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imple method of 2,3-butanediol production

一种简单的高产2,3-丁二醇发酵生产方法



全 文 :一种简单的高产 !,"!丁二醇发酵生产方法
秦加阳,肖梓军,张兆斌,马翠卿,许 平!
(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
摘 要:利用一株克雷伯氏菌(!"#$%&#""’ &’( )*%+#)在以葡萄糖和磷酸氢二铵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中发酵生产 ",,!
丁二醇。在补料发酵培养过程中,通过补糖,",,!丁二醇和 ,!羟基丁酮的最大产量分别达到了 -+ ($ . / ) 和 %$ (# . /
),二醇的摩尔转化率达到理论水平的 0%1,转化速率达到 % (- . /()·2)。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丁二醇;发酵
中图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4 文章编号:%56" 7 ,56-("$$#)$+ 7 $$6% 7 $,
# $%&’() &)*+,- ,. ",,/01*23)-%,( ’4,-15*%,3
38* 9:;!<;=.,>84? @:!AB=,@2;=. @;C!D:=,E4 FB:!G:=.,>H I:=.
(JK;KL ML< );DCN;KCN< CO E:PNCD:;Q RLP2=CQC.<,J2;=SC=. H=:TLN&:K<,9:=;= "#$%$$,F2:=;)
#0$*425*:!"#$%&#""’ &’ ( )*%+# U;& B&LS KC ’NCSBPL ",,!DBK;=LS:CQ U:K2 ; VLS:BV D;&LS C= .QBPC&L ;=S ;V!
VC=:BV ’2C&’2;KL W X:N&KQ<,; &B:K;DQL VLS:BV PC=KL=K U;& SLO:=LS D< CNK2C.C=;Q LY’LN:VL=K& W R2L=,:= OLS!
D;KP2 OLNVL=K;K:C=&,D< K2L VL;=& CO OLLS:=. .QBPC&L,K2L PC=PL=KN;K:C= CO ",,!DBK;=LS:CQ ;=S ;PLKC:= NL;P2LS
-+ ($ . / ) ;=S %$ (# . / ),NL&’LPK:TLQ< W R2L <:LQS& CO S:CQ ;VCB=KLS KC 0%1 CO K2L K2LCNLK:P;Q <:LQS& ;=S K2L ’NC!
SBPK:T:K< U;& % (- . /()·2)W
6)7 8,4-$:!"#$%&#""’ &’ (;",,!DBK;=LS:CQ;OLNVL=K;K:C=
",,!丁二醇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
体,它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燃料以及航空航天等
各个领域[%,"]。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丁二醇已经
被广泛研究,而获得高浓度的 ",,!丁二醇是研究者
共同的目标。?Q&C= 和 9C2=&C= 利用产气节杆菌
(( ( ’#)*+#,#%)将 "55 . / )的葡萄糖转化成 06 . / ) 的
",,!丁二醇和 %+ . / )的 ,!羟基丁酮[,];ZB 和 J;SSQLN
利用肺炎克雷伯氏菌( ! ( -,#./*,&’#)从 ""5 . / ) 的
葡萄糖得到 %%, . / ) 的 ",,!丁二醇和 ,!羟基丁
酮[+];@L=.等人则利用产气节杆菌( ( ( ’#)*+#,#%)发
酵得到最终质量浓度为 %%$ . / ) 的 ",,!丁二醇和 ,!
羟基丁酮[#]。虽然以上报道 ",,!丁二醇和 ,!羟基丁
酮的总质量浓度都已经大于 %$$ . / ),但存在的问题
是培养基成分复杂,需要使用有机氮源,或采用细胞
循环等技术,前者成本过高且后处理困难,后者则需
要较复杂的设备,都不利于实际生产。
本文 利 用 一 株 克 雷 伯 氏 菌(!"#$%&#""’ &’ (
)*%+#),研究以工业葡萄糖为碳源,廉价的磷酸氢
二铵代替有机氮为氮源,通过流加补糖工艺,发酵生
产 ",,!丁二醇,在保证产物浓度的同时可大幅降低
生产成本,为进一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9 材料和方法
% (% 菌 株
实验室自行筛选保藏的一株克雷伯氏菌
(!"#$%&#""’ &’ (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秦加阳(%0-"!)男,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与发酵技术。
联系人:许 平,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生物学与环境友好生物技术;[V;:Q:’:=.YB\ &SB( LSB( P=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F2:=L&L 9CBN=;Q CO ]:C’NCPL&& [=.:=LLN:=.
*CT W "$$#
·6%·
万方数据
! "# 培养基
! "# "! 平板培养基($ % &)
蛋白胨 !’;酵母粉 (;氯化钠 !’;琼脂 #’。
! "# "# 种子培养基($ % &)
葡萄糖 )’;磷酸氢二铵 !’;氢氧化钾 ’ "*(;
+,-. ’ "(!;七 水 硫 酸 镁 ’ "/;七 水 硫 酸 亚 铁
’ "’’# #(;七水硫酸锌 ’ "’’0 (;七水硫酸锰 ’ "’’/ );
柠檬酸 ’ "#!;柠檬酸三钠 ’ "#1*。
! "/ 培养条件
平板培养:/0 2,#* 3;种子液发酵条件:(’’ 4&
三角瓶中放 !’’ 4& 培养基,/0 2,#’’ 5 % 467 培养
!) 3;发酵条件:在德国 8" 859:7 公司生产的 ( & 搅
拌式发酵罐中进行,装液量 * &,接种量 ;<,转速为
/’’ 5 % 467,通风为 ! & % 467,发酵周期为 (’ = ;’ 3。
! "* 分析方法
发酵液的光密度(!"):使用 0## 分光光度计在
;#’ 74处测得。菌体干重( "#$)是由光密度通过
一个校准方程("#$ > ’ "(1# / ? !" @ ! "100 *)转
化而来。
葡萄糖浓度( %&):发酵液稀释、离心后采用生
物传感分析仪 A8.B*’C测定。
产物浓度的测定:D.EF.G CHB//)’ 气相色谱仪
检测。乙酸丁酯为萃取剂,体积比 ! I ! 萃取,取上层
有机相 JC 检测。具体测定的条件是:火焰离子监
测器(KF,)温度为 #)’ 2,进样器温度为 ##’ 2,而
毛细管柱温是从 (’ 2升温到 !)’ 2,载气为氮气。
! "(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时,固定发酵配方中葡萄糖质量浓度
为 !)’ $ % &,磷酸氢二铵质量浓度为 #( $ % &。
正交试验的设计是采用 ’)(#0)正交表,各因素
及其水平确定如表 ! 所示。
表 ! ’)(#0)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9LMN ! &NONMP QR R9STQ5P Q7 ’)(#0)Q5T3Q$Q79M UNP6$7
水平
#(VWX)%
($ % &)
#((GX*)#AW*)%
($ % &)
#(+,-.)%
($ % &)
#(C9CM#)%
($ % &)
#(Y$AW*·0X#W)%
($ % &)
#(YNT9M PQMZT6Q7)%
(4& % !’’ 4&)
#(C6T59TN LZRRN5)%
(4& % !’’ 4&)
! ’ "*( ’ ’ ’ "’1 ’ "/ ’ !
# ’ 0 ! ’ ’ ! ’
注:金属离子母液包括七水硫酸亚铁 ’ "##( $ % &,七水硫酸锌 ’ "0( $ % &,七水硫酸锰 ’ "/) $ % &。柠檬酸缓冲液包括柠檬酸 #! $ % &;
柠檬酸三钠 #1 "* $ % &
! 结 果
# "! 培养基优化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如表 # 所示,各因素对发酵影响
大小的顺序依次为 VWX [ C9CM# [ Y$AW*·0X#W [ 柠
檬酸缓冲液 [(GX*)#AW* [ 金属离子母液 [ +,-.。
尤其是前三种成分影响巨大,后三者影响不大,甚至
起反作用。确定最终的发酵配方为葡萄糖 !)’ $ % &;
磷酸氢二铵 #( $ % &;氢氧化钾 ’ "*( $ % &;七水硫酸镁
’ "/ $ % &;六水氯化钙 ’ "’1 $ % &。
表 # #,/B丁二醇发酵正交试验结果
-9LMN # #,/B8ZT97NU6QM RN54N7T9T6Q7 Q7 Q5T3Q$Q79M UNP6$7
编号
#(VWX)%
($ % &)
#((GX*)#AW*)%
($ % &)
#(+,-.)%
($ % &)
#(C9CM#)%
($ % &)
#(Y$AW*·0X#W)%
($ % &)
#(YNT9M PQMZT6Q7)%
(4& % !’’ 4&)
#(C6T59TN LZRRN5)%
(4& % !’’ 4&)
C(H5QUZST6Q7)%
($ % &)
! ’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 0 ’ \’1 ’ \/ ! ’ (’ \!
* ’ 0 ’ ’ \’1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 \*( 0 ’ ’ ’ ’ ’ 0 \#
) ’ 0 # ’ ’ \/ ’ ! ! \(
(! ;! ") /( /# (/ "* (/ "/ /! "1 /* "0
(# / "( /’ "/ // "/ !! "1 !# // "* /’ ";
% () "/ * "0 ! "/ *! "( *! "/ ! "( * "!
注:(!,(# 是各因素分别在水平 ! 和 # 所得产量的和的平均值,% > (49] ^ (467
·0#·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 "! 补料分批发酵结果
发酵培养时,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 & ’ (。
发酵进行到 )% *以后,发酵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较
低并且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也比较大,此时进行补加固
态葡萄糖。共进行了两次补糖,一次在 )# *,补料前
后发酵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 & ’ (和 +! & ’
(;一次在 )+ *,补料前后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
& ’ (和 +% & ’ (。因此,总共补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 & ’ (。发酵过程中维持发酵罐的转速为 )%% - ’ ./0,
通风为 # ( ’ ./0。整个发酵中各个参数的变化如图 #。
在 1# *左右,克雷伯氏菌(!"#$%&#""’ 23 " (4#$1)共消耗
葡萄糖 !%5 & ’ (,得到产物 !,)6丁二醇 5$"% & ’ ( 和 )6
羟基丁酮 #%"1 & ’ (,二醇的摩尔转化率达到理论水平
的 ,#7,转化速率达到 #"5 & ’((·*)。
—!—()* ’(& ’ ();—"— +, ’( & ’ ();—#— )(89:;/<0)’( & ’
();
—$— )(=>;?0:@/;?0:@/<0)’(& ’ ()
图 # 发酵过程中菌体干重(()*)、残糖(+,)以及产物生成
曲线
D/& "# E-?3* ?A &A>9<2:( +,)?0@ !,)6
C>;?0:@/9;/<0 @>-/0& F:-.:0;?;/<0
从图 # 中还可以发现,在发酵的末期,还有少量
葡萄糖剩余。这可能是发酵液中的氮源或者其它营
养成分的不足造成的。但这同时也说明,发酵过程
还有一定的潜力,通过优化应当可以继续提高产物
的浓度。
! 讨 论
已报道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6丁二醇的方法虽
多,但这些方法或生产成本较高,或处理较困难,对
设备和操作的要求相对较高[, H #)],难以实现工业
化生产。
本研究采用自行筛选保藏的克雷伯氏菌( !"#$-
%&#""’ 23 " (4#$1)发酵生产 !,)6丁二醇。以葡萄糖和
磷酸氢二铵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在 1 ( 搅拌式发
酵罐中,通过流加补糖方式,在大约 1% * 的发酵周
期里,由 !%5 & ’ (的葡萄糖,得到 !,)6丁二醇和 )6羟
基丁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5$ "% & ’ ( 和 #% "1 & ’ (,二
醇的摩尔转化率达到理论水平的 ,#7,转化速率达
到 # "5 & ’((·*)。综合考虑产物浓度、摩尔转化率和
转化速率,该过程操作简单,易于控制,适于工业化
操作。
参考文献:
[#] IJ> KL M =/9;/<0 ;?0:@/=/<;:9*0[!] E?-& IN,L?/0 8 M D:-.:0;?;/O: 3-<@>9;/<0 ;?0:@/[L]M =/<-:2<>- P:9*0[)] QA2<0 =R,L<*02<0 KL M P*: 3-<@>9;/<0 ;JA:0: &AJ9
0$’12#/ ’#/03#4#%[L]M L C?9;:-/[$] S> TNU,I?@@A:- L4 M D:@6C?;9* ?33-9;/<0 ;?0:6
@/
C2;-?;: 9<09:0;-?;/<0
[L]M 833A T0O/-<0 K/9-[1] W:0& 8X,=/:CA R,Y:9ZG:- [Y M X-<@>9;/<0 ;?0:@/
.:.C-?0: C/<-:?9;<- G/;* 9:AA -:9J9A:[L]M 833A K/9-#,,#,)$:$V)6$V5 M
!%%1 年 ## 月 秦加阳等:一种简单的高产 !,)6丁二醇发酵生产方法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