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CR相关技术在植物病毒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全 文 :·技术与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PCR相关技术在植物病毒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顾青雷 刘昊 张绍红
(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张家港 215600)
摘 要: PCR和建立在 PCR 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阐述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捕捉反转录 PCR、PCR-单链构型多态性、实时荧光定量 PCR、差异显示 PCR 和巢式 PCR 等相关
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我国植物病毒的检疫检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植物病毒 PCR 检疫检测
Application of PCR Related Techniques in Plant
Virus Quarantine and Detection
Gu Qinglei Liu Hao Zhang Shaohong
(Zhangjiag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on Bureau,Zhangjiagang 215600)
Abstract: PCR and the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based on PCR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plant virus for
their high-sensitivity,fast-response and easily-operation.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principles of technology of RT-PCR,IC-RT-PCR,
PCR-SSCP,real-time PCR,DD-PCR and nested PCR and their application status in the detection of plant vir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quarantine and detection of plant virus.
Key words: Plant virus PCR Quarantine and detection
收稿日期:2010-10-13
作者简介:顾青雷,男,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进境国际航行船舶植物疫情检疫检测等方面工作;E-mail:eagle6416@ 126. com
近年来,植物病毒在世界各国的危害日趋严重,
所发现和报道的病毒种类日益增多,目前植物病毒分
为 18个科(包括 3个含有动物病毒的科、2 个由反转
录转座子组成的科) ,76个属(包括 20 个未定科的悬
浮属) ,共有近 1 000 种病毒,其中包括约 280 个暂定
种[1]。加入WTO 以后,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及国际
贸易不断扩大,境外植物病毒通过口岸进入境内的风
险逐渐加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面临着空前的
挑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植物病毒在口岸被检验检
疫机关截获的机率依然不高,远远低于昆虫和真菌检
出率。目前,国内针对植物病毒的检疫方法主要包括
鉴别寄主反应(生物学方法)、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
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
DNA序列的方法。PCR 及其相关技术以其快速、灵
敏和准确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检测研
究[2]。自 1983年美国 PE 公司的 Mullis 等发明了聚
合酶链式反应并推出了第一台 PCR 仪以来,不断衍
生出多种新的技术,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增强,
可检测的最低病毒含量达到 fg水平。
1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
ption PCR,RT-PCR)
常规 PCR 可检测植物 DNA 病毒,RT-PCR 可检
测植物 RNA 病毒。Saiki 等于 1998 年首创 RT-PCR
技术,先将 mRNA反转录为 cDNA,再做 PCR扩增,电
泳后即可得到待检测的结果,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不同
的植物病毒检测[3]。病毒 RNA的成功提取是运用这
些技术的前提。目前病毒 RNA 提取方法主要有两
类:一是先提纯病毒,再从提纯病毒中提取病毒RNA;
二是直接提取带毒寄主植物总 RNA作为起始反转录
模板。近年来,一步法 RT-PCR 体系已经建立,将反
转录和 PCR扩增在一个反应管内进行,节省时间并
降低了污染的可能性[4,5]。由于大多数病毒是 RNA
病毒,RT-PCR检测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周国辉[6]使
2011 年第 3 期 顾青雷等:PCR相关技术在植物病毒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用双重 RT-PCR 在兰花样品上检测到 CymMV 和
ORSV,这种方法的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在快速
检测低含量样品时十分有用。柳爱春等[7]研究建立
兰花病毒 CymMV和 ORSV双重一步法 RT-PCR的检
测方法,获得较理想的检出效果;扩增产物的核酸序
列经 BLAST分析,同源性均在 85%以上,证实了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张威等[8]根据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CLV)的外壳蛋白区域
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带毒植物
的总 RNA 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和 PCR 扩增,通过反
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长 300 bp
的目的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转入大肠杆菌进行了克隆
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 GenBank 中其他 GCLV相
应区域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 98%,并对其检测的特
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验证,从而建立了快速、灵敏、特
异性强的 GCLV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吴志朋等[9]
根据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
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从感染 PLRV 的马铃薯病叶组
织中提取出病毒的 RNA,进行 cDNA 合成及 PCR 扩
增,得到一条长度约 620 bp 的特异 PCR扩增产物,与
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建立了快速灵
敏简便的 PLRV检测的新方法,其灵敏度要比 PLRV
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高 104倍,在基因水平上为 PLRV
的检测提供了更新手段,并在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
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推广应用。此外,其他学者采用
RT-PCR技术对马铃薯 S病毒[10]、马铃薯 X病毒[11]、
黄瓜病毒[12]、辣椒轻微斑驳病毒[13]和香蕉分化芽中
的黄花叶病毒[14]进行了检测。
2 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技术
随着定量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它结合了荧光检测系统和 RT-PCR扩增系统,
标记染料插入到双链核酸中受激发光,在 PCR 扩增
的过程中就能检测模板 DNA有无扩增,是 PCR扩增
的真实检测(以往都是 PCR 之后用产物检测来判
断)。1996年,由美国 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是指在 PCR指数扩增期间
通过连续监测荧光信号强弱的变化即时测定特异性
产物的量,并据此推断目的基因的初始量,不需要取
出 PCR产物进行分离。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对 DNA
模板的定量,而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靠性更
强、能实现多重反应、自动化程度高,具实时性和准确
性等特点。实时荧光定量 PCR可以对 DNA、RNA样
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绝对定量分
析和相对定量分析。前者可以得到某个样本中基因
的拷贝数和浓度;后者可以对不同方式处理的两个样
本中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比较。除此之外,还可以对
PCR产物或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例如,利用熔解曲线
分析识别扩增产物和引物二聚体,以区分非特异扩
增;利用特异性探针进行基因型分析及 SNP 检测等。
虽然,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病毒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刚刚起步,但已经显示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在 real-
time PCR中有 5种主要类型的探测化学物质用于实
时扩增,包括内嵌染料、双标记探针、FRET探针、分子
信标和 Ampliflor。漆艳香等[15]设计合成了苜蓿萎蔫
病菌实时荧光 PCR 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在国内首次
建立了苜蓿萎蔫病菌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体系,与
普通 PCR 相比,实时荧光 PCR 的灵敏度高 100 倍。
有研究表明,将实时荧光 PCR和RT-PCR结合可用以
检测番茄环斑病毒[16]。
3 免疫捕捉反转录-PCR(immunocapture re-
verse transcription PCR,IC-RT-PCR)
技术
免疫捕捉反转录 PCR(IC-RT-PCR)检测技术是
免疫学技术与 RT-PCR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检测
技术。该技术不需进行病毒 RNA的抽提,操作更容
易,并且在不破坏病毒粒体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病毒
的检测。该方法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可用依赖于
dsRNA的单克隆抗体替代,为不具备病毒特异性抗
体或采用免疫学技术很难检测的病毒提供了一个可
行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与典型的 RT-PCR 检测技
术相同[17]。陈建军等[18]在检测葡萄卷叶病毒Ⅲ
时,比较了常规的 RT-PCR 和 IC-RT-PCR 技术,发现
RT-PCR 不很稳定,易受环境、实验仪器和实验员身
体上 RNA 酶的影响,植物组织中蛋白质、DNA 和多
糖也直接影响试验结果,而 IC-RT-PCR 可以避免上
述问题,使检测简便、快速。已有报道表明,从 10 -4
稀释度的番木瓜叶粗汁液(相当于 0. 5 μg鲜叶组织
的量)中检测到了番木瓜环斑病毒[19]。
97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4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PCR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PCR-SS-
CP)
PCR-SSCP是一种简单、快速和经济的检测突变
的技术,是进一步研究细菌、真菌及病毒在不同地理
区间差异的有效手段。PCR-SSCP 是在完成靶 DNA
的 PCR扩增之后进行单链 DNA多态性分析。在 SS-
CP凝胶中电泳时,单链 DNA的泳动速率主要取决于
二级空间结构,因此若 DNA片段中碱基发生突变,将
会引起单链 DNA二级空间结构的改变,使 SSCP凝胶
上出现异常移动的电泳带(即 SSCP 阳性)。将单链
的扩增 DNA或组织基因组 DNA 通过中性的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根据其电泳位置的改变可分辨出单个
碱基的改变。PCR扩增的片段在变性剂或低离子浓
度下经高温处理变性为单链,形成亚稳定构象,由于
碱基组成差异而形成构象的不同,在非变性聚丙烯酰
胺凝胶中表现出电泳迁移率不同,即多态性。但
PCR-SSCP的重复性较差,且不能检测所有变异的位
置。刘升学等[20]利用 PCR-SSCP 对新疆甜菜坏死黄
脉病毒 RNA2变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来自新疆不
同地区 BN YVV RNA2的片段,将12个 BN YVV分离
株分为 4个变异类型,初步明确了新疆分离株存在分
化,并有明显的地域分布性。
5 差异显示 PCR(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DD-PCR)技术
1992 年,Liang 和 Pardee[21]首次提出差异显示
技术(DD-PCR) ,并且利用这一技术克隆了几个基
因。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简单和可分析低丰
度 mRNA的优点[22],很快成为克隆新基因和研究植
物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这项技术最初用于医学研
究上,近年来已开始在高等植物研究中应用,为研究
高等植物的发育、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提供了重要
的技术手段。差异显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系列
的 oligo(dT)引物,逆转录真核生物细胞中全部表达
的 mRNA,通过 PCR 扩增的方法,转换成 cDNA 双
链,再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有差异的片
段分开,筛选出目的基因。Benito 等[23]通过研究番
茄真菌病害,利用差异显示法对抗病机理进行了探
索。研究发现,健康的番茄叶和被真菌或烟草枯斑
病毒侵染的番茄叶的 mRNA 有较大差异。在病菌
侵入后,植物防卫基因会迅速产生一系列 mRNA,产
生蛋白与病原菌相互作用,杀死病原菌或病毒。在
相互作用过程中,有 3 个 mRNA 片段(ddB-2、ddB-5
和 ddB-47)大量积累,但相互作用后,则很快消失。
这表明,植物的抗病与某些防卫基因的瞬时表达有
密切关系。叶楠等[24]以中国优良大豆品种东农 46
及大豆疫霉优势生理小种 1 号菌株为材料,利用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东农 46 与大豆疫霉根腐
病菌非亲和互作中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并分
离出与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相关的 9 条 cDNA 片
段,通过这些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进一步阐述大豆
对疫霉根腐病菌的分子抗病机制。
6 巢式 PCR(nested PCR,N-PCR)技术
巢式 PCR是指利用两套 PCR引物(巢式引物)
对进行两轮 PCR扩增反应。
在第一轮扩增中,外引物用以产生扩增产物,此
产物在内引物的存在下进行第二轮扩增。由于巢式
PCR反应有两次 PCR扩增,从而降低了扩增多个靶
位点的可能性(因为与两套引物都互补的引物很
少)增加了检测的敏感性;又有两对 PCR 引物与检
测模板的配对,增加了检测的可靠性。一般应用于
动物方面,如病毒、梅毒螺旋体、HIV和肿瘤基因等。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也称套式 PCR,在这种技术中,
首先用一对外引物进行第一轮 PCR,再使用第一对
引物扩增的 DNA序列内部的一对引物再次扩增,所
以称为巢式 PCR。由于使用了两对引物并且进行
了两轮扩增反应,因此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增
强。在一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对减少 PCR后扩增产
物的污染问题极为有用,但它增加了每次试验的复
杂性。为了节约,可在第二轮扩增时采用半巢式,设
计单条引物,另一条引物与第一轮扩增共用,效果也
优于单次扩增。巢式 PCR,可以在 106基因组背景
下检测到一个拷贝的病毒基因,也不像二次 PCR 容
易产生成片的产物,是效果最好的 PCR,但也因此
是最容易污染的 PCR。李河等[25]利用设计的 GF1 /
GR2 特异性引物与 ITS 区通用引物进行巢式 PCR
扩增,灵敏地扩增出了油茶根腐病菌层生镰刀菌
DNA。毛钧等[26]利用 LG 和 Cxx 两对引物,通过试
验优化设计,建立了比较可靠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巢
08
2011 年第 3 期 顾青雷等:PCR相关技术在植物病毒检疫检测中的应用
式 PCR 检测体系。张巧萍等[27]应用常规 RT-PCR
和巢式 PCR方法从表现同心圆症状的文心兰植株
上检测得到预期 DNA 片段,且巢式 PCR 检测灵敏
度比常规 PCR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 N
基因序列和已经发表的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登录号
为 AB109100、AB207803 和 DQ425096)核苷酸序列
同源性为 99%,确定表现同心圆症状的文心兰上携
带了凤仙花坏死斑病毒。陈微等[28]以 3 株黄瓜尖
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arinum)、23
株镰孢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和分离自土壤的
20 株真菌、6 株细菌和 7 株放线菌为材料,采用化学
裂解法提取总 DNA,进行 PCR-RFLP和巢式 PCR检
测。试验证明,PCR-RFLP程序不能完全区分 Fusar-
ium属内不同种,而巢式 PCR 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
特异性。
7 讨论
目前,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对口岸检疫部门要
求较高,很多一线检疫部门不具备开展病毒检测工
作的条件。传统的生物学检测方法所需时间太长,
不适于口岸部门进行检测。PCR 及其相关技术的
灵敏性是其他常规检测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理论上
讲,只要待测样品中有一个靶分子,PCR 就能阳性
扩增,随即带来了假阳性偏高的问题,故需要其他技
术方法配合进行综合判断。虽然 PCR 及其相关技
术用于植物病害的检测操作简单,但检测方法需在
对病原体的分子背景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
立。PCR 技术还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化的
技术支持,迄今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实际应用尚
少,难以推广普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生
物学的快速发展,PCR 技术将在植物病害的检测方
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Mayo MA,Brunt AA. The current state of plant virus taxonomy. Mo-
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1,2(2) :97-100.
[2]Henson JM,French 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lant dis-
ease diagnosis.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1993,31:81-109.
[3]Langeveld SA,Dore JM,Memelink J,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tyvir-
uses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degenerate primers.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91,72:1531-541.
[4]Bertolini E,Olmos A,Lopez MM,et al. Multiplex nested reverse tran-
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a single tube for sensitive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four RNA viruses and Pseudomonas savas-
tanoi pv. savastanoi in olive trees. Phytopathology,2003,93(3) :
286-292.
[5]Bertolini E,Olmos A,Martinez MC,et al. Single-step multiplex RT-
PCR for simultaneous and colourimetric detection of six RNA viruses
in olive trees.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01,96(1) :33-41.
[6]周国辉,陈晓琴,李梅辉,等.广东地区两种兰花病毒病害的分子
鉴定及检测.中国病毒学,2004,19(2) :149-152.
[7]柳爱春,赵芸,刘超,等.双重一步法 RT-PCR检测 2 种主要兰花
病毒.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 :12960-12961,13009.
[8]张威,张匀华,李学湛,等.应用 RT-PCR分子检测技术快速检测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植物保护,2008,34(1) :133-137.
[9]吴志明,朱水芳,张成良,等.应用 RT-PCR 法快速检测马铃薯卷
叶病毒.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 :77-79.
[10]吴丽萍,王蒂,司怀军,等.马铃薯 S 病毒的 RT-PCR 检测.中国
马铃薯,2006,20(4) :200-203.
[11]孙琦,张春庆.马铃薯 X 病毒的 RT-PCR检测.园艺学报,2003,
30(6) :687-689.
[12]李淑菊,王惠哲,霍振荣,等.利用 RT-PCR 对黄瓜病毒病毒原
种类进行检测.华北农学报,2004,19(3) :100-102.
[13]黄粤,马荣群,岳文辉.应用 RT-PCR 方法检测辣椒轻微斑驳病
毒.山东农业科学,2004(5) :56-57.
[14]饶雪琴.应用 RT-PCR 检测香蕉分化芽中黄瓜花叶病毒. 西北
植物学报,2005,25(10) :2090-2092.
[15]漆艳香,赵文军,朱水芳,等. 苜蓿萎蔫病菌 TaqMan 探针实时
荧光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植物检疫,2003,17(5) :260-264.
[16]朱建裕,朱水芳,廖晓兰,等.实时荧光 RT-PCR 一步法检测番
茄环斑病毒.植物病理学报,2003,33(4) :338-341.
[17]Nolasco G,Blas DC,Torres V,et al. A method combining immuno-
capture and PCR amplification in a microtiter plate for the routine
diagnosis of plant viruses and subviral pathogens. J Virol Methods,
1993,45(2) :201-218.
[18]陈建军,刘崇怀,古勤生,等. DAS-EL ISA、RT-PCR 和 IC-RT-
PCR检测葡萄卷叶病毒Ⅲ的比较研究. 果树学报,2003,20
(3) :173-177.
[19]肖火根,胡晋生,范怀忠.番木瓜环斑病毒 PCR 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病毒学,2000,15(4) :367-371.
[20]刘升学,向本春,黄家风,等. 利用 PCR-SSCP 对新疆甜菜坏死
黄脉病毒 RNA2 变异的研究.中国糖料,2003(1) :6-9.
[21] Liang P,Pardee AB.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by means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cience,1992,
257:967-970.
[22]Liang P,Averboukh L,Pardee AB. Distribution and cloning of eu-
karyotic mRNAs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display:refinements and
optimiz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3,21(14) :3269-3275.
(下转第 90 页)
18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本研究通过常规 PCR 方法从玉米中分离了低
温和高盐诱导型启动子 Lsp,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
子区存在大量的植物逆境应答元件,如响应干旱失
水应答元件 DRE、MYB /MYC,低温应答元件 CBF-
HV、LTR,TC-rich repeats 以及植物激素应答元件。
其中 DRE、MYB /MYC、CBFHV、LTR 等参与植物干
旱、缺水和盐胁迫等逆境的应答。GARE 是 GA 的
应答元件;在 Lsp 序列中出现的这些与逆境应答相
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预示着该基因可能在植物的逆境
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
GUS染色初步表明 Lsp 具有一定的启动活性,为探
明玉米逆境胁迫启动子表达调控序列及其调控机制
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Rai M,He C,Wu R. Comparativ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abiotic
stress-inducible promoters in transgenic rice. Transgenic Res,2009,
18(5) :787-799.
[2] Jin T,Chang Q,Li W,et al. Stress-inducible expression of Gm-
DREB1 conferred sal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alfalfa.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2010,100(2) :219-227.
[3] Narusaka Y,Nakashima K,Shinwari ZK,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cis-acting elements,ABRE and DRE,in ABA-dependent expres-
sion of Arabidopsis rd29A gene in response to dehydration and high-
salinity stresses. Plant J,2003,34(2) :137-148.
[4]Murray MG,Thompson WF. Rapid isol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lant DNA. Nucl Acids Res,1980,8(19) :4321-4325.
[5] José-Estanyol M,Pérez P,Puigdomènech P. Expression of the pro-
moter of HyPRP,an embryo-specific gene from Zea mays in maize
and tobacco transgenic plants. Gene,2005,356:146-152.
[6] Joshi CP. An inspection of the domain between putative TATA box
and translation start site in 79 plant genes. Nucl Acids Res,1987,15
(16) :6643-6653.
[7]Butler JE,Kadonaga JT. The RNA polymerase II core promoter:a key
component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Gene Dev,2002,16
(20) :2583-2592.
[8]李杰,张福城,王文泉,等.高等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
术通讯,2006,17(4) :685-688.
[9]Hsieh TH,Lee JT,Yang PT,et al. Heterology expression of the Ara-
bidopsis C-repeat /dehydration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 gene
confers elevated tolerance to chilling and oxidative stresses in trans-
genic tomato. Plant Physiology,2002,129:1086-1094.
[10]秦红霞,宋玉霞,刘敬梅.植物 DREB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应
用.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 :780-784.
[11]Xu W,Yu Y,Ding J,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tilbene syn-
thase promoter involved in pathogen-and stress-inducible expression
from Chinese wild Vitis pseudoreticulata. Planta,2010,231(2) :
475-487.
[12]Urao T,Yamaguchi-Shinozaki K,Urao S,et al. An Arabidopsis myb
homolog is induced by dehydration stress and its gene product binds
to the conserved MYB recognition sequence. Plant Cell,1993,5
(11) :1529-1539
[13]Li J,Lu Y,Xue L,et al. A structurally novel salt-regulated promoter
of duplicated carbonic anhydrase gene 1 from Dunaliella salina. Mol
Biol Rep,2010,37(2) :1143-1154.
(责任编辑 马鑫
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櫧
)
(上接第 81 页)
[23]Benito EP,Prins T,Jan A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display RT-
PCR to the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a plant-fungus interac-
tio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6,32:947-957.
[24]叶楠,李永刚,文景芝.利用 mRNA 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研究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分子机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
39(9) :6-9.
[25]李河,宋光桃,何末军,等. 巢式 PCR 检测油茶根腐病菌的研
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 :849-853.
[26]毛钧,蔡青,李文凤,等.甘蔗宿根矮化病巢式 PCR 检测体系.
中国糖料,2009(2) :31-32.
[27]张巧萍,丁元明,王云月,等.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的 RT-PCR 和
巢式 PCR检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1) :23-26.
[28]陈微,李永刚,文景芝. 应用 PCR-RFLP 和巢式 PCR 检测黄瓜
尖镰孢菌.微生物学通报,2008,35(2) :209-214.
(责任编辑 狄艳红)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