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xtraction of L-lactic aci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by n -butanol

从发酵液中萃取L-乳酸的工艺



全 文 :Jan.2008
·56·
生物加工过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第6卷第1期
2008年1月
从发酵液中萃取三一乳酸的工艺
王甲卫,李 政,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摘要:以厶乳酸发酵液为对象,以正丁醇为萃取剂,在pH为2、温度为25℃、n(乳酸):n(正丁醇)=1:1、乳酸在
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为30%时,经3次萃取后,最终的萃取率可达到75.7%。萃取完成后,不需要将乳酸进行反
萃,可将所得到的正丁醇一乳酸的混合体系作为底物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乳酸丁酯,从而避开提取纯乳酸的高操作
要求。
关键词:正丁醇;分配系数;萃取;L.乳酸
中图分类号:Q815;TQ9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8】00-0056一04
ExtractionofL-lacticacidfromfermentationbrothby乃-butanol
WANGJia—wei,LIZheng,TANTian—wei
(BeijingBioprocessK yLaboratory,Col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University
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extractionofL—lacticacidfromfermentationbrothby -butanolwasinvestigated.Theex—
pefimentalresu tsshowedthextractionratewas75.7%underthoptimizedcon itionsofthen—butanol
tolacticacidmolarratioatl:1,temperatureat25℃,andthreetimesofextraction.Theextractedmix-
turecouldbeuseddirectlytoproducen·butyllactatendavoidingredundantseparationofL-laticacid.
Keywords:儿一butanol;distributioncoeff cient;extraction:工一lacticacid
乳酸是一种无色或略带黄色的糖浆状液体。
他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被广泛应用
于食品,酿造、医药、皮革、卷烟、化工和印染等工
业中。人们还发现乳酸的聚合物作为一种可生物
降解的新一代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1],其
应用可扩展到医药、塑料等领域。应用价值日益
为人们所重视。乳酸的生产分为合成法和发酵法
两大类。乳酸主要以发酵法获得,其优势在于原
料的利用及转化率较高,但其分离难度大,操作条
件要求苛刻。
已经报道过应用TOPO(三正辛基氧化膦)、TBP
(磷酸三丁酯)、高分子量的烷基化胺和季铵盐心。4】
作为萃取剂来萃取有机酸,在他们的研究中,亲水
性的有机酸如乳酸在以上所提到的萃取剂中的萃
取率都比较低。应用正丁醇作为萃取剂将乳酸从
发酵液中进行萃取,使之形成正丁醇与乳酸的络合
物,可将此络合物作为生成乳酸丁酯的底物进行反
应,而不需要得到高纯乳酸,从而避开得到高纯乳
酸的高操作要求。乳酸丁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
广泛的溶剂,可作为硝酸纤维素及多种纤维素醚和
碱性颜料的特殊溶剂,用于制造醇酸树脂、硝基漆、
油墨、粘结剂、蜡纸等。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
收稿日期:2007-03—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636010,50373003)
作者简介:王甲卫(1981一)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分离。
联系人:谭天伟,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tantw@mall.buct.edu.cn.
万方数据
2008年1月 王甲卫等:从发酵液中萃取£-乳酸的工艺 ·57·
食用合成香料,可用于一些软饮料、冰淇淋等食
品中‘5l。
本实验采用正丁醇为萃取剂,所得的萃取混合
物不再进行反萃,而直接将其作为反应底物来生成
乳酸丁酯,充分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l实验材料及方法
1.1材料
£哥L酸发酵液(本实验室自制),正丁酹,浓硫
酸(分析纯),SBA-40C型生化传感分析仪(山东省
科学院),pH计。
1.2实验方法
1.2.1乳酸含量的测定
采用SBA-40C型生化传感分析仪。
1.2.2乳酸萃取的方法
取一定浓度的乳酸发酵液,加入适量的正丁
醇,充分搅拌后,移置分液漏斗,几分钟后,即可完
全分层,界面清晰可见,分相后,应用1.2.1的测定
方法分别测定有机相和水相中乳酸的含量。
2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中,正丁醇与水充分混合分层后,两者的
质量比为,即在以下的实验中,假设正丁醇与水为
互不相溶。实验为多级错流萃取实验。乳酸的分
配系数由公式(1)定义,如下:
n一塾酸在查塑担主的垩堑亟量邃廑(碰垦.羔r1、
“一乳酸在水相中的平衡质量浓度(g/L)
¨7
2.1 乳酸质量分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不同,从而使其推动力也
不相同,导致不同的分配系数。由图1可看出,随着
发酵液中乳酸浓度的升高,乳酸在有机相中的分配
系数也越来越高,并且乳酸与正丁醇的摩尔比不同
时,其分配系数趋于平缓时乳酸质量分数是不同
的。在酯化反应过程中,正丁醇不应太过量,所以
在以下实验中选择乃(乳酸):n(正丁醇)为1:l时作
为其萃取条件,当乳酸质量分数达到30%时,其曲
线已渐平缓,说明此时在乳酸已经在有机相中达饱
和,即使提高发酵液中乳酸的浓度,其分配系数提
高不明显。
2.2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温度升高,其推动力也会相应增大,其分配系
图1 乳酸质量分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Fig.1Effectof helactica idconcentration
ondistributioncoefficient
数也会提高,实验时,乳酸的质量分数为30%,乳酸
与正丁醇的比值为l:l。从图2可看出,在水哥L酸一
正丁醇体系中,温度升高,乳酸分配系数有所增大,
但其分配系数升高缓慢。温度升高,操作能耗增
加,所以选择温度在室温下进行。
图2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Fig.2Effectof hetemperatureondistributioncoefficient
2.3 pH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乳酸的解离常数为3.86,但从发酵液中将乳酸
再生,适宜的pH应小于3.86,通过做不同pH下的
分配系数,可以看出随着pH的降低,其分配系数增
大。另外,在发酵液的pH在3.86左右时,发酵液
中仍然含有少量的盐未能沉淀,而将发酵液一直酸
化到2时,发酵液中再次沉淀出沉淀物。以pH在
3.86左右时的发酵液进行萃取,会有少量的盐因为
水的溶解从而进入到有机相中,会对后面的酯化过
程产生一定影响,在pH=2时进行萃取,能进入到
有机相中的盐类相对减少很多,所以综合考虑,选
定在pH=2时为较好的操作条件。
万方数据
· 58· 生物加工过程 第6卷第1期
图3不同pH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Hg.3Effectof hepHOildistributioncoefficient
2.4搅拌时间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搅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进行有机相与水相
的混合,能否充分混合,是决定分配系数的一个重
要参数,使用漩涡振荡器和磁力搅拌器进行对比,
前者在混合过程中水相和有机相始终分层,不能达
到很好的混合效果,后者则可以将水相和有机相进
行充分混合。图4给出了以磁力搅拌器进行混合后
的分配系数图。由图4可看出,随着搅拌时间的增
长,其分配系数几乎不变,可推断在一分钟之内已
能将水相和有机相充分混合。
图4搅拌时间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Hg.4Effectof hestirtimeondistributioncoefficient
2.5萃取3次后的萃取率
因为乳酸在有酸中的分配系数并不是很高,所
以要达到较高的萃取率,需要多次萃取。图5给出
了萃取3次后总的萃取率。
2.6萃取相中乳酸纯度的分析
虽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比较复杂。但以本
实验室的菌种发酵代谢途径中,主要是以产乳酸为
主,同时不可避免的代谢少量其他副产物。预处理
l:l l:1.2 1:l-4
n吼醐:,l(正丁醐
图5萃取3次后总的萃取率
Hg.5Totalextractionrateaftert eetimesxtraction
.一 j L
O 5.O 7.5
dmin
图6乳酸标准品液相谱图
Fig.6LacticacidstandardHPLCspectrum
—、、,、一
0 25 50 75 100
drain
图7乳酸发酵液液相谱图
Hg.7FermentationbrothHPLCspectrum
后的发酵液中依然含有少量的副产物。经紫外扫
描确定,在波长210nm时,有较大吸收。用c.18
(5p,250mmx4.6lnrll)色谱柱以5mmol的硫酸为
流动相,波长210nm,流速0.8mL/mim的条件进行
液相色谱的分析,乳酸标准品为阿法埃莎公司的纯


;。

:8

%,僻餐糌
万方数据
2008年1月 王甲卫等:从发酵液中萃取£-乳酸的工艺 · 59·
度为98%的晶体乳酸。
液相色谱图30min之内只有乳酸表现出响应,
其他少量杂质未能出峰,为此,做质谱图以进行再
次验证。质谱条件:离子源ESI一,锥孔电压为30V,
流动相配比为y(乙腈):V(水)=80:20,用甲醇稀
释样品。
荷质比为88.5的物质为乳酸。图8中,质谱图
中荷质比大于200以后没有物质峰出现,而在图9
中荷质比为306.9处出现物质峰,可以认为发酵液
中不存在这种物质。另外,荷质比为96.5的物质没
有出现在图9中,说明这种物质没有进人到有机相
中,而荷质比为105.6的物质均有出现。从乳酸代
谢途径可能的产生物质(乙醇、乙酸、丙酮酸、柠檬
酸等)来看,没有一种物质能与其对应,推测可能是
代谢途径以外的副产物。发酵过程中主要以产乳
酸为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其他副产物,但以有机
物萃取时,可以避免部分杂质进入有机相,减少对
后续工序的影响。

l&6
105.7
I¨.1.... IuI.。 .Lh . 。.I。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200
”如
图8乳酸发酵液质谱图
Fig.8Fermentationbrothn脚8spectrometryspectrum
50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

图9萃取有机相质谱图
Fig.9Organicphaserlla88spectrometryspectrum
3结论
经过3次萃取后,以正丁醇为萃取剂萃取乳酸
的萃取率可达到75.7%,不需要将乳酸进行反萃,
将得到的产品作为底物进行酯化提高了乳酸的利
用率。由实验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在25℃
下,pH为2,乳酸在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达到30%
时,进行萃取,经过3次萃取后,萃取率为75.7%。
参考文献:
[1]曹本昌,徐建林.£一乳酸研究综述[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
19(3):56-61.
[2]HalloT,MatsumotoM,OhtakeT,Extractionequilibriaoforganic
acidswithtri-n-oetylphosphineoxide[J].JCh mEngJpn,1990,
23(6):734-738.
[3]Matsu啪toM,OtonoT,KondoK.Synergisticextra tionofOlgsn·
icacidswithtri一//,一octylamineandtri—n—butylphosphate[J].sIepar
PurifTechnol,2001,24(112):337-342.
[4]MatsumotoM,TakagiT。NakasoT。et81.Kxtractionequilibriaof
organicacidswithtri—n-oetylmethyhunmoniumchloride[J].Solv
ExtrResDevJpn,1999,6:144-150.
[5]化工部科技情报所.化工产品手册(有机化工原料):上册
[K].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333-334.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