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composition rate and silicon dynamic of mulching residue under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s

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全 文 :
摇 摇 摇 摇 摇 生 态 学 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 载哉耘月粤韵冤
摇 摇 第 猿猿卷 第 圆猿期摇 摇 圆园员猿年 员圆月摇 渊半月刊冤
目摇 摇 次
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
基于树干液流技术的北京市刺槐冠层吸收臭氧特征研究 王摇 华袁欧阳志云袁任玉芬袁等 渊苑猿圆猿冤噎噎噎噎噎噎
三疣梭子蟹增养殖过程对野生种群的遗传影响要要要以海州湾为例 董志国袁李晓英袁张庆起袁等 渊苑猿猿圆冤噎噎噎
土壤盐分对三角叶滨藜抗旱性能的影响 谭永芹袁柏新富袁侯玉平袁等 渊苑猿源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体内 源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孙兴华袁周晓榕袁庞保平袁等 渊苑猿源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个体与基础生态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凋落物养分输入量的早期影响 肖银龙袁涂利华袁胡庭兴袁等 渊苑猿缘缘冤噎噎噎噎
茎瘤芥不同生长期植株营养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赵摇 欢袁李会合袁吕慧峰袁等 渊苑猿远源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黄张婷袁张摇 艳袁宋照亮袁等 渊苑猿苑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渍水对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树杰袁廖摇 星袁胡小加袁等 渊苑猿愿圆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广西扶绥黑叶猴的主要食源植物及其粗蛋白含量 李友邦袁丁摇 平袁黄乘明袁等 渊苑猿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谷摇 岩袁胡文河袁徐百军袁等 渊苑猿怨怨冤噎噎噎
孕云韵杂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生态毒理效应 夏继刚袁牛翠娟袁孙麓垠 渊苑源园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浒苔干粉末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克生作用 韩秀荣袁高摇 嵩袁侯俊妮袁等 渊苑源员苑冤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柑橘木虱 悦韵玉基因的捕食性天敌捕食作用评估 孟摇 翔袁欧阳革成袁载蚤葬 再怎造怎袁等 渊苑源猿园冤噎噎噎噎噎噎
健康和虫害的红松挥发物对赤松梢斑螟及其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王摇 琪袁严善春袁严俊鑫袁等 渊苑源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种群尧群落和生态系统
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
董摇 艳袁董摇 坤袁汤摇 利袁等 渊苑源源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于摇 扬袁杜摇 虎袁宋同清袁等 渊苑源缘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黄土高原人工苜蓿草地固碳效应评估 李文静袁王摇 振袁韩清芳袁等 渊苑源远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景观尧区域和全球生态
粉垄耕作对黄淮海北部土壤水分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轶冰袁逄焕成袁杨摇 雪袁等 渊苑源苑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三峡库区典型农林流域景观格局对径流和泥沙输出的影响 黄志霖袁田耀武袁肖文发袁等 渊苑源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 月孕 神经网络与 耘栽酝垣遥感数据的盐城滨海自然湿地覆被分类 肖锦成袁欧维新袁符海月 渊苑源怨远冤噎噎噎噎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 悦匀源吸收对模拟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高文龙袁程淑兰袁方华军袁等 渊苑缘园缘冤噎噎噎噎
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特征 贾丙瑞袁周广胜袁蒋延玲袁等 渊苑缘员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呼吸季节和年际变化 周小平袁王效科袁张红星袁等 渊苑缘圆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不同排放源周边大气环境中 晕匀猿浓度动态 刘杰云袁况福虹袁唐傲寒袁等 渊苑缘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施加秸秆和蚯蚓活动对麦田 晕圆韵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袁胡摇 锋袁 李辉信 渊苑缘源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资源与产业生态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天目湖鱼类资源捕捞与放流的生态监测 孙明波袁谷孝鸿袁曾庆飞袁等 渊苑缘缘猿冤噎噎噎噎噎噎
应用支持向量机评价太湖富营养化状态 张成成袁沈爱春袁张晓晴袁等 渊苑缘远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研究简报
亚热带 源种森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 徐旺明袁 闫文德袁李洁冰袁等 渊苑缘苑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青蒿素对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白摇 祯袁黄摇 玥袁黄建国 渊苑缘苑远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晕韵参与 粤酝真菌与烟草共生过程 王摇 玮袁赵方贵袁侯丽霞袁等 渊苑缘愿猿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动物生境适宜度制图方法 张桂铭袁朱阿兴袁杨胜天袁等 渊苑缘怨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棉花 月贼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马宗斌袁刘桂珍袁严根土袁等 渊苑远园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学术信息与动态
未来地球要要要全球可持续性研究计划 刘源鑫袁赵文武 渊苑远员园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期刊基本参数院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鄢员怨愿员鄢皂鄢员远鄢圆怨圆鄢扎澡鄢孕鄢 预 怨园郾 园园鄢员缘员园鄢猿猿鄢圆园员猿鄄员圆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封面图说院 兴安落叶松林景观要要要中国的寒温带针叶林属于东西伯利亚森林向南的延伸部分袁它是大兴安岭北部一带的地带
性植被类型袁一般可分为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两类遥 兴安落叶松林景观地下部分为棕色森林土袁中上部为灰化
棕色针叶林土袁均呈酸性反应遥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袁寒温针叶林生态系统潜在的巨大碳库将可能成为大气 悦韵圆
的重要来源袁研究表明袁温度是寒温针叶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主要调控因子袁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纬度升高而
增加袁根系和凋落物与土壤呼吸作用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异性遥
彩图及图说提供院 陈建伟教授摇 北京林业大学摇 耘鄄皂葬蚤造院 糟蚤贼藻泽援糟澡藻灶躁憎岳 员远猿援糟燥皂
第 33 卷第 23 期
2013年 1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3,No.23
Dec.,2013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资助项目(LZ12C16003)
收稿日期:2012鄄08鄄19; 摇 摇 修订日期:2013鄄03鄄04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jiangpeikun@ zafu.edu.cn
DOI: 10.5846 / stxb201208191165
黄张婷,张艳,宋照亮,姜培坤,项婷婷.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生态学报,2013,33(23):7373鄄7381.
Huang Z T, Zhang Y, Song Z L, Jiang P K, Xiang T T.Decomposition rate and silicon dynamic of mulching residue under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s.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23):7373鄄7381.
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黄张婷1,张摇 艳1,宋照亮1,2,姜培坤1,2,*,项婷婷1
(1.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临安摇 311300; 2.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临安摇 311300)
摘要:以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产区。
为探明雷竹覆盖物(稻草和竹叶)的分解速率及在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采用分解
管法进行了覆盖物分解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竹叶的月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 8.5%和 11.9%,在 1a内分别分解了 67.5%和
79.3%。 分解过程中,稻草和竹叶 C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 N含量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两者的 C / N比总体都呈现下
降的趋势,但在试验初期前者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后者。 稻草、竹叶覆盖残余物中的 Si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都
在 12月达到最大值 81.8 g / kg和 80.0 g / kg。 稻草、竹叶的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与铝含量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郾 01),但与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硅含量
Decomposition rate and silicon dynamic of mulching residue under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s
HUANG Zhangting1, ZHANG Yan1, SONG Zhaoliang1, 2, JIANG Peikun1, 2,*, XIANG Tingting1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忆an 311300,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忆an
311300, China
Abstract: Phytolith鄄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 in the soils is an important long鄄term carbon pool in terrestria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mitigation of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technique including winter mul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s of China. The decomposition of mulching materials with high silicon content ( bamboo leaves and rice straw)
provides large amounts of silicon for Phyllostachys praecox ecosystem, thu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PhytOC in the
ecosystem. To ascertain decomposition rate of mulching materials and silicon dynamic change of mulching residue on the
land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 a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of mulching materials was conducted in the main typical
production area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of Lin忆 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by using decomposition tube metho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mainly occurred between March and
October.
The decomposition peak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happened in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were
16.3% and 19. 1%, respectively. The decomposition half鄄life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was 228 d and 166 d,
respectively.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were decomposed by 67.5% and 79.3% during one year decay, respectively.
During one鄄year decomposition process, C contents in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decreased with time,whereas N contents
http: / / www.ecologica.cn
in those increased with time. Carbon contents in bamboo leaves and rice straw and were decreased by 14.8% and 15.3%,
respectively. Nitrogen contents in bamboo leaves and rice straw were increased by 15.8 and 174.4%, respectively. The ratios
of C / N in bamboo leaves and rice straw were a decrease tendency with time. Decline ranges of the C / N ratios in bamboo
leaves and rice straw were 26.4% and 67.5%,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 Si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maximum Si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ccurred in
December. Silicon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were 81.8g / kg and 80.0 g / kg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3.9 and 3.1 times greater than before the decomposition. The contents of Al
and Fe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contents of Al and Fe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ranged 0.2—8.4 g / kg and 0.3—5.4 g / kg,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trends of P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were the two-peaked curves. The P content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ranged from 0.7 g / kg to 1.4 g / kg. The P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bamboo
leaves ranged from 1.0 g / kg to 1.7 g / kg. Silicon contents in the mulching residues of rice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 or Fe contents (P<0.01), but w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Si contents and P contents
(P>0.05).
Key Words: Phyllostachys praecox; mulching materials; decomposition rate; silicon contents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我国优良的笋用竹,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被广泛
引种栽培。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雷竹笋的上市时间提早到春节时
期,极大地提高了竹农的经济收益[1],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竹林退化[2]、周边水体污染[3]等问题。 早产高效
栽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冬季地表覆盖来提高土壤温度,促使雷竹提早出笋,通过施重肥以大幅增加产量。
雷竹覆盖物作为外源有机物料,因生产需要,被大量引入林地中,与雷竹林地自然凋落物有较大差别,又
经人为处理,其分解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林地自然凋落物,分解行为对土壤元素循环(如 Si元素)和土壤的环境
因子的影响与林地自然凋落物有较大差别。
硅(Si)是地壳中除氧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其丰度约为 28.8%。 陆地植物每年以 BSi的形式固定约 1郾 68
伊109—5.60伊109 t 的 Si[4],可见通过这种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循环中的 Si 数量相当可观。 研究发现[5],单
子叶植物中 Si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其中又以禾本科植物为陆地环境中积累高浓度 Si的代表。 雷竹作为典
型的禾本科植物,具有 Si超富集能力[6]。 Si是多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
响[7]。 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在植硅体形成的过程中,活细胞中有机碳可被固定在其中形成植
硅体碳(phytolith鄄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 土壤中的许多其他有机碳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分解
而进入大气,而 PhytOC由于受植硅体保护可长期累积于土壤中[8],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
的重要机制之一(贡献率为 15%—37%) [5]。 土壤中 PhytOC 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陆地碳库,因此,在调节全
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鄄9]。
在雷竹早产高效技术中使用的覆盖材料(竹叶、稻草)本身也是具有高硅含量的禾本科植物残体,分解后
能为雷竹生态系统额外提供大量 BSi的输入,因此雷竹林生态系统中的硅素变化具有其特殊性。 而以往对雷
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雷竹栽培、雷竹林地土壤的基本养分及其周边水体的质量变化等方面,而对雷竹生态系
统中的覆盖物分解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在雷竹林中覆盖高硅含量材料的硅含量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因此,
有必要开展雷竹林覆盖物分解速率的年动态变化和覆盖分解物中硅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今后开展雷竹林
生态系统植硅体及其固碳方面的研究做铺垫,也为雷竹林地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摇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1摇 研究区域概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乡葱坑村的雷竹主产区(30毅14忆 N,119毅42忆 E)。 该地区海拔 150 m,属中
473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6 益,无霜期 236 d,年平均降水量 1614 mm,降水日 158 d,日照充足,四季分
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匀,集中于汛期 4—10月,其中 7—8月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相对于汛期其他月份,气温高、雨量少。 土壤为发育于粉砂岩的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地形以丘陵为主。
该试验地雷竹建园历史 8 a,雷竹地立竹密度 20450 株 / hm2,立竹平均胸径 3.9 cm。 按照当地竹农的栽培
习惯,在每年 11月下旬进行雷竹林地表覆盖(先覆盖 10 cm稻草,再覆盖 20 cm竹叶),到翌年 4 月中旬揭去
未腐烂的覆盖物。 并在每年 11月中旬、翌年 5 月中旬和 9 月下旬施肥 3 次,3 次肥料用量比例分别控制在
35%—40%,30%和 30%—35%,化肥以尿素和复合肥(N 颐P 2O5 颐K2O= 15颐15颐15)为主,尿素 1.125 t / hm2,复合
肥 2.25 t / hm2。 施肥后,结合翻耕 1次。
1.2摇 设计与采样分析
供试的覆盖物(竹叶和稻草)的化学性质见表 1。 覆盖物分解试验采用分解管分解法。 在 20 m伊30 m 的
采样区内一次均匀放置 36个直径为 30 cm的 PVC分解管,分解底部(即靠近地面的一端)用尼龙网包扎,尼
龙网孔径为 0.5 mm。 先将覆盖物(下层为 10 cm厚的稻草,上层再盖 20 cm 厚的竹叶)分别装入已编号的分
解管中,然后将分解管放置在已去除枯枝落叶的林地地表,在顶端包扎同样的尼龙网。 采集覆盖物材料样品
(稻草、竹叶各 1份)作为本底样。 翌年 1—12月每月 15日左右采样 1次,每次取回分解管 3个。 将管内剩余
的稻草和竹叶取出,仔细分拣,小心剔除分解剩余稻草和竹叶表面沾的泥沙及其他非分解残余物后,分别于
80益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稻草和竹叶的残余质量,计算两者的分解速率和质量损失率。 将烘干后的样品在
高速粉碎机中磨细,贴上标签保存备用。
将每月处理好的样品分为两份,一份用 Elementar vario MAX CN碳氮元素分析仪测定其 C、N 元素含量。
另一份用偏硼酸锂熔融鄄ICP鄄AES法,用 ICP perkin 7000测定其 Si、Al、Fe等元素的含量,用钼蓝比色-分光光
度法测定 P 元素含量[10]。
表 1摇 覆盖物的化学性质
Table 1摇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ulching material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Si含量
Si content
/ (g / kg)
C含量
C content
/ (g / kg)
N含量
N content
/ (g / kg)
P 含量
P content
/ (g / kg)
C / N
竹叶 Bamboo leaves 20.50 456.58 22.26 1.10 20.51
稻草 Rice straw 26.43 423.60 8.64 0.66 49.04
1.3摇 土壤取样与分析
在试验区内,用自制采样器蛇形法多点分 3 层采集 0—20 cm、20—40 cm 和 40—60 cm 土样。 土壤样品
风干后,磨细过筛,备用。 土样分析方法如下:土壤有机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全氮,凯氏法;水解氮,碱解法;
有效磷,Bray法;速效钾,乙酸铵浸提[10]。 试验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2。
表 2摇 试验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2摇 The basic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used in the experiment
土层
Soil depth
/ cm
总孔隙度
Total
Porosity
/ %
土壤容重
Bulk density
/ (g / cm3)
pH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 (g / kg)
全氮
Total
N
/ (g / kg)
水解氮
Hydrolytic N
/ (mg / kg)
有效磷
Available
P
/ (mg / kg)
速效钾
Available
K
/ (mg / kg)
0—20 52.80 1.25 5.03 38.42 1.71 254 76.6 96
20—40 56.35 1.16 5.24 36.57 1.53 159 24.2 150
40—60 53.81 1.22 6.05 34.30 0.98 76 1.6 70
1.4摇 覆盖物分解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的计算
覆盖物分解速率=(Wi-Wi+1) / Wi伊100%
5737摇 23期 摇 摇 摇 黄张婷摇 等:雷竹覆盖物的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式中,Wi为第 i次取样时的剩余干质量,Wi+1为下一次取样时的剩余干质量,i= 1,2,…,11。
覆盖物质量损失速率(失重率)= (W0-Wi) / W0伊100%
式中,W0为覆盖物本底样的干质量,Wi为覆盖后第 i次取样时的剩余干质量,i= 1,2,…,12。
1.5摇 数据分析
数据计算及作图采用 Excel软件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 DP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摇 结果分析
2.1摇 覆盖物分解速率和物质量损失率动态变化规律
由图 1可见,在覆盖物 1a 的分解过程中,竹叶和稻草的月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 11.9%和 8.5%。 竹叶的
分解速率从分解的第 2个月起迅速提高,除了 5 月、6 月外,其余月份均超过 10%;稻草在 1—4月缓慢分解,
从 5月起分解速率迅速提高,此后除 11月出现一次低值,其余月份也都高于 10%,5—12 月稻草的平均分解
速率高达 12.0%。
总体来说,在分解过程中,竹叶和稻草的月分解速率都有一定的波动,两者的分解高峰处于 3—10 月,7—
8月时两者的分解速率最高可达 16.3%和 19.1%。
图 1摇 覆盖物分解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和物质量损失率动态变化规律
Fig.1摇 Monthly decomposition rate and mass losing rate of mulching materials
在覆盖物 1a的分解过程中,竹叶和稻草的总分解量分别达到 79.3%和 67.5%(图 1)。 两种覆盖物质量损
失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时间的延长,覆盖物的质量损失率增加,但增加幅度缓急不一。 竹叶质量损失
率在 1—4月迅速提高,5—6月竹叶质量损失率变化不明显,此后又持续上升直至 12 月。 与竹叶不同的是,
稻草 1—4月的质量损失率很低,从 5月起迅速提高,并持续至 10—12月才有所减缓。
2.2摇 覆盖物 C、N含量及 C / N动态变化
在 1 a的分解过程中,竹叶和稻草分解残余物的 C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图 2),竹叶 C 含量下降了
14.8%,稻草 C含量下降了 15.3%;两者的 N含量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图 2),到 12 月时,竹叶、稻草 N 含量
分别增加到 25.71 g / kg和 23.61 g / kg,是试验开始时的 1.16和 2.74倍。 从分解过程来看,2 种覆盖物 N含量
的最大值均出现在 9月,分别为 27.33 g / kg 和 24.92 g / kg。 经过 1 a 的分解,竹叶 N含量只增加了 15.8%;而
稻草 N含量则增加了 174.4%,且主要集中于分解初期。
从图 2可以看出,竹叶 C / N 波动不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分解 1 a 后,从 20.33 下降到 14.97,下降幅度
为 26.4%,而稻草 C / N从 49.04下降到 15.93,下降幅度为 67.5%,其中 1—2月下降了 26.44,占全年下降总量
的 79.9%,除此之外,其它月份变化与竹叶一致。
2.3摇 覆盖物 Si含量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2.3.1摇 覆盖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
图 3显示,竹叶和稻草两种覆盖物在 1 a的分解过程中,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随着
分解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两者在不同月份之间 Si含量增幅有所不同。 在整个分解过程中,竹叶分解残余物
中 Si含量处平稳上升趋势,在分解末期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80.8 g / kg),为本底样 Si含量的 3.9倍。 稻草残
673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摇 覆盖物 C含量、N含量及 C 颐N动态变化
Fig.2摇 Dynamic chang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nd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 颐N) in residual mulching materials
余物的 Si含量在 1—2月有明显上升,此后上升幅度减缓,同样在分解末期达到最大值(81.8 g / kg),是本底样
Si含量的 3.1倍。
图 3摇 覆盖残余物 Si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摇 Fig.3摇 Dynamic changes in Si contents in residual
mulching materials
2.3.2摇 覆盖分解残余物中其他元素含量
图 4 显示,在 1 a 的分解中,两种覆盖物分解残余
物中 Al 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分解时间的延
长,覆盖分解残余物中的 Al含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
在分解末期出现分异。 稻草分解残余物中 Al含量变化
范围在 0.2—8.4 g / kg,变化幅度达 4100%;竹叶分解残
余物中 Al含量变化范围在 0.3—5.4 g / kg,变化幅度达
1700%。 竹叶和稻草 Al含量从分解开始到 9 月一直平
稳上升,但 9 月之后两种覆盖物中的 Al 含量开始出现
不同的变化:竹叶中 Al 含量迅速上升后,到 10 月开始
缓慢下降,而稻草中的 Al含量则在试验末期迅速提高。
Fe含量变化趋势与 Al含量变化趋势相近,且在末期也出现一致的分异(图 4)。 竹叶残余物中 Fe含量变
化范围为 0.3—3.6 g / kg,稻草残余物中 Fe含量变化范围为 0.2—3.8 g / kg,变幅分别达 1100%和 1800%。
两种覆盖物的分解残余物中 P 含量变化趋势与 Al、Fe 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曲线大致呈现双峰型,尤其
在稻草 P 含量变化趋势上更为明显(图 4(c))。 稻草分解过程中 P 含量变化范围为 0.7—1.4 g / kg,分解末期
比初期提高了 1倍,在 4月和 11月时出现峰值,最小值则出现在分解初和 8 月份;竹叶中 P 含量变化范围为
1.0—1.7 g / kg,峰值出现在 5月和 10月,最小值的出现时期与稻草相同。
2.3.3摇 覆盖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与其他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稻草分解残余物中的 Si含量与 Al含量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R2 = 0.8057,P<0.01),Si含量
与 Fe含量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R2 = 0.8239,P<0.01);竹叶分解残余物中的 Si含量与 Al含量呈极显著的指
数相关(R2 = 0.8425,P<0.01),Si含量与 Fe含量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R2 = 0.9124,P<0.01)。 但两者的分解
残余物中 Si含量与 P 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图 5)。
3摇 结论与讨论
3.1摇 雷竹覆盖物的分解过程
雷竹冬季地表覆盖物是一种特殊的外源有机物,目的在于提高冬季雷竹林地土壤温度,实现竹笋反季节
7737摇 23期 摇 摇 摇 黄张婷摇 等:雷竹覆盖物的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4摇 覆盖物 Al含量、Fe含量和 P含量的动态变化
Fig. 4摇 Dynamic changes in Al, Fe and P contents in residual mulching materials
图 5摇 稻草和竹叶覆盖物中 Si含量与 Al含量、Fe含量、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Fig.5摇 Relationship between Si contents and in Al, Fe or P contents in residual mulching materials of straw and bamboo leaves
生产。 这些覆盖物的分解有别于一般的林木凋落物,但作为有机物料,其分解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与
林木凋落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植物分解损失 50%的质量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植物分解的半衰期,其大小
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变化。 本试验中,竹叶、稻草的半衰期分别为 166 d 和 228 d,远小于我国亚热带主要树种
(水杉、青冈、毛竹等 9种的分解半衰期为 0.98—4.95 a) [11]、亚热带人工林(马尾松、湿地松等) [12]和一些其他
树种[13鄄19],说明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大于亚热带地区多数林地的自然凋落物。
从凋落物性质来看,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有 N浓度、P 浓度、木质素与纤维素浓度、C / N、木质素 / N、C /
P 等[20],其中 N浓度、C / N最能影响分解的速率[21鄄22]。 N浓度决定微生物生物量的增长和微生物矿化有机碳
的周转,高 N浓度的植物残体更易被微生物分解[21,23]。 本试验中竹叶 C / N比为 20.51,显著低于稻草的 C / N
比(49.04),竹叶 N含量为 22.26 g / kg,远高于稻草 N含量(8.64 g / kg),这是竹叶分解较快的原因之一(表 1)。
雷竹冬季覆盖中采用双层覆盖技术,一般稻草处于厚重的竹叶覆盖物的下层,在分解过程中,O2被好氧微生
物耗尽,加上土壤呼吸释放的 CO2不能及时排出,使好氧菌的生长受到影响,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种
群结构,可能使稻草分解比较缓慢(图 1)。 另外,Si 含量较高的植物残体具有较低的可分解性[24],而稻草中
的 Si含量高于竹叶(表 1),这可能是稻草月平均分解速率低于竹叶的另一原因。 本试验中,采用分解管内双
层覆盖物的处理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实际生产中的覆盖技术操作,研究该种雷竹栽培条件下覆盖物的分解动态
变化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如两种覆盖物的分解条件有些许差异的问题。 为更好地表达稻草和竹叶这两
873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种覆盖物在相同条件下的雷竹林地内分解时的不同规律,并探讨其与实际生产操作之间的差异,在今后的实
验设计中,应当增加分解管内单层覆盖稻草或者竹叶这两种对照处理。 另外,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状态下的
分解状态,应当在供试的 PVC分解管壁上开若干小孔,并用孔径为 0.5 mm的尼龙网盖住,使管内覆盖物既不
会掉落又大大增加其通气程度,以期分解在尽可能接近自然的条件下进行。
从雷竹覆盖物分解动态来看,竹叶和稻草分解高峰处于 3—10 月,主要是由于气温回暖,微生物活性增
强,分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鄄26]。 5月起稻草分解速率激增、质量损失率迅速提高可能是真菌作用所
致,在 5月采集稻草样品时发现有大量的白色菌类,表明土壤中的真菌深入稻草中,加速了稻草中木质素等难
分解物质的分解[27]。 受梅雨季节和夏季台风暴雨的影响,覆盖物的分解加速,到 7月、8月,竹叶、稻草分解速
率分别高达 16.3%和 19.1%。 试验结果中,关于 C、N、C / N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竹叶和稻草在分解过
程中 C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28鄄29],而 N元素出现富集现象[28鄄32]。 覆盖物分解过程中的 N素富集可能还
与大气 N沉降[33]、微生物固持[20]和其他土壤生物的活动有关[28]。 另外,稻草中 N素的迅速增加可能还与上
层竹叶分解后 N素淋溶下渗有关。
3.2摇 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本试验中,覆盖物的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出现相对富集,这与 Si元素通常被结合在较难分解的物质中有
关;而在分解末期竹叶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竹叶质量损失率较稻草大,而通常损失的这
部分质量大多是易分解的糖、蛋白质、纤维素等一些类似的有机物被分解而引起的[34],而 Si含量的增加正是
伴随着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生了含量上的相对富集,使竹叶分解残余物中 Si含量高于稻草。 残余物中 Si含量
与 Al、Fe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与 P 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可能是因为 Si 与 Al、Fe 的生物分解
系数比较接近,而与 P 相差较大[14],在分解过程中损失缓慢,都表现为相对富集。
References:
[ 1 ]摇 Jin A W, Zhou G M, Zheng B S,Zhao X W. Preliminary study on degenerative mechanism of Phylloslachys praecor stand. 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 1999, 19(1): 94鄄96.
[ 2 ] 摇 Jiang P K, Yu Y W, Zhang L Q, Xu X W. Study on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under 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lnalis forest.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2000, 17(2): 14鄄18.
[ 3 ] 摇 Jiang P K, Xu Q F, Zhou G M, Meng C F. Soil quality under Phyllostachys praecox stands and its evolution trend. 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
2009: 267.
[ 4 ] 摇 Conley D J.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 global biogeochemical silica cycle. Global Biogeochem Cycle, 2002, 16(4): 1121.
[ 5 ] 摇 Epstein E. The anomaly of silicon in plant bi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4, 91(1): 11鄄17.
[ 6 ] 摇 Parr J F, Sullivan L A, BiHua C, GongFu Y, WeiPeng Z. Carbon bio鄄sequestration within the phytoliths of economic bamboo species. Global
Change Biol, 2010, 16(10): 2661鄄2667.
[ 7 ] 摇 Chang Z L. Silicon nutrition in plan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silicate fertilizer. 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2004, 4(2): 25鄄26.
[ 8 ] 摇 Parr J F, Sullivan L A.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phytolith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5, 37(1): 117鄄124.
[ 9 ] 摇 Zuo X X, L俟 H Y.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in millet phytoliths from dry鄄farming of crops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 2011, 56( 32):
3451鄄3456.
[10] 摇 SSSC(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 Analytical method of soils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0.
[11] 摇 Jiang X L, Dou R P, Jiang H, Yu S Q, Ma Y D.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Main Subtropical Plants with Different Origin Time in the South
Subtropical Asia.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40(24): 12054鄄12058.
[12] 摇 Li H T, Yu G R, Li J Y, Chen Y R, Liang T. Decomposition dynamics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litters for four artificial forests in the red soil and
hilly region of sub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3): 898鄄908.
[13] 摇 Li J B, Yan W D, Ma X H. Litter fall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in subtropical regi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Technology, 2011, 31(5): 223鄄228.
[14] 摇 Yu Y W, Wu J S. Dynamics and decomposi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of evergreen broad鄄leaved forest with schima superba.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4, 18(2): 63鄄65.
9737摇 23期 摇 摇 摇 黄张婷摇 等:雷竹覆盖物的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5]摇 Ma C, Dong S F, Mo J M. Respons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o changes of litter input in a pine forest of Dinghusha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21(4): 647鄄653.
[16] 摇 Dou R P, Jiang H, Yu S Q, Ma Y D, Guo P P. Decomposition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leaf litter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7): 1758鄄1763.
[17] 摇 Lin K M, Zhang Z Q, Ye M F, Lin Y, Li Q S. Dynamic analysis of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change of nutrient elements of leaf
litter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hoebe bournei and Schima superba under C. lanceolata artificial forest.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19(2): 34鄄39.
[18] 摇 Dou R P, Jiang H, Yu S Q, Ma Y D, Song X Z, Guo P P, Zhang X C.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four tree species in subtropical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2010, 27(2): 163鄄169.
[19] 摇 Dou R P, Jiang H, Yu S Q, Ma Y D, Guo P P, Song X Z.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six trees in Mid鄄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16): 4521鄄4528.
[20] 摇 Liu Q, Peng S L. Ecology of plant litter.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184.
[21] 摇 Heal O W, Anderson J M, Swift M J. Plant litter quality and decomposition: an historical overview. Driven by nature: plant litter quality and
decomposition.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1997: 3鄄30.
[22] 摇 Taylor B R, Parkinson D, Parsons W F. Nitrogen and lignin content as predictors of litter decay rates: a microcosm test. Ecology, 1989, 70(1):
97鄄104.
[23] 摇 Hunt J E, McNeil D L. Nitrogen status affects UV鄄B sensitivity of cucumb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8, 25(1): 79鄄86.
[24] 摇 Cornelissen J C, Thompson K. Function leaf attributes predict litter decompositionrate in herbaceous plant, New Phytol, 1997, 135(1): 109鄄114.
[25] 摇 Guo J F, Yang Y S, Chen G S, Lin P, Xie J S. A Review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forest ecosystem. Scientia Silval Sinica, 2006, 42(4):
93鄄100.
[26] 摇 Wang Q B, Li L H, Bai Y F, Xing X R. Effects of simulated climate change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mixed letter in three stepple communities.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2000, 24(6): 674鄄679.
[27] 摇 Amundsen K A. (Lin B Q, Zhou Z G translation.) .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 soil.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4:33鄄46.
[28] 摇 Xie B D, Fang S Z, Qi S D, Li H Y.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four mulching plants in the upland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3(5): 12鄄15.
[29] 摇 Liu Y, Han S J, Lin L. Dynamic Changes in Soil Nutrients of Four Types of Forests in Changbal Mountains during Litter Decomposition.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37(8): 28鄄30.
[30] 摇 Zhao H M, Huang G, Ma J, Li Y, Fan L L, Zhou L. Study on Dynamic Statu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s of Typical Desert Plants. Arid
Zone Research, 2012, 29(4): 628鄄634.
[31] 摇 Hou L L, Sun T, Mao Z J, L俟 H L, Zhao J, Song Y.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Dynamic of Betula platyphylla Secondary Forest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Xiaoxing忆an Mountains.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12, 32(4): 492鄄496.
[32] 摇 Wang X, Gao M D, Yang F, Guo Y P, Ma C M.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Larix principis鄄rupprechtii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2, 40(10): 56鄄60.
[33] 摇 Guo W, Zhang J, Huang Y M, Liu X, Wang W, Xue L. Research progress oi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st litter.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9, 37(4): 1544鄄1546.
[34] 摇 Huang C Y, G L B, X P G. Soil Science. 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 2000: 311.
参考文献:
[ 1 ]摇 金爱武, 周国模, 郑炳松, 赵夏威.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退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 19(1): 95鄄97.
[ 2 ] 摇 姜培坤, 俞益武, 张立钦, 许小婉.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17(2): 132鄄136.
[ 3 ] 摇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孟赐福. 雷竹林土壤质量及其演变趋势. 北京市: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67.
[ 7 ] 摇 常志隆. 植物的硅素营养及硅肥的推广应用. 潍坊学院学报, 2004,4(2): 25鄄26.
[10] 摇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市: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 摇 姜小丽,窦荣鹏,江洪,余树全,马元丹. 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在南亚热带的分解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4):
12054鄄12058.
[12] 摇 李海涛, 于贵瑞, 李家永, 陈永瑞, 梁涛.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生态学报, 2007,27(3): 898鄄908.
[13] 摇 李洁冰, 闫文德, 马秀红. 亚热带樟树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特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31(5): 223鄄228.
[14] 摇 俞益武, 吴家森. 木荷林凋落物的归还动态及分解特性. 水土保持学报, 2004,18(2): 63鄄65.
[15] 摇 马川, 董少锋, 莫江明.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对凋落物输入变化的响应. 生态环境学报, 2012,21(4): 647鄄653.
083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3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6]摇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郭培培. 柳杉凋落物在中国亚热带和热带的分解. 生态学报, 2010,30(7):1758鄄1763.
[17] 摇 林开敏, 章志琴, 叶发茂, 林艳, 李卿叁. 杉木人工林下杉木、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 植物资源
与环境学报, 2010,19(2): 34鄄39.
[18] 摇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宋新章, 郭培培, 张小川. 4种亚热带树木凋落叶的分解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27(2):163鄄169.
[19] 摇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郭培培, 宋新章.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生态学报, 2010,30(16):
4521鄄4528.
[20] 摇 刘强, 彭少麟. 植物凋落物生态学.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2010. 184.
[25] 摇 郭剑芬,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谢锦升.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 2006,42(4): 93鄄100.
[26] 摇 王其兵, 李凌浩, 白永飞, 邢雪荣. 模拟气候变化对 3种草原植物群落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6): 674鄄679.
[27] 摇 阿姆森, 林柏群, 周重光译. 森林土壤:性质和作用.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1984. 241.
[28] 摇 谢宝东, 方升佐, 綦山丁, 李华勇. 四种生物覆盖植物的自然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3(5):
12鄄15.
[29] 摇 刘颖, 韩士杰, 林鹿. 长白山 4种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变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37(8): 28鄄30.
[30] 摇 赵红梅, 黄刚, 马健, 李彦, 范连连, 周丽.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 干旱区研究, 2012,29(4): 628鄄634.
[31] 摇 侯玲玲, 孙涛, 毛子军, 吕海亮, 赵娟, 宋元. 小兴安岭不同林龄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 植物研究, 2012,32(4):
492鄄496.
[32] 摇 王欣, 高明达, 杨飞, 郭延鹏, 马长明.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比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40(10):
56鄄60.
[33] 摇 郭伟, 张健, 黄玉梅, 刘旭, 王伟, 薛林. 森林凋落物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4): 1544鄄1546.
[34] 摇 黄昌勇,李保国,潘根兴. 土壤学. 北京市: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11.
1837摇 23期 摇 摇 摇 黄张婷摇 等:雷竹覆盖物的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摇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猿袁晕燥援圆猿 阅藻糟援袁圆园员猿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冤
悦韵晕栽耘晕栽杂
云则燥灶贼蚤藻则泽 葬灶凿 悦燥皂责则藻澡藻灶泽蚤增藻 砸藻增蚤藻憎
韵扎燥灶藻 怎责贼葬噪藻 葬贼 贼澡藻 糟葬灶燥责赠 造藻增藻造 蚤灶 砸燥遭蚤灶蚤葬 责泽藻怎凿燥葬糟葬糟蚤葬 蚤灶 月藻蚤躁蚤灶早 遭葬泽藻凿 燥灶 泽葬责 枣造燥憎 皂藻葬泽怎则藻皂藻灶贼泽
宰粤晕郧 匀怎葬袁 韵哉再粤晕郧 在澡蚤赠怎灶袁 砸耘晕 再怎枣藻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圆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郧藻灶藻贼蚤糟 蚤皂责葬糟贼 燥枣 泽憎蚤皂皂蚤灶早 糟则葬遭 孕燥则贼怎灶怎泽 贼则蚤贼怎遭藻则糟怎造葬贼怎泽 枣葬则皂蚤灶早 燥灶 憎蚤造凿 早藻灶藻贼蚤糟 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 蚤灶 匀葬蚤扎澡燥怎 月葬赠
阅韵晕郧 在澡蚤早怎燥袁 蕴陨 载蚤葬燥赠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匝蚤灶早择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猿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藻枣枣藻糟贼 燥枣 泽燥蚤造 泽葬造蚤灶蚤贼赠 贼燥 蚤皂责则燥增藻 贼澡藻 凿则燥怎早澡贼 贼燥造藻则葬灶糟藻 燥枣 葬则则燥憎造藻葬枣 泽葬造贼遭怎泽澡
栽粤晕 再燥灶早择蚤灶袁 月粤陨 载蚤灶枣怎袁 匀韵哉 再怎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源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蕴蚤则蚤燥皂赠扎葬 澡怎蚤凿燥遭则藻灶泽蚤泽 蚤灶枣藻泽贼葬贼蚤燥灶 燥灶 贼澡藻 葬糟贼蚤增蚤贼蚤藻泽 燥枣 枣燥怎则 凿藻枣藻灶泽蚤增藻 藻灶扎赠皂藻泽 蚤灶 贼澡藻 造藻葬增藻泽 燥枣 糟怎糟怎皂遭藻则 责造葬灶贼泽
杂哉晕 载蚤灶早澡怎葬袁 在匀韵哉 载蚤葬燥则燥灶早袁 孕粤晕郧 月葬燥责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源愿冤
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怎贼藻糟燥造燥早赠 驭 云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泽
耘葬则造赠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泽蚤皂怎造葬贼藻凿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凿藻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燥灶 葬灶灶怎葬造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蚤灶责怎贼 枣则燥皂 造蚤贼贼藻则枣葬造造 蚤灶 葬 孕造藻蚤燥遭造葬泽贼怎泽 葬皂葬则怎泽 责造葬灶贼葬贼蚤燥灶 蚤灶 砸葬蚤灶赠
粤则藻葬 燥枣 宰藻泽贼 悦澡蚤灶葬 载陨粤韵 再蚤灶造燥灶早袁 栽哉 蕴蚤澡怎葬袁 匀哉 栽蚤灶早曾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缘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灶怎贼则蚤藻灶贼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赠蚤藻造凿泽 燥枣 贼怎皂燥则燥怎泽 泽贼藻皂 皂怎泽贼葬则凿 葬贼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早则燥憎贼澡 泽贼葬早藻
在匀粤韵 匀怎葬灶袁蕴陨 匀怎蚤澡藻袁 蕴譈 匀怎蚤枣藻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苑猿远源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藻糟燥皂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则葬贼藻 葬灶凿 泽蚤造蚤糟燥灶 凿赠灶葬皂蚤糟 燥枣 皂怎造糟澡蚤灶早 则藻泽蚤凿怎藻 怎灶凿藻则 孕澡赠造造燥泽贼葬糟澡赠泽 责则葬藻糟燥曾 泽贼葬灶凿泽
匀哉粤晕郧 在澡葬灶早贼蚤灶早袁 在匀粤晕郧 再葬灶袁 杂韵晕郧 在澡葬燥造蚤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苑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憎葬贼藻则造燥早早蚤灶早 燥灶 贼澡藻 早则燥憎贼澡 葬灶凿 责澡赠泽蚤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枣 躁怎增藻灶蚤造藻 燥蚤造泽藻藻凿 则葬责藻
在匀粤晕郧 杂澡怎躁蚤藻袁 蕴陨粤韵 载蚤灶早袁 匀哉 载蚤葬燥躁蚤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愿圆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澡藻 糟则怎凿藻 责则燥贼藻蚤灶 糟燥灶贼藻灶贼 燥枣 皂葬蚤灶 枣燥燥凿 责造葬灶贼泽 燥枣 云则葬灶觭燥蚤泽忆 造葬灶早怎则 渊栽则葬糟澡赠责蚤贼澡藻糟怎泽 枣则葬灶糟燥蚤泽蚤冤 蚤灶 云怎泽怎蚤袁 郧怎葬灶早曾蚤袁 悦澡蚤灶葬
蕴陨 再燥怎遭葬灶早袁阅陨晕郧 孕蚤灶早袁匀哉粤晕郧 悦澡藻灶早皂蚤灶早袁藻贼 葬造 渊苑猿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燥灶 责澡燥贼燥泽赠灶贼澡藻贼蚤糟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葬灶凿 藻灶扎赠皂藻 葬糟贼蚤增蚤贼赠 燥枣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皂藻贼葬遭燥造蚤泽皂 蚤灶 皂葬蚤扎藻 怎灶凿藻则鄄皂怎造糟澡鄄凿则蚤责 蚤则则蚤鄄
早葬贼蚤燥灶 郧哉 再葬灶袁 匀哉 宰藻灶澡藻袁 载哉 月葬蚤躁怎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猿怨怨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糟燥贼燥曾蚤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藻曾责燥泽怎则藻 贼燥 孕云韵杂 燥灶 藻皂遭则赠燥 葬灶凿 造葬则增葬 燥枣 扎葬遭则葬枣蚤泽澡 阅葬灶蚤燥 则藻则蚤燥
载陨粤 允蚤早葬灶早袁 晕陨哉 悦怎蚤躁怎葬灶袁 杂哉晕 蕴怎赠蚤灶 渊苑源园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造造藻造燥责葬贼澡蚤糟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藻曾贼则葬糟贼泽 枣则燥皂 哉造增葬 责则燥造蚤枣藻则葬 责燥憎凿藻则泽 燥灶 贼澡藻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孕则燥则燥糟藻灶贼则怎皂 凿燥灶早澡葬蚤藻灶泽藻 葬灶凿 杂噪藻造藻贼燥灶藻皂葬 糟燥泽贼葬贼怎皂
匀粤晕 载蚤怎则燥灶早袁 郧粤韵 杂燥灶早袁 匀韵哉 允怎灶灶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源员苑冤
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则藻凿葬贼蚤燥灶 藻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燥枣 阅蚤葬责澡燥则蚤灶葬 糟蚤贼则蚤忆泽 渊匀燥皂燥责贼藻则葬院 悦澡藻则皂蚤凿葬藻冤 灶葬贼怎则葬造 藻灶藻皂蚤藻泽 怎泽蚤灶早 贼澡藻 悦韵玉 皂葬则噪藻则 早藻灶藻
酝耘晕郧 载蚤葬灶早袁韵哉再粤晕郧 郧藻糟澡藻灶早袁载陨粤 再怎造怎袁藻贼 葬造 渊苑源猿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 燥枣 增燥造葬贼蚤造藻泽 枣则燥皂 澡藻葬造贼澡赠 燥则 憎燥则皂 遭燥则藻凿 运燥则藻葬灶 责蚤灶藻 燥灶 澡燥泽贼 泽藻造藻糟贼蚤增藻 遭藻澡葬增蚤燥则 燥枣 阅蚤燥则赠糟贼则蚤葬 泽赠造增藻泽贼则藻造造葬 葬灶凿 蚤贼泽 责葬则葬泽蚤贼燥蚤凿
酝葬糟则燥糟藻灶贼则怎泽 泽责援 宰粤晕郧 匝蚤袁再粤晕 杂澡葬灶糟澡怎灶袁再粤晕 允怎灶曾蚤灶袁藻贼 葬造 渊苑源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孕燥责怎造葬贼蚤燥灶袁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葬灶凿 耘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砸藻造葬贼蚤燥灶泽澡蚤责 遭藻贼憎藻藻灶 则澡蚤扎燥泽责澡藻则藻 皂蚤糟则燥遭蚤葬造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枣怎灶糟贼蚤燥灶葬造 凿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葬灶凿 枣葬遭葬 遭藻葬灶 枣怎泽葬则蚤怎皂 憎蚤造贼 燥糟糟怎则则藻灶糟藻 蚤灶 憎澡藻葬贼 葬灶凿
枣葬遭葬 遭藻葬灶 蚤灶贼藻则糟则燥责责蚤灶早 泽赠泽贼藻皂 阅韵晕郧 再葬灶袁 阅韵晕郧 运怎灶袁 栽粤晕郧 蕴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源源缘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悦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泽燥蚤造 枣藻则贼蚤造蚤贼赠 蚤灶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泽 蚤灶 凿藻责则藻泽泽蚤燥灶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噪葬则泽贼 澡蚤造造泽
再哉 再葬灶早袁 阅哉 匀怎袁 杂韵晕郧 栽燥灶早择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源缘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增葬造怎葬贼蚤燥灶 燥灶 糟葬则遭燥灶 泽藻择怎藻泽贼则葬贼蚤燥灶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葬则贼蚤枣蚤糟蚤葬造 葬造枣葬造枣葬 责葬泽贼怎则藻泽 蚤灶 贼澡藻 蕴燥藻泽泽 孕造葬贼藻葬怎 葬则藻葬
蕴陨 宰藻灶躁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在澡藻灶袁 匀粤晕 匝蚤灶早枣葬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源远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泽糟葬责藻袁 砸藻早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郧造燥遭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凿藻藻责 增藻则贼蚤糟葬造造赠 则燥贼葬则赠 贼蚤造造葬早藻 燥灶 泽燥蚤造 憎葬贼藻则 葬灶凿 憎葬贼藻则 怎泽藻 藻枣枣蚤糟蚤藻灶糟赠 蚤灶 灶燥则贼澡藻则灶 悦澡蚤灶葬忆泽 匀怎葬灶早鄄澡怎葬蚤鄄澡葬蚤 砸藻早蚤燥灶
蕴陨 再蚤遭蚤灶早袁孕粤晕郧 匀怎葬灶糟澡藻灶早袁再粤晕郧 载怎藻袁藻贼 葬造 渊苑源苑愿冤
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造葬灶凿泽糟葬责藻 责葬贼贼藻则灶泽 燥灶 则怎灶燥枣枣 葬灶凿 泽藻凿蚤皂藻灶贼 藻曾责燥则贼 枣则燥皂 贼赠责蚤糟葬造 葬早则燥枣燥则藻泽贼则赠 憎葬贼藻则泽澡藻凿泽 蚤灶 贼澡藻 栽澡则藻藻 郧燥则早藻泽 砸藻泽藻则增燥蚤则
葬则藻葬袁 悦澡蚤灶葬 匀哉粤晕郧 在澡蚤造蚤灶袁栽陨粤晕 再葬燥憎怎袁载陨粤韵 宰藻灶枣葬袁藻贼 葬造 渊苑源愿苑冤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蕴葬灶凿 糟燥增藻则 糟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枣 再葬灶糟澡藻灶早 悦燥葬泽贼葬造 晕葬贼怎则葬造 宰藻贼造葬灶凿泽 遭葬泽藻凿 燥灶 月孕 灶藻怎则葬造 灶藻贼憎燥则噪 葬灶凿 耘栽酝垣 则藻皂燥贼藻 泽藻灶泽蚤灶早 凿葬贼葬
载陨粤韵 允蚤灶糟澡藻灶早袁 韵哉 宰藻蚤曾蚤灶袁 云哉 匀葬蚤赠怎藻 渊苑源怨远冤
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葬则造赠 则藻泽责燥灶泽藻泽 燥枣 泽燥蚤造 悦匀源 怎责贼葬噪藻 贼燥 蚤灶糟则藻葬泽藻凿 葬贼皂燥泽责澡藻则蚤糟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凿藻责燥泽蚤贼蚤燥灶 蚤灶 葬 糟燥造凿鄄贼藻皂责藻则葬贼藻 糟燥灶蚤枣藻则燥怎泽 枣燥则藻泽贼
郧粤韵 宰藻灶造燥灶早袁悦匀耘晕郧 杂澡怎造葬灶袁云粤晕郧 匀怎葬躁怎灶袁藻贼 葬造 渊苑缘园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栽藻皂责燥则葬造鄄泽责葬贼蚤葬造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泽燥蚤造 则藻泽责蚤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悦澡蚤灶藻泽藻 遭燥则藻葬造 枣燥则藻泽贼 藻糟燥泽赠泽贼藻皂
允陨粤 月蚤灶早则怎蚤袁 在匀韵哉 郧怎葬灶早泽澡藻灶早袁 允陨粤晕郧 再葬灶造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员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杂藻葬泽燥灶葬造 葬灶凿 蚤灶贼藻则葬灶灶怎葬造 增葬则蚤葬遭蚤造蚤贼赠 蚤灶 泽燥蚤造 则藻泽责蚤则葬贼蚤燥灶 蚤灶 憎澡藻葬贼 枣蚤藻造凿 燥枣 贼澡藻 蕴燥藻泽泽 孕造葬贼藻葬怎袁 悦澡蚤灶葬
在匀韵哉 载蚤葬燥责蚤灶早袁 宰粤晕郧 载蚤葬燥噪藻袁 在匀粤晕郧 匀燥灶早曾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圆缘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阅赠灶葬皂蚤糟泽 燥枣 葬贼皂燥泽责澡藻则蚤糟 葬皂皂燥灶蚤葬 糟燥灶糟藻灶贼则葬贼蚤燥灶泽 灶藻葬则 凿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藻皂蚤泽泽蚤燥灶 泽燥怎则糟藻泽
蕴陨哉 允蚤藻赠怎灶袁 运哉粤晕郧 云怎澡燥灶早袁栽粤晕郧 粤燥澡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猿苑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陨灶枣造怎藻灶糟藻 燥枣 则藻泽蚤凿怎藻泽 葬灶凿 藻葬则贼澡憎燥则皂泽 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灶 晕圆韵 藻皂蚤泽泽蚤燥灶泽 燥枣 憎蚤灶贼藻则 憎澡藻葬贼 蕴哉韵 栽蚤葬灶曾蚤葬灶早袁 匀哉 云藻灶早袁 蕴陨 匀怎蚤曾蚤灶 渊苑缘源缘冤噎
砸藻泽燥怎则糟藻 葬灶凿 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葬造 耘糟燥造燥早赠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 燥枣 贼澡藻 枣蚤泽澡 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 糟葬贼糟澡蚤灶早 葬灶凿 泽贼燥糟噪蚤灶早 蚤灶 蕴葬噪藻 栽蚤葬灶皂怎 遭葬泽蚤灶早 燥灶 贼澡藻 澡赠凿则燥葬糟燥怎泽贼蚤糟 皂藻贼澡燥凿
杂哉晕 酝蚤灶早遭燥袁 郧哉 载蚤葬燥澡燥灶早袁 在耘晕郧 匝蚤灶早枣藻蚤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缘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怎责责燥则贼 增藻糟贼燥则 皂葬糟澡蚤灶藻 贼燥 藻增葬造怎葬贼藻 贼澡藻 藻怎贼则燥责澡蚤糟葬贼蚤燥灶 泽贼葬贼怎泽 燥枣 栽葬蚤澡怎 蕴葬噪藻
在匀粤晕郧 悦澡藻灶早糟澡藻灶早袁 杂匀耘晕 粤蚤糟澡怎灶袁 在匀粤晕郧 载蚤葬燥择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远猿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晕燥贼藻泽
粤皂燥怎灶贼 葬灶凿 凿赠灶葬皂蚤糟 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 燥枣 造蚤贼贼藻则枣葬造造 蚤灶 枣燥怎则 枣燥则藻泽贼 贼赠责藻泽 蚤灶 泽怎遭贼则燥责蚤糟葬造 悦澡蚤灶葬
载哉 宰葬灶早皂蚤灶早袁 再粤晕 宰藻灶凿藻袁 蕴陨 允蚤藻遭蚤灶早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苑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粤造造藻造燥责葬贼澡蚤糟 藻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葬则贼藻皂蚤泽蚤灶蚤灶 燥灶 泽藻藻凿 早藻则皂蚤灶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泽藻藻凿造蚤灶早 早则燥憎贼澡 燥枣 增藻早藻贼葬遭造藻泽
月粤陨 在澡藻灶袁 匀哉粤晕郧 再怎藻袁 匀哉粤晕郧 允蚤葬灶早怎燥 渊苑缘苑远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晕蚤贼则蚤糟 燥曾蚤凿藻 责葬则贼蚤糟蚤责葬贼藻泽 泽赠皂遭蚤燥泽蚤泽 遭藻贼憎藻藻灶 葬皂 枣怎灶早蚤 葬灶凿 贼燥遭葬糟糟燥 责造葬灶贼泽 宰粤晕郧 宰藻蚤袁 在匀粤韵 云葬灶早早怎蚤袁 匀韵哉 蕴蚤曾蚤葬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愿猿冤噎噎
酝葬责责蚤灶早 憎蚤造凿造蚤枣藻 澡葬遭蚤贼葬贼 泽怎蚤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怎泽蚤灶早 噪藻则灶藻造 凿藻灶泽蚤贼赠 藻泽贼蚤皂葬贼蚤燥灶
在匀粤晕郧 郧怎蚤皂蚤灶早袁 在匀哉 粤忆曾蚤灶早袁 再粤晕郧 杂澡藻灶早贼蚤葬灶袁 藻贼 葬造 渊苑缘怨园冤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耘枣枣藻糟贼泽 燥枣 灶蚤贼则燥早藻灶 枣藻则贼蚤造蚤扎藻则 皂藻贼澡燥凿泽 燥灶 贼澡藻 糟燥灶贼藻灶贼 燥枣 月葬糟蚤造造怎泽 贼澡怎则蚤灶早蚤藻灶泽蚤泽 蚤灶泽藻糟贼蚤糟蚤凿葬造 责则燥贼藻蚤灶 葬灶凿 赠蚤藻造凿 燥枣 贼则葬灶泽早藻灶蚤糟 糟燥贼贼燥灶
酝粤 在燥灶早遭蚤灶袁蕴陨哉 郧怎蚤扎澡藻灶袁再粤晕 郧藻灶贼怎袁藻贼 葬造 渊苑远园员冤
噎噎噎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源员远苑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猿猿卷摇
叶生态学报曳圆园员源年征订启事
叶生态学报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袁中国生态学学会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
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袁创刊于 员怨愿员年袁报道生态学领域前沿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遥 坚持野百花齐放袁百家
争鸣冶的方针袁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科研工作者袁探索生态学奥秘袁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袁
促进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袁为我国培养和造就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尧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遥
叶生态学报曳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遥 特别欢
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曰研究简报曰生态学新理论尧新方法尧新技术介绍曰新书评价和
学术尧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遥
叶生态学报曳为半月刊袁大 员远开本袁圆愿园页袁国内定价 怨园元 辕册袁全年定价 圆员远园元遥
国内邮发代号院愿圆鄄苑袁国外邮发代号院酝远苑园
标准刊号院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摇 摇 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袁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购买遥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尧科研单位尧高等院校尧图书
馆等订阅遥
通讯地址院 员园园园愿缘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摇 电摇 摇 话院 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曰 远圆愿源猿猿远圆
耘鄄皂葬蚤造院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摇 网摇 摇 址院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本期责任副主编摇 王德利摇 摇 摇 编辑部主任摇 孔红梅摇 摇 摇 执行编辑摇 刘天星摇 段摇 靖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渊杂匀耘晕郧栽粤陨摇 载哉耘月粤韵冤渊半月刊摇 员怨愿员年 猿月创刊冤
第 猿猿卷摇 第 圆猿期摇 渊圆园员猿年 员圆月冤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摇渊杂藻皂蚤皂燥灶贼澡造赠袁杂贼葬则贼藻凿 蚤灶 员怨愿员冤摇灾燥造郾 猿猿摇 晕燥郾 圆猿 渊阅藻糟藻皂遭藻则袁 圆园员猿冤
编摇 摇 辑摇 叶生态学报曳编辑部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主摇 摇 编摇 王如松
主摇 摇 管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摇 摇 办摇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院北京海淀区双清路 员愿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愿缘
出摇 摇 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址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 行摇
地址院东黄城根北街 员远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苑员苑
电话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订摇 摇 购摇 全国各地邮局
国外发行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院北京 猿怨怨信箱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园源源
广告经营
许 可 证摇 京海工商广字第 愿园员猿号
耘凿蚤贼藻凿 遭赠摇 耘凿蚤贼燥则蚤葬造 遭燥葬则凿 燥枣
粤悦栽粤 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 杂陨晕陨悦粤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圆怨源员园怨怨
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泽澡藻灶早贼葬蚤曾怎藻遭葬燥岳 则糟藻藻泽援葬糟援糟灶
耘凿蚤贼燥则鄄蚤灶鄄糟澡蚤藻枣摇 宰粤晕郧 砸怎泽燥灶早
杂怎责藻则增蚤泽藻凿 遭赠摇 悦澡蚤灶葬 粤泽泽燥糟蚤葬贼蚤燥灶 枣燥则 杂糟蚤藻灶糟藻 葬灶凿 栽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
杂责燥灶泽燥则藻凿 遭赠摇 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 杂燥糟蚤藻贼赠 燥枣 悦澡蚤灶葬
砸藻泽藻葬则糟澡 悦藻灶贼藻则 枣燥则 耘糟燥鄄藻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悦粤杂
粤凿凿院员愿袁杂澡怎葬灶早择蚤灶早 杂贼则藻藻贼袁匀葬蚤凿蚤葬灶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缘袁悦澡蚤灶葬
孕怎遭造蚤泽澡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摇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孕则蚤灶贼藻凿 遭赠摇 月藻蚤躁蚤灶早 月藻蚤 蕴蚤灶 孕则蚤灶贼蚤灶早 匀燥怎泽藻袁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愿猿袁悦澡蚤灶葬
阅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藻凿 遭赠摇 杂糟蚤藻灶糟藻 孕则藻泽泽
粤凿凿院员远 阅燥灶早澡怎葬灶早糟澡藻灶早早藻灶 晕燥则贼澡
杂贼则藻藻贼袁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苑员苑袁悦澡蚤灶葬
栽藻造院渊园员园冤远源园猿源缘远猿
耘鄄皂葬蚤造院躁燥怎则灶葬造岳 糟泽责早援灶藻贼
阅燥皂藻泽贼蚤糟 摇 摇 粤造造 蕴燥糟葬造 孕燥泽贼 韵枣枣蚤糟藻泽 蚤灶 悦澡蚤灶葬
云燥则藻蚤早灶 摇 摇 悦澡蚤灶葬 陨灶贼藻则灶葬贼蚤燥灶葬造 月燥燥噪 栽则葬凿蚤灶早
悦燥则责燥则葬贼蚤燥灶
粤凿凿院孕援韵援月燥曾 猿怨怨 月藻蚤躁蚤灶早 员园园园源源袁悦澡蚤灶葬
摇 陨杂杂晕 员园园园鄄园怨猿猿悦晕 员员鄄圆园猿员 辕 匝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愿圆鄄苑 国外发行代号 酝远苑园 定价 怨园郾 园园元摇