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ystem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Pichia stipitis for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



全 文 :第 12卷第 4期
2014年 7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4
Jul􀆰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4􀆰 006
收稿日期:2013-04-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733600);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金(BK2012002)
作者简介:王菲菲 ( 198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制造工程;刘立明 (联系人),教授, E⁃mail: mingll @
jiangnan􀆰 edu􀆰 cn
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
王菲菲,刘  婷,刘立明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食品微生物制造工程研究室,无锡 214122)
摘  要:为提高树干毕赤酵母发酵生产琥珀酸的产量,借助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iTL885 获得琥珀酸合成的最
佳代谢途径为扩增 icl1基因和敲除 sdh1基因。 在此基础上,借助代谢工程策略构建过量表达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
icl1的重组菌株 FPLicl、缺失琥珀酸脱氢酶基因 sdh1的重组菌株 FPLΔsdh和缺失 sdh1基因同时过量表达 icl1基因
的重组菌株 FPLΔsdh icl。 结果表明:3株重组菌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由 0􀆰 33 U / mg分别增加为 1􀆰 6、5􀆰 6和 6􀆰 6
U / mg;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则从 13􀆰 8 U / mg分别降为 10􀆰 7、0􀆰 3和 0􀆰 3 U / mg。 在以木糖为 C源的培养基中,3株重
组菌生产琥珀酸的能力分别是 0􀆰 30、1􀆰 20和 1􀆰 60 g / L。
关键词:异柠檬酸裂解酶;树干毕赤酵母;琥珀酸;琥珀酸脱氢酶;系统代谢工程
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4-0024-08
System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Pichia stipitis for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WANG Feifei,LIU Ting,LIU Liming
(Laboratory of Food Microbial⁃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by Pichia stipites with xylose as sole carbon source,an
optimum synthesis pathway for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P􀆰 stipites was obtained through aiding by genome⁃
scale metabolic model iTL885􀆰 In this optimum pathway,isocitrate lyase gene icl1 was overexpressed but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gene sdh1 should be deleted􀆰 The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stains FPLicl over⁃
expressing icl1,FPLΔsdh deleting sdh1 and FPLΔsdh⁃icl with sdh1⁃deleted and icl1 over⁃expressed were
constructed􀆰 The ICL enzyme activity reached at 1􀆰 6, 5􀆰 6 and 6􀆰 6 U / mg, the SDH enzyme activity
reduced to 10􀆰 7,0􀆰 3 and 0􀆰 3 U / mg in the three strains,respectively􀆰 As a result,0􀆰 30,1􀆰 20 and 1􀆰 60
g / L succinate were produced by the three engineered strains on xylose as carbon source.
Key words: isocitrate lyase; Pichia stipitis; succinic acid;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ystem
metabolic engineering
    琥珀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
食品、制药、农业和化工等领域。 同时,还可转化为
其他大宗化学品,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1]。 现
在,传统的琥珀酸生产存在工艺原料短缺、耗资大
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近
年来,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则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
点,主要集中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2]、产琥珀酸曼
氏杆菌[3-4]、产琥珀酸厌氧螺菌[5]和重组大肠杆
菌[6-7]等。 然而,由于这些微生物存在发酵、纯化工
艺复杂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
用[8-10]。 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是能利用木
糖的优势菌株,而木糖广泛存在于林业及农业废弃
物中,因此,研究代谢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
酸对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
P􀆰 stipitis具有耐受低 pH、高糖等优点[11],能极大地
简化下游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是发酵生产琥珀酸
的潜在优势菌株。
本研究中笔者借助树干毕赤酵母全基因组代
谢网络模型 iTL885[12],设计琥珀酸最佳合成途径,
进而利用代谢工程策略对树干毕赤酵母进行代谢
改造,以期提高琥珀酸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种和质粒
P􀆰 stipitis FPL UC7[13],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Jeffries 教授惠赠; E􀆰 coli JM109,质粒 pY26TEF
GPD[14]、pUG72由笔者所在食品微生物制造工程实
验室保存。
1􀆰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PCR 仪 ( Bio⁃Rad 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
(DIONEX UItimate 3000),5 L 发酵罐(上海宝兴生
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所用内切酶、PCR 酶及胶回收试剂盒,大连宝
生物公司(TaKaRa);酵母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和质粒
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琥珀酸
脱氢酶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胰蛋白胨
和酵母粉,英国 OXOID公司;其他生化试剂,上海生
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工作由上海华大基因有
限公司完成。
1􀆰 3  代谢网络模型模拟与分析
模型 iTL885[14]是笔者所在实验室成员根据
P􀆰 stipitis CBS6054基因组序列构建的,包含 885 个
基因、870个代谢物和 1 240个代谢反应。
采取 iTL885 模拟分析高产琥珀酸代谢工程策
略,利用 COBRA Toolbox将模型 iTL885 Excel文件读
入 Matlab中转化为系数矩阵,并以流量平衡分析方
法(FBA) [15]进行模拟分析,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方
程,获得代谢反应流量分布。 模拟的约束条件来源于
实验数据,模拟基因过量表达时,将基因对应的生化
反应代谢流量设置为原流量的 5 倍,模拟基因敲除
时,将基因控制的生化反应的代谢流量设为 0。
1􀆰 4  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
1􀆰 4􀆰 1  重组菌株 FPLicl的构建
参照 P􀆰 stipitis CBS6054 icl1 基因序列,设计带
有 BamH I和 EcoR I酶切位点的引物 ICL F / ICL
R(表 1),以 P􀆰 stipitis FPL UC7 基因组为模板,利
用 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将纯化后的 icl1 基因
片段和载体质粒 pY26TEF GPD 进行 BamH I 和
EcoR I双酶切,柱式纯化回收,16 ℃连接过夜,将连
接产物转化到 JM109 感受态细胞中后,涂布带有氨
苄青霉素的 LB平板,挑取转化子接种到 LB 液体培
养基(含氨苄)摇瓶中培养,提取质粒酶切验证,测
序验证,从而获得表达质粒 pY26 icl1。
采用电转化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到 P􀆰 stipitis
FPL UC7感受态中,电转条件:电压 1􀆰 5 kV,电容 25
μF,电阻 200 Ω,电击 4 ms。 经过 SC培养基筛选及质
粒提取酶切验证,得到重组菌株 FPLicl1。
1􀆰 4􀆰 2  重组菌株 FPLΔsdh的构建
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出发菌株 FPL UC7
的琥珀酸脱氢酶基因( sdh1),由于 P􀆰 stipitis 的同源
重组率比较低,因此要扩增相对较大的同源臂与尿
嘧啶标记基因融合,构成敲除组件。 具体步骤如
下:参照 P􀆰 stipitis CBS6054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扩
增琥珀酸脱氢酶基因( sdh1)的上下游 800 bp DNA
片段的引物,引物分别为 upper F / upper R、
lower F / lower R,参照质粒 pUG72 序列设计扩增
尿嘧啶基因片段的引物,引物为 ura F / ura R,分
别 PCR得到 3 个目的片段,质量分数为 1%的琼脂
糖凝胶电泳回收,以融合 PCR方法将 3 个片段融合
连接起来,构成敲除组件,琼脂糖凝胶回收并测序。
将敲除片段电转化 P􀆰 stipitis FPL UC7 感受
态,经过筛选获得转化子,再分别用两对验证引物
Y F1 / Y R1和 Y F2 / Y R2进行验证,从而获得
正确的重组菌株 FPLΔsdh。
1􀆰 4􀆰 3  重组菌株 FPLΔsdh icl的构建
同样采取同源重组的方法使重组菌株 FPLΔsdh
重新获得尿嘧啶标记。 设计具有同源臂的引物
upper F / upper A和 lower S / lower R,分别扩增
sdh1的上下游序列 800 bp,得到的目的片段凝胶回
收,融合 PCR法进行拼接,构成尿嘧啶标记敲除组
件,琼脂糖凝胶回收并测序。 将构建好的敲除片段
电转化到 P􀆰 stipitis FPLΔsdh 感受态中,转化液经后
52  第 4期 王菲菲等: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
培养后,涂布 5 氟乳清酸(5 FOA)筛选平板,30 ℃
培养,挑取其中较大的转化子传代培养,筛选得到的
转化子摇瓶培养提取基因组,进行 PCR验证,最后得
到恢复尿嘧啶缺失标记的重组菌株 FPLΔsdhΔura。
接下 来 将 重 组 质 粒 pY26 icl1 电 转 化 到
FPLΔsdhΔura感受态中,用 SC 筛选培养基传代培
养,提取质粒验证,最终得到 sdh1 基因缺失同时过
量表达 icl1基因的重组菌株 PPLΔsdh icl。
1􀆰 4􀆰 4  对照菌 FPLpy26的构建
将空质粒 pY26TEF GPD 转化到 P􀆰 stipitis
FPL UC7感受态中,平板筛选转化子并进行传代
培养,得到表达 ura3基因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
对照菌 FPLpy26。
本实验所使用的引物见表 1。
表 1  本实验所用到的引物
Table 1  Primer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引物 序列(5′→3′)
ICL F CGGGATCCTATCCTACAACAATGCCTTACACTG
ICL R GGAATTCCATACAATATGGCTATCTAGCTTAGT
upper F TACTTCTTCTAGTCCAATGCTGGTC
upper R CGACAATTCTTAAGCAAATCACGTGATGAACTAATTACTCGAAGTTTGC
ura F GCAAACTTCGAGTAATTAGTTCATCACGTGATTTGCTTAAGAATTGTCG
ura R ACCTTATCTATAACAATATCTGCGCTATTAAGTTTCCTGTATAATTAATGGGGA
lower F CATTAATTATACAGGAAACTTAATAGCGCAGATATTGTTATAGATAAGGT
lower R GCTAGCTAAATCGAACCCCTCTT
upper R CGACAATTCTTAAGCAAATCACGTGATGAACTAATTACTCGAAGTTTGC
Y F1 TGACTCCACAGGGCAGACAAGG
Y R1 GACACTCAGTACGAAAGCGTCA
Y F2 AAAACGACTGTAAGCCTGTTCC
Y R2 TTTGGGAGCCTTAGTAGGGAGA
upper A AACCTTATCTATAACAATATCTGCGTGATGAACTAATTACTCGAAGTTTGC
lower S GCAAACTTCGAGTAATTAGTTCATCACGCAGATATTGTTATAGATAAGGT
1􀆰 5  培养条件
1􀆰 5􀆰 1  培养基
E􀆰 coli培养与保存培养基为 LB 培养基(g / L):
酵母膏 5、蛋白胨 10、NaCl 10。 加入 50 mg / L 氨苄
青霉素的 LB用于筛选转化子。
P􀆰 stipitis转化子的筛选(SC)培养基( g / L):木
糖 20、YNB (不含 (NH4) 2SO4) 1􀆰 7、(NH4) 2SO4 5。
5 FOA 筛选培养基:SC 培养基加入 50 mg / L
尿嘧啶和 1 g / L 5 氟乳清酸;5 FOA 用二甲基亚
砜溶解,过滤除菌。
P􀆰 stipitis 种子培养基(YPX) ( g / L): 酵母粉
10、胰蛋白胨 20、木糖 20。
P􀆰 stipitis 发酵培养基 ( YNBX) ( g / L): YNB
1􀆰 7、尿素 2􀆰 27、木糖 50。
1􀆰 5􀆰 2  培养方法 
E􀆰 coli 培养方法:挑取平板活化的单菌落接种
到装有 25 mL LB 培养基的 250 mL 摇瓶中,37 ℃、
200 r / min培养,培养携带质粒的菌种时,培养基中
要加氨苄青霉素。
P􀆰 stipitis发酵培养方法:挑取平板活化的单菌
落到种子培养基,于 30℃、200 r / min 摇瓶培养 24
h,以体积分数 5%接种量接种到 5 L 发酵罐发酵培
养,温度为 30℃,pH为 6􀆰 5,转速为 400 r / min,通气
量为 1􀆰 0 vvm(vvm表示每分钟通气量与罐体实际料
液体积的比值)。
6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1􀆰 6  分析方法
1􀆰 6􀆰 1  酶活的测定方法
粗酶液制备:取对数生长中期 3 mL发酵液于离
心管中,8 000 r / min、5 min 离心,去除上清液,菌体
用 PBS缓冲液(pH 7􀆰 4)重悬洗涤并离心 2 次,去除
上清,菌体加入 2 mL 缓冲液,超声破碎 20 min,
4 000 r / min 离心 8 min,上清即粗酶液。 总蛋白浓
度测定参照考马斯亮蓝法,以牛血清蛋白(BSA)做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
异柠檬酸裂解酶酶活测定参照文献[16]。 酶
活定义:1 min 内氧化 1 μmol NADH 所需的酶量定
义为 1 U。 比酶活定义为每毫克蛋白含有的酶活
(U / mg)。
琥珀酸脱氢酶酶活测定参照琥珀酸脱氢酶试
剂盒测定,测定粗酶液于 600 nm 吸光度的变化值。
酶活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使反应体系的吸光度
降低 0􀆰 1为 1个比酶活单位。
1􀆰 6􀆰 2  发酵及代谢物分析
细胞生长用分光光度计于 600 nm 处测定吸光
值,细胞干质量 ( DCW)换算公式为: ρ ( DCW) =
OD600×0􀆰 21。 发酵液中相关代谢物质的浓度用液相
检测。 检测条件:色谱柱为 Aminex HPX 87H
(Bio⁃Rad 公司),流动相 0􀆰 005 mol / L H2 SO4,流速
0􀆰 6 mL / min,柱温 35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示差折
光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 210 nm。 琥珀酸检测用紫
外检测器,乙酸、木糖检测用示差折光检测器。
2  结果与讨论
2􀆰 1  基于 GSMM模型 iTL885的琥珀酸最佳合成
途径的设计
    将对照菌 FPLpy26 于恒化培养器中进行培养,
测定培养过程中细胞浓度及木糖浓度随发酵时间
变化规律。 最大比生长速率(0􀆰 10 h-1)时,木糖比
消耗速率为 2􀆰 23 mmol / (g·h)。 将木糖消耗速率和
琥珀酸合成速率作为模型约束条件,以生物量方程
为目标方程,通过 FBA 计算获得模型 iTL885 中不
同琥珀酸合成途径中代谢流量的分布,如图 1(a)所
示,琥珀酸比合成速率为 8􀆰 9 × 10-3 mmol / ( g·h)。
进一步借助 FBA 模拟关键节点处代谢改造对碳代
谢流分布及琥珀酸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过量
表达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 icl1增加乙醛酸(TCA)循
环代谢流量,琥珀酸合成速率从 8􀆰 9×10-3mmol / (g·h)
增大到 0􀆰 02 mmol / (g·h) (图 1(b));②敲除 sdh1
基因能阻断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的进一步代谢,增
大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流量,琥珀酸合成速增加
到 0􀆰 15 mmol / (g·h)(图 1(c));③在过量表达 icl1
基因的同时敲除 sdh1基因,可使琥珀酸合成速率提
高到 0􀆰 19 mmol / (g·h)(图 1(d))。
2􀆰 2  构建高效合成琥珀酸的树干毕赤酵母重组菌株
根据 2􀆰 1模拟结果,提高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
珀酸产量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①过量表达异柠檬
酸裂解酶基因;②敲除琥珀酸脱氢酶基因;③同时
过量表达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和敲除琥珀酸脱氢
酶基因。 本研究借助代谢工程策略构建了树干毕
赤酵母重组菌株 FPLicl、FPLΔsdh和 FPLΔsdh icl。
2􀆰 2􀆰 1  构建过量表达 icl1的重组菌株 FPLicl
以 P􀆰 stipitis FPL UC7 基因组为模板,按照方
法 1􀆰 4􀆰 1进行 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和酶切电泳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扩
增产物大小约 1 700 bp,经测序鉴定为 P􀆰 stipitis icl1
基因,无点突变。 将扩增片段和载体 pY26TEF
GPD进行 BamH I和 EcoR I双酶切,经纯化后连接、
转化。 提取转化子质粒进行酶切验证,得到约 7 430
和1 700 bp大小的片段,分别为载体和基因片段,结
果表明表达载体 pY26 icl1构建成功。 将重组质粒
pY26 icl1转化到 P􀆰 stipitisFPL UC7 中构建,获得
过量表达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的重组菌株 FPLicl。
2􀆰 2􀆰 2  构建缺失 sdh1基因的重组菌株 FPLΔsdh
按照方法 1􀆰 4􀆰 2 敲除菌株 FPL UC7 的 sdh1
基因,敲除步骤如图 3(a)所示。 以 FPL UC7 基因
组为模板,分别扩增得到琥珀酸脱氢酶( sdh1)的上
下游 800 bp 的片段(加引物同源臂为 825 bp),以
pUG72为模板扩增出尿嘧啶基因片段 1 050 bp(图
3(b)),测序结果与 NCBI 上对应序列 100%匹配。
凝胶回收 3段片段,通过融合 PCR将 3 个片段连接
起来,构成敲除框,大小为 2 600 bp(图 3(c))。 将
敲除框 DNA 片段转化到 P􀆰 stipitisFPL UC7 中,通
过引物验证转化子基因敲除的正确性,构建获得重
组菌株 FPLΔsdh。
2􀆰 2􀆰 3  构建重组菌株 FPLΔsdh icl
首先对重组菌株 FPLΔsdh 进行分子操作,按照
1􀆰 4􀆰 3的方法敲除尿嘧啶基因,构建琥珀酸脱氢酶
和尿嘧啶双重缺陷型重组菌株 FPLΔsdhΔura。 提取
FPLΔsdh和转化子基因组,用引物 upper F / lower
R进行 PCR 验证,出发菌扩增出 2 600 bp 的 DNA
片段,重组菌株扩增出1 600 bp 的 DNA 片段,通过
72  第 4期 王菲菲等: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
XYL[e]—extracellular xylose;XYL—xylose;PYR—pyruvate; ACCOA—acetyl coenzyme A; CIT— citric acid;
ICIT—isocitric acid; AKG—α⁃ketoglutaric acid; SUCCOA—succinate coenzyme A; SUCC—succinic acid; FUM—fumaric acid;
MAL—malic acid;OAA—oxaloacetic acid ; ACAL—acetaldehyde; AC—acetate; GLX—glyoxylate; SUCC[e]—extracellular succinic acid
图 1  树干毕赤酵母合成琥珀酸的最佳代谢途径设计
Fig􀆰 1  Designs of optimum pathway for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in P􀆰 stipitis
测序证明重组菌株 FPLΔsdhΔura 构建完成,图 4 为
尿嘧啶敲除示意图和 PCR 验证电泳图。 然后将重
组质粒 pY26 icl1 转化到 FPLΔsdhΔura 感受态中,
用 SC 筛选培养基传代培养,提取质粒验证,获得重
组菌株 FPLΔsdh icl。
2􀆰 3  重组菌株酶活测定
于 30 ℃、200 r / min 条件下将菌株培养到对数
生长中期,取样测定出发菌株和重组菌株中异柠檬
酸裂解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列于表 2。
由表 2可知:①重组菌株 FPLicl 中异柠檬酸裂解酶
活性为(1􀆰 6±0􀆰 20) U / mg,是出发菌株的 4􀆰 8 倍,而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则比出发菌株降低了 22%,表明
过量表达 icl1 基因将减弱琥珀酸到富马酸代谢途
径;②重组菌株 FPLΔsdh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低,
几乎无法检测;而异柠檬酸裂解酶酶活为 ( 5􀆰 6 ±
0􀆰 13) U / mg,是出发菌株的 17 倍;③重组菌株
FPLΔsdh icl 的异柠檬酸裂解酶酶活为 ( 6􀆰 6 ±
0􀆰 17) U / mg,是出发菌株的 20倍。
8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M—DNA标准;1—P􀆰 stipitis icl1基因;
2—质粒 pY26 icl1 酶切验证
图 2  P􀆰 stipitis icl1 基因 PCR扩增和质粒
pY26 icl1双酶切验证
Fig􀆰 2  PCR amplification of icl1 ge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pY26⁃icl1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M1—2 kbDNA标准;M2—10 kb DNA标准;
1—sdh1基因上游片段(825 bp);
2—质粒 PUG72 ura 基因(1 050 bp);
3—sdh1基因下游片段(825 bp);
4—sdh1基因敲除框融合 PCR(2 600 bp)
图 3  P􀆰 stipitis sdh1基因的敲除
Fig􀆰 3  Deletion of sdh1 gene in P􀆰 stipitis
图 4  尿嘧啶敲除示意和敲除验证电泳
Fig􀆰 4  Disruption of ura gene with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PCR verification
表 2  重组菌株和出发菌株中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Table 2  Specific activities of key enzymes in
P􀆰 stipitis strains
重组菌株 异柠檬酸裂解酶比酶活 / (U·mg-1)
琥珀酸脱氢酶
比酶活 / (U·mg-1)
FPLpy26 0􀆰 33±0􀆰 08 13􀆰 8±0􀆰 16
FPLicl 1􀆰 6±0􀆰 20 10􀆰 7±0􀆰 14
FPLΔsdh 5􀆰 6±0􀆰 13 0􀆰 03±0􀆰 01
FPLΔsdh icl 6􀆰 6±0􀆰 17 0􀆰 03±0􀆰 01
2􀆰 4  重组菌株发酵生产琥珀酸
将重组菌株 FPLicl、FPLΔsdh、FPLΔsdh icl 和
出发菌株 FPLpy26 于 5 L 发酵罐中进行培养,进行
3次重复实验,其生产琥珀酸的发酵过程曲线如图 5
所示,相关发酵参数列于表 3。 由表 3 可知:①与出
发菌株相比,菌株 FPLicl 耗糖速率和菌株生长没有
发生变化,而发酵时琥珀酸质量浓度为 0􀆰 30 g / L,提
高了 6 倍。 副产物乙酸质量浓度则从 5􀆰 30 g / L(对
照菌株)降为 2􀆰 50 g / L,降低了 53%。 其原因在于
icl1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乙醛酸代谢流量增大,丙
92  第 4期 王菲菲等: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
       
图 5  对照菌和重组菌发酵结果比较
Fig􀆰 5  Comparison of total xylose decrease,
biomass,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and acetate between contract strain
and recombinant strains
酮酸代谢支路流量减少;②菌株 FPLΔsdh 细胞生长
并不受 sdh1 基因删除所影响,但与出发菌株相比,
琥珀酸质量浓度达到 1􀆰 2 g / L,糖耗速率降低 26%,
而副 产 物 乙 酸 质 量 浓 度 则 增 加 了 105%
(10􀆰 9 g / L)。 其原因在于 sdh1 基因缺失后 TCA 循
环受阻,菌株糖代谢能力降低,与此同时,异柠檬酸
裂解酶比酶活增大(表 2),导致乙醛酸循环代谢流
量增大,乙酸合成途径也成为重要的产能途径[17];
③在缺失 sdh1 基因的同时过量表达 icl1 基因使琥
珀酸产量达到 1􀆰 6 g / L,比菌株 FPLicl、FPLΔsdh 分
别提高了 433%和 25%;而副产物乙酸则比菌株
FPLΔsdh减少 30%。 胞内乙醛酸流量继续增大,而
乙酸代谢途径流量相对减少,从而使琥珀酸产量进
一步提高,乙酸浓度降低。
3  结  论
借助树干毕赤酵母全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
iTL885对琥珀酸最佳合成途径进行设计,发现过量
表达 icl1基因和敲除 sdh1 基因能有效地提高琥珀
酸的产量。 在此基础上,借助代谢工程策略,构建
了重组菌株 FPLicl(过量表达 icl1 基因)、 FPLΔsdh
(敲除 sdh1基因)、FPLΔsdh icl(过量表达 icl1基因
和敲除 sdh1基因)。 重组菌株异柠檬酸裂解酶和琥
珀酸脱氢酶比酶活分别为 1􀆰 6、5􀆰 6、6􀆰 6 U / mg 和
10􀆰 7、0􀆰 3、0􀆰 3 U / mg,而琥珀酸产量为 0􀆰 30、1􀆰 20和
1􀆰 60 g / L,实现了琥珀酸的初步积累。 目前国内外
还没有代谢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的相关
报道,本文中笔者结合 GSMM 对树干毕赤酵母进行
代谢改造,为以木糖为底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奠定了
坚实基础。
表 3  重组菌株和对照菌株发酵参数的比较
Table 3  Parameters of P􀆰 stipitis shake flask cultures with different strains
菌株 木糖消耗速率 /(g·L-1·h-1)
ρ(DCW) a /
( g·L-1)
ρ(琥珀酸) /
( g·L-1)
琥珀酸产率 /
(mg·g-1)
ρ(乙酸) /
( g·L-1)
乙酸产率 /
(g·g-1)
FPLpy26 0􀆰 42±0􀆰 01 5􀆰 94±0􀆰 17 0􀆰 05±0􀆰 01 1􀆰 60±0􀆰 20 5􀆰 30±0􀆰 20 0􀆰 19±0􀆰 01
FPLicl 0􀆰 46±0􀆰 04 6􀆰 31±0􀆰 16 0􀆰 30±0􀆰 01 8􀆰 74±0􀆰 27 2􀆰 50±0􀆰 15 0􀆰 10±0􀆰 01
FPLΔsdh 0􀆰 31±0􀆰 03 6􀆰 72±0􀆰 14 1􀆰 20±0􀆰 04 46􀆰 70±1􀆰 30 10􀆰 90±0􀆰 60 0􀆰 38±0􀆰 02
FPLΔsdh icl 0􀆰 33±0􀆰 06 6􀆰 51±0􀆰 15 1􀆰 60±0􀆰 06 59􀆰 92±2􀆰 04 7􀆰 60±0􀆰 70 0􀆰 28±0􀆰 03
  注:a表示 OD600的测定是在培养了 72 h之后。
参考文献:
[ 1 ]  Cheng K K,Zhao X B,Zeng J,et al.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curr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 J ] . Biofuel
Bioprod Bioresour,2012,6(3):302⁃318.
0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 2 ]  Guettler M V,Rumler D,Jain M K.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sp. nov., a novel succinic⁃acid⁃producing strain from the bovine
rumen[J] .Int J Syst Bacteriol,1999,49(1):207⁃216.
[ 3 ]   Lee P C,Lee S Y,Hong S H,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uccinic acid⁃producing bacterium, 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MBEL55E, from bovine rumen [ J ]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2,58(5):663⁃668.
[ 4 ]   Oh I J,Lee H W,Park C H,et al.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from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process using 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LPK7 [ J] .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8, 18
(5):908⁃912.
[ 5 ]   Lee P C, Lee S Y, Chang H N.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by
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 ATCC 29305 growing on
galactose, galactose / glucose, and galactose / lactose [ J ] .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18(11):1792⁃1796.
[ 6 ]   Vemuri G N,Eiteman M A,Altman E. Succinate production in
dual⁃phase Escherichia coli fermentations depends on the time of
transition from aerobic to anaerobic conditions[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02,28(6):325⁃332.
[ 7 ]   Vemuri G N,Eiteman M A,Altman E.Effects of growth mode and
pyruvate carboxylase on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2,68(4):1715⁃1727.
[ 8 ]   Cheng H Y, Yu R C, Chou C C. Increased acid toler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s affected by acid adaptation time and
conditions of acid challenge [ J] . Food Res Int,2003,36 ( 1):
49⁃56.
[ 9 ]   Hippe H,Hagelstein A,Kramer I,et al.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Formivibrio citricus, Propionivibrio dicarboxylicus,
Anaerobiospirillum thomasii, Succinimonas amylolytica and
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 and proposal of Succinivibrio naceae
fam.nov[J] .Int J Syst Bacteriol,1999,49(2):779⁃782.
[10]   Tee W, Korman T M, Waters M J, et al. Three cases of
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 bacteremia confirmed by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 J] . J Clin Microbiol, 1998, 36 ( 5 ):
1209⁃1213.
[11]   Slininger P J,Bothast R J,Ladisch M R,et al.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xylose fermentation by Pichia stipitis
[J] .Biotechnol Bioeng,1990,35(7):727⁃731.
[12]   Liu T, Zou W, Liu L, et al. A constraint⁃based model of
Scheffersomyces stipitis for improved ethanol production[J] .
Biotechnol Biofuels,2012,5(1):72.
[13]   Lu P,Davis B P,Hendrick J,et al.Cloning and disruption of the
beta⁃isopropylmalate dehydrogenase gene ( LEU2 ) of Pichia
stipitis with URA3 and recovery of the double auxotroph[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8,49(2):141⁃146.
[14]   Li A, Liu Z, Li Q, et al.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directional expression vector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 .
Fems Yeast Res,2008,8(1):6⁃9.
[15]   Orth J D,Thiele I,Palsson B O.What is flux balance analysis?
[J] .Nature Biotechnol,2010,28(3):245⁃248.
[16]   Wu H,Li Z M,Zhou L,et al.Improved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 in
the anaerobic culture of an Escherichia coli pflB ldhA double
mutant as a result of enhanced anaplerotic activities in the
preceding aerobic culture[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7,73
(24):7837⁃7843.
[17]   Raab A M,Gebhardt G,Bolotina N,et al.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the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J] .Metab Eng,2010,12(6):518⁃525.
(责任编辑  管  珺)
13  第 4期 王菲菲等:系统代谢工程改造树干毕赤酵母生产琥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