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icrobial oils and its research advance

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马艳玲!
(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安 !"##$%)
摘 要: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生产富含不饱和脂肪
酸的功能性油脂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对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产油微生物必备条件及常见种类、微生
物油脂的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01234526
(7844969 8: ;5:9 <=592=9,>8?@AB9C@ D25E9?C5@F,G5H12 !"##$%,7A521)
0&),$’#,:/5=?8I514 854C 5C 1 J52K 8: 29B 854 ?9C8L?=9 B5@A 688K M?8CM9=@,12K M98M49 1@@1=A9K 5NM8?@12=9 @8
@A9N,9CM9=5144F 52 @A9 :594K 8: M?8KL=526 @A9 :L2=@58214 854C ?5=A 52 ODP) Q R2 @A5C M1M9?,@A9 =A1?1=@9?5C@5= 12K
=8NM8C5@582 8: N5=?8I514 854C B9?9 CLNN1?5S9K,12K @A9 I1C14 =82K5@582 12K 1 6929?14 ?9E59B 8: @A9 N5=?88?6123
5CN C@?152 12K @9=A25TL9 :8? M?8KL=526 854C B9?9 65E92 Q UA9 M?8CM9=@ 8: @A9 ?9C91?=A B1C K8M9K 8L@ Q
1-2 3%$+):N5=?8I514 854C;:L2=@58214 854C;M84F3L2C1@L?1@9K :1@@F 1=5KC(ODP)C);M?9M1?1@582 @9=A25TL9
微生物油脂(N5=?8I514 854C)又称单细胞油脂
(C52649 =944 854,<7V),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和普通油脂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与
传统的油脂生产工艺相比较,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
具有油脂含量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并且可以利用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技术,使微生物
生产的油脂比重、植物油脂更符合人们对高营养油
或某些特定脂肪酸油脂的需求[" W *]。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如美
国、英国和荷兰等都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在
欧洲、中东、南亚和澳洲等地已允许将某些微生物油
脂添加到婴儿食品中[’]。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使
得油脂需求量的增加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愈
发尖锐。因此,开辟微生物油脂这一新的油脂资源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
" ("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
(")微生物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生长周期
短,代谢活力强,易于培养和品种改良;(*)微生物产
油脂所需劳动力低,占地面积小,且不受场地、气候
和季节变化等的限制,能连续大规模生产;(’)微生
物生长所需原材料来源丰富且便宜,可利用农副产
品、食品加工及造纸业的废弃物(如乳清、糖蜜、木材
糖化液等)为培养基原料,十分有利于废物再利用和
环境保护;(-)微生物油脂的生物安全性好;(.)可利
用不同的菌株和培养基的产品构成变化较大的特
! 收稿日期:*##$3#$3".
作者简介:马艳玲("%!.3),女,陕西富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应用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X3N154:NF4BB.*.Y"$’( =8N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7A529C9 Z8L?214 8: [58M?8=9CC X265299?526
>8E Q *##$
· ! ·
万方数据
点,尤其适合开发一些功能性油脂,如富含油酸、!!
亚麻酸、""、#$"、%&"、角鲨烯、二元羧酸等的油脂
以及代可可脂。
’ () 微生物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之一,微生
物油脂也和动植物油脂一样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
是体质脂形式,即作为细胞的结构组成部分而存在
于细胞质中,在微生物中含量非常恒定,如微生物细
胞膜上的磷脂;另一种形式是贮存脂形式,油脂在微
生物细胞内以脂滴或脂肪粒形式贮存于细胞质中。
微生物油脂中甘油三酯体积分数约占 *+,,其
他脂质(如糖脂、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约占 ’-,。
少数不常见脂质,如硫脂(硫酸脑苷脂,脑硫脂)、肽
脂、甾醇、羟基脂、蜡酯、甘油硫酸酯、醚酯等,在细菌
(包括古细菌)中也有发现。酵母和霉菌还可生产各
种类胡萝卜素、甾醇、脂酰基鞘氨醇类神经鞘脂及糖
脂。
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一般植物油基本相
同,大部分为偶数碳数,尤其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
硬脂酸的含量很高,但有些微生物油脂中多不饱和
脂肪酸如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等含量特
别高,如表 ’ 所示。
表 ’ 一些微生物油脂脂肪酸组成[’,.](,)
/0123 ’ /43 50667 089: 8;<=;>969;? ;5 >;<3 <98@;1902 ;92>(,)
菌种
!(脂肪酸)A !(总脂肪酸)
’B A - ’B A ’ ’C A - ’C A ’ ’C A ) ’C A D 其它
酵母类
浅白色隐球酵母("#$%&’(’(()* +,-./)*) ’B ’ D +B E D
产油油脂酵母( 0.%’!$(1* ,.%’21#+) DF . F .C D E
斯达氏油脂酵母( 0.%’!$(1* *&+#31$.) D. B + +’ D E
胶粘红酵母(45’/’&’#),+ 6,)&.7.*) ’C ’ B B- ’) ) ). A - ’,
茁芽丝孢酵母( 8#.(5’*%’#’7 %),,),+) ’+ E ) +F ). ’
弯隐球酵母("#$%&’(’(()* +,-./)7) )+ E ’- +F F E
9+##’:+. ,.%’,$&.(+ ’’ B ’ )C +’ ’
霉菌类
紫癜麦角菌(",+;.(1%* %)#%)#1+) )D B ) ’* C E ’C A ’!G& .),
高山被孢霉(<’#&.1#1,,+ +,%.7+) C E ’- )’ F E )-:. .-,
深黄被孢霉(<’#&.1#1,,+ .*+-1,,.7+) )’ E . DF )) ’-
土曲霉( =*%1#6.,,)* &1##1)*) )D E E ’. .- )’
高粱褶孢黑粉菌( 8’,$%’*%’#.)!) F ’ + C’ ) E
少根根霉 ’C E B(B D’ (B D) (C . (B
微藻类
普通小球藻("5,’#1,,+ ;),6+#.*) ’B ) ) +C * ’.
淀粉核衣藻 D’ D ’ . D+ C ’B A ) ’B,;’B A D D,
>’&#$’(’(()* -#+)7.. ’) ) ’ +* . E
?+;.(),+ %1,,.(),’*+ )’ +F E + ) E
@(171/*!)* +()&)* ’+ ’ E C )- D-
! 产油脂微生物
) (’ 产油脂微生物必备条件[+]
(’)具备或改良后具备合成油脂能力,油脂积累
量大,含油量稳定在 +-,(体积分数)以上,且油脂转
化率不低于 ’+,;())能进行工业化深层培养,培养装
置简单;(D)食用安全,具有良好的风味和消化吸收
性;(.)生长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油脂易提取。
) () 常见产油微生物种类[B]
能够生产油脂的微生物有酵母、霉菌、细菌和藻
类等,其中真核的酵母、霉菌和藻类能合成与植物油
组成相似的甘油三酯,而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
脂类。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酵母、藻类和霉菌。现
在用于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主要为藻类、
细菌和真菌,由于细菌产量低,所以目前主要集中在
藻类和真菌。
在各种藻类中,金藻纲、黄藻纲、硅藻纲、绿藻
纲、隐藻纲和甲藻纲中的藻类都能产生高含量多不
饱和脂肪酸,其中常见的产油藻类有硅藻和螺旋藻。
常见的产油酵母有浅白色隐球酵母(油脂体积分数
B+,)、弯隐球酵母(油脂体积分数 +C,)、斯达氏油
脂酵母(油脂体积分数 BD,)、茁芽丝孢酵母(油脂
· C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体积分数 !"#)、产油油脂酵母(油脂体积分数
!$#)、胶粘红酵母(油脂体积分数 %&#)等。常见
的产油霉菌有土霉菌(油脂体积分数 "%#)、紫癜麦
角菌(油脂体积分数 ’(# ) !*#)、高粱褶孢黑粉菌
(油脂体积分数 $(#)、高山被孢霉、深黄被孢霉等。
常见的产油细菌有棒状杆菌、分枝杆菌、诺卡氏菌
等。
!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
’ +( 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菌种筛选!原料!灭菌!菌体培养!菌体收集
!预处理!油脂提取!精炼!成品油脂在微生物油
脂中,其主要组成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同时还
有一些非极性物质;另外还有部分微量成分没有分
辨出来。但是这些油脂还不能直接食用,因为微生
物油脂具有一定的毒性,只有去毒后,方可供食用。
’ +& 生产工艺要点
’ +& +( 菌种培养条件
生产微生物油脂主要原料为下列几类物质:碳
源,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氮源,如铵盐、尿素等;
无机盐。这些原料在食品加工、造纸行业的废料中
十分丰富,可加以利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可采用液
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及深层培养法,但以深层培养
法最常用。研究所用的微生物多为细菌、丝状真菌
及酵母。
菌种的培养条件直接影响到油脂生成量的高
低,影响微生物合成油脂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菌
种问题,不同的微生物,其产生油脂的含量及油脂脂
肪酸组成均不同,如表 & 所示[,]。
表 & 不同菌种在同种培养条件下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
-./01 & -21 3456156 47 4809 .5: 34;<4986845 47 7.66= .38:9 74> :8771>156 ;83>44>?.589; 96>.85 45 621 9.;1 3@068A.6845 345:86845(#)
菌种
最佳培养时间 B
2
菌丝体干重 B
?
油脂产量 B
?
!(含油量)B
#
"(脂肪酸)C "(总脂肪酸)
(! C * (! C ( (, C * (, C ( (, C &
黑曲霉 ’ " +"&D * * +&(, ( ’ +D$ (D +’ E ! +D $* +% ’( +!
米曲霉 % ( +&$, ! * +("* * (& +*( &’ +’ E , +’ &, +% ’* +,
少根曲霉 % & +!DD * * +%(" & &! +"* (, +* E ! +! ’( +! ’& +,$
红酵母 " * +"*! * * +’*! * "% +%’ (* +$* ( +!, (* +,$ "& +&" & +D$
酿酒酵母 ! ( +&’& * * +’D" * ’& +*! % +!* "* +($ ’ +*, &D +,$ ( +D$
另外,菌种培养过程中 F B G 比、氮源浓度、温
度、培养时间、度等因子均对油脂的生产率和积累量有影响。F B G
比对油脂的积累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中含
氮量越高,则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而且氮含量越
高,油脂积累量越高。有报道将黑曲霉、米曲霉、少
根曲霉、红酵母和酿酒酵母在 &*,&",’*,’",$*,
"* I条件下培养 " :,研究温度对微生物生产油脂
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 &" ) ’* I;当温度超
过 "* I时,所有菌类的油脂产量都将减少。这可能
是由于微生物酶在高温条件下部分失活的缘故,减
弱了微生物体内物质合成的反应速度[(]。在适宜的
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非常快,大约 &*
) ’* ;85就可以分裂繁殖 ( 次,使菌体数目增长很
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菌体数目增长速度保
持稳定,然后逐渐下降,最后出现负增长率。这是由
于在培养后期,微生物出现菌体变形、自溶等现象,
培养基质中营养物质逐渐耗尽,使菌体数目减少。
因此,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微生物油脂的产量影响很
大。当培养时间不足时,微生物菌体总数达不到最
大量,影响了油脂产量,培养时间过长时,微生物个
体发生变形、自溶,使已形成的油脂进入培养基质中
而难于收集,同样影响了油脂产量。在实际生产中,
应根据不同菌种、同一菌种的不同生产阶段,提供适
宜于菌体细胞增殖和油脂积累的不同条件,从而获
得较高的油脂生成量。例如粘红酵母培养的初始
为了保证油脂的含量,培养期间需要将 至 " +& ) " +"[D]。而鱼腥藻野生藻的最适 ! +" ) % +",培养期间需要加入 HJKJL 缓冲液以防 值升高而使藻种光合活性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另
外酵母培养生产油脂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以促进油
脂特别是不饱和油脂的形成[(],而在培养过程中呼
吸排出 FM&;而微藻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
且需要通入 FM&(或加入 G.HFM’)作为碳源[(*]。此
外,适当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可提高真
菌产油速度和产油量。但需注意,任何无机盐及微
量元素的增加剂量都是有限的,不宜过多。
’ +& +& 预处理
&**! 年 (( 月 马艳玲: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 D ·
万方数据
在微生物油脂的生产过程中,菌体的预处理是
关键工艺。微生物油脂大多存在于由较坚韧的细胞
壁所包裹的菌体细胞内,部分与蛋白质或糖类结合
以脂蛋白、脂多糖的形式存在,较难分离出来,因此
在提取油脂前必须对菌体进行前处理。预处理方法
主要有掺砂共磨法(将干菌体与砂子一起进行研
磨)、与盐酸共煮法(共煮使细胞分解有利于获得
油)、菌体自溶法(让菌体在 !" #下保温 $ % & ’)和
蛋白质溶剂变性法(用乙醇或丙醇使结合蛋白变
性)、反复冻融[((]、超声波破碎等方法。但有资料报
道[($],目前国内常用的掺砂共磨法因易造成菌体细
胞物质的损失而使菌体实际产油量降低,故提出采
用湿菌体过滤、细纱磨碎后烘干制取油脂的新工艺,
其油脂得率比干法提高 ) *($+。
& *$ *& 油脂提取
目前,研究者常采用的油脂提取方法有:酸热
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 ,-$萃取法(.,/0,-$法)、有
机溶剂法。有报道用 1 种提取方法提取真菌油脂,
对比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最为简便易行,但由于细胞
破碎能力差而不能有效提取细胞内油脂,因此油脂
提取效果最差;索氏法油脂得率最高,但耗时也最
长,样品需先烘干处理,样品的需要量也大;.,/0,-$
法提取真菌油脂的效果虽较索氏法略差,但油脂的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相近,且样品需要量小,样品处理
能力较索氏法大为提高;酸热法操作简单、快速,样
品不需任何处理,且提取的真菌油脂中营养必需脂
肪酸含量较索氏法及 .,/0,-$法提取的油脂高,但
无法有效提取细胞膜中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用于油脂浸提的溶剂应该使全部油脂物质都能
溶解而且要求有足够的极性使其与细胞膜、脂蛋白
等连接键破坏而得以提取[(1],常见的溶剂主要有乙
醚、异丙醚、氯仿、乙醚0乙醇、石油醚、氯仿0甲醇等。
磨碎的微生物干菌体由于颗粒较细,浸提时溶剂渗
透性极差,混合油不易沥出,因此在浸提前可对干菌
体进行造粒处理,这样能提高浸出设备利用率,混合
油中粉末少,毛油质量好,浸出系统管道不易堵塞。
需要注意的是,造粒时须严格控制温度,最好不高于
!" #,以防止油脂氧化[(!],浸提后通过减压蒸发回
收溶剂。
& *$ *1 油脂精炼
微生物油脂的精炼工艺与食用植物油基本相
同,主要包括水化脱胶、碱炼、脱色、脱臭等工序。精
炼后的油脂其分析指标包括:气味和滋味、色泽、水
分、比重、透明度、酸价、碘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
成、甘油三酯组成等[()]。
!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微生
物油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尤其是根据各种微生物
产油的培养条件及产油机理而研究微生物混合培养
生产油脂,开发利用微生物油脂进行功能性油脂的
生产,利用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的废水及废气进
行微生物培养生产油脂,利用微生物油脂、微生物柴
油提供原料油脂等方面的研究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开发利用微生物进行功能性油脂的生产已经成
为当今的一大热点,如利用深黄被孢霉进行!0亚麻
酸的生产[(2],以及利用微生物培养生产 345、675
等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特殊保健功能油脂的研究。此
外,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培养微生物并添加适当培养
物进行油脂的生产是一举多得之事,一方面能够处
理废水、废气等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因
为能够生产油脂而解决人类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之,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技术在不断趋向成熟,
而且将成为新世纪油脂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使油
脂行业的加工范围更加广阔,并在促进人类保健方
面、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颜 治,陈 晶 8 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9]8 粮食
与油脂,$""&,2:(&0(! 8
[$] 薛飞燕,张 栩,谭天伟 8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9]8
生物加工过程,$""!,&(():$&0$2 8
[&] 余 华 8微生物油脂开发利用的研究[9]8粮油食品,$""((&):
1101! 8
[1] 蒲海燕,贺稚非,刘春芬,等 8 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研究概况[9]8
粮食与油脂,$""&((():($0(1 8
[!] 吴苏喜 8微生物油脂的开发应用前景[9]8湖南食品,(::;(!):
("0(( 8
[)] 王 萍 8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应用[9]8粮食与油脂,(:::(&):1:0
!( 8
[2] 薛照辉,吴谋成 8 微生物油脂进展[9]8山西食品工业,$""$($):
("0(( 8
[;] 易绍金,郑义平 8产油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9]8中外能源,
$""),((($)::"0:1 8
[:] 施安辉,周 伯 8粘红酵母 <=>!(&生产油脂最佳小型工艺发酵
条件的探讨[9]8食品科学,$""&(():1;0!( 8
[("]康瑞娟 8蓝藻的光合碳代谢特征及调控[6]8北京:中科院过程
所,$""1:;"0;2 8
[((]?@ABCD 7@EE@B,4FADAGGH 9 I,=JCAE0?@KAH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1 卷第 1 期
万方数据
!"#$%&’! (!) "%! *"+"#(#"%! %! *",") ,$%)-.#"%! /0 .$0#%.%..-1 .-$2(#-1
&$%3! "! /(#.4 (!) 5’)6/(#.4 .-*#-$’[7]8 9$%.’11 :"%.4’+"1#$0,;<<=,
>;(?):>@@6>=; 8
[;A]李 魁,王梅玉 8 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生产真菌油脂[7]8食品
工业科技,;<[;>]李植峰,张 玲,沈小京,等 8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
[7]8 微生物学通报,ACC;,AD(=):BA6B@ 8
[;?]E(!"$(F"G( 9,H%2(." I,J.4’,’!1 9 8 H%+,($(#"2’ 1#-)0 %! #%#(* *",")
)’#’$+"!(#"%! -1"!& 1%K4*’#,$%’1’6.%##*"’/,/*"&4 L )0’$,(!) +%)"5"’)
/*"&4 L )0’$ ’K#$(.#"%! +’#4%)1[7]8 7%-$!(* %5 M%%) H%+,%1"#"%! (!)
I!(*01"1,ACC;,;?:<>6;CC 8
[;@]刘 煜,阴景喜,阎开明,等 8微生物油脂生理功能及制取新技
术[7]8 粮食与油脂,ACCA(;):?>6?? 8
[;=]梁西爱,董文宾,苗小洁,等 8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及其影响
因素[7]8食品研究与开发,ACC=,AB(>):?=6?B 8
[;B]J’$(,4"+ 9(,(!"F%*(%-,E".4(’* N%+("#"1,O’%$&’ I&&*"1 8 J"!&*’ .’** %"*
(JHP),$%)-.#"%! /0 +%$#"’$’**( "1(/’**"!( &$%3! %! 4"&461-&($ .%!#’!#
+’)"([7]8 :"%$’1%-$.’ Q’.4!%*%&0,ACC?,<@:ADB6A<; R
国 内 简 讯
南京工业大学 ACC= 年度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A? 项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金额(万元)
先进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的化学工程基础 徐南平 ;玻璃 S金属真空扩散焊封装接头力学性能及封装工艺参数优化 凌 祥 >@
自适应调节下零差异沉降控制地基基础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宰金珉 >@
无需密封剂的单腔体燃料电池的制备、电极催化机理和新材料的开发 邵宗平 >A
两级热管废热回收溴化锂制冷系统的研究 金苏敏 >C
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研究 汪永平 >C
硅橡胶增强原位新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 陈 苏 >C
面向复杂螺旋桨的多层次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研究 陆金桂 A<
I1(!)氧化工程菌的构建及其生物氧化规律 徐炎华 AD
聚谷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和代谢工程 徐 虹 AD
新型中空磁性沸石微球与纤维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张利雄 AD
一种新型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分子催化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卢定强 AD
氧化钛表面非均一性与水中微量有机物光催化降解的关系 冯 新 AD
跨越断层埋地管线破坏机理研究 李鸿晶 AD
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尘化结构的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周昌玉 AD
新型锶铝基 T"!#* 相合金的结构及储氢机理 朱云峰 AB
基于前端聚合的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系统 陈 莉 A=
应用新型厌氧生物反应装置过程耦合合成丁二酸的研究 姜 岷 A=
! " #$%&#’() 利用葡萄糖与木糖混合发酵产 A,>6丁二醇 黄 和 A=
考虑初始应力状态的小主应力加卸土体变形规律研究 梅国雄 A=
高层组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性能设计方法 王曙光 A@
纳米尺度相界面结构与 UVJ 和 UJ生长机制 黄礼胜 A@
无线移动多媒体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机制研究 白光伟 A>
甲烷高效率转化为合成气同时获得高能流密度电能的新型燃料电池 邵宗平 D
(科技处)
ACC= 年 ;; 月 马艳玲: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