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第21卷 第3期
2009年6月
Vol. 21, No. 3
Jun., 2009
文章编号 :1004-0374(2009)03-0347-06
收稿日期:2009-04-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30)
*通讯作者:E-mail: jsli@sibs.ac.cn
核移植与供体细胞
林江维1,2,李劲松2*
(1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1)
摘 要:“多莉”羊的诞生是生物界的一个里程碑,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主要是因为它来源于
培养的成年绵羊乳腺上皮细胞,这是人类第一次证明分化的体细胞可以被重编程后恢复全能性并最终分
化发育成一个动物个体。这说明哺乳动物分化的体细胞核仍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并能够被卵母细胞逆转
恢复全能性。然而,关于多莉的供体细胞来源却一直是克隆领域的一个谜。由于体细胞克隆的效率非
常低,而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悬液中往往含有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使得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最终获得
的克隆动物是来源于哪一种细胞。这种不确定性给我们研究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带来了很大
的困难,因此,对供体细胞的研究也是核移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包括各种组织来源的体细
胞是否均可以用于核移植,终末分化的体细胞是否能够用于核移植,组织干细胞是否更有利于体细胞重
编程,供体细胞的分化状态是否与核移植的效率有关,死亡的体细胞是否也可以用于核移植等等。本
文综述了核移植中与供体细胞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核移植;供体细胞;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中图分类号:Q 8 1 3 文献标识码:A
Nuclear transfer and donor cells
LIN Jiang-wei1,2, LI Jin-song1*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2 Laboratory of Molecu-
lar Cell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
Abstract:Dolly, the first cloned animal from cultured adult cell, proved that differentiated somatic cell can be
reprogrammed to totipotent status in oocyte and reconstructed embryo can develop to adult. However, the
donor cell origin of Dolly remained a complete mystery. Because of the low efficiency of somatic cloning and
more than one type of cell involved in donor cell suspension, it is difficult to confirm which kind of donor cells
developed to cloned animals after nuclear transfer (N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donor origin of cloned animals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research of somatic reprogramming mechanism after N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donor
cell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nuclear transfer, which includes whether all kinds of cells can be used for nuclear
transfer, whether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somatic cells can be reprogrammed after NT, whether differentiated
status of donor cells is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NT, whether nonviable donor cells can be used for nuclear
transfer and so 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donor cells used in mammalian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Key words:nuclear transfer; donor cells; embryonic stem cells;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s;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somatic cells
专题:细胞重编程与表观遗传
348 生命科学 第21卷
1 终末分化的体细胞与核移植
自“多莉”羊诞生以来,关于“多莉”羊
是否真正来自于分化的乳腺上皮细胞,还是来自存
在于组织悬液中的少量的组织干细胞,一直是克隆
界争论的话题[1,2]。由于克隆动物的成功率非常低,
同时,由于我们缺乏对某种特定细胞核的永久标
记,使得最终形成动物的供体细胞,可能是用于核
移植(nuclear transfer, NT)的含有多种细胞的细胞悬
液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其中少
量的组织干细胞[3,4]。那么,到底克隆动物是来源
于终末分化的体细胞,还是来源于细胞悬液中组织
干细胞?或者,是否终末分化的体细胞能够用于核
移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带有
遗传标记的终末分化的体细胞进行核移植。为此,
外周血中成熟的 B 细胞和 T 细胞成了最好的供体。
因为,B 细胞及T 细胞在骨髓及胸腺中成熟的过程
中在免疫球蛋白和T 细胞受体位点均发生了遗传序
列的重排,然后迁移到外周血中执行相应的免疫功
能,这是一种天然携带遗传标记的终末分化的体细
胞。然而,在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一步法核移
植,即将核移植重构胚直接移入假孕母鼠后,科研
人员并没有获得克隆小鼠[5]。Hochedlinger和Jaenisch[6]
随后改进了核移植程序,建立了两步法小鼠核移植
的方法,即先将克隆的重构囊胚移入胚胎干细胞培
养液中分离胚胎干细胞系(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ntES cell line),而不是直接植入假孕
母鼠的子宫中。然后将ntES细胞注入四倍体囊胚中
获得克隆小鼠,在这第二步中,四倍体囊胚的细胞
会发育成胚外组织,而小鼠几乎完全来自于注入的
ntES 细胞。通过这一改良的核移植程序,他们获
得了来自成熟B细胞和T细胞的ntES细胞系及克隆
小鼠,通过对ntES细胞系及克隆小鼠各种组织的鉴
定发现均发生了免疫球蛋白位点及T细胞受体位点
的DNA序列重排。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终末分化的
B 、T 细胞能够用于核移植。随后,L i 等[ 7 ]和
Jaenisch实验室[8]用两步法又成功地获得了来自成熟
的嗅觉神经细胞的克隆小鼠,这些结果充分地证明
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可以被重编程后恢复全能性。
然而通过这种两步法的核移植程序获得的个体并不
能完全证明供体细胞的全能性,它与一步法核移植
所获得的克隆个体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主要是因
为;第一,四倍体囊胚在两步法核移植中会发育成
胚外组织,我们并不知道此类体细胞核经核移植后
是否也具有发育成胚外组织的能力,而胎盘的问题
又是导致克隆动物异常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它
的全能性并不明确[9]; 第二,ntES细胞的体外培养可
能是体细胞进一步进行重编程的过程;第三,所获
得的小鼠个体中嵌有部分四倍体细胞;第四,ntES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的变化,甚至丢
失Y染色体,导致获得的个体性别发生变化[10]。因
此,我们将通过两步法获得的小鼠称为clonal 小
鼠,而不称为cloned小鼠[10]。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能否通过一步法克隆的方法获得来自终末分化体细
胞的克隆小鼠?2007年,Sung等[11]报道了通过一
步法获得了来自终末分化的粒性白细胞的克隆小
鼠,但由于研究人员用单一的表面标记Gr-1及侧向
角散射(side scatter)来分选细胞,分选纯度为99.4%,
不能排除有其他类型的表达Gr-1的血液细胞,如未
成熟的粒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被误选用作供核而最
终形成了克隆小鼠,因为没有任何标记可以证明克
隆的小鼠是来源于成熟的粒性白细胞[12,13]。因此,
终末分化的供体细胞能否通过一步法核移植获得克
隆小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2 胚胎干细胞与核移植
提高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一方面可
以促进该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从分析效率提
高的影响因素来了解重编程的机制,因此对核移植
效率的比较显得尤为重要。比较重编程的效率通常
有以下几个层次[14]: 一是比较重构胚胎着床前的发育
率,即成功构建的胚胎发育成囊胚的比例;二是比
较重构囊胚着床后发育至个体效率,即将重构囊胚
移入受体子宫后发育成个体的比例;三是结合着床
前后发育能力的比较,即将重构胚直接移入受体输
卵管后比较发育的能力;四是比价重构囊胚在体外
形成胚胎干细胞系的能力。重构胚着床前发育的能
力受到许多试验因素的影响,如核移植技术的本身
会对重构胚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重构胚的发
育,又如供体细胞的周期也会对重构胚的发育产生
重大的影响。因此,比较重构胚着床前的发育率及
结合着床前后发育能力的比较并不能真实反映体细
胞重编程的效率。然而,一旦重构胚发育至囊胚,
它们继续发育至胎儿或在体外培养出胚胎干细胞系
的能力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从而比着床前胚
胎发育率更能说明重编程的效率。进行重编程效率
的比较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被比较对象的可
比性。由于核移植的效率非常低,因此我们必须严
349第3期 林江维,等:核移植与供体细胞
格控制实验的条件,合理设计实验的对照组。例如
我们所讨论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效率问题,实验应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科研人员完成,供体细胞应来
自同一供体动物、同一细胞谱系,如研究皮肤干细
胞是否有更高的核移植效率,最佳的选择是对来自
同一个体皮肤的干细胞和皮肤分化细胞进行比较,
而不是将皮肤干细胞与颗粒细胞或培养的成纤维细
胞进行比较[15]。
在体细胞克隆获得成功之前,用于核移植研究
的供体细胞多来源于早期胚胎的卵裂球,这些细胞
由于具有多能性甚至全能性,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克
隆动物。这就使我们联想到具有多能性的胚胎干细
胞(ES cell),已经成系的ES细胞能否用于核移植,
而且具有比体细胞克隆更高的效率呢?研究人员用
不同遗传背景的 ES 细胞系进行核移植后,得出了
以下的结果[16-19]: 第一,ES细胞可以用于核移植,
且按照出生小鼠数占移入子宫中重构囊胚的比例
算,具有比体细胞核移植更高的效率;第二,由
于ES 细胞处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周期中,约 35% —
40% 的细胞处于S 期,而S 期的细胞是不能用于核
移植的,只有 G1 或 G 2 / M 期的细胞可以,因此,
必须对培养的 ES 细胞进行血清饥饿处理,并需要
达到高的细胞聚合程度,使得G1 期或G2/M 期细胞
的比例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核移植的效率;第三,
虽然按照出生小鼠占移植囊胚的比例算,ES细胞的
克隆效率大于体细胞,但按占激活的重构胚的比例
算,却与体细胞的克隆效率相似;第四,ES 细胞
克隆效率与细胞的遗传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F1遗传背景的ES细胞比近交系及远交系的ES细胞
具有更高的克隆效率;第五,来自 ES 细胞的克隆
小鼠及胎盘表现出较来自新鲜分离的体细胞的克隆
小鼠更多的异常现象,如出生死亡率高、出生体重
更高、胎盘更重等,这些现象可能与 ES 细胞长期
体外培养造成的遗传及表观遗传的变化有关,培养
代数越高克隆效率越低的实验结果可以支持这一假
设;第六,经过基因改造过的 ES 细胞可通过核移
植获得基因突变的克隆小鼠,这可以大大缩短常规
方法先获得嵌合小鼠,再通过生殖遗传获得基因突
变的小鼠所需要的时间。毫无疑问,相比体细胞,
ES 细胞是一种比较容易获得克隆动物的供体细胞,
不少实验室虽然获得了来自ES细胞的克隆小鼠,却
从未报道过通过一步法获得来自体细胞的克隆小
鼠。结合之前的研究发现,早期卵裂球易于核移植
的事实,很容易让大家得出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
核移植的效率越高的结论。然而,截至目前,却
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比较试验证明这一结论,而存
在的疑点却很多,如目前对体细胞和 ES 细胞克隆
效率的比较均来自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实验室、不
同的细胞系、不同的细胞谱系,缺乏可比性;再
如培养的ES 细胞中存在一部分分化的细胞,而ES
细胞用于核移植前的血清饥饿等处理可能会增加分
化细胞的比例,再加上克隆效率低,缺乏特定的遗
传标记等问题,我们还不能确定来自 ES 细胞的克
隆小鼠是具有多能性的 ES 细胞,还是已经开始分
化的细胞。因此,供体细胞的分化状态与核移植效
率是否有关,如果有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还
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3 组织干细胞与核移植
虽然来自ES细胞的克隆囊胚有着比体细胞更高
的体内发育率,但如果按照克隆小鼠占重构胚的比例
算,两者却有着相似的效率。一个影响ES 细胞克隆
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体外培养造成ES 细胞的遗传及表
观遗传的变化[20],据此,不少研究人员提出,新鲜
分离或短期培养的来自成体组织或胎儿组织的干细
胞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克隆小鼠的供体细胞[3,4,9,20]。
因此,最近几年,不少实验室用家畜及小鼠不同的
组织干细胞核进行 N T 后发表了一系列的实验数
据,但结果却是不一致的。来自猪和牛的骨髓间充
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重编程能力
的研究[21-23]发现,猪和牛的MSC核移植后重构胚的
体外发育率高于体细胞组,而唯一一篇体内发育的
报道证明了牛 MSC 可以用于核移植获得克隆个体,
但却没有设立严格的对照组[24]。另外,猪皮肤来源
的干细胞核和前脂肪细胞核移植后重构胚的体外发
育率明显高于胚胎成纤维细胞[25,26],来源于前脂肪
细胞的重构胚移植后能够获得克隆猪。最近,研究
人员用来自鹿茸的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成功地克
隆了红鹿,但克隆效率没有显著差异[27]。
小鼠核移植系统为研究供体细胞分化状态与重
编程效率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用培养的
小鼠MSC细胞系作为供体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核移植
效率的比较发现,虽然体外发育率相似,但来自
MSC的克隆胚胎移植后未能进行体内发育[28]; 然而,
来自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却有着非常高体外及体内的
发育率[28]。同样,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Wakayama
的实验室[29]发现克隆效率与分化的神经细胞无显著
350 生命科学 第21卷
差异,但却显著低于睾丸支持细胞和颗粒细胞;
Jaenisch实验室[30]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与已发表的终
末分化的神经细胞进行核移植后获得胚胎干细胞系
的效率比较,发现神经干细胞有着较高的重编程效
率[30]。我们和Fuchs实验室用来自于同一小鼠个体
的皮肤干细胞及分化的皮肤细胞作为供体进行 NT
发现,皮肤干细胞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均有较高的
克隆小鼠获得率[15]。然而,来自造血干细胞的 NT
研究却发现,造血干细胞核移植效率低于其他分化
的体细胞类型[11,31]。以上的实验使得供体细胞的分
化程度与 NT 效率的关系更不明了,同时,这些研
究中均存在一项或几项以下几方面的瑕疵: (1)培养的
组织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中并非所有的细胞均处于
多能性,有一部分细胞已经分化;( 2 ) 分选细胞
(FACS)的纯度不能达到100%;(3)干细胞和分化细
胞来源于不同的细胞谱系(lineage),不同的遗传背
景,不同的供体动物,甚至用培养的细胞和新鲜分
离的细胞进行比较,缺乏可比性。因此,供体细
胞的分化状态是否会影响核移植效率仍然是一个有
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 死亡的供体与核移植
核移植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有着重
要的作用。在基础研究中,运用小鼠核移植技术否
定了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选择是受到DNA序列重组
调控的假说[7,8],这一结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正
确的方向。在应用研究中,核移植技术可以快速扩
增优良的家畜个体、保护濒危物种以及对死亡的个
体甚至灭绝的物种进行恢复等。
动物克隆技术可以将动物的遗传物质完整地传
递下去,这一特点对于那些有价值的动物个体的繁
育及保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
立优良个体及濒危物种体细胞库的方法对这些遗传
资源进行保存。然而,在“多莉”羊诞生以前,
人们并不知道可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
动物,因此,没有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对一些有价
值的动物个体进行种质的保存,死亡的个体通常会
被直接冷冻保存。这种冷冻保存的个体或组织是否
可以用于克隆?另外,在一些野生动物或有价值的
动物个体意外死亡,尚无细胞系保存的情况下,是
否可以对死亡的个体直接进行克隆?
对冷冻保存的死亡个体或死亡没多久的个体进
行克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是否能够获得可用于克隆
的供体细胞。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将
供体组织进行体外的分离和培养,以期获得活的体
细胞系,这种可能性已被证明是存在的。2007 年
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对未经过任何抗冻处理的冷冻了
13 年的牛睾丸组织细胞进行了克隆,这头叫“安
福号”的种公牛是日本最著名的HIDA 牌牛肉的原
始祖先,它死于 1993 年 9 月,它的睾丸在未经任
何抗冻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冻存在-80℃,10年后
又被移入液氮中继续保存了3 年。研究人员担心随
着时间的推移,“安福号”优秀的肉质特色会逐渐
丢失,因此他们开始尝试对“安福号”进行克隆。
他们首先将部分冷冻的睾丸组织分离出来在体外进
行培养。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获得活的细胞并建立
了 4 个细胞系,然后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克隆并在
2007年和2008年获得了4头克隆牛,其中有3头存
活至今[32]。然而,并非所有冷冻的组织或个体中都
能分离出活的体细胞,这需要非常严格的保存条
件。第二种方式是将细胞或核直接从死亡的组织中
分离出来直接进行核移植。2001年,Loi等[33]对两
头死亡的成年欧洲盘羊进行了克隆并获得了一头正
常的克隆欧洲盘羊。欧洲盘羊是一种濒危的物种,
研究人员从在死亡18—24 h的欧洲盘羊体内取出卵
子- 颗粒细胞复合物并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卵子
不能进一步发育成熟,台盼蓝染色证明所有的细胞
均无活性。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将颗粒细胞注入去
核的绵羊卵子中并最终获得了一头克隆盘羊。2002
年,他们进一步证明绵羊的颗粒细胞在核移植前经
55℃或 75℃处理后可以用于核移植并获得克隆绵
羊[34]。2008 年,Li等[35]用未经抗冻处理的冷冻小
鼠体细胞进行克隆,将分离的小鼠皮肤细胞直接冷
冻在 –80℃约一年后用于核移植发现,这些细胞遗
传物质及染色体仍然保存完好,通过两步法核移植
可以获得克隆小鼠。我们同时证明了长期冷冻导致
细胞膜破损的供体细胞,即死亡细胞也可以用于核
移植。Wakayama 等[36]证明了未经任何抗冻处理的
来自冷冻了16 年的小鼠的体细胞也可以用于克隆,
他们从小鼠中分离出各种细胞核直接用于核移植,
通过两步法核移植获得了克隆小鼠。在这两项研究
中,研究人员均未能通过经典的一步法小鼠克隆技
术,即将克隆囊胚直接移入假孕母鼠子宫中获得克
隆小鼠,而是通过两步法,即先从克隆的囊胚中建
立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然后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
或再次核移植的方法获得了克隆小鼠。这一方面说
明,来自冷冻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及染色体保存得
351第3期 林江维,等:核移植与供体细胞
足够好,能够被重编程后形成胚胎干细胞系和克隆
动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冷冻对细胞核造
成了一些小的损伤,导致通过一步法核移植不能获
得克隆小鼠。在两步法小鼠核移植程序中,首先要
建立小鼠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胚胎干细胞在体
外的培养过程可能为这些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时
间,使得这些细胞核能被修复到可被用于克隆的程
度。因此,虽然通过上述的方法获得的克隆小鼠看
上去与正常小鼠无区别,并且能够繁殖后代,但我
们还是不能排除在染色体上有着细小的基因序列的
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会对个体的生长及发育造成致
命的影响。
以上的这些研究说明,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
那些冷冻保存的死亡动物个体或死亡不久的个体,
或者通过从组织中分离出活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或
者通过分离出细胞直接进行核移植的方法,通过两
步法核移植的方法,即先建立核移植胚胎干细胞
系,然后用于核移植。因此,只要核物质保存完
整,我们就有可能对其进行克隆。
5 结语
供体细胞是开展核移植研究的基础,是探讨核
移植效率的关键,是研究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
机制的前提。随着核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
多类型的细胞被成功用于核移植。然而由于供体细
胞悬液中细胞成分的复杂性、缺乏不同细胞特定的
永久性标记,以及克隆效率低等原因,到目前为
止,与供体细胞相关的一些问题仍不清楚,如终末
分化的供体细胞能否通过一步法核移植技术获得克
隆动物,供体细胞的分化状态是否会影响克隆的效
率等。对这些核移植研究基础问题的解答可以使我
们全面地了解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过程,有
助于我们对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研究,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核移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效
率 。
[参 考 文 献]
[1] Wilmut I, Schnieke AE, McWhir J, et al. Viable offspri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s. Nature, 1997,
385(6619): 810-3
[2] Sgaramella V, Zinder ND. Dolly confirmation. Science, 1998,
279(5351): 635
[3] Weissman IL. Stem cells: units of development, units of
regeneration, and units in evolution. Cell, 2000, 100(1): 157-
68
[4] Liu L. Cloning effici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Nat Biotechnol,
2001, 19(5): 406
[5] Wakayama T, Yanagimachi R. Mouse cloning with nucleus
donor cells of different age and type. Mol Reprod Dev,
2001, 58(4): 376-83
[6] Hochedlinger K, Jaenisch R. Monoclonal mice generated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mature B ang T donor cells. Nature,
2002, 415(6875): 1035-8
[7] Li JS, Ishii T, Feinstein P, et al. Odorant receptor gene choice
is reset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mouse 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 Nature, 2004, 428(6981): 393-9
[8] Eggan K, Baldwin K, Tackett M, et al. Mice cloned from
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 Nature, 2004, 428(6978):44-9
[9] Rossant J. A monoclonal mouse? Nature, 2002, 415(6875):
967-9
[10] Li JS, Ishii T, Wen DC, et al. Non-equivalence of cloned and
clonal mice. Curr Biol, 2005, 15(18): R756-7
[11] Sung LY, Gao SR, Shen HM, et al. Differentiated cell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adult stem cells for cloning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Nat Genet, 2006, 38(11): 1323-8
[12] Hochedlinger K, Jaenisch R. On the cloning of animals from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Nat Genet, 2007, 39(2): 136-
7
[13] Yang XZ, Cheng T, Sung LY, et al. Reply to “On the
cloning of animals from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Nat Genet, 2007, 39(2): 137-8
[14] Hochedlinger K, Jaenisch R. Nuclear reprogramming and
pluripotency. Nature, 2006, 441(7097): 1061-7
[15] Li JS, Greco V, Guasch G, et al. Mice cloned from skin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8): 2738-43
[16] Wakayama T, Rodriguez I, Perry AC, et al. Mice cloned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9,
96(26): 14984-9
[17] Rideout III WM, Wakayama T, Wutz A, et al. Generation of
mice from wild-type and targeted ES cells by nuclear cloning.
Nat Genet, 2000, 24(2): 109-10
[18] Eggan K, Akutsu H, Loring J, et al. Hybrid vigor, fetal
overgrowth, and viability of mice derived by nuclear cloning
and tetraploid embryo complement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 98(11): 6209-14
[19] Gao S, McGarry M, Ferrier T, et al. Effect of cell confluence
on production of cloned mice using an inbred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Biol Reprod, 2003, 68(2): 595-03
[20] Rideout III WM, Eggan K, Jaenisch R. Nuclear cloning and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of the genome. Science, 2001, 293
(5532): 1093-8
[21] Faast R,Harrison SJ, Beebe LFS, et al. Use of adult mesen-
chymal stem cells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and blood fo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n pigs. Cloning Stem Cells, 2006,
8(3): 166-73
[22] Bosch P, Pratt SL, Stice SL.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gene
modification, and nuclear reprogramming of porcine mesen-
chymal Stem Cells. Biol Reprod, 2006, 74(1): 46-57
[23] Colleoni S, Donofrio G, Lagutina I, et al. Establishment,
differentiation, electroporation, viral transduction, and
nuclear transfer of bovine and porc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loning Stem Cells, 2005, 7(3): 154-66
[24] Kato Y, Imabayashi H, Mori T, et al. Nuclear transfer of
adul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velopmental
totipotency of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s from an adult mammal.
352 生命科学 第21卷
Biol Reprod, 2004, 70(2): 415-8
[25] Zhu H, Craig JA, Dyce PW, et al. Embryos derived from
porcine skin-derived stem cells exhibit enhanced preimplan-
tation development. Biol Reprod, 2004, 71(6): 1890-7
[26] Tomii R, Kurome M, Ochiai T, et al. Production of cloned
pigs by nuclear transfer of preadipocytes established from
adult mature adipocytes. Cloning Stem Cells, 2005, 7(4):279-
88
[27] Berg DK, Li C, Asher G, et al. Red deer cloned from antler
stem cells and their differentiated progeny. Biol Reprod,
2007, 77(3): 384-94
[28] Inoue K, Noda S, Ogonuki N, et al. Differential develop-
mental ability of embryos cloned from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s. Stem Cells, 2007,25(5): 1279-85
[29] Mizutani E, Ohta H, Kishigami S, et al. Developmental abil-
ity of cloned embryos from neural stem cells. Reproduction,
2006, 132(6): 849-57
[30] Blelloch R, Wang Z, Meissner A, et al. Reprogramming effi-
ciency following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ethylation state of donor nucleus.
Stem Cells, 2006, 24(9): 2007-13
[31] Inoue K, Ogonuki N, Miki H, et al. Inefficient reprogram-
ming of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genome following nuclear
transfer. J Cell Sci, 2006, 119(pt 10): 1985-91
[32] Hoshino Y, Hayashi N, Taniguchi S, et al. Resurrection of a
bull by cloning from organs frozen without cryoprotectant
in a -80℃ freezer for a decade. PLoS One, 2009, 4(1):e4142
[33] Loi P, Ptak G, Barboni B, et al. Genetic rescue of an endan-
gered mammal by cross-species nuclear transfer using post-
mortem somatic cells. Nat Biotechnol, 2001, 19(10): 962-4
[34] Loi P, Clinton M, Barboni B, et al. Nuclei of nonviable ovine
somatic cells develop into lambs after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Biol Reprod, 2002, 67(1): 126-32
[35] Li JS, Mombaerts P. Nuclear transfer-mediated rescue of
the nuclear genome of nonviable mouse cells frozen without
cryoprotectant. Biol Reprod, 2008, 79(4):588-93
[36] Wakayama S, Ohta H, Hikichi T, et al. Production of healthy
cloned mice from bodies frozen at -20°C for 16 yea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45): 17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