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version of CO2 to methanol through multi-enzymes immobilized in ALG-SiO2 composite

ALG-SiO2杂化凝胶固定化多酶体系催化CO2转化甲醇研究



全 文 :!"#$%&’!杂化凝胶固定化多酶体系
催化 (’!转化甲醇研究
许松伟,陆 杨,苑伟康,吴 洪,姜忠义!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天津 )***+,)
摘 要:采用甲酸脱氢酶(-./012)、甲醛脱氢酶(-.3412)和醇脱氢酶(!12)) 种脱氢酶为催化剂,以原型烟酰胺腺嘌
呤二核甙酸(5!12)作为电子供体,通过 ) 步连串反应将 (’,转化为甲醇。采用正硅酸甲酯原位水解方法将二氧化
硅掺杂于海藻酸(!"#)溶胶中,通过双交联制备出新型 !"#$%&’,杂化凝胶。与 !"# 凝胶相比,!"#$%&’,结构更加紧
密,酶的泄漏率大大降低,酶活性得以很好保持。将酶包埋于 !"#$%&’,后,存放 6* 4 以后或重复使用 7* 次以上,酶
活性都能保持 8*9以上,与之相比,包埋于 !"#凝胶中的酶活性几乎完全丧失。
关键词:海藻酸;二氧化硅;杂化;固定化;二氧化碳;甲醇
中图分类号::8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76+, < )6+8(,**=)*) < **6; < *=
"#$%&’()#$ #* "+, ,# -&,./$#0 ,.’#12. -10,)3&$45-&( )--#6)0)4&7
)$ 89:3;)+, <#-=#(),&
>? %@AB$C0&,"? D.AB,D?!5 E0&$F.AB,E? 2@AB,GH!5# IJ@AB$K&
(%LJ@@3 @M (J0N&L.3 OAB&A00P&AB .A4 Q0LJA@3@BK,Q&.AR&A ?A&S0PT&/K,Q&.AR&A )***+,,(J&A.)
86(,’/<,:20P0&A,(’, C.T L@AS0P/04 &A/@ N0/J.A@3 /JP@UBJ /JP00 T/0V P04UL/&@A P0.L/&@AT L./.3KW04 XK /JP00
4&MM0P0A/ F&A4T @M 40JK4P@B0A.T0T,M@PN./0 40JK4P@B0A.T0(-./012),M@PN.340JK40 40JK4P@B0A.T0(-.3412).A4
.3L@J@3 40JK4P@B0A.T0(!12)Y Z04UL04 A&L@/&A.N&40 .40A&A0 4&AUL30@/&40(5!12)C.T 0NV3@K04 .T /J0 030L$
/P@A 4@A@P Y !3B&A./0$T&3&L.(!"#$%&’,)JKXP&4 L@NV@T&/0 X0.4 C0P0 VP0V.P04 M@P /J0 /JP00 40JK4P@B0A.T0T &N$
N@X&3&W./&@A,/JP@UBJ /J0 JK4P@3KT&T .A4 L@A40AT./&@A @M /0/P.N0/J@[KT&3.A0(Q\’%)&A T&/U &A .A .3B&A./0 T@3U$
/&@A,M@33@C04 XK (., ] LP@TT3&AF&AB C&/J X3@LFT @M BU3UP@A&L .L&4 P0T&4U0T Y (@NV.P04 /@ !"# B03,/J0 !"#$%&’,
L@NV@T&/0 C.T L@NV.L/,.A4 M0.T&X30 M@P 0AWKN0 3@.4&AB .A4 0AWKN./&L .L/&S&/K P0/0A/&@A Y !M/0P /J0 !"#$%&’,$
0AWKN0 X&@L@NV@T&/0 C.T T/@P04 M@P N@P0 /J.A 6* 4.KT,@P UT04 M@P 7* LKL30T,N@P0 /J.A 8*9 @M /J0 P03./&S0 0A$
WKN./&L .L/&S&/K L@U34 X0 P0/.&A04 Y 2@C0S0P,/J0 P03./&S0 0AWKN./&L .L/&S&/K &A /J0 !"#$0AWKN0 X&@L@NV@T&/0 C.T
40LP0.T04 .3N@T/ /@ W0P@ Y
>&5 ?#’7(:.3B&A./0;T&3&L.;JKXP&4;&NN@X&3&W./&@A;L.PX@A 4&@[&40;N0/J.A@3
(’,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主要源自化石燃料 燃烧排放。在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向大气
! 收稿日期:,**=$*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7+6*)_)。
作者简介:许松伟(7_+_$),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固定化酶研究。
联系人:姜忠义,O$N.&3 WJKR&.AB‘ /RU ^ 04U ^ LA
!UB Y ,**=
·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J&A0T0 G@UPA.3 @M a&@VP@L0TT OAB&A00P&AB
第 ) 卷第 ) 期
,**= 年 8 月
万方数据
中排放的 !"#正以每年 $%的速度递增。因此,如何
有效地利用 !"#正引起世界的关注。目前在化学方
面,科研工作者把精力集中在将 !"#作为替代碳源来
合成有用的化学品,如 &#还原 !"#制备甲醇、!"#和
!&$制合成气和烃、!"#与甲醇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等。其中,!"#转化为甲醇被认为是 !"#利用的最有
效途径[’]。然而 !"#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小分子,其
标准生成热(! ()为 )*+,)$ -. / 012,对其进行活化转化
还非常困难,因此目前 !"#的活化和转化是当今一个
世界性的热点和难题。非均相催化 !"#加氢制甲醇
过程具有高温、高压、能耗高以及污染严重等缺点。
而采用生物方法转化 !"#合成甲醇具有反应条件温
和、选择性高等显著优点。本研究采用甲酸脱氢酶
(34567&)、甲醛脱氢酶(34287&)和醇脱氢酶(97&)) 种
脱氢酶为催化剂,以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甙酸
(:97&)作为电子供体,通过 )步连串反应进行 !"#转
化为甲醇的探索(图 ’)。与 !"#其它转化方法相比,
本研究的过程在常温、低压、接近中性 ;& 条件下进
行,并且该过程从原料到反应过程对环境无污染,符
合绿色化学要求[#]。为避免酶与反应物(底物)和产
物之间的分离以及酶对环境的可能性污染,提高酶的
热、贮存和操作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和反应过程连续化,需要寻求酶的适宜固定化方
法[),$]。本研究采用正硅酸甲酯(<=">)在海藻酸
(42?@A456,9BC)溶液中水解缩聚,然后由 !4# D 引发海
藻酸形成凝胶,从而制备出新的海藻酸 E 二氧化硅
(9BCF>@"#)杂化凝胶用作酶的固定化载体,以延长
!"# 转化甲醇的催化剂的寿命。
图 ’ !"#到甲醇转化过程示意图
3@? ,’ >GH606 1( 6AIJ045@G G1AK6LM@1A 1( G4LN1A 8@1O@86 51 065H4A12
! 实验过程
’ ,’ 仪器与试剂
固定化过程中酶的泄漏用紫外 E可见分光光度
计(&@54GH@,.4;4A,型号,PF#+QQ)检测。生成的甲醇
采用 &RS+*Q 型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甲酸脱氨酶
(’ ,$ P / 0?)、甲醛脱氢酶($ ,$ P / 0?)、醇脱氢酶()*)
P / 0?)和电子供体 :97&(!*+ ,Q%)均购自 >@?04公
司。正硅酸甲酯购自武汉大学(含量!*S ,Q%)。海
藻酸钠购自上海天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含量!
** ,Q%,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S ,#T U ’QV)。其他试
剂均为分析纯。
’ ,# 9BC凝胶固定化酶
海藻酸溶液由干燥好的海藻酸钠溶于二次蒸馏
水配制得到,将甲酸脱氢酶($,V 0?)、甲醛脱氢酶
(’,Q 0?)和 醇 脱 氢 酶( ’,Q 0?)溶 解 于 ’ 0B
Q,QV 012 / B,;& T,Q 9BC溶液中混合均匀,所得 9BC 的最终质量与体积
比为 #%。将溶解好的海藻酸 E酶混合液用 V号针头
滴加到#Q 0B Q,# 012 / B !4!2#溶液中,凝胶化 Q,V H
后,取出凝胶(!凝胶)经过二次蒸馏水洗涤后过滤备
用。
将溶解有甲酸脱氢酶( $ ,V 0?)的 Q ,) 0B
Q ,QV 012 / B,;& T ,Q 9BC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滴加 !4!2#溶液,制备含
甲酸脱氢酶的 9BC 凝胶。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含
甲醛脱氢酶凝胶和醇脱氢酶的 9BC 凝胶。并采用
紫外 E 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 ) 种酶的泄漏。将
所得 ) 种含单酶的 9BC凝胶总称为"凝胶。
’ ,) 9BCF>@"#凝胶固定化酶
取正硅酸甲酯 ’ ,$T 0B 与 9BC 溶液 $ 0B 剧烈
搅拌 V 0@A,然后迅速加入 ’ 0B三酶混合液(甲酸脱
氢酶 $ ,V 0?、甲醛脱氢酶 ’ ,Q 0?和醇脱氢酶’ ,Q 0?)
搅拌均匀后滴加入 #Q 0B Q ,# 012 / B !4!2#溶液中,凝
胶化 Q ,V H 后,取出凝胶(#凝胶)经过二次蒸馏水
洗涤后过滤备用。
将 甲 酸 脱 氢 酶( $ ,V 0?)溶 解 于 Q ,) 0B
Q ,QV 012 / B,;& T ,Q ’ ,)) 0B 9BC溶液中。取正硅酸甲酯 Q ,$* 0B与 ’ ,#
节中所配制的海藻酸溶液剧烈搅拌 V 0@A,迅速加入
甲酸脱氢酶溶液搅拌均匀,然后滴加入 #Q 0B
Q ,# 012 / B !4!2#溶液中,凝胶化 Q ,V H 后,即可制得
含酸脱氢酶的杂化凝胶,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得到
含甲醛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的杂化凝胶。并采用紫外
E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 ) 种酶的泄漏。将此 )
种含有单酶的凝胶总称为$凝胶。
’ ,$ 酶催化 !"#转化甲醇反应
将甲酸脱氢酶($ ,V 0?)、甲醛脱氢酶(’ ,Q 0?)
和醇脱氢酶(’ ,Q 0?)溶于 # ,V 0B Q ,QV 012 / B &!2 溶 液 中,并 加 入 :97& 使 其 浓 度 达 到
#QQV 年 + 月 许松伟等:9BCF>@"#杂化凝胶固定化多酶体系催化 !"#转化甲醇研究 ·SV·
万方数据
!"#!$%& ’ (。将含酶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中,通入
)*+并保持压力为 # ,- ./0,反应 1 2。取样用气相色
谱采用内标法分析甲醇含量。
将上述制得的 " 类凝胶加入至密闭反应器中,
按照上述游离酶酶促反应条件进行反应,用气相色
谱分析甲醇含量。
! 结果讨论
+ ,3 酶固定化过程
4(5是从褐藻中提取的一类直链高分子多糖,
由古罗糖醛酸(5段)和甘露糖醛酸(. 段)以!(36")
糖苷链接而成,以二价金属离子,比如 )0+ 7、)8+ 7、
90+ 7、:;+ 7等引发即可得到 4(5凝胶。由于 4(5凝
胶生物相容性好、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固定化酶的
初始活性较高、底物和产物在其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较大,因而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固定化载体。但是
4(5在酶包埋过程中存在在如下的缺陷[- < 1]:(3)
4(5多为水溶性高分子,水分子在高分子网络中传
递速度快而容易将溶于其中的酶洗脱造成酶的泄
漏;(+)4(5容易发生溶胀,加剧了酶分子的泄漏,同
时降低了凝胶的机械强度。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学
者采用不同方法对 4(5 凝胶进行改造,主要包
括[! < 33]:(3)与壳聚糖、聚丙烯酸等交联;(+)在 4(5
凝胶表面涂覆聚 !6赖氨酸、戊二醛等。但是这些方
法用于酶固定化后往往导致酶活性丧失[3+]。因此
本研究采用原位水解缩聚得到的二氧化硅对 4(5
凝胶进行修饰,通过有机 = 无机杂化凝胶来改善凝
胶结构,提高酶的包埋率和活性。
正硅酸甲酯在酸、碱或盐的催化作用下经过水
解而形成硅醇(>*6?@!),硅醇经过聚合而形成纳米
级的三维凝胶网络。而在本研究中,在没有另外加
入酸、碱等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硅在 4(5 溶液
中在很短时间内( A +# $@;)经水解缩聚即可形成凝
胶网络。我们推测 4(5 分子对正硅酸甲酯的水解
和缩聚起到催化作用,因为通常正硅酸甲酯在没有
催化剂作用时需要若干天才能凝胶化。在正硅酸甲
酯水解过程,4(5 分子链上的古罗糖醛酸根和甘露
糖醛酸根可以水解为6)**>(B"0 分别为 C ,D- 和
C ,C1),而6)**>通过与正硅酸甲酯形成五元化合物
而与二氧化硅交联,促进正硅酸甲酯的水解。另外,
经过水解得到的硅醇会以 4(5为模板,依附 4(5链
形成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将 4(5 与正硅酸甲
酯水解的混合物滴加入 )0)&+溶液中,)0+ 7与古罗糖
醛酸交联,即可形成三维凝胶网络。4(56?@*+杂化
凝胶的形成示意如图 + 所示。
图 + 4(56?@*+杂化凝胶形成示意图
E@F ,+ ?G2H$0I@GJ %K 4(56?@*+ L@%G%$B%J@IH K%M$0I@%;
+ ,+ 酶分子在 4(5凝胶中的泄漏
由于 4(5凝胶松散的结构和较大的网络孔径
(- < +## ;$),固定在 4(5凝胶中的酶分子经常发生
泄漏,泄漏率在 CCN < O#N之间[- < 1,3C]。将 4(5 溶
胶滴入 )0)&+溶液中后,)0+ 7 迅速与 4(5 表面的 .
段结合而在颗粒表面形成凝胶壳层。随着凝胶化过
程的进行,)0+ 7不断通过液膜和壳层扩散进入未反
应的内核与 4(5结合。随着凝胶化进程,凝胶颗粒
体积不断减小,凝胶中的水分子就会被排出凝胶颗
粒。由于酶分子三维尺寸大都小于凝胶孔径而被水
带出凝胶。所以,4(5 凝胶中水分子的泄漏直接影
响酶分子的泄漏。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凝胶化过程
中不同时刻凝胶颗粒的质量,测得在 4(5 和 4(56
?@*+中,水的泄漏率分别为 -! ,CN和 CD ,ON,这说明
在 4(56?@*+杂化凝胶中水泄漏率比在空白凝胶中有
明显降低,因而,由于水流失而导致的酶泄漏也大大
降低。另外,在 4(56?@*+杂化凝胶中,酶分子可能位
于 4(5凝胶网络和二氧化硅的界面处,或被包埋于
二氧化硅部分当中,因而难以发生泄漏,因此,C 种
脱氢酶在 4(56?@*+杂化凝胶中的泄漏率比 4(5 和
凝胶中低(图 C)。
·DD· 生物加工过程 第 C 卷第 C 期
万方数据
图 ! ! 种酶在 "#$和 "#$%&’()中的泄漏率
*’+ ,! #-./.+- 01 234-- -5678-1408 "#$ .59 "#$%&’() :’0;08%
<0=’2-=
) ,! 酶促催化 >()转化甲醇反应
采用游离酶和固定化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能实现
>()到甲醇的转化,反应收率以 ?"@A用量为基准进
行计算。当收率为 BCCD时,每生成 B 80E 甲醇,需
消耗 ! 80E ?"@A,因此:
甲醇收率(D)F ! G 生成甲醇的量(80E)H ?"@A 加
入量(80E)G BCCD
图 I 脱氢酶酶催化 >()转化为甲醇的收率
*’+ ,I J’-E9= 01 8-23.50E 1408 >() ;.2.E67-9 2340K+3 9-36940+-%
5.=-=
从图 I 可以看出,游离酶和固定化酶都能成功
催化 >()到甲醇的转化,并且具有较高的甲醇收率。
游离酶催化 >() 转化为甲醇收率最高,达到了
LM ,MD,再次证明了酶催化剂的高效性。与游离酶
相比,固定化酶催化 >()转化为甲醇收率都有所降
低,这是由于酶泄漏,以及由于酶空间构象的微小变
化和空阻效应导致酶活降低所致。同时,与包埋于
"#$凝胶中的酶相比(!凝胶和"凝胶),包埋于
"#$%&’()凝胶(#凝胶和$凝胶)中的 ! 种酶具有更
高的催化活性和甲醇收率。这可能是由于包埋于
"#$%&’()凝胶中酶的泄漏率大大低于 "#$ 凝胶中
的;另外,"#$%&’()的凝胶环境更适于酶活性保持。
此外,对比!凝胶和"凝胶,以及#凝胶和$凝
胶时发现,将 ! 种脱氢酶混合后共同包埋于同一凝
胶(!凝胶和#凝胶)的酶活比将 ! 种脱氢酶分别包
埋的活性要高,这是因为将酶共同包埋后,! 种脱氢
酶极有可能被包埋于同一凝胶颗粒中,酶促反应的
中间产物(甲醛和甲酸)只需在同一凝胶颗粒中扩散
就能与连串反应中的下一种脱氢酶接触而发生下一
步反应,因此,中间产物的扩散路径大大缩短,更有
利于酶促反应发生。
本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和最适反应 ()转化甲醇的最
适反应温度为 !N O,最适反应 结果表明,固定于 "#$凝胶和 "#$%&’()凝胶中的酶
促反应最适温度为 !N O(图 P),最适反应 (图 Q)。这表明,与游离酶相比酶固定化后的最适
反应条件能够得以保持。
—!—R5 "#$%&’();—"—R5 "#$
图 P 温度对固定化酶催化转化甲醇收率的影响
*’+ ,P S-8<-4.2K4- -11-;2 05 23- 6’-E9= 01 8-23.50E ;.2.E67-9 :6
’880:’E’7-9 -5768-=
—!—R5 "#$%&’();—"—R5 "#$
图 Q *’+ ,Q
-5768-=
将酶存放于 C ,CP 80E H #、
E 溶液中
于 I O下保存,通过定期测定酶促反应甲醇的收率
)CCP 年 M 月 许松伟等:"#$%&’()杂化凝胶固定化多酶体系催化 >()转化甲醇研究 ·QN·
万方数据
来确定酶活性的保持。由图 ! 可以看出,随着存放
时间增长,包埋于 "#$凝胶和 "#$%&’()凝胶的酶活
性都有所降低。尤其在存放的初始阶段,酶活降低
较快,这可能是酶与固定化载体以及反应底物 *产物
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酶失活所致。随着存放时间增长
这种作用达到平衡,酶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稳
定保持。对于包埋于 "#$凝胶中的酶,使用过程中
酶泄漏是导致酶活持续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 "#$%&’();—"—+, "#$
图 ! 固定化酶存放活性
-’. /! &0123.4 5036’7’08 19 ’::16’7’;4< 4,;8:45
另外,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酶活性也逐渐
减低,结果如图 = 所示。重复使用 >? 次,包埋于
"#$%&’()凝胶中的酶促催化 @()转化为甲醇的收率
仍然能达到 =?A以上,而固定于 "#$凝胶中的酶促
催化活性几乎降低为零。
—!—+, "#$%&’();—"—+, "#$
图 = 固定化酶活性随使用次数变化
-’. /= "B0’C’08 19 ’::16’7’;4< 4,;8:45 C5 B8B74 ,D:642 ’, 0E244
F2101B175
! 结论
采用原位水解方法将二氧化硅通掺杂于 "#$溶
胶中,通过双交联制备出 "#$%&’()杂化凝胶,成功实
现了固定化 G 种脱氢酶催化 @() 到甲醇的转化。与
"#$凝胶相比,"#$%&’()结构更加紧密,酶的泄漏率
大大降低,酶活性得以很好保持。包埋于 "#$%&’()杂
化凝胶中的酶,存放 H? <以后或重复使用 >?次以上,
酶活性都能保持 =?A以上,与之相比,包埋于 "#$ 凝
胶中的酶活性几乎降低为零。将 G 种脱氢酶共同固
定于并实现 @() 到甲醇的转化,是 @()资源化的新工
艺、新探索;"#$%&’()杂化凝胶将作为一种简便、温
和、酶活保持率高的新型的固定化载体,用于酶和其
他生物大分子的固定化,能够应用于生物催化、生物
传感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参考文献:
[>] 刘昌俊,许根慧 I一碳化工产品及其发展方向[ J]I化工学报,
)??G,KL(L):K)L%KG? I
[)] J’3,. MJ,NO &P,PO QI R1C47 B1,C425’1, 19 B3261, <’1S’<4 01
:40E3,17 B30378;4< 68 517%.47 ’1::16’7’;4< <4E8<21.4,3545[ J]I &0D<
&D29 @3037,)??L,>K:L!K%L=? I
[G] &’:F51,3 RT,&0367426 @#,&’:F51,3 @U,40 37 I VE4 2174 19 0E4 @3@7)
.D7D21,’B 3B’< ’,0423B0’1, 1, 37.’,304 4,B3F5D7304:3042’375,)??L,)K:) H?G%) H>? I
[L] W23BB’,’ +,UX24; & I Y174BD732 635’5 19 @3) Z %’,,3045 3,< F4B0’,5:VE4 4..%61S Y:1<47 24C’5’04<[ J]I W’1:3B21%
:174BD74,)??>,):> ?=[%> ?[H I
[K] \35E4C5]8 " I U2104’, 7155 68 0E4 :’B214,B3F5D730’1, 19 4,;8:4( 73B%
0354)’, 37.’,304 643<5[J]I +,0 J UE32:,>[[=,>H>:>%K I
[H] W73,<’,1 ",Y3B^35 Y,@3,0421 \ I $7DB154 1S’<354 2474354 921: B37B’%
D: 37.’,304 .47 B3F5D745[J]I T,;8:4 Y’B216 V4BE,)???,)!:G>[%G)L I
[!] W73,<’,1 ",Y3B^35 Y,@3,0421 \ I +::16’7’;30’1, 19 .7DB154 1S’<354
_’0E’, B37B’D: 37.’,304 .47 B3F5D745[ J]I U21B455 W’1BE4:,)??>,GH:
H?>%H?H I
[=] W3‘F3’ &a,&E32:3 & I +,C450’.30’1, 19 5_477’,. * <4.23<30’1, 64E3C’1D2 19
37.’,304 643<5 B21557’,]4< _’0E @3) Z 3,< W3) Z ’1,5[ J]I b43B0 -D,B0
U178:,)??L,K[:>)[%>L? I
[[] c3,<4,642. $P,\21740 @,&B100 &#,40 37 I -3B0125 3994B0’,. F2104’, 24%
74354 921: 37.’,304%BE’0153, B13B42C304 :’B21B3F5D745 3,< .3502’B * ’,0450’,37 5’:D730’1,[J]I J @1,0217 b474354,)??>,!!:)[!%
G?! I
[>?]TE36 V,Y3,5112 " I T,;8:4 ’::16’7’;30’1, ’, ,1C47 37.’,304 BE’0153,
B124%5E477 :’B21B3F5D745[J]I W’1:3042’375,)??L,)K:> [G!%> [LK I
[>>]V3,2’54C4, ",\1.3, & I " ,1C47 :40E1< 912 0E4 ’::16’7’;30’1, 19 6%
.373B015’<354[J]I U21B455 W’1BE4:,)??),G=:)!%G? I
[>)]-23,B45B1 @,R’B173 V,J499248 "QI V1_32<5 3 9D778%58,0E40’B 5D650’0D04
19 37.’,304:<4C471F:4,0 19 3 ,4_ F21B455 D5’,. 0E42:37 .4730’1, 3,<
BE4:’B37 B2155%7’,]’,.[J]I W’1:3042’375,)??L,)K:K >>K%K >)L I
[>G]&44:3 &W,&04C4, QR I +::16’7’;30’1, 19 7’F354 D5’,. E8<21FE’7’B F178%
:425 ’, 0E4 912: 19 E8<21.47 643<5[J]I W’1:3042’375,)??),)G:G H)!%
G HGH I
第 G 卷第 G 期
)??K 年 =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E’,454 J1D2,37 19 W’1F21B455 T,.’,442’,.
"D. I )??K
·H=·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