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rected evolution by DNA shuffling of lysine decarboxylase gene cadA and ldc

通过DNA改组技术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基因cadA和ldc



全 文 :第 13卷第 5期
2015年 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3 No􀆰 5
Sep􀆰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5􀆰 05􀆰 004
收稿日期:2014-03-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A00807)
作者简介:张  凯(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蔡   恒(联系人),副教授,E⁃mail:cheng@ njtech.
edu.cn
通过 DNA改组技术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
基因 cadA和 ldc
张  凯,蔡  恒,汪  晨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摘  要:利用 DNA改组技术对赖氨酸脱羧酶野生型基因 ldc进行随机突变,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JM109中构
建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库。 从 E. coli JM109和蜂房哈夫尼菌 Hafnia alvei AS1􀆰 1009中分别克隆出赖氨酸脱羧酶基
因 cadA和 ldc。 查询 NCBI数据库得知,二者的同源性为 75%。 分别构建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和 pTrc99a ldc,
以此 2种质粒为模板,经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分析目的基因片段中存在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用多种限制
性内切酶碎片化 2种基因,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 这些小片段进行不同组合,突变体经过 LBXL平板初筛和高效
液相色谱(HPLC)复筛,获得 1 株酶活性提高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编号为 LDC2 16,其比酶活为 4 869􀆰 86
U / mg(以 1 mg总蛋白计),与 2种野生型赖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的酶 CadA(1 652􀆰 63 U / mg)、Ldc(2 365􀆰 93 U / mg)
相比,在最适温度 37 ℃、pH 6􀆰 0时,突变体的比酶活分别是上述野生型酶的 2􀆰 95和 2􀆰 06倍。 摇瓶发酵 5 h后,目
标产物 1,5 戊二胺产量从 46􀆰 9提高至 63􀆰 9 g / L,提高了 36%。
关键词:DNA改组;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蜂房哈夫尼菌;大肠杆菌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5)05-0020-06
Directed evolution by DNA shuffling of lysine decarboxylase gene cadA and ldc
ZHANG Kai,CAI Heng,WANG Chen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00,China)
Abstract:We enhanced the activity of two lysine decarboxylase(LDC) cadA and ldc by DNA shuffling
through random mutation. One lysine decarboxylase gene cadA from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other ldc
from Hafnia alvei AS1.1009 were linked into vector pTrc99a. Referring to NCBI database,the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75% homology between cadA gene and ldc gene. Then,we obtained three
recombinant plasmid pTrc99a⁃cadA and pTrc99a⁃ldc. As templates, two plasmids were amplified by
normal PCR to obtain the genes cadA and ldc. According to the 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present in the two
genes,we used variety of 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to get endonuclease fragments. Then, the random
fragments were purified and reassembled by PCR without primers and the products were amplified by
routine PCR. These fragm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assembled to genes of the same size as LDC. The
activity of LDC2⁃16 can reach to 4 869􀆰 86 U / mg total protein,which is 2􀆰 95 and 2􀆰 06 times as that of
the wide type ( CadA 1 652􀆰 63 U / mg、 Ldc 2 365􀆰 93 U / mg )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37 ℃,pH 6􀆰 0. After 5 h fermentation, the target product 1,5⁃diaminopentane production
researched 63􀆰 9 g / L from 46􀆰 9 g / L with an increase of 36%.
Keywords:DNA shuffling; directed evolution; lysine decarboxylase; Hafnia alvei; Escherichia coli
    赖氨酸脱羧酶(L lysine decarboxylase,Ldc,EC
4􀆰 1􀆰 1􀆰 18)是生物体内可逆地催化 L 赖氨酸脱羧
生成 1,5 戊二胺和 CO2的高度专一性酶[1]。 1,5
戊二胺在农业、医学、化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5 戊二胺是由
可再生原料衍生得到的生物聚酰胺,可以替代传统
化工方法生产的生物胺———己二胺[2],能应用于各
种聚酰胺产品、聚氨酯、螯合剂和添加剂等,与二元
酸进行聚合反应可合成优质高分子材料———新型
尼龙[3]。 它是一种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型的、耐
高温的生物塑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4]。
Ldc 存 在 于 E􀆰 coli、 尸 胺 杆 菌 ( Bacterium
cadaveris)和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等微生物
中,同时也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如黄瓜等。 该酶是
诱导性胞内酶,需要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促进脱羧
反应[5]。
酶的体外定向进化,不需要提前对酶的空间结
构以及催化机制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只需要通
过人为改变基因突变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模拟自然
进化过程(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在体外进
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操作,进行基因突变体库
的构建,根据不同基因的特性来建立高通量筛选方
法,最终获得理想的突变酶[6]。 DNA 改组 ( DNA
shuffling),又称有性 PCR [7-8],该方法是将亲本基
因进行尽可能多的组合,最终获得理想突变体。 不
管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该方法都比重
复寡核苷酸引导进行的诱变及易错 PCR 的方法等
更有利于获得有意义突变,其可使同源性较高的同
功能酶进行改组,大大提高基因突变率。
本课题组前期在 E􀆰 coli JM109 中(以 pTrc99a
为载体)分别单独克隆表达 cadA、 ldcC (来自于
E􀆰 coli)和 ldc(来自于 H􀆰 alvei)3 种典型赖氨酸脱羧
酶基因,CadA 和 LdcC 的比酶活分别为 1 652 和
1 329 U / mg;Ldc 比酶活为 2 366 U / mg(数据未发
表)。 因此,本研究中,笔者选择 2 个酶活较高的赖
氨酸脱羧酶基因 cadA和 ldc 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构
建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 和 pTrc99a ldc,以此 2
种质粒为模板,经 PCR扩增,获得基因片段,继而利
用 DNA改组等体外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对赖氨酸脱
羧酶基因 ldc 进行分子改良,以期获得酶活力提高
或酶学性质改善的优良突变菌。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株和质粒
H􀆰 alvei AS1􀆰 1009由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惠赠。 E􀆰 coli JM109、质粒 pTrc99a 保存于笔
者所在实验室,含赖氨酸脱羧酶基因的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 和 pTrc99a ldc 由笔者所在课题组
成员构建。
1􀆰 1􀆰 2  酶和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连接酶、rTaq DNA聚合
酶等,均购自 TaKaRa 公司。 其他化学试剂为市售
国产或进口分析纯。
1􀆰 1􀆰 3  培养基
液体 LB培养基(g / L):蛋白胨 10,酵母浸粉 5,
NaCl 10。 121 ℃湿热灭菌 30 min。
固体鉴别培养基 LBXL:在液体 LB 培养基的基
础上添加 0􀆰 5%(质量分数)L 赖氨酸和 0􀆰 01%(质
量分数)溴甲酚紫,并添加终浓度为 0􀆰 3 mmol / L 的
IPTG对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pH 6􀆰 0。
1􀆰 1􀆰 4  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引物设计
根据 E􀆰 coli JM109 中赖氨酸脱羧酶基因 cadA
序列和 H􀆰 alvei AS1􀆰 1009 中赖氨酸脱羧酶基因 ldc
序列,使用 Primer Premier5􀆰 0 软件辅助设计 2 个基
因序列的上下游引物。 分别在引物的 5′端增加 2~3
个保护碱基(划线字母),引入限制内切酶酶切位点
(加粗斜体字母)BamHⅠ和 Hind Ⅲ,以便后期的克
隆与表达。 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
cadA 1:5′ CGGGATCCATGAACGTTATTGC⁃
AATATTG 3′;cadA 2:5′ CCCAAGCTTTTATTTT⁃
TTGCTTTCTTCTTTC 3′;ldc 1:5′ CGGGATCCA⁃
TGAATATCATTGCCATCATGAACG 3′;ldc 2:5′
CCCAAGCTTTTATGACTTCTTCGCCGCTGAT 3′。
1􀆰 2  方法
1􀆰 2􀆰 1  PCR扩增 cadA和 ldc基因
分别以 E􀆰 coli JM109 和 H􀆰 alvei AS1􀆰 1009 的基
12  第 5期 张  凯等:通过 DNA改组技术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基因 cadA和 ldc
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反应。 反应体系:模板
DNA3 μL、上游引物 2 μL、下游引物 2 μL、10×Buffer
5 μL、MgCl2(2􀆰 5 mmol / L) 4 μL、dNTPs 4 μL、rTaq
DNA聚合酶 0􀆰 5 μL、加重蒸水至 50 μL。 反应条
件:95 ℃5 min;95 ℃1 min,58 ℃30 s,72 ℃ 3 min,
循环 30次;72 ℃10 min。
PCR结果用 1􀆰 0%(质量分数)琼脂糖凝胶电泳
进行检测,之后用 DNA 回收试剂盒(北京庄盟国际
生物基因科技公司)回收纯化 PCR 产物,并经过
BamHⅠ和 Hind Ⅲ双酶切(37 ℃、2􀆰 5 h),分别连接
到 pTrc99a 载体上,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 和
pTrc99a ldc 利用 CaCl2转化法转化至大肠杆菌
JM109,构建随机突变体库。
1􀆰 2􀆰 2  DNA改组
1)限制性内切酶法降解 DNA 及回收小片段 
以构建获得的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和 pTrc99a
ldc为模板,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 BamHⅠ和 Hind
Ⅲ对 2个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回收 cadA 和 ldc 基
因片段。 分别选择限制性内切酶①XhoⅠ、②EcoR
Ⅰ、③PstⅠ、④ClaⅠ对 cadA 基因片段进行酶切,
⑤SacⅠ、⑥ClaⅠ、⑦PvuⅠ、⑧EcoRⅠ对 ldc 基因片
段进行酶切[9],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2)无引物 PCR  上步获得的 8 种酶切片段分
别两两组合作为模板进行一次无引物 PCR,即①
⑤、①⑥、①⑦、①⑧、②⑤、②⑥、②⑦、②⑧、③⑤、
③⑥、③⑦、③⑧、④⑤、④⑥、④⑦和④⑧。 反应体
系:模板 DNA 3 μL、 10 × Buffer 5 μL、 MgCl2 ( 2􀆰 5
mmol / L) 4 μL、dNTPs 4 μL、 rTaq DNA 聚合酶 0􀆰 5
μL、加重蒸水至 50 μL。 反应条件:95 ℃2 min; 95
℃30 s,58 ℃15 s,72 ℃ 2􀆰 5 min,循环 40 次;72 ℃
10 min。 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再以上步无引物
PCR产物混合为 1 管作为模板,进行 2 次无引物
PCR(反应体系同上步),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3)有引物 PCR  以上一步二次无引物 PCR产物
作为模板,进行有引物 PCR,获得大小正确的目的条
带,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用 DNA 回收试剂盒(北
京庄盟国际生物基因科技公司)回收纯化 PCR产物,
并经过 BamHⅠ和 Hind Ⅲ双酶切,分别连接到 pTrc99a
载体上,重组质粒 pTrc99a LDC利用 CaCl2转化法转
化至大肠杆菌 JM109,构建随机突变体库。
1􀆰 2􀆰 3  高通量筛选
大量抽提突变文库中重组质粒,CaCl2 转化法
转化至大肠杆菌 JM109,涂布于 LB抗性平板。 溴甲
酚紫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其变色范围是 pH 5􀆰 2(黄
色) ~6􀆰 8(紫色)。 1,5 戊二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
性的含氮碱,将 LB 抗性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于
LBXL平板上,培养 12 h,菌体产生的目的产物 1,5
戊二胺会使得菌体周围的 LBXL培养基(黄绿色)变
成紫色透明圈,观察紫色透明圈大小,挑取透明圈
比野生型大的 32 个突变株进行比酶活测定。 测定
上述两轮突变体的酶活,进行进一步验证。 经第二
轮进化后,获得最佳突变体 LDC2 16。
1􀆰 2􀆰 4  赖氨酸脱羧酶酶活力测定
酶活具体方法参照文献[5,10-11]进行。
1􀆰 2􀆰 5  温度和 pH对赖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23、30、37、44 和 51 ℃)下测定酶
活力,以未处理的野生型酶液活力为 100%,计算各
组酶的相对活力。 在不同 pH(3􀆰 0、4􀆰 0、5􀆰 0、6􀆰 0、
7􀆰 0和 8􀆰 0)缓冲液(50 mmol / L 乙酸钠)配制的 50
g / L赖氨酸底物下,测定酶活力,以未处理的野生型
酶液活力为 100%,计算各组酶的相对活力。
1􀆰 2􀆰 6  赖氨酸脱羧酶的温度稳定性和 pH稳定性
在 pH6􀆰 0 条件下,将酶液在不同的温度(23、
30、37、44和 51 ℃)下保温 2 h,测定酶活力,以未处
理的野生型酶液活力为 100%,计算各组酶的相对
活力。 酶液与上述不同 pH(3􀆰 0、4􀆰 0、5􀆰 0、6􀆰 0、7􀆰 0
和 8􀆰 0)缓冲液(50 mmol / L 乙酸钠)于 30 ℃保温
2 h,测定酶活力,以未处理的野生型酶液活力为
100%,计算各组酶的相对活力。
2  结果与讨论
2􀆰 1  PCR扩增 cadA和 ldc基因结果
首先通过常规 PCR 扩增方法获得了 2 个赖氨
酸脱羧酶基因: cadA ( 2 142 bp,来自于 E􀆰 coli
JM109)和 ldc(2 199 bp,来自于 H􀆰 alvei AS1􀆰 1009)
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见图 1。 查
询 NCBI数据库得知,2种基因的同源性为 75%。 胶
回收试剂盒回收 cadA和 ldc基因片段的 PCR产物,
并经过 BamHⅠ和 Hind Ⅲ双酶切、纯化,连接到
pTrc99a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 pTrc99a cadA 和
pTrc99a ldc。
2􀆰 2  DNA改组结果及鉴定
1)限制性内切酶法降解 DNA 及回收小片段结
果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①XhoⅠ、②EcoRⅠ、③PstⅠ、
④ClaⅠ对 cadA 基因片段进行酶切,用⑤ SacⅠ、
⑥ClaⅠ、⑦PvuⅠ、⑧EcoRⅠ对 ldc基因片段进行酶切,
2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M—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cadA基因片段;2—ldc基因片段
图 1  目的基因 PCR扩增产物
Fig􀆰 1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two target gene product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见图 2。
2)无引物 PCR 扩增结果  将由限制性内切酶
获得的 DNA小片段分别两两组合作为模板进行一
次无引物 PCR,结果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
           
1~4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①XhoⅠ、②EcoRⅠ、③PstⅠ、
④ClaⅠ对 cadA基因片段进行酶切结果;
5~8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⑤SacⅠ、⑥ClaⅠ、⑦PvuⅠ、
⑧EcoRⅠ对 ldc基因片段进行酶切结果;M为 DL 2000 DNA Marker
图 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cadA和 ldc基因片段
Fig􀆰 2  The restrict enzyme digestion of cadA and ldc
果见图 3。 再以上步无引物 PCR产物混合为 1管作
为模板,进行二次无引物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分
析,结果见图 4。
M为 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1~16为限制性内切酶获得的 DNA小片段分别两两组合作为模板进行
一次无引物 PCR,即①⑤、①⑥、①⑦、①⑧、②⑤、②⑥、②⑦、②⑧、③⑤、③⑥、③⑦、③⑧、④⑤、④⑥、④⑦、④⑧,
1􀆰 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结果
图 3  一次无引物 PCR
Fig􀆰 3  Primerless PCR for the first time
    3)有引物 PCR 扩增结果  以上一步二次无引
物 PCR 产物作为模板,进行有引物 PCR,获得大小
正确的 2 200 bp 的目的条带(图 5),琼脂糖凝胶
电泳。
2􀆰 3  DNA改组突变体库构建
上述 DNA 改组产物克隆、连接到 pTrc99a 表达
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 pTrc99a LDC,利用 CaCl2 转
化法转化至大肠杆菌 JM109,构建了库容约为5 000
的初级突变体库。 PCR 和双酶切结果验证重组
pTrc99a LDC构建成功(图 6)。
经过 2轮 DNA改组,改组结果较为成功。 经过
LBXL板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复筛,成功构
32  第 5期 张  凯等:通过 DNA改组技术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基因 cadA和 ldc
M为 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为以上一步一次无引物 PCR产物混合为 1管作为
模板进行二次无引物 PCR
图 4  二次无引物 PCR
Fig􀆰 4  Primerless PCR for the second time
M为 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为以上一步二次无引物 PCR产物作为模板进行有引物 PCR
图 5  有引物 PCR
Fig􀆰 5  PCR with primers
建了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库,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方
法,共获得了 5 000多个突变体,获得 1株酶活性提高
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LDC2 16,其比酶活测定为
4 869􀆰 86 U / mg(以 1 mg总蛋白计),与 2种野生型赖
氨酸脱羧酶 CadA(1 652􀆰 63 U / mg)、Ldc(2 365􀆰 93
U / mg)相比,在最适温度 37 ℃、pH 6􀆰 0时,突变体的
比酶活分别是上述野生型酶的 2􀆰 95 和 2􀆰 06 倍。 摇
瓶发酵 5 h后,目标产物 1,5 戊二胺产量从 46􀆰 9 g / L
达到了 63􀆰 9 g / L,提高了 36%。 Takarashi 等[12]利用
E􀆰 coli JM109过表达 cadA基因,通过补料、pH调控等
操作,15 h后发酵产量达 69 g / L;Martin 等[13]以也以
C􀆰 glutamicum作为 1,5 戊二胺生产菌株进行实验,
整个过程经过发酵、pH调控、热处理、萃取、蒸馏纯化
等步骤,80 h后1,5 戊二胺产量达到 72 g / L,是目前
M为 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为双酶切重组质粒 pTrc99a LDC
图 6  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pTrc99a LDC
Fig􀆰 6  Double diges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Trc99a⁃LDC
研究报道中的最高生产水平。
图 7  野生型酶 CadA、Ldc和突变体的酶 LDC2 16的
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Fig􀆰 7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wild⁃type CadA, Ldc and mutant LDC2⁃16
2􀆰 4  野生型 CadA、Ldc 和突变体的酶 LDC2 16
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图 7 为野生型 CadA 和 Ldc 和突变体的酶
LDC2 16的最适温度及其温度稳定性。 由图 7(a)
可知:野生型酶的最适温度均为 37 ℃,突变体的酶
LDC2 16的最适温度为 30 ℃,同时突变体的酶在
45 ℃时的相对酶活力依旧维持在 80% ~ 90%,而野
生型酶在该温度下活性已呈现下降趋势。 由图 7
(b)可知:野生型酶在 30~45 ℃稳定性较好,突变体
的酶在 28~45 ℃稳定性较好,但在相对较低的温度
4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3卷 
下,野生型酶的稳定性要稍差于突变体的酶。
2􀆰 5  野生型 CadA、Ldc 和突变体的酶 LDC2 16
的最适 pH和 pH稳定性
    图 8 为野生型 CadA 和 Ldc 及突变体的酶
LDC2 16的最适 pH及 pH稳定性结果。 由图 8(a)
可知:野生型酶的最适 pH 均为 7􀆰 0,突变体的酶
LDC2 16 的最适 pH 为 6􀆰 0 ~ 7􀆰 0,pH 范围稍宽。
由图 8(b)可知:在 pH 8􀆰 0时,野生型酶活性迅速下
降,突变体的酶相对酶活力还维持在 50% ~ 60%。
无论是 pH范围还是 pH稳定性,突变体的酶都优于
野生型酶。
图 8  野生型酶 CadA、Ldc和突变体的酶 LDC2 16的
最适 pH和 pH稳定性
Fig􀆰 8  The optimal pH and pH stability of wild⁃type
CadA, Ldc and mutant LDC2⁃16
3  结论
通过体外定向进化技术对赖氨酸脱羧酶进行
了分子改造,获得 1 株酶活性提高的赖氨酸脱羧酶
突变体,编号为 LDC2 16,其比酶活为 4 869􀆰 86
U / mg(以 1 mg总蛋白计),与 2 种野生型赖氨酸脱
羧酶基因表达的酶 CadA ( 1 652􀆰 63 U / mg)、 Ldc
(2 365􀆰 93 U / mg)相比,在最适温度 37 ℃、pH 6􀆰 0
时,突变体的比酶活分别是上述野生型酶的 2􀆰 95 和
         
2􀆰 06倍。 摇瓶发酵 5 h后,目标产物 1,5 戊二胺产
量从 46􀆰 9提高至 63􀆰 9 g / L,提高了 36%。 后续实验
可以利用基因测序、定点突变等方法来具体研究氨
基酸突变点对此酶活的影响,进而为解释其蛋白质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张凯,蔡恒,汪晨,等.生物法制备 1,5 戊二胺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化工,2012,32(10):21⁃24.
[ 2 ]   Kiyohiko N, Ahuichi E, Yukiko M. Enzymatic method for
producing cadaverine dicarboxylate and its u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JP,1482055[P].2006⁃03⁃01.
[ 3 ]   牛涛,黎明,张俊环,等.一步法生产 1,5 戊二胺谷氨酸棒杆
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8):
93⁃99.
[ 4 ]   Stefanie K,Weol K J,Hartwig S, et al. Systems⁃wide metabolic
pathway engineering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bio⁃based
production of diaminopentane [ J] . Metab Eng, 2010, 12 ( 4):
341⁃351.
[ 5 ]   蒋丽丽,吴晓燕,刘毅,等.赖氨酸脱梭酶发酵工艺及其酶学
性质[J] .精细化工,2006,23(11):1060⁃1067.
[ 6 ]   吕晓慧,胡亚冬,胡凤娟,等.基于易错 PCR 的假密环菌
Armillariella tabescens MAN47 β 甘露聚糖酶耐高温定向进化
[J]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2):1900⁃1906.
[ 7 ]   Stemmer W P C. DNA shuffling by random fra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in vitro recombination for molecular evolution [ J] .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1):10747⁃10751.
[ 8 ]   Stemmer W P C. Rapid evolution of a protein in vitro by DNA
shuffling[J] .Nature,1994,370(1):389⁃391.
[ 9 ]   Miho K,Kouhei O,Shigeaki H.Novel family shuffling methods for
the in vitro ecolution of enzymes[J] .Gene,1999,236:159⁃167.
[10]   Bradford M M.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
dye binding[J] .Anal Biochem,1976,72(1):248⁃254.
[11]   Phan A P H,Ngo T T,Lenhoff H M.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for
lysine decarboxylase[J] .Anal Biochem,1982,120(1):193⁃197.
[12]   Takashi M,Hideki S,Masahiro H,et al.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cadaverine fermentation [ J ] .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7,71(9):2130⁃2135.
[13]   Martin V,Ludwigshafen,Oskar Z,et al.Method for fermentatively
producing 1, 5⁃diaminopentane: US, 20100292429 [ P ]. 2010⁃
07⁃22.
(责任编辑  荀志金)
52  第 5期 张  凯等:通过 DNA改组技术定向进化赖氨酸脱羧酶基因 cadA和 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