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nsihu region

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源卷 第 远期摇 摇 圆园员源年 猿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全球气候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宋摇 飘袁张乃莉袁马克平袁等 渊员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从系统到景观院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景观取向 张晓刚袁曾摇 辉 渊员猿源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度价值评估方法 宋豫秦袁张晓蕾 渊员猿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保幼激素在昆虫中的分子作用机理 金敏娜袁林欣大 渊员猿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岩画和壁画类文物微生物病害研究进展 李摇 强袁葛琴雅袁潘晓轩袁等 渊员猿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猿杂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朱卫红袁苗承玉袁郑小军袁等 渊员猿苑怨冤噎噎噎噎噎噎
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王摇 伟袁田摇 瑜袁常摇 明袁等 渊员猿怨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速生树种尾巨桉和竹柳幼苗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邱摇 权袁潘摇 昕袁李吉跃袁等 渊员源园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三种增温情景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褚延梅袁杨摇 健袁李景吉袁等 渊员源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气象要素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冬夏岩溶作用的影响 刘摇 文袁张摇 强袁贾亚男 渊员源员愿冤噎噎
施用纳米碳对烤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梁太波袁尹启生袁张艳玲袁等 渊员源圆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灾燥则燥灶燥蚤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分布格局研究 刘摇 帅袁吴舒辞袁王摇 红袁等 渊员源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仇建习袁汤孟平袁沈利芬袁等 渊员源源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刁松锋袁邵文豪袁姜景民袁等 渊员源缘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符利勇袁雷渊才袁孙摇 伟袁等 渊员源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樊艳荣袁陈双林袁杨清平袁等 渊员源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温度和 悦韵圆浓度升高下转 月贼水稻种植对土壤活性碳氮和线虫群落的短期影响
陈摇 婧袁陈法军袁刘满强袁等 渊员源愿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中国东北地区近 缘园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动态 李摇 洁袁张远东袁顾峰雪袁等 渊员源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遥感与 郧陨杂支持下的盘锦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董张玉袁刘殿伟袁王宗明袁等 渊员缘园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及对导水性能的影响 陆摇 斌袁张胜利袁李摇 侃袁等 渊员缘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
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尧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马剑敏靳摇 萍袁郭摇 萌袁等 渊员缘圆园冤噎噎噎噎噎噎
普生轮藻浸提液对两种淡水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及其数学模型 何宗祥袁刘摇 璐袁李摇 诚袁等 渊员缘圆苑冤噎噎噎噎
北京永定河鄄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的区系分析 修摇 晨袁欧阳志云袁郑摇 华 渊员缘猿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河流生境调查的东河河流生境评价 王摇 强袁袁兴中袁刘摇 红袁等 渊员缘源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应用 杂宰粤栽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郭军庭袁张志强袁王盛萍袁等 渊员缘缘怨冤噎噎
长白山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陈摇 力袁尹云鹤袁赵东升袁等 渊员缘远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石家庄市空气花粉散布规律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李摇 英袁李月丛袁吕素青袁等 渊员缘苑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放牧梯度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变化及固碳效应 闫瑞瑞袁辛晓平袁王摇 旭袁等 渊员缘愿苑冤噎噎噎噎噎
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武摇 婕袁李玉环袁李增兵袁等 渊员缘怨远冤噎噎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跨国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影响 陆小璇 渊员远园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圆愿愿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园鄢圆园员源鄄园猿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图们江河流中段要要要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袁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的石乙水袁河流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与朝鲜的
界河袁下游很小一段为俄罗斯与朝鲜的界河袁并由这里流入日本海袁我国珲春距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仅有 员缘噪皂遥 图
们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之一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袁图们江地区进入到多国合作联合开发阶段袁湿地生
态系统处于中度预警状态袁并有向重度预警发展的趋势袁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遥 对该区域进行湿地生态
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袁可为图们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遥 图中河道的远方为朝鲜尧河道近方为
中国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4 卷第 6 期
2014年 3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6
Mar.,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H03);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支持(2009GG10006006)
收稿日期:2013鄄07鄄18; 摇 摇 修订日期:2013鄄11鄄14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yuhuan@ sdau.edu.cn
DOI: 10.5846 / stxb201307181906
武婕,李玉环,李增兵,方正,钟豫.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4,34(6):1596鄄1605.
Wu J, Li Y H, Li Z B, Fang Z, Zhong Y.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nsihu
regi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6):1596鄄1605.
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
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武摇 婕1,李玉环1,*,李增兵1,方摇 正2,钟摇 豫3
(1.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泰安摇 271018;
2. 平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平邑摇 273300; 3. 诸城国土局, 诸城摇 262200)
摘要:基于地统计学和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
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均属中等变异程度,除硼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土壤属性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结构分析表明,
除硼为纯块金效应外,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微量元素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其中结构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土
壤有机质分布总体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锰、铜、锌分布总体趋势为中部高,南北两端低。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类型、耕
层质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均有显著影响。 土壤类型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有机质的
高低与分布,随质地由砂变粘、坡度由低变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升高,田间管理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
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微量元素中,除硼不受影响外,铁、锰、铜和锌与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
类型密切相关。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克里格插值;影响因素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nsihu region
WU Jie1, LI Yuhuan1,*, LI Zengbing1, FANG Zheng2, ZHONG Yu3
1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Fertilizer Resources,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忆an 271018, China
2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Pingyi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Pingyi 273300, China
3 Zhucheng Land and Resources Bureau, Zhucheng 262200, China
Abstract: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trace elements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e stud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understanding regional soil characteristics, soil fertility and quality optimization and farm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 total of 1021 soils samples were taken in the Nansihu region, China, for SOM and trace elements analys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 and these trace elements was determined using geostatistics and GIS technology such as
semivariogram,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Factorings related with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cluding soil types, soils texture, slope, land uses, and land forms were examin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howed that SOM
averaged 14.66 g / kg with a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13.2%. Among the five trace elements, the average content was
highest for Mn (10.66 mg / kg) and lowest for B (0.57 mg / kg) . The CV was smallest for Fe(35.1%) and largest for B
(96郾 5%).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est showed that B was accorded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 while SOM, Fe, Mn, Cu and
http: / / www.ecologica.cn
Zn conformed to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Semivariogram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B was of the pure nugget effect, with
constant variation in the study scale. SOM, Fe, Mn, Cu and Zn displayed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he structural
factors played a leading rol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distance was 84 m for SOM, and ranged from 162 m (Fe) to 2572 m
(Mn) for trace elements. The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SOM distribution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higher soil organic matter valu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lat area. The
values of Fe were highest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hilly land ( > 14 mg / kg) and lowest in the South (3—9
mg / kg) . A spatial pattern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ntral area than in the north and south area was observed for
Mn, Cu and Zn. This was especially so for Mn ranging from <5 mg / kg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to >13 mg / kg in the
central area. No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 was observed with B (mostly >0.55 mg / kg) .Soil type and topsoil texture were
the predominant factors influenci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except for B. SOM content was highest in
the paddy soil. Fe, Mn contents were highest in the cinnamonic soil. Cu and Zn contents were highest in the mortar black
soil. SOM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lay content. Fe and Mn were highest in heavy loam. Cu was highest in slight loam and
Zn was highest in sandy loam. Slope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some indicators, but the effect was small.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lope. Land use type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OM, Fe and Cu, but had no effect on
Mn, Zn and B. Contents of SOM, Fe and Cu was higher in paddy field. Topographic types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SOM,
Fe, Mn and Zn, but had no impact on Cu and B, and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were higher in depression.
Key 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trace elements; spatial variability; Kriging; influencing factor
摇 摇 土壤有机质(SOM)是表征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
要因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源与
汇[1鄄2]。 土壤微量元素是作物营养物质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丰缺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
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锌等含量过高易造成重金属污
染,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危害人类健康[3鄄4]。
国内外学者从 20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将地统计
学应用于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如 Fachinelli等[5]利用地统计学与 GIS 技术相结合
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
规律。 Rodriguez等[6]基于多尺度分析了西班牙埃布
罗河流域农田耕层土壤中镉、铜、锌等重金属元素的
空间变异规律。 Cordora 等[7]以英国洛桑实验区土
壤氮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 国
内关于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主要从不同尺度、针对不同研究区域进行研究[8鄄17],
揭示了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
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对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的研究中,学者倾向于对不同地貌类型区
的研究,如丘陵区、黄土高原区和小流域等,认为在
景观和流域尺度上,由于气候条件较为一致,土壤类
型、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
要因素[18鄄19]。 湖泊景观周围地貌类型较为特别,为
湖滩、洼地和倾斜平地等,目前针对湖泊景观周围农
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鲜有报
道,且大多数研究偏重于描述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
对引起变异的各因素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并不十分
透彻。
本文以南四湖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实
地调查采样数据,利用 GS+9.0 和 Arcgis9.3 中的地
统计分析模块,分析该区特殊地貌类型下土壤有机
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规律,绘制土壤有机质和
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图,并着重分析土壤类型、耕
层质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类型对其空间变
异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该区土壤的特性,采取具有
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南四湖区土壤的肥力和质
量等提供科学依据。
1摇 材料与方法
1.1摇 研究区概况
微山县地处东经 116毅 34忆—117毅 24忆,北纬 34毅
27忆—35毅20忆,总面积 1780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
低,海拔 30—290 m,中间为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
湖,是南四湖区典型县域(图 1)。 研究区属暖温带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4. 7益,年均降水量
760 mm。 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前倾斜平地、洼地、低山
丘陵区地、湖滩、缓平地等(图 2)。 土壤类型依据第
7951摇 6期 摇 摇 摇 武婕等: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二次土壤普查共分为 5 个土类(图 2)。 其中棕壤
639.27 hm2,占 1.3%,主要分布于两城乡、韩庄镇的
低山丘陵区;褐土 1.15伊104 hm2,占 23.42%,分布于
两城、微山岛、欢城等乡镇;潮土 2. 78 伊 104 hm2,占
56郾 53%,各乡镇均有分布;砂姜黑土 5466.7 hm2,占
11郾 24%,分布在欢城、塘湖、付村等乡镇;水稻土
3733 hm2,占 7.58%,分布于张楼、侯楼等乡镇[20]。
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以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
地为主(图 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作
物。 土壤质地主要以轻壤和中壤为主,粘土和重壤
分布较少(图 2)。
图 1摇 采样点分布
Fig.1摇 Distribution map of sampling sites
图 2摇 南四湖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质地和坡度图
Fig.2摇 Maps of topography type, soil type, land use type, soil texture and slope in Nansihu region
895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2摇 研究方法
1.2.1摇 样品采集与分析
2009年 9月,以微山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
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图以及数字高程(DEM)等为基
础图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共布设 1021 个土壤
采样点(图 1),采用 S型取样路线,采取多点混合和
四分法采集 0—20 cm耕作层土壤,利用手持 GPS 仪
记录采样点经纬度。 实验室内样品测定方法严格按
照国家规定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进行,SOM 采用重
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铁( Fe)、锰(Mn)铜(Cu)和锌
(Zn)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硼(B)采用姜
黄色法。
1.2.2摇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利用 SPSS 17.0 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和
K鄄S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需进行数据转换(通
常进行对数转换)或剔除原始数据中的异常值。 以
探索南四湖区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
为研究重点,利用 GS+9.0软件对经对数转换后符合
正态分布数据(B 不需转换)进行半方差分析和拟
合,依据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参数,在 Arcgis9.3的地统
计模块中进行普通克里格空间局部插值,生成空间
分布图。 为定量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
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Games.Howell 法),分别分析了土壤类型、耕层质
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类型对有机质和微量
元素的影响。
2摇 结果与分析
2.1摇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1为各观测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 按照全国
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SOM 平均值处于中
等水平(10.0—20.0 g / kg)。 微量元素差异较大,Mn
的平均含量最高(10.66 mg / kg);B 的平均含量最低
(0.57 mg / kg)。 按照山东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
标准,从平均含量来看,Fe 处于中等水平(4.5—10
mg / kg),Mn处于中等水平(5—15 mg / kg),Cu 处于
高水平 ( 1. 0—1. 8 mg / kg), Zn、 B 处于中等水平
(0郾 5—1.0 mg / kg)。 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1]可知,
Cu、Zn、Mn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按照反映
离散程度的变异系数大小粗略的分级,SOM 和微量
元素均属中等变异程度(10%—100%)。
正态分布检验表明,B 符合正态分布,SOM、Fe、
Mn、Cu和 Zn的原始数据均表现为尖峰、正偏性,经
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满足地统计学分析的
要求。
表 1摇 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1摇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 and trace elements
土壤属性
Soil property
样本数
Samples
最小值
Minimum
最大值
Maximum
均值
Mea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SD)
变异系数
Varable
coefficient
/ %
偏度
Skewness
峰度
Kurtosis
分布类型
Distribution
SOM / (g / kg) 1021 9.1 24.7 14.66 1.94 13.2 0.89 1.55 对数正态
Fe / (mg / kg) 1021 3.2 32.7 9.81 3.44 35.1 1.40 4.52 对数正态
Mn / (mg / kg) 1021 3.5 35.9 10.66 4.92 46.2 1.28 2.08 对数正态
Cu / (mg / kg) 1021 0.2 2.6 1.13 0.44 38.9 1.39 1.41 对数正态
Zn / (mg / kg) 1021 0.2 2.7 0.92 0.34 37.4 1.17 2.84 对数正态
B / (mg / kg) 1021 0.1 0.7 0.57 0.55 96.5 -0.73 1.29 正态
2.2摇 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由表 2 可知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除 B 是纯
块金效应外)的半方差函数拟合较好,R2 均大于
0郾 6,能较好的反映其空间结构特征。 SOM、Fe、Mn
和 Zn 用指数模型拟合较好,Cu 用球状模型拟合
较好。
块金值表示随机部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大的块
金值表明较小尺度上的某种过程不可忽略[3]。 引起
块金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实验误差和小于实验取样
尺度上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22]。 有机
质的块金值为 0.0016,微量元素中,Mn 的块金值最
大(0.0635),Fe的最小(0.0120)。 总体来看,土壤有
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块金值均较小,说明在最小间距
内的变异分析过程中引起的误差较小。
9951摇 6期 摇 摇 摇 武婕等: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块金值与基台之比表示随机部分空间变异性占
总空间变异性的程度,比值较大说明随机部分起主
要作用,比值较小说明非人为结构因素起主要作
用[23]。 根据 Cambardella等[24]提出的区域化变量空
间相关程度的分级标准,B 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
为 1,为纯块金效应,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变异。
SOM和其余四种微量元素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均
小于 0.25,空间相关程度强,说明在该研究区域内,
受人为因素(施肥、耕作、种植制度等)的影响较小,
影响 SOM和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有成土
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变程是空间变异自相关范围的度量,SOM 的变
程为 84 m,说明有机质在此范围内具有空间自相关。
微量元素中 Fe的空间自相关距离最小(162 m),Mn
的空间自相关距离最大(2571 m),这主要与湖区的
影响有关,此外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偏好也可
能影响变程的大小[9]。
表 2摇 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与参数
Table 2摇 Best鄄fitted semivariogram models and parameter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土壤属性
Soil property
理论模型
Theoretical
model
块金值
Nugget
基台值
Sill
块金值 /基台值
Nugget / sill
变程 / m
Range
决定系数
R2
残差
RSS
SOM 指数 0.0016 0.0160 0.10 84 0.600 7.173伊10-6
Fe 指数 0.0120 0.1110 0.11 162 0.684 7.841伊10-4
Mn 指数 0.0635 0.3270 0.19 2571 0.892 4.943伊10-3
Cu 球状 0.0195 0.1390 0.14 218 0.677 3.676伊10-3
Zn 指数 0.0323 0.1646 0.20 420 0.692 5.088伊10-3
B 纯块金效应 0.0030 — 1.0 978 0.017 0.0018
2.3摇 空间局部插值
为便于全面、直观的揭示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
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在 Arcgis9.3中,对 SOM、Fe、Mn、
Cu和 Zn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图 3)。 由于 B 在该
取样间距下不具有空间相关性,采用反距离权重插
值法(IDW)(图 3)。 可知,SOM 大致呈现由北向南
逐渐降低的趋势,缓平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区
域地势平坦,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水浇地,农作物生长
旺盛,施肥较多,故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其他区域多
为丘陵或洼地,土壤较为贫瘠,管理较为粗放,有机
质积累少。 北部低山丘陵区 Fe含量较高,在 14 mg /
kg以上,南部 Fe 含量最低(3—9 mg / kg)。 Mn、Cu、
Zn分布总体趋势均为中部高,南北两端低,其中 Mn
最明显,中部多大于 13 mg / kg,两端最低在 5 mg / kg
以下。 B 地域差异不明显,大部分在 0.55 mg / kg 以
上。 微量元素空间分布较为复杂,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主要与研究区的成土母质有关,微山县成土母
质主要为黄泛冲积物、代河流冲积物以及湖冲积物,
成土母质是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的首要
因素[25]。
2.4摇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通常是由土
壤类型、地形、母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各种因素在
不同方向、不同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26]。 前文已初
步揭示出区域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空间
变异起主导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引起空间变异的各
因素的内在机理,选取研究区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的
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类型
5个因素参与分析。
2.4.1摇 土壤类型
表 3为不同土壤类型下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
量。 可知,除 B外,5种土壤类型下 SOM和微量元素
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SOM 平均含量高低依次排列
为:砂姜黑土<褐土<潮土<棕壤<水稻土。 研究区水
稻土的成土母质为黄泛冲积物和湖积物,该土类是
1964年改造涝洼、旱田改水田以来的人工产物,土质
粘重,水耕熟化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故有机质
含量最高(15.77 g / kg)。 褐土成土母质为洪冲积物,
表层质地以轻、中壤为主,通气良好,土体中的好气
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积累较少,因此,有机质含
量较低(14.37 g / kg);潮土成土母质为黄泛冲积物和
代河流冲积物,表层质地以重壤、中壤为主,土层深
厚,土壤肥力中等(14.65 g / kg)。 砂姜黑土成土母质
为湖河相冲积沉积物,表层质地以粘土、重壤为主,
006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宜耕性差,存有粘、湿、板、砂姜障碍,有机质含量最
低(14.22 g / kg)。 成土母质也是影响微量元素含量
高低的主要因素,其中褐土中 Fe、Mn 的平均含量最
高,砂姜黑土中 Cu、Zn的平均含量最高。
图 3摇 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图
Fig.3摇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表 3摇 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3摇 The content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soil types
土壤类型
Soil type
样本数
Samples
土壤有机质
SOM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Fe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M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Cu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Z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B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 SD
褐土 Cinnamon soil 277 14.37依2.11b 10.43依3.51a 12.15依5.83c 1.25依0.54b 0.94依0.41b 0.57依0.06a
棕壤 Brown soil 30 15.37依2.94ab 9.40依4.21ab 7.59依2.42a 1.07依0.15a 0.90依0.2ab 0.57依0.05a
潮土 Fluvo鄄attic soil 443 14.65依1.77b 9.72依3.74a 9.84依4.66b 0.98依0.25a 0.84依0.25a 0.57依0.06a
砂姜黑土 Mortar black soil 158 14.22依1.47b 8.79依2.54b 11.92依4.17c 1.47依0.57c 1.17依0.39c 0.58依0.05a
水稻土 Paddy soil 113 15.77依1.83a 9.97依2.71a 8.79依2.13a 1.04依0.27a 0.81依0.25a 0.58依0.05a
摇 摇 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 05)
1061摇 6期 摇 摇 摇 武婕等: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4.2摇 耕层质地
从表 4可知,质地对 SOM、Fe、Mn、Cu、Zn含量有
较大影响,对 B无影响。 不同质地 SOM平均含量高
低排列依次为:砂壤<重壤<轻壤<中壤<粘土。 从总
的趋势来看,随质地由砂变粘 SOM 升高。 一方面是
由于粘性高的土壤,水分充足,透气性差,原有机残
体在水分作用下易于腐烂降解,因而 SOM 含量高。
另一方面,不同土壤质地下,土壤微生物含量和酶活
性也不同,砂性土壤下,有机物质更容易被微生物分
解,因而有机质含量较低[27鄄28]。 而重壤有机质平均
含量小于轻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地土壤施肥不均
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微量元素含量高低遵循粘土>
壤土>砂土[29],但由于施肥等会严重影响微量元素
的空间分布,这也是导致本研究中微量元素随质地
粘重变化无明显趋势的主要原因。
表 4摇 不同耕层质地下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4摇 The content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topsoil textures
耕层质地
Topsoil texture
样本数
Samples
SOM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Fe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M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Cu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Z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B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砂壤 Sany loam 12 13.36依0.88b 7.22依3.41d 9.01依3.74b 1.03依0.15c 0.97依0.15b 0.58依0.06a
轻壤 Slight loam 551 14.59依1.98a 9.16依3.34bd 11.16依5.19b 1.19依0.50b 0.94依0.37b 0.57依0.53a
中壤 Medium loam 268 14.72依1.91a 10.27依3.30acd 9.65依3.97a 1.06依0.36ac 0.90依0.34ab 0.57依0.06a
重壤 Heavy loam 106 14.50依1.60a 11.11依3.89c 11.20依5.94b 1.12依0.43bc 0.89依0.32b 0.57依0.05a
粘土 Clay 84 15.23依1.97a 11.07依3.06ac 9.51依3.04a 1.06依0.29ac 0.83依0.24a 0.56依0.67a
摇 摇 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 05)
2.4.3摇 坡度
利用微山 DEM数据提取坡度信息(图 2),并按
坡度将采样点分为 3 组:﹤ 3毅、3毅—15毅、逸15毅 (表
5)。 可知,逸15毅组的 SOM 平均含量最高(15.07 g /
kg),﹤ 3毅组的最低(14.70 g / kg)。 总趋势为随坡度
升高 SOM 升高,原因在于微山并无坡度极高的区
域,坡度较低区域为南四湖周围区域,湖滩植被较
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相对于湖滩区坡度较高的
区域,植被较多,有机质丰富。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
具有一定倾斜程度的平地有利于 SOM 的积累[30]。
不同坡度组下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说明坡度不
是影响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
表 5摇 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5摇 The content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grade level
坡度 / ( 毅)
Slope
样本数
Samples
SOM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Fe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M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Cu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Z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B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 3 942 14.70依1.90b 9.69依3.39b 10.83依4.95b 1.13依0.45b 0.93依0.35b 0.57依0.06a
3—15 71 14.97依2.13a 10.55依4.04b 8.03依2.69a 1.22依0.37b 0.78依0.28a 0.57依0.06a
逸15 8 15.07依1.95a 14.14依2.22a 6.79依1.09a 1.03依0.07a 0.71依0.11a 0.60依0.07a
摇 摇 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 <0. 05)
2.4.4摇 土地利用类型
从表 6 可知,灌溉水田 SOM 平均含量最高
(15郾 33 g / kg),旱地最低(13.85 g / kg)。 由于不同土
地利用类型之间收益存在较大差异,农户的投入与
管理水平会有所不同,水田和水浇地收益高,农户投
入的施肥量和管理水平较旱地高。 此外当地秸秆还
田现象较普遍,有机物质归还量较高,大部分被微生
物稍经分解即转化为腐殖质储存于土壤中,水田地
势低,土壤长期处于滞水状态,SOM的分解速率明显
低于其他利用方式,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菜地土
壤由于高度熟化,人类对于菜地的管理加强,应该含
有较高的 SOM,但研究区内,菜地分布较为分散,并
未形成大规模化种植,人们的投入较低,因而菜地
SOM含量较低。 土地利用类型对微量元素 Fe、Cu含
量影响较大,对 Mn、Zn、B 影响不显著,发生变化的
原因主要与水田和旱地氧化还原环境不同有关。
206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6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6摇 The content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ing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
Land using type
样本数
Samples
SOM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Fe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M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Cu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Z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B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灌溉水田 Paddy fields 28 15.33依2.14 a 10.10依3.53a 10.89依5.67a 1.20依0.52a 0.96依0.39a 0.58依0.06a
水浇地 Irrigable land 903 14.70依1.93 a 9.94依3.51a 10.59依4.93a 1.10依0.41a 0.91依0.33a 0.57依0.06a
旱地 Dry land 82 13.85依1.64 b 8.04依2.26b 10.86依3.95a 1.54依0.57b 0.98依0.48a 0.57依0.05a
菜地 Vegetable plots 8 14.40依1.42 ab 9.83依3.33ab 9.08依5.19a 1.21依0.52ab 0.90依0.37a 0.53依0.08a
摇 摇 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 <0. 05)
2.4.5摇 地貌类型
由表 7可知,地貌类型对 SOM、Fe、Mn、Zn 含量
有较大影响,对 Cu 和 B 影响不显著。 SOM 平均含
量高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区<湖滩<山前倾斜平地<
缓平地<洼地。 总体看来,土地越平缓,有机质积累
越高,原因是地貌类型主要通过影响侵蚀和水土流
失影响 SOM的含量状况[15],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水热
资源的分配,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情况,从而影响
SOM的积累。 湖滩 SOM 较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湖
泊周围植物较少,有机质积累不多。 洼地区土壤水
分较多,有机残体在水分作用下易于腐烂降解,SOM
含量高。 地貌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地
表物质循环的方式和方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而土
地利用类型和农田管理措施又是影响微量元素变化
的重要因素。
表 7摇 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7摇 The contents of SOM and trace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topography types
地貌类型
Topography type
样本数
Samples
SOM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Fe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M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Cu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Zn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B
均值依标准差
Mean依SD
低山丘陵地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81 13.88依2.20c 10.38依3.79c 7.47依2.19c 1.18依0.32a 0.78依0.25c 0.57依0.54a
山前倾斜平地 Tilt piedmont plain 82 14.44依1.98bc 11.38依3.78c 7.94依2.81c 1.12依0.35a 0.71依0.24c 0.57依0.57a
洼地 Depression 254 15.07依1.91a 10.22依3.18ac 12.39依4.94a 1.19依0.53a 1.02依0.39a 0.58依0.06a
湖滩 Beach 17 14.36依1.60bc 11.88依3.01c 11.44依5.74c 1.05依0.26a 0.92依0.27c 0.58依0.05a
缓平地 Slow flat 587 14.62依1.79b 22.90依9.42b 10.61依4.95b 1.11依0.43a 0.92依0.33b 0.57依0.05a
摇 摇 同一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 05)
3摇 结论
本文利用地统计与 GIS 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南
四湖区农田 SOM 和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B 符合正态分布,
SOM、Fe、Mn、Cu和 Z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均属中等
变异程度。 SOM 平均值为 14.66 g / kg,微量元素中
Mn的平均含量最高(10.66 mg / kg);B的平均含量最
低(0.57 mg / kg)。
(2)半方差分析表明,SOM、Fe、Mn和 Zn 用指数
模型拟合较好,Cu 用球状模型拟合较好。 B 为纯块
金效应,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变异,SOM 和其余 4
种微量元素具有强烈空间变异,其中区域因素占主
导作用。
(3)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SOM 分布总体
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Mn、Cu、Zn分布总体趋势
为中部高,南北两端低,B 地域差异不明显。 除 B
外,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地貌
类型与 SOM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以及分布状况
密切相关。
References:
[ 1 ] 摇 Batjes N H.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he soil of the word.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6, 47(2): 151鄄163.
[ 2 ] 摇 Wright A L, Hons F M.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in
aggregates from different tillage and crop regimes. Soil Science
Socien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5, 69(1): 141鄄147.
[ 3 ] 摇 Wang B, Mao R Z, Cao J W, Yuan Z, Gao Y F, Li D M. Spatial
3061摇 6期 摇 摇 摇 武婕等: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varia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cropland of the low Hai
River Plain—A case study in Feixia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 26(12): 4082鄄4090.
[ 4 ] 摇 Zhang X X, Li Z B, Li P.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trace elements of grass 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0, 24(5): 45鄄48, 67鄄67.
[ 5 ] 摇 Fachinelli A, Sacchi E, Mallen L.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d
GIS鄄based approach to identify heavy metal sources in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1, 114(3): 313鄄324.
[ 6 ] 摇 Rodr侏guez J A, Nanos N, Grau J M, Gil L, L佼pez鄄Arias M.
Multiscal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panish agricultural
topsoils. Chemosphere, 2008, 70(6): 1085鄄1096.
[ 7 ] 摇 Cordova C, Sohi S P, Lark R M, Goulding K W T, Robinson J S.
Resolving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 using frac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2,
147: 66鄄72.
[ 8 ] 摇 Yang Q Y, Yang J S.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at different scale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0, 24(3): 100鄄104.
[ 9 ] 摇 Wang S Y, Lu P, Wang J P, Yang L, Yang K, Yu T Q.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at different scales: a case study in Pinggu County, Beijing.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10): 4957鄄4964.
[10] 摇 Song M, Peng W X, Zou D S, Zeng F P, Du H, Lu S Y. The
cause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soil organic matter in
different forests in depressions between karst hills.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19): 6259鄄6269.
[11] 摇 Zhang Q J, Yu X B, Qian J X, Xiong 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main nutrients in the Poyang Lake Nanji Wetland.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12): 3656鄄3669.
[12] 摇 Wang H L, Zhang H G, Qin L, Ma H Y, L俟 G 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 in Ebinur Lake Basin of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 ( 16 ):
4969鄄4980.
[13] 摇 Zhao M S, Zhang G L, Wang D C, Li D C, Pan X Z, Zhao Y 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dominating factors
in Xu鄄Huai alluvial plain.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13, 50(1):
1鄄11.
[14] 摇 Huang Y F, Zhou Z Y, Yuan X Y, Zhang H Y.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an arid desert are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 24(12): 2776鄄2781.
[15] 摇 Song F J, Chang Q R, Zhong D Y, Fang R H.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oil trace elements in hilly and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13, 30(1): 36鄄42.
[16] 摇 Zhong X L, Zhou S L, Li J T, Zhao Q 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in the Yangtaz river delta a case
study of Taica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7, 44(1): 33鄄40.
[17] 摇 Liu W, Peng P Q, Qiu Y Q, Hou H B, Li X C. Spatial
variability analysis of typical farml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2,
28(35): 215鄄220.
[18] 摇 Lian G, Guo X D, Fu B J, Hu C X. Predic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
and geostatistics.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9, 25(7): 237鄄242.
[19] 摇 McBratney A B, Odeh I O A, Bishop T F A, Dunbar M S, Shatar
T M. An overview of pedometric techniques for use in soil survey.
Geoderma, 2000, 97(3): 293鄄327.
[20] 摇 Office of Soil Survey in Weishan County. The soils of Weishan
county, Jining: Office of Soil Survey in Weishan County,1987:
50鄄53.
[21] 摇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B
15618—1995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ublishing House,1995.
[22] 摇 Li H B, Wang Z Q, Wang Q C.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quantif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8, 9(6): 651鄄657.
[23] 摇 Lei Z D, Yang S X, Xu Z R, Vachaud G.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Shuili
Xuebao, 1985, (9): 10鄄21.
[24] 摇 Cambardella C A, Moorman T B, Novak J M, Karlen D L, Novar
J M, Turco R F, Konopka A E. Field鄄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Iowa soils. Soil Science Society America
Journal, 1994, 58(5): 1501鄄1511.
[25] 摇 Tao S, Cao J, Li B G, Xu F L, Chen W 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ace elements in soil from Shenzhen area.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1, 38(2): 248鄄255.
[26] 摇 Fang H J, Yang X M, Zhang X P, Liang A Z.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pattern of black soil organic carbon of sloping
field.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25(3): 20鄄
24, 28鄄28.
[27] 摇 Gao M, Zhao B T, Wei C F, Xie D T, Zhang L. Effect of tillage
system on soil animal,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 activity in
paddy field.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 15(7):
1177鄄1181.
[28] 摇 Yin Y F, Cai Z C, Qin S W. Dynamics of fluvo鄄aquic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under long鄄term fertiliz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5, 16(5): 875鄄878.
[29] 摇 Zhu J, Huang B, Sun W X, Ding F, Zou Z, Su J P. Temporal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vailable trace
metals in soils.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7, 43(1): 1鄄12.
[30] 摇 Huang P, Li T X, Zhang J B, Liao G T. Effects of slopes gradient
and Aspect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low
4061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mountainous region. Soils, 2009, 41(2): 264鄄268.
参考文献:
[ 3 ]摇 王波, 毛任钊, 曹健王, 元仲, 高云风, 李冬梅. 海河低平原
区农田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
生态学报, 2006, 26(12): 4082鄄4090.
[ 4 ] 摇 张晓霞,李占斌,李鹏.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5): 45鄄48, 67鄄67.
[ 8 ] 摇 杨奇勇, 杨劲松. 不同尺度下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
变异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3): 100鄄104.
[ 9 ] 摇 王淑英, 路苹, 王建平, 杨柳, 杨凯, 于同泉. 不同研究尺度
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北京市平谷区为
例. 生态学报, 2008, 28(10): 4957鄄4964.
[10] 摇 宋敏, 彭晚霞, 邹冬生,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喀斯特峰丛
洼地不同森林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成因. 生态学报,
2012, 32(19): 6259鄄6269.
[11] 摇 张全军, 于秀波, 钱建鑫, 熊挺. 鄱阳湖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
落及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656鄄3669.
[12] 摇 王合玲, 张辉国, 秦璐, 马辉英, 吕光辉.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
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4969鄄4980.
[13] 摇 赵明松, 张甘霖, 王德彩, 李德成, 潘贤章, 赵玉国. 徐淮黄
泛平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土壤学报,
2013, 50(1): 1鄄11.
[14] 摇 黄元仿, 周志宇, 苑小勇, 张红艳. 干旱荒漠区土壤有机质空
间变异特征. 生态学报, 2004, 24(12): 2776鄄2781.
[15] 摇 宋丰骥, 常庆瑞, 钟德燕, 方睿红.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微量
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0(1): 36鄄42.
[16] 摇 钟晓兰, 周生路, 李江涛, 赵其国.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
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土壤学报,
2007, 44(1): 33鄄40.
[17] 摇 刘伟, 彭佩钦, 邱亚群, 侯红波, 李学初. 洞庭湖区典型农田
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
215鄄220.
[18] 摇 连纲, 郭旭东, 傅伯杰, 虎陈霞. 基于环境相关法和地统计学
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7):
237鄄242.
[20] 摇 微山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微山县土壤志.济宁: 微山县土壤普
查办公室,1987: 50鄄53.
[21] 摇 国家环境保护局. GB 15618鄄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22] 摇 李哈滨, 王政权, 王庆成. 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6): 651鄄657.
[23] 摇 雷志栋, 杨诗秀, 许志荣, 瓦肖尔 G.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初
步研究. 水利学报, 1985, (9): 10鄄21.
[25] 摇 陶澍, 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陈伟元. 深圳市土壤微量元素
含量成因分析. 土壤学报, 2001, 38(2): 248鄄255.
[26] 摇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空间异
质性及其格局.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3): 20鄄24, 28鄄28.
[27] 摇 高明, 周保同, 魏朝富, 谢德体, 张磊.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
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7): 1177鄄1181.
[28] 摇 尹云锋,蔡祖聪, 钦绳武.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不同组分有机
质的动态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5): 875鄄878.
[29] 摇 朱静, 黄标, 孙维侠, 丁峰, 邹忠, 苏建平. 农田土壤有效态
微量元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007, 43(1): 1鄄12.
[30] 摇 黄平, 李廷轩, 张佳宝, 廖桂堂. 坡度和坡向对低山茶园土壤
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 土壤, 2009, 41(2): 264鄄268.
5061摇 6期 摇 摇 摇 武婕等: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源袁晕燥援远 酝葬则援袁圆园员源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陨皂责葬糟贼泽 燥枣 早造燥遭葬造 憎葬则皂蚤灶早 燥灶 造蚤贼贼藻则 凿藻糟燥皂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杂韵晕郧 孕蚤葬燥袁在匀粤晕郧 晕葬蚤造蚤袁 酝粤 运藻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圆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则燥皂 泽赠泽贼藻皂 贼燥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院 贼澡藻 燥贼澡藻则 燥则蚤藻灶贼葬贼蚤燥灶 燥枣 则藻早蚤燥灶葬造 皂葬贼藻则蚤葬造 枣造燥憎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早葬灶早袁 在耘晕郧 匀怎蚤 渊员猿源园冤噎噎噎噎噎
粤 皂怎造贼蚤鄄凿蚤皂藻灶泽蚤燥灶葬造 葬责责则燥葬糟澡 枣燥则 憎藻贼造葬灶凿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泽藻则增蚤糟藻 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杂韵晕郧 再怎择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造藻蚤 渊员猿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燥造藻糟怎造葬则 皂藻糟澡葬灶蚤泽皂泽 燥枣 贼澡藻 蚤灶泽藻糟贼 躁怎增藻灶蚤造藻 澡燥则皂燥灶藻 允陨晕 酝蚤灶灶葬袁 蕴陨晕 载蚤灶凿葬 渊员猿远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酝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凿藻贼藻则蚤燥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葬灶糟蚤藻灶贼 糟葬增藻 葬灶凿 憎葬造造 责葬蚤灶贼蚤灶早泽 蕴陨 匝蚤葬灶早袁郧耘 匝蚤灶赠葬袁孕粤晕 载蚤葬燥曾怎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猿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贼怎凿赠 燥灶 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泽葬枣藻贼赠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憎葬则灶蚤灶早 燥枣 憎藻贼造葬灶凿泽 蚤灶 栽怎皂藻灶 砸蚤增藻则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遭葬泽藻凿 燥灶 猿杂 贼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在匀哉 宰藻蚤澡燥灶早袁 酝陨粤韵 悦澡藻灶早赠怎袁 在匀耘晕郧 载蚤葬燥躁怎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猿苑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 则藻增蚤藻憎 燥枣贼则葬灶泽遭燥怎灶凿葬则赠 责则燥贼藻糟贼藻凿 葬则藻葬泽 灶藻贼憎燥则噪 藻泽贼葬遭造蚤泽澡皂藻灶贼 宰粤晕郧 宰藻蚤袁栽陨粤晕 再怎袁 悦匀粤晕郧 酝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猿怨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宰葬贼藻则 糟燥灶泽怎皂责贼蚤燥灶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憎葬贼藻则 怎泽藻 藻枣枣蚤糟蚤藻灶糟赠 燥枣 耘怎糟葬造赠责贼怎泽 怎则燥责澡赠造造葬 伊 耘怎糟葬造赠责贼怎泽 早则葬灶凿蚤泽 葬灶凿 遭葬皂遭燥燥鄄憎蚤造造燥憎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泽 匝陨哉 匝怎葬灶袁 孕粤晕 载蚤灶袁 蕴陨 允蚤赠怎藻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园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则藻藻 憎葬则皂蚤灶早 泽糟藻灶葬则蚤燥泽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蚤葬造造赠 葬枣枣藻糟贼 贼澡藻皂燥则责澡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造葬泽贼蚤糟蚤贼赠 燥枣 葬灶 蚤灶增葬泽蚤增藻 澡藻则遭 粤造贼藻则灶葬灶贼澡藻则葬 责澡蚤造燥曾藻则燥蚤凿藻泽
悦匀哉 再葬灶皂藻蚤袁 再粤晕郧 允蚤葬灶袁 蕴陨 允蚤灶早躁蚤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皂藻贼藻燥则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枣葬糟贼燥则泽 葬灶凿 泽燥蚤造 责澡赠泽蚤糟燥糟澡藻皂蚤糟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灶 噪葬则泽贼 责则燥糟藻泽泽藻泽 蚤灶 泽蚤曾 造葬灶凿鄄怎泽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泽 蚤灶 泽怎皂皂藻则
葬灶凿 憎蚤灶贼藻则 蚤灶 葬 贼赠责蚤糟葬造 噪葬则泽贼 增葬造造藻赠 蕴陨哉 宰藻灶袁 在匀粤晕郧 匝蚤葬灶早袁允陨粤 再葬灶葬灶 渊员源员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灶葬灶燥糟葬则遭燥灶 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灶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葬遭泽燥则责贼蚤燥灶 葬灶凿 怎贼蚤造蚤扎葬贼蚤燥灶 燥枣 枣造怎藻鄄糟怎则藻凿 贼燥遭葬糟糟燥
蕴陨粤晕郧 栽葬蚤遭燥袁 再陨晕 匝蚤泽澡藻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再葬灶造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圆怨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泽贼葬灶凿 泽责葬贼蚤葬造 皂燥凿藻造 葬灶凿 责葬贼贼藻则灶 遭葬泽藻凿 燥灶 增燥则燥灶燥蚤 凿蚤葬早则葬皂 蕴陨哉 杂澡怎葬蚤袁 宰哉 杂澡怎糟蚤袁 宰粤晕郧 匀燥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猿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赠灶葬皂蚤糟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泽责葬贼蚤葬造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蚤灶 葬 糟造燥泽藻鄄贼燥鄄灶葬贼怎则藻 孕澡赠造造燥泽贼葬糟澡赠泽 藻凿怎造蚤泽 泽贼葬灶凿泽
匝陨哉 允蚤葬灶曾蚤袁栽粤晕郧 酝藻灶早责蚤灶早袁 杂匀耘晕 蕴蚤枣藻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源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澡藻灶燥贼赠责蚤糟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蚤灶 灶葬贼怎则葬造 责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泽燥枣 杂葬责蚤灶凿怎泽 皂怎噪燥则燥泽泽蚤 遭葬泽藻凿 燥灶 枣则怎蚤贼 葬灶凿 泽藻藻凿 贼则葬蚤贼泽
阅陨粤韵 杂燥灶早枣藻灶早袁 杂匀粤韵 宰藻灶澡葬燥袁 允陨粤晕郧 允蚤灶早皂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缘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 燥枣 糟燥皂责葬贼蚤遭造藻 遭蚤燥皂葬泽泽 皂燥凿藻造泽 枣燥则 贼则藻藻泽 枣则燥皂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泽贼葬灶凿 燥则蚤早蚤灶 云哉 蕴蚤赠燥灶早袁 蕴耘陨 再怎葬灶糟葬蚤袁 杂哉晕 宰藻蚤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远员冤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栽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怎灶凿藻则泽贼燥则赠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 燥灶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孕燥造赠早燥灶葬贼怎皂 糟赠则贼燥灶藻皂葬 蚤灶 藻曾贼藻灶泽蚤增藻造赠 皂葬灶葬早藻凿 孕澡赠造造燥泽贼葬糟澡赠泽 藻凿怎造蚤泽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云粤晕 再葬灶则燥灶早袁 悦匀耘晕 杂澡怎葬灶早造蚤灶袁 再粤晕郧 匝蚤灶早责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苑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澡燥则贼鄄贼藻则皂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悦韵圆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藻造藻增葬贼蚤燥灶袁 憎葬则皂蚤灶早 葬灶凿 贼则葬灶泽早藻灶蚤糟 月贼 则蚤糟藻 糟则燥责责蚤灶早 燥灶 泽燥蚤造 造葬遭蚤造藻 燥则早葬灶蚤糟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袁 葬灶凿 灶藻皂葬贼燥凿藻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蚤藻泽 悦匀耘晕 允蚤灶早袁 悦匀耘晕 云葬躁怎灶袁 蕴陨哉 酝葬灶择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早 渊员源愿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藻皂责燥则燥泽责葬贼蚤葬造 增葬则蚤葬贼蚤燥灶泽 蚤灶 灶藻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责则燥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蚤灶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 悦澡蚤灶葬 泽蚤灶糟藻 员怨远员
蕴陨 允蚤藻袁 在匀粤晕郧 再怎葬灶凿燥灶早袁郧哉 云藻灶早曾怎藻袁藻贼 葬造 渊员源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贼澡藻 澡葬遭蚤贼葬贼 泽怎蚤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枣燥则 憎葬贼藻则枣燥憎造泽 蚤灶 贼澡藻 孕葬灶躁蚤灶袁 蕴蚤葬燥灶蚤灶早 憎蚤贼澡 郧陨杂 葬灶凿 则藻皂燥贼藻 泽藻灶泽蚤灶早
阅韵晕郧 在澡葬灶早赠怎袁 蕴陨哉 阅蚤葬灶憎藻蚤袁宰粤晕郧 在燥灶早皂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园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燥枣 泽燥蚤造 皂葬糟则燥责燥则藻泽 葬灶凿 贼澡藻蚤则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灶 泽葬贼怎则葬贼藻凿 澡赠凿则葬怎造蚤糟 糟燥灶凿怎糟贼蚤增蚤贼赠 蚤灶 贼澡藻 匀怎燥凿蚤贼葬灶早 枣燥则藻泽贼 则藻早蚤燥灶 燥枣 贼澡藻
匝蚤灶造蚤灶早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泽 蕴哉 月蚤灶袁 在匀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造蚤袁 蕴陨 运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员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灶枣造怎藻灶糟藻泽 燥枣 责澡燥泽责澡燥则怎泽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 燥灶 蚤灶贼藻则葬糟贼蚤燥灶泽 葬皂燥灶早 酝蚤糟则燥糟赠泽贼蚤泽 葬藻则怎早蚤灶燥泽葬袁 阅葬责澡灶蚤葬 皂葬早灶葬 葬灶凿 悦藻则葬贼燥责澡赠造造怎皂 凿藻皂藻则泽怎皂
酝粤 允蚤葬灶皂蚤灶袁 允陨晕 孕蚤灶早袁 郧哉韵 酝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圆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造造藻造燥责葬贼澡蚤糟 蚤灶澡蚤遭蚤贼蚤燥灶 葬灶凿 皂葬贼澡藻皂葬贼蚤糟葬造 皂燥凿藻造泽 燥枣 悦澡葬则葬 增怎造早葬则蚤泽 藻曾贼则葬糟贼泽 燥灶 贼憎燥 枣则藻泽澡憎葬贼藻则 葬造早葬藻 泽责藻糟蚤藻泽
匀耘 在燥灶早曾蚤葬灶早袁 蕴陨哉 蕴怎袁 蕴陨 悦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圆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云造燥则葬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 燥枣 则蚤责葬则蚤葬灶 增藻早藻贼葬贼蚤燥灶 蚤灶 再燥灶早凿蚤灶早鄄匀葬蚤澡藻 则蚤增藻则 泽赠泽贼藻皂袁 悦澡蚤灶葬 载陨哉 悦澡藻灶袁 韵哉再粤晕郧 在澡蚤赠怎灶袁 在匀耘晕郧 匀怎葬 渊员缘猿缘冤噎噎
杂贼则藻葬皂 澡葬遭蚤贼葬贼 葬泽泽藻泽泽皂藻灶贼 燥枣 阅燥灶早 砸蚤增藻则袁 悦澡蚤灶葬袁 怎泽蚤灶早 砸蚤增藻则 匀葬遭蚤贼葬贼 杂怎则增藻赠 皂藻贼澡燥凿
宰粤晕郧 匝蚤葬灶早袁 再哉粤晕 载蚤灶早扎澡燥灶早袁 蕴陨哉 匀燥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源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粤责责造蚤灶早 杂宰粤栽 皂燥凿藻造 贼燥 藻曾责造燥则藻 贼澡藻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糟澡葬灶早藻泽 蚤灶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糟造蚤皂葬贼藻 燥灶 贼澡藻 泽贼则藻葬皂枣造燥憎 蚤灶 葬 宰葬贼藻则泽澡藻凿 燥枣 晕燥则贼澡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 郧哉韵 允怎灶贼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在澡蚤择蚤葬灶早袁 宰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缘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造蚤皂葬贼藻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 燥枣 贼则藻藻 早则燥憎贼澡 葬造燥灶早 葬灶 葬造贼蚤贼怎凿蚤灶葬造 早则葬凿蚤藻灶贼 蚤灶 贼澡藻 悦澡葬灶早遭葬蚤 酝燥怎灶贼葬蚤灶泽袁 晕燥则贼澡藻葬泽贼 悦澡蚤灶葬
悦匀耘晕 蕴蚤袁 再陨晕 再怎灶澡藻袁 在匀粤韵 阅燥灶早泽澡藻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远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凿蚤泽责藻则泽蚤燥灶 燥枣 葬蚤则遭燥则灶藻 责燥造造藻灶 葬灶凿 蚤贼泽 则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憎蚤贼澡 皂葬躁燥则 糟造蚤皂葬贼蚤糟 责葬则葬皂藻贼藻则泽 蚤灶 杂澡蚤躁蚤葬扎澡怎葬灶早
蕴陨 再蚤灶早袁 蕴陨 再怎藻糟燥灶早袁 蕴譈 杂怎择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苑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澡葬灶早藻 燥枣 泽燥蚤造 糟葬则遭燥灶 葬灶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怎灶凿藻则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早则葬扎蚤灶早 早则葬凿蚤藻灶贼泽 蚤灶 匀怎造怎灶遭藻则 皂藻葬凿燥憎 泽贼藻责责藻
再粤晕 砸怎蚤则怎蚤袁载陨晕 载蚤葬燥责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载怎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责葬贼蚤葬造 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 葬灶凿 蚤灶枣造怎藻灶糟蚤灶早 枣葬糟贼燥则泽 燥枣 枣葬则皂造葬灶凿 泽燥蚤造 燥则早葬灶蚤糟 皂葬贼贼藻则 葬灶凿 贼则葬糟藻 藻造藻皂藻灶贼泽 蚤灶 贼澡藻 灶葬灶泽蚤澡怎 则藻早蚤燥灶
宰哉 允蚤藻袁 蕴陨 再怎澡怎葬灶袁 蕴陨 在藻灶早遭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员缘怨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栽则葬灶泽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造葬灶凿 怎泽藻 葬灶凿 蚤贼泽 责燥贼藻灶贼蚤葬造 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糟燥灶泽藻择怎藻灶糟藻 蕴哉 载蚤葬燥曾怎葬灶 渊员远园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源员远员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源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薛建辉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源卷摇 第 远期摇 渊圆园员源年 猿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源摇 晕燥郾 远 渊酝葬则糟澡袁 圆园员源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