的细胞负荷。因质粒
pET28a 携带 T7 强启动子,故需更换为半乳糖苷酶
启动子(pLAC,来自 pUC19 质粒)。PCR 产物经电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4期166
泳鉴定,符合预期(~500 bp),电泳结果见图 1。测
序结果表明启动子序列完全正确。
表 2 菌株及重组质粒
菌株和质粒 描述 来源
菌株 E. coli DH5α & BL21 Wild type 实验室保存
Klebsiella pneumoniae 同上 同上
质粒 pET28a
pET-pLAC
原始质粒
含 lac 启动子
实验室保存
实验室构建
pET-PQQ 自身 T7 启动子,PQQ 基因簇 同上
pET-pLAC-PQQ lac 启动子,PQQ 基因簇 同上
pUC19 lac 启动子 同上
2.3 PQQ基因簇的表达
因 PQQ 基因簇的原始启动子及半乳糖苷酶启动
子均非强启动子,且 PQQ 基因簇本身含有发卡转录
抑制结构,因此基因经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较少,
从 SDS-PAGE 难以辨认,故只能从 PQQ 产量来间接
体现基因的表达。
2.4 发酵液中PQQ产量
工程菌经种子培养基过夜活化,在高糖 M9 发
酵培养基中培养 72 h 后,向 E. coli(pET-pLAC-PQQ)
加入诱导剂 IPTG,用非酶法检测发酵上清液的 PQQ
含量。结果(图 3)表明,E. coli(pET-pLAC-PQQ)
与 E. coli(pET-PQQ)的 PQQ 产量基本一致,表明
这两种启动子对 PQQ 产量无明显差异。
600
bp
T7 Promoter
Bgl II
EcoR I
MCS
pLAC
500
400
300
200
100
左 :LAC 启动子电泳图 ;右 :LAC 替换 pET28a 中 T7 启动子示意图
图 1 LAC 启动子克隆及载体构建示意图
2.2 PQQ基因簇的克隆与重组载体构建
PCR 产物经电泳鉴定,符合目的条带大小(~5.5
kb)。
基于 EcoR I 和 Hind Ⅲ两个酶切位点,将 5.5 kb
的 PQQ 基因簇插入含 LAC 启动子的载体,提取质粒,
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图 2)表明,不同启
动子的 PQQ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E. coli DH5α 为质
粒扩增宿主菌,E. coli BL21 为表达宿主菌,载体及
菌种见表 2。
1000
bp
1 M
bp
1 2 M
7500
5000
2500
1000
7500
5000
2500
A B
C
florigin
Kan
PQQ gene cluster
ori
pLAC
lac
K. pneumoniae
PQQ ABCDEF
A :M :λ-Hind Ⅲ Marker ;1 :pET-pLAC-PQQ 质粒酶切 ;B :M :λ-Hind Ⅲ
Marker ;1 :pET-pLAC-PQQ 质粒 ;2 :pET-PQQ 质粒 ;C :载体构建示意图
图 2 Lac 启动子载体的构建
pET-PQQ pET-pLAC-PQQ
E.coli
120
80
40
PQ
Q
ӗ䟿
nm
ol
/L

0
图 3 两种重组菌的 PQQ 产量
2.5 工程菌生长曲线
由生长曲线可知,携带 PQQ 基因的重组菌比对
照菌(含空载体 pET)提前 2 h 进入平稳期,系因
PQQ 基因表达导致了代谢负荷。若扣除该代谢负荷,
PQQ 的合成促进了菌体生长。进入平稳期后,重组
菌 E. coli(pET-pLAC-PQQ)的生物量略低于其他菌,
可能是添加 IPTG 造成了细胞毒性。总体来看,重组
2014年第4期 167孙继国等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
菌 E. coli(pET-pLAC-PQQ)与其他菌的生物量基本
持平,表明生成的 PQQ 至少没有抑制大肠杆菌的生
长繁殖(图 4)。
的 PQQ 产量没有变化,但重组菌 E. coli(pET-pLAC-
PQQ)的 PQQ 产量却提高了约 30%,表明重组菌 E.
coli(pET-pLAC-PQQ)的细胞内存在瓶颈反应,从
而限制了 PQQ 的合成。细胞破碎后,其 PQQ 产量
明显增加,表明限速步骤被解除,PQQ 合成反应得
以继续。
0.35
0.25
0.15
0.05
0.00
0 2 4 6 8 10ᰦ䰤 h 12 14 16 18
0.10
0.20
E.
c
ol
i O
D
60
0
0.30
pET
pET-pLAC-PQQ
pET-PQQ
图 4 重组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2.6 无细胞体系培养
2.6.1 无细胞体系破碎条件的确定 细胞破碎条件
是影响胞液中酶活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常用 4 种破
碎条件进行选择,经过无细胞反应体系后确定条件
1 为最佳破碎条件(图 5)。
200
150
100
50
0 ᶑԦ1
PQ
Q
ӗ䟿
nm
ol
/L

ᶑԦ ᶑԦ ᶑԦ
超声条件 1 参数 超声条件 2 参数 超声条件 3 参数 超声条件 4 参数
超声时间 2 s 超声时间 10 s 超声时间 3 s 超声时间 10 s
间隔 2 s 间隔 10 s 间隔 3 s 间隔 5 s
功率 80 Hz 功率 120 Hz 功率 60 Hz 功率 40 Hz
超声次数 50 次 超声次数 40 次 超声次数 50 次 超声次数 40 次
图 5 细胞破碎条件
2.6.2 无细胞体系孵育条件的确定 因缺乏无细胞
体系孵育条件的相关研究,因此研究了 PQQ 体外反
应最佳条件。最终确定反应条件为 30℃,避光密封
孵育 3 h(图 6)。
2.6.3 工程菌无细胞体系反应 按照上述方法对工
程菌进行无细胞体系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定 PQQ
产量。
测定结果(图 7)表明,细胞破碎前后对照菌
26.5
120
150
130
140
160
170
180
190
33.5 3730
৽ᓄ⑙ᓖ ć
1
0
150
50
100
200
3 4 52
৽ᓄᰦ䰤 h
PQ
Q
ӗ䟿
nm
ol
/L

PQ
Q
ӗ䟿
nm
ol
/L

A
B
图 6 无细胞体系反应条件
21 pET-PQQ
pET-pLAC-PQQ
pET-PQQ after incubation
pET-pLAC-PQQ after incubation
14
7
PQ
Q
ӗ䟿
nm
ol
/L

0
after ultrasonic treatment after 3 h incubation
图 7 重组菌无细胞体系孵育前后的 PQQ 产量
3 讨论
无细胞体系是提高目标产物产量的重要策略,
其本质是解除活细胞内生化反应的限速步骤[9]。本
研究构建了合成 PQQ 的重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更
换启动子及优化培养基未能显著提高 PQQ 产量。考
虑到限速反应的存在,建立了无细胞体系。与活细
胞合成 PQQ 相比,重组菌 E. coli(pET-pLAC-PQQ)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4期168
经无细胞体系反应后,其 PQQ 产量提高约 30%,表
明胞内存在瓶颈反应,无细胞体系可解除此瓶颈。
该结果证明了 PQQ 体外合成的可行性。此外,培养
条件、能量与还原力平衡、粗提液成分及酶活性均
影响 PQQ 产量。
本试验的 PQQ 增产幅度有待提高,表明细胞粗
提物无法达到最优效果。若对底物和酶进行纯化,
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充分考虑能量和还原力等
因素,可望进一步提高 PQQ 产量。由于 PQQ 生物
合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通常会采用超表达其基因
簇或无细胞体系来提高其产量。由于 PQQ 是葡萄糖
脱氢酶的辅酶,推断 PQQ 通过参与葡萄糖代谢而促
进细胞生长。结果显示,PQQ 基因的表达导致了代
谢负荷,若扣除该代谢负荷,PQQ 的合成促进了菌
体生长。事实上,有文献[12]报道 PQQ 能刺激细胞
生长,推断 PQQ 与细胞生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因
此,共表达 PQQ 基因簇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可望促
进 PQQ 的积累。此外,由于 PQQ 参与多种代谢过
程以及其合成机制的复杂性,对 PQQ 生产菌进行
大规模基因组改造,然后进行高通量筛选,不失为
PQQ 高产育菌的有效策略[13]。随着 PQQ 合成机理
的阐明,其无细胞生产体系也将得以完善。
4 结论
构建了合成 PQQ 的重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更
换启动子及优化培养基未能显著提高 PQQ 产量。考
虑到限速反应的存在,建立了无细胞体系。与活细
胞合成 PQQ 相比,重组菌 E. coli(pET-pLAC-PQQ)
经无细胞体系反应后,其 PQQ 产量提高约 30%,表
明胞内存在瓶颈反应,无细胞体系可解除此瓶颈。
培养条件、能量与还原力平衡、粗提液成分及酶活
性均影响 PQQ 产量。
参 考 文 献
[1] Kasahara T, Kato T.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A new redox-cofactor
vitamin for mammals[J]. Nature, 2003, 422 :832.
[2] Misra HS, Rajpurohit YS, Khairnar NP. Pyrroloquinoline-quinone
and its versatile roles in biological processes[J]. J Biosci, 2012,
37(2):313-325
[3] Gorisch H. The ethanol oxidation system and its regul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3, 1647
(1-2):98-102.
[4] Shen YQ, Bonnot F, Imsand EM, et al. Distribu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genes encoding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bacterial cofactor,
pyrroloquinoline quinine[J]. Biochemistry, 2012, 51(11):
2265-2275.
[5] Matsushita K, Arents JC, Bader R, et al. Escherichia coli is unable
to produce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J]. Microbiology,
1997, 143(10):3149-3156.
[6] Cleton-Jansen AM, Goosen N, Fayet O, et al. Cloning, mappi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gene encoding Escherichia coli quinoprotein
glucose dehydrogenase[J]. J Bacteriol, 1990, 172(11):6308-
6315.
[7] Meulenberg JJ, Sellink E, Riegman NH, et al.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Klebsiella pneumoniae, pqq operon[J]. Mol
Gen Genet, 1992, 232(2):284-294.
[8] Goosen N, Horsman HP, Huinen RG, et al. Gen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QQ from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J],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89, 56(1):85-91.
[9] Spirin AS, Baranov VI, Ryabova LA, et al. A continuous cell-
free transl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roducing polypeptides in high
yield[J]. Science, 1988, 242(4882):1162-1164.
[10] Yang XP, Zhong GF, Lin JP, et al.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biosynthesis in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xpression of the
Gluconobacter oxydans pqqABCDE gene cluster[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37(6):575-580.
[11] 赵永芳 , 徐宁 , 王银善 , 肖华胜 . 吡咯喹啉醌含量的非酶系统
测定[J]. 武汉大学学报 , 1995, 41(6):777-780.
[12] Choi O, Kim J, Kim JG, et al.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is a plant
growth promotion factor produced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161[J]. Plant Physiol, 2008, 146(2):657-668.
[13] Cong L, Ran FA, Cox D, et al. Multiplex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J]. Science, 2013, 339(6121):819-
823.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