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reeding of Lglutamine high producing strain and  it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谷氨酰胺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全 文 :第9卷第1期
2011年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9No.1
Jan.2011
doi:10.3969/j.issn.1672-3678.2011.01.007
收稿日期:2010-08-23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0301410)
作者简介:柴进凯(1984—),男,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微生物;张伟国(联系人),教授,Email:zhangwg168@126.com
L 谷氨酰胺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柴进凯,张伟国
(江南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摘 要:以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LG 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处理,磺胺胍(SG)、高浓度(NH4)2SO4定向筛选,获得1株谷氨酰胺高产菌株LG 65,在未经优化的条
件下摇瓶发酵72h可产谷氨酰胺435g/L,比出发菌株的产量324g/L提高了343%。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
件进行优化,经72h摇瓶发酵产量可达47~48g/L,7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40h可达55g/L。
关键词:育种;发酵;L谷氨酰胺;诱变
中图分类号:Q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1)01-0029-06
BreedingofLglutaminehighproducing
strainanditsfermentationconditions
CHAIJinkai,ZHANGWeiguo
(KeyLaboratoryofIndustrialBiotechnologyoftheMinistryofEducation,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Abstract:TheoriginalstrainLG3wasmutatedbyultravioletradiationanddiethylsulfate,andscreened
inculturedishhavinghighconcentrationofsulfaguanidineor(NH4)2SO4.AstrainLG65wasobtained
forproducing435g/LofLglutamine.Thefermentationconditionswerefurtheroptimized,theyield
reached47-48g/Linshakerflaskfor72handreached55g/Lcultivatedin7Lfermentorfor40h.
Keywords:breeding;fermentation;Lglutamine;mutation
  L 谷氨酰胺(Lglutamine,简称 L Gln)是 L
谷氨酸γ 羧基酰胺化的必需氨基酸。临床上主要
用于治疗胃肠溃疡[1]、缓解运动疲劳[2]、调节免疫
力[3]、增强脑神经机能[4]以及辅助治疗癌症等,还
可以改善脑出血后的记忆障碍,促进智力低下儿童
的智力发育,防治癫痫病发作,是一种极有发展前
途的新药[5-6]。因此,L Gln作为医疗或食品保健
品,有着巨大的市场。
  目前,全球的L Gln年产量已达10000t左右,
且呈增长趋势,但主要由日本等几个国家生产。我
国的生产规模仍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出口规模不
到1000t[7],需加强L Gln工业生产菌株和工艺的
研究。国际上生产 L Gln均采用发酵法。Yamada
等[8]通过诱变获得了青霉素抗性突变株产黄菌
FERM Pno.3628,L Gln生产能力由10g/L提高
到25g/L。汪世华等[9]以谷氨酸棒杆菌S9114为出
发菌株,经γ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定向
选育出 1株生产菌 SH44,L Gln产量可积累达
414g/L。李爽等[10]以黄色短杆菌 SGr和 DONr抗
性菌株作为生产菌株,16L罐中发酵44h后可产
L Gln552g/L。汪世华等[11]采用 γ线 DES γ
线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得到1株高产菌株 SH77,L
Gln平均生产能力由82g/L提高到553g/L,最高
达562g/L,这是目前国内报道的最高产能。
  本文采用紫外和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方法,经
高浓度的磺胺胍(SG)和(NH4)2SO4定向筛选,以
获得 1株 高 产 L Gln的 菌 株 LG 65(SGr,
(NH4)2SO

4),并在7L发酵罐中发酵,考察其优化
后的发酵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
dophilum)LG 3,笔者所在实验室保藏。
1.1.2 试剂
  葡萄糖(工业级),山东西王生化科技有限公
司;玉米浆,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NH4)2SO4(工
业级),山东菱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磺胺胍(SG),
美国Sigma公司;硫酸二乙酯(DES)、(NH4)2SO4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仪器与设备
  SBA 40C生物传感分析仪,山东省科学院生
物研究所;UV 21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尤
尼克有限公司;往复式摇床,无锡查桥轻机厂;
PHS 3C型精密 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7L发酵
罐,高百特发酵机(上海)有限公司。
1.1.4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g/L):葡萄糖20,(NH4)2SO415,
KH2PO41,K2HPO4·3H2O1,MgSO4·7H2O01,
MnSO4·4H2O001,FeSO4·7H2O001,尿素 15,琼
脂 20,生物素 000003,VB1000004。
  完全培养基 (g/L):葡萄糖 5,牛肉膏 10,蛋白
胨 10,酵母膏 5,NaCl5,琼脂 20。
  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 25,K2HPO4·3H2O
1,KH2PO41,MgSO4·7H2O05,玉米浆30,尿素5。
  摇瓶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140,玉米浆12,
(NH4)2SO470,KH2PO4·3H2O2,MgSO4·7H2O05,
MnSO4·H2O001,CuSO4·5H2O0001,ZnSO4·7H2O
0001,VB1·HCl0001,VH000003,CaCO350。
  上罐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100,玉米浆
12,(NH4)2SO470,KH2PO4·3H2O2,MgSO4·7H2O
05,MnSO4·H2O001,CuSO4·5H2O001,ZnSO4·
7H2O0001,VB1·HCl0001,VH000003。另加消
泡剂015mL/L。
  将(NH4)2SO4配制成400g/L的溶液,用NaOH
溶液调节pH为70,与发酵液分开灭菌,接种前与
发酵液混合。所有培养基灭菌前用 NaOH溶液调
pH为 70~72,种子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
养基在01MPa下灭菌20min,发酵培养基在007
MPa下灭菌15min。
1.2 方法
1.2.1 培养方法
  1)斜面、平板培养方法 在30℃培养箱里培
养20~24h。
  2)摇瓶培养方法 种子培养:500mL三角瓶中
装液100mL,于往复式摇床上30℃、90r/min振荡
培养7~8h。
  摇瓶发酵培养:500mL三角瓶中总装液20mL,
接种前加入(NH4)2SO4使其质量浓度为70g/L,接
一环菌体或 2mL种 子 液 于 往 复 式 摇 床 上
100r/min、30℃培养72h。
  3)7L发酵罐培养方法 总装液量4L,接种前
加入(NH4)2SO4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为70g/L,接种
量10%,通风2L/min,调节搅拌转速使溶氧8h前
维持在 10% ~15%,之后使溶氧维持在 18% ~
25%;前期调节pH为72,8h后调节pH为555~
560,发酵过程中流加800g/L葡萄糖溶液使其残
糖质量浓度维持在40~50g/L,后期不再补糖使发
酵结束时残糖质量浓度在10g/L以下,发酵40~
45h结束。
12.2 诱变方法
  紫外诱变和常规化学诱变法[12]。
1.2.3 筛选方法
  1)平板筛选 把诱变的菌液分别涂布于含 SG
和(NH4)2SO4的基本培养基上,30℃下培养 3~4
d,挑出长势较好的单菌落进行摇瓶筛选。
  2)摇瓶筛选 初筛:将诱变得到的单菌落分别
接环于20mL摇瓶发酵液中培养,挑出产酸较高的
菌株。复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接于种子液中,培
养7~8h,再将种子液分别接种于3个摇瓶发酵液
中进行摇瓶发酵,测出产量,挑出高产菌株。
1.2.4 分析方法
  1)pH的测定 国产精密 pH试纸和 PHS 3C
型精密pH计测定。
  2)OD的测定 取02mL发酵液用025mol/L
HCl溶液稀释25倍,于562nm测吸光度。
  3)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 SBA
0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 
40C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
  4)发酵液中L Gln含量的测定 纸层析法[13]
和酸解酶膜联用法[14]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SG是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能通过阻碍
叶酸的合成,从而间接抑制 ATP。若菌种具有 SG
抗性,便能解除这种抑制,从而提高细胞中 ATP的
含量,促进L Gln的生成。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
酶(GS)的作用下结合一个 NH+4后生成 L Gln,高
浓度的NH+4是 L Gln大量合成的必要条件,但是
过量的NH+4对GS有阻遏作用,所以选育具有 NH


抗性的突变株,可解除对 GS的阻遏,从而有利于
L Gln的合成。
2.1 L Gln高产菌株的选育与抗性比较
2.1.1 L Gln高产菌株的选育
  LG 3经UV和DES诱变,再经SG平板、高浓
度(NH4)2SO4平板筛选和摇瓶发酵,得到1株具有
SG抗性和高浓度(NH4)2SO4抗性的突变株
LG 65,在未经优化的条件下,可生产 L Gln
435g/L。
21.2 LG 3与LG 65抗性比较
  把LG 3与LG 65分别涂布于含不同浓度梯
度的 SG、(NH4)2SO4抗性平板上,培养温度为
30℃,48h后发现 LG 65能分别在 300mg/L的
SG平板和80g/L(NH4)2SO4的平板上生长,其抗
性与出发菌株LG 3相比有了很大提高,结果见表
1和表2。
表1 LG 3与LG 65的SG抗性比较
Table1 SGresistanceofLG3andLG65
ρ(SG)/
(mg·L-1)
生长状况
LG 3 LG 65
100 + ++
150 + ++
200 - ++
250 - ++
300 - +
350 - ±
400 - -
     注:++、+、±、-分别表示生长良好、生长、
微弱生长和不生长。
表2 LG 3与LG 65的(NH4)2SO4抗性比较
Table2 (NH4)2SO4resistanceofLG3andLG65
ρ((NH4)2SO4)/
(g·L-1)
生长状况
LG 3 LG 65
60 ++ ++
65 + ++
70 ± ++
75 - ++
80 - +
85 - ±
90 - -
     注:++、+、±,-分别表示生长良好、生长、
微弱生长和不生长。
2.1.3 LG 65的遗传稳定性
  将突变株 LG 65在斜面上连续传代5次,进
行摇瓶试验考察,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
LG 65经过传代5次,遗传标记和产酸能力的稳定
性依然良好,可供进一步研究。
表3 LG 65的遗传稳定性
Table3 GeneticstabilityofLG65
传代数 遗传标记 ρ(LGln)/(g·L-1)
1 + 432
2 + 435
3 + 433
4 + 438
5 + 428
     注:+表示具有“SGr、(NH4)2SOr4”遗传标记。
2.2 发酵培养基对产L Gln的影响
2.2.1 葡萄糖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受到底物浓度的影
响。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会
对菌体生长和产酸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采用不
同起始糖浓度进行摇瓶发酵,后期补加800g/L葡
萄糖,使其质量浓度30h前维持在40~50g/L。
  从图1可以看出:当初糖质量浓度小于140g/L
时,产酸和OD随着初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有所上
升;当初糖质量浓度大于140g/L时,菌体生长明显
受到抑制,产酸也相应降低,所以采用初糖质量浓
度为140g/L。
13 第1期 柴进凯等:L谷氨酰胺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图1 葡萄糖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Fig.1 EfectsofGlucoseconcentrationon
theproductionofLGln
2.2.2 玉米浆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玉米浆(CSL)是一种用亚硫酸(H2SO3)浸泡玉
米后得到的浸泡水浓缩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
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玉米浆的成分因玉米原料
来源及处理方法而不同,每批均需进行小型实验以
确定其用量[15]。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玉米浆进行摇瓶发酵,结
果见图2。从图2可知:随着玉米浆质量浓度的增
加,菌体质量浓度也开始了迅速的增长,而副产物
谷氨酸(L Glu)的产量有所降低。但 L Gln的产
量并不是一直在增加,而是在玉米浆为125g/L时
达到最大值446g/L;继续增大玉米浆的质量浓度,
L Gln的产量开始降低。
图2 玉米浆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Fig.2 EfectsofCSLconcentrationon
theproductionofLGln
2.2.3 (NH4)2SO4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NH4)2SO4不仅为菌体生长提供了 N源,同时
也为L Gln的顺利合成提供了所必需的 NH4
+,如
果NH4
+浓度不足,将影响由谷氨酸到 L Gln的转
化;若(NH4)2SO4的浓度太高,对发酵液的后处理即
提取精制带来困难,且容易影响提取的收率[10]。
  从图3可以看出:当(NH4)2SO4的质量浓度为
70g/L时,L Gln的产量最大,达448g/L。
图3 (NH4)2SO4质量浓度对产L Gln的影响
Fig.3 Efectsof(NH4)2SO4concentrationonthe
productionofLGln
2.2.4 pH对产L Gln的影响
  L Gln在积累过程中也会在谷氨酰胺酶的作
用下降解为谷氨酸。谷氨酰胺酶的最适 pH在62
附近,低于58或高于68,酶活都会明显降低[16]。
本实验分别采用pH为52、56、60为条件在7L发
酵罐上发酵培养40h,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
出,pH56更有利于L Gln的积累。
图4 pH对产L Gln的影响
Fig.4 EfectsofpHontheproductionofL Gln
2.2.5 摇床转速对产L Gln的影响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L Gln时,需要消耗大量的
ATP。如果合成过程中的溶氧过低,产能不够,代谢
转向由丙酮酸生物合成乳酸的方向,此时产 L Gln
受到抑制;溶氧过高时,葡萄糖进入完全氧化体系
进行代谢(三羧酸循环),不利于 α 酮戊二酸进一
步产生还原氨基化的反应[17],从而使 L Gln的产
量降低。
  采用振幅为8cm的摇床分别在不同转速下进
行摇瓶发酵,结果见图 5。从图 5可知:当转速为
100r/min时,对积累L Gln最有利。
2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 
图5 摇床转速对产L Gln的影响
Fig.5 EfectsofshakerspeedontheproductionofLGln
2.2.6 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对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
验,结果如表4、表5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 L
Gln积累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玉米浆质量浓度、转
速、(NH4)2SO4质量浓度、葡萄糖质量浓度。实验所
得最佳结果为 A2B3C2D2。在该组合条件下重复实
验3批,得到 L Gln产量分别为 475、468、478
g/L,其平均产量高于正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因此,
可得摇瓶发酵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葡萄糖140g/L、
(NH4)2SO470g/L、玉米浆12g/L、转速100r/min。
表4 L9(3
4)正交实验的设计与结果
Table4 L9(3
4)orthogonalexperimentdesignandresult
实验号
因  素

ρ(葡萄糖)/
(g·L-1)

ρ((NH4)2SO4)/
(g·L-1)

ρ(玉米浆)/
(g·L-1)

摇床转速/
(r·min-1)
ρ(L Gln)/
(g·L-1)
1 135 60 11 95 412
2 135 65 12 100 468
3 135 70 13 105 404
4 140 60 12 105 442
5 140 65 13 95 417
6 140 70 11 100 445
7 145 60 13 100 414
8 145 65 11 105 388
9 145 70 12 95 473
表5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Table5 Analysisoforthogonalexperimentdesign
误差源 A B C D
K1 1284 1268 1245 1302
K2 1304 1273 1383 1317
K3 1275 1322 1235 1234
R(极差) 29 54 148 83
2.3 7L发酵罐实验
  图6为LG 65在7L发酵罐上的发酵过程曲
线。从图6可以看出:菌体没有明显的延滞期,发
酵从一开始,菌体便迅速增长,随着菌体质量浓度
的增大,耗糖速率逐渐增加,0~12h产 L Gln的
量很少;12~32h为菌体稳定生长期,耗糖和产
L Gln的速率都明显加快;32~40h为衰亡期,此
阶段 OD逐渐降低,耗糖速率也有所减缓,直至发
酵结束。40h产L Gln产量为 55g/L,糖酸转化
率为344%。
图6 7L发酵罐产L Gln的发酵过程曲线
Fig.6 Fermentationcoursecurveson7Lfermentor
33 第1期 柴进凯等:L谷氨酰胺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3 结 论
  以 LG 3为出发菌株,经 UV和 DES诱变处
理,SG、高浓度(NH4)2SO4定向筛选后,获得1株高
产L Gln的菌株LG 65,在未经优化的条件下,摇
瓶发酵72h,可产L Gln435g/L。
  经过对培养基各组分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使其
产量经72h摇瓶发酵后达到47~48g/L,7L发酵罐补
料分批发酵40h后达到55g/L。优化后的培养基:葡
萄糖140g/L,玉米浆12g/L,(NH4)2SO470g/L。
参考文献:
[1] ReedsPJ,BurinDG.Glutamineandthebowel[J].JNutr,
2001,131:25052508.
[2] RennieMJ,AhmedA,EhogalisEO,etal.Glutaminemetabolism
andtransportinskeletalmuscleandheartandtheirclinicalrele
vance[J].JNutr,1996,126:11421149.
[3] NewsholmeP.WhyisLglutaminemetabolismimportanttocels
oftheimmunesysteminhealth,postinjury,surgeryorinfection
[J].JNutr,2001,131:25152522.
[4] NeuJ.GlutamineinthefetuandcriticalyIIlowbirthweightne
onate:metabolismandmechanismofaction[J].JNutr,2001,
131:25852589.
[5] VanderHulstRR,VanKreelBK,VonMeyenfeldtMF,etal.
Glutamineandthepreservationofgutintegrity[J].Lancet,1993,
341:13631365.
[6] SoubaWW,HerskowitzK,AustgenTR,etal.Glutaminenutri
tion:theoreticalconsiderationandtherapeuticimpact[J].JPare
EnteNutr,1990,14(S):23752435.
[7] 汤亚杰,张伟,李红梅,等.发酵法生产 L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
[J].食品科学,2008,29(3):499503.
[8] YamadaS,NabeK,UjimaruT,etal.LGlutamineformationby
Flavobacteriumrigense[J].ApplEnvironMicrobiol,1979,37:
10631066.
[9] 汪世华,白文钊,吴思方,等.L 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诱变育
种[J].食品科学,2002,23(3):6467.
[10] 李爽,章健,解云峰,等.谷氨酰胺发酵条件的研究[J].工业
微生物,1998,28(4):710.
[11] 汪世华,白文钊,吴思方,等.L 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定向选
育及产胺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2,42(6):
751754.
[12] 诸葛健,王正祥.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1994:383394.
[13] 杨梅,张伟国.L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
[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23(2):8285.
[14] 陈奎发,蒋楠,杨艳,等.酸解 酶膜联用法检测谷氨酰胺[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9):2628.
[15] 陈宁.氨基酸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83.
[16] 韩铭海,赵娟娟,华盛龙,等.一株高产谷氨酰胺酶菌株的鉴
定和酶活特性的研究 [J].大豆科学,2008,27(6):
10371040.
[17] 张伟国,钱和.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1997: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50.
国内简讯
稳定无活性维甲酸X受体(RXR)四聚体构象的天然小分子首次被发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旭课题组与蒋华良及胡立宏课题组合作,博士研究生张海涛与周蓉(华
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联合培养硕博生)等发现天然产物 Danthron是 RXRa特异性拮抗剂,并获得了 RXRa
LBD/Danthron复合物晶体,成功解析了其结构,这是国际上 RXR与其拮抗剂复合物晶体结构的首例报道,
研究发现的Danthron采用稳定无活性RXR受体四聚体构象方式拮抗 RXRa的转录激活。研究所取得的成
果将为RXR拮抗剂的设计筛选提供新的重要研究思路。此外,由于Danthron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黄曾被发现具有抗糖尿病和抗癌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项研究还为中药大黄有效成分
的相应药理作用提供了相关作用靶点信息。
向具超凡转化利用能力的白蚁学习造“生物反应器”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生物质资源在解决这2个问题方面潜力巨大。然而,生
物质的高效、经济转化问题“久攻不克”,已成为当前困扰国际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公认难题。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孙
建中认为,以白蚁为代表的肠道消化系统是世界上最小但又非常高效的“生物反应器”,对木质纤维素具有超凡的
转化利用能力,整合多学科力量研究和探索,以白蚁为代表的自然界生物高效转化系统的仿生理论和技术途径,有
可能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多年的生物质高效转化中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文伟河)
4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