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advance and prospect in microbial oils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全 文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薛飞燕,张 栩,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摘 要:综述了培养微生物生产油脂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讨论了产油影响因素,对于其瓶颈因素碳源和氮源的
影响。可采用培养后期限制氮源并补加碳源的措施,从而解决增加微生物油脂的含量。展望了采取微生物混合培
养方法生产油脂技术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制备工艺;混合培养;功能油脂;生物柴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1,.1#
./01234567,89(:;.<,=(:=3674>23
(?23@37AB25C6DEF6GEF5EH?3EIFEJ2KK,LEM2A2EHC3H2NJ327J2
67O=2JP7EMEA5,?23@37A/73Q2FK3G5EHLP2R3J6M=2JP7EMEA5,?23@37A!"""#$,LP376)
20#-%$&-:=P2P3KGEF567OO2Q2MEIR27GK3G<6G3E7EHGP2F2K26FJPE7R3JFED36ME3MK37JME3MK>2F2F2Q32>2O37GP3KI6I2F’L6FDE7KEM3I3OIFEO67OH2O4D6GJPJ6FDE7KEE3MK,GP2IFEKI2JGEHGP2F2K26FJPE7M3I3OIFEO73GE7G2JP7EMEA5D5GP2R3T4J>6KOEI2OE3"45,%(#:R3JFED36ME3MK;IF2I6F6G3E7G2JP73JK;R3T4J当前,人口的增长使得不断增加的油脂需求量
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随着
日趋严重的全球性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使得人们
不得不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积极开
发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新能源,如生物柴油(脂肪
酸甲酯)就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
能源[!]。目前,无论是食品油脂,还是生物柴油原料
油脂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植物以及动物脂肪,但是利
用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食
用和生活中各种油脂的需求。所以开辟微生物油脂
这一新的油脂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传统
的油脂工业技术,而且也将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
个重要途径[#,&]。
微生物油脂(R3JFED36ME3MK)又称单细胞油脂
(NLUVK37AM2J2ME3M),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
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
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
脂[W]。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与传统的油脂生产工艺
相比除具有油脂含量高外,还有许多优点。微生物
! 收稿日期:#""-4"!4!"
基金项目:国家$*&项目(#""&L?*!)""#),国家,)&项目(#""#((-!W"&"),十五攻关(#""W?(&W!!?"-)和北京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开放项目(NXN!""!""W#!)的支持。
作者简介:薛飞燕(!$,#4),女,陕西人,本科,研究方向:生物能源。
联系人:谭天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04R63M:G67G>!R63M’D第&卷第!期
#""-年#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LP372K2YE12D’#""-
·#&·
万方数据
细胞增殖快,生产周期短;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原料丰
富,价格便宜,如淀粉、糖类、特别是食品工业和造纸
行业的废弃物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保护了环境;用
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比农业生产油脂所需的劳动
力少,同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限制;能连续大规
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并且可以利用细胞融合、细胞
诱变等高科技方法,使微生物生产出比动、植物油脂
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的
油脂[!]。
!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国外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科学家就曾试图利用
酵母、单细胞藻类和菌类生产油脂,以缓解当时食用
油脂供应不足的状况,后因战争爆发而中止了研究。
其后美国对微生物油脂也作过研究[$]。利用微生物
生产油脂的研究,从%&世纪’&年代发现高产油脂
的斯达凯依酵母(!"#$%&’())*+,-(&")、粘红酵母、曲
霉属及毛霉属等微生物开始。%&世纪(&年代初,日
本成功建立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技
术,结束用蓖麻油裂解合成十三碳二元酸历史。
")($年日本、英国又首先推出含!*亚麻酸(+,-)微
生物油脂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高级化妆品等。
自%&世纪)&年代以后,特种油脂的发展愈来愈受
到重视;而且相继从丝状真菌、细菌、酵母和微藻类
中,寻找到能生产许多特种油脂的菌种,并取得突
破,为进一步形成生产力提供技术依据[.]。最新文
献报道在氮源缺陷型培养基中,深黄被孢霉表现出
了显著的生长活性(其生物量达/!#)0/,)和高糖摄
入量,即使培养基的初始浓度很高(如"&&0/,)也如
此。待氮源耗尽后,真菌菌体中将会大量积累脂肪
(能达菌体干重的!&1"!!1),从而导致培养结果
是得到一个可观的油脂产量"(#"0/,。总菌体干重
和油脂得率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每消耗"0葡萄糖
分别增加&#/’0和&#".0)。所得到的微生物油脂
中,其!*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12"#&1,即相
当于每0干菌体可以得到"$"")30!*亚麻酸
(+,-),每,培养基液可得到!*亚麻酸的最大质量
浓度为&#(&"0[(]。
"#% 国内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状况
国内$&年代就有过用霉菌和酵母生产油脂的
报导,但研究较多的是在)&年代,其研究重点集中
在开发微生物功能性油脂方面[)]。其中国内利用微
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是从上世纪(&年代
末期开始的。")((年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报道了
!*亚麻酸油脂的发酵生产,其!*亚麻酸占油脂总量
的(#&1。"))/年张峻等人选到一株被孢霉的突变
株4$,其菌体得率为%!1,油脂含量为/%#(1,!*
亚麻酸含量为(#(’1。同年,据南开大学生物系报
道,他们用深黄被孢霉-5/#/’"&为出发菌株,经紫
外诱变得变异株,在"&,罐中发酵产生+,-时,菌
体得率为%)#/1,油脂含量达’’#.1,其中+,-含
量达)#’’1。据"))(年菌物系统报道,以拉曼被孢
霉(.$,*"(,(/+,+%+00"+0+)64!’"为原始菌株,
经过紫外线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
64!’"*),其生物量由"%#$0/,提高到%(#(0/,,油
脂含量由!#(0/,提高到"!#.0/,,--含量由/%"
30/,增加到$%/30/,,传代实验表明,64!’"*)具
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年施安辉、周波通过
对粘红酵母+7,!"/生产油脂最佳小型工艺发酵条件
的探讨发现,最终油脂产量可达菌体干重的$.#%1。
油脂成份分析结果为://#/"1的棕榈酸;/#(&1的
油酸;&#%&1的!*亚油酸;%#$&1的89-和/#$&1
的:;-["&]。清华大学吴庆余、缪晓玲通过异养转化
细胞工程技术获得了脂类含量高达细胞干重!!1的
异养藻细胞[""]。
" 微生物油脂的菌种选择与制备工艺
%#" 筛选菌种
能够生产油脂的微生物有酵母、霉菌、细菌和藻
类等,其中真核的酵母、霉菌和藻类能合成与植物油
组成相似的甘油三酯,而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
脂类。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酵母、藻类和霉菌。现
在用于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主要为藻类、
细菌和真菌,由于细菌产量低,所以目前主要集中在
藻类和真菌。常见的产油酵母有:浅白色隐球酵母
(1,&#*$’$’’2)+/3"42))、弯隐球酵母(1,&#*$’$’’2)
+/3"420)、斯达氏油脂酵母(!"#$%&’())、茁芽丝孢酵
母(5,"’6$)#",$0#2/2/+0))、产油油脂酵母(!"#$%&
)/"#$7(,)、胶粘红酵母(86$4$*$,2/+9"2*"0"))、类酵
母红冬饱(86$4$)#$,"4"2%*$,2:/$"4())等。常见的
产油霉菌有:土霉菌(;)$(,92/2)*(,,(2))、紫瘫麦角
菌(1/+<"’(#)#2,#2,(+)、高梁褶抱黑粉菌(5$/&:
#$)#$,"2%)、高山被孢霉(.$,*"(,(/++/#"0+)、深黄
被孢霉(.$,*"(,(/+")+3(/"0+)等[.]。常见的产油海
藻有:硅藻(4"+*$%)和螺旋藻(=#",2/"0+)。
·%’· 生物加工过程 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
!"! 微生物产生油脂机理
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本质上与动植物产生油
脂过程相似,都是从利用乙酰#$%羧化酶的羧化催
化反应开始,经过多次链的延长,或再经去饱和酶的
一系列去饱和作用等,完成整个生化过程。其中去
饱和酶是微生物通过氧化去饱和途径、生成不饱和
脂肪酸的关键酶,该过程称之为脂肪酸氧化循环。
禹慧明等对产生&’%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微粒
体膜的苹果酸酶活性与菌体油脂&’%含量存在显
著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苹果酸酶原位产生的(%)*+
是微粒体膜磷脂上脂酰基完成去饱和作用的关键所
在,而胞基质上的(%)*+在脂肪酸延长和去饱和
中不能发挥作用。,-./0123等发现苹果酸能促进卷
枝毛霉(!"#$%#&%#&’()$&*(+)微粒体的去饱和作用,
使&’%含量增高,这可能是苹果酸酶为去饱和作用
而提供(%)*+结果[4]。综合目前国外的研究,粘
红酵母油脂合成的机理可分为5个环节:两个前体
乙酰#$%和67磷酸甘油的形成;甲羟戊酸的合成,
乙酰#$%形成脂酰#$%和鞘脂;以甲羟戊酸为前
体合成甾醇、类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以乙酰#$%
和67磷酸甘油为前体合成磷脂酸、甘油二脂、甘油三
脂和磷脂。由此可见,在酵母细胞内油脂的合成多
少,乙酰#$%起了主导作用,而乙酰#$%的形成又
受氮源多少、%8*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等诸因素
的影响[9!]。
!"6 微生物合成油脂的影响因素
影响微生物合成油脂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菌
种问题。不同的微生物,其产生油脂的含量及油脂
脂肪酸组成均不同(如表9所示)[4]。然后是培养条
件的变化,如温度、培养时间(不同微生物的最佳培
养时间也不相同,如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红酵母、
酿酒酵母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6、:、:、4、;/)、培
养基质(微生物发酵产油脂大体分二个阶段,即菌体
增殖期和油脂积累期。发酵培养的前期为细胞增殖
期,这个时期微生物要消耗培养基中的氮源,吸收利
用蛋白质,以保证菌体代谢旺盛。接着菌体细胞分
裂速度剧增,以消耗碳氮源为主,并合成积累大量油
脂,这个时期为油脂积累期。微生物高产油脂的一
个关键因素是培养基的碳源充足而其它营养成份缺
乏,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菌体不再进行细胞增殖,
而是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为脂类[<])、酸度(酵母
最适=+值为6"4!;">,霉菌为中性至微碱性,藻类
一般适宜中性或微碱性培养)、通气量等。
表9 不同菌种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的油脂含量[4]
?1@A-9 $BA2C.D-.D1DDE-F1G-2HADH0B.I2C./BDBC.JBDE/BK-0
-.DKH.IHF-F
菌种 菌丝体干重/I 油脂重/I 含油量/L
黑曲霉 4"4!M> >"!9<9 6"M5
米曲霉 9"!5<; >"94>> 9!">9
少根根霉 !";MM> >":94! !;"4>
红酵母 >"4>; >"6>; 4:":6
酿酒酵母 9"!6! >"6M4 6!">;
!"5 微生物油脂的制备工艺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6]:
菌种筛选!原料!灭菌!菌体培养!菌体收集
!预处理!油脂提取!精炼!成品油脂
!"5"9 预处理
微生物油脂大多存在于由较坚韧的细胞壁所包
裹的菌体细胞内,部分与蛋白质或糖类结合以脂蛋
白、脂多糖的形式存在,较难分离出来,因此在提取
油脂前必须对菌体进行前处理。前处理方法主要有
掺砂共磨法(将菌体与砂子一起进行研磨)、与盐酸
共煮法(共煮使细胞分解有利于获得油)、菌种自析
法和蛋白质溶剂变性法(用乙醇或丙醇使结合蛋白
变性)、反复冻融[96]、超声波破碎等方法。
!"5"! 油脂提取
用于油脂浸提的溶剂应该使全部油脂物质都能
溶解而且要求有足够的极性使其与细胞膜、脂蛋白
等连接键破坏而得以提取[95]。目前,研究者常采用
油脂提取方法有:酸热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
萃取法(N#O7#$!法)、有机溶剂法
[94]。
!"4 油脂分析方法
提取所得油脂需要对所含总油脂定性、定量分
析以及对其组成和各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目前
所用的油脂定性分析主要是苏丹黑染色法定性分析
菌体油脂[9;],而定量油脂得率通常用的是苏丹黑染
色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菌体油脂得率
和索氏提取重量差法求油脂得率[9:]。油脂成份分
析一般利用气7质联用仪在线检测,即待测样品的酯
化菌体油脂加入4L,$+7甲醇溶液封管水解!加
95LPO67甲醇溶液封管甲酯化!加饱和(1#A溶液
分层,以石油醚(@=6>7;>)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
挥发溶剂!进样测定[M]。
! 藻类培养生产油脂
!>>4年!月 薛飞燕等: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万方数据
微生物油脂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其中的
微藻油脂则更是一个亮点。微藻的太阳能利用效率
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强、容易培养,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微
藻中不但油脂含量可观[!"],而且直接从微藻中提取
得到的油脂成分与植物油相似。因此具有广泛的应
用价值,不仅可以替代石油作为生物柴油直接应用
于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植物油的替代品[!#]。微藻
( 如 !"#$#%&’( )*+,(*$)"’( 和 -.*%"+*$&/
*+.*#0’12#1/等)所含油脂甘油三酯的含量丰富且其
甘油三酯的结构与普通蔬菜油的甘油三酯结构类
似,故可以作为食用油而满足人们的食用油脂的需
求[$%]。目前国内外对微藻脂肪酸作了大量研究,但
报道较多的是小球藻(!"+*$.+#/))、球等鞭金藻
(3/*%"$,/&/4#+0#1#)、三角褐指藻(5"#.*2#%6,7
+’(6$&%*$1’6’()等[$!]。$%%%年,林学政等研究了
!!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卡
德藻(8.6$#/.+(&/))的生物量(细胞干重)可达
%+!,%-/(.·/),南极冰藻(9.$:.+.,#$’6&+#1/)可达
%+%0,-/(.·/)。而叉鞭金藻(;&%$#6.$&#&1*$1#6#)
和球等鞭金藻(1234567282-9:;9<9)的总脂含量最高,
分别占细胞干重的!=+!>和!$+!>。在绿色巴夫
藻(5#<+*<#<&$&2&/)中,&’(和)*(分别占总脂肪
酸(?@()的$A>和B>;小球藻(!"+*$.+#/))的
&’( 含 量 为 $">;南 极 冰 藻 的 &’( 含 量 为
!#>[$$]。$%%!年,易翠平,杨明毅通过对=种海藻
总脂肪和脂肪酸成分的分析,为新的食品资源提供
一条新思路。并用重量法测定了=种绿藻的总脂肪
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百分含量。
结果表明,=种绿藻的总脂肪含量在!0+B#>!
$!+,,>之间。亚心形扁藻(5+#6,(*1#//’0%*$2&7
=*$(&/)和青岛大扁藻(5+#6,(*1#/".+4*+#12&%#
<#$+6/&146#*.1/&/)的脂肪酸组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以C!"D="=含量最多;微绿球藻(5+#6,(*1#/*%’+#6#)
则以C$%DA"=含量最多
[$=]。$%%$年,C58969E8-3-<3
等人在日本FG+?9GH79I9分离得到一株微藻(5#$&7
.6*%"+*$&/&1%&/#),不但富含有药用价值的长链不饱
和脂肪酸(主要是969458/3<84948/,$%:,"B),而且甘
油三酯(?(J)的含量也相当可观,在对数生长期是
占总脂肪酸的,=>,在稳定生长期占00>[$,]。
$%%,年清华大学缪晓玲的博士论文表明,通过异养
转化细胞工程技术可以获得脂类含量高达细胞干重
AA>的异养藻细胞[!!]。
藻类油脂的制备工艺与方法和微生物油脂的制
备工艺与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者的培养方
式有很大差别,微藻既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自养
培养,可以直接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培养,也可以进
行混合营养培养。而且利用异养培养藻类可以实现
藻类的高密度培养[$A]。另外,在进行光合异养培养
时,低光强时既有异养生长,又有光合自养生长,故
细胞光合异养的生长速率与纯自养、纯异养的生长
速率基本相同;但高光强时,自养、异养均受抑制而
导致光合异养的生长速率下降[$B]。鉴于此,K-;3<9等建议白天利用自然光进行光合自养生长,晚上
加入有机物进行异养生长,既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
提高,也可以促进某些代谢物的合成[$0]。例如,在
M源受限制或光强降低而C源充足时,微藻可以采
用异养或光合异养的形式生长并提高油脂含量[!!]。
!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微生
物油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尤其是根据各种微生物
产油的培养条件及产油机理而研究微生物混合培养
生产油脂、开发利用微生物油脂进行功能性油脂的
生产、利用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的)废水及废气进
行微生物培养生产油脂、利用微生物油脂微生物柴
油提供原料油脂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具有广阔的前
景。
根据各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生长特性可
以尝试微生物混合培养生产油脂。例如粘红酵母培
养的初始N*值为A+%!B+%,培养后期N*值下降到
$+%!=+%为了保证油脂的含量培养期间需要将N*
值回调至A+$!A+A[!%],而鱼腥藻野生藻的最适N*
值为B+A!0+A,培养期间需要加入*&’&O缓冲液
以防N*值升高而使藻种光合活性降低,生长受到抑
制[$"];另外酵母培养生产油脂过程中需要不断通
(氧)气以促进油脂特别是不饱和油脂的形成[$],而
在培养过程中呼吸排出CK$,而微藻可以利用光合
作用而产生氧气,并且需要通入CK$(或加入M9*L
CK=)作为碳源
[$"]。由此可见,要是利用它们的协同
效应二者混合培养则是微生物油脂的一个新的研究
方向。
开发利用微生物进行功能性油脂的生产已经成
为当今的一大热点,如利用深黄被孢霉进行#L亚麻
酸的生产["],以及利用微生物培养生产&’(、)*(
·$B· 生物加工过程 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
等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功能油脂的研
究。
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培养微生物并添加适当培
养物进行油脂的生产是一项一举多得之事,一方面
能够处理废水、废气等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另一
方面因为能够生产油脂而解决人类资源短缺的问
题。
此外,当前生物柴油的研究已是世界科研的焦
点,而其原料的来源更是人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植物油脂因为其具有占用耕地面积、生长周期长、受
气候影响严重等不足而不能成为生物柴油原料油脂
供应的长久之策。如果能够利用微生物生长周期
短、不受气候限制、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从
而开发利用微生物油脂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原料
油脂,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
总之,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技术在不断趋向成熟,
而且将成为新世纪油脂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使油
脂行业的加工范围更加广阔,并在促进人类保健方
面、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朱建良,张冠杰"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工时刊,$%%&,!’(!):$()$*"
[$] 颜 治,陈 晶"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油脂
工程,$%%&(():&()&+"
[(] 薛照辉,吴谋成"微生物油脂进展[#]"山西食品工业,$%%$
($):!%)!!"
[&] 颜 治,陈 晶"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粮食
与油脂,$%%((*):!()!+"
[+] 李小松,余扬帆"微生物油脂[#]"食品科技,!,,*(+):’),"
[-] 刘俊利"食用微生物油脂[#]"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
[*] 蒲海燕,贺稚非,刘春芬,等"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研究概况[#]"
粮食与油脂,$%%((!!):!$)!&"
[’] ./01234561217489:19;,<4=31/:>9514?4@,A/90B/CBB/:4@".47B:/
=/:94:(.DE)209F;=?497GH<90?4/0/:14@1G/:471B09I79734B3)
@;B10=97?/7?5/F41[#]"J490/@9;0=/K/=379:9BH,$%%&,,+:$’*)
$,!"
[,] 费栓琴"微生物油脂进展[#]"西部粮油科技,!,,’,($):$()
$&"
[!%]施安辉,周 波"粘红酵母ALM+!(生产油脂最佳小型工艺发
酵条件的探讨[#]"食品科学,$%%(,(!):&’)+!"
[!!]缪晓玲"藻类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藻细胞抗环境胁迫的研究
[N]"北京:清华大学,$%%&"
[!$]施安辉,谷劲松,刘淑君,等"高产油脂酵母菌株的选育、发酵
条件的优化及油脂成分分析[#]"中国酿造,!,,*(&):!%)!!"
[!(]<147;:O1@@17,634:422/#J,L9;4@)<104/A017B/0,/?1:"P7Q:;/7=/
9Q74?09B/717F4097:454?1?49797:424F209F;=?497GH=0H?9=9==;@
=;0R1?;@B09I747G1?=317FQ/F)G1?=3=;:?;0/[#]"609=/@@J49)
=3/54@?0H,!,,-,(!(&):(++)(-!"
[!&]6<1740184S1,CD9R1=4,6.=3/2/7@"D952101?4R/.?;FH97K9?1:
L424FN/?/05471?497;@47B.9T3:/?,M9/@/)A9??:4/G,J:4B3UNH/0,
17F<9F4Q4/FJ:4B3U NH/0VT?01=?497W99FD9529@4?49717FC71:H@4@,$%%!,!&:,()!%%"
[!+]李植峰,张 玲,沈晓京,等"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
[#]"微生物学通报,$%%!,$’(-):*$)*+"
[!-]张 玲,李植峰,谭亚芳,赖炳森"一种简便、快速的真菌油脂
提取方法[#]"生物技术,!,,,,,(-):&()&&"
[!*]董欣荣,曹 健,赵 斌,等"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J/30/7@6X,>H:/N#"<4=091:B1/1@1@9;0=/9QQ1??H1=4F[#]"W99F
L424F,!,,-,(:$+,)$*$"
[!,]M1??0H#J<"J49?/=379:9BH17F?3/Q1?@17F94:@47F;@?0H)C7
9R/0R4/I[#]"#C5E4:=3/5C9=,!,’&,-!:!*%!)!*!$"
[$%]M4=3597FC"DMDO17FG9989Q<4=091:B1:<1@@D;:?;0/[<]
"W:904F1:DMD60/@@,!,’-"
[$!]蒋霞敏,郑亦周"!&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水
生生物学报,$%%(,$*(():$&()$&*"
[$$]林学政,李光友"!!种微藻脂类和V6C/NOC组成的研究[#]"
渤海海洋,$%%%,!’($):(-!&%"
[$(]易翠平,杨明毅"三种绿藻总脂肪和脂肪酸的测定[#]"食品与
机械,$%%!,’$:(-"
[$&]D34101J4B9B79,P771 >39S47)A9:FG/0B,.155HJ9;@@4G1,/?
1:"L424F17FQ1??H1=4F=9529@4?4979Q?3/B0//79:/1B479;@1:B1
!"#$%&’()*’#$+$,($+",?3/04=3/@?2:17?@9;0=/9Q101=34F974=1=4F[#]
"63H?9=3/54@?0H,$%%$,-%:&,*)+%("
[$+]W/7BD3/7"O4B3=/:F/7@4?H=;:?;0/9Q54=091:B1/473/?/09?09234=
B09I?3[#]"K3/Y74R/0@4?H9QO97B>97B,!,,-,!&:&$!)&$-"
[$-]EBG9771#D,P=34B/V,K17181O"P7?/01=?497@G/?I//729?91;)
?9?09234=17F3/?/09?09234=5/?1G9:4@5473/?/09?09234==;:?;0/@9Q
V;B:/71B01=4:4@[#]"J49?/=379:,$%%$,+’:+($)+(’"
[$*]EBG9771#D,K17181O"L4B3?0/Z;40/5/7?17F239?9@H7?3/?4==/:
=;:?4R1?497N/R/:925/7?9Q209=/@@Q90/Q4=4/7?:4B3?;?4:4S1?49747
239?9G490/1=?90@[#]"#9;071:9Q122:4/F23H=9:9BH,$%%%,!$:$%*)
$!’"
[$’]康瑞娟"蓝藻的光合碳代谢特征及调控[N]"北京:中科院过
程所,$%%&:’%)’*"
$%%+年$月 薛飞燕等: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