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igh-level arachidonic acid-rich oil accumulation in Mortierella alpina though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strategy

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全 文 :第 11 卷第 4 期
2013 年 7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1 No. 4
Jul. 2013
doi:10. 3969 / j. issn. 1672 - 3678. 2013. 04. 002
收稿日期:2012 - 05 - 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604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23B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作者简介:邓中涛(1987—),男,安徽寿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代谢工程与生物分离工程;纪晓俊(联系人),副教授,E⁃mail:xiaojunji@
njut. edu. cn
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邓中涛,纪晓俊,聂志奎,颜佳铖,黄  和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摘  要:为提高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油脂的生产效率,基于花生四烯酸油脂的积累机
制,建立了一种三阶段培养法:第一阶段在全培养基中培养促进菌体生物量的快速积累,确定了 60 g / L糖初始质量浓
度时,最有利于生物量的快速积累;第二阶段在 C源丰富而其他营养缺乏的条件下培养,促进油脂快速积累,对糖最
佳初始浓度、接种时间、pH和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第三阶段培养诱导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高效积累,并确定此阶段
培养时间为 36 h时为最佳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三阶段培养工艺条件下,菌体生物量、油脂量、花生四烯酸量分别为
41􀆰 6、26􀆰 6和 11􀆰 4 g / L,本研究相比传统分批发酵工艺在产率和花生四烯酸最终产量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油脂;微生物油脂;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
中图分类号:Q939. 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 3678(2013)04 - 0008 - 06
High⁃level arachidonic acid⁃rich oil accumulation in Mortierella alpina
though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strategy
DENG Zhongtao,JI Xiaojun,NIE Zhikui,YAN Jiacheng,HUANG 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Oriented Chem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 of arachidonic acid (ARA) production,a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strategy was used by Mortierella alpina,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RA biosynthesis. In the first stage,
cells were cultivated for propagation in the nutrient⁃rich medium. The highest cell accumulation rate was
obtained when the initial glucose content was 60 g / L of the nutrient⁃rich medium. In the second stage,cells
were cultivated to achieve high cellular lipid contents in the glucose⁃rich medium without other nutrients.
The effects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the inoculation age,pH and culture time on lipid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and optimized. In the last stage,cells were cultivated to achieve high ARA contents. In this stage,
ARA rapid accumulation was stimulated by the medium without glucose and other nutritions,and the highest
ARA content was reached when the cultivation time was 36 h. After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the dry cell
weight,total fatty acid and ARA reached 41􀆰 6,26􀆰 6 and 11􀆰 4 g / L,respectively. The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batch fermentation ha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 of using a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strategy in ARA production, and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other similar oleaginous
microorganisms to achieve high related PUFAs accumulation.
Key words:arachidonic acid;microbial lipid;Mortierella alpina;three⁃stage fermentation
www.PDFCool.com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即 5,8,11,
14 二十碳四烯酸)属于 n 6 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
肪酸(PUFAs),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和最活
跃的一种必需 PUFAs[1]。 作为前列腺素、环前列腺
素和白三烯类等类二十烷酸的直接前体[2 - 3],具有
多种生物活性[4],在促进智力发育、提高人体视力、
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和抗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1],因此在生物医药、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
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5]。
由于花生四烯酸在成年人体内合成量极少,并
且在婴幼儿体内因缺少相应的酶而无法合成,因此
从食物中摄取花生四烯酸对人体许多组织,特别是
脑组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花生四烯酸的传统
来源是动物肝脏、猪肾上腺、蛋黄、深海鱼油[6],但
动物组织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很低(质量分数约为
0. 2% ),来源少,且受季节限制,价格昂贵,无法满
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7]。 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ARA因其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所占空间小,不受
原料、产地和季节限制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而受到
重视[8]。 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是世界上
最常用的 ARA 生产菌株,围绕着高山被孢霉发酵法
生产 ARA,国内外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
集中在培养基的优化、菌种的筛选和关键酶的探索
等方面。
工业化生产 ARA仍存在发酵过程难以控制,饱
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以及葡萄糖转化率低
等诸多问题。 Peng 等[9]报道了培养基中 C 源和其
他营养物质丰富的情况下,有利于菌体生物量的快
速积累的研究。 Sajbidor 等[10]、Koike 等[11]研究发
现,在 N源限制的条件下微生物油脂积累速度得到
显著提高,其机制也已经被系统的研究和阐
述[12 - 13]。 另外,限制 P 源、S 源等有利于微生物油
脂积累也已有报道[14 - 16]。 2011 年 Lin 等[17]报道了
通过对 Lipomyces starkeyi 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
后,进行双阶段培养生产生物柴油,取得了显著的
效果。 表明 L. starkeyi在 C源丰富的条件下,限制培
养基其他营养成分,会使油脂大量积累。
在以往的生物合成法产花生四烯酸实验中,通
常采用一步发酵法,即细胞增殖、油脂和花生四烯
酸的积累在同一培养液中进行。 然而在发酵过程
中,不同的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
在初始阶段,培养液中 N 源对细胞快速增殖具有很
重要的影响;在中期油脂积累阶段,N源或其他营养
因子的限制对油脂的快速积累是必需的。 另外,发
酵过程中,生物量、油脂和花生四烯酸的积累在各
阶段可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 在此基础上,
笔者根据微生物油脂积累机制,结合 C 源和其他营
养成分对各阶段的影响,研究了三阶段培养法合成
花生四烯酸油脂的方法,以提高各阶段反应速率为
目标,对各阶段进行精确调控,以期提高花生四烯
酸油脂的生产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
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ME 1,由本实
验室保藏。
1. 2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种子在斜面 PDA培养基上 25 ℃培养 7 ~ 8 d。
斜面培养基成分为(g / L)土豆 200、葡萄糖 20、
琼脂 25;从斜面接入 250 mL 种子摇瓶中进行种子
培养,摇瓶装液量为 20% (体积分数)。
种子培养基成分(g / L):葡萄糖 30, 酵母膏 6,
KH2PO4 3、NaNO33、MgSO4·7H2O 0􀆰 5。
第一阶段进行最佳菌体量和最佳菌体得率的
培养。 通过选择最佳的葡萄糖初始浓度,并且保证
其他营养物质充足的情况下,以 10%的接种量接到
500 mL装有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 40、60、80 和
100 g / L的全培养基的摇瓶中培养,摇瓶装液量为
20% (体积分数),发酵培养基其他营养成分(g / L):
酵母膏 11、KH2 PO4 3􀆰 8、NaNO3 3􀆰 4、MgSO4·7H2 O
0􀆰 5、泛酸钙 0􀆰 5、维生素 B6 0􀆰 2。
第二阶段进行促进油脂快速积累的培养。 菌
体收集方法:将第一阶段发酵液在无菌超净台中移
入灭菌后的 50 mL 离心管中,密封,在 3 000 r / min
下离心 3 min,返回无菌超净台用 75%酒精对离心
管外壁杀菌,然后去除上清,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
洗涤重悬后在同样条件下离心,重复洗涤离心 2 次,
收集菌体。 菌体收集后于 500 mL摇瓶中培养,摇瓶
最终装液量为 20% (体积分数),考察不同初始葡萄
糖浓度、接种时间、初始 pH 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油
脂积累的影响。
第三阶段进行花生四烯酸含量的快速积累。
在 C源缺乏的条件下培养,将油脂积累阶段的菌体
收集,收集方法同上,于 500 mL 装有生理盐水的摇
瓶中培养,摇瓶最终装液量为 20% (体积分数),分
析优化培养时间,以提高花生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
9  第 4 期 邓中涛等: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www.PDFCool.com
比例。
培养条件均为温度 25 ℃、转速 125 r / min、培养
时间 18 ~ 24 h;所有培养基均在 115 ℃条件下灭菌
30 min;所有数据均为 2 个平行样的均值。
1. 3  分析方法
1)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利用生物传感仪 SBA
40C(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测定,单位为 g / L,
本文所指的糖浓度均为葡萄糖的质量浓度。
2)pH的测量  利用 PHS 3C精密 pH计测定。
3)生物量的测定  采用菌丝体干质量法测定。
将发酵液抽滤,并用蒸馏水洗涤 2 次,抽干后,60 ℃
烘干至恒质量,称质量。 生物量计算见式(1)。
W =m / V (1)
式中:W 为生物量,g / L;m 为菌体干质量,g;V 为发
酵液体积,L。
生物量生产强度计算见式(2)。
q =W / t (2)
式中:q 为生物量生产强度,g / ( L·h); t 为培养时
间,h。
4)油脂的提取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 油
脂浓度计算见公式(3)。
Y =m1 / V (3)
式中:Y为油脂质量浓度,g / L;m1 为油脂质量,g;V
为发酵液体积,L。
1. 4  花生四烯酸含量的测量
混合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取干菌体 0􀆰 1 g 于 5
mL离心管中,加入 2 mL色谱专用正己烷和 0􀆰 2 mL
4 mol / L KOH 甲醇溶液,摇匀,静置 10 min。 3 000
r / min下离心 3 min,取 0􀆰 3 mL上清液于 1􀆰 5 mL 离
心管中,再加入 0􀆰 5 mL 去离子水摇匀,3 000 r / min
下离心 3 min。 取上层清液 0􀆰 05 mL于 1􀆰 5 mL离心
管中加入 0􀆰 8 mL 色谱纯正己烷,再加入少许无水
Na2SO4(用于吸水),取 1 μL进样。
GC MS检测条件:用 Thermo finnigan trace GC
2000 DSQ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菌油组成。
DB 5MS石英毛细管柱 (30 m × 0􀆰 25 mm × 0􀆰 25
μm)。 进样室温度 250 ℃,载气为 He,载气流速 1
mL / min。 程序升温:初温 80 ℃,以 40 ℃ / min 升温
到 200 ℃,然后 10 ℃ / min 升温到 300 ℃。 传输线
温度 250 ℃,电离方式 EI,70 eV,扫描范围 50 ~ 600
aum。 花生四烯酸含量计算见式(4)。
A = p /M (4)
式中:A为花生四烯酸含量,% ;p 为花生四烯酸在
GC MS中的积分面积;M 为油脂在 GC MS 中的
积分面积。
花生四烯酸浓度(H)计算见式(5)。
H = AY (5)
花生四烯酸生产强度(X)计算见式(6)。
X = AY / t (6)
2  结果与讨论
2. 1  生物量积累阶段的研究
在生物量积累阶段营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
用,而葡萄糖作为 C 源是主要的营养元素,不同的
初始葡萄糖浓度对发酵过程影响很大,本文在生
物量积累阶段重点考察葡糖糖浓度对生物量积累
的影响。 通过实验将种子液分别接种到初糖质量
浓度为 40、60、80 和 100 g / L 的全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初始糖质量浓度对 Mortierella alpina
积累生物量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initi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propagation of Mortierella alpina
ρ(葡萄糖) /
(g·L - 1)
ρ(残糖) /
(g·L - 1)
培养时间 /

生物量 /
(g·L - 1)
生物量
生产强度 /
(g·L - 1·h - 1)
40 0 48 20. 7 0. 43
60 0 60 27. 43 0. 46
80 0 120 31. 2 0. 26
100 43 168 33. 9 0. 20
由表 1 可知:生物量随着糖初始浓度的升高而
升高,在 100 g / L时达到 33􀆰 9 g / L,但随着葡萄糖浓
度的升高葡萄糖耗尽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在糖
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 40、60 和 80 g / L时,其残糖耗
完的时间逐渐增长,分别为 48、60 和 120 h,当糖初
始质量浓度增加到 100 g / L时,经过 168 h的培养残
糖也没有耗完(43 g / L);在 60 g / L 后,生物量的生
产强度随着糖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可
能是高糖浓度抑制了菌体的生长[18],在 100 g / L 时
菌体量的生产强度最低,为 0􀆰 20 g / (L·h),而在糖
初始质量浓度(60 g / L)时菌体生产强度达到 0􀆰 46
g / (L·h),此时生物量为 27􀆰 43 g / L。 综合考虑生物
量的大小和生产强度的强弱,发现 60 g / L 初始葡萄
糖是最佳生物量积累浓度。
0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1 卷 
www.PDFCool.com
2. 2  油脂积累阶段的研究
油脂积累阶段是在生物量培养阶段之后,于 C
源存在,而其他营养元素匮乏(通过离心操作,见培
养方法部分所述)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考察糖浓度、
接种时间、pH和培养时间对油脂积累阶段的影响,
寻找油脂积累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
2. 2. 1  葡萄糖浓度对油脂积累的影响
在菌体生物量积累培养阶段后,收集菌体,分别
在不同初始浓度的葡萄糖(40、60、80、100、120 g / L)
溶液中培养 60 h后,结果见图 1。
图 1  葡萄糖初始浓度对 M. alpina积累
花生四烯酸油脂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initi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lipid biosynthesis by M. alpina
由图 1 可知,40 g / L 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糖质量
已经被耗完,而在 60、80、100、120 g / L 的糖初始浓
度下残糖分别为 13、36、53 和 78 g / L。 油脂质量浓
度变化方面,随着糖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略有上
升然后下降,在 60 g / L的葡萄糖溶液中的油脂质量
浓度最高,为 27􀆰 9 g / L。 通过比较,虽然在 40 g / L
葡萄糖溶液中的油脂质量浓度(25􀆰 25 g / L)没有在
60 g / L葡萄糖溶液中的油脂质量浓度(27􀆰 9 g / L)
高,但其残糖容易耗完,有利于缩短培养周期,所以
选择 40 g / L为合适的糖初始质量浓度。 在糖初始
质量浓度为 120 g / L 时,总油脂质量浓度为最低
(23􀆰 62 g / L),且发酵结束时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了自
溶,可能是糖初始质量浓度太高使得代谢过程中产
生了有害物质[19],另外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会使得
溶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不利于菌体的生长代谢[20]。
2. 2. 2  接种时间对油脂积累的影响
在菌体生物量积累阶段培养结束后,分别在不
同时间(36、48、60 和 72 h)收集菌体,然后在初始质
量浓度为 40 g / L的葡萄糖溶液中培养 48 h,发现葡
萄糖已经全部被消耗尽,总体上生物量积累阶段的
培养时间长短对 M. alpina 油脂积累阶段的影响不
显著,如图 2 所示,在 60 h 接种时生物量和总油脂
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 41􀆰 82 和 25􀆰 14 g / L。
图 2  接种时间对 M. alpina积累花生四烯酸
油脂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inoculation age on lipid biosynthesis
by M. alpina
2. 2. 3  pH对油脂积累的影响
为了考察此阶段 pH对 M. alpina积累花生四烯
酸油脂的影响,在获得菌体生物量的培养阶段后,
收集菌体,在不同初始 pH (5􀆰 5、6􀆰 0、6􀆰 5、7􀆰 0 和
7􀆰 5)时,在 40 g / L 的葡萄糖溶液中培养 48 h,结果
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只有在 pH 7􀆰 5 时,残糖
未耗完为 4􀆰 5 g / L,其他条件下葡萄糖均已耗完。 在
pH 6􀆰 0 时生物量达到最大为 42􀆰 42 g / L,在 pH 6􀆰 5
时总油脂质量浓度达到最大(26􀆰 87 g / L),而在 pH
7􀆰 5 时为最低(23􀆰 59 g / L),可见偏酸有利于生物量
和总油脂质量浓度的提高。
图 3  pH对 M. alpina积累花生四烯酸油脂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initial pH on lipid biosynthesis
by M. alpina
2. 2. 4  培养时间对油脂积累的影响
在菌体生物量的培养阶段后,收集菌体,于 40
g / L 的葡萄糖溶液中培养, 考察培养时间对
M. alpina积累花生四烯酸油脂的影响,结果见图 4。
由图 4 可知:残糖质量浓度随时间迅速下降,总油脂
11  第 4 期 邓中涛等: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www.PDFCool.com
质量浓度随着葡萄糖的消耗而快速积累,在 48 h 时
残糖质量浓度降为 7 g / L,总油脂质量浓度达到最大
(24􀆰 88 g / L)。 从图 4 还可以看出,以残糖质量浓度
降至 0 g / L时为分水岭,即在葡萄糖被消耗完之前
油脂迅速的积累,而在葡萄糖消耗完之后油脂有所
下降。
图 4  培养时间对 M. alpina积累花生四烯酸
油脂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culture time on lipid biosynthesis
by M. alpina
2. 3  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阶段的研究
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阶段在油脂积累阶段之
后,在营养物质匮乏的条件下进行。 通过实验发
现:在营养物质匮乏的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
长,花生四烯酸含量会显著提高,但生物量和油脂
质量浓度会逐渐降低;而实际生产中既要考虑花生
四烯酸含量,又要考虑花生四烯酸的质量浓度。 因
此在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阶段的培养中培养时间
是最重要的因素。 按照培养方法部分的所述方法,
将油脂积累阶段培养后的菌体收集,于生理盐水中
分别培养 12、36 和 60 h,结果如图 5 所示。
图 5  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阶段培养时间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culture time on ARA
biosynthesis by M. alpina
由图 5 可知:12、36 和 60 h时,花生四烯酸的含
量分别为 38􀆰 3% 、42􀆰 6%和 43􀆰 3% ,出现了显著的
增加,但总油脂质量浓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从 12 h
时的 26􀆰 5 g / L下降到 60 h时的 24􀆰 7 g / L,考虑到花
生四烯酸质量浓度在 36 h 时达到最大,为 11􀆰 03
g / L。 综合考虑花生四烯酸含量和花生四烯酸的质
量浓度,确定 36 h为最佳培养时间。
2. 4  对三阶段法条件优化结果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研究,确定三阶段培养法的工艺:
在初糖为 60 g / L的全培养基中培养 60 h,然后收集
菌体,于初始 pH为 6􀆰 5 的 40 g / L 的葡萄糖溶液中
培养 48 h,此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已经被耗尽,收集
菌体,于生理盐水中培养 36 h。 对照试验在初糖为
80 g / L的全培养基中培养,对照为正常的分批发酵
工艺,培养时间为 180 h。 培养均在温度 25 ℃,转速
125 r / min条件下进行,结果如图 6 所示。
图 6  M. alpina生物合成法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三阶段培养工艺与分批发酵结果的比较
Fig. 6  Comparison of arachidonic acid⁃rich oil product
by M. alpine between three⁃stage fermentation
strategy and batch fermentation
由图 6可知:在三阶段培养条件下生物量由分批
培养下的 28􀆰 33增加到 41􀆰 6 g / L;总油脂由分批培养
下的 14􀆰 36 g / L增加到 26􀆰 6 g / L;花生四烯酸由分批
培养下的 5􀆰 45增加到 11􀆰 4 g / L。 在三阶段培养条件
下花生四烯酸生产强度由分批培养下的 0􀆰 03
g / (L·h)增加到 0􀆰 079 g / (L·h)。 可见,三阶段培养
条件可以显著提高发酵水平。
3  结  论
通过对 M. alpina 生物合成积累花生四烯酸油
脂的研究,发现其生物量、油脂和花生四烯酸的积
累各阶段可以被分开,并可进行每个阶段的精确调
控。 在生物量积累阶段对糖初始浓度进行了研究;
在油脂积累阶段对对最佳糖初始浓度、接种时间、
pH和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在花生四烯酸积累阶段
2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1 卷 
www.PDFCool.com
重点考察了培养时间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三阶段培养法培养 M. alpina 高效合成花生四烯酸
油脂的工艺:在糖初始质量浓度为 60 g / L 的全培养
基中培养 60 h 后收集菌体,于初始 pH 为 6􀆰 5 的
40 g / L的葡糖糖溶液中培养 48 h,然后收集菌体,于
生理盐水中培养 36 h。 在三阶段培养工艺条件下,
菌体生物量、总油脂量、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为
41􀆰 6、26􀆰 6 和 11􀆰 4 g / L,相比传统分批发酵工艺都
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葡萄糖饥饿诱导花生四烯酸
的机理不清楚,在其诱导花生四烯酸快速积累的过
程中细胞为了维持生存总油脂会有所下降,如何解
决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Lombardo Y B,Hein G,Chicco A. Metabolic syndrome:effects of
n⁃3 PUFAs on a model of dyslipidemia,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diposity[J] . Lipids,2007,42(5):427⁃437.
[ 2 ]   Higashiyama K, Fujikawa S, Akimoto K, et al. Produc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by Mortierella fungi [ J ] .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02,7(5):252⁃262.
[ 3 ]   Singh G,Chandra R K. Biochemical and cellular effects of fish
and fish oils[J] . Progress in Food & Nutrition Science,1988,12
(4):371⁃419.
[ 4 ]   Gill I,Valivtry R.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art 1. occurrenc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 J] . Trends Biotechnology,
1997,15(10):401⁃409.
[ 5 ]   You J Y, Peng C, Liu X, et al.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extrac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rich lipids from Mortierella alpina
[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10):6088⁃6094.
[ 6 ]   Bajpai P K,Bajpai P,Ward O P. Produc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by Mortierella alpina ATCC 32222 [ J] .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1991,8(3):179⁃186.
[ 7 ]   Chen H, Chang C, Chen C. Optimiza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alpina Wuji⁃H4 isolate[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1997,74(5):569⁃578.
[ 8 ]   Jin M J,Huang H,Xiao A H,et al. Enhancing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alpina ME⁃1 using improved mycelium
aging technology [ J] .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8,32(1):117⁃122.
[ 9 ]   Peng C, Huang H, Jing M J, et al. 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nents for biomass and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alpina ME⁃1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
Food Science,2009,30(13):205⁃211.
[10]   Sajbidor J,Dobronova S,Certik M.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sp. S⁃17,influence of C / N ratio[ J] . Biotechnology
Letters,1990,12(6):455⁃456.
[11]   Koike Y, Cai H J, Higashiyama K, et al. Effect of consumed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on mycelial morphology and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in cultures of Mortierella alpina[ J] .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1,91(4):382⁃389.
[12]   Papanikolaou S,Aggelis G. Lipids of oleaginous yeasts: Part I.
biochemistry of single cell oil production[J] .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13(8):1031⁃1051.
[13]   Ratledge C,Wynn J.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lipid accumulation in oleaginous microorganisms[J] .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2002,51,1⁃51.
[14]   Wu S,Hu C, Jin G, et al. Phosphate⁃limitation mediated lipid
production by 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 J ] .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101(15):6124⁃6129.
[15]   Wu S, Zhao X, Shen H, et al. Microbial lipid production by
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under sulfate⁃limited conditions [ 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2):1803⁃1807.
[16]   Gill C O, Hall M J, Ratledge C. Lipid accumulation in an
oleaginous yeast (Candida 107) growing on glucose in single⁃stage
continuous culture[J]. 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77,
33(2):231⁃239.
[17]   Lin J, Shen H, Tan H, et al. Lipid production by Lipomyces
starkeyi cells in glucose solution without auxiliary nutrients[ J] .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52(4):184⁃188.
[18]   Zhu M,Yu L J, Li W, et al. Optimiza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by fed⁃batch culture of Mortierella alpina based on
dynamic analysis[ J]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6,
38(6):735⁃740.
[19]   Papanikolaou S,Komaitis M,Aggelis G. Single cell oil ( SCO)
production by Mortierella isabellina grown on high⁃sugar content
media[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5(3):287⁃291.
[20]   Zhu L Y, Zong M H, Wu H. Efficient lipid production with
Trichosporon fermentans and its use for biodiesel preparation[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9(16):7881⁃7885.
31  第 4 期 邓中涛等:高山被孢霉三阶段培养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www.PDFC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