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物杖术通报
· 技术与方法 · 刀了口万付 口乙 年增刊
而 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开发方法
王晶‘ 朱荣胜‘ 宋万冲, , 张闻博‘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哈尔滨 巧 仇 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 哈尔滨
,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 哈尔滨
摘 要 而 ! ∀# 是一类约 的内源小分子 ,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体 内 , 它通过与靶基 因互补结
合来调控基因表达 , 从而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 ,
研究的越发深入 , 越来越多的 !∀ 被开发 出来。 本文结合了 !∀ 的生理特点 , 从 、 和生物信
息学预测这 个方面归纳总结有关开发 的方法 ,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的研究方法 。 通过对这些研
究方法的分类总结 , 不但为 以后的研究工作莫定良好的基础 , 而且有利于新技术的研发 。
关键词 ! ∀ 作用机制 开发 同源性 靶基因预测
, ‘ , , , ’
’, , , , , ’
’脚 , 叮 脚 动 , 恤‘。
, 。 尺 人 。耐 刀 成咭 耐 加 一凡耐 , 价汤
, 耐 少石 刀 咭 群 ,
卿 比 , 邵众 诚 , 动
! 娜 , 即
即 四 罗
留 , ! ∀ , ! ∀#∃ ! %! & ∋ ( ) ∗∀∃ +!!# ∃ !,!−.!∃ / 0∗ %) ∀ 1 %!−!
)2 % 3!∃ 1∗! !1∗∃ 4 ∃ !,!−..%#5 而ero R NA though 3 Part of R N A , D N A , a n d b i o i
nfo
rm
a
ti
e
P re d i
e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re
-
s e a r e
h m
e t
h
o
d w h i
e
h b
a s e
d
o n t
h
e e
h ar
a e t e r o
f p h y
s
i
o
l
o 群. W ith th is m ethod , m o re w a y s e o u l d b e fo u n d t o r e e o gn i s e a n d i -
d
e n t
i
fy
n e
w m i
e
ro R N A
s
.
K e y w o rd s
:
m i
e
ro R N A M
e e
h
a n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o
m
o
l
o 盯 predietion of t毗etgene
m irc ro RN A 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单链小 R N A
分子 , 最早的报道的是在 1993 年由 Le e川等利用遗
传分析的方法在线虫中发现的一个 22nt 可以控制
细胞发育时序的小分子 R N A :lin 4 。 20 0 年 R ei n-
ha rt[ ’〕又发现了另一个具有转录后调节作用 m ic ro R -
N A :le t一7 , 从此便掀起人们了研究 m ic ro R N A 的热
潮 。 成熟的 m ic ro R N A 是由具有茎环结构的前体转
录本(pri 一m ic ro R N A ) 经过一系列剪切形成的 , 通过
碱基配对的方式结合到靶 m R N A (ta rg et m R N A )的
3 ’末端非翻译区 (3 ’一 u n t r a n s l at i o n a l re g i o n , 3 ’ U T R ) ,
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 调控生命活动 。 目前 , m ic ro R -
N A 主要是从 DN A 角度的正向克隆 、 R N A 角度反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 十一五 ”科技攻关项目( G A0 6 B1 01 一石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 目(2〕拓从10 104 一3 ) ; 黑龙江省博
士后资助项 目(L R B06 一 12 6)
作者简介 :王晶( 19 85 一 ) , 女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读本科生 , 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
通迅作者 :陈庆山 , E 一 m a i l : q s h e h e n @ s o h u . e o m ; 胡国华 , E 一m a i l : H u gh 7 5 7 @ vi p . 1 6 3 . e o m
生物技术通推 B io te chn ole gy 200 8 年增刊
克隆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识别和鉴定 , 但由于 m i-
er oR N A 片段小且瞬时表达等因素使得m ic ro R N A 的
发掘效率并不是很高 , 并且基于运算的预测也有待
进一步验证 , 所以通过实验和生物信息学结合的方
法使得 而rc ro R NA 的开发研究大大提高了效率。
1 mi rc ro R N A 形成过程及作用机制
1.1 m irc ro RNA 形成过程
通过实验人员对 m ic ro R N A 研究发现 m ic ro R NA
是一类内源的非编码 RN A , 没有开放读码框和蛋白
质编码基因的特点 。 70 % 一 90 % 位于蛋白基因的基
因间隔区 , 部分位于内含子区 , 还有个别在编码区互
补链上 , 以单拷贝 、多拷贝 、基因簇等形式存在 ,并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很高的保守性 , 且具有发育阶
段性和组织特异性 〔’一’〕, 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具
有很重要的调控内源基因表达的作用 。
成熟的 m iero R N A 是长度在 22nt(21一3 nt 的超
过 80 % )的单链[6], 在植物和动物体内m ic ro R NA 的
形成 过程 大体相 同 。 m ic ro R N A 基 因可能是 由
R NA se l 催化形成具有茎环的结构 mic ro R NA 前体
转录物(p五一 m i R N A ) 占’J 。 在植物中 p件m iR N A 在经
过 D eLI[’一 ‘o ] 的两次切割后形成 m iR NA :m in NA *
双链并在 H A STY (H ST) 和 R A N -G Tp 条件作用下出
核 。 出核后的双链再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
链 , 一条选择性的结合到了 R N A 诱导沉默复合体
(R ISC 也称作 m iR NP )中称为成熟的 m irc ro R N A 参
与以后的作用 , 而另一条链被迅速的降解掉 。 而在
动物中 pri 一而R N A 首先由D ro sh a「11] 作用在远离茎
环端的双链位置切割形成 pre 一mi R N A[ ” , ” ] , 出核后
又在 Di ce r酶作用下从切割成 而RN A :m iR N A * , 以
后的形成过程均与植物相同。
1
.
2 m ic ro R N A 作用机制
由于 m ic ro R N A 与靶基因互补程度的不同 , 可
以将 m ier oR N A 的作用机制大体分为两种 :m ic ro R -
N A 切 割靶 m R N A 和 m ic ro R N A 抑制 转 录后 翻
译[‘4 一 ’‘〕。 通常植物中 m ic ro R NA 和编码蛋白的 m R -
N A 完全或接近完全互补 , 此时与 m ic ro R N A 相关的
核昔酸及其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 NA 一 ind uc ed si -
le n e in g e o m p le x , m i R I S C
) 联合作用 , 通过 R N A 干扰
途径降解靶 m RN A 。 在大多数动物体内 , m ic ro R N A
则与靶 m ic ro R N A 的 3 ‘ 端非翻译区 (3 ’ U T R ) 不完
全互补 , 而是通过 RI SC 或 RN A 干扰途径明显抑制
转录后翻译水平的基因表达和蛋 白表达 , 而不影响
m R NA 本身。 此外 , 还有一种作用机制是通过转录
后调节的方式激活染色体 ,使组蛋白甲基化 , 从而沉
默染色体 , 这种情况通常在酵母 、植物中发现 , 在动
物中也可能存在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目前主要通过信息学的预测方法 、原位杂交、过
量表达 、基因沉默等技术对 m ic ro R N A 功能展开研
究 , 发现 m ic ro R N A 作用遍及生命体的发生 、生长 、
发育、分化 、信号转导 、疾病和死亡等生命过程中的
一系列重要进的过程 。 并且由于 m ier oR N A 序列 、
结构 、丰度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 使其可能作为 m R -
N A 编码蛋白质的调节因子 , 对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
调控乃至个体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
2 m i e r o R N A 开发方法
从 20 3 年第一个 m ic ro R N A 被发现 , 短短几年
来 mic ro R NA 开发正 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 目前可 以
提供 mic ro RN A 的数据库主要有以下 3 个:Th e mi R -
NA R egist口 ( h ttp :/ /
w
. san ge r. a e . u k/ S oft w are/
R fa n l/ m irn 盯seareh. shtm l) , A m b i o n m i R N A re s o u r e e
(
h
t p
:
/ /
w
.
a
m b i
o n
.
e o
ln/
t e e
h l i b /
r e s o u
rc
e s
/ m i R
-
N
A/
)
,
M i
e
ro R N A d b
(
h
t t
p
:
/ / 1 6 6
.
1 1 1
.
3 0
.
6 5 / m i
e r o r
-
n a
d b / i
n
d
e x
.
p h p
)
。 根据The m iR N A R egist叮 在2008
年 4 月报道 m ieroR N A 总数已达到6 396 个 (图 l) 。
7 0 0 0
6 0 0 0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酬氟VZ州(-省已
0 匕二二‘J e J- 曰L- 二se ‘J 一上曰 _~ .翼罐携馨罐鬓罐澎捞年价
图 1 m ic ro R NA 总l 变化趋势
对 m ic ro R N A 开发主要是基于实验和生物信息
学两种方法 , 两者各有优势 , 互为补充 。 生物信息学
为 m ic ro RN A 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可 以指导实
验的进行 ,但仍需通过实验方法加以确认 , 而实验生
年增刊 王晶等:m ic ro R N A 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开发方法 127
物学虽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受到约束 , 不能很快
对大量候选者进行逐个验证 , 却能提供直接而有力
的证据 。 通过两种方法的完美结合为 m ic ro R N A 的
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
2
.
1 R N A 开发途径
从 R N A 角度开发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根据 Bart el
Lab pro toeol中 m iero R N A 的 eDN A 文库克隆法 , 构
建富集的 cD NA 文库 。 首先从细胞组织中提取总
R NA 并进行分离回收 18 一 2 5 ni 的 R N A 分子 , 并用
T4 连接酶将人工合成的 5 ’ 和 3 ‘ 接头连接到 R N A
上后 , 用 PCR 进行反转录扩增这些序列构建成 m i-cro RN A 的 cD N A 文库 , 并且根据 m ic ro R N A 的保守
性设计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将克隆序列
用 N CBI 中的 Bl as in 软件在该物种基因组数据库中
进行同源性搜索在基因组中进行定位 , 将具有同源
性的基因组序列用 M fo ld 程序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分
析是否为具有茎环结构的前体以及该茎环结构在其
他物种中的保守性〔” ] , 最后将具有发夹结构的小分
子 R N A 进行 N ortha m 杂交以检测其表达情况 , 最终
将符合 mic ro RN A 标准的小分子 R N A 鉴定为新的m ic ro R N A 。 B a rte l 等采用这种方法在拟南芥[’8 〕和
线虫[” 〕中分别发现 16 和 5 个 m ic ro RN A 基因 。
Th
o m a , 等【‘, 20 ] 则分别在果蝇 、人类和小鼠细胞中得
到 16 、 2 1 和 31个新的 m iero R NA 。
另一种是 R NA 加尾和引物延伸 RT 一 P C R 克隆
法 , 它与前一种类似只是在 cD NA 文库构建过程中
有所不同 。 通过提取部分组织或器官的总 R N A , 并
进行纯化后加 Pl oy (A )尾 , 回收进行反转录成 cD N A
然后直接根据 m ic ro R N A 保守性设计引物对其进行
克隆 、测序 、分析等 , 后续过程与 cD NA 文库克隆法
相同 。 谢胜松等【川通过克隆猪中的 le t7 b 和 le t7 对
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构建 cD NA 文库方
法可以获得多个小分子克隆 , 但实验操作复杂且费
用高 , 而 R N A 加尾和引物延伸 RT 一P C R 克隆法可以
对单个 m ic m R NA 进行克隆 , 检测低丰度的 m ic ro R -
NA , 并且能特异区分 3 ’末端碱基不同的亚型 , 但对
序列中间个别碱基不同的亚型不能鉴别 。
2
.
2 D N A 开发途径
从 DN A 角度发掘 m ic ro R NA 的研究主要通过
其保守序列进行同源克隆得到的 。 首先通过 G e-
no m e w al ke ;构建文库 , 然后根据 m ic ro R NA 保守序
列设计引物在文库中进行同源克隆 、测序并将克隆
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寻找到可 以形成茎环结构的
序列 , 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进行基因组内定位 , 发掘
靶基因 。 最后 , 在 。D N A 文库中进行二次克隆对发
掘的 m ic ro R N A 进行验证 。 目前从 DN A 角度来直
接克隆的报道的其他方法还很少有报道 。
由于 m ic ro RN A 的组织阶段特异性表达而且表
达风度低 ,序列成份和转录后修饰仁” 一川 , 还受到一
些内源性小 R NA 、 m R N A 、和其他非编码 R NA 降解
产物的干扰厄’。, 25] 等等原因 , 所以通过建立文库的方
法对于寻找 m ic ro RN A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N o rt he m 是证明从大小分级的 cD N A 文库中克
隆得到的 m ic ro RN A 的表达情况的常用方法 , 它可
以提供预测 m ic ro R NA 的大小和表达情况 , 但它的
低通量和检测低丰度的 m ic ro R N A 时的灵敏度偏
低;原位杂交也可用于 m ic ro R N A 检测 , 并可测定候
选 m ic ro R N A 的时空特异性表达 , 但是它不能测定
R N A 的大小和末端 , 因此具有有限的利用价值。 实
时荧光定量 PCR (RT 一P C R ) , 可以高精度定量与高
灵敏度检测 m ic ro R N A 前体和成熟 m ic ro RN A 表达 。
基因芯片(m ic ro ar ay)也可用于检测 m ic ro R N A 的表
达 。 su 。 等〔’‘〕用芯片检测了人 、大鼠和小鼠中全部
mic ro R N A 的表达水平 , 发现 5 个 m ic ro R N A 在人的
肾脏中特异表达 。 此外 , 锁定的核昔酸原位杂交
(LNA 一 I S H ) 、基 于细珠的流式细胞术 (bead 一b a s e d
flo
w c yt
o m et ry ) 以及 m ic ro R N A 的体外抑制和过表达
技术不同的杂交方法都可用于证明预测的 m ier oR -
NA 的表达 。
2
.
3 生物信息学开发途径
目前 , 通过信息学的方法已经开发出了的许多
生物信息学软件 , 专门用来预测生物体中可能存在
的 m ic ro RN A 基因。 对于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物种
主要采用同源性搜索的方法进行基因挖掘 , 而对于
缺乏全基因组草图的物种的 m ic ro R NA 计算开发则
是在已知 m ic ro R NA 基因附近搜索基因簇 。 根据杨
良怀等[川 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对于 m ic ro R N A 的信息
学开发可以归纳为以下 3 种策略
第 1种是利用同源性搜索已知 m ier 0R N A 基因
的直系同源 (。rt h o l o g ) 和旁系同源 (para log ) [28一”〕。
生物杖术通报 B to tec hn oto盯 2008 年增刊
该策略是基于一些 m ic ro R NA 在很长的演化过程中
具有保守性 , 如折叠的 自由能 、理想茎部的最长长
度 、对称环结构的平均大小以及茎部不同核昔酸的
组成比例等等。 成熟 mic ro R N A 以及 m ic ro RN A 前
体所形成的发夹结构上的序列的保守性有助于进行
基因组规模 miero RN A 搜索 , 如肠i〔33」等使用 m iR -
se ek er 软件 , 在果蝇中预测出 48 个候选 m icr oR N A
基因 , 其中 24 个已被实验确证 , 但由于 m ic ro R N A
前体长度的可变性 , 故这种方法在寻找新基因具有
一定的遗漏性 。
第 2 种是在 已知 m ic ro RN A 附近搜索基 因
簇l’‘〕。 s e i t z 仁”〕等在已知 m iero R N A 基因附近 以已
知 m ic ro R N A 序列为阳性对照 , 以与 m ic ro R N A 无关
的非编码 R NA 序列为阴性对照 , 对待测基因进行筛
查搜索发现 m ic ro R NA 基因似乎以一定组织成簇排
列 , 类似于操纵子族中基因的表现 。 一般的方法很
难检测这些发散的基因序列 , 但这种反方法不适用
于基因组的范围 , 因为这样会产生太多的候选基因
而无法进行下一步的验证 。
第 3种是不依赖于同源性和 m ic ro RN A 基因簇
的基因搜索法[’6洲 。 该方法利用近亲物种中 mi-
cro R NA 基因序列的保守性 、非编码性 、 以及前体可
形成潜在茎环结构等特性来给候选 m ic ro R NA 序列
计分( , e o d n g ) 。 B e re z i k 。, E 等[’8 ]使用 Phylogenetie
shadow ing 鉴定 了 16 个 人 的新 m iero RN A 。 L i m
等〔’9 , 4D] 使用 Mi rs ca 。 软件 , 分别在线虫和人中鉴定
了 30 个和 38 个新 m iero RN A 基因 。 对 m iero RN A
基因预测的软件主要归纳见表 1 。
表 1 基因预测方法
软件 物种 网址 参考文献
miR seeker
11J.,‘l,妇,j月峥4刀res.尸一LfJm i R A l i gn
P ro M I R
F i
n
d
“ T ar
, ,
2
.
0
果蝇及昆虫基因组
线虫和脊椎动物
植物和动物
哺乳动物
人类和小鼠
http://toy.lbl.gov:9050/egi 一 b i可m iR seeker.pl
http :/ 罗nes.m ir.ed盯m irs call/
httP ://bioinfo .au .tsingh ua .edu .e耐m iral i,
http : / / bi
. snu. ae . kr/ P rOMi印
htp :/ bio.52.tsingh ua.edu.e丫findtar/ index.html
[38]
赶39 , 4 0 了
2 .4 m ieroR N A 靶基因预测
目前 , 已知的 m ic m R N A 靶基因数量非常有限 ,
不能为预测提供充足的依据 , 而且 m ic ro RN A 作用
规律十分复杂 , 平均每条 mic ro R N A 作用的靶基因
超过 50 条 , 每条基因又可被上百条 micr oR N A 所调
节 , 所以对预测的候选基因的鉴定步骤非常繁琐很
难实现高通量和规模化 。 从已知的 m icr oR N A 与靶
基因的相互作用中 , 人们得出 m ic ro R NA S ‘ 端的 2 -
8 个核昔酸几乎无一例外地与靶 m R NA 3 ’端 uTR
区完全互补 , 并计算了预测的 mi R N A :mi R NA * 双
链的自由能的特点被各种靶基因预测方法广泛采
用 。 同时 , 结合 mic ro R NA 与靶基因形成二聚体的
热力学稳定性 和二级结构分析软件 , 如 M Fo ld 、
R N A F o l d 和 R N Ahybri d , 以及 m iero RN A 的 3 ’端与靶
基因的互补情况等 , 作为其它限制条件来进行 m i-cro RN A 靶基因预测 , m ic ro R N A 靶基因预测软件以
及一些方法(表 2 ) 。
几种实验方法已经用于验证预测的靶基因 , 其
中最常用的是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在这个
载体的报告基因编码区的下游含有靶基因的 3 ’ U T R
区和推测的结合位点 , 用该载体转染表达 而R N A
的细胞后 , 如果野生型载体中报告基因的活性低于
带有突变结合位点的载体中报告基因的活性 , 可证
明这个 mi R N A 确实作用于该靶基因。 另外 , 还可通
过抑制 mi R NA 、或增加 mi R N A 浓度来研究 。
目前 , 对于 mi R NA 的开发研究还不是非常成
熟 ,许多方法也正在 日臻完善 , 这其中存在一些问
题 ,如 m ic ro R N A 的生理过程和生理功能研究还不
十分透彻 , m ic ro R N A 与 m R NA 作用的具体作用机
制还在实验研究中。 利用实验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构
建文库克隆 ,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大规模开发存在着
效率低 、工作量大 、成本高等缺点 , 而且具有一定的
盲目性 。 然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开发的方法则是以来
m ic ro R N A 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搜索 , 缺乏一定可靠
年增刊 王晶等:m ic ro RN A 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开发方法 12 9
性 , 还需要实验进一步验证 。 对于 m icr oR N A 的研
究既可以从传统的实验角度进行正向开发 , 也可以
从调控 目的基因的角度反向研究 , 同时又亚待新方
法的开发研究 。 m ic ro R N A 作为新发现的非编码
RN A , 参与生命活动重要过程的调控作用 , 所以对
m ic ro RN A 研究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思
路 , 并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新的方法 。 随着
研究技术 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应
运而生 ,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表 2 靶基因预测的软件或方法
预测的软件或方法 物种 网址
m iR an da
D IA N A 一 m i e ro T
R N A h y b ri d
T ar g e t s e a n
M i e ro l n s P e e t o r
P i e T ar
h t t p : / /
w
.
m i e ro rn a
. o恻
h, , p : /
~
. 尽ian a.pcbi.upenn.ed可
http :// bibisery .teehfa k.uni一 b i e l ef l d
.
d e/ rn ah y b ri d/
h t p : / /
~
.
t
arg
et s c an
.
0恻
htp://而rn a.ilnb b.肠d h .gr/ m ie ro in sp e etor/
h ttp :/ p ietar . b io
.n州.ed叮
T arge tBoost
m 1T arget
R N A2 2
m ieroT ar
m iR N A那th
参考文献
[4 ]
[45」
[46 ]
〔47 一 4 8 〕
[49〕
[50〕
[51〕
[52 〕
[53〕
〔54 ]
〔55子
m iRNA tar getpredietionsatEM BL
果蝇 , 脊椎动物
所有哺乳动物
所有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所有哺乳动物
所有哺乳动物
线虫和果蝇
所有哺乳动物
所有哺乳动物
线虫 、果蝇和小鼠
人 、 鼠 、家犬
果蝇
, .
J
、esJ产O,了一、曰、厂LfJm 1R N A M A P
m irB as e
R ef. 2 7
所有动物
脊椎动物、昆虫 、线虫
果蝇 、线虫
hrtps:// dem ol.interag on.eom/ targeth oos口
h ttp :/ / eb it.sn u .a e. k r/ 一 m iT a rse 口
h ttp :/ / e be sry . w at so n . ibm . e oln/ m a2 2
.h tln
h ttp :/ tig er
.
db s
. nu s .e d u . s留m iero tar/
htrp :/ lgm b.加甲. u印.br/ m im a砂th/ que爪an al”15.php
http ://
w
.ru ssel .elnb l一h e i d e lbe 嗯. de/ m iR N A s/
h t p :/ / m irn am ap
. m be . n etu . ed u . tw /
h ttp :/ / m iero m a . san 罗r.ae.uk/ tar gets/ vZ/
htp ://tavaz oielab .prineeto n.ed叮而rn as/
参 考 文 献
1 RC 玩e , R L F e i n b a u m , V A Inb ro s . C e l l , 1 9 9 3 , 7 5 ( 3 0 6 ) : 8 4 3 -
8 4 6
.
2 B J R
e
i
n
h
art
, e t al
.
N
a t u re
,
2 峨X 旧 ,
4()
3
(
6 7 7 2
)
:
9 0 1
一 9 06
.
3 R h o n d a F e in b a u m , V i e t or A
mb
ro
s
.
D
e v e
l
o 一m e ntal B iolo gy , 1 9 9 9 ,
2 1 0
:
8 7
一 9 5
.
4 M 如ana La 即s 一 Q u in ta n a , R e i n h 耐 Rauhut, A b d u l l ah Y al e i n , e t
al
.
C
u
re
n t B i
o
l
o 盯 , 2 (X) 2 , 1 2 : 7 3 5 一 7 3 9 .
5 H ri s to B , H o u b a v i y , M i e h a e l F , e t a l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l C
e
l l
,
5
:
3 5 1
~
3 5 8
.
6 G ri
s
h
o
k A
,
P
盈拐叫inelli A E , C o n t e D , e t al . C e l , 2 0() l , 1 06 : 2 3 -
3 4
.
7 L
e e
Y
,
K i m M
,
H an J
, e t al
.
E M B O J
,
2 0 0 4
,
2 3
:
4 0 5 1
一 4 0 6 0
.
8 H u tv a g lle r G , , e l ac h l a n J , P 韶q u n elli A E , e t al . Sc i e n e e , 2 0() l ,
2 9 3
:
8 3 4
一 8 3 8
.
9 K e trin g R F , S y l v i a E
.
J
.
F i
s e
h
e r ,
B
e
rn
s t e i
n
E
,
e
r 习. G en es D ev ,
2
0()
l
,
1 5 ( 2 0 )
:
2 6 5 4
一 2 6 5 9
.
1 0 P ar k W
,
L I J
,
S
o n g R
, e t al
.
2
(X)
2
,
1 2
:
1 4 8 4
一 14 9 5
.
1 1 玫e y , A h n C , H an J , e t al . N a t u re , 2 (X) 3 , 4 2 5 : 4 1 5 一 4 1 9 .
1 2 D e记1 A M ,
TO
p
s
B B
,
Pl as t
e
rk R H
, e t al
.
N at
u
re
,
2 以只 , 4 3 2 : 2 3 1
~
2 3 5
.
1 3 G re 即叮 R l , Y an
KP
,
A m
u t h
a n
C
, e t al
.
N
a t u re
,
2 0( ) 4
,
4 3 2
:
2 3 5
~
2 4 0
.
1 4 H
u t v 6 g
n e r
G
,
Z
am
o
re P D
.
S
e
i
e n e e ,
2
0()
2
,
2 9 7
:
2 0 5 6
一 2 0 6 0
.
1 5 Ze
n g Y , Y I R , C u l e n B R
. 尸阳eee d in邵 Of th e N ation 日 A e ad e m y of
S eie n ee s of th e U n ite d S tat e s of A m eri ea , 2
(X)
3
,
l
(X)
:
9 7 7 9
一 9 7 8 4
.
1 6 D oe n e h J G
,
Pe
t e rs
o n
C P
,
S h 呷 PA.Ce nes& Development, 2 (X) 3 ,
1 7
:
4 3 8
一
4 2
.
1 7 J ia 一 F u W an g
,
H
u
i Z h
o u ,
Y
u e
Q
i
n
C h
e n , e t al
.
N
u c
l
e
i
e
A
e
i d
s
R
e -
s e
arc
h
,
2 《刃4 , 2 3
(
5 )
:
1 6 8 8
一 1 6 9 5
.
1 8 B re n d a J R e inh art
,
E
arl
G W
e
i
n s t e i
n ,
M at t h
e w
W
Rh
o a
d
e s , e t al
.
Ge
n e s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2
(X)
2
,
1 6
:
1 6 1 6
一 1 6 2 6
.
1 9 肠u N C , U m L P , W e i n s t e i n E G , e t al . S e i e n e e , 2 0() l , 2 9 4
(
5 5 4 3
)
:
8 5 8
一 8 6 2 .
2 0 W an g J F , Z h o u H , C h e n Y Q e t al
.
N
u e
l
e
i
e
A
e
i d
s
R
e s e
arc
h
,
2 《XM ,
3 2
(
5
)
:
1 6 8 8
一 1 6 9 5
.
生物杖术通推 B 勿te c h n o ld gy B u le ha 2 0 0 8 年增刊
2l 39
22 40
23 4l
24 42
25 43
U m LP , G l a s n e r M E , Y e k t a S , e t al . S e i e n e e , 2 (X) 3 , 2 9 9 ( 5 6 1 2 )
:
1 5 4 0
.
U m L P
,
ha
u
N C
,
W
e
i
n s t e i
n
E G
, e t al
.
G
e n e s
D
e v ,
2
(X)
3
,
1 7
:
9 9 1
一 l (X) 8
.
X i
aow
o W an g
,
i
n
g Z h
a n
g
,
Fe
i L i
,
J i
n
G
u ,
T ao H
e ,
X
u e
g
o n
g Z h
a n
g
an d Y an d
a
U
.
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
2
0()
5
,
2 1
(
1 8
)
:
3 6 1 0
一 3 6 1 4
.
J 一 W , N a m , e t al
.
N
u e
l
e
i
e
A
e
i d
s
R
e s ,
2
(X)
5
,
3 3
(
1 1
)
:
3 5 7 0
-
3 5 8 1
.
W
e n
b i
n
Y
e ,
Q
i
n g
LV
,
C h
u n
g
一 K w u n A m y W o n g
, e t al
.
P 肠5 O N E
,
2
(X)
8
,
3
(
3
)
: e
l 7 1 9
.
E
n
ri
gh
t
AJ
,
J
o
h
n
B
,
G
a u
l U
, e t al
.
Ce
n o
m
e
B i
o
l
,
2
0()
3
,
5
:
R I
.
幻riak idou M , N e l s o n P T , K o
ura
n o v
A
,
e
t
al
.
G
e n e s
D
e v
,
2 ( X 科 ,
1 8
:
1 1 6 5
一 1 1 7 8
.
R e h m s m e ie r M , S t e
fe
n
P
,
H oc h
s m a n n M
, e t 习. R N A , 2 以只 , 1 0 :
1 5
07
一 1 5 1 7
.
玩wls B P , S h i h I H , J o n e s 一 R h o a d e s M W , e t al . C e l l , 2 (X) 3 , 1 1 5 :
7 8 7
~
7 9 8
.
反w is B P , B u 飞e C B , B art e l D P , C e l l , 2 0() 5 , 1 2 0 : 1 5 一 2 0 .
R u s in o v V , B a e v V , M i
nk
o v
I N
, e t al
.
N
u e
l
e
i
e
A
e
i d
s
R
e s ,
2
(X)
5
,
3 3
:
W 6 9 6
一 W 7 0 0
.
K re k A , G ru n D , P o y M N
,
e
t
al
.
N
a
t
G
e n e
t
,
2
(X)
5
,
3 7
:
4 9 5
-
5
0
.
S ae
t ro m o
,
O l
a
S
n o v e
J
,
S
a e t ro m p
.
R N A
,
2
0
5
,
1 1
:
9 9 5
一 1 0 3
.
Kj m S K
,
N
am
J W
,
Rh
e e
J K
, e t 滋. B M C B io ln公〕rm , 2 0() 6 , 7 :
4 1 1
.
M i ra
n
d
a
K C
,
H
u
y
n
h T
,
T 叮 Y , e t al . C e l l , 2 〕)6 , 1 2 6 : 1 2 0 3 -
1 2 1 7
.
Th
a
d an i R
,
Ta
m m i M T
.
B M C B i
o
i
nfo rm
,
2
(X)
6
,
7 S
u p p ls
:
5 2 0
.
A O C h i ro m
a tz o l
,
T 、K O liv eira l , G P e re i ra l , e t 滋. G e neties an d
M o lee ular R e se arc h , 2 0 7 , 6 ( 4 ) : 5 5 9 一 5 6 5
.
H su S D , C h u C H , T s o u A P , e t al
.
m i R N A M
a
p 2
.
0
:
N
u e
l
e
i
e
A
e
i d
s
R
e s ,
2
0()
8
,
3 6
:
D 1 6 5
一 D 1 6 9
.
C h an g 5
.
C h an
,
o l i
v
i
e r
E l
e m e n t o
,
S
a e e
d
Ta
v
az
o
i
e
.
P 肠5 Com put
B iol, 2
(X)
5
,
l
(
7
)
: 的9 .
4526
27
吕八,
44
3 0
谢胜松 , 冯阳 , 沈 艳 , 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 0 8 , 16 ( 1 ) :
2 4
~
3 1
.
Lu
e
i
a n o
D J
,
M i rs k y H
,
V
e n
d
e t t i N J
, e t al
.
R N A
,
2 〕)落, 1 0 : 1 1 7 4
一 1 1 7 7
.
Y a n g W
,
C h
e n
d ri m
a
d
a
TP
,
W
a n
g
Q
, e t al
.
N
a t u re S r ru
e t u
ral
&
M
o
l
e e u
l ar B i
o
l
o 罗 , 2 0 〔场 , 1 3 : 1 3 一 2 1 .
Y a n g Z , E b ri g h t Y W
,
Y
u
B
, e t 以. N u ele ie A eid s R e searc h , 2 0() 6 ,
3 4
:
6 6 7
一 6 7 5
.
匕唱0 5 一 Q u in ra n a M , R a u h u t R , 玩ndeekel w , e t al . S e i e n e e ,
2
0()
l
,
2 9 4
(
5 5 4 3
)
:
8 5 3
一 8 5 8
.
S u n Y , K o o S , W h l t e N
, e t al
.
N
u e
l
e
i
e
A
e
i d R
e s e
arc
h
,
2 《X )4 , 3 2
(
2 2
)
: e
l 8 8
.
杨 良怀 , 吕不 明 , 陈立军 ,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
0()
7
,
3 4
(
2
)
:
1 5 4
一 1 6 1
.
晚罗ndre M , 肠m l〕e rt A , G a u t h e re t D . B i o i nfo rm at i e s , 2 (X) 5 , 2 1
(
7 )
:
8 4 1
一 8 4 5
.
P a s q u in e lli A E , R e i
lth art
B J
,
S l ac k F
, e t al
.
N
a t u re
,
2 创洲) ,
40
8
(
6 8 0 8
)
:
8 6
一 8 9
.
肠905 一 Q u in tan a M , R a u h u t R , M e y e r J , e t a l . R N A , 2 (X) 3 , 9
(
2
)
:
1 7 5
一 1 7 9
.
玩e R C , A
lnb
ro
s
V
.
S
e
i
e n e e
,
2
(X)
l
,
2
94 (
5 5 4 3
)
:
8 6 2
一 8 64
.
A m b ro s V , 反e R C , 压van way A , e t al . C u r B i o l , 2 (X) 3 , 1 3
(
1 0
)
:
8 0 7
一 8 1 8
.
肠1 E C , T o m an e a k P , W i l l i
ams
R
W
, e t al
.
G
e n o
m
e
B i
o
l
,
2
0()
3
,
4
(
7
)
:
R4
2
.
O h l
e r
U
,
Y
e
k
t
a
S
,
L i
m
L P
, e r al
.
R N A
,
2
0()
4
,
1 0
(
9
)
:
1 3
09
-
1 3 2 2
.
S
e
i tz H
,
Y
o u n
g
s o n
N
,
U
n
S P
,
e
t
al
.
N
a
t
u
re
Ge
n e
t
i
e s
,
2
(X)
3
,
3 4
( 3 )
:
2 6 1
一 2 6 2
.
G ra d Y , A a e h J
,
H 即es G D , e t d . M o l C e l l , 2 0() 3 , 1 1 ( 5 ) : 1 2 5 3
一 1 2 6 3
.
W a n g XJ
,
R
e
y
e s 儿 , C h u a N H , e t al . Ce n o m e B i o l , 2 ( X 科 , 5 ( 9 ) :
R 6 5
.
B
e
re
z
i k
o v
E
,
C
u
p p
e n
E
,
P l as t
e
rk R H
,
N
a
t
u
re G
e n e
t
i
e s
,
2
(X)
6
,
3 8
( S
u p P I
.
)
:
s2
一 57
.
4 6
2 8
4 7
2 9
5 0,
.孟勺‘门jl口
畜J,气、
3 3
3 4 5 3
4工曰、一一3 5
3 6
5 6
3 7
5 7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